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财经新闻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股市学院 指标公式
你的位置: > 正点财经 > 研究报告 > 正文

世纪经济月报:以史为鉴——美、日的通胀史比较

类型:宏观经济  机构:财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  日期:2012-10-15
http://www.zdcj.net      点击收藏此报告
    

美日两国一直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经济发展的模式、历程、形态为后发国家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和借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文希望通过研究美、日两国发展中的通胀史,以明晰和定位中国长周期内的通胀形势。本次专题分上下两篇,本文为上篇,主要论证美日两国略有差异的通胀形态下隐藏的类似的本质推动力和固定的发展模式。下篇论述两国出现“滞涨”和“通胀”两种不同形态的原因。以此判断中国长周期内的通胀表现,以及呈现的是“滞涨”还是“通胀”的形态。

    美日两国的通胀史表现出了很多相似的特征,都在70年代经历了两轮显著的通胀,现在都进入了明显的低通胀区间。石油危机是导致两国70年代两波高通胀的触发因素,但更根本的原因在于流动性的长期过剩。战后修复时期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了流动性的长期过剩,是70年代通胀爆发的根本推动力。60-70年代的世界工业经济大发展,也使得全球范围内工业原料的需求猛增,工业品价格本身就具有普遍上涨的动力,在石油价格上涨的触发下,通胀便难以避免。同时,劳动力价格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工资-通胀螺旋上涨进一步推高了通胀。

    两国之后进入低通胀区间也有着类似的本质原因,经济结构转型增强了两国对内、外部通胀的抵御能力。在转型中,两国从制造端国家转型成为消费端国家,二、三产业实现重心转移,二产内部也向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升级。

    因此单位产量的能耗降低,在国际贸易中的议价权提高,对国际大宗商品通胀的抵抗能力增强。同时,由于三产兴起,金融业大发展,形成了对实体经济的资金分流,也降低实体领域通胀的可能性。由于增长步入了平稳区间,投资过热引起通胀的风险也大大减小了。

相关报告:
热点推荐:
更多最新研究报告
更多财经新闻
  • 如果不能阅读报告,请点击下载阅读器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联系投稿 | 联系删稿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