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指标公式 龙虎榜
首页 > 主力数据 > F10资料 > 正文

   300675建科院资产重组最新消息
≈≈建科院300675≈≈(更新:21.08.31)
    ★2021年中期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所处行业情况及公司发展特色 
       1、行业发展不确定性及竞争压力加剧,企业业务转型及创新发展更加紧迫
 
       国内宏观经济换挡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但面临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与突发性矛盾交织影响,整体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
和复杂性加剧,呈现出中高速增长、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的特点,大规模的重复
、低质建设将不复存在,工程咨询行业迫切需要进行提质升级,这要求企业围绕高质
量发展的主题,持续创新、提升管理能力。同时,行业上下游企业,如:大型工程公
司、施工单位、房地产企业等向建设和运营综合技术、全过程技术服务转型明显,市
场竞争环境明显变化、业务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技术竞争力建设、业务转型及内控
管理提升更加急迫。 
       2、行业下行压力加大、市场区域集中度、差异化增强,企业市场竞争策略
亟待转变 
       短期内,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对我国经济造成了进一步下行的压力,
政府适度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为行业内企业带来短暂利好,但固定资产投资增
速逐年放缓,区域间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总量领先但增速相对较低,而中西部地区总
量较低但增速相对较高,再叠加国家的城市群发展战略持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京津冀及雄安新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及浦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发展,各地区城市发展需求及市场空间的差异性会更为
突出,市场客户更关注技术创新性、服务贴身度和业务综合性,企业市场竞争策略将
更强调业务的创新度、定制化和本地化。 
       3、国家“双碳”战略整体实施,公司将迎来更好的发展空间,也将带来更
大的竞争压力 
       党中央、国务院已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正在制定碳达峰碳中
和时间表、路线图,“1+N政策体系”将陆续发布指导意见。在优化能源结构、推进
节能低碳建筑和低碳设施、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建
立完善碳市场和碳定价机制等主要领域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速转型和创新。公司
作为国内知名、领先的绿色建筑和绿色城市全过程技术服务提供者,一直坚持为城市
绿色、低碳发展提供规划设计、咨询检测、建设管理以及运营服务等综合解决方案,
在国家和区域“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公司也将迎来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
。由于国家战略的引导,更多主体将关注和进入城市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公司将面
临如何将先发优势转变为业务竞争优势的挑战。 
       4、积极应对行业发展动态,坚持走“自主创新”“陪伴式服务”为特色的
发展之路 
       面对外部及行业环境变化,公司细化了以“中国绿色城市价值创造者”的
使命、国际化绿色科技产业集团为发展目标的发展战略,着重建立面向绿色、低碳城
市的科技集成创新能力和产业孵化体系,以及强化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综合技术服
务业务、市场竞争能力,坚持走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以面向城市绿色发展
陪伴式服务为业务策略的企业发展之路。(1)重塑公司研发体系,促进公司自主创
新能力提升。公司将从单一的技术、标准和专利研究,转变为以集成应用、产品中试
和产业孵化为核心的研发模式。建立融合“技术集成研究、中试研发、场景推广和孵
化投资”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孵化业务模式。进一步增加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和业务科技
竞争力。 
       (2)变革公司业务模式,转变公司业绩和规模增长方式。持续实施从“单
一技术服务”到“全过程综合服务”、从“一次性合同服务”到“全生命周期陪伴服
务”、从“简单技术服务收入”到“价值创造的增值分利”为核心的业务模式变革,
使公司走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公司主营业务逐步聚焦在两大板块,分别是涵盖城
市规划、建筑设计、EPC及项目全过程管理、绿色建设运营服务等业务的“城市绿色
发展全过程技术服务业务板块”,和涵盖检测、检验、认证、绿色建筑设计优化、工
程性能质量检测检验认证、综合技术研究咨询等业务的“绿色人居公信全过程技术服
务业务板块”,并结合研究与实践成果,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的差异化竞争特色。同时
,公司将客户主体定位为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业务需求大的重点城市,通过实施全过
程业务和组合业务营销策略,即“城市客户”市场战略,以更好发挥公司特色全过程
业务和组合业务的竞争优势,提升公司客户的集中度和单个城市业务规模,从而提高
业务运作效率。 
       (二)报告期经营发展情况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发展战略的实施力度,对内完成组织机构调整,加快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战略对经营管理的统筹引领作用,对外进一步聚焦“城市客
户”市场策略,突显全过程业务和集团化作战优势,有效捕捉外部政策和市场机遇,
降低行业竞争加剧的不利因素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43.53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
润为108.49万元;收入同比增长8.94%,净利润同比下降66.57%;净利润同比下降原
因主要受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影响,其中管理费用同比增加728.23万(增长38.61%)
,主要为加强内控建设、管理变革和制度建设等相关费用增加较多;研发费用同比增
加439.35万(增长38.88%),主要为“十三五”科研课题等研发项目投入较大。营收
毛利率为33.87%,同比上升2.88个百分点,营收增长和毛利率稳中有升。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流出9,963万元,上年同期净流入3,145
万元,同比增加流出1.31亿元。主要受EPC项目和代建项目代收代付款项产生的现金
流影响分别为0.47亿和0.41亿元,剔除代收代付款项影响实际同比增加流出0.42亿元
,增加原因主要为去年同比疫情原因各项付现支出较少,今年上半年各项业务恢复正
常。 
       具体情况如下: 
       1、“城市客户”市场战略再聚焦,推动业务规模增长 
       为更好的发挥公司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综合服务和创新能力优势、进一步提
升运营效率,公司继续强化以深圳总部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开拓,并在集团组
织架构优化和本地团队建设的基础上,推动区域总部管理创新试点,给予雄安总部更
大的自主权,以更好地推动京津冀城市群的区域市场开拓。同时,以双总部为依托,
公司继续加强对长三角经济带、川渝城市群的关注,通过组合业务策略,从规划研究
、建筑设计、检测咨询等领域切入,更系统地参与其城市绿色低碳发展。通过进一步
聚焦市场战略,公司业务服务能力和市场开拓效率不断提升,报告期内,四大城市群
合计贡献83%的营业收入,新增合同额集中度也达到了95%,其中区域总部雄安和新开
拓重点城市客户珠海均先后中标千万级工程检测项目,部分业务也实现了规模突破,
有力支撑公司业绩稳步增长,并为后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合同储备。 
       2、持续推进全过程业务改革,发挥组合业务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 
       坚持打造绿色建筑和城市绿色发展的全过程技术服务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在涵盖城市规划、建筑设计、EPC及项目全过程管理、绿色建设运
营服务等业务的“城市绿色发展全过程技术服务业务板块”,和涵盖检测、检验、认
证、绿色建筑设计优化、工程性能质量检测检验认证、综合技术研究咨询等业务的“
绿色人居公信服务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城市绿色发展全过程技术服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合计8,990.14
万元,同比下降30.96%,主要系该业务板块客户多为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随着上半
年基建投资放缓,新增项目机会减少,整体营收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不过该板块业绩
下降仍在季节性波动范畴,整体影响相对可控;同时,该板块的业务毛利率保持较好
,为34.89%,同比增长2.70个百分点。下半年公司将加强建筑设计和建设管理业务的
市场拓展,并充分发挥城市规划板块中城市水治理(如海绵城市)、市政等类型业务
上半年业绩表现良好的分项业务优势,努力实现全年业绩目标。 
       绿色人居公信服务业务板块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合计9,003.78万元,
同比跃升86.54%,毛利率达35.60%,同比上升7.83个百分点,主要系公信板块加大资
质建设投入,新增消防、市政检测业务能力,并着手开展检测能力扩项300余项,而
疫情得到有效管控也为开展现场服务提供保障,共同推动实现业务承接能力的升级;
同时依托“城市客户”战略,抓住雄安、珠海等地市场机遇、实现外地区域业务快速
增长,业务合同额分别实现翻倍和多倍增长。 
       公司的全过程和组合业务模式,在上半年形成“增减互补,整体增长”的
态势,充分体现了综合业务抗风险能力。随着业务模式转型的持续推进,公司总体的
业务竞争力将会进一步提升。 
       3、以科技平台建设为核心,加快公司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为更好的发挥自主创新发展优势,响应“科改示范行动”的改革要求,公
司继续加大对科研创新领域的投入。报告期内,为进一步体现公司新一代绿色技术集
成研发基地--未来大厦项目的大湾区绿色建筑技术创新中心引领定位,提升项目整体
技术创新水平,更好的支撑公司科研能力跨越式提升,公司经股东大会批准,已完成
该项目的可研修编工作,总投资额提升至5.75亿元,报告期末实现投入4.04亿元,投
资进度达70.20%(进度对比《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披露进度下降,系该项目总投资
额从4.79亿元调增所致,报告期内该项目仍继续保持投入);在此基础上,二期直流
电工程已启动试运行,而以“光储直柔”系统为依托,公司也与南方电网合作,开展
民用建筑参与虚拟电厂示范,辅助电网消纳可再生能源,进一步推动从建筑领域低碳
发展层面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 
       另一方面,为把握好“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收官之年和“十四五
”科研工作的布局之年的发展机遇,公司一方面做好在手课题项目验收,报告期内完
成涉及城市更新、居住环境、城市安全、近零能耗、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的10项国家重
点研发计划验收工作,并继续推进技术攻关、成果梳理汇总,为后期成果的转化与产
业化提前布局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继续发挥科研积累优势和引领效应,紧扣城
市绿色发展的前沿和社会民生价值,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开展创新研究,积
极申报和实施国际间及国内各层级能源结构、低碳技术等领域的研究项目,并已在光
伏建筑一体化、近零碳建筑领域新增国际基金课题1项、横向课题2项。此外,在的依
托雄安商务服务中心推进北方近零能耗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公司全资子公司雄安绿研检验认证有限公司成功申请获得河北省科技厅技术创新平台
“河北省绿色建筑人居环境技术创新中心”,不但有效契合当地发展脉络,也将进一
步增强雄安总部的科研能力建设,与南方创新平台共同推动公司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
升。 
       基于上述举措,报告期内研发投入也出现较大提升,同比增幅24.64%,达
到1,594.5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8.20%,创同期历史新高。 
       (三)继续落实公司战略、执行全年预算计划,努力实现全年经营业绩目
标 
       面对国内经济发展承压的宏观局面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在下半年
将继续聚焦内生业务发展,发挥好绿色低碳领域的科研和技术服务优势,以深圳、雄
安为核心,战略调整“城市客户”布局,加快推进市场开拓,并继续推进B2C突破,
促进形成“政府(G)机构(B)民众(C)”三线并进业务模式,共同实现内生业务
持续增长。同时,公司将积极把握国家对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序开展、强
化科技创新的指导要求,一方面推动落地公司“碳中和”技术总顾问业务模式,引导
各版块业务形成协同甚至整合效应,提升公司业务综合竞争力,并把握机遇探索“双
碳”模式下的外延增长方式;另一方面,继续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前沿领域的研发投入
,推动未来大厦为载体的绿色科技创新孵化中心投入运营,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为最终实现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提供创新路径。 
       在管理提效方面,结合“科改示范行动”要求,公司将继续优化组织架构
、流程和职责授权体系,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提升业财一体水平和管理效率,以“双赢
协议”为核心推进薪酬与考核体系、人才的选用育留体系改革,进一步激发全体员工
活力和战斗力。同时,公司也将结合募集资金的使用,加快完成乐活平台一期建设,
以更好的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支撑管理和业务效率提升。此外,公司也将进一步加
强项目结算和回款管理,不断优化经营活动现金流及应收账款情况。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城市绿色发展领域全过程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优势 
     以绿色、生态、低碳理念为指导,公司(含公司控股子公司)十多年来积极推
动绿色低碳理念和技术的普及,率先开展规模化的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城市绿色发
展实践,拥有国家级平台5个、省(市)级技术平台13个,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
在内的国内外各级重点项目(课题)200余项,主、参编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等国家、省、市级和团体标准、规范200余项,开展绿色建筑领域“五感六性”(即
使用者的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及技术的安全性、适用性、舒适性、健康
性、环境性和经济性等)的研究、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导向的生态城市领域研
究及直流电技术在建筑领域的研究应用,直接参与和推动了全国建筑节能强制实施和
绿色建筑的普及;直接拥有专利100项(含子公司,其中发明专利51项)、计算机软
件著作权39项。 
     结合长期以来的研发创新和项目实践,公司主营业务具有较强的本土化、低成
本、精细、适宜的特色,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差异化竞争力: 
     城市规划业务,是公司基于传统规划,综合生态经济学知识和现代城市规划理
论及方法,针对城市生态本底及其与产业、社会、人口之间复杂的系统关系进行生态
诊断,并为之提出基于“生态导向”“动态平衡”且经济可行的规划和建设运营整体
解决方案。 
     绿色建筑设计业务,是公司基于业务发展所形成的独特的共享设计理念和方法
,利用数字化设计,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致力于为客户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
为人性化和宜居的各类建筑。 
     公司承担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项目凭借出色的技术水平和绿色设计理念,先
后获得了多项国家、省市甚至国际组织的奖项。 
     EPC及项目全过程管理业务,是以绿色建筑交付为目标的工程总包服务业务,整
合了公司在规划设计、绿色建筑设计与咨询、检测服务、项目管理咨询等业务的优势
,是公司的重要业务增长点之一。 
     绿色建设运营服务业务,如DOT业务,是基于公司系统完整的城市和建筑绿色建
设运营全过程的集成技术体系,因地制宜地为不同区域、类型的客户提供具有品质、
适宜和能较好实现绿色效益的综合技术服务,并已形成系统的技术积累和较好的行业
科技品牌影响力。 
     公信服务业务秉承为城市、建筑、家居的安全、健康、舒适、高效、可持续性
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为目标,是以检测、检验、认证为基础,集成绿色建筑设计优化
、工程性能质量检测检验认证、综合技术研究咨询于一体的服务模式,包括:绿色建
筑综合咨询、能源环境规划咨询、装修污染物全过程控制咨询、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
全过程咨询、建设工程检测和验收全过程服务、合成材料运动场地检测及监管、甲方
内部质量控制抽检服务、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风险管理服务、产品/体系/服务
认证、绿色生态城区智慧运营监测数据平台建设等内容。 
     经过多年的精耕细作,公司已掌握系统完整的城市和建筑绿色建设运营全过程
的集成技术体系,能因地制宜地为不同区域、类型的客户提供较好实现绿色效益的综
合技术服务,形成了系统的技术积累和较好的行业科技品牌影响力。 
     (二)基于研发、实验、数据平台的实证能力优势 
     公司具有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检验机构认可证书及实验室认可证书、广东省
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以及拥有多个国家及省市级检测
平台,具有覆盖多项专业检测项目的核心技术能力。公司还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
家实验室、美国能源基金会、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雪城大学、牛津大学、荷兰应
用科学研究院、欧洲环境基金会、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开展生态城市、绿色建
筑等领域科研合作,建立了IBR-清华大学绿色人居环境研究中心等机构。上述研究平
台、实验室为公司城市、建筑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为公司
持续技术创新提供了平台保障。 
     公司从事建设工程检测业务超过20年,全资子公司建研检测可提供城市建设领
域的检测项目/参数3,917项(截至本半年度报告披露日,已增加至4,256项);2017
年设立的全资子公司绿研检验可提供城市建设领域的检测项目/参数650项(截至本半
年度报告披露日,已增加至814项),在当地处于第一梯队。公司通过多年工程及材
料检测、能耗监测以及绿色建筑、生态城市技术服务业务和研发实验,建立了庞大的
涉及城市气候、空气质量、水文、资源、地质、能耗、碳排放、自然植被、交通等城
市基底、建筑性能相关的数据库,并建有具备自有知识产权的热岛、能源、碳排放、
植物生态等维度的生态城市评估软件平台。公司数据库涵盖范围广泛,时间跨度长,
较为完备地收集整理了我国绿色建筑研究领域相关数据资料,为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
展技术服务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并形成公司特有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三)灵活、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业务模式创新机制优势 
     公司倡导“价值共享”理念,建立了多点科技创新、业务链灵活组合业务模式
,逐步形成了涵盖科研服务、规划设计、公信服务、项目管理以及运营服务等全过程
及时服务业务链,业务模式创新机制在行业内较有鲜明特色和差异化竞争优势。近年
来,公司结合“碳达峰”“碳中和”、城市更新、海绵城市、直流电、室内环境等领
域的研究成果及市场需求,开发及孵化多项创新业务,在通过技术服务为客户创造价
值的同时,也培育出一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四)建设领域的绿色品牌优势 
     自2000年建立第一个建筑节能实验室并确立以绿色为核心的发展路线以来,公
司一直专注于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领域技术的研发、创新及工程应用实践,完成了众
多优秀项目的设计或技术咨询工作。公司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业务方面的优势,先后
获得了“中国企业新纪录”“全国建筑节能技术创新企业”“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百家
名院”“全国绿色建筑先锋奖”“国家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和产业基地”“广东省装
配式建筑(设计类、检测类)产业基地”等多项荣誉。公司已发展成为我国绿色建筑
、生态城市领域的知名企业,具有很好的行业品牌影响力。 
     (五)管理优势 
     公司多年来持续创新和内化多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机制,不断提升管理效能,
逐步形成独特的管理机制: 
     公司整体上形成以客户和市场为导向的业务和质量管理组织模式,实施扁平化
的组织架构,采用端到端的流程式和矩阵式经营管理模式。公司以项目为核心,由项
目主任牵头总负责,质控部门实施全过程质量把控,各部门、专业人员密切配合,充
分实现资源、管理的协同。公司建立了“三合一”管理体系(ISO14001:2015环境管
理体系认证、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
理体系认证),还建立了规范的监督、评估和审计体系,包括管理审计、技术审计、
财务审计、合同与产品质量的第三方后评估等制度,保障了公司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
。公司运用平衡积分卡(BSC)工具进行战略管理,分解细化战略目标,并进行多维
度综合考核评估,注重财务与非财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外部和内部、结果和过
程等之间的平衡,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公司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在建立协同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科
研项目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客户资源管理(CRM)系统并整合为大“乐活”系
统的同时,继续完善和建设了覆盖深圳、珠海、惠州、上海、雄安的实验室网络的实
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二期、设计生产管理系统,并实现了各系统之间的有效对
接。同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建设行业的“伊OS”系统平台,已在多个工程项目中
启动应用。此外,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用管理,可对全员行为信用进行系统自动记录
和评价,结合大数据和AI算法创新迭代,逐步形成知识型团队各类型工作岗位的个人
行为肖像,最终实现按不同信用等级采取不同外部管理力度和审批程序,分级管理提
高效率,把良好的职业行为显性化,与职业发展和考核体系互通,形成正向激励。公
司现已基本搭建出一套完整的信息化业务管理体系,有利于更好实现内部信息及时传
递、共享,充分发挥各业务、部门协同效应,加强内部控制,提升管理效率。 
     (六)资质优势 
     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壮大,取得了各类资质,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
了重要支撑。目前,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拥有城乡规划编制甲级、工程设计建筑行业(
建筑工程)甲级、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甲级、工程咨询单位甲级资信、工程设计市政行
业(给水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专业乙级、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
乙级、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乙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证书、国家认
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中国合格评定国
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检验机构认可证书(CNAS)及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等资质。
完善的资质和认可体系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特别是在工程技术服务行业中,资质
往往是业务开展和项目招投标的基本条件,公司资质和认可涵盖了建筑工程、市政等
领域,涉及到设计、咨询、管理和检测等多个环节,为公司全面开拓市场提供了强有
力的资质保证。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政策风险: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
期,近年来经济转型、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生态文明建设、区域改革试点等政
策不断出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国企国资改革
方案、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不断推进,行业市场竞争
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都将对公司发展产生影响,
要求公司不断提升环境适配能力。 
     风险应对策略:及时深入分析政策变化、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抓住新的行
业发展机遇。 
     2、市场竞争风险:行业政策、业主需求变化等因素会对公司市场拓展产生直接
影响。同时,随着行业资质管理改革的深入,行业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推进,包括工
程总承包企业、业内新企业和业外企业等不断进入,公司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环境,存在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盈利水平下降的风险。 
     风险应对策略:建立规范的市场战略管理机制。每年对公司战略和市场战略规
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估,及时发现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
建议;按照三年周期,对规划进行滚动调整,并在遇到外部环境(如宏观经济形势和
行业政策等)或内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形,适时对战略规划进行适当修订。 
     3、技术风险: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是公司业务创新的重要支撑,这意味着公司
需要持续保持一定的研发投入。但研发投入客观上也存在无法转化为技术成果或科研
产业化失败的风险。 
     风险应对策略:基于董事会市场与技术委员会建设,完善公司研发管理体系和
技术成果转化的业务体系对接,规范化决策程序、过程控制和成果评估。注重决策风
险控制,强化过程监督的同时落实好科研容错管理。 
     4、业务运作风险:相比传统的设计咨询项目,公司项目类型更为多元化,新的
工程、运营、投资等项目受市场、政策、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影响,面临周期长、协调
环节多、运作更为复杂等情况,客观存在项目运作风险。 
     风险应对策略:持续完善全面风险与内控管理制度体系,迭代公司风险管理手
册,以有效指导日常工作;以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辨识为着力点,全面促进各业务单
元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和风险评估工作开展,督促风险管理策略有效落实,确保公司整
体风险可控受控;加强合规与廉洁自律及监督体系投入,严把安全生产管理。 
     5、项目管理风险:在国家推行“建筑师负责制”的背景下,建筑师在工程项目
全过程中被赋予了更为关键的设计质量把控和管理的职责,对建筑师在质量、成本、
进度、跨专业协调、采购、施工等的项目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不断加强
全过程及协同服务能力,在行业领域的水平扩张和产业价值链的垂直整合、全国化拓
展和跨区域经营对于资源整合、组织及项目的有效管理和无缝对接的要求不断提升。
同时,信息、项目、人力资源、资金等内部资源的调配和管理,与客户、政府部门、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外部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都对公司的管理能力提出了
更高要求。此外,随着EPC工程总承包业务的扩大,公司也面临项目管理、合同管理
、进度管理、采购及施工分包等方面的风险因素。 
     风险应对策略:一方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对各专业项目组成员进行
全过程项目管理模式、机制、法律法规等培训,以及项目主任资格内部评估认定等工
作,提升技术人员项目管理的复合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内控风险管理。通过应用自主
研发的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伊OS”透明建造项目管理平台,加强项目实施全过程
透明管控,提升项目各方协同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乐活平台等信息化运营管理
平台进一步提升项目全过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事前事中事后有效管理风险;发挥纪
检监察、监事会、财务、内控、风控、审计“六位一体”监督体系作用,加强风险体
系整合,保障项目全过程执行。 
     6、人才风险分析:公司作为科技型企业,在人才激励、职业发展体系建设、知
识价值认定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可提升空间;同时,在深化机制改革和业务模式转型过
程中,对于新型人才仍存在大量需求,其中就包括投资管理人才、产业运营人才、高
级研发人才等,这类人才与技术类人才有较大的差异性,客观上存在人才的招募、激
励、使用等方面的风险。风险应对策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继续推动薪酬和激励机
制改革,健全骨干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现有人员提升视野、专业创新能力、职业化和
效率的提升,加强技术专家返聘;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选拔、适用的竞争机制,加
大具有创业意识和能力、国际视野和职业化水平的人员引入;继续推动管理者素质评
估和战斗力。 
     7、新冠疫情等重大不确定因素影响的风险。新冠疫情的反复和后续对社会、经
济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对公司市场业务开拓、经营生产组织产生干扰,存在影响公司
未来业绩目标实现的风险。 
     风险应对策略:及时关注疫情发展,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及时调整人员流动要求
,做好防疫工作;同时利用好现有移动办公、远程办公工具并不断完善升级,以此为
契机推进“自组织”管理建设。


    ★2021年一季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业务回顾和展望 
       报告期内驱动业务收入变化的具体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良好,各项业务保持增长,主要财务指标同比实现
较为明显的提升,主要是上年同期受新冠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现场检测、工程样品送
检等业务于本报告期正常开展所致;而通过有效的成本管控,毛利率同比提升,归属
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实现减亏30%,且营业收入占比约-19%,同比增幅约22%
。另一方面,多项主要业绩指标的近三年同期完成值均保持稳步上升,其中营业收入
同比2019年实现年化31%的增长,净利润按年化21%的速度减亏,说明公司整体经营情
况稳健,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流出3,742万元,变动主要原因是代
建业务代收代付款项同比减少2,831万元;剔除该因素之后,实际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同比减少911万元,主要因去年同期薪酬受疫情致使的复工复产延期影响,支付总额
偏少所致,为不可比因素。另一方面,公司日常提供技术服务的现金流入7,043万元
,同比增加1,688万元,增长31.5%。 
       公司将继续按照《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所披露的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稳
步开展相关工作,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和“科改示范行动”目标实现关键年奠定良
好基础,为公司科技创新、市场服务、人才激励、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跨越式提升提供
有力支撑。 
       年度经营计划在报告期内的执行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所披露的发展战略及经营计
划稳步开展相关工作。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所提供的信息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维赛特财经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
   担任何责任。
2、在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
   的股票没有利害关系,本机构、本人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维赛
   特财经不对因据此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