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改革重点

日期:2021-05-06 08:34:01 来源:互联网

中国金融改革重点这一阶段中国金融改革进入市场金融制度框架的调整和充实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宏观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金融改革由传统的短缺经济发展到总量相对过剩、需求不足的经济,所以,金融制度的演进进入以充实调整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深化过程。

这一时期对中央银行体系、金融宏观调控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以及外汇管理体系等进行了一系列金融改革行动。①分离政策性业务,即设立政策性银行并分离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长期由国有专业银行开展的政策性贷款业务被分离出来,交给了新成立的三家政策性银行。②从1994年起对国有专业银行全面实行贷款规模控制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③中央银行职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金融改革不再对财政透支。④1996年6月召开的全国银行业经营管理会议提出把银行办成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目标,国有专业银行明确了按照商业银行的规范进行改革的政策要求。⑤确立银行业、信托业和证券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的原则。⑥在整顿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北京、深圳和上海组建城市合作银行(其他主要城市陆续跟进,后改名为城市商业银行)。⑦更为重要的是,1993年,用金融改革于规范中国银行行为和金融活动的基本法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等相继通过。此外,金融改革汇率并轨等金融改革措施陆续推进,金融改革标志着转型时期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础框架得以奠定。

从上述改革措施可以看出,国家控制金融虽然从主动转向被动,但是,国家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加强了金融安全和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其主要手段金融改革是加强银行经营规范化建设,在资产负债比例监控下提高银行经营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力图减少非正常的商业性呆账的发生。同时在间接调控措施不成熟的约束下,金融改革加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通过信贷规模的直接控制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从1998年开始,国家以间接调控手段为主的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即金融改革已经取消指令性计划,实行指导性计划,在逐步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这一时期,金融改革国家在不改变国有金融产权边界的前提下,除了受其他制度安排变革的制约(如政府职能转换,国有企业改革等)外,金融制度安排创新的环境已基本确立。

  • 中国金融学科发展
  • 中国金融学科发展始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金融学科发展与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相适应。中国金融学科从相对封闭走向全面开放,从单一路径走向多元化发展,真实地中国金融学科体现了金融学科发展应服务于金融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 中国金融市场监管现状与问题分析
  • 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金融监管体制。金融市场1990年和1991年上海与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的建立大大推动了中国证券业的发展。1992年国务院决定成立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金融市场负责股票发行上市的监管,中国人民银行仍负责对债券和基金实施监督。......
  • 中国金融改革重点
  • 中国金融改革重点这一阶段中国金融改革进入市场金融制度框架的调整和充实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宏观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金融改革由传统的短缺经济发展到总量相对过剩、需求不足的经济,所以,金融制度的演进进入以充实调整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深化过程。......
  • 中国金融改革思考录
  • 中国金融改革思考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的金融体制也开始发生变化,金融改革在“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的指导思想下逐步转变。根据1978年的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决定,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从财政部分离出来独立运行,这标志着金融改革现代中国金融体系建设的开始。......
  • 中国金融体系最新
  • 中国金融体系最新,什么是金融体系融资方式证券化以及证券投资国际化是近几十年金融体系变化的明显趋势。资产证券化的迅速发展使银行资金大量流向金融市场,金融体系银行中介执行纵向风险分担功能的基础被削弱。......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联系投稿 | 联系删稿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