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指标公式 龙虎榜
首页 > 主力数据 > F10资料 > 正文

   600732上海新梅资产重组最新消息
≈≈爱旭股份600732≈≈(更新:21.08.31)
    ★2021年中期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全球太阳能电池的主要供应商,始终专注于太阳能电池制造领域,
主营高效太阳能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一直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致力
于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与全球多家太阳
能组件领先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供应合作关系,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引领太阳能
电池量产技术的变革,推出新的更高效率、更具性价比的电池产品。 
       (二)公司的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高效太阳能电池,可通过串、并联连接和严密封装做成
组件,是太阳能组件的核心部件。电池转换效率的高低,决定了组件发电功率的高低
,从而决定太阳能电站发电量的大小,因此太阳能电池环节是光伏产业链中的核心环
节。公司在晶硅太阳能电池领域坚持量产技术创新,让先进电池技术成为可落地的实
现大规模量产的技术。通过技术迭代,公司先后推出多种高效太阳能电池产品,以电
池转换效率的提升,有力推动了光伏发电“度电成本”的下降。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
“双碳”战略的号召,力争在2030年之前通过两到三次的技术迭代,将中国东部发达
地区光伏发电成本降低到0.1元/kWh以内,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早日实现做
出自己的贡献。 
       图:公司的产品与业务(框内所示)在光伏产业链中的位置 
       (三)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情况 
       公司所属的光伏行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这已成为
全球各主要国家的共识。其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9月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
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峰值”,努力争
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
容量将达到1200GW以上。在此目标指引下,我国在2021年上半年发布了多项重要政策
。 
       在政策推动下,在光伏技术进步大幅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的基础上,光伏行
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
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23.8万吨、105GW、92.4GW、80.2GW,同比分别增长1
6.1%、40%、56.6%、50.5%。国家能源局统计显示,2021年1-6月,全国光伏新增装机
13.01GW,同比增长12%,其中,光伏电站5.36GW、分布式光伏电站7.65GW,截至2021
年6月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268GW。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50-170GW,中国预计新
增光伏装机规模55-65GW,十四五期间,中国年均光伏新增装机规模70-90GW。国际能
源署(IEA)在发布的《2050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行业路线图》中预测:到2050年
,几乎90%的电力来源于可再生能源,其中太阳能和风能占近70%。光伏未来发展空间
巨大。 
       (四)公司的经营模式及市场地位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规模化、精细化管理,量产技术创新
”,加速行业进步和度电成本的降低,不断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有竞争力的电池产品
,持续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为确保技术领先优势,公司在浙江义乌、德国弗莱堡
建立了涵盖工艺技术、设备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中心和高水平实验室,同步开
展未来电池技术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工程创新研究。公司在广东佛山、浙江义乌
和天津建设了先进的大型太阳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大尺寸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全球
领先。2021年上半年,公司电池出货量继续排名全球第二(据PV InfoLink统计)。 
       (五)公司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在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大趋势中,光伏发电以其可靠性、安全
性、广泛性、环保性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已逐渐成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重要主力军
,光伏行业发展越来越好。公司作为全球主要的太阳能电池供应商,凭借国际化研究
团队、先进技术领先优势、智能制造电池生产管理优势和产品优势,取得了公司规模
不断扩大、产销量不断创出新高的好成绩。公司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不断为客户提供更高转换效率的电池产品,更好地满足客户对高效太阳能电池的需求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1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上游硅料涨价迅猛,成本压力贯穿全产业链,而
光伏产品价格的上涨过快,影响了终端电站的投资需求,客户观望情绪加重。公司处
于产业链中间的电池环节,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公司管理层积极应对,突破创新,
实现了产销量和收入的稳步提升。具体经营情况如下: 
       1、营收稳定增长,但受行业因素影响,业绩出现波动。 
       2021年上半年,公司电池片销量8.54GW,同比增长62.98%;实现营业收入6
8.68亿元,同比增长85.88%,产品出货量和营业收入再创新高。但上半年受主要供应
商硅片供应不足的影响,公司产能利用率降低,导致产销量不及预期,生产成本大幅
增加。此外,进入二季度以来,上游硅料、硅片价格持续快速上涨,而电池片环节的
成本压力向下游客户传导较慢,也导致公司生产成本面临较大的压力,经营业绩出现
较大波动。 
       2、加强供应商开发,保障公司供应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报告期内,为提高供应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公司持续推动上游供应链合
作,保障供应链安全。2021年上半年,面对硅片价格的快速上涨,公司一方面积极拓
宽硅片供应渠道,不断培育新的供应商,分散硅片供应集中度,开展多元化的布局;
另一方面,积极与上游硅料、硅片企业开展业务合作,丰富原材料供应方式,努力提
升硅片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021年上半年,通过拓宽供应链渠道,公司硅片供应商家数从2021年一季
度的28家增加至二季度的48家,前三大硅片供应商交易金额占比由2021年一季度的80
.74%下降至二季度的60.43%。有利保障了公司原材料供应的安全、稳定,并确保硅片
供应价格和品质始终具备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伴随上游硅片企业产能扩张速度的
加快,硅片市场供应能力明显增加,上半年出现的硅片供应紧张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
决。 
       后续,公司会持续加强硅料、硅片等材料价格走势的实时跟进和监控,根
据订单、生产计划和市场价格变动情况,科学安排采购和库存,灵活调节排产规划,
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 
       3、积极推动硅片薄片化,降低电池生产成本。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进行工艺改进,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推动
硅片薄片化进程。截至目前,公司大尺寸电池所使用的硅片厚度已由最初的180μm下
降至目前的165-170μm;166mm尺寸电池使用的硅片厚度已由最初的175μm下降至目
前的160-165μm。硅片薄片化有利于提高每公斤硅料的出片量,降低单位硅片的生产
成本,通过硅片成本的降低,推动电池片的生产成本随之降低。后续,公司将继续加
大研发投入,持续优化生产工艺,进一步降低目前公司主流产品的硅片厚度,从而通
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电池片盈利空间。 
       4、继续加强研发投入,推动N型电池技术的革新。 
       公司坚持研发创新,持续增大对研发的投入。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
用25,903.07万元,同比增长85.16%。截至6月30日,公司申请专利近1100项,取得授
权专利626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9项。面对未来的技术变革,公司对IBC、HJT、TOP
Con、HBC、叠层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开展了持续、深入的研究,并在各个技术路线上
均有突破,尤其是新型ABC电池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2021年6月,上海SN
EC展会上,公司正式推出了新一代N型ABC电池产品。截至目前,该产品实验室平均转
换效率已达到25%,最高转换效率已达到26%,并在持续优化中,整体研发进展十分顺
利。公司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后可以建成约300MW的ABC电池量产线以及约500MW的ABC组
件研发线,2022年一季度可批量供应ABC电池产品,助力新型电池技术的快速落地。
新一代N型ABC电池产品与目前光伏市场的传统主流产品PERC电池相比,具有转换效率
高、温度系数低、弱光响应高、易于薄片化等优势,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对高效电池
的差异化需求。 
       5、通过资本市场平台助力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8.5GW产能建设。 
       2021年上半年,为推动公司N型电池新技术的落地,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A
股股票预案,拟募资35亿元,投资建设广东珠海6.5GW和浙江义乌2GW新世代N型电池
产能以及补充流动资金。两个产能项目均采用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N
型ABC电池技术,预计量产线平均转换效率可达到25.5%,未来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截至目前,本次募投项目的土地均已完成招拍挂手续,正在做开工准备,相关土地平
整工作已完成,即将开工建设。预计将在2022年中期投产,届时将进一步丰富公司的
产品结构,增强公司在新一代N型高效电池方面的竞争力,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产品需
求。 
       本次非公开发行项目尚处于证监会审核阶段,公司将在取得中国证监会核
准后积极推动实施发行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
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75.8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607.84万元,
相比去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 
       1、产业链短期的供需失衡导致原材料硅片供应不足,公司产销量低于预期
。 
       2021年上半年,因为硅料环节短期供需关系的不平衡,主要硅片供应商供
货不足。在上游硅料价格持续上涨的推动下,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普遍呈现上涨趋
势,终端电站客户观望情绪加重,组件客户提货速度放缓,导致公司产能利用率及产
销量低于预期。 
       2、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公司生产成本增加。 
       2021年上半年,受行业上游硅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公司主要原材料硅片的
采购成本大幅提高,尤其是进入二季度以来,硅片价格上涨速度加快,而电池片环节
的成本压力向下游客户传导较慢,使得主营业务毛利率大幅下降。以166mm电池为例
,从下图可以看出硅片价格的上涨幅度超过电池片,造成公司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
 
       图:166mm单晶硅片/电池片2020-2021H1价格走势 
       2021年初以来,受硅料市场供需失衡、上下游产能错配等原因,硅料价格
短期内出现非理性上涨,但这并非市场长期发展趋势的体现。根据硅片及电池片历史
价格变动趋势,电池片与上游硅片价格变化基本保持高度联动,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在受到特殊因素或突发事件的影响时,上游硅片价格的变动幅度或趋势在某段特定时
间内可能与下游电池片售价产生短暂的失衡。但从长期价格变动趋势来看,价格失衡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最终将被市场消化,重新达到平衡,形成新的联动态势。 
       2021年出现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并非长期影响因素,不具
有可持续性。伴随上游硅料环节新增产能自2021年四季度起的陆续投产,产能错配情
况将逐步得到缓解,产业链供需恢复平衡,原料价格也将回归至正常水平,公司经营
业绩会逐步得到改善。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政策风险 
       近几年来,政府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持续降低光伏发电补贴力度和规模,
上述政策推动了光伏行业的发展,但也曾短期内使行业需求发生一定波动。2021年6
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
宣布,自2021年起,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
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标志着光伏发电正式步入无补贴时代。通过光伏电池
量产技术等众多光伏先进技术的推动,光伏发电度电成本不断降低,“平价上网”技
术条件逐步实现,光伏行业对补贴等相关政策的依赖逐渐减弱,但光伏行业受产业政
策的影响仍然较大,不排除未来国家出台的光伏行业相关产业政策,可能对光伏终端
市场的投资收益和投资需求产生影响,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对策:光伏发电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之一,已经成为全
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共识。未来光伏发展的市场前景空间广阔。公司将时刻关注并研
究最新的行业政策和动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管理革新来适应未来市场的发展,
引领行业进步。 
       2、市场竞争风险 
       国内光伏企业数量众多,在“平价上网”的政策引导及市场内在需求的刺
激下,市场加快了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业集中度,加剧了行业
内头部企业的竞争程度。若未来行业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而公司不能利用自身的
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现有市场地位,将面临丧失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下降的风
险。 
       对策: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先进太阳能电池企业之一,具有较强的技术研
发优势、产品性能优势、客户优势、品牌优势及团队优势,综合竞争实力不断提升。
公司将通过持续的技术改进、工艺优化、产品迭代,在技术工艺交流、产品服务上保
持与客户同步,与客户共同探讨发展方向,提高公司市场竞争优势,推动整个行业产
品向更高转换效率的方向发展。 
       3、价格波动风险 
       太阳能电池环节受市场需求变动、宏观经济波动、产业政策变化和产业链
各环节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相关原材料及产成品的价格容易出现较大幅度波动
。如果未来原材料及产成品价格出现大幅度的急剧波动,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不
利影响。 
       对策:公司将通过拓宽原材料采购渠道,保障供应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改进工艺,推动硅片薄片化,降低生产成本;加强采购管理和产能布局,优先调配安
排毛利率较高产品的生产;加强客户沟通,挖掘客户需求等措施,努力降低价格波动
带来的不利影响。 
       4、技术迭代风险 
       近年来,光伏行业尤其电池环节技术迭代速度较快,如果公司不能在新型
电池技术研发上及时取得突破,将面临被市场出现的新技术产品冲击甚至替代公司现
有产品的风险,将对公司的经营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对策: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并在新型电池主流技术方面展开
了长期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公司通过不断的自主研发,在光伏电池
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整体的技术研发实力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公司对HJT
、IBC、TOPCON、HBC等先进电池技术的研究均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且公司的N型电池
技术已进入量产阶段,将在珠海、义乌建设8.5GW的N型电池制造基地,预计在2022年
二季度实现投产。这将巩固公司的技术领先优势。 
       5、业绩承诺未能实现的风险 
       2021年上半年,受上游硅料价格快速上涨的影响,公司硅片采购成本大幅
提高,使得公司主要产品毛利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业绩出现亏损。如果下半年上游
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等持续给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公司存在业绩承诺
无法实现的风险。 
       对策:公司已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原材料价格大幅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同
时公司积极推进新一代N型电池的产能建设,努力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争取实现业
绩承诺。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国际化技术研发团队,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 
       公司凝聚了一批全球光伏领域的优秀人才,组成国际化技术研发团队,具
有国际领先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公司在浙江义乌、德国弗莱堡建立了涵盖工艺技术
、设备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中心和高水平实验室,团队技术带头人来自德国、
日本、中国、中国台湾等地,既有来自ISE等世界著名光伏技术研究院所的核心研发
人员,也有来自日本京瓷、索尼和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等国际先进半导体企业的
技术、管理人员,整个团队拥有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行业从业经验,对行业理解深
刻,具有丰富的量产技术创新经验,能够把实验室创新技术快速转化成可规模化生产
的产品。 
       2、先进技术领先优势和优秀的产品开发能力。 
       公司持续多年专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的研发,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基础,取
得了一系列领先的技术优势。2020-2021年公司连续两年荣获第二十一届和第二十二
届中国专利奖。面对未来的技术变革,公司对IBC、HJT、TOPCon、HBC、叠层电池等
新型电池技术开展了持续、深入的研究,目前在各个技术路线均有突破,尤其是新型
ABC电池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2021年6月,上海SNEC展会上,公司正式推
出新一代N型ABC电池产品,该新技术产品预计将在2022年中期形成8.5GW的规模生产
能力,平均量产光电转换效率有望达到25.5%,将大大提升公司在未来新一代电池竞
争格局中的优势地位。 
       3、多年积累的精细化管理经验和智能化、规模化制造优势。 
       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在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制造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精细化
管理经验,不断助力公司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公司是国内最早利用RFID、
CPS、神经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建设现代高效太阳能
电池智能制造工厂的企业之一,工厂应用多项先进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提升转换效率
、提高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行业竞争力。随着公司义乌三至五期、天津二期等
产能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公司产能规模快速增长,在巩固公司规模领先优势的同时
,有效降低了生产运营和经营管理成本,提升公司竞争优势。 
       4、产品品质优良、性能稳定、转换效率高,市场优势明显。 
       公司技术先进,研发能力强,依靠不断的技术突破和创新,以精益生产方
式生产的高效太阳能电池,品质优良、性能稳定,产品转换效率逐年提升,深受客户
青睐。近年来,公司主要产品量产转换效率明显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很好地提升了公
司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客户粘性,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2020年年度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公司积极应对,做好疫情
防护的同时,通过提前规划布局,主动降本增效,严控产品质量,积极与产业上下游
供应商和客户紧密沟通和协作,努力扭转因上半年因疫情影响所带来的不利局面,全
年实现了产销量及经营业绩的平稳增长。 
       (一)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努力扭转不利局面,促进生产经营恢复和业绩
增长 
       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导致全球光伏行业各产业链环节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
冲击,尤其是2-4月全球海运受阻、经济封闭、电站投资及安装工作停滞,光伏终端
市场需求的暂缓逐步传导至电池片环节,致使电池片价格在2-4月的三个月内下跌了
近20%(以PVInfoLink公告的市场价格计算)。与此同时,疫情带来的员工返岗返工
晚、新项目的建设进度推迟、相关费用增加等因素也导致公司成本上升,对公司上半
年盈利造成较大影响,5-6月国内疫情逐步缓解,光伏市场景气度明显好转,公司产
销量逐步提升,至6月末公司产销率恢复至正常水平。 
       2020年下半年,公司积极把握市场回暖以及大尺寸电池发展趋势的有利时
机,在行业内率先推动产能升级以及大尺寸电池产能的建设。伴随新产能的陆续释放
,公司出货量持续提升,大尺寸电池出货占比也逐步提升。随着行业电池价格的企稳
,大尺寸电池需求日益增加,领先的产能结构优势为公司2020年度疫情后的生产经营
恢复和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20年末,总资产127.02亿元,同比增长55.55%
,净资产58.34亿元,同比增长127.36%。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64亿元,同
比增长59.23%,净利润8.06亿元,同比增长37.80%;受疫情影响,全年平均毛利率和
净利率分别为14.9%和8.34%,较2019年度分别降低了3.17和1.30个百分点。 
       (二)积极布局大尺寸电池产能,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力 
       受疫情冲击影响,市场一度受到较大影响,大尺寸电池在产业链各环节中
的降本价值逐渐得到认可,随着大尺寸电池替代小尺寸电池,度电成本持续下降,推
动了光伏市场在下半年逐步复苏。公司十分看好大尺寸电池的发展方向,自2020年1
月率先推出并量产210mm电池后,7月实现182mm尺寸电池的量产,启动了天津二期、
义乌三期、四期、五期等项目建设,大尺寸电池的市场供应逐季提升,12月份公司大
尺寸电池出货量占到35%左右。公司2020年末实现产能约22GW,较2019年末增长约139
%,全年电池出货量13.16GW,同比去年增长93.74%,位列全球电池出货量第二(据PV
InfoLink统计数据),大尺寸PERC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大尺寸电池的提前布局和先
进产能的投建,使公司继续保持产品在市场端的竞争力,推动光伏组件进入500W-600
W时代。 
       (三)持续加强研发投入,确保公司技术领先优势 
       2020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注重PERC电池量产技术与工艺的改善,
不断提升产品的效率和品质。与此同时,公司也在持续加强新型电池技术研发,如HJ
T、TOPCON、IBC、HBC、叠层电池和其它的公司独有技术的研究,通过产品和技术的
创新突破,持续保持公司的技术领先优势。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投入3.80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72.73%。2020年末,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00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590
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76项。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员工5778人,其中研发
人员972人,占员工总数的16.82%。公司电池产品平均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3.3%,明显
优于行业22.8%的平均水平,继续保持行业领先。 
       2020年10月,爱旭欧洲研究院于德国弗莱堡成立,致力于电池理论技术和
前沿电池技术的研发,同时也与欧洲光伏研究机构深度合作,将欧洲的研发创新技术
和中国的量产技术有效结合,最终将研发成果转化并应用到规模化量产,推动光伏产
业技术革新。 
       2020年11月,公司投资建设了全球光伏联合创新中心,进一步深化“联合
研发”模式。借助全球光伏联合创新中心平台,公司与全球产业链内的领先型企业、
国际著名科研院所及国内外知名高校,展开广泛的光伏理论创新和工程技术创新合作
,促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创新与量产创新相结合,加快推动更多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落
地。 
       随着爱旭欧洲研究院和全球光伏联合创新中心的投入运作,公司将进一步
深化“联合研发”模式,把全球联合创新中心打造成为光伏技术领域具备重要影响力
、理论和技术突破的发源地,打造“创新共赢”的光伏产业链生态圈,通过技术创新
继续引领行业变革,推动“度电成本”持续下降,力争2030年之前通过两到三次技术
迭代变革,将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光伏发电成本降低到0.1元/kWh,让太阳能成为最广泛
使用的清洁能源。 
       (四)注重智能制造和精益管理,实现规模效应最大化 
       公司坚持“精细化管理”和“量产技术创新”相结合的双轮驱动模式,不
断提升智能制造技术和精益生产管理水平。2020年,公司新建产能项目均采用基于工
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效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车间设计,通过将工艺制造技术
与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有机结合,在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有
效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全年人均产值和人均产出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2020年人均产
出率(不含管理人员)约为3.3MW/年/人,比行业平均水平2.8MW/年/人,生产效率有
明显优势,随着新产能的不断投产这一优势还将继续提升。2020年,公司还充分发挥
智能制造优势,实现柔性生产,大部分产线可以在158、166、182和210尺寸产品之间
实现灵活切换,充分有效满足市场端对不同尺寸产品的需求变化。 
       (五)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助力产能快速扩张,增强研发实力 
       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公司于2020年8月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25亿
元用于投资义乌三期项目、全球光伏联合创新中心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随着募集
资金到位,有效的推动了公司义乌三期及全球光伏联合创新中心项目的建设,加快了
公司大尺寸电池产能的快速投放,提升公司研发实力。 
       (六)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吸引和激励人才,打造富有创造力和战斗
力的团队 
       为充分调动相关管理人才、核心技术和业务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
核心团队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实施了“2020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分两
批向337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骨干人员授予共计3600万份股票期权。本次股票期
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有助于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激发核心管理和技术
人员的工作热情,更好的投入到企业发展中,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0年,公司管理层积极面对疫情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复杂多变的市
场环境下,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优势和规模生产优势,紧抓技术和品质两条线,以客户
为中心,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推出品质更优、技术更好、性价比更高的电池
产品,实现了收入、利润和平稳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64亿元,同
比增长59.2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5亿元,同比增长37.63%;年末
总资产127.02亿元,同比增长55.55%;基本每股收益0.42元/股,同比增长13.51%。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全球即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光
伏行业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交通停滞、物流受阻,原料采购和产品交付不畅,终端
电站项目无法开工需要延期建设,海内外部分订单延期或取消。2020年一季度,受疫
情影响,国内电站并网装机数量同比下降23%。进入5、6月份以后,由于疫情逐步得
到了控制,电站项目迅速恢复开工,“6.30”抢装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国内光伏市场
需求的回升,电池价格逐步止跌企稳。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大尺寸产品的推出,
光伏发电明确了降本路径,光伏装机实现大幅度增长。 
       在全球气候变暖及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日
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由于可再生能
源可使短期恢复经济措施与中长期能源和气候可持续性保持一致,因此疫情下很多国
家实施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可再生能源投资都占据了重要地位。虽然光伏产业短期受
到疫情冲击,但由于大尺寸电池等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及部署简单、快速,使太
阳能发电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能源品种。2020年,光伏发电全球最低中标电价已达到
1.32美分/kWh(折合人民币0.091元/kWh),光伏电价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已经低
于火力发电电价,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电力产品。 
       2020年下半年,国内外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光伏市场迅速恢复,尤其是各
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表态与行动,更是刺激了光伏电站投资的热情。在2020年9
月22日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
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12月12日,习主席在气候
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了具体目标:“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
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
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2020年9月17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了《2030年气候目标计划》以及政策影响
评估报告,12月11日提出将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从40%提高为至少55%。美国近期
宣布重返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并提议美国将在2035年前实现电力系统
零碳,并在2050年前实现全社会近零排放。 
       1、发展光伏产业是实现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路径 
       在我国能源产业格局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产生碳排放的化石能源,
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4%,而不产生碳排放的水电、风电、核能和光伏等仅占16%。要实
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就要大幅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能源格局
的重构是大势所趋。如果到了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风能的装机容量是目前的12倍
多,而太阳能会是目前的70多倍。 
       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以其成本低廉、清洁环保、用之不竭等显著优
势,已成为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随着光伏发电成本逐年降低并实现平价上网,光
伏发电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逐渐成为各国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实现未来
“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在可再生能源净增量
中,光伏新增装机比重最大,并持续保持稳定增长。 
       2、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可再生能源2020》报告,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
增装机容量达200GW,占全球总新增装机容量的近90%;2025年,可再生能源将取代煤
炭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力来源,预计到2050年,太阳能会成为第一大电力来源,光伏装
机将占全球发电装机的27%,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20年,即便受到疫情的影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仍达到130GW,同比
增长13%,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度电成本”持续下降,光伏投资受到各国的重
视,光伏市场的增长空间巨大。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0年全球新增光伏装
机容量约130GW,预计2021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50-170GW,2025年有望达到270-
330GW,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15-20%,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 
       2020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48.2GW,同比增长60%,连续8年名列
全球第一;光伏累计装机规模达到253GW,连续6年位居全球首位。据中国光伏行业协
会预测,2021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预计为55-65GW,“十四五”期间,国内年均
新增装机规模将达70-90GW。 
       3、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行业发展的关键 
       光伏行业的技术门槛逐年提升,尤其是电池环节,产品和技术更迭速度越
来越快,产能和技术落后的企业往往很快被淘汰,激烈的竞争也让行业集中度不断提
高。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0年光伏产业链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
环节的集中度进一步上升,电池片环节前五企业集中度已从2019年的37.9%提高至202
0年的53.2%,进一步集中的趋势日渐凸显。 
       当前行业变革较快,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不仅要在现金流、产能布局上做好
控制,更需要有充足的技术储备,加快实现技术成果转化,才能有机会领跑未来。当
前,行业龙头企业都在加大技术投入,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
争中生存下来,并引领行业不断进步。 
       4、大尺寸电池可有效降低度电成本,在硅料紧缺年代是光伏发电企业的优
先选择 
       降低度电成本是光伏发展的核心问题,大尺寸电池可实现光伏全产业链各
环节的成本降低,尤其在目前的硅料紧缺、价格高企时代,是光伏行业发展的优先选
择。根据测算数据,210mm产品将 
       在电池片环节相对156.75mm电池成本降低25.56%,在组件环节相对156.75m
m产品减少16.8%,在电站环节相对166mm产品电站BOS成本节约12%,LCOE减少4.1%。
大尺寸电池对于“度电成本”的降低显而易见。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0年版)》
,2020年大尺寸硅片占比约4.5%,而在2021年其占比将飞速扩大到50%,2027 年起全
部是大尺寸硅片,从大尺寸硅片供应趋势可以看出大尺寸电池的发展是行业发展的必
然选择。 
       (二)公司发展战略 
       1、2021年度发展规划 
       2021年,公司持续专注于太阳能电池领域,巩固和扩大在大尺寸电池领域
的领先优势,不断提升大尺寸电池在转换效率、产品品质和生产制造成本方面的优势
,推动全行业大尺寸PERC电池到今年四季度市场占有率超过50%。同时公司将加快新
型电池研发成果的量产转化,开工建设大型新型电池工厂,力争在明年形成新技术的
完整产业链,为未来3年光伏发电成本再降低20%以上开发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2、技术发展目标 
       技术创新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是企业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动力之源。公司
要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不断充实自主研发实力,保持技
术领先优势。 
       2021年,公司将充分发挥全球光伏联合创新中心和爱旭欧洲研究院的作用
,深化“联合研发”模式,加快推进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不
断提升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并加大专利技术储备和商业秘密保护,通过新产品和新技
术持续赋能公司的运营与发展,持续巩固公司在电池产品和技术的领先优势。 
       3、产能发展目标 
       2021年,公司将积极推动义乌四期、五期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的
投产,实现36GW单晶PREC电池产能的满产运行。同时,为加快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变和
光伏平价上网的进程,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公司将在36GW单晶PERC电池产能的基础上
,积极推动基于N型电池技术的全新高效太阳能晶硅电池产能的建设,并计划于2021
年第三季度启动大规模新型电池产能的建设,2022年二季度末投产,推动光伏度电成
本跳跃式下降,满足市场对高效太阳能电池产品的旺盛需求,进一步巩固高效太阳能
电池专业制造商的领先地位。 
       (三)经营计划 
       2021年,公司将继续秉持为客户创造差异化的竞争力,协助客户获得商业
成功的理念,积极推动大尺寸电池产能的投产,实现36GW高效PERC电池产能满产运行
。2021年,公司计划将现有10GW的166mm电池产能升级为182mm尺寸,升级后36GW产能
结构中,大尺寸电池(182-210mm尺寸)产能将达34GW占比94%,小尺寸电池产能仅2G
W占比6%,产能结构优势将让公司持续保持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力争实现全年出货
量28-30GW。 
       2021年,公司将积极推动现有产能的技术升级以及基于N型电池技术的全新
高效太阳能晶硅电池产能的建设,全年计划对外投资50亿元。公司将继续通过量产技
术创新、规模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不断推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以
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效太阳能电池的需求。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政策风险 
       近年来,随着国家“531新政”和“19号文”的推出以及行业技术的进步,
使得光伏发电度电成本日趋降低,太阳能光伏行业对于补贴等相关政策的依赖逐渐减
弱,在部分地区已可实现平价上网,但相关光伏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心理预期还是有着
很大影响力,如未来相关政策发生变化将可能导致行业短期内经营出现较大波动。 
       对策:光伏行业现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
降和新兴市场拉动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光伏市场有望保持增长态势。公司作为
光伏产业最优秀的产业链的一分子,将时刻关注并研究最新的行业政策和动态,通过
不断地技术革新来适应未来市场的发展,引领行业进步。 
       2、市场竞争风险 
       国内光伏企业数量众多,“531新政”加快了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一定程
度上提高了行业集中度,同时也加剧了行业内头部企业的竞争程度。但如果未来行业
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有可能将面临丧失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对策: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先进太阳能电池企业之一,具有较强的技术研
发优势、产品性能优势、客户优势、品牌优势及团队优势,综合竞争能力不断提升。
当前,全球前十大的组件客户都是公司的核心客户,排名前列的材料和设备供应商大
多是公司的合作伙伴。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改进、工艺优化、产品迭代,在技术工艺
交流、产品服务上保持与客户同步,与客户共同探讨发展方向,推动整个行业产品向
更高转换效率的方向发展。 
       3、价格波动风险 
       太阳能电池环节受市场需求变动、宏观经济波动、产业政策变化和产业链
各环节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相关原材料及产成品的价格容易出现较大幅度波动
。如果未来原材料及产成品价格出现超预期的急剧波动,将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
不利影响。 
       对策:公司将通过加强采购与销售的合同、流程等的管理控制,提高存货
管理水平,控制原材料和库存产品数量,通过套期保值等方式防范原材料价格波动的
风险。同时,公司也将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不断推出发电效率更高、性能更好的
新产品,保持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持续竞争力。 
       4、技术迭代风险 
       光伏行业尤其电池环节技术迭代速度较快,公司目前主要是利用管式PERC
技术生产单晶PERC电池,如果未来其他技术路线出现重大突破,能够实现量产效率大
幅提高的同时成本也大幅下降,则现有PERC电池技术将面临较大冲击甚至有被替代的
风险,将对公司的经营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对策:作为专业电池制造商,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能
力。公司在不断挖掘PERC技术潜力的同时,也在持续跟踪行业内前沿技术的研发动态
,对其他技术路线进行持续研究,如HJT、TOPCON、IBC、HBC、叠层电池等新型电池
技术。公司将充分发挥国际化研发团队、光伏研发中心和欧洲研究院的作用,不断增
强公司面对技术迭代冲击的应对能力,保持公司在电池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 
       5、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的风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虽然疫情在全球得
到初步控制,已经研究出相关疫苗并正在推广,但如果疫情病毒发生变异,得不到有
效控制,持续蔓延,可能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并对全球光伏行业造成全面冲击,甚
至可能延缓或减少光伏市场需求的增长,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新产能投产达产等
造成较大不利影响,公司可能出现库存积压、现金流紧张、收入下滑等情况,并可能
导致业绩承诺无法完成的情况。 
       对策:公司已经主动调节自身产能结构,投资建设大尺寸高效电池项目以
更好地满足市场对大尺寸高效电池的需求。与此同时,公司将加强内部管理和成本管
控,增强对各种不可控风险的预判能力,制订合适的库存管理制度和灵活的销售采购
方式,尽力降低不可控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力争实现公司制
定的经营计划。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国际领先的技术研发团队,具备全球光伏技术领域的领先创新能力 
       公司凝聚了一批全球光伏领域的优秀人才,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和产
品开发能力。团队技术带头人来自德国、日本、中国、中国台湾等地,既有来自ISE
等世界著名光伏技术研究院所的核心研发人员,也有日本京瓷、索尼和台积电、三星
、中芯国际等国际先进半导体企业的技术、管理核心。大部分研发人员主要是来自国
内985和211院校的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具有丰富的光伏太阳能行业从业经验。同
时,公司核心管理团队长期从事于光伏业务,对行业理解深刻,具有丰富的量产创新
经验,能够把实验室创新快速转化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人才厚度
、广度优势明显,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员工5778人,其中研发人员972人
,占员工总数的16.82%。 
       2、拥有强大的电池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 
       公司持续深耕太阳能电池制造领域多年,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在业界
率先推出了管式PERC电池,双面、双测、双分档技术,大尺寸电池技术等一系列新技
术产品。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和联合研发,除了在HJT、TOPCON、IBC、HBC等下一代新
型电池技术方面展开了长期深入的研究,还对更高效率的叠层电池、多层电池技术持
续研究。在HBC、IBC、叠层电池的量产技术方向上取得了较好的研发成果。目前,下
一代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已基本成型,即将进入量产导入阶段。截至报告期末,公司
累计申请专利100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59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76项。公司将持续
聚焦在新型电池量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不断推动电池技术的升级,尽快推出比现
有PERC电池转换效率高10%以上、成本更低的新型电池产品,助力光伏行业持续降低
“度电成本”。同时,公司还在开发应用于新场景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不断拓宽整个
太阳能行业的赛道。 
       3、先进产能结构行业领先 
       2020年是大尺寸电池(182-210mm尺寸)应用元年,在全光伏产业链各个环
节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电站建设成本,符合客户对光伏发电“度电成本”持续下
降的需求。2020年1月,爱旭在义乌基地全球首发210mm高效太阳能电池并同步量产,
7月爱旭实现了182mm尺寸电池的生产。2020年下半年,天津二期、义乌三、四、五期
等一系列大尺寸电池产能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投产,公司大尺寸电池产能及出货量
稳步提升,2020年12月,公司大尺寸电池出货量占到35%左右,以先进的电池产能结
构领先行业。 
       4、拥有领先的智能制造能力,精益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公司天津基地和义乌基地智能化技术应用行业领先,是国内第一个建设结
合RFID、CPS、神经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建设的高效
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工厂,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随着企业在数字化方面的持续投入
,未来几年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先优势将快速显现,不但能为生产效率的提升、物料
和能源消耗下降带来显著的效果,还能够全方位提升公司精益生产能力,助力公司产
品技术、质量、成本的优势处于行业前列。 
       5、拥有出色的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光伏技术变革 
       公司是光伏产业链的优秀企业之一,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
理创新不断降低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与产业上下游伙伴共同推动光伏产业的发
展。经过多年努力公司与全产业链优秀的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合作,包括全球领先的
晶硅组件厂商、上游主要硅片供应商、原辅材料制造商、全球领先的设备供应商美国
应用材料公司、德国Centrotherm、RENA以及其它具备强大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等建
立了全方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下一代新型电池技术的完整产业链条。报
告期内,公司使用非公开募集资金投资建设的全球最大的光伏创新中心已经投入使用
,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十几家国内外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设备和材料供
应商共同形成产业技术创新生态,为5-10年内量产转化效率30%以上、度电成本低于0
.1元的量产技术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所提供的信息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维赛特财经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
   担任何责任。
2、在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
   的股票没有利害关系,本机构、本人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维赛
   特财经不对因据此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