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指标公式 龙虎榜
首页 > 主力数据 > F10资料 > 正文

   600893航空动力资产重组最新消息
≈≈航发动力600893≈≈(更新:21.08.31)
    ★2021年中期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三类: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外贸出口转包业务
、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主要产品和服务有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整机、部件,维
修保障服务以及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出口转包等。公司产品用于为航空器、舰船提供动
力。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93,649.60万元,同比增长9.71%,其中
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实现收入912,712.12万元,同比增长14.93%;外贸出口转
包业务实现收入59,868.27万元,同比下降34.05%;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实现收入2
1,069.21万元,同比增长1.40%。 
       从产业链所处位置看,公司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覆盖全产业链,包
括研制、生产、试验、销售、维修保障五大环节;外贸出口转包业务处于产业链中游
,以生产制造为主,参与国际部分新型民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试制工作。为应对国际
航空业衰退风险,公司及下属子公司逐步拓展国内民用飞机动力市场。从经营模式看
,公司经营模式为多元化经营,坚持聚焦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主业,面向军用、民
用两大市场。从实现价值的方式看,公司为差异化模式,以全谱系航空发动机产品和
全生命周期研发制造及维修服务保障服务为特色。 
       (二)报告期内行业情况 
       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够研制涡喷、涡扇、涡轴、涡桨、活塞等全谱系军用航
空发动机的企业,是中国航发旗下航空动力整体上市唯一平台。在国际上,公司是能
够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产品的少数企业之一。 
       从行业情况看,全球能够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只有美国、英国、法
国、俄罗斯和中国等少数国家。航空发动机是一国科技水平、工业水平和综合国力的
重要标志。由于航空发动机的高技术和高经济价值,始终是世界主要强国发展的重点
领域之一。从全球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不断验证与应用,正
在带动航空发动机向更高代次提升。就国内而言,航空发动机产业仍处于高速发展阶
段,对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
力支撑。公司拥有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研制技术、能力、经验、数据积累以及完备的产
品谱系,是国内领先的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企业。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1年以来,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
移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坚持聚焦主
业,坚持强军首责,紧密围绕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科研生产任务和经营目标,
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大力加强人
才战略,对标世界一流,实现生产交付、型号研制、技术提升、质量改进、人才优化
、综合改革、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公司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显
现。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质量稳健前行。实现营业收入1,008,376.18万元,同
比增长9.68%;其中主营业务收入993,649.60万元,同比增长9.71%;利润总额57,058
.13万元,同比增长12.79%。 
       (一)发布“十四五”规划 
       公司及主要子公司编制并发布了“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发展目
标、发展路径和主要经营工作,更好地指导企业未来发展。“十四五”期间,公司将
继续坚持聚焦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主业,不断深化改革、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核心
竞争能力,构建社会化能力获取体系,形成以军为主、军民协调发展格局。 
       (二)自主创新不断推进 
       按照AEOS产品研发体系建设计划,完成了上半年体系建设工作,产品研发
管理水平更趋完善,推进航空发动机工艺成熟度评价工作,绘制了公司各个专业技术
树,梳理了核心技术及关键技术,对公司技术发展、能力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三)推进非核心能力外转 
       根据公司规划布局,公司持续开展非核心能力外转,加大对社会资源的统
筹利用,置换和更好地发展公司核心能力,满足公司“十四五”发展需求。按照能力
矩阵对供应商实施管控。推进标准件等非核心业务转移,已取得一定成效。 
       (四)人员能力持续提升 
       把人力资源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坚持“党管人才、高端引
领、精简高效、系统培养”的人才队伍建设原则,系统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
管理体系和成长机制不断完善,通过集中培训、精益领导力专项培训等多种特色培训
,持续提升骨干能力,人才队伍整体能力不断增强。 
       (五)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中心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稳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巩固“两学一做”学
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实效,落实落细党建“铸心”工作体
系,深化“三个践行”形势任务教育,在科研攻关、产品交付、深化改革等领域,建
立“铸心”新长征党员突击队,树立党员模范形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
用,通过党建工作与业务深度融合,为公司“十四五”发展和科研生产任务保驾护航
。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
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方面 
       近年来,公司航空发动机产品结构加快调整,新产品比例逐步增加,传统
产品市场需求逐步萎缩。同时,随着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军工产品市场竞争,加大了公
司在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市场的竞争压力。 
       应对措施:聚焦“十四五”和年度科研生产经营管理重点任务,加大技术
创新力度,提升科研课题工程化应用水平,深入开展重点任务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
加强技术保障能力,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和质量;系统策划科研产品的工艺方案,做实
工艺评审;建强公司技术专家队伍。全面推进运营体系建设。 
       2.外贸出口转包业务方面 
       全球疫情及中美博弈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对外贸转包生产将造成深远
影响;汇率波动对外贸合同计价及结算产生不确定性影响。虽然公司积极参与新产品
研发试制,但出口转包产品仍主要以零部件制造为主,而部件、单元体制造、修理等
高附加值业务较少,新型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能力有待提高,利润空间有限。
这些因素将在短期内制约公司外贸转包出口业务的发展。 
       应对措施:不断提升核心制造能力,以多种合作形式开展部件、单元体等
业务的合作,巩固公司民用航空发动机业务的行业地位,深入了解市场变化,大力拓
展国内市场,增加“短、平、快”业务承接;加快补足短板、增强能力,积极开拓国
际新一代民用航空发动机转包市场。 
       3.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方面 
       国家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部分产业造成一定影响。公司逐步
退出产能过剩行业,传统非航空产品面临着较大市场压力,在研产品正在积极推进研
制进程,距离全面推向市场,尚需一定时间。公司非航空产品业务发展受到一定局限
。 
       应对措施:抓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契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探
索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开展体制机制变革,构建与市场化运营体制相适应的非航空
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内部资源,加快非航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搭建开放
式创新平台,构建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研发成果的转换效率和商业价值。 
       4.在技术能力方面 
       应对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探索及预研能力有待提升,先进技术的工
程化应用和现场问题保障能力还有待提升,技术储备有待加强;某些先进材料的制备
技术还难以满足新型发动机研制的需求;产业链还有受制于人的环节;基础共性技术
研究、先进技术持续跟踪有待增强,在尖端的工艺技术方面储备不足,基础数据库仍
待完善,存在潜在的技术风险。 
       应对措施:抓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契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探
索引进战略投资者方式开展体制机制变革,构建与市场化运营体制相适应的非航空产
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内部资源,加快非航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搭建开放式
创新平台,构建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研发成果的转换效率和商业价值。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拥有行业内领先的研制技术和能力 
       公司拥有行业内领先的研制技术和能力,具备涵盖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设计
、制造、总装、试车整套技术和发动机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公司建立了从毛坯生产到
零件加工、总装试车的涵盖航空发动机全制造过程的国内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生产线,
掌握全谱系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装配、试车、修理能力,在精密铸造、精密锻造、
机匣加工、钣金成型、整体叶盘与粉末盘制造、热喷涂涂层制备等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具备一、二、三代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的总装试车能力以及四、五代机试制能力
。 
       公司科技研发工作有力推进,三代机工艺不断趋于成熟;四代机关键技术
能力大幅提升;五代机预研技术持续突破瓶颈。突破了线性摩擦焊技术、一体化扩压
器复杂流道面精密电火花加工技术、导向叶片凃层加工工艺技术,为我国航空发动机
事业发展储备了坚实的技术力量,带动相关学科向更高质量发展。 
       公司建成了叶片、机匣、装配等数字化车间;国内首条大涵道比涡扇发动
机脉动装配生产线;涡轮叶片、大型风扇叶片锻造、中央齿箱加工等数字化单元;集
智能工艺、检测、物流、管控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生产组织正在向精益数字化加速
转型。 
       在专利及非专利技术方面,公司全面建设创新型企业,着力开展研发体系
建设,努力提升型号正向研制能力;建成公司产品-技术-人才相互支撑的研发体系;
技术创新及型号保障成效凸显,持续跟踪前沿、颠覆性技术,不断突破和掌握关键核
心技术,探索并研制出五代机低压涡轮导向叶片,提升关键技术成熟度和通用基础技
术水平。报告期内,公司申请专利168项,其中发明专利163项;授权专利230项,其
中发明专利225项。 
       (二)综合管理水平向流程型管理转变 
       近年来,公司持续深入推进AEOS(中国航发运营管理系统)建设,管理工
具已在现场成熟应用。通过完善AEOS建设顶层设计、开展管理创新课题实践,推动产
品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服务保障等模块体系建设,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建
成公司产品-技术-人才相互支撑的研发体系,形成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清单;持续推
进完善“三纵三横”生产计划管理体系、技术研发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环
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审核;生产现场“数字化应用‘最后一公里’”项目
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了信息化“下楼”,推动各级管理人员的思维从“管理”向“
服务”转变,有效解决以往信息载体繁杂、“纸片满天飞”的问题。持续推进装试管
控中心建设,完成修理机、检返机上线运行;推进航材备件的管理,通过“备件号”
完成扫码流转,监控航材备件从计划下达到出厂全流程的实时管控;通过EOP流程实
现生产计划的权限管控。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和管理工具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行业
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三)人力资源结构不断优化,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精干高效
”的员工队伍 
       不断推进“人才强企”战略落地,进一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提升人才引
进质量及高层次人才引进比例,丰富引才引智方式,持续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提
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稳步推进“拜师学艺、带教优才”,加速青年骨干快速成长成
才;实施重点型号人员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不断为员工赋能;针对年轻技术骨干人员
实施精准激励机制,提高年轻技术骨干人才的薪酬待遇水平和竞争力。公司人力资源
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四)企业文化与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公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了以“使命、愿景、精神、价值观”为架构
的四位一体文化体系,深化核心文化理念,加强“铸心文化”氛围营造。选树“铸心
”优秀典型人物,提升员工使命感、责任感、归属感,激发干部职工军工情怀,提升
企业形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及下属子公司获得“中央企业先进基层
党组织”“中央企业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公司多名职工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公司以优质的产品和服
务赢得了客户信赖,以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诸多利益相关者的普遍好评,以优异
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国家及客户的认可,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归属感不断增强,企
业凝聚力、竞争力不断增强。


    ★2020年年度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0年,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
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各级政府防疫举措,坚持聚焦主业,
积极拓展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紧密围绕年度科研生产任务和经营目标,实现生产交
付、型号研制、技术提升、质量改进、人才优化、综合改革、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稳
中有进、进中提质,公司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显现。 
       (一)战略管控能力持续提升 
       明确公司“十四五”发展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对标国家现代化建设、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目标,坚持强军首责、自
主创新、聚焦主业,实施创新驱动、质量制胜、人才强企三大战略。 
       (二)自主创新体系初步搭建 
       创新体系持续优化,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产品保障能力不断提升。运营
管理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总结形成了公司体系建设“12345”的工作思路和“四步
走”的实战推进方法;分解制定各层级体系建设计划,精准化的开展体系建设培训,
生产单位组织模式由传统功能型单元向流程型单元改变,供应商选、控、评、用等信
息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 
       (三)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严抓产品质量稳基础,积极贯彻“六个100%”,狠抓质量问题专项整治;
建立“质量工具箱”,多维度开展质量工具应用。加强降本增效促发展。深入开展成
本工程“业务降本”专项行动,促进成本工程向业务纵深;合理安排和调动资金,提
供充沛现金流的同时控制带息负债规模,压降了财务费用。 
       (四)稳步推进航空发动机产业生态圈建设 
       紧密围绕“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发展思路,立足“服务
自身、补充短板、提升能力、助力产品”,通过政企合作,引进具有专业优势的战略
供应商和研究团队,对公司科研生产能力形成有效补充和支撑。 
       (五)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有效 
       探索“项目-人员”管理新模式,应用强矩阵式的人员管理新模式,助力科
研生产任务的完成。人才引进有突破,人才培育见成效。坚持引育结合,理顺人才引
进渠道,人才引进质量不断提升,创新完善人才选拔模式,加速青年骨干快速成长成
才,人才梯队建设进一步完善。 
       (六)运营管理迈上新台阶 
       持续完善治理结构,构建责任矩阵,从顶层推进职能型管理向流程型管理
转变。加强合规管理,降低运营风险。强化业务与监督职能融合,认真履行法治建设
第一责任人职责,建设并运行合规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合规管理模式,促进“五个转
变”新工作格局的全面建立。 
       (七)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巩固 
       加强党委政治领导力,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力。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
使命”主题教育成果,高质量开展“三个践行”主题教育活动;在科研攻关、产品交
付、深化改革等领域,建立“铸心”新长征党员突击队,树立党员模范形象,充分发
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效促进生产经营工作顺利完成。落实产业扶贫,坚持
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632,622,738.15元,同比增长13.57%,其
中主营业务收入28,265,525,306.12元,同比增长13.45%,其他业务收入367,097,432
.03元,同比增长24.43%。公司主营业务三大板块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实现收
入26,163,254,478.17元,同比增长18.79%;外贸出口实现收入1,509,370,493.98元
,同比减少41.41%;非航空产品及服务业实现收入592,900,333.97元,同比增长88.3
2%。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1,145,986,116.36元,同比增长6.37%。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格局 
       航空发动机技术是大国地位和综合国力的体现,是现代航空技术的战略制
高点,是现代国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以5G、
人工智能、大数据、3D打印等为代表的“智能智慧化”新业态推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
和产业革命,数字车间、数字工厂提出和建设,对制造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
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能力较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航空发动机发展水平滞后于航空
装备发展需求的现状仍未改变,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国际格局仍未发生根本变化。在军
用领域方面,美国、欧洲均在实施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科技发展计划,以保持技术领先
优势,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更加明显。在民用航空领
域,GE、普惠、罗罗、赛峰等企业继续保持行业寡头垄断的发展格局,更大的涵道比
、更大的增压比,更加智能的发动机控制系统和混电/全电推进系统正在成为未来发
展方向。总体来看,智能化、增材制造等已经成为技术发展方向,市场需求不断向高
性能、高稳定性产品转移。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力
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
军队,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形势对航空武器装备建设和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布置的重点工作任务中提出“要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
水平,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主场,公司大有可为、空
间广阔。 
       “十四五”期间,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公司业务发展将迎来关键性节点。 
       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方面,未来我国航空军事装备采购逐渐实现市
场化,剑指中大型发动机整机、部件零件市场的民营企业逐步增多,公司的市场竞争
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航空发动机作为世界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对技术、人才、
资金和资质要求极高,民营企业虽然在体制机制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及优势,但在
技术研发、质量体系、人才储备、能力建设等方面,特别是自主创新方面还有一定差
距。 
       外贸出口转包业务方面,受新冠疫情及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大量外贸转包订
单撤销或推迟,公司已积极调整对外合作战略。充分发掘内部潜力,提升产品质量及
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大国内市场开发,巩固国产商用发动机核
心供应商地位,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产业格局。 
       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方面,传统非航空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面临着较
大市场压力,在研产品距离市场化目标尚有一定差距,短期内难以有效支撑公司非航
空产业发展。 
       2.发展趋势 
       军用航空发动机方面,公司坚持聚焦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主业,不断提
升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自主研制能力、产品质量及高效服务保障;民用航空发动机
方面,公司不断提升国产商用航空动力的研发制造水平,积极参与国产商用(民用)
发动机研制,开展专区建设;外贸出口转包业务方面,公司不断拓展国际新一代航空
发动机市场,不断提升合作层级,转包生产由零件为主向技术含量高、利润高、集成
度高的零组件及单元体方向发展;非航空产品方面,对非航空产品的子公司及低附加
值产品采取收缩战略。 
       从行业和市场的角度来看,公司优势在于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品
牌认可度,虽然受产品研制周期长、技术难度大、投入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公司规
模增长需要一定周期。但公司仍将保持长期持续和稳定的增长态势。长期来看,在高
质量发展目标牵引下,公司产品结构不断升级,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体制机制驱
动力不断增强,人员结构持续改善,促进公司经济运行质量持续向好。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标国家现代化建设、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
设目标,坚持自主创新、聚焦主业,实施创新驱动、质量制胜、人才强企三大战略,
实施航空发动机发展重大工程,全面提升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能力,推进航空发动机
自主创新战略转型;构建航空发动机产业生态圈,以实现国防军队现代化和国家现代
化建设为目标,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的支撑。 
       (三)经营计划 
       2020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6.33亿元,完成年度预算265亿元的108.05%
,其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品收入261.6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1.37%,完成预算值23
1亿元的113.26%;外贸出口转包收入15.0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27%,完成预算值26
亿元的58.04%;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收入5.9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07%,完成预
算值5亿元的118.6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46亿元,完成预算值10.80亿
元的106.11%。 
       1.2021年度经营目标 
       2021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18亿元,其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收入
299亿元,外贸出口转包收入13亿元,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收入3亿元。预计实现归
母净利润12亿元。该目标为预计值,并非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 
       2.2021年度投资安排 
       2021年公司总投资计划106,608.08万元;其中募投项目计划投资419.08万
元,自有资金计划投资106,189万元。 
       (1)募集资金投资项目 
       工程与管理数据中心建设项目计划使用募集资金419.08万元。 
       (2)自有资金投资项目 
       公司本部 
       ①生产及信息化用专项费用8,919万元; 
       ②专项条件建设第三批项目16,120万元; 
       ③大修和易必件制造、条件建设项目13,000万元; 
       ④航空发动机修理能力建设项目12,500万元。 
       黎明公司 
       ①自筹技改项目投资计划投资29,485万元; 
       ②223厂房改造项目1,373万元。 
       黎阳动力 
       ①贵阳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项目计划投资6,150万元; 
       ②XX系列发动机条件瓶颈问题建设项目60万元。 
       南方公司 
       ①航空动力产业园建设项目计划投资9,695万元; 
       ②零星固定资产投资8,887万元。 
       3.2021年度技术研发计划 
       2021年公司将发布“十四五”技术发展规划,夯实基础,培育航空发动机
快速发展能力:一是重点围绕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数字化/智能制造、
工艺数据库构建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科研条件建设,夯实共用基础技术,实现
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成熟度提升;二是对标先进、提升管理,加强AEOS研发体
系建设;三是持续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加强专项技术与基础研究领域的合作,持续提
升正向研发能力;四是以重点型号研制需求为牵引,开展瓶颈短板攻关,加大科研投
入,提升关键技术成熟度,促进核心技术能力提升,满足产品科研生产需求;五是紧
密围绕生产线改造,加快智能制造技术的落地实施;六是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创新
平台,打造创新高地。 
       4.为达到年度目标公司拟采取的措施 
       一是狠抓重点突破,释放深化改革新动能;二是提升发展效益,推动经济
运行取得新成效;三是坚持聚英育才,激发人才队伍新活力;四是持续规范管理,营
造稳健发展新环境。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方面,近年来,公司航空发动机产品结构加快
调整,新产品比例逐步增加,传统产品市场需求逐步萎缩。同时,随着民营企业积极
参与军工产品市场竞争,加大了公司在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市场的竞争压力。 
       外贸出口转包业务方面,新冠疫情不确定性及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
对外贸转包生产产生一定影响;汇率波动对外贸合同计价及结算产生不确定性影响。
同时,虽然公司积极参与新产品研发试制,但出口转包产品仍主要以零部件制造为主
,而部件、单元体制造、修理等高附加值业务较少,新型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
能力有待提高,利润空间有限。这些因素将在短期内制约公司外贸转包出口业务的发
展。 
       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方面,国家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部分
产业造成一定影响。公司逐步退出产能过剩行业,传统非航空产品面临着较大市场压
力,在研产品正在积极推进研制进程,距离全面推向市场,尚需一定时间。公司非航
空产品业务发展受到一定局限。 
       在技术能力方面,应对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探索及预研能力有待提
升,新机研制与批生产混线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工艺技术应用研究大多是根据型号
试制及批生产的急需而开展,前瞻性、先进性较差,技术储备不足;基础共性技术研
究、先进技术持续跟踪有待增强,在尖端的工艺技术方面储备不足,基础数据库仍待
完善,存在潜在的技术风险。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完善,人才引进方式日益多
元化,已基本建立一支满足科研生产任务需要的人才队伍。但是随着公司科研生产任
务的转型升级,非核心业务转移等工作的深入推进,需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
升人才队伍整体能力水平。 
       公司拟采取的措施 
       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方面:聚焦“十四五”和年度科研生产经营管
理重点任务,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科研课题工程化应用水平,深入开展重点任务
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加强技术保障能力,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和质量;系统策划科研
产品的工艺方案,做实工艺评审;建强公司技术专家队伍;全面推进运营体系建设。
 
       外贸出口转包业务方面:不断提升核心制造能力,以多种合作形式开展部
件、单元体等业务的合作,巩固公司民用航空发动机业务的行业地位,深入了解市场
变化,大力拓展国内市场,增加“短、平、快”业务承接;加快补足短板、增强能力
,积极开拓国际新一代民用航空发动机转包市场。 
       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方面:抓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契机,推进混
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引进战略投资者方式开展体制机制变革,构建与市场化运营体制
相适应的非航空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内部资源,加快非航产业结构调整和
优化。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构建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研发成果的转换效率和商业价
值。 
       在技术能力方面:公司将根据完善科技协同创新体制和推进产学研用协同
创新要求,按照“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模式,积极发挥公司在航空
发动机技术创新中主体地位的同时,吸纳科研院所和社会资源,开展前沿技术研究、
工程机理研究,为公司提供技术储备,实现协同创新;结合科研及预研机种的特点,
制定与之适应的管控模式,加强试制过程工艺风险管控能力;高水平编制和发布“十
四五”技术发展规划,全面掌握批产发动机核心关键制造技术,进一步提升批产发动
机技术保障能力。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加速建立和完善人才队伍能力提升的长效培养
机制,根据公司科研生产任务实际需求,实施针对性的人才能力提升培训;二是强化
校园宣传,通过多形式开展校园宣传活动,推进雇主品牌建设,提高公司影响力,提
升人才引进质量;三是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智思路,持续开展海外高层
次人才、社会成熟人才引进等,丰富引才引智工作方式。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拥有行业内领先的研制技术和能力 
       公司拥有行业内领先的研制技术和能力,具备涵盖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设计
、制造、总装、试车整套技术和发动机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公司建立了从毛坯生产到
零件加工、总装试车的涵盖航空发动机全制造过程的国内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生产线,
具备一、二、三代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的总装试车能力以及四、五代机试制能力。
 
       公司掌握全谱系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装配、试车、修理能力,在精密铸
造、精密锻造、机匣加工、钣金成型、整体叶盘、粉末盘制造、热喷涂涂层制备等领
域处于领先水平。公司建成了叶片、机匣、装配等数字化车间;国内首条大涵道比涡
扇发动机脉动装配生产线;涡轮叶片、大型风扇叶片锻造、中央齿箱加工等数字化单
元;集智能工艺、检测、物流、管控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 
       在专利及非专利技术方面,公司全面建设创新型企业,着力开展研发体系
建设和技术创新活动,努力提升型号正向研制能力;通过推进研发体系建立,使流程
制度、制造技术文件体系、设计制造协同、制造技术研发平台等建设工作取得预期效
果,公司研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技术发展规划为牵引,统筹推进技术研究,不
断提升产品制造技术能力和水平;积极引入外部优势资源,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与
国内知名高校共建研究机构,加速协同创新发展;组建了智能制造研究室、材料工程
应用研究室等重点实验室,大力开展先进加工工艺、智能制造技术等研究;持续推进
知识产权工程工作,建立激励机制,实施专利战略研究,建立专利技术谱系。报告期
内公司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年度复核;开展了企业知识产权标准贯彻并顺
利通过第三方认证审核;开展了西安市知识产权强企项目并顺利通过验收。报告期内
,公司申请专利606项,其中发明专利598项;授权专利371项,其中发明专利363项。
 
       2.综合管理水平从顶层推进职能型管理向流程型管理转变 
       近年来,公司积极推进AEOS(中国航发运营管理系统)建设,全面开展5大
管理工具(SQCDP管理、可视化管理、分层例会、管理者标准作业、现场问题快速反
应)运用,坚持流程导向抓体系、建机制。完善AEOS建设顶层设计,推动产品研发、
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服务保障等各体系AEOS建设,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持续推进
完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技术研发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环境/职业健康安
全管理体系通过审核。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和管理工具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行业内
具有一定影响力。 
       3.人力资源结构不断优化,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精干高效”的
员工队伍 
       公司持续推进落实“人才强企”战略,持续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提升
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完善人才选拔模式,加速青年骨干快
速成长成才,人才梯队建设进一步完善;引入重点院校优秀毕业生及专业高层次博士
人才,为公司发展储备优势人力资源;实施重点型号人员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创新培
训载体,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4.企业文化与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公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了以“使命、愿景、精神、价值观”为架构
的四位一体文化体系,建立了由“文化理念体系、组织保障体系、落地实践体系、宣
教培训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组成的文化落地推进系统,同时,公司获得“中国企业
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职工洪家光、夏复山获全国劳动模范
荣誉称号。公司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客户信赖,以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诸
多利益相关者的普遍好评,以优异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国家、上级单位及地方政府的表
彰奖励,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所提供的信息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维赛特财经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
   担任何责任。
2、在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
   的股票没有利害关系,本机构、本人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维赛
   特财经不对因据此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