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指标公式 龙虎榜
首页 > 主力数据 > F10资料 > 正文

   600196复星医药资产重组最新消息
≈≈复星医药600196≈≈(更新:21.08.31)
    ★2021年中期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2021年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一致性评价、药品和医疗器械
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医保严格控费、国家药品集采和药价谈判、基于临床价值的抗
肿瘤药临床指导原则等政策陆续推出,制药工业整体进入转型期,行业增速继续放缓
且结构发生较大调整,仿制药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创新药研发及上市进入快速发展
期,同时创新研发竞争日趋激烈。医疗器械和医学诊断受益于创新政策、进口替代,
机遇多于挑战。医疗服务需求旺盛、行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医疗服务资源布局更趋合
理。 
       报告期内,本集团继续秉持“持续创新、乐享健康”的经营理念,持续推
进创新转型,加强研发、供应链、生产及商业化等体系的整合,推动企业经营质量和
运营效率的提升,实现业绩稳健增长。 
       (一)主要业务 
       本集团立足中国本土并拓展全球化业务,直接运营的业务包括制药、医疗
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并通过参股国药控股涵盖到医药商业领域。 
       (二)经营模式 
       本集团在“4IN”(创新Innovation、整合Integration、国际化Internati
onalization、智能化Intelligentization)战略的指导下,秉承“创新转型、整合
运营、稳健增长”的发展模式以及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信念,不断加强创新研发和BD能
力,丰富夯实产品线,强化商业化能力、整合能力,提升运营效率;同时积极推进医
疗健康产业线上线下布局。 
       本集团以制药为核心业务,具体运营模式如下: 
       1、研发创新 
       本集团持续以创新和国际化为导向,加大研发投入,通过自主研发、合作
开发、许可引进、深度孵化等多元、多层次的合作模式,加快新药开发及临床能力建
设,推动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转化落地。 
       2、生产运营 
       为进一步提高生产体系竞争力、加强运营效率并落实国际化战略,本集团
不断梳理内部优势产能,深化生产端整合。在国内,本集团积极布局国内综合制剂制
造中心,整合特色制剂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和提升原料药生产能力,持续扩充生物药
产能。在海外,Gland Pharma已建有并运行通过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主流
法规市场GMP认证的多条针剂生产线,深耕全球市场。 
       3、商业化 
       本集团持续强化专业化、品牌化、数字化、合规化的营销和商业化体系的
建设和整合。根据产品属性、适应症、市场区域的差异,已形成创新药和新零售的国
内专业化营销团队,以非洲、美国和印度市场为主的海外营销团队,以及临床医学、
市场准入、品牌推广等销售支持体系。 
       (三)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创新产品上市带来的产品结构优化是主要的驱动因素。本集团专注于以
临床需求为导向、疗效确切、符合现代医学发展导向的疾病及技术领域,通过自主研
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深度孵化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模式,推动创新技术和
产品的开发和转化落地。经过超过十余年持续投入,近两年来汉利康、汉曲优、苏可
欣、汉达远、奕凯达等多个品种获批上市并放量销售,创新产品推动业绩可持续增长
。 
       2、整合效应逐步显现。本集团积极推进研发、供应链、生产及营销等体系
和资源的整合,以提升协同效应、提升运营效率,促进业绩稳健增长。 
       (四)行业情况说明 
       1、行业发展状况及行业地位 
       (1)医药制造 
       ①行业的基本发展状况 
       2021年7月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
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将以往抗肿瘤药物的审评
标准进一步优化及成文,强调抗肿瘤药物研发,从确定研发方向,到开展临床试验,
都应贯彻以临床需求为核心的理念,开展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研发。该意
见稿旨在避免企业扎堆式、同质化的创新研发,对企业创新研发的有效性及创新性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随着创新研发的门槛提高,也赋予具备国际化、差异化的研
发体系,真正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领先制药企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1年,在新冠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在全面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
格局影响下,中国医药制造企业正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以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为
突破口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三明模式引导下,政策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的基础
构建都已初露端倪。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研究型智慧型医院的转型,在为医药市
场进一步提供巨大想象空间的同时,也为医药产品的结构型调整提出新的课题。国家
及各省联盟的药品带量采购之挑战,行业也处在逐步消化过程中,市场期待医保目录
创新准入、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新医药产品上市等带来的价值和市场红利。以上市许
可人制度为先导,促发了医药产业研发制造链条的新布局和新业态。因此,创新能力
和成本优势依然是医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2021年上半年,根据IQVIA发布的医
院终端市场数据,行业平均增长率为约5.7%。 
       ②市场竞争情况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仿制药带来冲击;新生代生物技
术、诊疗技术层出不穷,相关产业化逐渐成熟,中国医药企业的创新已逐渐跟上国际
创新步伐的节奏,虽然市场竞争激烈,但仍然为制药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③本集团的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劣势 
       根据工信部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颁布的2020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
榜单,本集团位列第7;根据IQVIA统计,报告期内本集团的医院用处方药的销售收入
位列全国第13。本集团致力于推动创新研发,并以满足临床未满足的需求及提升药物
可及性为导向,加速创新技术和产品的落地。自研产品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是获批上市的第一个国产生物类似药;自研产品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是国内
首个获批上市的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也是首个中欧双批的国产单抗生物类似药,
汉曲优的上市推动重构国内HER2阳性乳腺癌领域的治疗格局,提升了单抗药物的可及
性;许可引进的苏可欣(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是目前全球首个批准用于治疗慢性
肝病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口服药物,填补了国内相关治疗领域的用药空白,为中国
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带来了全球领先的临床治疗新方案。作为全球最大的
抗疟药生产研发制造企业之一,本集团已成为全球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
生组织及非洲各国药品采购中心的抗疟药供应商。2021年6月,本集团合营公司复星
凯特的奕凯达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为二线以后的淋巴瘤患
者带来了持续缓解的可能性。 
       此外,本集团已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英语区及法语区拥有成熟销售网
络和上下游客户资源;控股子公司Gland Pharma经过多年耕耘,已成为印度专注于注
射剂生产的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业务遍及60个国家。 
       本集团以创新研发为核心驱动因素,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
、深度孵化的方式,围绕肿瘤及免疫调节、四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
症)及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等重点疾病领域搭建和形成小分子创新药、抗体药物、
细胞治疗技术平台,并积极探索靶向蛋白降解、RNA、溶瘤病毒、基因治疗等前沿技
术领域,提升创新能力。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研发人员已近2,600人,其中:约1,4
00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本集团在创新研发、BD、生产运营及商业化等多维度践行国际化战略,持
续加强全球临床和药品注册申报能力;BD团队通过合作开发&许可引进等方式支
持布局前沿领域;加速国内产线的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深化国际营销能力,持续拓展
国际市场。 
       (2)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 
       ①细分行业的基本发展状况 
       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在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和发展,尤
其在跨界融合创新方面,医疗与5G、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云计算、3D打印等新技
术融合嵌入升级,将进一步推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和诊疗技术的提高。 
       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是目前医学诊断(体外诊断)主要的三大
领域,其中免疫诊断占比最高、分子诊断增速最快。生化诊断在我国起步较早,为常
规诊断项目,侧重于已发生疾病的检测,未来增速放缓。免疫诊断是我国细分赛道市
场最大的体外诊断子行业并仍处于高速增长之中,高端的化学发光已逐步替代酶联免
疫成为我国主流的免疫诊断方法。分子诊断技术发展时间较短、市场集中度低、规模
较小,但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快速发展期,对感染性疾病、肿瘤精准治疗和有可
能发生的基因性疾病具有独特的检测优势。 
       ②市场竞争情况 
       医疗器械领域,从全球区域分布看,欧美地区依然领跑全球医疗器械技术
创新,而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占比逐年提高。产业与技术国际化合作推进,先进医
疗技术全球应用落地的不断加速,推动了产品迭代和产业整合提升的步伐。中国市场
创新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步伐明显加快,在细分领域行业整合集中度明显提高。 
       医学诊断领域,生化试剂国产化率已达到70%以上;但在仪器检测速度和一
体化整合上与国外厂商尚有差距。免疫诊断方面,高端的化学发光的市场规模达到免
疫诊断总市场的70%以上,未来高端免疫诊断市场的进口替代是发展方向。分子诊断
方面,受益于精准医疗发展趋势和分子诊断本身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未来相当一段
时间内分子诊断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作为分子诊断最前沿的基因测序也将成为国内外
优质企业争夺的主战场。POCT具有空间小、成本低、使用方便、高效以及准确度高等
多项优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检测机构更具吸引力,抢先布局的企业尤其是国产
优质企业借助政策和成本的优势也将迎来发展良机。 
       ③本集团的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劣势 
       本集团医疗器械业务专业覆盖面广,通过业务整合与协同提升,已初步构
建形成医疗美容、呼吸健康、专业医疗为核心的三大业务分支。在医疗美容领域,复
锐医疗科技(Sisram)基于能量源的医疗美容设备不断丰富产品品类、巩固全球品牌
优势、拓展业务渠道,每年都有多款产品上市,同时通过代理引进和并购等多种形式
拓展在非能量源医美领域产品组合,及在全球医美生态领域拓展业务渠道。在呼吸健
康领域,博毅雅(Breas)为欧洲知名呼吸机制造厂商,在全球范围新推出十余款医
用和家用呼吸机产品;同时结合中国市场需求,启动中国本土化生产。在专业医疗领
域,联营公司直观复星代理销售的“手术机器人”系列产品依然保持强劲的市场增长
趋势,处于全球领先,围绕肿瘤诊疗、骨科、神经科领域的代理产品组合持续丰富。
新开拓的院前急救业务中,脑卒中急救车、移动核酸检测实验室、疫苗接种车、可移
动智能洗消中心等成为行业特色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前列,成为本集团介入院
前急救以及公共卫生领域的新延展。 
       本集团医学诊断业务布局广、产品线丰富,且具有完善的研发、生产制造
、市场营销、全球化BD及投资的一体化能力。本集团现有医学诊断业务主要包括分子
诊断、免疫诊断、生化诊断、微生物诊断、POCT以及第三方检测服务产品,可为客户
提供全面整体解决方案。研发方面,为了更好的符合诊疗路径检测需求,响应DRG与
集采政策的推行,已形成围绕六大疾病领域(肿瘤、感染、消化代谢、大生殖、心脑
血管、中枢神经)的跨方法学的产品组合、以及同一方法学拓展到不同疾病领域的矩
阵式研发思路。营销和运营方面,已在国内初步形成多基地整合运营体系,研发、生
产、营销等产业功能模块将在未来实现梯次配置。产品线中HPV及地中海贫血基因检
测系列试剂具有市场领导地位;生化产品线完整、试剂质量享有较高的市场美誉度,
在国内市场处于一线阵营;拥有一批特色产品,比如MyCare系列血药浓度监测试剂盒
、NG-Test CARBA5碳青霉烯酶检测试剂盒、I-SPOT.TB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
反应检测试剂盒、全自动荧光药敏检测系统等,管线里面还有Glycotest HCC Panel
早期肝癌诊断和筛查方案、Volition肠癌早筛和预后检测方案等。 
       (3)医疗健康服务 
       ①行业的基本发展状况 
       经历新冠疫情影响后,线上问诊和在线购药成为居民在线医疗的新趋势。2
021年互联网医疗和数字化将继续深入快速发展。医疗健康服务产业将继续加快和升
级数字化和线上化,为患者提供“互联网+院内+院外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扩展到
“医、药、险、健康管理”服务闭环,同时积极探索如数字疗法等新技术与互联网结
合的前沿,为患者提供更大价值。 
       2021年5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
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明确积极支持社会办医发展,社会办医疗机构可牵头组建或参加
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此外,疫情推动互联网医
疗迅速发展、DRGs/DIP支付模式的进一步落地,都对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尤其是民营
医疗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医改措施不断深化、医疗扶植政策不断落地,社会办
医迎来了新的机遇期。 
       ②市场竞争情况 
       在基本医疗和多样化医疗需求大幅增长、医保与商保结合的医疗支付体系
逐步完善、人口老龄化加速、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新冠
疫情总体好转但有常态化趋势的大背景之下,传统民营医疗机构开始互联网化、专科
化、医联体化转型升级,部分医药企业加快布局医疗服务行业。此外,大量互联网医
疗企业开始布局线下医疗,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社会办医市场竞争更加充
分。 
       ③本集团的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劣势 
       本集团具有健康全产业链覆盖、医疗资源协同、产业投资和管理运营经验
、国际资源嫁接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专业医疗与消费医疗的整合式发展。多年来以
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华中、川渝等五大经济带为发展重点区域,已形成综合与
专科医院相结合、包含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医疗服务战略布局,其中,旗舰医院佛
山复星禅诚医院已连续多年蝉联国内非公立医院排名第一;自2020年开始,正式布局
线上医疗,多家成员医院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互联网医疗平台成立运营,线上线下
一体化建设快速发展。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1年,在存量品种受到药品集采降价压力的情况下,本集团坚持践行“4
IN”战略,整体业绩稳健增长。(1)持续推进创新转型和创新产品、技术的开发落
地。其中,合营公司复星凯特的奕凯达于报告期内获批中国上市,成为国内首个获批
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其第二个适应症也于2021年8月被国家药监局纳入突破性
治疗药物程序;复必泰(mRNA新冠疫苗)上半年在港澳地区纳入政府接种计划。(2
)加速研发、供应链、生产及商业化等体系的整合,以及板块间的业务协同,提升经
营质量和运营效率。报告期内,诊断业务、医美业务初步整合完成,业务发展呈现良
好态势。(3)国际化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报告期内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和其他国家
收入占比达到30.66%。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69.52亿元,同比增长20.85%;实现归属
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4.82亿元,同比增长44.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
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70亿元,同比增长20.3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额17.07亿元,同比增长16.79%;研发投入共计19.54亿元,同比增长15.69%;其中,
研发费用15.62亿元,同比增加3.58亿元、增长29.73%。 
       制药 
       业绩概要 
       报告期内,本集团制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2.48亿元,同比增长22.33%;
实现分部业绩13.53亿元,同比增长21.24%;实现分部利润12.57亿元(不含BioNTech
股票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增长12.74%。报告期内,本集团制药业务研发投入
17.77亿元,同比增长15.31%,制药业务研发投入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4.51%;其中,
研发费用为13.85亿元,同比增加3.26亿元、增长30.78%,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1.31%
。 
       报告期内,制药板块在优立通(非布司他片)、邦之(匹伐他汀钙片)等
存量品种纳入集采,销售价格下降的压力下,上半年收入保持持续增长、产品结构持
续优化,增长主要来自于:1)新品上市及放量的贡献: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销量大幅提升,上半年累计实现收入7.24亿元,同比增长223.21%;2020年下半年
上市的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苏可欣(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上半年分别实
现收入3.25亿元和2.06亿元;2)受益于米卡芬净、依诺肝素钠注射液以及新产品上
市的贡献,报告期内GlandPharma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08%(注:根据GlandPharma本
币财务报表);3)复必泰(mRNA新冠疫苗)上半年在港澳地区纳入政府接种计划,
报告期内实现收入5亿余元;4)持续优化存量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并拓展营销渠道,其
中阿拓莫兰片(谷胱甘肽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0.70%。 
       2020年1至6月数据按2021年1至6月口径重述,即2020年1至6月数据中包含
报告期内新增核心产品米卡芬净等的销售收入。 
       研发创新 
       于2020年初升级设立全球研发中心,统筹立项管理和内外部资源,优先推
进战略产品,加强全球临床和注册能力,提升研发效率。同时,借助全球BD团队资源
,以触达行业领先产品和技术平台并实现转化。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
、深度孵化的方式,本集团围绕肿瘤及免疫调节、四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高尿酸症)及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等重点疾病领域已搭建和形成小分子创新药、抗
体药物、细胞治疗技术平台,并积极探索RNA、溶瘤病毒、基因治疗、靶向蛋白降解
等前沿技术领域,提升创新能力。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研发人员已近2,600人(其
中约1,400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约占本集团在职员工总数的7.45%;主要在研创
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项目共240项。报告期内,本集团
制药板块专利申请达80项,其中包括美国专利申请10项、PCT申请20项;获得发明专
利授权35项。 
       重点事项 
       -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获批上市 
       2021年6月,合营公司复星凯特的奕凯达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细
胞治疗产品,主要用于治疗既往接受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
淋巴瘤成人患者。奕凯达是复星凯特基于从KitePharma引进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Yes
carta进行技术转移并获授权在中国进行本地化生产的细胞治疗产品。 
       Yescarta的ZUMA-1研究的1年随访结果显示,最佳总缓解率(ORR)为82%,
完全缓解率(CR)达到了54%;2年随访(中位随访27.1个月)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
ORR)、完全缓解率(CR)和持续缓解率(SR)分别为83%、58%和39%;随访≥4年(
中位随访51.1个月)的结果显示中位总生存期为25.8个月,4年总生存率达44%。并且
自2017年Yescarta上市以来,真实世界4,600多例患者数据与临床研究数据高度相似
。针对奕凯达,复星凯特已在国内完成一项多中心桥接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最佳总缓
解率(ORR)达到79.2%,奕凯达与Yescarta及其真实世界研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
均高度相似,显著提高患者缓解率及总生存期。 
       奕凯达是个性化定制药品,为把控药品质量、保障制造和交付的精准性和
速度,复星凯特已针对奕凯达开发建立了严谨的产品鉴别链和监管链体系,贯穿从单
采到回输的治疗全程,以确保药品无混淆、可追溯。在商业化准备方面,复星凯特已
经在上海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建成并正式启用10,000平方米的GMP产业化生产基地;
根据CAR-T治疗中心的筛选标准,对治疗中心医护人员进行CAR-T产品的医学、临床、
操作相关的培训,经由复星凯特质量部门及第三方质量机构审核通过后,开展CAR-T
产品的治疗相关活动,并进行动态监控。目前已完成国内多家顶级医院端治疗中心的
认证,未来亦将根据治疗需求拓展更多符合要求的治疗中心。 
       作为国内首个上市的个性化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为二线以后的淋巴瘤患
者带来了持续缓解的可能性。同时,复星凯特正积极通过扩展适应症、持续优化成本
、探索商业保险等多元化的支付手段等,增加该产品可及性以惠及更多患者。 
       -mRNA新冠疫苗相关进展 
       报告期内,本集团获授权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独家开发、商业化基于mRNA
技术平台研发的新冠疫苗BNT162b2已获得中国香港紧急使用认可和中国澳门的特别许
可进口批准,并已投入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政府接种计划。该疫苗截至8月20日于
中国香港及中国澳门分别累计接种431.4万剂、8.7万剂。此外,2021年7月,本集团
也与包括台积电、鸿海、永龄基金会以及慈济基金会(以下合称“买方”)签订共计
1,500万剂mRNA新冠疫苗的销售协议,该疫苗将被买方捐赠予中国台湾地区疾病管制
机构用于当地接种,向台湾同胞提供优质疫苗,以加强疫情防控,助力台湾地区建立
新冠免疫屏障。 
       与此同时,mRNA新冠疫苗BNT162b2于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II期临床
试验等工作亦在有序推进中。 
       此外,2021年5月复星医药产业与BioNTech就设立合资公司达成意向,以进
一步落实mRNA新冠疫苗的本地化生产。根据约定,复星医药产业及BioNTech拟分别认
缴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50%,其中:复星医药产业拟以现金及/或有形或无形资产(包
括厂房及生产设施等)作价出资、BioNTech拟以其相关生产技术和专有技术许可等无
形资产作价出资。截至本报告日,设立合资公司的相关事宜尚待双方进一步协商并签
订最终协议,并须以最终协议约定为准。 
       本集团持续推进药(产)品的上市注册(包括进口注册、国外上市批准等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并积极参与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报告期内,合营公司复
星凯特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于中国境内获批上市,GlandPharma共计11个仿制
药产品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此外,截至报告期末,已有4个GlandPharma的产品(
唑来膦酸浓溶液、注射用右雷佐生、唑来膦酸注射液、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报进口
注册上市申请(IDL)。 
       商业化体系 
       本集团持续强化营销体系的建设与整合,已形成与现有产品及拟上市产品
相配套的分线营销体系,并秉承专业化、品牌化及数字化的战略方向。截至报告期末
,本集团商业化团队超过6,500人,围绕主要产品线划分为多个事业部,覆盖超过2,0
00家三级医院,10,000家一、二级医院和近20万家零售药店。尤其在近两年,为了配
合创新产品的上市及国际化进程,本集团着重打造了创新药商业化团队、OTC及线上
渠道的新零售团队、非洲及欧美商业化团队,并且在医学事务、市场准入、品牌推广
等方面构建及完善了全方位的支持体系。 
       -创新药商业化团队 
       报告期内,本集团在血液肿瘤、乳腺癌及肝病等领域,围绕汉利康、汉曲
优、苏可欣、汉达远等品种持续扩展及优化商业化团队,加强市场准入及医院覆盖,
目前已具备分事业部创新药品营销队伍共计1,500人。团队分别针对核心市场、县域
市场及DTP渠道布局,聚焦血液科、淋巴瘤科、血液肿瘤科、乳腺科、肿瘤内科、肝
胆外科、介入科等核心科室,完成约3,000家医院、近1,000家DTP药房的多渠道覆盖
,打通现有产品矩阵,并服务于未来更多创新药品及综合治疗方案的落地。 
       -新零售团队 
       随着医改不断深化及互联网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本集团亦积极打造新零售
营销体系,团队共计近1,000人,全面覆盖传统零售药店等零售市场和线上化综合医
疗服务平台。零售市场方面,本集团通过多年在慢病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与国内TOP2
00连锁药店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触达终端达15万以上。同时,本集团将多年沉淀的
慢病管理领域资源借助线上渠道整合,实现消费终端对产业的赋能,并借助数字化医
疗全方位服务消费者与患者,持续提升多渠道立体营销能力。 
       -海外商业化团队 
       本集团持续拓展国际市场,截至报告期末已形成约1,000人海外商业化团队
,主要覆盖美国、非洲及欧洲等地区。在非洲地区,已与主要国家的公立药品采购中
心,以及国际药品采购代理集团有长期业务合作,业务广泛覆盖撒哈拉沙漠以南的35
个英语、法语和葡萄牙语国家和地区。团队拥有约800人的一线销售人员和注册、流
通、学术推广及上市后安全警戒等一站式服务支持体系,切实提高了药物可及性,并
更好地服务非洲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在美国市场,本集团已上市包括齐拉西酮在内的
17个自有品牌及新冠检测试剂,与包括3家大型分销商在内的11家渠道商、7家集团采
购组织(GPO)、4家医院一体化网络配送系统(IDN)以及5家连锁零售药店等订立合
作协议,形成了对市场的多渠道覆盖。 
       -国内分销渠道合作 
       除此以外,本集团还通过与国药控股的深度合作与联动,充分发挥国药控
股的分销网络和物流配送优势,触达全国各级市场。 
       生产与质量 
       本集团注重提升产品的成本竞争力,加强运营效率并落实推进国际化战略
,通过梳理内部优势产能,强化供应链管理,加快具有竞争力的生产基地建设,推进
生产端的战略整合。国内方面,加强供应链体系保障系统建设,常德、新沂、长寿三
个原料药基地的布局和建设,为现有存量制剂和创新药开发提供了原料保障;同时,
为深化产品的CMO管理,建立生产管理委员会,快速推动本集团内产品向明星产线集
聚;加速推进徐州(江苏万邦)、重庆(重庆药友)等综合性生产基地的建设,其中
,重庆基地冻干粉针剂和口服制剂已具备产能规模。持续加快复宏汉霖松江基地的建
设,尽快形成大规模生产优势,复宏汉霖徐汇基地商业化产能已达20,000升,并通过
欧盟GMP认证;松江基地一期规划产能24,000升,预计2022年投入使用;松江基地二
期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建成后产能可达36,000升。海外方面,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
影响,GlandPharma增冻干线和激素类产品线已进入设备调试和验证阶段,为产能进
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本集团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及流程,引进连续流等生产技术,推
进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及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等智能制造系
统落地,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成本优势。 
       本集团持续深入推进施行“卓越运营管理(FOPEX)”,通过对各生产环节
的分析研究,提出优化措施,制定了完善的质量风险管理程序,保证对质量风险的识
别和处理,FOPEX体系进一步升级。 
       本集团注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风险管理,贯彻“尊重生命,质量为先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质量方针,提升全员质量风险意识及质量管理能力,践行
质量为先的质量文化,协调境内外资源,持续提升质量体系的国际化建设。同时,本
集团持续跟进国内外生产质量法规步伐,配备专业的质量体系审计团队,依据cGMP对
制药板块各控股子公司开展内部质量审计。 
       此外,本集团通过体系调研、专项检查、专题培训等不同形式促进控股子
公司建立符合国内国际要求的质量体系,并持续开展内部质量培训及企业质量文化宣
导,提升全员质量风险意识及质量管理能力。报告期内,本集团国内制药成员企业所
有的生产线均已通过国内GMP认证,并接受各类官方检查超过20次、接受官方抽样超
过300批次,均顺利通过。 
       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 
       报告期内,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37亿元,同比增长7.
42%;实现分部业绩4.34亿元,同比减少14.90%;分部利润4.54亿元,同比增长4.61%
。本集团与联营公司直观复星签署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于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的
经销权转让协议于2020年末到期,自2021年起,该部分业务的收益转入直观复星;剔
除该业务变化影响,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分部收入同口径增长14.40%,分部业绩
同口径增长24.36%,分部利润同口径增长34.72%。分部收入及净利润同口径增长主要
来自于复锐医疗科技(Sisram)业务在北美及中国两个主要市场的强势增长以及联营
公司直观复星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装机量及手术量的显著增长,2021年上半年“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装机量为42台,同比增长12台。 
       本集团医疗器械业务,已初步构建形成医疗美容、呼吸健康、专业医疗为
核心的三大业务分支。在医疗美容领域,报告期内,复锐医疗科技(Sisram)实现营
业收入1.25亿美元、净利润1,736.10万美元(注:根据复锐医疗科技(Sisram)本币
财务报表),同比均有大幅增长,其驱动因素为北美、中国等核心区域业务的强势攀
升,业务快速复苏及增长得益于平台在疫情环境下的动态管控、多维度产品组合及渠
道的拓展协同。报告期内,复锐医疗科技(Sisram)在积极拓展原有能量源医疗美容
设备业务的同时,进行了美容牙科、注射填充等战略赛道的业务整合。2021年7月,
复锐医疗科技(Sisram)完成复星牙科资产的并入,旨在利用现有的全球渠道及资源
优势,打造全新的数字化牙科品牌;同月,复锐医疗科技(Sisram)与复星医药产业
签署RT002美容适应症在大中华区的再许可协议,进一步丰富其注射填充业务管线,
同时为未来拓展C端市场储备战略品种。在呼吸健康领域,Breas在深耕欧洲市场的同
时,持续加大力度拓展美国和中国市场。在美国市场率先上市Everyware数字化解决
方案,并与全球知名呼吸机公司DragerMedical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此同时,结合
中国市场需求,启动进口产品的迭代升级及本土化生产。在专业医疗领域,联营公司
直观复星销售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列产品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趋势,装机量和
手术量均显著增长;围绕肿瘤诊疗、骨科、神经科领域的代理产品组合持续丰富;新
开拓的院前急救业务中,脑卒中急救车、移动核酸检测实验室、疫苗接种车、可移动
智能洗消中心等成为行业特色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前列,并成为本集团介入院
前急救以及公共卫生领域的新延展。 
       此外,医疗器械板块已打造布局全球直销分销相结合的营销网络。其中,
复锐医疗科技(Sisram)营销网络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及地区,包括美国、韩国、以
色列等7个直销地区。近年来复锐医疗科技(Sisram)加强数字化渠道,通过产品发
布会、线上研讨会、在线客户培训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全球营销的策略及方式;Breas
销售网络主要覆盖欧洲、美国、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 
       本集团诊断板块,于报告期内积极推进战略升级和内部整合。根据诊断板
块各子公司的业务侧重和特点,明确了各自作为研发制造中心、差异化仪器研发平台
、检验服务业务平台、试剂制造基地等的定位分工。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医学诊断
业务已形成围绕六大疾病领域(肿瘤、感染、消化代谢、大生殖、心脑血管、中枢神
经)的跨方法学的产品组合、以及同一方法学拓展到不同疾病领域的矩阵式研发思路
。现有产品线中,HPV及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系列试剂居于市场领导地位;生化产品
线布局完整且试剂质量享有较高的市场美誉度;此外,已形成一批特色产品,如MyCa
re系列(血药浓度监测试剂盒)、NG-TestCARBA5(碳青霉烯酶检测试剂盒)、I-SPO
TTB(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试剂盒)、全自动荧光药敏检测系统等
。同时,积极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及上市,报告期内,F-i3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
、F-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微生物质谱仪(ASTA)等新品陆续推出;产品管线中包
括有GlycotestHCCPanel(早期肝癌诊断和筛查方案)、Volition(肠癌早筛和预后
检测方案)等临床价值较高的诊断产品。 
       医疗健康服务 
       经历新冠疫情后,线上问诊和在线购药成为居民在线医疗的新趋势。报告
期内,本集团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推动医疗互联网转型。2021年上半
年,本集团旗下医疗服务运营管理主体“复星医疗”更名为“复星健康”,战略升级
后的复星健康以“医疗级、一站式、全场景的健康生态系统”为愿景、“让家庭更健
康,让生命更美好”为使命,以期为用户提供基于医疗级信任的一站式健康服务和全
病程闭环解决方案。截至报告期末,包括佛山复星禅诚医院在内的5家医疗机构(含
联营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平台万邦云健康已获得共计6家互联网医院牌照。通过互联
网医疗服务平台,打造在线诊疗、健康商城及健康管理等核心线上服务能力;以自营
旗舰医院为切入点,与线下区域医院网络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流程;完善用户健
康档案,从具有优势的垂直疾病领域切入,逐步形成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
康服务。在报告期内,多家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的成员医院的线上业务快速上线,互
联网医疗平台整合运营步入正轨,线上与线下服务实现闭环。 
       报告期内,医疗健康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44亿元,同比增长35.59%,
由于加大数字化和线上业务投入以及新开业医院的前期亏损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分
部业绩为-0.19亿元,同比减少0.50亿元,分部利润为-0.15亿元,同比减少0.17亿元
。 
       报告期内,本集团通过持续推进医疗机构的专科建设布局、内部整合及外
延扩张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和健康服务产业链,截至报告期末,围绕大湾区、长三角
等重点区域,形成专科和综合医院相结合的医疗服务战略布局;本集团控股的已投入
运营的医疗服务机构主要包括佛山复星禅诚医院、深圳恒生医院、宿迁钟吾医院/宿
迁市肿瘤医院、武汉济和医院、重庆星荣医美、徐州星晨妇儿医院等,核定床位合计
4,732张。在医疗服务运营管理上,本集团持续完善和优化医、护、技等医疗专业以
及职能管理体系,使得业务的资产管理效率得到不断增强。 
       “重学科建设,塑品质医疗”是本集团多年来一贯坚持的方针。通过整合
旗下医院的专科资源,形成了妇产科、心血管内科、康复医学、骨科等12大专科联盟
,推动成员医院专科间的纵向打通,形成业务讨论、共建等多种工作机制。多家控股
医院已完成所在区域地市级重点专科、省级专科的创建,部分学科完成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申请。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已基本形成以4家三级医院为业务、学科龙头
,引领、支持9家二级医院发展的业务布局,为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的医疗服
务战略布局及沿海发达城市及地区的业务拓展发挥重要作用。 
       医药分销和零售 
       2021年上半年,国药控股实现营业收入2,491.20亿元,净利润60.29亿元,
归属净利润35.83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2.26%、25.51%和23.73%。 
       在药品分销领域,国药控股顺应行业竞争格局的快速转变,统筹集团内网
络配送和供应链资源,不断推动市场份额有序提升,促进服务模式的高质量转型。20
21年上半年,国药控股药品分销业务收入1,904.46亿元,同比增长20.92%。 
       在医疗器械领域,国药控股通过不断强化配送服务团队的体系化建设,持
续提升网络的覆盖和服务能力,推动医疗器械板块的高速增长。2021年上半年,国药
控股医疗器械业务收入477.80亿元,同比增长33.19%。 
       在药品零售领域,国药控股全面落实“批零协调”的发展战略,统筹采收
和物流资源,推动“零售和批发”、“药品和器械”、“专业药房和社会药房”的协
同发展,持续提升零售店铺处方品种和药事服务的可及性。截至报告期末,国药控股
药品零售门店总数达9,782家。2021年上半年,国药控股药品零售业务收入137.22亿
元,同比增长24.57%。 
       数字化转型和降本增效 
       报告期内,本集团继续优化管理举措,推进数字科技创新和集中采购,推
动运营效率的提升。 
       在数字科技创新方面,用数字赋能,全面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建立
统一的数据平台和治理体系,促进匹配本集团业务的大中台战略落地。报告期内,在
业务中台方面,建设以研发项目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研发数字化平台;完成智能制造顶
层设计和规划,形成智能工厂标准指南及星级工厂评价体系;并打造依托于互联网医
院和新零售的数智营销平台。在管理中台方面,持续推进“森林计划”项目,以SAP
技术为核心平台,形成企业数字化管理集成体系。数据中台方面,初步建立了医药的
大数据仓库和BI分析平台,实现指标可视化透明化。 
       在集中采购与战略采购方面,进一步推动跨业务板块、板块内的集采项目
,扩展新的集采品类,充分发挥平台效应降本增效。报告期内,本集团启动跨业务板
块、板块内的集采项目共16项,进一步扩展集采品类覆盖,推动采购标准化及供应渠
道优化,并促进供应链上下游协同赋能。 
       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和安全(EHS) 
       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加速推进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和安全(EHS)管理体
系的建设和提升,落实EHS专项委员会例会汇报制度,保障各项EHS相关政策有序推进
及实施,制定EHS管理战略目标。同时,为确保EHS管理体系的持续提升,本集团对EH
S管理评审的标准及要求进行迭代升级,并对制造类成员企业开展相应的宣贯及培训
。此外,在基本完成第一轮EHS五年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报告期内制定了第二轮五年
战略目标。根据第二轮EHS五年战略,本集团将持续加大环保投入,注重提升环境管
理水平,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致力于实现企业、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本集团以“坚持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预防污染、积极促进节能减排、
保护生态多样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区”为环境保护方针。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推
动针对污染物排放、水资源、包材、温室气体等方面的管理,减少对能源和资源的消
耗,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再用,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践行低碳绿
色发展的理念,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在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报告期内,本集团进一步强化和落实本集团的安
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企业负责、高层重视、员工广泛参与的机制,规范遵守国家、
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标准,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
治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融资 
       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优化债务结构,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和综合融资成本
。2021年上半年,本公司成功发行一期公司债、两期超短期融资券、并积极深化与境
内外金融机构的良好合作,获得国际金融公司(IFC)2亿美元的授信支持,进一步完
善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提升本公司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形象。 
       (二)行业经营信息分析 
       (1)报告期内,获得临床批件的药(产)品情况 
       (2)报告期内,通过或视为通过药品一致性评价的药(产)品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
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产业政策及体制改革风险 
       医药行业是受国家政策影响最深刻的行业之一,涉及国家医保、卫生健康
、药品监管、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和知识产权等多个政府部门、部委和机构。随着药
品生产与制造、医疗卫生和医疗保障领域相关改革的持续深化,加之疫情带来的不确
定性,医药市场格局仍处于剧烈变化当中,创新转型、产业整合、商业模式转型等不
可避免。在“三医联动”愈发紧密的大环境下,国家和地方的药品带量采购、合理用
药和限制辅助用药政策、医疗费用增速控制、医保支付方式和支付价格调整、基药目
录调整、医保目录向性价比高的创新药倾斜等系列新政策的实施及推进,都关系到整
个医药行业的生产成本和盈利水平,行业竞争格局持续翻新。 
       在医疗器械方面,新修订实施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将注册人制度
确立为核心制度,鼓励企业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同时将创新作为发展重点,增加了若
干鼓励创新的内容,对高端医疗器械创新支持力度加大,临床产品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医疗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带来流通领域较大变革;远程智能化、网络化医疗设备和服
务模式需求明显;财政加大基层医院设备配置,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建设的需求对行业
推动明显。 
       在医疗服务领域,社会办医如何通过和主导地位的服务机构加强合作、错
位发展、协同拓展健康服务新领域,需要更多战略性和多元性思考;受疫情影响,互
联网医疗相关政策快速完善和规范,推进医疗服务业务从原有单一线下模式进入了线
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 
       对此,本集团将密切关注并研究相关行业政策走势,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变
化趋势,持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充分降低因政策变化引起的经营风险。 
       2、市场风险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相继出台了以降低价格为主要导向的集中
招标、药品零加价及差别定价的价格管理制度和药品流通环节价格管理的暂行办法,
对列入政府定价范围的药品价格进行全面调整。 
       在仿制药方面,随着医保控费政策趋紧、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及带量
采购政策的实施,原本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的仿制药行业现状将被打破,越来
越多的国际药企以低价参与到竞争中来,使得竞争环境更加严酷,预计行业集中度将
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仿制药产品市场份额及利润空间将被进一
步压缩。在创新药方面,由于仿制药市场体量大幅缩水,众多仿制药企业纷纷寻求转
型。随着中国加入ICH(即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以及国内药品审评
审批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更多的创新药将加速上市,本土创新药企业的内部竞争日
趋激烈,同时还要面临国际药企的竞争压力。主要针对创新药品的药品谈判目录,在
纳入新上市产品的速度上有大幅缩短的趋势,也加大了对创新药产品定价的限制。 
       此外,本集团以美国为主的海外市场,持续仿制药竞争激烈,价格也呈长
期持续的下降态势,同时,药品监管机构对生产质量的要求日趋严格,这些因素构成
了国际化深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点。而在非洲等新兴市场,越来越多的印度仿制
药企业加入了竞争,政府招标的价格压力加剧,竞争风险日趋增加。 
       对此,本集团将把握行业发展变化趋势,加强创新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线
,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在研品种的研发效率;同时,在生产上提升规模化效益,积极
降本增效;营销上逐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高产品力,以扩大市场覆盖度。 
       3、业务与经营风险 
       (1)药品研发风险 
       药品从研发到上市须经历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申报注册、获准生产等
过程,具有投入大、环节多、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容易受到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
。此外,药品若出现研发进度和方向与未来市场需求不相符、亦或新药上市后因竞争
加剧等因素导致销售不畅,均可能影响到前期投入的回收和经济效益的实现,进而对
本集团的盈利水平和发展构成不利影响。 
       对此,本集团将继续严格执行严格的立项、研发过程及临床研究阶段的评
估流程,配合有效的奖惩机制,持续提高研发效率;加强药品注册队伍建设,在支持
创新的同时,积极推进现有在研和许可引进品种的快速获批;此外,本集团继续加快
研发与市场的对接,促进需求互补。 
       (2)产品/服务质量控制风险 
       药品、医疗器械及诊断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质量问题一直以来受到
全社会的关注,本集团在质量管理方面一直加大管理力度和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各控
股子公司/单位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已得到明显提升,但由于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地
域广泛且产品生产环节较多,或因原材料、生产、运输、储存、储仓、使用等原因而
产生质量问题。同时,虽然本集团一贯秉承守法合规经营的原则,并对药品、医疗器
械及诊断产品等的采购、库存、制备、销售等环节按照要求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并
成立管理机构以确保各控股子公司/单位守法经营,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由于管理不
善等各种原因仍可能存在相关运营实体未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而被处罚的可能
性。 
       医疗服务业务可能面临医疗事故或纠纷风险,其中包括手术失误、医生误
诊、治疗检测设备事故等造成的医患投诉及纠纷。如果未来发生较大的医疗事故,将
可能导致本集团面临相关赔偿和损失的风险,也会对本集团医疗服务机构的经营业绩
、品牌及市场声誉造成不利影响。 
       对此,本集团将持续坚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风险管理,制定并执行质
量安全管理机制和药物警戒机制。同时,本集团将继续以精益化运营为手段,在发展
医疗服务业务的基础上,着重于学科建设、运营质量提升。 
       (3)安全、环保风险 
       生产型企业及在生产过程中还面临安全、环保风险,在药品、医疗器械及
诊断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原料药涉及化学危险品,在装卸、搬运、贮存及使用
过程中操作不当或维护措施不到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而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或医疗
服务提供时产生的废渣、废气、废液及其他污染物,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对周边环境
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本集团正常生产经营;虽然本集团已严格按照有关环
保法规、标准对污染物进行了治理,废渣、废气、废液的排放均达到环保规定的标准
,但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加,国家及地方政府可能在将来颁布更高标准的环
保法律法规,使本集团支付更高的环保费用。 
       对此,本集团将持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注重员工培训,落实相关安全生
产措施,合理控制风险。同时,将持续重视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坚持绿色发展
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的理念,加大环保投入,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保证达标排
放。 
       4、管理风险 
       (1)国际化风险 
       在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本集团可能面临对海外市场环境不够熟
悉、海外客户需求与国内客户需求不同、部分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等问题。同时,随着
本集团的全球销售网络进一步提升、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展,对
本集团的经营和管理能力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若本集团的生产经营、市场营销、质
量控制、风险管理、合规廉政、人才培养等能力不能适应本集团“国际化”的发展速
度和规模扩张的要求,将会引发相应的经营和管理风险。 
       (2)并购整合带来的风险 
       本集团通过并购和整合,实现规模效应。但并购整合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
的法律、政策、经营风险,收购成功后对本集团的运营、管理方面也会提出更高的要
求,如并购未产生协同效应,可能会对本集团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5、汇率波动风险 
       随着本集团主要产品对外出口的规模、生产经营的地区范围不断扩大,以
外币结算的采购、销售以及并购业务比重不断上升。汇率的变动将影响以外币计价的
资产、负债及境外投资实体的价值,并间接引起本集团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的变
化。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人民币与其它可兑换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较大,面
临在外汇结算过程中的汇率波动风险。 
       6、不可抗力风险 
       严重自然灾害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会对本集团的财产、人员造成损害
,并有可能影响本集团的正常生产经营。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本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开放式的研发生态、体系化的商业
化团队、前瞻性的国际化布局等方面: 
       1、研发创新优势。本集团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深度孵化
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模式对接全球优秀科学家团队、领先技术及高价值产品,并
依托全球研发中心对创新研发项目的统筹管理,推动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和落地。
报告期内,本集团研发投入为19.54亿元,占收入的11.53%。 
       2、商业化优势。本集团持续强化营销体系的建设与整合。截至报告期末,
已拥有一支近6,500人的商业化团队,其中包括创新药商业化团队约1,500人、OTC及
线上渠道新零售团队约1,000人、非洲及欧美专业营销团队约1,000人,及临床医学、
市场准入、品牌推广等支持体系。 
       3、国际化优势。本集团在创新研发、BD、生产运营及商业化等多维度践行
国际化战略,全球BD团队通过合作开发&许可引进等方式布局前沿领域,美国、
非洲、欧洲及印度的药品临床及注册团队持续加强海外药品注册申报能力,国内产线
加速推进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国际营销深化能力建设,持续拓展国际市场。


    ★2020年年度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较大影响和不确定性。随着中国医疗卫生
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药品集采和药价谈判、一致性评价、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
、医保严格控费、抗癌新药降价并加速纳入医保、新药评审加速等政策陆续推出,制
药工业整体增速继续放缓,仿制药收入、增速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而创新药研发及
上市则进入快速发展期。医疗器械和医学诊断受益于创新政策,面临快速发展机遇多
于挑战。医疗服务需求旺盛、行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医疗服务资源布局更趋合理。报
告期内,本集团继续秉持“持续创新、乐享健康”的经营理念,持续推进创新转型、
整合运营,业绩实现稳健增长。 
       2020年年初疫情因素对本集团业务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随着二季度有
序复工复产,三季度新产品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苏可欣(马来酸阿伐曲泊
帕片)陆续上市以及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等抗疫产品的销售贡献,本集团业务稳步恢复
并提升。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03.07亿元,同比增长6.02%;实现归属于
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6.63亿元,同比增长10.2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
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7.18亿元,同比增长21.6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
5.80亿元,剔除2020年末向BioNTech支付1.25亿欧元mRNA新冠疫苗首付款影响后,同
口径增长11.19%。 
       报告期内,本集团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全年研发投入共计40.03亿元,同比
增长15.59%;其中,研发费用为27.95亿元,同比增加7.54亿元、增长36.94%。 
       业绩概要 
       报告期内,本集团制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8.80亿元,同比增长0.52%;实
现分部业绩22.62亿元,同比增长17.51%;分部利润23.55亿元,同比增长13.60%。制
药业务研发投入为36.70亿元,同比增长17.21%,制药业务研发投入占制药业务收入
的16.77%;其中,研发费用为24.68亿元,同比增加7.27亿元,增长41.76%,占制药
业务收入的11.28%。 
       制药板块国内注射剂产品年初受到疫情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二季度复工
复产以及新产品陆续上市,业务稳步恢复。制药板块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于产品结构优
化:1)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新增生产规模(2,000L)获批后快速放量,全
年收入7.5亿元;2)2020年8月开始销售的新产品苏可欣(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
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上市后加速市场准入,积极推动纳入国家、各省市医保
目录,实现收入均为约1.4亿元;3)优立通(非布司他片)、邦之(匹伐他汀钙片)
、人用狂犬疫苗等核心产品保持高速增长,销量增长分别为73.9%、64.3%、353.4%;
4)疟疾预防药品SPAQ-CODisp推动抗疟系列产品继续高速增长,收入同比增长52.6%
;5)受益于依诺肝素钠注射液、肝素钠等核心产品稳定增长及新产品米卡芬净上市
的贡献,报告期内GlandPharma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22%。 
       研发创新 
       本集团于2009年起设立了重庆复创、复宏汉霖等中美两地国际化研发平台
,并持续强化自主研发体系,实现24小时全球研发。近几年设立CMO办公室,管理全
球临床注册,并于2020年初升级设立全球研发中心,统筹立项和内外部资源,优先推
进战略产品,加强全球临床和注册能力,提升研发效率。同时,培育全球BD团队以触
达行业领先产品和技术平台并实现转化。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深度
孵化的方式,本集团围绕肿瘤及免疫调节、四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
症)及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等重点疾病领域搭建和形成小分子创新药、抗体药物、
细胞治疗技术平台,并积极探索靶向蛋白降解、RNA、溶瘤病毒、基因治疗等前沿技
术领域,提升创新能力。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研发人员已近2,300人(其中约1,200
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约占本集团在职员工总数的7%;主要在研创新药、仿制药
、生物类似药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项目共247项。报告期内,本集团制药板块专利
申请达176项,其中包括美国专利申请12项、PCT申请16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0项。
 
       阿基仑赛注射液(代号FKC876,即抗人CD19CAR-T细胞注射液),该产品已
完成用于治疗成人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中国境内桥接临床试验并被纳入药品
上市注册优先审评程序。 
       本集团持续推进药(产)品的上市注册(包括进口注册、国外上市批准等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及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报告期内,包括汉曲优、苏可欣、
汉达远等若干自研及许可引进产品于中国境内获批上市,GlandPharma共计27个仿制
药产品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此外,截至报告期末,已有4个GlandPharma的产品(
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注射用右雷佐生、唑来膦酸注射液、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报
进口注册上市申请(IDL);本集团已累计有28个产品通过或视为通过仿制药一致性
评价,其中包括核心产品优立通(非布司他片)及邦之(匹伐他汀钙片),且优立通
系首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同类产品;并已有共计17个已通过或视为通过仿制药一致性
评价的产品在四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招标中中选。 
       重点上市新品 
       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2019年,汉利康于中国获批上市,是第一个国产生物类似药,首个适应症
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汉利康上市提升了高品质生物药的可及性,从而惠及更多淋巴瘤
患者。2020年4月,汉利康获批增加原液2,000L生产设备并新增“500mg/50ml/瓶”的
产品规格,产能全面提升。2020年7月,汉利康获批用于治疗初治滤泡性淋巴瘤及先
前未经治疗或复发性/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服务患者群体进一步扩大。2020
年11月,汉利康用于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III期临床研究已达到主要临
床终点。 
       自上市以来,汉利康已获得领域内临床专家高度认可,实现对于血液及淋
巴瘤等相关领域近3,000家医院的覆盖。2020年,汉利康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
其中2020年下半年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在新患者的使用比例超过50%。 
       -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 
       2020年8月,汉曲优获批于中国上市,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曲妥珠单抗生
物类似药,用于治疗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HER2阳性的早期乳腺癌、HER2阳性的
转移性胃腺癌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汉曲优的上市推动重构国内HER2阳性乳腺癌领域
的治疗格局,提升了单抗药物的可及性。2020年7月,该产品获得欧盟委员会(EC)
批准上市,成为首个中欧双批的国产单抗生物类似药。此外,汉曲优新增60mg规格的
补充申请于2020年10月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有望以更加灵活的用药组合满足乳腺癌
患者的临床实际需求、降低用药成本。 
       针对国内市场,汉曲优已新组建约400人的商业化团队,覆盖市场推广、渠
道管理、定价及市场准入、国内销售、战略规划五大板块,全力布局并持续渗透国内
市场,围绕“不让一个HER2患者落下”的品牌愿景,迅速构建核心市场+基层市场+DT
P渠道+线上科普普及的商业化体系,帮助中国更多的乳腺癌患者。截至2021年1月,
汉曲优已开通全国及所有省市的医保准入;截至本报告披露日,汉曲优于28个省市完
成招标挂网。国际市场方面,通过与Accord的许可合作,该产品已在英国、德国等近
20个欧盟国家和地区成功上市,印证国际市场对本集团产品的信心和认可。2020年,
汉曲优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 
       -苏可欣(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 
       苏可欣用于治疗慢性肝病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是目前全球首个批准用于
此适应症的口服药物,也是本集团首个获批上市的小分子创新药,填补了国内相关治
疗领域的用药空白,为中国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带来了全球领先的临床治
疗新方案。自2020年8月上市销售以来,苏可欣已实现对全国31个省区市4,000家医院
、DTP药房的覆盖,报告期内实现销售1.4亿元。2020年12月底,苏可欣成功纳入《国
家基本医疗保险、工商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国家医保目录》,该目录于202
1年3月起在全国30个省份落地执行,预计将有更多患者受益于此。此外,苏可欣用于
治疗成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III期临床试验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临
床试验的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及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分散片等抗疟系列 
       本集团已建立覆盖重症疟疾和非并发症疟疾治疗及儿童疟疾预防用药的完
整产品线。报告期内,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和全球首创的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分散片
(D-ArteppDispersible)通过WHO的PQ认证,至此,本集团21个抗疟系列产品(和规
格)全部通过WHO的PQ认证,在全球38个主要疟疾高发国家获得产品注册并实现销售
,其中Artesun(注射用青蒿琥酯)被WHO推荐为重症疟疾治疗的首选用药并被疟疾高发
国家列入国家用药指南,成为治疗重症疟疾的金标准;非洲超过4,000万儿童服用SPA
Q-CODispersible(阿莫地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分散片),大大降低疟疾感染概率;
报告期内,本集团向马达加斯加、科特迪瓦、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等国供应近
1,000万人份的D-ArteppDispersible(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分散片)。作为全球最大
的抗疟药生产研发制造企业之一,本集团已成为全球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
卫生组织及非洲各国国家药品采购中心的抗疟药供应商。 
       许可引进及对外许可 
       本集团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推进在研产品上市的同时,也积极寻求与全
球领先医药企业在产品方面的合作机会,对接全球领先技术及高价值产品,丰富产品
管线,提升市场拓展能力。 
       许可引进方面:2020年3月,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与BioNTech签订协议
,获授权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独家开发、商业化基于其专有的mRNA技术平台研发的、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mRNA新冠疫苗,复星医药产业将负责推进该产品于中国大陆及港
澳台地区的临床试验、上市申请、市场销售,并承担相应的成本和费用。根据约定,
复星医药产业将向BioNTech支付至多8,500万美元的许可费(包括100万美元首付款、
不超过1,400万美元的临床开发注册及不超过7,000万美元的销售里程碑);此外,在
销售提成期间内,若BioNTech以成品供货,则BioNTech可分享35%的销售毛利,若Bio
NTech以大包装制剂供货,则BioNTech可分享40%的销售毛利。2021年1月,mRNA新冠
疫苗BNT162b2已于中国香港获认可作紧急使用,并已于2021年3月分别被使用于中国
香港、中国澳门的政府接种计划,在中国内地的II期临床试验也在有序推进中。 
       对外许可方面:2020年10月,控股子公司重庆复创与礼来达成协议,将自
主研发的BCL-2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在中国以外其他区域内独家研发、生产及商业化
权利许可予授予礼来,根据约定礼来将向本集团支付至多4.4亿美元的许可费(包括4
,000万美元首付款、不超过3.4亿美元临床开发注册及不超过6,000万美元的销售里程
碑),并根据产品上市后的销售额达成情况,按4%-8%不等的比例支付销售提成。此
外,HLX02(注射用曲妥珠单抗)也已通过与Accord的许可合作,已在英国、德国等
上市销售。2021年1月,复宏汉霖与Intas(Accord之控股股东)达成正式合作协议,
同意由Intas于美国及加拿大开发及商业化HLX02(注射用曲妥珠单抗),根据约定,
Intas将支付2,700万美元首付款、不超过1,300万美元研发里程碑,并根据该产品在许
可区域的销售情况支付销售里程碑及销售提成(按18%-50%不等比例)。 
       商业化体系 
       本集团持续强化营销体系的建设与整合,已形成与现有产品及拟上市产品
相配套的分线营销体系,并秉承专业化、品牌化及数字化的战略方向。截至报告期末
,本集团商业化团队近6,000人,围绕主要产品线划分为多个事业部,覆盖超过2,000
家三级医院,10,000家一、二级医院。尤其在近两年,为了配合创新产品的上市及国
际化进程,本集团着重打造了创新药商业化团队、OTC及线上渠道的新零售团队、非
洲及欧美商业化团队,并且在医学事务、市场准入、品牌推广等方面构建及完善了全
方位的支持体系。 
       -创新药商业化团队 
       报告期内,本集团基于已上市重磅品种新增约1,100人的专业化创新药分线
营销队伍。在血液肿瘤、乳腺癌及肝病等领域,围绕汉利康、汉曲优、苏可欣、汉达
远等品种组建分事业部创新药品营销队伍共计1,500人。团队分别针对核心市场、县
域市场及DTP渠道布局,聚焦血液科、淋巴瘤科、血液肿瘤科、乳腺科、肿瘤内科、
肝胆外科、介入科等核心科室,完成约3,000家医院,近1,000家DTP药房的多渠道覆
盖,打通现有产品矩阵,并服务于未来更多创新药品及综合治疗方案的落地。 
       -新零售团队 
       随着医改不断深化及互联网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本集团亦积极打造新零售
营销体系,团队共计近1,000人,全面覆盖传统零售药店等零售市场和线上化综合医
疗服务平台。零售市场方面,本集团通过多年在慢病领域不断探索和实践,打造“四
高”概念,重点提升群众对高尿酸症的理解、认知、预防及控制,为患者提供更全面
的价值,与国内TOP200连锁药店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触达终端达15万+以上,持续
提升多渠道立体营销能力;同时,结合线上渠道,本集团将多年沉淀的慢病管理领域
资源借助线上渠道整合,一方面建立患者和医生、用户和健康资讯、家庭和平台之间
更强的粘性,逐步积累和沉淀数据,实现消费终端对产业的赋能;另一方面持续迭代
互联网生态和服务,借助数字化医疗实现健康生态的乘数效应,全方位服务消费者与
患者,如优立通和邦之在多渠道推广上获得显著成功。 
       -海外商业化团队 
       本集团持续拓展国际市场,截至报告期末已形成约1,000人海外商业化团队
,主要覆盖美国、非洲及欧洲等地区。在非洲地区,已与主要国家的公立药品采购中
心,以及国际药品采购代理集团有长期业务合作,业务广泛覆盖撒哈拉沙漠以南的35
个英语、法语和葡萄牙语国家和地区。团队拥有约800人的一线销售人员和注册、流
通、学术推广及上市后安全警戒等一站式服务支持体系,切实提高了药物可及性,并
更好地服务非洲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在美国市场,本集团已上市包括齐拉西酮在内的
17个自有品牌及新冠检测试剂,与包括3家大型分销商在内的11家渠道商、7家集团采
购组织(GPO)、4家医院一体化网络配送系统(IDN)以及5家连锁零售药店等订立合
作协议,形成了对市场的多渠道覆盖。 
       -国内分销渠道合作 
       除此以外,本集团还通过与国药控股的深度合作与联动,充分发挥国药控
股的分销网络和物流配送优势,触达全国各级市场。 
       生产与质量 
       为进一步提高生产体系竞争力,加强运营效率并落实国际化战略,本集团
不断梳理内部优势产能,深化生产端整合。国内方面,本集团布局有江苏万邦、重庆
药友等国内综合制剂制造中心,整合本集团特色制剂基地包括高活性品种向锦州奥鸿
基地集聚、青霉素品种向山东二叶基地集聚、中成药类品种向河北复临基地集聚;同
时,加快建设和提升常德、新沂、长寿三个原料药基地,为现有存量制剂和创新药开
发提供原料保障。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扩充生物药产能,加速生产基地建设,形成
大规模生产优势,复宏汉霖徐汇基地商业化产能提升至20,000升,并通过欧盟GMP认
证;松江基地一期已于2020年二季度启动试生产,规划产能24,000升;松江基地二期
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建成后产能可达36,000升。海外方面,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
响,2020年GlandPharma仍然完成了新增冻干线和激素类产品线的建设,为2021年产
能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本集团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及流程,引进连续流等生产技术,推
进MES(生产管理系统)、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
制系统)等智能制造系统落地,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成本优势。 
       本集团注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风险管理,贯彻“尊重生命,质量为先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质量方针,提升全员质量风险意识及质量管理能力,践行
质量为先的质量文化,协调境内外资源,持续提升质量体系的国际化建设。报告期内
,本集团持续深入推进施行“卓越运营管理(FOPEX)”,通过对各生产环节的分析
研究,提出优化措施,制定了完善的质量风险管理程序,保证对质量风险的识别和处
理。同时,本集团持续跟进国内外生产质量法规步伐,配备专业的质量体系审计团队
,依据四级质量体系架构系统(质量手册、GMP指南、管理规程、各企业文件),对
制药板块各控股子公司开展内部质量审计,在报告期内共计开展6次针对控股子公司
的质量审计,对质量体系可提升要素进行分析,并为其质量改进提供技术支持。 
       此外,本集团通过体系调研、飞行检查、专项检查、法规专题调研等不同
形式促进控股子公司建立符合国内国际要求的质量体系,并持续开展内部质量培训及
企业质量文化宣导,提升全员质量风险意识及质量管理能力。报告期内,本集团国内
制药成员企业所有的生产线均已通过国内GMP认证,并接受各类官方检查超过80次、
接受官方抽样超过600批次,均顺利通过。 
       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 
       报告期内,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2.17亿元,同比增长39
.64%;实现分部业绩10.53亿元,同比增长83.45%;分部利润9.07亿元,同比增长83.
23%。销售收入及净利润同比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负压救
护车及呼吸机等抗疫产品的贡献以及常规业务的恢复。合资公司直观复星的“达芬奇
手术机器人”装机量和手术量自二季度以来快速恢复,2020年装机量55台,手术量持
续增长。 
       报告期内,本集团及时推出抗疫产品、开展全球疫情物资采购,支持国内
外疫情防控。自主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
通过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体外诊断试剂),并有若干新
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取得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资质及认证。
此外,为满足新冠疫情的救治需求,本集团快速响应,做好应对疫情防控的物质保障
工作,包括承接负压救护车的生产任务;进一步扩大呼吸机产能,保证呼吸机全球供
应;确保全身移动CT的供应,降低因病人转运而造成的多科室交叉传染风险。报告期
内,由于下游医美行业受新冠疫情影响,复锐医疗科技(Sisram)的经营业绩受到一
定影响,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62亿美元、净利润1,468万美元,比均有下降。报告
期内,复锐医疗科技(Sisram)继续推进全球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的开拓,并加
强新产品尤其是微创医疗美容器械的研发投入。2020推出的DermaClear、HarmonyXLP
ro、OpusPlasma(北美版)、AlmaHybrid四款新产品,得到市场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
 
       此外,医疗器械板块已打造布局全球直销分销相结合的营销网络。其中Bre
as销售网络主要覆盖欧洲、美国、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复锐医疗科技(Sisram)
营销网络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及地区,包括7个直销地区。近年来复锐医疗科技(Sis
ram)加强数字化渠道,通过产品发布会、线上研讨会、在线客户培训等活动进一步
丰富全球营销的策略及方式。 
       2020年,本集团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及配套试剂产品进入市场
,并逐步放量销售,相关配套试剂获得注册批准文号;独家产品Mycare用于抗精神类
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获得终端用户认可,迅速打开市场;Glycotest(肝癌诊断)已
进入产品注册阶段,自产ELSPOT(结核检测)于报告期内上市。 
       医疗服务 
       报告期内,医疗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1.72亿元,同比增长4.34%,由于
上半年疫情防控、医院诊疗量减少,医院运营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占比较高以及新开业
机构的前期亏损影响,医疗服务业务分部业绩同比下降,实现分部业绩1.95亿元,同
比减少40.37%;实现分部利润1.09亿元,同口径减少45.50%。(剔除上年同期本集团
出售HHH(主要资产为和睦家医院)股权交易的利润贡献等一次性因素影响后) 
       报告期内,本集团通过持续推进医疗机构的专科建设布局、内部整合及外
延扩张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和大健康产业链,截至报告期末,以珠三角大湾区、长三
角、淮海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为医疗服务重点区域,形成专科和综合医院相结合的医
疗服务战略布局;本集团控股的已投入运营的医疗服务机构主要包括佛山禅城医院、
深圳恒生医院、宿迁钟吾医院/宿迁市肿瘤医院、温州老年病医院、岳阳广济医院、
安徽济民医院、武汉济和医院、珠海禅诚医院、宿迁市康复医院及重庆星荣医美等,
核定床位合计4,610张。报告期内,在医疗服务运营管理上,本集团持续完善和优化
医、护、技等医疗专业以及财务、EHS、采购、基建等职能的管理体系和框架,使得
医疗服务在业务发展、管理效率、采购成本控制、信息技术体系上得到持续提升,医
疗服务业务的资产管理效率得到不断加强。 
       “重学科建设,塑品质医疗”是本集团作为非公医疗多年来一贯坚持的方
针,通过整合旗下医院的专科资源,成立了12大专科联盟,多家控股医院已完成在所
在区域地市级重点专科、省级专科的创建,同时建有产科护理、脑卒中护理二个专科
护士培训基地。通过发挥专科联盟作用,对成员医院专科进行实地系统评估,明确学
科定位和发展方向;推动成员医院专科间的纵向打通,形成业务讨论、科室托管、共
建等多种工作机制。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医疗机构中,佛山禅城医院2个国家级
诊疗中心获批、宿迁市钟吾医院2个市级重点专科获批、深圳恒生医院1项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获批,宿迁市肿瘤医院获批为二级肿瘤医院;通过等级医院建设工作,本
集团已基本形成以3家三级医院为业务、学科龙头,引领、支持5家二级医院发展的业
务布局,为华南地区的医疗服务战略布局及沿海发达城市及地区的业务拓展发挥重要
作用;此外,本集团积极开拓基于互联网的新医疗服务内容和产品,建设从社区到医
院的服务网络,佛山禅城医院、恒生医院、宿迁钟吾医院与温州老年病医院已分别获
得互联网医院牌照,并将继续探索并参与互联网医疗新业态,实现线上与线下服务闭
环。 
       医药分销和零售 
       2020年,国药控股实现营业收入4,564.15亿元、净利润120.97亿元、归属
净利润71.87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7.32%、13.91%和14.95%。 
       在医药分销领域,国药控股顺应行业趋势,持续挖掘覆盖各级医疗机构配
送网络的规模优势,提升集约化运营能力,积极承接带量采购相关产品的市场份额。
2020年,国药控股医药分销业务收入3,482.94亿元,同比增长3.25%。 
       在医药零售领域,国药控股全面推进线上、线下业务一体化发展,网络覆
盖能力不断优化,区域竞争优势持续增强。截至报告期末,国药控股零售门店总数达
8,977家。2020年,国药控股医药零售业务收入241.64亿元,同比增长22.02%。 
       在医疗器械领域,国药控股持续推动器械分销网络建设和业务创新模式。2
020年上半年,国药控股医疗器械业务收入894.02亿元,同比增长29.02%,板块增长
潜力加速显现。 
       内部整合和运营提升 
       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加大内部整合的投入,进一步强化本集团内部通融
、提升运营效率。报告期内,通过内部股权整合、产品与服务合作等方式,加强各板
块内部及各板块间的协作,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本集团内部通融,推进业务发展。
在药品制造与研发板块,通过境内外企业在产品、技术方面的合作以及交流,进一步
加速国际化进程、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研发能力及国际化药品注册申报能力,从
而推进本集团药品制造业务的产业升级及研发能力的提升;在药品及器械分销和零售
领域,通过与国药控股的合作与联动,充分发挥国药控股的分销网络和物流配送优势
,促进本集团药品销售渠道的拓展。 
       在数字科技创新方面,用数字赋能,全面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建立
统一的数据平台和治理体系,促进匹配本集团业务的大中台战略落地。报告期内,在
业务中台方面,建设以研发项目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研发数字化平台;完成智能制造顶
层设计和规划,形成智能工厂标准指南及星级工厂评价体系;打造依托于互联网医院
和新零售的数智营销平台。在管理中台方面,持续推进“森林计划”项目,以SAP技
术为核心平台,形成企业数字化管理集成体系;初步建立起核心人事系统。数据中台
方面,初步建立了医药的大数据仓库和BI分析平台,以数据分析为切入点,将指标可
视化透明化,为未来以数据驱动运营和业务决策打下基础。 
       在集采与战略采购方面,进一步推动跨业务板块、板块内的集采项目,扩
展新的集采品类,充分发挥平台效应降本增效。报告期内,本集团实施跨业务板块、
板块内的集采项目共15项,进一步扩展集采品类覆盖,充分发挥平台效应降本增效,
推动采购标准化及供应渠道优化。完善采购管理办法并加强体系建设,在组织建设方
面试行条线人员轮岗,促进组织间的人才交流与融通;迭代并推广数字化采购业务平
台,实现采购业务的闭环、阳光、可视、可比、可追溯,提升采购业务的协作性及效
率,支持降本增效的落地;在2020年首次举办了全球生态供应链峰会医药产业论坛,
邀请产业链全球合作伙伴与会,共同探讨构建高效共赢且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生态。
滚动推进绿色供应链项目,2020年年内对原辅包类供应商实施审计共40次;本集团贯
彻“阳光采购”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甄别违规风险,对违规行实施“零容忍”。 
       融资 
       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优化债务结构,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和综合融资成本
,资产负债率下降3.45个百分点,降至45.05%。2020年,本公司分别完成公司债和银
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额度的申请注册,发行两期超短期融资券;积极拓展与境内外
金融机构的良好合作,获得抗疫专项贷款等融资支持,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 
       GlandPharma于2020年11月在印度完成首次公开发行,发行定价1,500印度
卢比/股,其中:GlandPharma通过新股发行方式发售8,333,333股募得125亿印度卢比
(折合人民币11.21亿元),本集团通过出售19,368,686股存量股收回资金人民币24.
31亿元。 
       可持续发展 
       本集团一直以来都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指标,截至2020年末
,本公司已连续十二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凭借在社会责任领域的优秀实践和成
果,先后获授“抗击疫情创新实践杰出企业”,并获评“2020抗疫贡献奖”、“2020
履行社会责任优秀成果海外拓展奖”、“金蜜蜂2020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长青企
业”、“2020金勋章年度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大奖”、“2020中国企业ESG‘金责奖’
年度可持续发展奖”等诸多荣誉。 
       随着近年来环境、社会及企业管治(以下简称“ESG”)愈发收到关注和重
视,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本集团加强了对企业管治的梳理和优化,对可持续发
展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报告期内,为进一步加强ESG策略的制定、优化和执行
,并且在业务营运中实践企业可持续发展,本集团对内部ESG管理架构进行调整,设
立了董事会ESG委员会及下属ESG工作小组,制定并发布了《董事会环境、社会及企业
管治委员会职权范围及实施细则》,自上而下重视并推动ESG的管理,并将ESG作为战
略抓手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充分了解利益相关方诉求及期望,明确ESG相
关工作的发展方向,本集团开展了内外部利益相关方访谈,对标同行领先企业,进一
步识别自身潜在风险并制定风险应对预案,MSCIESG评级由“BB”提升至“BBB”。除
本“可持续发展”章节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之外,本公司将在H股年报中增加ESG
章节,旨在客观、平衡地向各持份者综合呈现出本集团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策略、政
策、措施及成果。 
       报告期内,本集团2020年围绕健康可及,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和安全,员
工发展、商业道德等方面持续推动本集团可持续发展。 
       健康可及 
       本集团坚持推进创新研发,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深度孵
化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模式,加快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和转化落地,致力于为
患者和客户提供可及、可负担、可信赖的产品和服务。自主研发的首个生物类似药汉
利康于2019年2月正式获批上市,成为中国首个根据国家生物类似药指导原则开发并
获批上市的药品;2020年,汉曲优和汉达远两款生物类似药相继获批上市,惠及更多
患者;小分子创新药苏可欣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并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填补了国内
CLDT(慢性肝病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适应症的空白。此外,针对临床未满足需求,
本集团不断加强对前沿创新领域及罕见病领域的布局,报告期内,已有上市的罕见疾
病对症药或孤儿药产品1种(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CLDT适应症),开展有关罕见疾病
及孤儿药的研发10项。 
       本集团持续发挥在抗疟药领域的优势,致力于“共建无疟疾世界”。报告
期内,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分散片(规格:30mg/240mg)通过WHO-PQ认证,标志着双
氢青蒿素磷酸哌喹系列6个规格产品全部通过WHO-PQ认证;向非洲地区供应了1.7亿板
儿童疟疾预防用药SPAQ-CODispersible(阿莫地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分散片),以
使更多5岁以下非洲儿童在疟疾高发季节得到防护。截至报告期末,拥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创新药注射用青蒿琥酯累计挽救了全球3,000多万名重症疟疾患者的生命。 
       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和安全(EHS) 
       本集团以“坚持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预防污染、积极促进节能减排、
保护生态多样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区”为环境保护方针,围绕“三废”排放、资源
及能源消耗、碳排放制定五年战略目标,持续加大环保投入,注重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致力于实现企业、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加速推进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和安全(EHS)管理体
系的建设和提升,成立EHS专项委员会和EHS要素小组,建立并持续完善EHS相关政策
,制定EHS管理战略目标。同时,为确保EHS管理体系的有效落地,本集团实施EHS管
理评审制度,每年对80%以上核心制造类成员企业开展内部交叉审核、旗下100%成员
企业每年至少完成1次企业EHS自评工作。此外,本集团持续推动针对污染物排放、水
资源、包材、温室气体等方面的管理,减少了对能源的消耗,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此
外,强化和落实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企业负责、员工参与的机制;规范
遵守国家、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标准,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
设。报告期内,年损事故率、可记录事故率分别为0.325、0.514,较2016年分别降低
44%和51%。 
       员工发展 
       本集团秉持“以发展来吸引人、以事业来凝聚人、以工作来培养人、以业
绩来考核人”的人才观,视员工为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高度关注人才的多元发展和
可持续培养,并通过提升员工关爱和保证员工职业健康,推动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本集团成员企业遍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坚持所有人力资源政策的构建严格遵守
业务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规定;设立了完善的内部申诉机制,为员工的意见表达提供畅
通渠道;开展各类员工关爱活动,致力于打造一个“有爱有温度”的工作环境。同时
,本集团非常重视员工的发展及职业健康,从人才评估、选拔到培养,本集团形成了
一整套全方位的员工培养体系,成立了企业大学--复星大健康管理学院,通过有效的
资源整合,使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并助力企业持续发展。 
       商业道德 
       为了维护健康的经营环境,保证良好的商业秩序,反贪腐和社区贡献已经
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本集团将惩治贪腐和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发展的长期
战略中。 
       针对反腐败合规,本公司制订有《反腐败条例》、《举报管理规定》和《
举报人、证人保护与奖励规定》等制度文件,以廉政监督和案件查办为抓手,通过事
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调查三种模式,有效预防风险,赋能管理,维护企业利益,
不断完善“防范-监控-惩处”的反腐合规管控体系,积极推进本集团的廉政合规建设
。通过开设廉政专栏,重点关注制药医疗行业的反腐败动态,结合具体案例,有针对
性地揭示风险点,对员工起到教育和预防作用。同时,积极开展廉政培训和宣讲,报
告期内,为本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提供了反腐合规专项培训,并为新入职员工提供
反腐败专题培训和廉洁从业教育。 
       报告期内,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本集团充分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全球
化资源优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疫情爆发之际,本集团成员医院冲在抗疫一线,
旗舰医院佛山禅城医院(作为佛山市唯一非公医疗机构参与)、武汉济和医院分别被
当地指定/挂牌为定点收治医院、发热患者集中救治定点医院;优先保障疫情亟需药
品、诊断试剂、无创呼吸机、负压救护车的生产和供应;自主研发的新冠核酸诊断试
剂盒,销往全国并陆续出口海外10余个国家;截至2020年底,本集团生产的超过400
台负压救护车在中国防疫一线中投入使用、超过18,000台呼吸机投入全球抗疫一线;
本集团向疫区捐赠的现金或医用口罩、防护服、医用无创呼吸机、负压救护车等医疗
设备和生活物资累计价值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此外,报告期内,本集团通过与复
星公益基金会、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等组织合作或自发活动,在健康扶贫、支持教育
、科研创新、关爱儿童、医患教育等方面开展各类公益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持
续为社区做出贡献。此外,于2020年3月与BioNTech建立战略合作,共同在中国大陆
及港澳台地区开发、商业化基于BioNTech专有的mRNA技术平台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产
品。2021年1月,mRNA新冠疫苗BNT162b2已于中国香港获认可作紧急使用,并已于202
1年3月分别被使用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政府接种计划,在中国内地的临床试验也
在有序推进中。 
     
       二、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1年,中国医药医疗行业依然处于重要的发展转型阶段,又处于新冠疫
情后的恢复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市场需求端及支付端,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
疾病带来的负担加重,而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持续提升,政府关注健康事业并继续加
大对公共卫生及医疗卫生的投入,从政策端鼓励创新研发、发展新治疗技术,中国医
药医疗健康行业仍将维持高于GDP增速的增长态势。随着社会老龄化及治疗技术的发
展,疾病谱也在发生缓慢的变化,肿瘤及免疫疾病的发病率、诊断率持续上升,慢性
病人群继续扩大,临床治疗仍存在巨大的未满足空间,这些驱动因素将鼓励本土企业
坚定地走创新转型之路,给患者提供更多、更可负担的新治疗手段。在产业政策方面
,国家引导和鼓励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层面持续进行升级和结构优化,以高价值创
新将作为目标,实现本土医药产业的整体转型;在支付政策方面,“国家医保药品目
录”进一步完善,使新产品更加速地纳入“医保目录”,体现创新可及性及可支付性
的政策导向。作为深化医改突破口,国家组织实施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模式趋于完善
,国产药品在质量上与进口原研药品实现完全一致,为医保支付腾出空间,加速创新
产品的医保覆盖。政策持续助力创新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国内医药企业集团的长期
健康发展。此外,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对缓解线下就诊压力,减少交叉感染起了重
要作用,互联网医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发展,行业将迎来数字化长足发展的新
时代。 
       行业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行业继续整合,产业持续升级,短期
对本土企业带来了转型过程中的经营压力和挑战,长期来看有利于龙头企业及创新个
体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及政治环境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本土企业的全
球化拓展面临多重挑战。但从长期来看,国内市场需求继续稳步增长,全球间信息、
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跨国流动的大趋势很难改变,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提
供了国际化的发展空间。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在面临良好的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机遇的
同时,也符合政府产业规划的政策导向。在医疗服务领域,本集团已建立国内较领先
的医疗集团管理网络,将继续在优势区域强化医疗体建设,打造优势专科领域,逐步
打造、积累医疗服务运营管理经验,继续提升自己的品牌建设与品牌效应,让更多消
费者了解并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公司董事会认为,作为在打造产品力同时率先迈开国际化步伐和利用互
联网技术发展业务的规模化医药医疗企业集团,本集团将继续加快加速创新转型,加
强产业整合式运营、稳健拓展国际市场;同时,也将围绕存在较大未满足需求的治疗
领域积极进行合资合作及并购。对于医疗服务产业,本集团将持续以精益化运营为手
段,在专科发展的基础上,着重于学科建设、运营提升,夯实国内领先的民营医疗管
理能力。 
       (二)发展战略 
       本集团将继续坚持以促进人类健康为使命,秉承“持续创新、乐享健康”
的经营理念,以广阔的中国医药市场、欧美主流市场及部分新兴市场的快速增长为契
机,坚持“创新转型、整合运营、稳健增长”的发展战略。在不断增强研发能力的同
时,继续通过技术引进和“深度孵化”的模式衔接全球前沿创新技术,实现全球创新
前沿技术的转化落地,促进本集团的创新转型和国际化拓展。在生产运营层面,逐步
建立本集团内委托生产管理机制,推动本集团内部产品的相互委托和CDMO生产,保障
重点品种的产能和供应。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新建智能工厂和原料药基地,提前布局
新药落地计划,强化质量和供应链,为创新转型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同时,通过对
国内外优秀制药企业的并购与整合,加强生产制造体系及营销体系的升级和优化,积
极推动产业国际化的落地。此外,本集团将着重于医疗服务集团化运营体系的建设,
持续强化在医疗服务领域的管理能力。本集团将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
经营业绩;同时,将继续积极拓展国内外融资渠道,为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经营计划 
       2021年,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既存在挑战也面临机遇。本集团将努力优化
产品战略,提升研发效率;继续优化医疗服务业务的运营效率,加大优势学科建设,
加强质量管理,扩大在该领域的营运规模并提升营运管理和国际化能力;同时,继续
关注对国内外的并购机会,支持和推动国药控股在药品、器械流通行业的整合。 
       同时,本集团也将努力控制成本和各项费用,成本的增长不高于收入的增
长,保持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相对稳定,提升主要产品的毛利率水平和盈利能力
。 
       此外,本集团也将持续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的进展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以
保障生产经营活动平稳有序。 
       为实现上述经营目标,本集团将不断优化运营管控,提升资产运营效率。
具体策略和行动包括: 
       制药 
       2021年,本集团将继续以创新和国际化为导向,强化全球化建设,提升创
新研发能力,国际化药品注册申报能力、大力发展战略性产品,并积极寻求行业并购
与整合的机会,建设并推动产品线及供应链的整合与协同,实现收入与利润的持续增
长。 
       本集团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临床需求为导向,专注在代谢及消化系统、
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疾病治疗领域,积极推进
专业化、品牌化、数字化营销队伍转型,加强创新药、新零售等商业化队伍的建设,
保证本集团现有重点领域和产品的市场地位和销售增长。同时,着力推进包括mRNA新
冠疫苗、阿基仑赛注射液(拟定名)、奥匹卡朋(Opicapone)等新产品加速上市以
及重点品种的销售上量,持续推进集团内产能整合和提升,以及原料端优化。此外,
本集团将有序推进GlandPharma产品在中国的进口注册,及部分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
售拓展;由GlandPharma落实不超过2.52亿剂俄罗斯“SputnikV”疫苗于印度海得拉
巴工厂的受托生产;持续加强WHO-PQ认证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采取有效的产品生命
周期管理策略,从而保持和提高各产品在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 
       2021年,本集团将继续加快产品临床推进、提升注册进度,计划在境外开
展的临床试验项目将达到10余项,其中自主研发的FCN-159将进入国际多中心临床试
验阶段。 
       此外,本集团也将不断拓展、深化与全球领先药企的合作,充分发挥中国
动力嫁接全球资源的优势,创新合作模式、寻找新的发展动力。2021年将进一步利用
本集团的行业经验与全球领先的研发、制药企业积极合作,夯实本集团制药业务的核
心竞争力。 
       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 
       2021年,本集团医疗器械业务将围绕专业整合与聚焦,自主品牌研发,持
续突破。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产品引进与合作等多元化方式,进一步推动医疗器
械业务专业化与平台化发展。在医疗美容设备领域,本集团将持续加大多元化产品组
合开发,加快数字化投入与整合,深化在直销渠道和消费者终端的投入与布局,积极
推动本集团资源协同探及业务模式创新;在呼吸健康领域,围绕肺部疾病及呼吸睡眠
领域不断推出新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加速围绕中国市场需求的定制化产品落地,通
过数字化手段优化对终端客户的服务;在专业医疗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自
研和引入丰富针对专科领域的临床解决方案;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获批额度内,
还将积极推进装机量和手术量的提升和临床学术的发展。 
       2021年,在医学诊断领域,本集团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夯实及扩展现有技
术平台业务,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优化产品线组合,推进战略性产品,新兴技术的开
发、引进与本土化;促进国内感染、肿瘤、慢病等领域的诊断性能更精准、有效,为
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持续不断提升核心产品技术和关键原材料的研发能力及生产
自给能力,积极寻求跨学科、跨领域合作研发,保持持续创新;重点战略市场通过全
球化BD能力与渠道快速切入,加强细分领域头部企业或关键技术的战略并购。 
       此外,本集团将继续加强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国内销售网络和专业销
售队伍建设;海外渠道拓展建立;完善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市场技术团队;优化售后服
务团队布局;提高品牌能力建设;加大整合力度,提升一体化运营能力及效率,并将
人才队伍,人才梯队建设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加速包括新引进及注册产品在内的诊
断产品市场准入时间,以提升市场份额;积极建设中后台支撑能力,完善智能生产制
造能力,优化供应链,实现生产流程管理智能化,产品产能集中化,从而达到规模经
济降本效应,持续提升企业价值。 
       本集团将继续发挥国际化方面的优势,以现有的境外企业为平台,在积极
整合的基础上大力拓展与境外企业的业务合作并寻求投资机会,通过引进前沿科技和
创新产品不断增强临床整体解决方案竞争力,从而实现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的规
模增长。 
       医疗服务 
       2021年,本集团将继续发挥平台型医院管理集团的特点,不断提升精益化
运营能力,加快业务发展全面推行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及RBRVS(以资源为基
础的相对价值比率)的绩效考核机制;完善学科与人才,质量与安全,护理与服务,
绩效与评价等运营模块;加强集中采购与信息化建设,整合内部药品、器械、诊断等
资源,实现降本增效。同时,本集团还将推进现有医院的改扩建项目,推进新建项目
,并寻求新的医疗服务并购机会。此外,本集团将加强互联网医疗的布局和落地,进
一步打通线上线下医疗的服务模式,致力于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一体化医疗解决方案
。 
       医药分销与零售 
       2021年,本集团将继续支持和推动国药控股实现在医药、医疗器械分销业
务上的整合与快速增长,不断扩大国药控股在医药、医疗器械流通行业中的领先优势
。 
       融资 
       2021年,本集团将继续拓展境内外的融资渠道,持续优化本集团的融资结
构,控制财务成本,推动本集团进一步加强核心竞争能力建设,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四)因维持当前业务并完成在建投资项目所需的资金需求 
       随着本集团内生式增长的不断深入,产业整合的稳步推进,2021年本集团
预计在产能扩增、厂房搬迁、GMP建设、医院改扩建等方面的投入约人民币25亿元。
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以及债权、股权融资所募资金等。
 
       (五)可能面对的风险 
       1、产业政策及体制改革风险 
       医药行业是受国家政策影响最深刻的行业之一,涉及国家医保、卫生健康
、药品监管、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和知识产权等多个政府部门、部委和机构。随着药
品生产与制造、医疗卫生和医疗保障领域相关改革的持续深化,加之疫情带来的不确
定性,医药市场格局仍处于剧烈变化当中,创新转型、产业整合、商业模式转型等不
可避免。在“三医联动”愈发紧密的大环境下,国家和地方的药品带量采购、合理用
药和限制辅助用药政策、医疗费用增速控制、医保支付价方式和支付价格调整、基药
目录调整、医保目录向性价比高的创新药倾斜等系列新政策的实施及推进,都关系到
整个医药行业的生产成本和盈利水平,行业竞争格局持续翻新。 
       在医疗器械方面,高端器械研发创新支持力度加大,临床产品技术水平持
续提升;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带来流通领域较大变革;远程智能化、网络化医疗设
备和服务模式需求明显;财政加大基层医院设备配置,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建设的需求
对行业推动明显。 
       在医疗服务领域,占医疗服务主导地位的公立医院、及国有企业办医的改
革日趋明朗,社会力量如何通过和主导地位的服务机构加强合作,拓展健康服务新领
域,需要更多战略性的多元性思考;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和规范,加速推进
各环节的业务模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对此,本集团将密切关注并研究相关行业政策走势,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变
化趋势,持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充分降低因政策变化引起的经营风险。 
       2、市场风险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相继出台了以降低价格为主要导向的集中
招标、药品零加价及差别定价的价格管理制度和药品流通环节价格管理的暂行办法,
对列入政府定价范围的药品价格进行全面调整。 
       在仿制药方面,随着医保控费政策趋紧、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及带量
采购政策的实施,原本数量众多、市场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的仿制药行业现状将被
打破,越来越多的国际药企以低价参与到竞争中来,使得竞争环境更加严酷,预计行
业集中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仿制药产品市场份额及利润空
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在创新药方面,由于仿制药市场体量大幅缩水,众多仿制药企业
纷纷寻求转型。随着中国加入ICH(即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以及国
内药品审评审批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更多的创新药将加速上市,本土创新药企业的
内部竞争日趋激烈,同时还要面临国际药企的竞争压力。主要针对创新药品的药品谈
判目录,在纳入新上市产品的速度上有大幅缩短的趋势,也加大了对创新药产品定价
的限制。 
       此外,本集团以美国为主的海外市场,仿制药竞争激烈,价格也呈长期持
续的下降态势,同时,药品监管机构对生产质量的要求日趋严格,这些因素构成了国
际化深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点。而在非洲等新兴市场,越来越多的印度仿制药企
业加入了竞争,政府招标的价格压力加剧,竞争风险日趋增加。 
       对此,本集团将把握行业发展变化趋势,加强创新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线
,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在研品种的研发效率;同时,在生产上提升规模化效益,积极
降本增效;营销上逐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高产品力,以扩大市场覆盖度。 
       3、业务与经营风险 
       (1)药品研发风险 
       药品从研发到上市须经历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申报注册、获准生产等
过程,具有投入大、环节多、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容易受到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
。此外,药品若出现研发进度和方向与未来市场需求不相符、亦或新药上市后因竞争
加剧等因素导致销售不畅,均可能影响到前期投入的回收和经济效益的实现,进而对
本集团的盈利水平和发展构成不利影响。 
       对此,本集团将继续严格执行严格的立项、研发过程及临床研究阶段的评
估流程,配合有效的奖惩机制,持续提高研发效率;加强药品注册队伍建设,在支持
创新的同时,积极推进现有在研和许可引进品种的快速获批;此外,本集团继续加快
研发与市场的对接,促进需求互补。 
       (2)产品/服务质量控制风险 
       药品、医疗器械及诊断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质量问题一直以来受到
全社会的关注,本集团在质量管理方面一直加大管理力度和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各控
股子公司/单位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已得到明显提升,但由于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地
域广泛且医药产品生产环节较多,或因原材料、生产、运输、储存、储仓、使用等原
因而产生质量问题。同时,虽然本集团一贯秉承守法合规经营的原则,并对药品、医
疗器械及诊断等产品的采购、库存、制备、销售等环节按照GMP等要求制订了相应的
管理办法并成立管理机构以确保各控股子公司守法经营,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由于管
理不善等各种原因仍可能存在相关运营实体未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而被处罚的
可能性。 
       医疗服务业务可能面临医疗事故或纠纷风险,其中包括手术失误、医生误
诊、治疗检测设备事故等造成的医患投诉及纠纷。如果未来发生较大的医疗事故,将
可能导致本集团面临相关赔偿和损失的风险,也会对本集团医疗服务机构的经营业绩
、品牌及市场声誉造成不利影响。 
       对此,本集团将持续坚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风险管理,制定并执行质
量安全管理机制和药物警戒机制。同时,本集团将继续以精益化运营为手段,在发展
医疗服务业务的基础上,着重于学科建设、运营质量提升。 
       (3)安全、环保风险 
       生产型企业及在生产过程中还面临安全、环保风险,在药品、医疗器械及
诊断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原料药涉及化学危险品,在装卸、搬运、贮存及使用
过程中操作不当或维护措施不到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而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或医疗
服务提供时产生的废渣、废气、废液及其他污染物,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
成一定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本集团正常生产经营;虽然本集团已严格按照有关环保
法规、标准对污染物进行了治理,废渣、废气、废液的排放均达到环保规定的标准,
但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加,国家及地方政府可能在将来颁布更高标准的环保
法律法规,使本集团支付更高的环保费用。 
       对此,本集团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注重员工培训,落实相关安全生产措施
,合理控制风险。同时,将持续始终重视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坚持绿色发展是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的理念,加大环保投入,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保证达标排放
。 
       4、管理风险 
       (1)国际化风险 
       在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本集团可能面临对海外市场环境不够熟
悉、海外客户需求与国内客户需求不同、部分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等问题。同时,本集
团的全球销售网络进一步提升、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展,对本集
团的经营和管理能力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若本集团的生产经营、市场营销、质量控
制、风险管理、合规廉政、人才培养等能力不能适应本集团“国际化”的发展速度、
不能适应本集团规模扩张的要求,将会引发相应的经营和管理风险。 
       (2)并购重组带来的风险 
       本集团通过并购和整合,实现规模效应。但并购整合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
的法律、政策、经营风险,收购成功后对本集团的运营、管理方面也会提出更高的要
求,如并购未产生协同效应,可能会对本集团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5、汇率波动风险 
       随着本集团主要产品对外出口的规模、生产经营的地区范围不断扩大,以
外币结算的采购、销售以及并购业务比重不断上升。汇率的变动将影响以外币计价的
资产、负债及境外投资实体的价值,并间接引起本集团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的变
化。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人民币与其它可兑换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较大,面
临在外汇结算过程中的汇率波动风险。 
       6、不可抗力风险 
       严重自然灾害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会对本集团的财产、人员造成损害
,并有可能影响本集团的正常生产经营。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本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开放式的研发生态、体系化的商业
化团队、前瞻性的国际化布局等方面: 
       1、研发创新优势。本集团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深度孵化
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模式对接全球优秀科学家团队、领先技术及高价值产品,并
依托全球研发中心对创新研发项目的统筹管理,推动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和落地。
报告期内,本集团研发投入为40.03亿元,占业务收入的13.21%。 
       2、商业化优势。本集团持续强化营销体系的建设与整合。截至报告期末,
已拥有一支近6,000人的商业化团队,其中创新药商业化团队约1,500人、OTC及线上
渠道新零售团队约1,000人、非洲及欧美专业营销团队约1,000人,及临床医学、市场
准入、品牌推广等支持体系。 
       3、国际化优势。本集团在创新研发、BD、生产运营及商业化等多维度践行
国际化战略。本集团培育全球BD团队通过合作开发&许可引进等方式布局前沿领
域;形成美国、非洲及欧洲的药品注册团队,持续加强海外药品注册申报能力;加速
国内产线的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深化国际营销能力,持续拓展国际市场。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所提供的信息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维赛特财经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
   担任何责任。
2、在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
   的股票没有利害关系,本机构、本人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维赛
   特财经不对因据此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