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指标公式 龙虎榜
首页 > 主力数据 > F10资料 > 正文

   002454松芝股份资产重组最新消息
≈≈松芝股份002454≈≈(更新:21.08.31)
    ★2021年中期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21年上半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向好,汽车行业保持复苏势头。2021年1
-6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256.9万辆和128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2%和25.
6%,但是增幅呈回落趋势。其中,2021年1-6月,乘用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84.0万辆和
100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7.0%;2021年1-6月,商用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73
.0万辆和288.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7%和20.9%。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产
销量分别完成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均大幅度增长,累计销量已接近2019年全
面水平。 
       公司专业从事汽车、轨道交通、冷链物流、储能设施等领域热管理相关产
品以及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汽车热管理相关产品的领导企业。公司产品广泛
应用于大中型客车、乘用车、专用车、货车、轻型客车、轨道车及冷冻冷藏车等各类
车辆以及储能电站等新能源设施。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经成为我国自主品牌热管理
相关产品供应商中产品种类最丰富、技术开发能力最强、市场占有率领先的整车热管
理产品领导者。报告期内,公司在整车热管理系统领域已包括汽车空调相关芯体零部
件、汽车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相关部件及系统、ATS发动机冷却系统等产品。在业
务模式方面,公司的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主要存在“标配模式”和“终端模式
”两种经营模式。针对公交公司、客运公司等最终客户市场,该类客户更为关注汽车
零部件的品牌、性能、质量、售后服务的个性化、及时性、便捷性和完善性。公司具
有技术先进、售后服务网络完善、产品质量稳定等特点,采用“终端模式”可以增加
客户对公司的了解和认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在公交公司市
场上占有较大份额。针对主机厂等客户,公司主要采用“标配模式”为客户提供大批
量、标准化的大中型客车热管理相关产品。目前公司的标配客户包括苏州金龙、厦门
金旅、安凯客车等。由于小车热管理产品具有大批量、标准化程度高、单价较低、技
术含量高等特点,公司在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主要采用“标配模式”。销售渠道有两
种,一为直接向整车制造商销售,二为通过整车制造商的一级供应商间接向整车制造
商销售。 
       (一)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由于经济逐步恢复以及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大中型客车销量为3
9795辆,较去年同期增长2.07%,其中大中型新能源客车累计销量为16754辆,较去年
同期下滑5.99%,行业整体景气度较低。因此,公司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亦承
受较大压力。公司一方面加大研发力度,使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开发新一代产品,提高
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另一方面加大内部管理精细化程度,通过各种举措降本增效,
控制成本和费用支出,提高盈利能力。尤其是面对大宗原材料上涨压力,公司采取多
种手段,降低原材料成本上升压力,取得一定效果。报告期内共交付大中型客车空调
系统产品近8600台,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其中纯电动空调产品发货量占比达到60%
。在大中型客车电池热管理产品方面,公司的独立式电池热管理产品发货量超过2400
台,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30%。目前公司的大中型客车电池热管理产品覆盖了包括国
内主要客车企业(如北汽福田、厦门金旅、宇通、比亚迪、中通客车等)以及国内主
要动力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微宏动力、盟固利等)。报告期内,公司进
一步加大储能电池热管理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目前已经成为宁德时代、远景
能源等客户的多个型号储能电池热管理产品的供应商,预计将在2021年开始供货并形
成销售收入。 
       (二)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 
       2021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行业保持持续复苏势头,到6月份同比增幅有所
收窄。公司的小车事业部坚持商乘并举、深耕聚焦的策略,在乘用车及商用车两个领
域同时发力。一方面克服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芯片短缺的不利影响,保证在手订单
的研发和交付,公司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另一方面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深耕客户市
场,成功获得多个标杆客户和项目订单。报告期内,公司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获得新
订单超过25亿元,获得包括蔚来汽车、福特、上汽通用、比亚迪、长安汽车、江淮汽
车、上汽通用五菱等多个车型的空调箱项目以及上汽、广汽、本田、大众等冷凝器项
目。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报告期内盈利能力较去年同期大幅改善,为后续的业务发展
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1月1日起,松芝大洋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松芝大洋在大众和本田体
系内冷凝器占有率较高,业务发展符合预期,同时公司希望以此为平台进一步开拓大
众和本田的配套市场,提升配套产品品类和份额。 
       (三)轨道交通空调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的轨道交通空调业务板块继续保持稳健发展的趋势,在多
个城市和领域取得突破。公司一方面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经营质量,克服疫情等
不利因素的影响保证在手订单的顺利交付;另一方面,进一步开始市场,获得合肥地
铁多条线路订单,并进一步开拓上海地铁市场,为后续业务发展做好各方面准备。 
       (四)冷冻冷藏机组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冷冻冷藏机组业务板块抓住市场切换机遇,进一步开拓市
场,扩大市场份额,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产品已配套至生鲜食品、医药疫苗等多个领
域。2021年1-6月,公司在中国境内冷冻冷藏机组销量超过2500台,较去年同期增长7
6%,销售收入超过40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0%。 
       (五)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板块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针对乘用车
及商用车特性开发多款压缩机产品,并在部分领域和客户实现试装和销售,销售收入
较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为后续公司压缩机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与研发优势 
     1、国内外领先的软硬件研发投入 
     公司持续打造产品力和体系力,从深度和广度方向提升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 
     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保持研发团队较高的素质和质量。目前研发团队
超过300人,以博/硕士和高级工程师牵头、中青年技术人员为骨干;核心研发人员普
遍具有10年以上的汽车热管理产品开发经验。持续优化研发体系和流程,针对乘用车
、客车、工程机械等应用领域,分别建立了统一的产品开发流程,编制了两百多项企
业技术标准,形成了五百余项专利,打造并持续完善知识积累和经验教训数据库。持
续提升虚拟设计能力,目前已拥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60余套,专业的虚拟设计团队
40多人;建立了零维、一维和三维仿真能力,仿真范围包括结构、流体和噪音,仿真
对象实现对整车、系统、总成和零部件的全覆盖,并自主开发了换热器选型等多套专
用设计软件。通过在前瞻技术方面的长期投入,热泵空调、新型换热器、电池热管理
、电动车控制技术等领域不断推出新产品、并形成新的技术亮点。通过持续新建和改
造,目前已拥有环模风洞等大中型试验设备30余台套,具备较完善的整车热管理产品
试验和试制能力。已有上海、合肥、重庆等三地试验中心通过了国家CNAS评审,并已
获得上汽、长安、比亚迪等数十家客户认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环模风洞试验室持
续为内、外部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与大众、通用、标致--雪铁龙、蔚来汽车等客户
的整车试验合作进一步深化,并顺利通过了标致-雪铁龙的评审、成为其全球认可试
验室。新能源热管理系统试验台、多功能试验室、声学试验室、3D打印设备等专用设
备也保持较高的利用率。 
     在上述研发能力的支撑下,松芝公司具备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全面的正向开发能
力,技术领域具有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多次接受了合资、自主品牌客户的技术评审
,并获得了广泛认可。 
     2、领先的移动式空调研发工作及成果 
     (1)大中型客车空调研发投入及成果 
     公司是车用空调产品的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车辆空调研发技术领先于国内同
行。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国家专利超过500项,公司研发投入及成果优势主要体
现在以下方面:a、鉴于《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生效和中国的碳中和承诺
,公司率先在行业内对新型环保制冷剂R290、CO2等进行研究,推动我国客车空调前
瞻技术发展。目前CO2空调已经完成各项型式试验,验证效果良好,准备和多家战略
客户一起进行装车验证。基于安全性的R290空调二代设计开发继续进行,为新型环保
制冷剂的使用以及公司产品打开欧美市场做好技术储备。 
     b、高温空调研究和开发 
     针对中东等全球高温区域电动化发展趋势,公司自主开发了高温电动车空调及
电池热管理系统(55℃环温下满足整车空调及电池热管理需求),完成实验验证,为
后续出口高温区域的新能源客车热管理系统储备产品。 
     c、超低温热泵4.0系统研究与开发 
     公司在超低温热泵3.0基础上,利用变频补气增焓技术及自主开发的补气控制技
术,迭代开发了超低温热泵4.0系统,实现-25℃环境温度下高效制热,-35℃环境温
度下连续运行,与战略客户一起申请了热风下引专利,并结合超低温热泵实现良好低
温 
     制热,为北方区域客户在超低温环境下低功耗运行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d、智能空气净化消毒系统升级至3.0 
     智能空气净化消毒3.0系统在静电集尘、紫外光、离子发生、光触媒过滤四大功
能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安全性能,实现杀菌、祛味和高效除尘,有效、安全阻断病毒
传播途径。 
     e、超低温热泵5.0(双级压缩技术)研究 
     基于东北、西北等严寒地区冬季温度会在-25℃以下,需要更低温度运行的热泵
产品实现低功耗制热,补气增焓技术已不能支撑热泵高效、可靠运行。公司自主研发
的超低温热泵5.0系统(双级压缩技术),实现高压差、高效率热泵可靠运行,目前
产品已完成性能试验,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系统进一步优化后,将结合热风下引
专利和战略客户进行试用。该技术成功,将为电动汽车制热行业的技术提升打下基础
。 
     f、独立电池热管理系列产品开发 
     公司的独立电池热产品已经实现平台化设计和系列化开发,产品设计验证更充
分,除继续保持国内主流市场地位外,在出口市场因产品稳定保持较高竞争力,在工
程机械和重卡领域也开始发力,开发了高抗震性、超低温制冷产品,满足各种环境下
的电池冷却需求,解决了工程机械和重卡在冬季大负荷运营时的电池冷却需求。同时
,结合独立电池热管理产品,以及储能市场需求,开发了储能电池热管理,并完成了
相关产品的设计验证,进入小批供货阶段,为公司进入光伏和风电储能领域奠定技术
和产品基础。 
     g、集成式电池热管理3.0产品开发 
     通过对热泵客车空调系统设计改进和集成热管理系统控制策略的优化,升级了
集成式电池热管理3.0产品。可全工况下响应电池需求,空调制热时也能同步满足电
池制冷或制热需求。在保证客车车厢温度不变、压缩机运转可靠情况下,实现各种电
池水温需求,为各种电池提高寿命,提升充放电能力。 
     h、整车综合热管理技术研究 
     公司基于对新能源客车的技术发展趋势分析,进行了关于整车综合热管理技术
的专利布局和产品开发,包含空调、电池、电机、电控等整车的主要部件,涵盖了车
厢热管理、电池热管理、电机电控热管理、控制器热管理等,实现整车热量的有效利
用,提高整车能效。并已战略客户进行合作装车测试,-18℃环境温度下,余热回收
对制热效果提升非常明显。 
     i、智能控制技术 
     新能源汽车发展,智能控制是未来趋势。公司开发了适合主机厂整车的OTA(远
程下载程序)控制器,以及独立的远程监控和程序上下载的模块,实现空调和热管理
产品的远程诊断和程序升级。针对商用车通讯波特率的多样化,开发了自适应波特率
控制器,实现一种控制器兼容客户各种波特率要求。 
     (2)乘用车/商用车空调研发技术及投入 
     2021年,松芝小车继续坚持“商乘并举”的策略,持续优化流程、完善标准、
提升能力、积累经验、培养人才;集中资源,充分发挥在仿真、试验和产品开发等方
面的技术优势,在传统乘用车、商用车和工程机械空调系统领域持续发力、并在新能
源汽车热管理领域进行重点技术突破。 
     在空调系统方面,直接式热泵空调系统完成开发并实现量产,间接式热泵空调
实现整车搭载;使用环境温度更低、性能更优的“带余热回收和补气增焓功能的热泵
空调”进行了样车测试;采用新型环保制冷剂的热泵空调系统也开始进行台架验证。
首个新能源三蒸热管理系统完成开发并顺利量产,丰富了复杂热管理系统的开发经验
;适用于电动工程机械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完成开发并开始量产,满足客户在商用车和
工程机械客户的电动化需求。可同时用于传统空调系统和新能源热管理系统的平台化
热管理控制盒已完成批量供货,显著降低了平台项目的开发周期和成本。在关键零部
件方面,根据技术方向、结合市场需求,继续拓展换热器型谱。热泵空调用车内、外
换热器实现批产,为高性能热泵空调系统的量产提供了有力支持。水冷冷凝器、新一
代电池冷却器/余热回收换热器完成性能设计和验证;CO2热泵空调换热器实现设计冻
结、并实现向客户的交样;新一代高性能冷凝器、工程机械冷凝器、48mm蓄冷式蒸发
器完成开发。上述换热器极大地丰富了松芝的产品线,并有助于保持松芝在核心零部
件上的技术优势。在轻量化设计方面,结合实际项目,开始了空调箱壳体、换热器的
轻量化设计和应用,显著降低了产品成本;引入换热器免钎剂工艺,提升产品外观质
量和清洁度、并促进了环保和降本。 
     在打造自身研发能力的同时,松芝小车积极利用外部资源,开展了大量校企合
作项目。以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和零部件为开发目标,继续依托“加冷松芝院士专家工
作站”、“上海新能源汽车空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松芝――交大人才培养产学
研联 
     (二)销售模式优势 
     合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借助上海交大、华中科大、中科院理化所等高校院所
的技术力量,进行“动力电池异形微热管散热技术”、“新能源电动车电池热管理模
块的研究与开发”、“新能源电动车整车热管理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等近十个
校企合作项目。部分项目已经顺利结题,电池冷板等相关技术已开始进行工程应用、
有力促进了松芝公司的技术升级。报告期内,松芝小车顺利通过了通用、PSA、北汽
、蔚来等众多跨国合资、自主品牌主机厂的审核,获得了上汽、广汽、长安、上汽通
用五菱、江淮、北汽福田、华晨、俄罗斯GAZ等多家客户的全新空调系统和总成项目
。绝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采用的销售模式是“标配模式”,即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整
车厂商,为整车厂商提供配套的零部件。与此不同,公司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
采取“标配模式”和“终端模式”并重的策略。一方面从最终客户入手,发展“终端
模式”,即公司与最终客户达成购销意向后,由最终用户向整车厂商发出指令,要求
在其购买的车辆上安装公司的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大中型客车热管
理产品的“终端”业务收入占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产品总收入的大部分。大中型客车热
管理产品的最终用户一般为公交公司、长途客运公司和长途旅游公司等,其购买车辆
的目的在于商业营运,对产品质量、特殊需求的响应速度、个性化的售后服务和品牌
信誉更为关注,因此通过“终端模式”销售的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产品盈利能力更强。
公司由于掌握了较多大型最终用户,建立了稳定的信任关系,因此业务相对稳定。另
一方面,公司的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以及大中型客车热管理板块部分子公司主要采取
“标配模式”进行经营。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扩大标配客户群体,提高对标配客户的
研发、服务能力,稳定标配地位,保证标配业务的顺利开展。公司是国内极少数同时
具备“终端模式”和“标配模式”的移动式热管理产品供应商。 
     (三)质量和品牌优势 
     公司下游客户大部分为国内知名的整车厂商及要求较高的终端客户,对产品质
量标准的要求一般高于行业标准。公司拥有业内一流的检测设备,为产品质量提供了
可靠的保障。面对最终用户的“终端模式”,使公司与最终用户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通过售前了解最终用户需求、设计取得最终用户确认、生产取得最终用户认可、售后
及时解决问题等贴身服务,松芝品牌在最终用户中广泛传播,公司获得了众多奖项。
松芝的品牌影响力及市场形象,已成为公司与其他企业竞争的重要优势之一。 
     (四)优质客户资源优势 
     在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领域,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和积累,掌握了众多优质
的“标配”客户——整车制造商,和“终端”客户——公交公司、长途客运公司、长
途旅游公司和团体客户。整车制造商客户约100多家,包括比亚迪、宇通客车、金龙
客车、金旅客车、安凯客车、北汽福田、保定长安客车、中通客车、一汽客车(无锡
)、银隆客车、苏州金龙、中车时代等。“终端”客户超过330家,其中长途客运客
户70多家,包括:国旅、中旅、中青旅、苏州客运、海南海汽、和深圳运发等;公交
客户260多家,在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大公交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包括:北京公
交、上海巴士、天津公交、杭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广东省汽运集团、苏州客运、重
庆交运、成都公交、广州公交公司、深圳公共交通集团和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等。综
上,公司在大中型客车市场拥有的430多家长期客户,大多为行业内的优质客户资源
,为公司盈利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了坚实的客户基础。 
     (五)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优势 
     在小车热管理业务领域,公司坚持商乘并举的经营思路,逐步提高客户和订单
质量,已经进入部分国际车企和国内一线车企供应商体系,包括大众、本田、福特、
标致、上汽通用五菱、江淮汽车、东风柳汽、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东南
汽车、比亚迪、华晨雷诺、三一重工、北汽福田徐工机械等。公司在全国设立了30多
家销售网点,300多名销售人员及售后服务人员,营销网络分布在全国各主要省市。
健全的营销网络为公司与客户建立了畅通的沟通渠道,公司可在第一时间了解客户需
求,为公司新产品研发提供方向,把握市场先机,将客户需求及时转化为订单,提升
公司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公司品牌知名度。商用车热管理产品业务的售后服务具有
紧急、全天候、全年无休、问题复杂、工作琐碎等特点,对商用车热管理产品生产企
业的技术、网点建设、管理水平及信息系统要求非常高。公司经过多年悉心培育和资
金投入,已在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建立了19个安装服务中心和440多个特约维修网
点,在全球多个国家设有售后办事处,培养了数百名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售后服务
人员,为客户提供“全年365天24小时”免费贴身服务。 
     为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公司已初步建立覆盖东南亚、南亚、南美、俄罗斯
以及中东地区的售后服务网络,为公司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为国际客户提供优质产
品及完善的售后服务打造坚实的基础。 
     完善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优秀的营销能力和售后服务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
品牌形象,对提高公司的产品销售及市场竞争 
     力具有重要作用。 
     (六)自我配套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利用规模生产优势,大幅降低成本,将重
要零部件从外部采购逐步转为内部自制,一来降低产品成本,二来通过对重要零部件
的自主研发、生产,有利于把握重要零部件质量并对整个热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公司
已经陆续完成压缩机、电子控制系统、风机、各类配管等重要零部件的自制。由于规
模经济优势,公司强大的自我配套能力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空调系统性能,提升
公司产品竞争力。 
     (七)管理优势 
     公司已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先进、科学的企
业管理制度,良好的激励机制,具有较高的现场生产管理水平。公司还十分注重企业
文化的建设,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已具有较强的企业凝聚力。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行业竞争风险 
     在大中型客车热管理领域,公司凭借行业领先地位,给其他竞争对手参与市场
竞争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但随着主机厂成本压力的增大、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外
部潜在竞争对手的进入,大中型客车热管理行业在局部市场的竞争会有所提高。公司
必须保持自身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优势,否则将面临更大压力。公司在小车热管理领域
逐步形成一定地位,技术实力、体系能力和品牌知名度都有显著提升,与国内主要整
车厂商及部分合资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相关产品也延伸到专用车辆及工程机
械等领域。然而外资品牌汽车空调企业凭借其与主要合资品牌车企多年的合作关系、
全球化配套布局以及优秀的体系能力,占据大部分外资品牌车企份额,公司如不能进
一步提升自身实力,与外资汽车空调企业竞争,存在市场空间、盈利能力受限的风险
。 
     针对以上风险,公司倡导创新合作,积极收集获得客户产品更新换代需求,及
时进行针对性开发,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在现有产品基础上,针对现有产品痛点,
开发具备一定前瞻性的新产品,进一步满足客户在不同环境下的特殊需要。在小车热
管理领域,公司在现有自动化设备基础上充分利用产能,持续提升体系能力,继续积
极保持与合资品牌车企沟通,持续跟进行业技术发展动态,主动参与前瞻性技术应用
开发,逐步实现对合资品牌车企的突破。 
     2、原材料价格变动风险 
     公司生产所用的主要原材料为铜、铝等,其价格上涨将会给公司的业绩带来一
定影响。报告期内,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芯片涨价及缺货情况严重,公司产品价格
调整的幅度及频率若无法抵消原材料及芯片价格上涨幅度,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
负面影响。 
     3、客户经营风险 
     随着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汽车行业整体景气度下降以及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汽车行业中部分经营不善的主机厂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经营困难。如果公司不能及时
掌握客户经营情况,及时催讨应收账款,部分主机厂的经营困难将可能会公司的经营
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针对以上风险因素,公司要求各经营单位及时跟进客户经营情况,对客户信用
情况进行分级管理,对客户设置信用额度及信用期限,加大应收账款催讨力度,降低
客户经营情况对公司的不利影响。此外,公司这几年持续进行的海外市场的开拓和延
伸,在部分疫情严重地区的客户将出现经营困难或停产,对公司的海外市场业务将带
来一定不利影响。 
     4、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拓展,公司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都持续扩大,这对公司的管理水
平提出更高要求。如果公司的管理人员储备、管控体系的调整不能适应公司业务快速
发展的要求,将对公司的整体运营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因此,
公司一方面一直致力于打造优秀高效的管理团队,积极引进外部人才,充实管理队伍
,提升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持续关注对现有管理团队的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金字
塔形管理结构,通过外部培训以及内部导师制度,持续提升内部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
,满足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


    ★2020年年度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概述 
       2020年,对面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经济表
现出强大的韧性,GDP首次超过100万亿,同比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
主要经济体。汽车行业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出现前低后高的发展趋势,整体表现好于
预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公司上下一心,一手抓抗疫情保生产,一手继续开拓市场和
客户,持续做好降本增效工作,取得了进一步成效。在确保销售收入与2019年基本持
平的基础上,净利润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体现了公司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
气,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由于疫情及宏观经济原因,各地公共交通处于低位运行状态,
市场需求有所萎缩。公司克服不利的市场环境影响,在市场方面,优化销售团队,深
入开发市场和客户,同时加大回款力度,降低经营风险;在打造产品力方面,加大产
品技术投入,开发高性价比和高附加值产品,尤其关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使
用,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在内部管理方面,进行事业部所属三个生
产基地的资源整合,进行统一管理和产能优化,进一步实现行业龙头的集聚效应。20
20年,公司的大中型客车空调系统产品共交付超过3.4万台,较去年同比下滑22.55%
;在大中型客车独立式电池热管理产品方面共交付超过2100台,较去年同比增长超过
23.53%。同时,公司进一步将空调系统及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整合,以空调+电池热
管理产品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进一步凸显公司作为行业龙头的研发和生
产能力,有助于稳固公司的行业地位。此外,公司以现有产品为基础,开始进入储能
电站领域,为该领域客户提供电池热管理相关产品,希望新的领域能成为公司新的业
务增长点。 
       目前,公司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所属三个生产基地的总产能接近95,
000套/年,基本可满足目前市场环境下的经营需要。 
       (二)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受到疫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乘用车行业在年初承受较
大压力,随着我国疫情的好转,呈现出较好的复苏势头,整体行业状况好于预期,尤
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较为突出。公司的小车热管理业务部门坚持商乘并举的策略。
在市场方面,公司深耕战略客户市场,尤其是合资品牌及国内一线自主品牌客户,目
前已经进入多家合资品牌车企和高端电动车企的供应商体系,全面提升客户及订单质
量,2020年新增全生命周订单超过30亿元,涵盖包括上汽集团、长安汽车、三一集团
、广汽集团、上汽通用五菱、华晨雷诺、北汽福田、东风柳汽、江淮汽车、徐工机械
、上汽大众、本田汽车等多个客户。在内部管理方面,公司重视新技术、新产品的开
发使用,采用全面质量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和盈利提升计划等多种手段降本增效,取
得较好效果。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对京滨大洋冷暖工业(大连)有限公司的收购,
成为其控股股东,通过本次交易,公司全面进入大众和本田的配套体系,为后续进一
步开拓合资品牌车企市场打造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公司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共有生
产基地9个,冷凝器产能为800万套/年,空调箱产能为500万套/年,基本可满足目前
市场和客户的订单需要。 
       (三)轨道交通空调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的轨道交通空调业务板块继续保持发展势头,一方面开拓
新增线路订单,另一方面通过大修项目进入新的城市地铁市场。在内部管理方面,通
过资源整合,有针对性地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开发具有市场潜
力的产品,为后续订单交付做好技术和产品储备。 
       (四)冷冻冷藏机组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较快,为公司冷冻冷藏机组业务板块的发展
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机遇。2020年,公司的冷冻冷藏机组业务抓住市场机遇,进一步扩
大市场和客户,共交付各类型冷冻冷藏机组超过3,500台,较上年同比增长超过60%,
销售收入超过7,000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7%。客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客户质量的不
断提高,为该板块的业务发展,大型机组的国产化及市场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板块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开发多款符
合市场需求的商用车和乘用车压缩机产品,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新增多家客户,为后
续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比变化30%以上的原因说明 
       1、报告期内大中型客车独立式电池热管理系统产销量较去年同比增长较多
,主要系由于2020年行业对电池热管理系统需求较大。此外。公司将大中型客车空调
及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大中型客车热管理系统为公司目前重点产品; 
       2、报告期内商用车冷凝器、商用车空调箱总成以及工程机械空调箱总成较
去年同比增长较多,主要系由于2020年商用车及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较快,公司商用车
及工程机械业务发展较好所致。 
       零部件销售模式 
       在业务模式方面,公司的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主要存在“标配模式
”和“终端模式”两种经营模式。针对公交公司、客运公司等最终客户市场,该类客
户更为关注汽车零部件的品牌、性能、质量、售后服务的个性化、及时性、便捷性和
完善性。公司具有技术先进、售后服务网络完善、产品质量稳定等特点,采用“终端
模式”可以增加客户对公司的了解和认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
而在公交公司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针对主机厂等客户,公司主要采用“标配模式”
为客户 
       提供大批量、标准化的大中型客车热管理相关产品。目前公司的标配客户
包括苏州金龙、厦门金旅、安凯客车等。由于小车热管理产品具有大批量、标准化程
度高、单价较低、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公司在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主要采用“标配模
式”。销售渠道有两种,一为直接向整车制造商销售,二为通过整车制造商的一级供
应商间接向整车制造商销售。 
       公司开展汽车金融业务 
       公司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 
       单位:元 
       公司业务不涉及新能源汽车补贴收入。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与研发优势 
       1、国内外领先的软硬件研发投入 
       公司持续打造产品力和体系力,从深度和广度方向提升技术和产品开发能
力。 
       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保持研发团队较高的素质和质量。目前研发
团队超过300人,以博/硕士和高级工程师牵头、中青年技术人员为骨干;核心研发人
员普遍具有10年以上的汽车热管理产品开发经验。持续优化研发体系和流程,针对乘
用车、客车、工程机械等应用领域,分别建立了统一的产品开发流程,编制了两百多
项企业技术标准,形成了五百余项专利,打造并持续完善知识积累和经验教训数据库
。持续提升虚拟设计能力,目前已拥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60余套,专业的虚拟设计
团队40多人;建立了零维、一维和三维仿真能力,仿真范围包括结构、流体和噪音,
仿真对象实现对整车、系统、总成和零部件的全覆盖,并自主开发了换热器选型等多
套专用设计软件。通过在前瞻技术方面的长期投入,热泵空调、新型换热器、电池热
管理、电动车控制技术等领域不断推出新产品、并形成新的技术亮点。通过持续新建
和改造,目前已拥有环模风洞等大中型试验设备30余台套,具备较完善的整车热管理
产品试验和试制能力。已有上海、合肥、重庆等三地试验中心通过了国家CNAS评审,
并已获得上汽、长安、比亚迪等数十家客户认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环模风洞试验
室持续为内、外部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与大众、通用、标致--雪铁龙、蔚来汽车等
客户的整车试验合作进一步深化,并顺利通过了标致-雪铁龙的评审、成为其全球认
可试验室。新能源热管理系统试验台、多功能试验室、声学试验室、3D打印设备等专
用设备也保持较高的利用率。 
       2、领先的移动式空调研发工作及成果 
       (1)大中型客车空调研发投入及成果 
       在上述研发能力的支撑下,松芝公司具备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全面的正向开
发能力,技术领域具有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多次接受了合资、自主品牌客户的技术
评审,并获得了广泛认可。公司是车用空调产品的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车辆空调研
发技术领先于国内同行。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国家专利超过500项,公司研发投
入及成果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a、鉴于《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生效
和中国的碳中和承诺,公司率先在行业内对新型环保制冷剂R290、CO2等进行研究,
推动我国客车空调前瞻技术发展。目前CO2空调已经完成各项型式试验,验证效果良
好,准备和多家战略客户一起进行装车验证。基于安全性的R290空调二代设计开发继
续进行,为新型环保制冷剂的使用以及公司产品打开欧美市场做好技术储备。 
       b、高温空调研究和开发 
       针对中东等全球高温区域电动化发展趋势,公司自主开发了高温电动车空
调及电池热管理系统(55℃环温下满足整车空调及电池热管理需求),完成实验验证
,为后续出口高温区域的新能源客车热管理系统储备产品。 
       c、超低温热泵4.0系统研究与开发 
       公司在超低温热泵3.0基础上,利用变频补气增焓技术及自主开发的补气控
制技术,迭代开发了超低温热泵4.0系统,实现-25℃环境温度下高效制热,-35℃环
境温度下连续运行,与战略客户一起申请了热风下引专利,并结合超低温热泵实现良
好低温制热,为北方区域客户在超低温环境下低功耗运行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d、智能空气净化消毒系统升级至3.0 
       智能空气净化消毒3.0系统在静电集尘、紫外光、离子发生、光触媒过滤四
大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安全性能,实现杀菌、祛味和高效除尘,有效、安全阻断
病毒传播途径。 
       e、超低温热泵5.0(双级压缩技术)研究 
       基于东北、西北等严寒地区冬季温度会在-25℃以下,需要更低温度运行的
热泵产品实现低功耗制热,补气增焓技术已不能支撑热泵高效、可靠运行。公司自主
研发的超低温热泵5.0系统(双级压缩技术),实现高压差、高效率热泵可靠运行,
目前产品已完成性能试验,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系统进一步优化后,将结合热风
下引专利和战略客户进行试用。该技术成功,将为电动汽车制热行业的技术提升打下
基础。 
       f、独立电池热管理系列产品开发 
       公司的独立电池热产品已经实现平台化设计和系列化开发,产品设计验证
更充分,除继续保持国内主流市场地位外,在出口市场因产品稳定保持较高竞争力,
在工程机械和重卡领域也开始发力,开发了高抗震性、超低温制冷产品,满足各种环
境下的电池冷却需求,解决了工程机械和重卡在冬季大负荷运营时的电池冷却需求。
同时,结合独立电池热管理产品,以及储能市场需求,开发了储能电池热管理,并完
成了相关产品的设计验证,进入小批供货阶段,为公司进入光伏和风电储能领域奠定
技术和产品基础。 
       g、集成式电池热管理3.0产品开发 
       通过对热泵客车空调系统设计改进和集成热管理系统控制策略的优化,升
级了集成式电池热管理3.0产品。可全工况下响应电池需求,空调制热时也能同步满
足电池制冷或制热需求。在保证客车车厢温度不变、压缩机运转可靠情况下,实现各
种电池水温需求,为各种电池提高寿命,提升充放电能力。 
       h、整车综合热管理技术研究 
       i、智能控制技术 
       公司基于对新能源客车的技术发展趋势分析,进行了关于整车综合热管理
技术的专利布局和产品开发,包含空调、电池、电机、电控等整车的主要部件,涵盖
了车厢热管理、电池热管理、电机电控热管理、控制器热管理等,实现整车热量的有
效利用,提高整车能效。并已战略客户进行合作装车测试,-18℃环境温度下,余热
回收对制热效果提升非常明显。新能源汽车发展,智能控制是未来趋势。公司开发了
适合主机厂整车的OTA(远程下载程序)控制器,以及独立的远程监控和程序上下载
的模块,实现空调和热管理产品的远程诊断和程序升级。针对商用车通讯波特率的多
样化,开发了自适应波特率控制器,实现一种控制器兼容客户各种波特率要求。 
       (2)乘用车/商用车空调研发技术及投入 
       2020年,松芝小车坚持“商乘并举”的策略,持续优化流程、完善标准、
提升能力、积累经验、培养人才;集中资源,充分发挥在仿真、试验和产品开发等方
面的技术优势,在传统乘用车、商用车和工程机械空调系统领域持续发力、并在新能
源汽车热管理领域进行重点技术突破。 
       在空调系统方面,直接式热泵空调系统完成开发并实现量产,间接式热泵
空调实现整车搭载;使用环境温度更低、性能更优的“带余热回收和补气增焓功能的
热泵空调”进行了样车测试;采用新型环保制冷剂的热泵空调系统也开始进行台架验
证。首个新能源三蒸热管理系统完成开发并顺利量产,丰富了复杂热管理系统的开发
经验;适用于电动工程机械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完成开发并开始量产,满足客户在商用
车和工程机械客户的电动化需求。可同时用于传统空调系统和新能源热管理系统的平
台化热管理控制盒已完成批量供货,显著降低了平台项目的开发周期和成本。在关键
零部件方面,根据技术方向、结合市场需求,继续拓展换热器型谱。热泵空调用车内
、外换热器实现批产,为高性能热泵空调系统的量产提供了有力支持。水冷冷凝器、
新一代电池冷却器/余热回收换热器完成性能设计和验证;CO2热泵空调换热器实现设
计冻结、并实现向客户的交样;新一代高性能冷凝器、工程机械冷凝器、48mm蓄冷式
蒸发器完成开发。上述换热器极大地丰富了松芝的产品线,并有助于保持松芝在核心
零部件上的技术优势。在轻量化设计方面,结合实际项目,开始了空调箱壳体、换热
器的轻量化设计和应用,显著降低了产品成本;引入换热器免钎剂工艺,提升产品外
观质量和清洁度、并促进了环保和降本。 
       在打造自身研发能力的同时,松芝小车积极利用外部资源,开展了大量校
企合作项目。以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和零部件为开发目标,继续依托“加冷松芝院士专
家工作站”、“上海新能源汽车空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松芝――交大人才培养
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借助上海交大、华中科大、中科院理化所等高校院
所的技术力量,进行“动力电池异形微热管散热技术”、“新能源电动车电池热管理
模块的研究与开发”、“新能源电动车整车热管理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等近十
个校企合作项目。部分项目已经顺利结题,电池冷板等相关技术已开始进行工程应用
、有力促进了松芝公司的技术升级。报告期内,松芝小车顺利通过了通用、PSA、北
汽、蔚来等众多国合资、自主品牌主机厂的审核,获得了上汽、广汽、长安、上汽通
用五菱、江淮、北汽福田、华晨、俄罗斯GAZ等多家客户的全新空调系统和总成项目
。 
       (二)销售模式优势 
       绝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采用的销售模式是“标配模式”,即将产品直接
销售给整车厂商,为整车厂商提供配套的零部件。与此不同,公司大中型客车热管理
业务板块采取“标配模式”和“终端模式”并重的策略。一方面从最终客户入手,发
展“终端模式”,即公司与最终客户达成购销意向后,由最终用户向整车厂商发出指
令,要求在其购买的车辆上安装公司的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大中型
客车热管理产品的“终端”业务收入占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产品总收入的大部分。大中
型客车热管理产品的最终用户一般为公交公司、长途客运公司和长途旅游公司等,其
购买车辆的目的在于商业营运,对产品质量、特殊需求的响应速度、个性化的售后服
务和品牌信誉更为关注,因此通过“终端模式”销售的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产品盈利能
力更强。公司由于掌握了较多大型最终用户,建立了稳定的信任关系,因此业务相对
稳定。另一方面,公司的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以及大中型客车热管理板块部分子公司
主要采取“标配模式”进行经营。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扩大标配客户群体,提高对标
配客户的研发、服务能力,稳定标配地位,保证标配业务的顺利开展。公司是国内极
少数同时具备“终端模式”和“标配模式”的移动式热管理产品供应商。 
       (三)质量和品牌优势 
       公司下游客户大部分为国内知名的整车厂商及要求较高的终端客户,对产
品质量标准的要求一般高于行业标准。公司拥有业内一流的检测设备,为产品质量提
供了可靠的保障。面对最终用户的“终端模式”,使公司与最终用户建立了紧密的联
系,通过售前了解最终用户需求、设计取得最终用户确认、生产取得最终用户认可、
售后及时解决问题等贴身服务,松芝品牌在最终用户中广泛传播,公司获得了众多奖
项。松芝的品牌影响力及市场形象,已成为公司与其他企业竞争的重要优势之一。 
       (四)优质客户资源优势 
       在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领域,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和积累,掌握了众多
优质的“标配”客户——整车制造商,和“终端”客户——公交公司、长途客运公司
、长途旅游公司和团体客户。整车制造商客户约100多家,包括比亚迪、宇通客车、
金龙客车、金旅客车、安凯客车、北汽福田、保定长安客车、中通客车、一汽客车(
无锡)、银隆客车、苏州金龙、中车时代等。“终端”客户超过330家,其中长途客
运客户70多家,包括:国旅、中旅、中青旅、苏州客运、海南海汽、和深圳运发等;
公交客户260多家,在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大公交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包括:北
京公交、上海巴士、天津公交、杭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广东省汽运集团、苏州客运
、重庆交运、成都公交、广州公交公司、深圳公共交通集团和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等
。综上,公司在大中型客车市场拥有的430多家长期客户,大多为行业内的优质客户
资源,为公司盈利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了坚实的客户基础。 
       在小车热管理业务领域,公司坚持商乘并举的经营思路,逐步提高客户和
订单质量,已经进入部分国际车企和国内一线车企供应商体系,包括大众、本田、福
特、标致、上汽通用五菱、江淮汽车、东风柳汽、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
东南汽车、比亚迪、华晨雷诺、三一重工、北汽福田徐工机械等。 
       (五)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优势 
       公司在全国设立了30多家销售网点,300多名销售人员及售后服务人员,营
销网络分布在全国各主要省市。健全的营销网络为公司与客户建立了畅通的沟通渠道
,公司可在第一时间了解客户需求,为公司新产品研发提供方向,把握市场先机,将
客户需求及时转化为订单,提升公司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公司品牌知名度。 
       商用车热管理产品业务的售后服务具有紧急、全天候、全年无休、问题复
杂、工作琐碎等特点,对商用车热管理产品生产企业的技术、网点建设、管理水平及
信息系统要求非常高。公司经过多年悉心培育和资金投入,已在全国30多个省、自治
区建立了19个安装服务中心和440多个特约维修网点,在全球多个国家设有售后办事
处,培养了数百名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售后服务人员,为客户提供“全年365天24
小时”免费贴身服务。 
       为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公司已初步建立覆盖东南亚、南亚、南美、俄
罗斯以及中东地区的售后服务网络,为公司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为国际客户提供优
质产品及完善的售后服务打造坚实的基础。 
       完善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优秀的营销能力和售后服务为公司树立了良
好的品牌形象,对提高公司的产品销售及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六)自我配套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利用规模生产优势,大幅降低成本,
将重要零部件从外部采购逐步转为内部自制,一来降低产品成本,二来通过对重要零
部件的自主研发、生产,有利于把握重要零部件质量并对整个热管理系统进行优化。
公司已经陆续完成压缩机、电子控制系统、风机、各类配管等重要零部件的自制。由
于规模经济优势,公司强大的自我配套能力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空调系统性能,
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七)管理优势 
       公司已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先进、科学
的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激励机制,具有较高的现场生产管理水平。公司还十分注重
企业文化的建设,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企业文化理念
体系,已具有较强的企业凝聚力。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2021年,公司继续秉持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策略,坚持收缩聚焦产品、
做深做透市场、提升经营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推进公司持续发展。大中型客车热
管理业务板块继续保持技术领先、市场领先的行业地位,通过全员营销、提升市场占
有率;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坚持商乘并举的战略,大力开拓自主品牌领军企业及合资
品牌主机厂,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并做好转型升级,提升盈利能力;轨道交通空调业
务板块聚焦重点城市及主机厂市场,提高新增订单的签约额;冷冻冷藏机组业务板块
聚焦客户,深耕市场、精准营销,全力推进Lumikko国产化,抢占市场、扩大营收、
提升盈利;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板块加强内部管理,严控产品质量,稳步拓展市场,
改善经营;汽车空调零部件业务板块聚焦核心产品,提高效率,保障质量,打开外部
市场,提升内配套率。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所提供的信息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维赛特财经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
   担任何责任。
2、在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
   的股票没有利害关系,本机构、本人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维赛
   特财经不对因据此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