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指标公式 龙虎榜
首页 > 主力数据 > F10资料 > 正文

   资产重组最新消息
≈≈豪森股份688529≈≈(更新:21.08.31)
    ★2021年中期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根据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分类,公司
主营业务所处行业属于“C35专用设备制造业”;根据《国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
B/T4754-2017),公司主营业务所处行业属于“C35专用设备制造业”;根据国家统
计局颁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分类,公司主营业务所处行业为“高端
装备制造产业”中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1、智能装备制造业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作为实现产品制造智能化、绿色化的关键载体,其产业
链涵盖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
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智能制造装备的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传感器、减速器、控
制器、伺服电机等。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政策支持,智能制造装备技
术水平不断提高,因此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根据中商产业研
究院相关数据,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值规模达20,900亿元,预测2021年我国智
能制造装备产值规模将达22,650亿元。 
       2、汽车智能装备制造业 
       公司产品主要用于汽车制造领域,所处行业细分领域为汽车智能装备制造
业。汽车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制造业也是近现代工业中生产装配
线应用最早、生产装配技术最为成熟的产业。 
       1)传统燃油汽车领域 
       从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伴随国民经济稳定回升,消费需求将加快恢复
,中国汽车市场总体潜力依然巨大。中国工业汽车协会认为,2020年或将是中国汽车
市场的峰底年份,2021年将实现恢复性正增长。其中,汽车销量有望超过2,600万辆,
同比增长4%。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56.9
万辆和1,289.1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4.2%和25.6%,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传统燃油车板块在全球提倡可持续发展环境下,面对节能减排、传统燃油
车市场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我国传统燃油车销量增速变缓,需求趋于稳定。 
       然而,传统燃油汽车的高市占率、稳定的汽车性能等因素仍奠定了汽车市
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呈现出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协同并存的格局。根据
中汽协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传统燃油汽车销量占年度汽车总销量90%以上,保有
量较大,依旧为消费者购买的首选。 
       此外,传统燃油车发展历史悠久,在续航里程,动力因素上超过新能源汽
车,品牌效应比较好,耐用性能高,在速度和舒适性上超过同类竞争产品。 
       2)新能源汽车领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7月发布数据,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121.
4万辆,同比增长2.3倍,渗透率达9.7%,相较2019年、2020年同期5.2%、3.6%的渗透
率有明显增幅,其中,6月新能源车产量渗透率(即新能源车产量/全国汽车产量)达
到12.76%,电动化进程继续提速;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20.6万辆,增长201.5%,渗
透率达到9.36%。虽然我国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但与欧洲相比,渗透率仍
有一定的差距,德国每月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稳定在20%以上,英国和法国也接近20%
的水平。预计未来我国电动汽车渗透仍将继续提速,乘联会预测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
量将达到240万辆。 
       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中指出: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竞争力明显提高,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0%。到2030年,
新能源汽车形成市场竞争优势,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0%。力争经过十五年持续
努力,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融合发展协调高效、产业生态健全完
善,纯电动乘用车成为主流,燃料电池商用车实现规模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
联汽车趋于普及,我国进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 
       根据国信电新团队预测,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1,532.8万
辆,2020-2025年间复合增速达到35.1%,其中国内销量628.5万辆。到2030年,预计
全球新能源车销量3922.8万辆,2025-2030年复合增速20.7%,新能源汽车产业趋势持
续向好。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源结构转型提至战略新高度,政策驱动氢
能发展驶入快车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科学编制并实
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支持氢能规模化应用和
装备发展。今年以来有较多地方政府在十四五规划文件中提及氢能产业规划,部分单
独发布氢能产业规划,为未来氢能产业建设给予明确指指引。制氢端未来将以电解水
制“绿氢”为主,且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新能源电解水制氢经济性
将逐步显现,氢能必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污染绿色能源;需求端大力发展燃料电池
汽车,燃料电池将是氢能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我国处于氢能产业发展初期,政策驱
动成本有望长期下行。此外,氢能设备整体进口依赖度较高,国产替代空间大。 
       (3)生产制造软件产品与服务 
       在整个工业软硬件领域,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智能制造”的产业升级下,
提高企业数据处理效率的边缘计算、促使企业多业务交互的智能制造集成技术应运而
生、帮助企业智能化决策的数字孪生,催生新的产业体系来助力制造业产业升级。 
       随着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企业想通过
导入MES系统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一方面是来自客户的要求,另一方面制造
企业自身也越来越意识到生产信息化的重要性。 
       中国制造2025年明确提出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通过建设智能工厂,促进
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进而实现整个
过程的智能管控。MES系统作为解开生产过程的黑箱、连接ERP与车间管理的关键技术
应用,越来越多的得到制造企业的关注和认可。 
       随着制造业领域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变化加快、客户个性化需求增
多。企业需要规范研发设计工作流程,改善研发过程管理,整合内部资源的能力,提
高产品开发效率,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使用设计的产品数
据作为源基础,帮助企业从头开始生成整个组织过程。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是一家提供智能生产线和智能设备集成供应商,主要从事智能生产线
的规划、研发、设计、装配、调试集成、销售、服务和交钥匙工程等。目前公司主营
业务聚焦于汽车行业,覆盖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 
       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司形成了以为汽车行业客户提供自动化、信息化
、智能化、柔性化成套大型智能产线为主体,配套提供包括产品设计管理、生产数据
采集、物料管理、生产工艺/计划管理等在内的生产制造软件产品与服务的商业模式
。目前,公司已成为智能制造软硬件一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在汽车发动机智能装配线和变速箱智能装配线等动力总成领域居于国
内领先地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在混合动力变速箱智能装配线、动力锂电池智
能生产线、氢燃料电池智能生产线以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等细分领域取
得重大突破。公司已累计为客户交付超过140条大型成套产线项目。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工艺装备技术水平和研发成果方面不断积累,
形成了智能柔性装配单元技术、MES信息系统、在线测量测试技术、多机型机器人柔
性拧紧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公司的核心技术均来自于自主研发,一方面通过根据市
场的需求和对工艺技术的深入理解不断自主立项投入研发,形成核心技术,另一方面
在为客户执行项目的过程中,在攻克工艺技术难题的同时形成核心技术,具体如下:
 
       核心技术在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变化。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公司始终秉持技术是保证公司核心竞争力重要的支点,围绕客户价值需求
、内部价值需求、未来发展需求作为公司的研发方向。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累
计获得授权专利89件,授权软件著作权120件。其中,报告期内新增获得授权专利2件
,授权软件著作权37件。 
       3.研发投入情况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5,170.2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31%;实
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88.4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5.17%。归属于上市
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的原因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增加;公司销
售商品回款放缓导致当期应收账款坏账计提增加;项目制造成本上涨,导致毛利率波
动下降。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项目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在手订单合计金额为2
56,369.59万元,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项目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在手订单总金额为10
4,413.38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项目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新签订单合计金额为62,716.84
万元,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项目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新签订单合计金额为31,761.82
万元。未来随着全球电动化率的快速提升,占新承接订单比例50.64%,新能源汽车领
域业务占比稳步提升公司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业务的营收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 
       针对目前氢燃料电池市场多品种、小批量、迅速迭代的特点,公司成功打
造了高智能、高柔性、高度模块化的氢燃料电池智能生产线,包含电堆生产线、系统
装配线、氢系统装配线。信息系统与智能制造一体化平台方面,公司集成打造了智能
仓储、智能物流、MES系统、能源管理系统,配备公司自研的HSMOM信息系统,利用分
布部署技术,实现底层车间与企业经营管理之间的连接,并已成功应用在捷氢科技客
户的项目中。 
       公司不断加速海外项目拓展,依托一带一路国策惠及,从沿线国家入手,
稳扎稳打,先后在南亚、东欧市场取得重要成就。长久以来,公司始终对以德国为代
表的欧洲市场极为重视,德国子公司是公司在全球视角下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聘请了在欧洲和中国拥有30余年的汽车行业工作经验StefanNestler先生,担任
德国豪森的副总经理,更好的拓展公司欧洲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
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更新迭代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为科技创新型行业,技术优势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截至报
告期末,公司已获专利授权共计89项。由于下游行业产品迭代较快,客户需求不断变
化。未来,如果公司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不能及时匹配客户的需求,公司将面临客户
流失的风险。 
       2、技术人才流失与技术泄密的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技术人才对公司的产品创新、持续发展
起着关键性作用。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拥有研发设计人员合计657人,占员工总
人数的43.54%。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厂商对于技术人才的争夺也将不断加剧,
公司将面临技术人才流失与技术泄密的风险。 
       (二)经营风险 
       1、经营业绩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公司生产的智能生产线和智能装备均为非标设备,采用订单生产模式,根
据销售合同订单安排生产,一般分为规划、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和采购、厂内装配调
试集成、预验收、客户现场恢复及装配调试集成、终验收、售后服务等阶段。公司产
品在厂内装配集成调试并通过预验收后发货至客户现场,一般通过终验收意味着风险
报酬的实质转移,公司在项目通过终验收后确认销售收入。 
       公司智能生产线和智能装备收入确认的具体方法为在项目通过终验收后一
次性确认收入,收入确认时点为项目通过终验收时,具体依据是终验收报告等表明项
目通过终验收的外部凭证资料。 
       在上述收入确认具体方法和项目执行周期下,公司各年新签合同订单及其
季节分布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无明显规律特征;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两年左右,但项
目与项目之间差异较大,既有项目执行周期较长的项目,也有项目执行周期较短的项
目,具有一定的随机分布特征;项目推进进度与公司员工人数、工作饱和度、在手未
确认收入订单总金额及其变动趋势密切相关。 
       上述特征决定了公司营业收入季度分布之间具有一定的随机性,2020年度
公司各季度营业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50%、25.56%、30.24%和19.70%
。因此,公司存在一定收入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2、管理风险 
       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符合公司自身业
务特点的经营模式以及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培养了具有先进理念、开阔视野和
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团队,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随着公司资产、业务、机构
和人员的规模扩张,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资源配置和内控管理的复杂度
不断上升,对公司的组织架构和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排除公司内控体系
和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公司规模快速扩张的可能性。因此,公司存在规模扩张导致的管
理和内部控制风险。 
       3、下游行业和客户较为集中的风险 
       公司是一家智能生产线和智能自动化装备集成供应商,深耕于汽车智能生
产线领域,所服务的客户主要为汽车整车厂商和动力总成厂商及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
系统核心部件厂商,所服务的客户大部分为其所处行业的一线企业,由于下游行业的
产业发展特点及竞争态势导致行业集中度较高,因此公司的下游客户较为集中。因此
,公司的生产经营受到汽车行业景气程度影响较大,如果汽车行业整体下滑,则公司
的业绩可能受到较大负面影响。 
       (三)行业风险 
       1、下游行业波动的风险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应用于汽车行业的智能生产线,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上
汽通用、采埃孚、北京奔驰、长安福特、特斯拉、华晨宝马、标致雪铁龙、康明斯、
格特拉克、卡特彼勒、上汽集团、一汽大众和盛瑞传动等国内外汽车企业。公司作为
汽车装备制造企业,其生产经营直接受到汽车行业景气度的影响,如汽车行业市场持
续下滑,则公司的生产经营会受到较大影响,新签订单和公司业绩会因此下滑且下滑
幅度较大。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为智能生产线和智能自动化装备,均属于汽车制造关键智能
装备,目前阶段,公司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国际同行业公司及其在我国的独资或者合资
公司,国内有实力的竞争对手较少。 
       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及主营业务市场相对稳定,公司与上汽通用、采埃孚、
北京奔驰、华晨宝马、长安福特等优质客户保持长期稳定合作,行业良好的市场前景
一方面将吸引具有品牌优势、研发技术优势及资本优势国际知名企业直接或者以合资
公司形式进入我国市场,部分掌握关键核心部件的上游企业也不断延伸产业链至下游
集成领域,另一方面部分国内同行业企业在技术、经营模式上全面跟进和模仿,以期
获得突破。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客户资源优质,项目经验丰富 
       公司自设立以来,实施并交付的大型成套智能生产线项目超过140余条,具
备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公司拥有良好的客户群体,并与客户能够保持长久稳固的合
作关系,公司客户涵盖汽车行业大多数的主流汽车主机厂及知名汽车动力部件供应商
。以欧系客户为代表的包含北京奔驰、华晨宝马、一汽大众、上汽大众、采埃孚系,
以美系客户为代表的包含上汽通用、长安福特、康明斯、卡特彼勒,新能源汽车为代
表的包含特斯拉、加拿大巴拉德、新源动力、孚能科技等,以国内自主品牌为代表的
包含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一汽集团、潍柴动力等。多年在行业的深耕,
铸就公司行业的品牌价值,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竞争优势。 
       2、高效的项目管理能力 
       公司拥有15万余平米的生产作业面积、强大的项目管理团队以及科学的管
理体系,并且配备了龙门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立式躺铣
加工中心以及德国和蔡司美国法柔三坐标检测设备合计超过百余台套,可同时满足多
条大型成套产线项目的同步实施,并能够确保项目顺利交付。下游客户除关注供应商
在技术方案、投标报价外,针对供应商项目管理能力、产品质量保证能力、生产交付
周期保障能力等方面也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公司通过多年的积累,无论在生产资源还
是在管理体系方面得到了下游中高端客户的肯定,建立了公司的重要优势。 
       3、卓越的标准转换与理解能力 
       公司在为下游高端客户(欧系、美系)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同时,也全面掌
握了欧、美等国际技术标准及产品工艺要求,结合公司的管理体系与产品技术,公司
建立了14大项内部标准,包含产品技术标准、设计技术标准、制造技术标准、检验技
术标准、能源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信息技术标准、技术基础标准等。公司目前
建立的内部标准可满足大多数欧美合资、独资汽车主机厂的要求,这也为公司在获取
下游高端客户订单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4、优越的研发技术能力 
       公司设立以来一贯重视研发与技术创新,通过近20年的积累,形成了较为
领先的研发技术能力。公司拥有研发设计人员合计657人,占员工总人数的43.54%,
为公司持续技术研发提供了支持。报告期内公司有效发明专利、实用新型、软件著作
合计209项。公司目前已拥有17项核心技术,满足客户在产线自动化、柔性化、信息
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需求。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
及应对措施。


    ★2020年年度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主要经营情况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给公司市场经营活动、在建项目交付带来了一定的
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3,654.37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1.37%;实现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17.3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0.92%,主要系报告
期内,公司收到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增加,同时较上年同期非经常性损益中股份
支付费用大幅减少,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加。 
       公司近三年总资产呈现上升趋势,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271,658.84万元
。公司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入,报告期末公司固定资产原值为45,905.48万元,生产
能力持续提升。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项目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在手订单合计金额为
240,431.69万元,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项目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在手订单总金额为7
4,141.14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项目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新签订单合计金额为119,437.80
万元,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项目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新签订单合计金额为51,304.62
万元。 
       (二)主要业务情况 
       1、智能化产线与智能装备 
       1)新能源汽车领域 
       公司新能源汽车领域业务包括动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氢燃料电池智能生
产线、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混合动力变速箱智能装配线。 
       为应对行业市场变化,公司加大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市场营销、技术研发
的投入,以产品线为单位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以适应市场经营与产品技术研发的需求
。通过采取开拓行业头部客户为主,聚焦附加值高、市场空间大、技术门槛高的产品
策略,形成行业影响力,进而提升公司在该领域的竞争优势与获利能力。 
       a)着重发力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 
       报告期内,豪森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领域着重发力,新能源
汽车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项目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新签订单金额为30,891.37万元,
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公司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产线技术的研发,掌握驱动电机定子
/转子/三合一合装工艺装备的关键技术。目前公司已经获得了上汽通用、长春一汽、
上海龙芯、沃尔沃等客户订单。 
       b)大力发展混合动力变速箱智能装配线 
       报告期内,混合动力变速箱智能装配线项目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新签订单
金额为13,200.00万元。混合动力变速箱是在传统燃油汽车的变速箱基础上发展出来
的,是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核心部件之一,混合动力变速箱智能装配线相较于传统变
速箱装配线更加复杂。自2016年起陆续获得了上汽通用、长安福特、盛瑞传动、吉利
汽车等客户混合动力变速箱智能装配线的订单。 
       c)积极开发动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市场 
       报告期内,动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项目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新签订单金额
为6,577.24万元。公司于2015年开始进入新能源生产线领域,陆续承接了特斯拉、上
汽通用、一汽大众、孚能科技等国内外客户动力锂电池模组/PACK智能装配线订单。 
       d)提早布局氢燃料电池智能生产线 
       公司提早布局氢燃料电池智能生产线,报告期内氢燃料电池智能生产线项
目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新签订单金额为636.00万元。目前产线及相关设备在国内已
经受到捷氢科技、新源动力和潍柴动力、氢蓝时代等氢燃料电池先行企业的认可;在
国外,公司已经获得世界领先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公司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的订单。 
       2)传统燃油汽车领域 
       公司传统燃油汽车领域业务:包括发动机智能装配线、变速箱智能装配线
。 
       传统燃油汽车领域中,乘用车领域所用发动机从原直接动力输出源来驱动
汽车行驶,逐渐向间接动力输出源定位转变,通过发动机运转产生电能来驱动汽车行
驶,受此影响,发动机将从原追求大扭矩、快速动力响应,向追求高燃烧效率、高稳
定性转变,未来将有新增需求。商用车领域,受物流行业发展产生的增量需求及政策
对排放要求的升级,加之新能源汽车技术目前无法满足商用车对续航里程及应对复杂
路况等需求,中短期来看商用车在传统燃油领域市场需求会快速增长。公司采取深挖
市场新机会,不断拓展商用车客户市场、挖掘已有客户新机会、拓展海外业务等方式
,确保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业务量稳定的基础上实现平稳增长。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公司的生产线面临智能升级和大数据的应用。报告
期内,公司在发动机、变速箱智能装配线领域进行智能化、自动化升级,不断提升公
司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通过数据孪生、虚拟调试、预防性的维护等提升产线
智能化水平,通过工艺装备结构、控制原理的优化,对于产线采取轻量化设计,成功
提升产线的自动化率及生产效率。 
       a)积累发动机产线技术优势 
       2004年公司承接第一条发动机整线装配项目,此后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研
发与业绩积累,已经形成了对汽油机、柴油机及船用柴油机全领域覆盖。先后服务了
上汽通用、华晨宝马、康明斯、卡特彼勒等20余家客户,超过50条发动机智能装配线
整线项目。公司在发动机装配线领域起步较早,报告期内不断积累在该领域内的技术
优势,确立了公司在发动机装配线领域内的领先地位。 
       b)深耕动力总成装配线领域 
       公司的变速箱智能装配线,形成了对“手动变速箱、AT变速箱、DCT变速箱
、CVT变速箱”等变速箱的全领域覆盖,对装配技术的全类型覆盖。公司自设立以来
一致深耕于动力总成装配线领域,为上汽通用、长安福特、采埃孚、格特拉克、上汽
集团等超过10家客户完成了超过30条变速箱智能装配线整线项目。 
       2、生产制造软件产品与服务 
       公司生产制造软件产品与服务业务主要依托于豪森智源与豪森软件两大子
公司平台,具体产品与业务包括:生产执行管理系统(MES)、生产运营管理系统(M
OM)、产品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ArasPLM)、施工过程管理及运维解决方案(BIM)
。 
       公司依托自身在资源、技术、经验积累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公司在智能化
产线与智能装备业务的影响力,在为汽车行业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同时,把握汽车
行业在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新需求。公司不断挖掘客户新价值,拓展公司
的业务领域范围,采取自主研发的方式,开发出了具有竞争力的生产制造软件产品。
通过为客户提供数据流转+物料流转相结合的软硬件一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的方式,
为公司智能化产线与智能装备产品赋能,在提升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为公司
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1)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在MES的应用落地 
       人工智能已普遍用于各行各业,但在制造业还没有广泛应用,各大企业都
在尝试应用,公司在多年前就已启动研发和探索。利用IOT&机器学习技术,基于
温度、电流、电压、震动、声波等模型,应用于设备预测性运维,减少预防性维护次
数,减少非计划性停机,从而降低设备维护成本;深度挖掘工艺过程数据,基于压力
/位移、扭矩/转角等模型,甄别产品质量隐患,优化工艺,预判设备能力,提升产品
合格率。与客户一起,在多条生产线上开启了人工智能的落地工作。 
       2)弥补氢能源燃料电池行业MOM系统的市场空白 
       公司大力投入该行业数字化运营解决方案的研发,推出了HSMOM产品,弥补
了市场空白,已服务于捷氢科技、氢蓝时代、新源动力等客户。产品业务涵盖了从流
程制造到离散制造,全面生产过程要素控制、追踪,追溯,形成完整产品数据包,覆
盖从仓储、物流、设备、能源、到生产、质量等管理,结合当前的产业形态,适配了
单工厂模式、集团多基地模式等不同企业模式。 
       3)产品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ArasPLM)获众多国际客户企业验证 
       随着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瞄准数字化转型来提升运营效率与生产质量
,引入数字化工具是转型变革的根本,制造业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和文化变革来改进或
替换现有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公司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工具PLM系统,自主开发XCA
D集成接口,该系统在数据传输速度和WEB轻量化显示功能兼容各类数据格式方面具有
领先优势,给客户提供在线浏览数据的便捷性。公司服务的客户包括:华晨宝马、东
软集团、智能机器人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汽(天津)汽车装备有限公司等大型研
发企业。 
       4)施工过程管理及运维解决方案(BIM)产品正式上线 
       从2019年起,公司在制造业IT服务的基础上拓展建筑设计施工行业。报告
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BIM产品"BIMCHECK"正式上线,服务的用户多达90家国家甲级
设计院,为客户提供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监管,包括:全流程智能控制、全流程协同
工作、设计初期质量管控、无接缝的数据交换。平台集成各工程行业设计工具接口,
通过管理系统和构件信息交互,实现数据可视化,并以4D沙盘模拟实际项目进度,提
升分析管理的实时性。 
       二、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更新迭代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为科技创新型行业,技术优势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截至报
告期末,公司已获专利授权共计90项。由于下游行业产品迭代较快,客户需求不断变
化。未来,如果公司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不能及时匹配客户的需求,公司将面临客户
流失的风险。 
       2、技术人才流失与技术泄密的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技术人才对公司的产品创新、持续发展
起着关键性作用。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研发设计人员597人,占公司员工
总数的39.62%。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厂商对于技术人才的争夺也将不断加剧,
公司将面临技术人才流失与技术泄密的风险。 
       (四)经营风险 
       1、经营业绩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公司生产的智能生产线和智能装备均为非标设备,采用订单生产模式,根
据销售合同订单安排生产,一般分为规划、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和采购、厂内装配调
试集成、预验收、客户现场恢复及装配调试集成、终验收、售后服务等阶段。公司产
品在厂内装配集成调试并通过预验收后发货至客户现场,一般通过终验收意味着风险
报酬的实质转移,公司在项目通过终验收后确认销售收入。 
       公司智能生产线和智能装备收入确认的具体方法为在项目通过终验收后一
次性确认收入,收入确认时点为项目通过终验收时,具体依据是终验收报告等表明项
目通过终验收的外部凭证资料。 
       在上述收入确认具体方法和项目执行周期下,公司各年新签合同订单及其
季节分布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无明显规律特征;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两年左右,但项
目与项目之间差异较大,既有项目执行周期较长的项目,也有项目执行周期较短的项
目,具有一定的随机分布特征;项目推进进度与公司员工人数、工作饱和度、在手未
确认收入订单总金额及其变动趋势密切相关。 
       上述特征决定了公司营业收入季度分布之间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报告期内
公司来源于各季度营业收入合计占全年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50%、25.56%、30.2
4%和19.70%。因此,公司存在一定收入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2、管理风险 
       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符合公司自身业
务特点的经营模式以及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培养了具有先进理念、开阔视野和
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团队,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随着公司资产、业务、机构
和人员的规模扩张,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资源配置和内控管理的复杂度
不断上升,对公司的组织架构和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排除公司内控体系
和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公司规模快速扩张的可能性。因此,公司存在规模扩张导致的管
理和内部控制风险。 
       3、下游行业和客户较为集中的风险 
       公司是一家智能生产线和智能自动化装备集成供应商,深耕于汽车智能生
产线领域,所服务的客户主要为汽车整车厂商和动力总成厂商及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
系统核心部件厂商,所服务的客户大部分为其所处行业的一线企业,由于下游行业的
产业发展特点及竞争态势导致行业集中度较高,因此公司的下游客户较为集中。因此
,公司的生产经营受到汽车行业景气程度影响较大,如果汽车行业整体下滑,则公司
的业绩可能受到较大负面影响。 
       (五)行业风险 
       1、下游行业波动的风险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应用于汽车行业的智能生产线,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上
汽通用、采埃孚、北京奔驰、长安福特、特斯拉、华晨宝马、标致雪铁龙、康明斯、
格特拉克、卡特彼勒、上汽集团、一汽大众和盛瑞传动等国内外汽车企业。公司作为
汽车装备制造企业,其生产经营直接受到汽车行业的景气度的影响,如汽车行业市场
持续下滑,则公司的生产经营会受到较大影响,新签订单和公司业绩会因此下滑且下
滑幅度较大。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为智能生产线和智能自动化装备,均属于汽车制造关键智能
装备,目前阶段,公司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国际同行业公司及其在我国的独资或者合资
公司,国内有实力的竞争对手较少。 
       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及主营业务市场相对稳定,公司与上汽通用、采埃孚、
北京奔驰、华晨宝马、长安福特等优质客户保持长期稳定合作,行业良好的市场前景
一方面将吸引具有品牌优势、研发技术优势及资本优势国际知名企业直接或者以合资
公司形式进入我国市场,部分掌握关键核心部件的上游企业也不断延伸产业链至下游
集成领域,另一方面部分国内同行业企业在技术、经营模式上全面跟进和模仿,以期
获得突破。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六)宏观环境风险 
       1、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虽在我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在全球范围内,仍有一定的
不确定性。长期来看,由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蔓延,汽车产业链和汽车消费
市场可能受到一定程度冲击,可能会对公司产品的销售、发出商品的验收、应收账款
的回款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2、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智能装备制造业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下游汽车制造行业的固定
资产投资规模及其增长速度,目前公司下游行业客户集中在汽车行业,公司的经营业
务与下游行业及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未来,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影响
到下游行业的发展环境,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风险 
       公司在报告期内海外业务较少,为了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公司在香港、美
国、德国和印度设立子公司。公司的产品主要为汽车领域提供高端智能装备,随着国
际贸易市场环境的变化,如中美贸易摩擦等,有可能影响到公司拓展海外市场的进程
,对公司持续扩大国际影响力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对进口商品加
征关税会提高公司自美国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七)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八)其他重大风险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格局 
       随着智能制造的进一步推广,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对先进制造服务业的
需求越来越大。智能装备制造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高,在发达国家占比
高达70%。在此背景下,智能化、绿色化已成为制造业必然发展趋势,智能制造装备
的发展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 
       我国装备制造业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扶持与发展,其工业体系和相关
产业链逐渐完善,取得了许多优秀成绩,从之前的低端制造业慢慢向中高端拓展,在
规模和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已发展成为结构体系完整、具有较高水平、具
备国际竞争力的国民支柱性产业。从总体上讲,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形成
了具备较好物质技术基础的独立工业体系,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
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和能源资源环
境的约束,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未来
5-10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汽车行业 
       国内汽车行业经历了2年以上调整,底部逐步确立,产销企稳并有望逐步复
苏。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4万辆和28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5.7%和6.4%。1-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
2%和1.9%。随着经济继续平稳恢复、消费信心的逐渐改善,汽车行业将持续回暖,预
计2021年汽车行业将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此外,汽车行业迎来科技大时代,百年汽车技术变革叠加整体成长向成熟
期过渡。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发展,5G技术应用,智慧交通下车路协同新基
建进入示范,汽车智能化水平得以提升。 
       新能源车方面,“碳中和”政策将大幅加速新能源车需求提升。据中国汽
车工业协会预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80万辆,实现40%的同比增长。作为
世界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 
       3、生产制造软件产品与服务 
       近期,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
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发展路径和目标。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是:供给
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国内市场
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到10家以
上。此外,意见稿中还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
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
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 
       (二)公司发展战略 
       1.巩固发展高端装备已有业务,做强高端装配制造产业 
       2021年,在汽车业高端装备业务中,公司将进一步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市
场营销能力、产品技术开发能力、生产能力、资金保证能力、资源获取能力以及品牌
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有高端工艺装备业务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2.不断拓展高端装备新业务、做大高端装备业务 
       依赖公司近20年来在市场客户、产品技术、生产能力、管理经验以及品牌
影响力等自身能力条件,拓展“市场规模大、市场增长率高、产品利润空间大、进入
门槛高”的新业务,采用自主发展、公司收购、合资合作等新的产业发展方式。充分
发挥公司已有“品牌、技术、研发、市场、客户、资产”等共享、共赢优势,寻找新
的业务增长点。不断提高公司的销售收入与利润。 
       3.发展“软件技术服务”产业 
       公司将不断培养、打造豪森公司自有资源能力,进一步研发拓展相关“制
造业软件产品及服务类业务”,不断完善迭代制造业软件产品及服务业务,通过与公
司在智能化产线与智能装备业务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竞争优势,将制造业软件技术服
务打造形成公司的优势业务。 
       4.逐步实现产品和服务市场国际化 
       公司将密切跟踪豪森国际一流客户的“全球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公司
在北美、德国、印度等子公司的市场营销和服务能力,增加国际市场订单额,提升豪
森公司销售收入。 
       5、应用领域拓展,打造多种类产品矩阵 
       凭借公司为汽车行业积累的雄厚高端智能装备的研发技术实力,通过学习
引进掌握其他行业专项工艺技术后,公司可将自身成熟的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
信息化、数字化等技术复制并运用于OLED显示行业、3C电子行业、太阳能光伏行业、
食品医药行业、航空航天行业和军工等新行业。进而形成新的产品发展领域。 
       (三)经营计划 
       1、市场营销方面 
       1)综合实力赢得客户信任 
       公司通过规模优势、技术实力、研发能力、短周期交付能力、快速响应服
务能力等综合能力,发挥公司市场竞争优势,赢得客户信任获得市场订单,并通过与
下游客户进行同步合作专项技术研发的模式提升客户黏性。 
       2)扩大营销队伍规模,拓展新区域市场营销及售后网点布局 
       通过扩大营销队伍规模,加强市场营销力度,对重点客户进行有针对性的
经营模式,提高客户订单获取能力。以客户需求为工作目标,通过拓展新区域市场营
销及售后网点布局的方式,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售前与售后服务,提升客
户的忠诚度和依赖感。 
       2、技术研发方面 
       1)持续性的研发投入与前瞻性的研发确保产品技术领先 
       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领域智能化产线及智能装备技术水平,通过与下游客
户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抓住客户新产品研发期对工艺技术的需求,进行前瞻性的
研发,围绕测试台、电机3in1生产线、驱动电机U-PIN定子线、驱动电机永磁转子线
、膜电极生产线、金属双极板生产线、燃料电池电堆线中的关键工艺装备进行研发,
提升产品工艺性能,确保公司产品的技术竞争力。 
       2)明确的研发定位与多途径的研发策略 
       公司的研发以现有产品迭代、贴合客户需求、把握未来需求、降低生产成
本的4方面为着力点,依据客户价值、公司内部价值来选择研发项目,采用“自主研
发、合作研发、技术购买、人才引进”等方式提升公司技术研发实力。 
       3、生产制造方面 
       1)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建立全球化采购管理平台 
       完善优化外购、外协、外包供应商资源,不断缩短采购供货周期,降低采
购价格,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梳理海外子公司的供应商资源,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
的全球供应商资源平台,逐步构建全球化采购管理平台。 
       2)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业效率 
       不断优化产品方案及配置、加强制造过程成本控制,提升生产资产使用效
率,完善生产作业管理模式,构建各业务环节之间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减少各类生
产管理作业时间,提升生产作业效率。 
       3)内外部资源有效配置与使用,确保生产运营产能需求 
       逐步构建核心外包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发储备满足业务需要外包
资源,提高外包资源保证能力,提高项目准时交付能力。 
       4、人力资源方面 
       1)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提升HR整体效率和效能 
       逐步构建人力资源三支柱管理模式,建设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HRSSC)
、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RBP)、人力资源专家中心(COE),以公司战略为方向
,服务于业务,提升HR整体效率和效能。 
       2)完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为公司发展战略做好支撑 
       通过开展人力资源内外部环境分析及人力资源中长期需求与供给预测,结
合动态人力资源盘点机制,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数量、结构、素质”规划能力。保证
公司所需各类人力资源数量、结构、素质需求。 
       3)完善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提高关键岗位人岗匹配度 
       通过建立和优化关键岗位人才模型、拓展招聘渠道、完善招聘甄别标准及
方法、建立岗位培养评价/晋升体系等,加速公司人才配置与建设。适度控制人员规
模,重点改善人员结构,合理规划员工职业生涯,不断提升员工能力、促进员工与公
司共同成长,提高关键岗位人岗匹配度。 
       4)完善人力资源使用与激励,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 
       完善“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体系,以员工“劳动付出、努力
程度、贡献价值”作为评价主要维度,客观公平测量、考核、评价员工个人、团队的
绩效结果,用科学绩效结果支持员工技能培训、职级晋升、岗位调整、薪酬调整等工
作有效开展。通过工资、奖金、福利、津贴、年金等多种形式的薪酬组合,构建有竞
争力的薪酬体系,进一步提升价值分配公平性、员工认同感和满意度。提高员工工作
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事费用率。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客户资源优质,项目经验丰富 
       公司自设立以来,实施并交付的大型成套智能生产线项目超过140余条,具
备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公司拥有良好的客户群体,并与客户能够保持长久稳固的合
作关系,公司客户涵盖汽车行业大多数的主流汽车主机厂及知名汽车动力部件供应商
。以欧系客户为代表的包含北京奔驰、华晨宝马、一汽大众、上汽大众、采埃孚系,
以美系客户为代表的包含上汽通用、长安福特、康明斯、卡特彼勒,新能源汽车为代
表的包含特斯拉、加拿大巴拉德、新源动力、孚能科技等,以国内自主品牌为代表的
包含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一汽集团、潍柴动力等。多年在行业的深耕,
铸就公司行业的品牌价值,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竞争优势。 
       2、高效的项目管理能力 
       公司拥有15万余平米的生产作业面积、强大的项目管理团队以及科学的管
理体系,并且配备了龙门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立式躺铣
加工中心、以及德国和蔡司美国法柔三坐标检测设备合计超过百余台套,可同时满足
多条大型成套产线项目的同步实施,并能够确保项目顺利交付。下游客户除关注供应
商在技术方案、投标报价外,针对供应商项目管理能力、产品质量保证能力、生产交
付周期保障能力等方面也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公司通过多年的积累,无论在生产资源
还是在管理体系方面得到了下游中高端客户的肯定,建立了公司的重要优势。 
       3、卓越的标准转换与理解能力 
       公司在为下游高端客户(欧系、美系)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同时,也全面掌
握了欧、美等国际技术标准及产品工艺要求,结合公司的管理体系与产品技术,公司
建立了14大项内部标准,包含产品技术标准、设计技术标准、制造技术标准、检验技
术标准、能源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信息技术标准、技术基础标准等。公司目前
建立的内部标准可满足大多数欧美合资、独资汽车主机厂的要求,这也为公司在获取
下游高端客户订单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4、优越的研发技术能力 
       公司设立以来一贯重视研发与技术创新,通过近20年的积累,形成了较为
领先的研发技术能力。公司拥有研发设计人员合计597人,占员工总人数的39.62%,
为公司持续技术研发提供了支持。报告期内公司有效发明专利、实用新型、软件著作
合计173项。公司目前已拥有17项核心技术,满足客户在产线自动化、柔性化、信息
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需求。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
及应对措施。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所提供的信息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维赛特财经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
   担任何责任。
2、在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
   的股票没有利害关系,本机构、本人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维赛
   特财经不对因据此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