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指标公式 龙虎榜
首页 > 主力数据 > F10资料 > 正文

   603960克来机电资产重组最新消息
≈≈克来机电603960≈≈(更新:21.08.31)
    ★2021年中期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 
       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柔性自动化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业务和汽
车零部件业务两大块,其中柔性自动化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业务主要应用
在汽车电子、汽车内饰等领域;从设备功能上看,产品涵盖装配线、检测线、焊接线
、喷涂线、折弯线等各类非标智能装备。近些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的固定资产
开支增加,公司的柔性自动化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业务已主要围绕着电动
车电机、电控、电源转换控制器等新领域开展。汽车零部件业务主要包括燃油分配器
、燃油管、冷却水硬管等发动机配套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也积极研
发和预批量生产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的相关零部件。 
       公司主要产品类别及对应用途如下: 
       (二)经营模式 
       1、柔性自动化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业务 
       柔性自动化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产品具有定制化的特点,因此
,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围绕客户订单展开,在签订销售合同后,根据合同安排采购与生
产,生产完成后进行交货和提供售后服务,具体如下: 
       (1)采购模式 
       公司采用自主采购模式,由采购部负责基础标准零部件的采购、验证和保
管、合格供货方的评定管理工作。公司对于所有原材料均具备自主采购的能力,通过
比质、比价的方式来选择供应商,将通过公司供应商认证的供应商纳入合格供应商名
录,定期予以考核和评估,进行动态管理。 
       (2)生产模式 
       总体来说,公司的生产模式为资源订单式生产,即由于每个客户需求各不
相同,因此客户的需求不能准确地提前预测,因此公司一般在拿到客户订单,取得完
成订单所需资源(设计方案、部件、组件等)后,组织生产。公司整个生产行为可分
为技术设计和生产加工两个环节,具体情况如下: 
       ①技术设计 
       对于柔性自动化智能装备及工业机器人系统的解决方案,从前期的订单接
触、客户需求分析到关键技术攻坚、成套设备方案定型,以及后续集成过程中的改进
和售后服务阶段的优化工作,都需要针对每个项目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缜密的
技术设计,方能达到预期目标。技术设计是贯穿项目全过程的重要因素,是决定能否
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 
       ②生产加工 
       1)自制加工 
       公司自行开发和生产部分关键零部件,如机器人主要支撑部分、机器人应
用的数模加工产品部件、生产线机架、操作平台框架等,并对外部定制零部件进行装
配、检测、性能调试。加工环节通过公司的制造部实现,并最终应用到系统产品上。
 
       2)外购定制件加工 
       公司部分组件通过外部定制加工完成,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第一,公司产品为非标准化产品,要求非标准化生产,组件需求批次较多
,差异较大,如公司自行加工,费用较高且生产效率低。 
       第二,受本公司产能的制约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电镀、淬火以及喷涂等工序
受到环保限制,部分产品的生产通过外部定制加工方式实现。 
       3)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是公司生产加工环节最重要的一环,是技术设计及产品的最终表
现形式。为及时完成订单任务并合理规划公司产能,系统集成环节与加工及部件采购
环节交叉进行,一般情况下,一套生产线的机架、操作平台面板等框架性组件最先生
产完毕,其后随着外购部件及机加工零件和组件的陆续到位后,合理规划组装集成步
骤,有序完成成套设备中各工作模块的集成任务。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直销模式进行销售。公司项目订单的获得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 
       1)承接常年稳定客户的订单和稳定客户推荐的新客户的新订单; 
       2)通过公开投标、市场推广的方式获得。公司以市场部为核心,各部门协
调配合,制定公司销售策略,编制销售计划,管理公司产品的销售业务,具体实施营
销工作。由于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均需按照每个客户的特点要求进行量身定制,营销重
点为如何通过品牌知名度、雄厚的技术实力及提供完美解决方案的能力来赢得更多优
质客户。 
       2、汽车零部件业务 
       汽车零部件业务主要通过子公司上海众源进行,其主要经营模式如下: 
       (1)采购模式 
       ①常规采购模式 
       上海众源采购业务按照相关程序严格执行:采购计划由采购人员根据生产
计划编制,经生产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采购人员实施采购;技术部负责提供完
整的技术文件、材料清单、外购明细表等采购文件;采购产品进厂后,质量管理部质
量监察室负责组织和实施采购产品的检验;采购部负责组织对供方的监察、管理及服
务质量的评价。 
       ②委托加工模式 
       上海众源主要向外委托加工两种不同的工艺流程,即不锈钢管的打孔以及
冷却水管的表面处理。向外委托加工流程的主要过程为上海众源根据客户方面提供的
供应商候选清单竞价后选择供应商,然后将原材料发货给受托方,由受托方完成加工
以后送回,上海众源按照既定标准支付加工费。 
       (2)生产模式 
       客户依据自身的生产计划,会向上海众源提供年度、月度、星期的采购计
划,生产部门依据客户提供的采购计划安排生产,以销定产。生产部根据生产计划提
出对原辅材料及备品配件的需求,报总经理批准后进行采购。技术部根据客户提供的
要求编制《生产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并对生产过程中《作业指导书》中规
定的工艺参数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质量管理部门协助生产部门进行质量过程控制,
并负责质量检验的管理和质量事故的处理。 
       (3)销售模式 
       上海众源销售模式为主机配套直销模式,即直接将产品销售给主机配套厂
商,包括国内及国外主机配套厂商。销售部负责客户的开拓及维护。基于行业特点,
上海众源进入客户的供应商目录通常需要复杂的认证程序及较长的考察时间,但一旦
进入供应商序列之后,双方的合作通常来说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客户会将产品的技术要求、询价方式等发送至上海众源,上
海众源经过内部评审后会给予客户有关技术及商务报价的回复,双方初步达成一致后
,上海众源按照客户要求进行样品的试制后提供给客户试装,客户测试合格后向上海
众源下达正式批量供货清单,销售部人员按照主机厂订单要求编制供货计划并反馈生
产部,生产部根据计划组织生产并按期交付。 
       (三)行业情况 
       1、行业主要发展情况 
       ①公司柔性自动化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业务属于专用设备制造
业。 
       我国正处于生产要素禀赋从密集劳动力、自然资源向人力资本、知识和技
术过渡发展的关键时期,生产精度、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
关注工业自动化设备,特别是非标柔性自动化生产装备,世界各国致力于以技术创新
引领产业升级,更加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智
能化、绿色化已成为制造业必然发展趋势,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
,智能装备制造业成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重塑工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各发达
国家也纷纷出台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战略计划,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成为我国工业
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汽车制造业已经是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制造产业之一。近几年,中
国汽车市场产量和销量都稳居全球第一,广阔的下游汽车市场为汽车智能装配制造业
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具有宽广的发展前景,同时对装备的智能化技术和工艺要
求也很高。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
略,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深入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和技术改造专项,鼓励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设备更新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
将推动和助燃对智能装备、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无人工厂的市场需求,加速高端
装备、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钢铁化工等行业智能化转型。 
       ②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属于汽车制造业。 
       国家将长期重点支持汽车零部件行业,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基
础,是国家长期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我国政府已出台一系列鼓励基础零部件发展的
政策措施。在《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汽车零部件制造是政府大力推动突破的重点
领域之一。《中国制造2025》的落实,将加快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撑汽车强
国建设,更好地引领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2019年国家发改委修订发布的《产业结构
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将“制冷空调设备及关键零部件:使用环保制冷剂(OD
P为0、GWP值较低)的制冷空调压缩机”列为鼓励类项目。二氧化碳作为鼓励类空调
冷媒更加符合国家“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2021年1-6月份,汽车零部件行业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国汽车
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1-6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56.90万辆和1,289.10万
辆,同比分别增长24.2%和25.6%。 
       展望未来,我国经济运行将继续保持稳定恢复,这对汽车消费的稳定起到
良好支撑作用。但全球经济复苏和疫情防控仍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国内不同行业
间的发展也存在差异,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仍需巩固,特别是芯片供应问题对企业生产
的影响依然较为突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加大产业链整体成本压力,这些问
题也都将影响汽车行业,需要审慎乐观地看待行业发展。 
       2、行业的周期性 
       本行业的周期性特点与下游客户行业的景气度紧密相关,而汽车及其零部
件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机械设备制造、仓储物流等行业的景气度与宏观经济形势密
切相关。汽车行业作为国家支柱工业产业之一,波动周期性较小,主要随着整体宏观
经济波动而波动,随着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渐淡去以及我国对新能源汽车新的支
持政策的落实,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幅度开始缩小,呈现出回暖的趋势,未
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较为乐观,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预计该产业链的固定资产投资
将持续增长,为公司的柔性自动化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空间。因此公司所在行业虽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但与其他一般周期性行业相比,该
行业一般周期较长,波动频率较小。 
       自动化装备制造业不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但具体细分行业或
企业可能会表现出一定特征。受下游客户的销售计划和固定资产投入计划影响,行业
内企业的经营业绩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 
       3、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依靠自身完善的创新体系,逐步在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自动
化装备及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相较国内其他企业,公司具有明显
的技术、人才、客户与品牌和项目经验优势;相对行业内跨国巨头的竞争,公司成本
优势及快速、周全的综合服务优势明显,具备扎实的进口替代能力。 
       公司自成立以来,将深耕汽车行业自动化技术,在汽车电子、汽车内饰领
域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技术解决方案,并始终注重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间
的产学研合作,夯实研发、巧于设计、致于细节、精于行业,先后与国内外多家大型
汽车零部件企业建立良好合作伙伴关系,为国内外用户提供自动化制造装备及驱动产
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于2018年度完成对上海众源的收购,新增汽车零部件业务。通过积极
发挥双方的协同作用,公司对上海众源进行大规模的自动化升级,使上海众源在产能
和盈利能力均得到提升,稳固了燃油分配器等发动机配套零部件在客户处的主要供应
商地位。同时,公司也协助上海众源积极布局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相关零部件的研发
和产能建设,尤其在以R744(二氧化碳)冷媒为核心的新一代热管理系统领域,公司
成为首批获得主流整车厂定点并投产供货的国内供应商,该系统大幅提升电动车在低
温下的续航里程,为新能源车的热管理系统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1年上半年,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公司秉承“克难攻坚、来
新创优”的企业精神,紧抓工业机器人与高端智能装备行业快速发展的契机,积极响
应国家智能制造的号召,凭借人人参与创新的学习研发精神和7×24式贴身服务理念
,进一步加大新技术、新领域的研发投入。2021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汽车芯片短缺
导致公司下游的整车厂产量下降,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受此影响销量和利润率均出现
下降;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54万元,同比下降45.80%,归属于上
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505万元,同比下降49.29%。 
       1、总体业务情况 
       2021年上半年,公司柔性自动化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系统业务新签订单2
.55亿元,新签订单较上年同期增长85%。2021年上半年新签署的合同主要集中在新能
源汽车电子(电机、电控、能量回收等)、汽车内饰等领域。2021年上半年汽车零部件
业务中燃油分配器销量为98.31万件,燃油管销量为75.56万件,冷却水硬管销量为13
5.40万件。 
       2、重点领域的深耕与突破 
       汽车电子领域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电子作为公司的主要下游领域,在最近几
年保持了高速的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内燃机技术的不断高效与优化创
新,国内整车市场的消费升级,预计未来汽车电子化渗透率将不断提升,下游需求将
持续高速增长。公司抓住这一优质赛道,继续将智能装备及工业机器人应用在汽车电
子领域深耕细作,扩大产能,将业务能力持续稳定提升。 
       汽车电子领域作为整个汽车产业链中“皇冠上的明珠”,其技术制高点长
期由外资巨头占据,该领域的相关装备也由外资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公司
作为国内汽车电子装备的领先企业,将积极投入系统集成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不
断扩大产能,稳步实现该领域的进口替代和技术与装备出口。 
       3、新领域的发展和布局 
       (1)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各国政策大力支持、技术创新不断加强、配套
产业不断完善的共同驱动下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汽车产业装备投资热点的现状
和发展趋势,公司及时组织开展新能源车用电机定子、转子、控制器的智能制造装备
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成功开发了多种规格车用电机定转子成套工艺装备,并应用到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Gen2.1、Nissan、车和家、天际、Nio等电机定转子和总装全
自动化生产线和华域麦格纳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BEV3电机总装生产线。 
       通过在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和华域麦格纳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等国内头
部合资公司的成功深度合作和项目示范,公司积极推进将在新能源车驱动电机方面的
智能装备的技术和产能拓展到博世集团(BOSCHGROUP)和华域麦格纳电驱动系统有限
公司的全球相关公司。 
       (2)IGBT模块封装测试设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结合国内各大汽车电子厂
商进军IGBT模块研发生产形成的对相关封装测试装备的迫切需求,公司组织研发相应
的装备技术,成功研发了散热基板的激光蚀刻清洁装备、IGBT模块与散热基板的热压
连接设备实现了多个IGBT模块的封装、IGBT模块的平面低电感封装设备、IGBT模块的
机器人化自动测试设备(包括:常温静态测试和常温、高温动态测试、高压绝缘测试
)、IGBT针脚的自动压装和针脚空间位置的在线视觉检测和自动校准设备。部分技术
已成功应用到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的PM4(第四代高频电源模块)项目和上汽英飞
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IGBT模块生产。 
       (3)在巩固传统汽车电子领域的同时,积极开拓新能源车的汽车电子领域
,开拓了新能源车用驱动电机控制器(PEU)和充电逆变器(CharCon)的组装及测试高
端成套装备领域,全面掌握了该类产品自动化柔性组装、在线测试、疲劳耐久的工艺
及装备技术,针对不同的PEU和CharCon产品(如:IP24、EP11、INVCON2.3、3U、MEB
、MEA、EAU、INV-i120、11KW-Charcon、OBC)开发了基于机器人技术的自动化装配
及测试生产线,在生产线开发过程中通过模块化设计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
进一步提升了装备开发效率、扩大了产能,稳步提升市场的占有率,开拓了伊顿(中
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金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伊空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等优质
新客户。 
       在新能源车用电池及电源管理器方面,公司也进行了涉足,如电池包生产
过程中的机器人自动搬运,电池冷却管冲压成型、冷却管氦检测试等均有了良好的起
步并实现了供货。 
       (4)随着新能源汽车驱动模块的集成化发展,电机+电机控制器+变速箱被
组合成一个独立电主轴(E-Axle)模块,对其的自动化组装和测试涉及精密电子部件
、精密机械部件、弹性不规则机械部件的自动化组装,高速高负载、高压大电流的性
能测试等技术难点,公司组织了优势团队主动服务客户,以技术实力强、制造经验丰
富、合适的性价比而最终获得了上海大众MEB项目配套的电主轴装配及测试自动化生
产线项目的业务合同,为公司的智能化生产线业务拓展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增强了企
业发展后劲。 
       (5)为适应汽车的电子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趋势,在车身稳定电子系统的ES
P、IPB等产品的装配测试生产线领域,借助不断扩大工艺流程覆盖面并不断提升自动
化与智能化程度,在实现替代进口的基础上,应用到博世集团(BOSCHGROUP)最新产
品-新型智能助力器iBooster控制器智能成套装备向德国博世全球(国内和海外)供
货的订单,在生产线的规模以及产值方面均获得了一个数量级的飞跃。 
       为了满足汽车对能源利用率不断提升的需求,组织公司研发中心主要技术
力量,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的装配生产线核心技术方面开展了技术攻关并掌握了相应
的技术,为公司在同外企装备企业竞争能量回收控制器BRM生产线的合同标的过程中
提供了有力保障并使公司最终获取了订单。 
       (6)积极开拓无人驾驶相关的设备技术,在电动转向总成单元及其组成部
件(控制器、驱动电机、液压执行单元、电磁阀等)成套工艺装备方面进行了技术研
发、装备开发,市场拓展,开拓了江苏奕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张家港恒进机电有限
公司、上海擎度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新客户,奠定了公司在智能电动转向产品智能装
备方面的市场领先优势。 
       (7)积极布局汽车电子产品测试装备的技术研发,研究大电流、高功率、
高转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的性能测试技术,高压、高精度、大流量液压执行单元的
性能测试技术,研究测试中的液压、电气、机械和测试软件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控制器、车载充电器OBC、VTS/VFS阀、变速箱EDU电控单
元、变速执行单元泵阀等高端电子产品的测试装备解决方案和测试软件系统,相关技
术及装备应用在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上海上汽马瑞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上海汽
车变速器有限公司等公司,实现了公司装备技术能级的提升,提高的公司产品技术护
城河。 
       (8)在汽车内饰件行业,大力推动机器人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技术的应用
,尤其在汽车核心安全部件之一的座椅生产领域,实现了座椅滑轨从原料板材投入到
完整的滑轨组件产出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稳定了产品
质量,实现了无人化生产,把人力资源从繁琐、嘈杂、复杂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公司自主研发的少关节非标机器人的批量工程应用,也使得
公司成为了座椅滑轨自动冲压生产线制作领域的标杆型企业,不仅业务稳定,也扩大
了市场占有率。 
       4、新技术的研发 
       (1)新能源车扁线电机的自动化组装技术:扁线电机在效率、性能、散热
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但绕组制造过程非常复杂。公司组织技术骨干展开相关自动化
组装技术的研发,在Pin线3D成型、漆皮激光预处理、多层Pin线同步扭头、Pin线插
入及分离、Pin线激光焊接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攻关,部分技术和工艺装备已经应用到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2)与液压流体相关的高端汽车电子产品测试技术:液压流体相关类的汽
车电子产品(如:阀、执行泵等)的测试装备目前大多由国外装备巨头垄断,尤其是
高精度、高压力、大流量的产品测试装备。公司瞄准国内此类测试装备市场需求快速
增长和国际巨头在疫情影响下的供货能力严重不足所造成的市场机会,积极组织公司
技术力量与合作高校及潜在客户成立技术联盟,布局技术升级,重点研究高压力、大
流量液压流体的高精度控制技术、分析相关产品的测试规范和流程、专业总线通讯协
议解析调适技术、测试系统的仿真优化技术、测试软件的开发编程、测试、优化等,
构建了相应的关键工艺选型测试台架,部分技术和工艺装备已成功应用到联合汽车电
子有限公司、上海上汽马瑞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等客户。 
       (3)氢燃料电池动态电堆测试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方向,公司结合客户的潜在需求,自主研发了燃料电池电堆动态耐久测试技术和工艺
装备,初步掌握了测试台架的整套构成技术,构建的耐久测试工艺系统能够监测燃料
电池电堆的各项电压、电流、温度、压力、露点、流量等特性,能研究气体流量、气
体温度、气体压力、气体湿度等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部分技术和工艺装备已经应
用到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 
       (4)新能源车驱动电主轴(e-axle)总装及性能测试装备技术:为实现成
本更低、体积更小、效率更高的优势,新能源车电驱动技术方案由“二合一(电机+
减速器)”向“三合一(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甚至“多合一(包含电机+减速器
、电机控制器、充电机、支流变换器、高压分线盒、部分整车控制器”)发展的趋势
,研发相应的总装及性能测试装备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基于三维视觉技术的重载零件
的机器人装配技术、力觉+视觉辅助下的精密齿轮系(花键)装配技术、温度补偿下
的齿轮箱油精密定量加注技术,加注油量精度达±10g、电轴总成性能的测试技术,
测试时电机最高转速16000rpm、高磁力下的定转子合装技术、长螺丝(螺丝长达210m
m)的自动锁付技术,相应的技术研发成果成功应用到博世eAxle电主轴的90s生产节
拍的全自动总装测试生产线。 
       (5)基于视觉引导技术的激光焊接技术:激光焊接较电阻焊接具有热影响
区域小、焊接熔深大、飞溅少等优势,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研究在视觉
引导下的Pin针拼焊工艺装备,实现焊点位置、焊接熔深与在Pin针位置的最佳匹配,
焊点始终居于拼焊Pin针的中央;通过焊接热影响区域的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研究
内部装配有热敏感器件的激光环焊工艺装备的解决方案,相应的技术研究成果成功应
用到新能源车用电机I-Pin焊接、Busbar焊接、DMTL控制器环焊等工艺装备。 
       (6)基于工业大数据AI的智能装备故障预诊断系统技术:通过在工艺智能
装备中合理布置的传感器及其形成的传感网络所采集到的设备运行数据(包括:开机
时间、连续运行时间、故障点、高频故障、单位时间能耗、工艺测量值、工艺校准值
、测量值的CMK变动等),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AI智能学习和工业大数据分析,大幅
提升了智能自动化装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形成特定工艺装备(如:涂胶设备、打螺
丝设备、AOI设备、输送设备等)故障的自主诊断、自主预警能力,提升公司售后服
务的快速响应能力、降低售后服务成本,丰富了客户选择,提升客户采购使用设备的
满意度,实现装备的增值。特别有助于公司对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上汽大众动力
电池有限公司、博世集团(BOSCHGROUP)等设备智能化要求很高、技术要求苛刻的高
端客户的维护和开拓。 
       (7)基于工业4.0智慧化工厂需求的工业软件层面智能追溯系统的开发及
应用:在车载电脑控制器ECU自动装配与检测全自动机器人化生产线的研制过程中,
针对满足博世体系用户的智能生产需求,开发成功了智能追溯MES系统的OpConPlus软
件系统大量模块以及工程应用技术,实现了国产化自动生产线与进口设备的智能化数
据对接,为紧跟国际自动化生产技术潮流奠定了扎实基础,为公司今后的国产化替代
以及更大规模的智能生产线出口赢得了机遇。 
       (8)无人驾驶相关设备的技术储备:首先针对无人驾驶系统中的电动转向
器装配与测试生产线中的复杂结构环境下的精密装配技术以及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柔
性化技术研究。同时结合合同订单任务“自动驾驶车载电脑I-ECU测功能测试台制作
”“EPS系统通用测试台”的工程任务,开展了多种环境条件(不同的温湿度环境)
和载荷条件(动态模拟加载)下的测试技术的研究,开展了高精度模拟量多通道快速
测试技术电路板的研发,为后续的批量制作确定了型号工艺参数。 
       (9)上海众源组建了覆盖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检测与物流管理等创新型
的专业汽车发动机配套管路及二氧化碳热泵空调管路系统的研发团队,利用公司与子
公司之间在技术和装备上协同效应和创新性突破,填补了我国在二氧化碳热泵空调管
路系统产品领域空白,二氧化碳空调管路研发产品能够解决目前二氧化碳热泵空调管
路系统产品缺陷导致的二氧化碳泄漏问题,对二氧化碳热泵空调在车辆上普及使用有
一定的促进作用。经过近几年不断的开发和改进,公司的二氧化碳高压管路系统(冷
媒导管)已通过大众MEB的实验认证,并进入预批量生产供货阶段。同时,公司也积
极开展与其他主流新能源车企在该项技术的研发、测试,力争将该技术在更多品牌的
车企进行推广。随着二氧化碳热泵空调在更多品牌的车型中推广,公司将持续加大该
类产品的产能建设,除满足国内新能源车企的需求以外,也将积极布局欧洲等海外市
场,实现新产品、新技术的出口。 
       公司是国内首批获得主流整车厂定点并投产供货的二氧化碳热管理系统零
部件供应商,除已投产的管路系统之外,公司也将积极加大二氧化碳热管理系统中其
他品类的研发,包括二氧化碳系统中的电子膨胀阀、截止阀、泄压阀等,力争实现该
系统中更高比例的国产替代,从而促进二氧化碳热管理系统在新能源车中的普及。 
       二氧化碳作为天然制冷剂,与传统冷媒相比,ODP(消耗臭氧潜值)为0(
即不会破坏臭氧层),GWP(全球变暖潜值)为1(即温室效应可忽略不计),并具有
来源广、价格低、无毒不易燃、单位容积制冷量高等优点,与我国“碳中和”的战略
目标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二氧化碳热泵空调系统作为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重要的发展
方向之一,除利于环境保护之外,还可以大幅提升新能源车在低温状态下的续航里程
,加速新能源车在高纬度地区的推广。 
       (10)针对上海众源生产的管件类零件耐压的大幅度提升而对零件清洁度
要求的提高,通过高压流体动力学分析和技术工程试验,研发相应的自动化高清洁度
清洗装备,实现对深孔内腔的高清洁度清洗和内腔质量的在线检测。 
       5、取得的荣誉 
       (1)2021年上半年上海众源被评为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2019-2020年度十
强企业。 
       (2)2021年上半年公司获得中共上海宝山区委员会颁发的“宝山区先进基
层党组织”荣誉。 
       (3)2021年上半年公司被中共上海市委员会评为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
。 
       (4)2021年上半年公司新获授予专利24项。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
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行业属于装备制造领域,行业供需状况与下游行业的固定资产
投资规模和增速紧密相关,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本公司下游行业的固
定资产投资需求有一定的波动性,从而可能对本公司的柔性自动化装备及工业机器人
系统应用的需求造成影响。 
       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客户为汽车制造行业。汽车制造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
础支柱型产业,其市场需求与国家宏观经济、汽车市场的景气程度密切相关,行业内
企业的业务发展、利润水平受到市场竞争程度、汽车行业景气程度、材料与设备价格
变动、行业政策和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18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增速放
缓,汽车厂商之间竞争更加激烈。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和疫情防
控仍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国内不同行业间的发展也存在差异,经济持续恢复基础
仍需巩固,特别是芯片供应问题对企业生产的影响依然较为突出,未来如果宏观经济
形势、汽车市场持续走弱,国民经济对汽车的总体需求会下降,公司将面临一定的下
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2、市场竞争风险 
       目前阶段,本公司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国外同行业公司及其在国内设立的合
资公司及细分领域的上市公司。在我国处于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大背景
下,基于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客观需求、国家对智能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扶持、相关产
业技术逐渐成熟等因素,未来国内企业对工业机器人和柔性自动化生产装备的需求将
稳定持续增长。近几年来,工业机器人行业巨头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扩充在华的
生产基地,国内一些上市公司也加大在机器人产业的投入。国内外厂商的进入,使国
内机器人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本公司目前在承接大项目的能力、资产规模及抗风险能力等方面与国际知
名企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如果公司未来不能持续扩大经营规模,增强资本实力,扩
大市场份额,将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风险。 
       3、下游应用行业较为集中的风险 
       公司约9成以上的销售收入来自于汽车领域,一方面受制于现有的生产规模
、技术人员和资金等条件,公司无法全面覆盖下游应用行业,另一方面汽车行业本身
是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最大的领域,且行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所以,公司结合
行业的需求及自身技术特点和优势,报告期内将主要资源集中运用在汽车电子和汽车
内饰等细分应用领域。但下游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波动,从而会对公司经营
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4、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2021年上半年,本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为74.10%。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汽车零部件业务客户主要系大众汽车及其下属企业
、关联公司,柔性自动化生产装备及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客户主要为联合汽车电子有
限公司等博世系客户。这与下游行业的竞争格局及公司采取的发展战略、所处的发展
阶段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未来行业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公司的主要客户采购量减少或不
再采购本公司产品,将会给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5、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的风险 
       公司属于智能装备领域的细分行业,现阶段智能装备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
中,能否及时研发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和产品是智能装备领域企业能否保持持
续竞争力的关键。虽然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并建立了完善的研发制度,但如果公
司的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不能及时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或者公司对相关产品的市场
发展趋势、研发方向判断失误,将对公司保持市场领先地位产生不利影响,并进一步
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6、技术泄密及人员流失的风险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技术积累,公司在柔性自动化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系统和
汽车零部件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创新技术,这些都是公司核心竞争力及未来持
续盈利能力的重要保障,相关技术一旦泄露,会对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及盈利能力造成
不利影响。公司所研发生产的柔性自动化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系统属于非标产品,不存
在标准化、大批量的产品生产情况,要求从业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理论基
础扎实、项目经验丰富且善于吸纳新技术、新方法,这就使得公司的人才培养周期变
长、人力培养成本加大。若关键技术人员流失,而公司在短期内无法找到接替的熟练
技术人员或项目负责人,则会对公司完成订单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尽管公司采用了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来规范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并引进了国内一流的数据
加密系统,但公司仍无法完全确保防止核心技术外流,如果发生技术失密,仍将给公
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7、规模扩张导致的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的快速扩张,公司的资产规模、业务规模将进一步提升,对公司
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人才配置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公司通过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
构,提升模块化生产水平、加强信息化管理、持续完善并严格执行系统的业务及财务
管理等内控制度,但若公司不能及时适应新情况下的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需要,提高
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经营目标的实现,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盈利水平,公司
存在规模扩张情况下的管理风险 
       8、毛利率波动风险 
       2020年度、2021年1-6月,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2.17%和29.83%,毛利
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公司汽车零部件产品利润的变动趋势受到下游整车市场价格
变化的影响。一般而言,新车型和改款车型上市初期,由于销售价格较高、利润空间
较大,为其配套的零部件亦可达到较高的盈利水平。但替代车型的推出迫使原有车型
降价,会使整车厂商为保证一定的利润水平而要求配套零部件的价格相应下浮,使得
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盈利空间都会受到阶段性的挤压。目前,公司正积极开发新产
品,不断挑战新技术高点,以应对毛利率的下滑。未来公司若不能持续进行自主创新
和技术研发,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能保持产品价格的稳定,或者成本控制不力
,将可能会面临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深厚的研发实力及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公司核心研发团队及主要管理人员在机器人应用工程、柔性自动化系统与
先进工艺装备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研究经验,始终关注和跟踪本行业的国内
外前沿研究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而快速转化并应用于实际项目开发之中。 
       公司一贯秉承技术创新为本的发展战略,凭技术赢得市场、靠创新取得效
益。由于所承接订单基本均为非标准个性化定制设备生产任务,因此,公司会在承接
订单后及时进行技术分析、工程设计,排查各个环节、模块的可实施性,面对其中的
技术难点组织有关研发人员成立专题研究小组进行攻关研究,随着同类生产线制造数
量的增加,公司通过提炼、总结各项目实施经验,形成该类产品的总体创新性专有技
术和性价比优异的整体解决方案。 
       随着公司承接项目数量和种类的逐渐增多,公司已全面掌握了进行个性化
产品开发设计所需的工艺分析及规划、光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机械传动、液压气动
、模拟量及数字量传感、工业机器人应用、工业现场总线、数据采集及数据传输、制
造过程信息实时管控和数据分析处理、工业大数据分析应用等单项设计技术以及单项
设计技术的融合创新集成技术。 
       通过长期的大量项目数据积累和提炼,公司已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模块
化、标准化、参数化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段,用标准的思路来实现非标定制化制作,提
升了设计效率、降低设计门槛、稳定设计质量、缩短制造周期、实现多任务并行。通
过对智能装备运行中的工业大数据的实时采集、云端存储、工业大数据分析,实现了
装备生产工艺过程的持续优化、设备远程运维持续优化以及产品品质的持续改进。 
       2、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致力于研发和制造柔性自动化智能装备及工业机器人系统,凭借一流
的技术和过硬的产品质量,以替代进口为市场切入点,在已切入的多个细分领域取得
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拥有一大批优质的客户资源。公司持续为世界一流客户提供高
品质的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产品及服务,获得世界一流的客户认可,
这既是对公司技术、产品和服务位居国内领先地位的认可,也有利于塑造和提升公司
品牌优势。 
       公司的主要客户如下: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博世集团(BOSCHGROUP)
、恺博座椅机械部件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大众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有限公司、浙江伊控动力系统
有限公司、江苏奕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原能细胞生物低温设备有限公司、上海
上汽马瑞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等。 
       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公司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优质客户对供应
商的选定有着严格的标准和程序,一旦合作关系确立,不会轻易变更,公司将跟随原
有客户的规模扩张和技术进步而共同成长。 
       公司通过与客户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先期介入客户产品的研
发、设计过程,与客户共同研发符合客户需求的高端装备新产品,既可在竞争中赢取
先机,又可实现服务增值,提高产品利润。围绕客户多层次核心需求,通过提供集成
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和“交钥匙”工程,实现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3、上下游平台协同优势 
       2018年公司完成对上海众源的收购。收购完成后,公司以上海众源作为柔
性自动化服务的样板,开启切入汽车零部件装备服务的窗口,拓展公司产品在汽车核
心零配件装备领域的服务能力,拓宽公司的下游市场。上海众源目前主要给大众汽车
(主要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德国汽车公司)的
发动机工厂供货,是大众汽车发动机中高压管路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上海众源与大众
汽车建立了良好、稳定的供销关系。通过上海众源与大众汽车的渠道资源,公司可以
充分发挥在汽车行业的自动化智能装备服务的优势。 
       4、鲜明的销售方式:顾问式销售、专家式服务 
       企业始终贯彻“DESIGNIN”的销售模式,积极推广“顾问式销售,专家式
服务”的销售文化:要求每位销售人员要成为客户产品问题的解决方案的专家,不仅
仅推销产品,更重要的是要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帮助客户实现产品的优化设计,提升产
品的个性化特质,为客户带来较高的附加价值;同时,将客户的个性化方案与企业的
技术优势、柔性优势相结合,实现利润模式上的双赢。在客户价值得到提升的同时,
公司也将获得大量订单及个性化服务的溢价。 
       5、综合成本优势 
       公司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和高效的运营管理能力,使公司具备综合成本优
势,随着在细分领域市场地位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该优势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一,公司作为自主创新型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工艺研发方面进行了大量
的投入,虽然短期内形成较大的研发费用支出,对利润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期看,
公司取得的一系列核心工艺专利技术和专有知识,有助于经验的积累和知识技术的传
承,起到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降低后续维护成本等作用。 
       第二,公司具备高效的运营管理能力,机构精简、管理精细、成本控制考
核指标量化具体,尤其在与外资企业竞争时,公司在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第三,公司是国内首批推广模块化、标准化、参数化生产方式的非标装备
公司,随着近些年的技术积累,已经初步完成非标产线的标准模块化生产流程,大幅
提高了生产效率,并缩短了新聘工程师的培训周期。 
       第四,公司承延严谨的设计制造流程,拥有门类齐全、高精度的加工设备,
形成了较强的机械加工能力,实现了基础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的自主可控,确保智能设
备研发、生产的可实现性和及时性,以及客户应急需求的快速响应性。 
       6、核心技术的积累 
       公司通过十余年在汽车电子细分领域的深耕发展,通过自主研发逐步积累
了一批该领域的核心技术和首创工程应用,逐步筑造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如:新一代
扁线电机定子、转子装配检测技术、汽车发动机速度相位控制传感器AI智能芯片在线
编程数据卡及系统软件、汽车电子装备专用高精度电流/电压源数据卡、大流量条件
下真空压力快速在线调节模块、高压大流量快速切换精密压力测控模块、用于汽车电
子精密电阻焊定容积快速调压或充气气路模块、高压低能耗氦泄露检测精密测试软件
、液压测试中压力脉动控制算法及策略、高精度响应传感器数据同步获取及处理技术
、机电液测试环境中环境及工况模拟与智能集成技术、基于工业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设
备远程运维技术、基于机器视觉和机器人的零部件模糊抓取转运技术、新能源电机控
制器半在环EOL测试技术等。公司长期坚持定制化智能装备制造的主营业务方向,尤
其在汽车电子领域内的测控技术又是公司在国内市场领先的核心技术,也为公司不断
提升市场份额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领域,围绕R744(二氧化碳)新一代冷媒热泵产品,
完成了特种管路的设计和批量生产,有效解决了R744分子结构小易渗透、高温高压下
传统扣压结构无法保证连接处密封性等技术难题,推动了R744热泵产品在主流车企新
能源车平台上的正式装车。同时,公司还持续加大R744热泵系统中阀类产品(包括电
子膨胀阀、截止阀、泄压阀等)的研发投入,力争早日实现进口替代,以进一步推动
R744热泵产品在新能源车上的普及。 
       7、团队优势 
       团队优势是公司文化转化为竞争力的体现。公司的核心管理队伍拥有丰富
的科研经验,公司坚持人才导向型的企业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企业为家
”等人性化运营理念,兼顾企业业绩最大化与个人发展成长,给予优秀员工多样化项
目平台锻炼,不断丰富核心团队和技术人员梯队。 
       目前,公司的核心团队是一支年富力强、激情创新、严谨规范、诚信务实
、注重社会责任的高素质管理和技术研发队伍,随着近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在柔性自
动化智能装备及工业机器人系统项目的研发、设计、集成和维护等环节均培养和集聚
了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涌现了一大批自主培养的机械、电气、软件、机器人技术应
用、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的创新型工程师专家,主要管理人员从基础技术细节中抽身,
越来越多地将精力投入到创新管理、新技术开发追踪、企业文化建设及市场营销等领
域。


    ★2020年年度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虽然国内经济逐步平稳恢复,但是增
速有所放缓。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公司秉承“克难攻坚、来新创优”的企业精神,
紧抓工业机器人与高端智能装备行业快速发展的契机,积极响应国家智能制造的号召
,凭借人人参与创新的学习研发精神和7×24式贴身服务理念,进一步加大新技术、
新领域的研发投入。2020年,公司董事会带领全体员工,上下团结一心,积极应对各
种挑战,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满足客户需求,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公司利润
得到提升。2020年实现净利润14,234万元,同比增长14.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净利润12,919万元,同比增长29.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
利润12,655万元,同比增长35.18%。 
       1、总体业务稳步发展 
       2020年,公司柔性自动化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系统业务新签订单2.87亿
元,新签订单较上年略有减少。公司主要客户为汽车行业相关企业,2020年上半年受
新冠疫情影响,我国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受到较大影响,使得整个汽车产业链在疫情期
间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大幅下降。2020年下半年随着疫情的好转,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
,固定资产投资也逐步开始恢复,公司主要客户订单在2020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推延;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并逐步发展成型,主要客户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在2020年下
半年不断扩大,上述因素综合使得公司柔性自动化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系统业务在
2020年受到一定的影响。2020年新签署的合同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机、电
控、能量回收等)、汽车内饰等领域。2020年全国范围内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在此背
景下,公司全面推出国六发动机配套高压燃油分配器及高压油管产品,2020年汽车发
动机配套零部件业务中燃油分配器销量为284.96万件、燃油管销量为232.56万件、冷
却水硬管销量为361.04万件。 
       2、重点领域的深耕与突破 
       汽车电子领域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电子作为公司的主要下游领域,在最近几
年保持了高速的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内燃机技术的不断高效与优化创
新,国内整车市场的消费升级,预计未来汽车电子化渗透率将不断提升,下游需求将
持续高速增长。公司抓住这一优质赛道,继续将智能装备及工业机器人应用在汽车电
子领域深耕细作,扩大产能,将业务能力持续稳定提升。 
       汽车电子领域作为整个汽车产业链中“皇冠上的明珠”,其技术制高点长
期由外资巨头占据,该领域的相关装备也由外资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公司
作为国内汽车电子装备的领先企业,将积极投入系统集成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不
断扩大产能,稳步实现该领域的进口替代和技术与装备出口。 
       3、新领域的发展和布局 
       (1)针对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形成的市场对口罩生产线的井喷需求,
公司第一时间进行平面口罩机和KN95口罩机的研发,在攻克料卷喷熔布料恒张力输送
、鼻梁条自动同步包覆输送和自动切断、多层(3~5层)布料自动折叠成型、切刀加
工及热处理工艺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高性价比的1拖1、1拖2成人(儿童)平面
口罩生产线和KN95打片机和耳带自动熔接机,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各国政策大力支持、技术创新不断加强、配套
产业不断完善的共同驱动下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汽车产业装备投资热点的现状
和发展趋势,公司及时组织开展新能源车用电机定子、转子、控制器的智能制造装备
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成功开发了多种规格车用电机定转子成套工艺装备,并应用到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Gen2.1、Nissan、车和家、天际、Nio等电机定转子和总装全
自动化生产线和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BEV3电子总装生产线。
 
       (3)IGBT模块封装测试设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结合国内各大汽车电子厂
商进军IGBT模块研发生产形成的对相关封装测试装备的迫切需求,公司组织研发相应
的装备技术,成功研发了散热基板的激光蚀刻清洁装备、IGBT模块与散热基板的热压
连接设备实现了多个IGBT模块的封装、IGBT模块的平面低电感封装设备、IGBT模块的
机器人化自动测试设备(包括:常温静态测试和常温、高温动态测试、高压绝缘测试
)、IGBT针脚的自动压装和针脚空间位置的在线视觉检测和自动校准设备。部分技术
已成功应用到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的PM4(第四代高频电源模块)项目和上汽英飞
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IGBT模块生产。 
       (4)在巩固传统汽车电子领域的同时,积极开拓新能源车的汽车电子领域
,开拓了新能源车用驱动电机控制器(PEU)和充电逆变器(CharCon)的组装及测试高
端成套装备领域,全面掌握了该类产品自动化柔性组装、在线测试、疲劳耐久的工艺
及装备技术,针对不同的PEU和CharCon产品(如:IP24、EP11、INVCON2.3、3U、MEB
、MEA、EAU、INV-i120、11KW-Charcon、OBC)开发了基于机器人技术的自动化装配
及测试生产线,在生产线开发过程中通过模块化设计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
进一步提升了装备开发效率、扩大了产能,稳步提升市场的占有率,开拓了伊顿(中
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金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优质新客户。 
       在新能源车用电池及电源管理器方面,公司也进行了涉足,如电池包生产
过程中的机器人自动搬运,电池冷却管冲压成型、冷却管氦检测试等均有了良好的起
步并实现了供货。 
       (5)随着新能源汽车驱动模块的集成化发展,电机+电机控制器+变速箱被
组合成一个独立电主轴(E-Axle)模块,对其的自动化组装和测试涉及精密电子部件
、精密机械部件、弹性不规则机械部件的自动化组装,高速高负载、高压大电流的性
能测试等技术难点,公司组织了优势团队主动服务客户,以技术实力强、制造经验丰
富、合适的性价比而最终获得了上海大众MEB项目配套的电主轴装配及测试自动化生
产线项目的业务合同,为公司的智能化生产线业务拓展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增强了企
业发展后劲。 
       (6)为适应汽车的电子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趋势,在车身稳定电子系统的ES
P9.0、IPB等产品的装配测试生产线领域,借助不断扩大工艺流程覆盖面并不断提升
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在实现替代进口的基础上,应用到博世集团(BOSCHGROUP)最
新产品-新型智能助力器iBooster控制器智能成套装备向德国博世全球(国内和海外
)供货的订单,在生产线的规模以及产值方面均获得了一个数量级的飞跃。 
       为了满足汽车对能源利用率不断提升的需求,组织公司研发中心主要技术
力量,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的装配生产线核心技术方面开展了技术攻关并掌握了相应
的技术,为公司在同外企装备企业竞争能量回收控制器BRM生产线的合同标的过程中
提供了有力保障并使公司最终获取了订单。 
       积极开拓无人驾驶相关的设备技术,如在电动转向器的装配生产线以及核
心的控制和追溯系统MES的核心技术、工程应用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并实现了向
国内用户的供货。在如针对无人自动驾驶控制器I-ECU的样品生产方面,成功开发了
功能测试和疲劳耐久实验台,为今后在无人驾驶汽车控制电子领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7)在汽车内饰件行业,大力推动机器人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技术的应用
,尤其在汽车核心安全部件之一的座椅生产领域,实现了座椅滑轨从原料板材投入到
完整的滑轨组件产出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稳定了产品
质量,实现了无人化生产,把人力资源从繁琐、嘈杂、复杂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公司自主研发的少关节非标机器人的批量工程应用,也使得
公司成为了座椅滑轨自动冲压生产线制作领域的标杆型企业,不仅业务稳定,也扩大
了市场占有率。 
       (8)拓展食品生产及食品包装领域,将公司掌握的机器人技术、物流输送
技术拓展到食品(如:月饼、蛋卷等)的自动化分选和包装装备的开发,成功开发了
月饼自动包装生产线和蛋卷箱机器人自动堆垛单元,实现了基于视觉引导的机器人化
月饼自动装箱和食品箱的不同垛型的机器人自动化堆垛,所研发的装备已供货至格力
高食品和美心食品。 
       4、新技术的研发 
       (1)新能源车扁线电机的自动化组装技术:扁线电机在效率、性能、散热
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但绕组制造过程非常复杂。公司组织技术骨干展开相关自动化
组装技术的研发,在Pin线3D成型、漆皮激光预处理、多层Pin线同步扭头、Pin线插
入及分离、Pin线激光焊接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攻关,部分技术和工艺装备已经应用到
联合电子。 
       (2)氢燃料电池动态电堆测试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方向,公司结合客户的潜在需求,自主研发了燃料电池电堆动态耐久测试技术和工艺
装备,初步掌握了测试台架的整套构成技术,构建的耐久测试工艺系统能够监测燃料
电池电堆的各项电压、电流、温度、压力、露点、流量等特性,能研究气体流量、气
体温度、气体压力、气体湿度等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3)新能源车驱动电主轴(e-axle)总装及性能测试装备技术:为实现成
本更低、体积更小、效率更高的优势,新能源车电驱动技术方案由“二合一(电机+
减速器)”向“三合一(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甚至“多合一(包含电机+减速器
、电机控制器、充电机、支流变换器、高压分线盒、部分整车控制器”)发展的趋势
,研发相应的总装及性能测试装备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基于三维视觉技术的重载零件
的机器人装配技术、力觉+视觉辅助下的精密齿轮系(花键)装配技术、温度补偿下
的齿轮箱油精密定量加注技术,加注油量精度达±10g、电轴总成性能的测试技术,
测试时电机最高转速16000rpm、高磁力下的定转子合装技术、长螺丝(螺丝长达 
       210mm)的自动锁付技术,相应的技术研发成果成功应用到博世eAxle电主
轴的90s生产节拍的全自动总装测试生产线。 
       (4)基于视觉引导技术的激光焊接技术:激光焊接较电阻焊接具有热影响
区域小、焊接熔深大、飞溅少等优势,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研究在视觉
引导下的Pin针拼焊工艺装备,实现焊点位置、焊接熔深与在Pin针位置的最佳匹配,
焊点始终居于拼焊Pin针的中央;通过焊接热影响区域的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研究
内部装配有热敏感器件的激光环焊工艺装备的解决方案,相应的技术研究成果成功应
用到新能源车用电机I-Pin焊接、Busbar焊接、DMTL控制器环焊等工艺装备。 
       (5)基于工业大数据AI的智能装备故障预诊断系统技术:通过在工艺智能
装备中合理布置的传感器及其形成的传感网络所采集到的设备运行数据(包括:开机
时间、连续运行时间、故障点、高频故障、单位时间能耗、工艺测量值、工艺校准值
、测量值的CMK变动等),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AI智能学习和工业大数据分析,大幅
提升了智能自动化装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形成特定工艺装备(如:涂胶设备、打螺
丝设备、AOI设备、输送设备等)故障的自主诊断、自主预警能力,提升公司售后服
务的快速响应能力、降低售后服务成本,丰富了客户选择,提升客户采购使用设备的
满意度,实现装备的增值。特别有助于公司对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上汽大众动力
电池有限公司、博世集团(BOSCHGROUP)等设备智能化要求很高、技术要求苛刻的高
端客户维护和开拓。 
       (6)基于工业4.0智慧化工厂需求的工业软件层面智能追溯系统的开发及
应用:在车载电脑控制器ECU自动装配与检测全自动机器人化生产线的研制过程中,
针对满足博世体系用户的智能生产需求,开发成功了智能追溯MES系统的OpConPlus软
件系统大量模块以及工程应用技术,实现了国产化自动生产线与进口设备的智能化数
据对接,为紧跟国际自动化生产技术潮流奠定了扎实基础,为公司今后的国产化替代
以及更大规模的智能生产线出口赢得了机遇。 
       (7)无人驾驶相关设备的技术储备:首先针对无人驾驶系统中的电动转向
器装配与测试生产线中的复杂结构环境下的精密装配技术以及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柔
性化技术研究。同时结合合同订单任务“自动驾驶车载电脑I-ECU测功能测试台制作
”“EPS系统通用测试台”的工程任务,开展了多种环境条件(不同的温湿度环境)
和载荷条件(动态模拟加载)下的测试技术的研究,开展了高精度模拟量多通道快速
测试技术电路板的研发,为后续的批量制作确定了型号工艺参数。 
       (8)新能源车的技术储备:针对电机、电机控制器、以及电池管理控制器
生产设备中共性的软件数据交换模块设计进行了研发,并就创新性机构设计中涉及的
先进机构设计理论和工程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机构的典型性精度设计及总体
误差分析理论,以及在结构的动力学性能分析和机构可靠性设计等方面实现了工程性
应用。 
       (9)利用十多年的智能装备功能部件数据的大量积累,通过对设计软件So
lidWorks软件的二次开发以及对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的数据库数据管理结构优化,
成功实现了功能部件结构的参数化设计技术推广应用,这一技术的掌握和推广,将有
助于公司机械设计效率的大幅提升和设计质量的提高,给公司带来综合实力的提高,
为实现以标准化的思路来完成非标定制任务的设想迈出扎实一步,也使公司成为非标
定制化智能装备的平台型企业有了可能。 
       (10)上海众源组建了覆盖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检测与物流管理等创新
型的专业汽车发动机配套管路及二氧化碳热泵空调管路系统的研发团队,利用公司与
子公司之间在技术和装备上协同效应和创新性突破,填补了我国在二氧化碳热泵空调
管路系统产品领域空白,二氧化碳空调管路研发产品能够解决目前二氧化碳热泵空调
管路系统产品缺陷导致的二氧化碳泄漏问题,对二氧化碳热泵空调在车辆上普及使用
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经过近几年不断的开发和改进,公司的二氧化碳高压管路系统(
冷媒导管)已通过大众MEB的实验认证,并进入产能建设、筹备量产的阶段。同时,
公司也积极开展与其他主流新能源车企在该项技术的研发、测试,力争将该技术在更
多品牌的车企进行推广。二氧化碳作为天然制冷剂,与传统冷媒相比,ODP(消耗臭
氧潜值)为0(即不会破坏臭氧层),GWP(全球变暖潜值)为1(即温室效应可忽略
不计),并具有来源广、价格低、无毒不易燃、单位容积制冷量高等优点,与我国“
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二氧化碳热泵空调系统作为新能源车热管理
系统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除利于环境保护之外,还可以大幅提升新能源车在低温状
态下的续航里程,加速新能源车在高纬度地区的推广。 
       (11)针对上海众源生产的管件类零件耐压的大幅度提升而对零件清洁度
要求的提高,通过高压流体动力学分析和技术工程试验,研发相应的自动化高清洁度
清洗装备,实现对深孔内腔的高清洁度清洗和内腔质量的在线检测。 
       5、取得的荣誉 
       (1)2020年度获得博世颁发的“2018/2019博世亚太区优秀供应商”荣誉
。 
       (2)2020年度上海众源被认定为安亭镇小巨人。 
       (3)2020年度上海众源被认定为2020年度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4)2020年度公司获得上海宝山工业园区颁发的“十佳企业奖”“扶贫先
锋奖”“疫情防控先进奖”。 
       (5)2020年度克来罗锦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6)2020年度新申请专利共计36项。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0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614万元,比上年下降3.79%;利润总额16
,317万元,比上年增长16.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919万元,比上年
增长29.20%。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格局 
       (1)市场竞争格局 
       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包括智能专用装备及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
、元器件及通用部件等领域。公司主要产品柔性自动化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系统应
用属于智能专用装备及自动化成套生产线范畴。大部分自动化智能装备均具有非标属
性,根据下游客户的需求,按照客户加工制造工艺和流程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研发设计
,以满足某一个或某一类产品的快速高效自动化生产。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进入产业
升级,智能化、自动化改造的关键时期,自动化智能装备行业也将顺势迎来行业发展
黄金期。 
       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三大因
素影响下,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将持续提升,智能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随
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我国装备制造特别是智能装备制造业,在“十三五
”期间全面迎来发展的机遇。根据中国工控网《中国自动化及智能制造市场白皮书》
数据显示,我国自动化及工业控制市场规模已经从2004年的652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
,865亿元。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我国装备制造特别是智能装
备制造业有望迎来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从行业整体竞争格局来看,外资企业占据着我国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市场的
主要市场份额。与国内企业相比,外资企业在技术、品牌和资金实力方面具有比较明
显的设计与技术优势,基本垄断了行业的高端市场。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我国本土
企业中也逐步形成了一批包括克来机电在内的具备较强研发设计能力,具有较强竞争
力的企业,在针对国内客户与合资客户的智能制造装备市场中能够与国外企业展开竞
争。国内企业在本土化服务优势、反应速度和性价比等方面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针
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出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同时能够为客户提供长期周到、快速
响应的售后服务,在针对国内客户与合资客户的市场竞争中,相较国外企业具备一定
的优势。随着未来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行业整合的展开,预计自动化设备行业的
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提高,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掌握核心技术资源、综合服务能力的厂
商将有较大机会从竞争中胜出。 
       (2)行业内主要企业情况 
       在自动化装备制造行业中,企业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国际领先行业
巨头及其国内独资、合资合作企业;第二类是拥有较强研发实力及科研支持、深耕专
业领域的内资设备制造商,如机器人、克来机电、博实股份等,分别聚焦在不同的下
游细分领域,在各自的下游领域中拥有较强竞争优势和技术壁垒;第三类则是通过产
业并购等方式的后进入者及处于孵化期的小微企业。 
       2、行业趋势 
       (1)产业政策利好,行业持续高增长 
       近些年,国家大力支持制造业升级,并将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
业集群”。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
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
020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在政策引导作用下,以机器人及其应用
为核心的智能制造领域蓬勃发展。 
       (2)借助资本市场,打造产业龙头 
       国内的同行业企业较为分散,各自专注于各自擅长的细分领域,但普遍规
模较小,尤其是与国外巨头相比,差距较大。从产业政策方面,目前国家对于智能制
造领域支持力度极大,凸显巨大的市场空间;从资本市场方面,也有大量资金流入到
智能制造领域。因此,拥有技术实力的装备制造公司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快速做大做强,力争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 
       (3)行业并购成为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国内较为分散的同行业公司会逐步并购
整合,高技术的工程师也会呈现聚集效应,随着行业规模继续扩大,细分领域的市场
进一步打开,预计国内也将诞生一批技术实力强、具备持续研发能力的大型智能装备
公司。聚集后的工程师团队才可以具备较强的规模效应和综合研发能力,才有能力与
外资巨头在该领域争夺技术制高点。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公司与上海众源的协同作用,以实现柔性自动化装备与工业机器
人系统应用业务和汽车零部件业务双驱动。 
       1、柔性自动化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汽车电子化率的快速提升以及无人驾驶的临
近,汽车产业将会有更多的崭新的汽车技术诞生,与之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均为
公司的智能设备业务扩充了新的市场空间。处在这一高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公司将
继续聚焦汽车电子设备这一细分领域,进一步加快产能扩张的步伐。 
       (1)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式增长同步发展的方式来扩产,以满足下游市场
的需求。 
       (2)不断优化客户结构,客户方面与包括博世中国、联合电子、电装公司
等在内的汽车电子行业巨头进一步深度合作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以博世海外工厂为窗
口,将公司先进的装备制造能力带向海外市场。汽车电子产品领域,欧洲、日本等海
外工厂代表了最为先进的技术,能为这些海外工厂提供汽车电子设备也将大大提升公
司的装备实力,在与海外工厂的相互学习交流过程中,也可以将最先进的汽车电子以
及汽车电子装备技术带入国内。 
       (3)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加大代表前沿汽车技术设备的研发和投入,如
新能源车电驱、电控、能量回收、新能源车ECU、ESP、IPB、IB2、BRM领域的装配测
试,IGBT封测等重点领域,持续技术迭代,形成系列化设备。 
       (4)加快公司智能设备业务“标准化”、“模块化”的推进,更有利于专
项人才的培养,实现规模生产,将非标设备进行标准化生产,逐步提升人均产值。 
       (5)加快设备相关的通用技术、基础技术的研发,如智能感知技术、互联
网的融合技术等,提升装备的本地智能化水平和实现装备的在线运维。 
       (6)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充分利用汽车电子智能装备开发中形成和积累
的专利技术、专有技能、市场认可、人才集聚等优势,实现在生物医药、物流装备、
食品包装等领域的业务拓展。 
       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优势实现转型发展,逐步由智能专机、智能生产线的
系统集成商,发展成为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形成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和技术先进性的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产品,提供从底层自动化智能装备
、智能物流等智能硬件,到智慧管控软件的全系统产品和服务。 
       2、汽车零部件 
       以上海众源作为汽车零部件平台,利用公司的自动化技术对其进行自动化
提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扩大产品产能,并积极研发和量产新能源汽车
相关零部件来丰富上海众源的产品品类。 
       (1)发动机配套零部件:抓住“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推
广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扩大国六标准燃油分配器的产能。公司的国六a标准燃油分
配器自2019年度中期逐步进入批量生产,供货至今,产品质量稳定,获得了下游客户
的认可。公司将对该类产品持续进行技术更新以维持市场领先地位,力争将该项技术
向更多客户、更多车型进行推广,预计2021年度下旬将陆续开始EA888国六b排放标准
燃油分配器的量产。 
       (2)新能源车相关零部件:公司将以热管理系统作为突破点逐步进入新能
源汽车零部件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二氧化碳高压管路系统(冷媒导管),作为二氧
化碳热泵系统中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已通过大众MEB平台认证并逐步进入量产阶段,
公司将进一步扩大该产品的产能并将该产品向更多客户进行推广。同时围绕热管理系
统,积极研发热管理相关的其他核心零部件,如高压电子膨胀阀、电子截止阀等,进
一步扩充品类和提升单车价值量。 
       (三)经营计划 
       1、巩固已有优势区域,培育新兴领域,优化市场布局 
       公司将持续在汽车电子智能装备领域深耕细作,同时在新能源车相关汽车
电子装备、无人驾驶等高级辅助驾驶系统领域的装配测试领域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人
才集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跟踪和引领汽车电子类智能装备的新技术风潮,实现
技术创新的价值溢出和收益递增。 
       2、发挥上市公司优势,辅以投资、并购等手段,优化产业链布局 
       公司在发展好自身业务的同时,利用行业内资源和独到的行业投资视野,
物色合适对象,辅以投资、并购等手段,整合行业资源,优化产业链布局,并适时抓
住发展机遇形成智能装备技术开发与应用的产业集群或联合体,通过智能装备专机、
无人生产线等智能制造标杆项目的示范应用,推动智能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拓展
,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增加核心竞争力 
       公司也将运用好上市公司平台,聚集产业、金融、教育等多方面资源与外
界加强合作,在国内外设立研发中心,不断追踪最新技术,同时也强化技术的工程应
用来解决实际项目中的技术难点,通过资源整合来不断提升系统集成核心技术的研发
和创新能力,掌握更多的“硬科技和硬技术”,尤其在能影响到大幅提升装备智能化
程度的三维机器视觉和常用的核心功能部件研发方面不断加大投入,通过核心功能部
件技术的国产化,逐步下降对国外产品供应商的依赖程度,增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
市场话语权,并积极推进公司智能装备和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技术在国家大力倡导的
产业领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服务于国家产业大局战略。 
       4、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财务结构 
       公司在充分利用好自有资金和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同时,将积极拓宽融资
渠道,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获得长期稳定低成本资金支持。公司将继续优化财务结构,
加强项目结算管理及应收账款管理,切实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降低财务风险,确保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5、加强管理制度建设,防范经营风险 
       随着公司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子分公司将不断增加,管
理难度和风险加大。公司将在制度建设和创新、内部控制方面加大投入,建立完善有
效的内部管理机制,营造和培育人人参与创新、人人参与经营的企业文化,匹配公司
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进一步降低内控风险,保持公司持续安全快速发展。公司将加大
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产品数据的保密、收集、归类、再利用,提升产品研发的效
率和效益,加强内部经营数据的收集、传递和处理的能力,为经营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行业属于装备制造领域,行业供需状况与下游行业的固定资产
投资规模和增速紧密相关,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本公司下游行业的固
定资产投资需求有一定的波动性,从而可能对本公司的柔性自动化装备及工业机器人
系统应用的需求造成影响。 
       2、下游应用行业较为集中的风险 
       公司约9成以上的销售收入来自于汽车领域,一方面受制于现有的生产规模
、技术人员和资金等条件,公司无法全面覆盖下游应用行业,另一方面汽车行业本身
是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最大的领域,且行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所以,公司结合
行业的需求及自身技术特点和优势,报告期内将主要资源集中运用在汽车电子和汽车
内饰等细分应用领域。但下游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波动,从而会对公司经营
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2020年,本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64.08
%。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这与下游行业的竞争格局及公司采取的发展战略、所处的
发展阶段有一定的关系。联合电子有限公司等博世系客户因扩产、设备更新,核心层
、关键层设备逐步国产化的需要,致使采购需求的不断增加。而公司因产能有限,基
于战略选择,优先保证完成博世系等优质客户的订单,减小相应产能的其他客户订单
。因柔性自动化生产装备及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属于非标产品,公司产品订单具有非
批量性、非连续性等特点,且单条设备的价值一般较高。如果未来行业需求发生变化
导致公司的主要客户采购量减少或不再采购本公司产品,将会给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
较大的负面影响。 
       4、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的风险 
       公司属于智能装备领域的细分行业,现阶段智能装备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
中,能否及时研发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和产品是智能装备领域企业能否保持持
续竞争力的关键。 
       虽然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并建立了完善的研发制度,但如果公司的技
术开发和产品升级不能及时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或者公司对相关产品的市场发展趋
势、研发方向判断失误,将对公司保持市场领先地位产生不利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公
司的盈利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5、技术泄密及人员流失的风险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技术积累,公司在光机电气液传动技术和工控软件等单
项技术方面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创新技术,集中发展了智能装备整体设计及全
面集成技术、智能装备信息化控制技术、基于RFID的装配过程的物流管理和调度技术
、座椅滑轨的自动化装配技术、精密电子元器件成型自动装配技术、激光焊接技术、
柔性伺服精密压装技术、多机器人协同作业技术、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在线自动
测控技术、面向多品种中小批量产品装配测试工装的参数化设计技术、智能装备控制
软件的模块化开发等核心技术,这些都是公司核心竞争力及未来持续盈利能力的重要
保障,相关技术一旦泄露,会对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及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所研发生产的柔性自动化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系统属于非标产品,不存
在标准化、大批量的产品生产情况,要求从业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理论基
础扎实、项目经验丰富且善于吸纳新技术、新方法,这就使得公司的人才培养周期变
长、人力培养成本加大。若关键技术人员流失,而公司在短期内无法找到接替的熟练
技术人员或项目负责人,则会对公司完成订单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尽管公司采用了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来规范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并引进了国内一流的数据
加密系统,但公司仍无法完全确保防止核心技术外流,如果发生技术失密,仍将给公
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6、规模扩张导致的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的快速扩张,公司的资产规模、业务规模将进一步提升,对公司
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人才配置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公司通过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
构,提升模块化生产水平、加强信息化管理、持续完善并严格执行系统的业务及财务
管理等内控制度,但若公司不能及时适应新情况下的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需要,提高
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经营目标的实现,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盈利水平,公司
存在规模扩张情况下的管理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深厚的研发实力及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公司核心研发团队及主要管理人员在机器人应用工程、柔性自动化系统与
先进工艺装备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研究经验,始终关注和跟踪本行业的国内
外前沿研究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而快速转化并应用于实际项目开发之中。 
       公司一贯秉承技术创新为本的发展战略,凭技术赢得市场、靠创新取得效
益。由于所承接订单基本均为非标准个性化定制设备生产任务,因此,公司会在承接
订单后及时进行技术分析、工程设计,排查各个环节、模块的可实施性,面对其中的
技术难点组织有关研发人员成立专题研究小组进行攻关研究,随着同类生产线制造数
量的增加,公司通过提炼、总结各项目实施经验,形成该类产品的总体创新性专有技
术和性价比优异的整体解决方案。 
       随着公司承接项目数量和种类的逐渐增多,公司已全面掌握了进行个性化
产品开发设计所需的工艺分析及规划、光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机械传动、液压气动
、模拟量及数字量传感、工业机器人应用、工业现场总线、数据采集及数据传输、制
造过程信息实时管控和数据分析处理、工业大数据分析应用等单项设计技术以及单项
设计技术的融合创新集成技术。 
       通过长期的大量项目数据积累和提炼,公司已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模块
化、标准化、参数化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段,用标准的思路来实现非标定制化制作,提
升了设计效率、降低设计门槛、稳定设计质量、缩短制造周期、实现多任务并行。通
过对智能装备运行中的工业大数据的实时采集、云端存储、工业大数据分析,实现了
装备生产工艺过程的持续优化、设备远程运维持续优化以及产品品质的持续改进。 
       2、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致力于研发和制造柔性自动化智能装备及工业机器人系统,凭借一流
的技术和过硬的产品质量,以替代进口为市场切入点,在已切入的多个细分领域取得
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拥有一大批优质的客户资源。持续为世界一流客户提供高品质
的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产品及服务,获得世界一流的客户认可,这既
是对公司技术、产品和服务位居国内领先地位的认可,也有利于塑造和提升公司品牌
优势。 
       公司的主要客户如下: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博世集团(BOSCHGROUP)
、延锋安道拓座椅机械部件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大众动力总成有
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变
速器有限公司、浙江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长春一汽富维安道拓汽车金属零部件有
限公司、上海原能细胞生物低温设备有限公司、上海上汽马瑞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等
。 
       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公司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优质客户对供应
商的选定有着严格的标准和程序,一旦合作关系确立,不会轻易变更,公司将跟随原
有客户的规模扩张和技术进步而共同成长。 
       公司通过与客户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先期介入客户产品的研
发、设计过程,与客户共同研发符合客户需求的高端装备新产品,既可在竞争中赢取
先机,又可实现服务增值,提高产品利润。围绕客户多层次核心需求,通过提供集成
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和“交钥匙”工程,实现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3、上下游平台协同优势 
       2018年公司完成对上海众源的收购。收购完成后,公司以上海众源作为柔
性自动化服务的样板,开启切入发动机及其零配件装备服务的窗口,拓展公司产品在
汽车核心零配件装备领域的服务能力,拓宽公司的下游市场。上海众源目前主要给大
众汽车(主要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德国汽车公
司)的发动机工厂供货,成为大众汽车发动机中高压管路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上海众
源与大众汽车建立了良好、稳定的供销关系。通过上海众源与大众汽车的渠道资源,
公司可以充分发挥在汽车行业的自动化智能装备服务的优势。 
       4、鲜明的销售方式:顾问式销售、专家式服务 
       企业始终贯彻“DESIGNIN”的销售模式,积极推广“顾问式销售,专家式
服务”的销售文化:要求每位销售人员要成为客户产品问题的解决方案的专家,不仅
仅推销产品,更重要的是要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帮助客户实现产品的优化设计,提升产
品的个性化特质,为客户带来较高的附加价值;同时,将客户的个性化方案与企业的
技术优势、柔性优势相结合,实现利润模式上的双赢。在客户价值得到提升的同时,
公司也将获得大量订单及个性化服务的溢价。 
       5、综合成本优势 
       公司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和高效的运营管理能力,使公司具备综合成本优
势,随着在细分领域市场地位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该优势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一,公司作为自主创新型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工艺研发方面进行了大量
的投入,虽然短期内形成较大的研发费用支出,对利润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期看,
公司取得的一系列核心工艺专利技术和专有知识,有助于经验的积累和知识技术的传
承,起到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降低后续维护成本等作用。 
       第二,公司具备高效的运营管理能力,机构精简、管理精细、成本控制考
核指标量化具体,尤其在与外资企业竞争时,公司在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第三,公司是国内首批推广模块化、标准化、参数化生产方式的非标装备
公司,随着近些年的技术积累,已经初步完成非标产线的标准模块化生产流程,大幅
提高了生产效率,并缩短了新聘工程师的培训周期。 
       第四,公司承延严谨设计制造流程,拥有门类齐全、高精度的加工设备,形
成了较强的机械加工能力,实现了基础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的自主可控,确保智能设备
研发、生产的可实现性和及时性,以及客户应急需求的快速响应性。 
       6、核心技术的积累 
       公司通过十余年在汽车电子细分领域的深耕发展,通过自主研发逐步积累
了一批该领域的核心技术和首创工程应用,逐步筑造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如:汽车发
动机速度相位控制传感器AI智能芯片在线编程数据卡及系统软件、汽车电子装备专用
高精度电流/电压源数据卡、大流量条件下真空压力快速在线调节模块、高压大流量
快速切换精密压力测控模块、用于汽车电子精密电阻焊定容积快速调压或充气气路模
块、高压低能耗氦泄露检测精密测试软件、液压测试中压力脉动控制算法及策略、高
精度响应传感器数据同步获取及处理技术、机电液测试环境中环境及工况模拟与智能
集成技术、基于工业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设备远程运维技术、基于机器视觉和机器人的
零部件模糊抓取转运技术、新能源电机控制器半在环EOL测试技术等。公司长期坚持
定制化智能装备制造的主营业务方向,尤其在汽车电子领域内的测控技术又是公司在
国内市场领先的核心技术,也为公司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提供了技术支持。 
       7、团队优势 
       团队优势是公司文化转化为竞争力的体现。公司的核心管理队伍拥有丰富
的科研经验,公司坚持人才导向型的企业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企业为家
”等人性化运营理念,兼顾企业业绩最大化与个人发展成长,给予优秀员工多样化项
目平台锻炼,不断丰富核心团队和技术人员梯队。 
       目前,公司的核心团队是一支年富力强、激情创新、严谨规范、诚信务实
、注重社会责任的高素质管理和技术研发队伍,随着近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在柔性自
动化智能装备及工业机器人系统项目的研发、设计、集成和维护等环节均培养和集聚
了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涌现了一大批自主培养的机械、电气、软件、机器人技术应
用、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的创新型工程师专家,主要管理人员从基础技术细节中抽身,
越来越多地将精力投入到创新管理、新技术开发追踪、企业文化建设及市场营销等领
域。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所提供的信息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维赛特财经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
   担任何责任。
2、在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
   的股票没有利害关系,本机构、本人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维赛
   特财经不对因据此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