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指标公式 龙虎榜
首页 > 主力数据 > F10资料 > 正文

   002184海得控制资产重组最新消息
≈≈海得控制002184≈≈(更新:21.08.31)
    ★2021年中期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基于智能制造领域,围绕智能制造业务发展战略,以工
业电气自动化领域长期积累的用户和市场为基础,结合近十年来在工业信息化领域和
新能源高端专用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与实践,开展以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工业信息
化技术及其融合技术为主要特征的软硬件产品、系统集成与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与
销售,帮助工业用户实现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节能化,
助力客户降低生产和管理能耗,进而实现生产制造的绿色智能发展。主营业务包括工
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工业信息化业务和新能源业务。 
       (一)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 
       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主要是为机械设备制造行业OEM用户和电力、交通、市
政等项目市场的电气成套商与系统集成商等用户,提供可帮助用户实现电气化、自动
化、数字化等智能制造基础能力的电气与自动化产品的配套与服务。通过与国内外主
流电气自动化产品厂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结合公司的自有产品,为客户提供
包括执行层、控制层、数据交互层所需的电气自动化产品与技术服务。 
       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汇聚了海得控制成立以来覆盖全国销售市场的渠道资
源和客户资源优势,众多分属不同行业的配套用户也是公司自主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
潜在的销售市场。随着设备制造企业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智能化制造、绿色化
制造需求的日益增长和企业转型升级进程的不断加速,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的客户资
源将协同增强公司智能制造整体业务的市场拓展。 
       (二)工业信息化业务 
       工业信息化业务主要为交通、电力、化工、冶金、矿产、制药、市政管廊
、3C等行业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自动化、信息化产品及其融合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与
实施。 
       业务核心是帮助客户实现智能化为目标的工业数据基础建设,结合行业用
户需求提供专业应用方案,为设备制造行业与基础设施行业客户提供以管控一体为特
征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系统集成应用和解决方案等服务,助力行业客户提升生
产效率,挖掘数据价值,保障运营安全。 
       业务手段是通过为客户提供“一张坚强柔性的工业网络、一个专业开放的
软件中台、一个集散可信的计算平台”,帮助客户实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 
       (1)一张坚强柔性的工业网络:为客户构建安全及高效的生产和运维网络
,提供包括高可靠性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安全策略及智慧网管软件等产品;并通过有
线、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的设计、实施、诊断、维保等服务方式,帮助工业用户实现智
能设备的全域化管理,进而达成生产作业协同、设备统一管理和便捷运维的管控一体
化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2)一个专业开放的软件中台:为客户提供一个完整开放的软件基础架构
,此基础架构包括统一数据库及管理、云边结合的SCADA、满足主流协议的通讯和API
接口,AI、3D、MR、语音等技术化工具,方便用户及第三方接入、使用、开发,助力
企业渐进式完成全面智能化战略部署。产品涵盖NetSCADA组态软件、智慧排产物流调
度软件(WMS+WCS)、智慧网络一体化平台软件、工业互联软件等。 
       (3)一个集散可信的计算平台:围绕客户不同层级生产和运维的数据计算
、数据存储及数据安全需求提供高可靠的计算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产品及服务涵
盖具有容错功能、可实现虚拟化部署及各类边缘计算应用的H&iServer高可靠性
服务器、IndusCloud工业私有云解决方案、工业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通过边缘计算产
品、可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的部署,为客户提供云边协同的高可靠数据计算平台。此外
,公司致力于通过提供自动化控制、电力电子、储能等技术相融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混合动力系统)帮助高能耗行业用户实现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
。 
       (三)新能源业务 
       公司新能源业务主要聚焦新能源高端专用装备及服务,即在新能源领域基
于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形成的相关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包括风电变流器等产品的研
发、制造、销售,主要产品包括1.5MW-6MW双馈变流器、2MW-10MW全功率变流器等系
列产品,可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应用。产品涵盖低温型,高温型、沿海型、海上型和高
原型等多种系列与规格,具有可靠性高、环境适应能力强、并网特性友好等特点。目
前公司已成为风电行业整机装备制造头部企业的主流设备供应商之一。此外,公司通
过开展新能源发电存量市场的运维、改造及备件服务,推进新能源业务持续发展。 
       公司智能制造业务围绕“一张坚强柔性的工业网络、一个专业开放的软件
中台、一个集散可信的计算平台”三个业务方向,通过为工业用户提供智能化的软硬
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工业用户提供数字化管理工具,帮助工业用户实现生产、管理
提质增效和节能降耗;在绿色发展领域,通过提供新能源动力系统、新能源高端专用
装备产品与服务,助力清洁能源建设及工业用户节能降耗的需求。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研发和技术优势 
     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紧紧围绕“智能制造”的发展战略,以提升工业
用户效率和安全为出发点,为工业用户提供高可靠性的采集、分析、决策和管理等为
主要特征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不
断积累和丰富核心产品与集成技术,加快自有产品和应用技术的迭代开发,增强公司
的核心竞争能力。公司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市场合作等方式,打造了一支高素
质的研发技术团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员工1065人,其中研发和技术人员274
人,占比25.73%;公司作为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建立了软件测试实验室、专
用控制器实验室、MES实验室、起重自动化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工业私有云
实验室及大功率电力电子实验室;通过“院士工作站”、“博士流动站”建设,实现
产学研一体化,提高研发的技术能力和开发能力,持续保持公司的核心技术优势和市
场竞争能力。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7项,参与编制行
业标准3项(国家工业云参考模型,工业云服务能力要求标准,过程工业自动化系统
出厂、现场及现场综合测试标准)。其中,“高性能起重与输送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发
及产业化项目”入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大功率风力发电低电
压穿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入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工控核心芯片与基础软件研发
及其在智能制造关键设备中的应用示范”列入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面
向制药行业的智能设备远程监控管理运维云平台”被上海市经信委列为2019年度上海
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智能制造远程监控管理云平台”获得上海市服务业发
展引导资金资助;“NetSCADA生产管理组态软件”入选上海市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
“面向海上风力发电系统的中高压变流器研制”入选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启明星计
划。通过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公司目前已拥有众多专利等知识产权。截止报告期末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384项(授权数298项),其中发明专利92项(授权数30项),实
用新型专利257项(授权数233项),外观专利35项(授权数35项)和软件著作权150
项,注册商标48件。其中,2021年上半年发明专利新增授权数3项(“数据的交互存
储/获取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柔性流水车间的基于辊道的缓冲区智
能物流调度系统”和“基于TSN网络的工艺流程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及边缘服务器
”);实用新型专利新增申请10项,新增授权4项;新增软件著作权授权7项。 
     2、人才优势 
     基于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对于自动化控制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IT技
术的复合化应用需求,公司凭借近三十年来在自动化、信息化领域的实践与应用,通
过专业化人才管理和培养体系,逐步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以自动化控制技术、大
功率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智能化应用为方向的复合型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通过不
断完善薪酬、福利、晋升等激励体系,坚持“以诚聚才,任人唯贤;以人为本,人尽
其用”的用人原则,保持了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为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
人才保障。 
     3、管理优势 
     在公司二十余载的发展历程中,通过总结自动化、信息化和高端专用装备制造
的业务特点,公司在供应链、研发、客户服务、产品质量、资金安全、战略规划、风
险管控、专业性人才管理与培养等诸多方面具备了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优势。公司在
业务协同发展方面,通过内部业务管理流程优化,外部企业生态共建等措施,逐步形
成资源互补,协同发展的优势。此外,公司通过近一年的调研准备,着手落实公司数
字化管理平台的改造与再造,将原分散隔离的各管理系统集成于统一的数字化管理系
统。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基础系统的升级和CRM、合同管理、项目管理等系统的改
造与再造。 
     4、市场优势 
     公司通过多年来建立的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销售和服务网络,打造了一支具有
丰富自动化、信息化行业经验的市场销售和服务团队,依托积累的控制技术、软件技
术、网络技术等技术的储备和较强的研发成果转化能力,把握市场对多专业,交叉技
术的应用需求,推出了多款可有效满足工业用户对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需求
的智能化软硬件产品和具有行业特征的工业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通过这些产品和解
决方案在诸多行业中的大量应用,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优势。其中,
自主研发的工业软件NetSCADA,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生产线关键设备;“柔性智能生
产物流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制药行业多个大型柔性智能车间,“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柔
性车间生产物流调度系统解决方案”荣获“中国自动化领域年度最具价值解决方案奖
”;海得工业数据平台(iWorx数据平台软件)已广泛应用于城市管廊综合运维、隧
道综合监控、3C智能制造领域等,“iWorx综合管廊监控软件解决方案”荣获2019中
国自动化学会智慧系统创新解决方案奖;自主品牌H 
     iSever容错服务器在2019年国内取消省界收费站推进ETC建设中被大量应用,并
荣获2019年“电气工业创新产品”奖,“第二代H 
     iServer容错服务器及系统管理软件”荣获202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9
年度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自主创新十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百
佳”荣誉称号、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A类转化项目等;公司与西门子共同承接的中泰
集团120万吨PTA装置全流程数字化项目荣获“2019中国自动化领域最具影响力工程项
目”,公司荣获2019年西门子“最佳数字化解决方案伙伴奖”;新能源高端专用装备
-风电变流器已广泛应用于新疆、内蒙古、陕西、新疆、广东等地的风电场。2021年
,公司荣登2021中国智能制造上市公司百强榜和2021工业互联网先锋百强榜。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 
     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仍不容乐观,2021年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长
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全球制造业复苏可能趋于缓慢。公司将通过把握我国制造业向智
能化发展的市场趋势,持续关注和开展自主可控产品和应用技术的研发,积极做好内
部应对风险的管理措施,努力降低全球疫情可能给公司供应链带来的冲击影响,保持
战略定力,规避决策风险敞口,稳步推进公司智能制造业务战略的有效实施。 
     2、政策性风险 
     新能源行业面临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影响,行业发展存在较大波动性。2021年
,我国陆上风电全面进入平价时代,预示着风机千瓦造价约束将有大幅波动,随着整
机成本将大幅降低,部件成本也必将下降。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整合资源
,加大技术研发,积极推进产品优化升级;着力做好项目、订单的落地与实施,提升
项目、订单的转化率,并加强业务开展过程的成本控制,努力提升业务盈利能力;同
时,加大对存量运维市场的资源投入,通过积极布局和拓展存量市场的运维业务,推
进新能源业务持续发展。 
     3、知识产权风险 
     公司通过长期研发投入而取得的各项研发成果、专利技术、软件著作权等其他
知识产权是公司赢得市场竞争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出现泄密、复
制、同业竞争等将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生存造成巨大的影响。为应对上述风险
,公司对所涉及的知识产权进行规划和管理,通过专岗和专人负责知识产权的管理,
并结合电子化管理手段,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对知识产权按其实际可创造价值、对公
司发展的重要程度、维护成本等进行分级;建立知识产权数据平台,及时掌握国内外
最新数据信息,避免重复投入造成对公司资源的浪费;对关键研发人员或主要涉密人
员通过签订保密协议或禁止同业竞争等劳动合同条款规避可能出现的相关风险。 
     4、核心技术与人才风险 
     公司自上市以来,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拥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
自动化和信息化核心技术、产品与行业解决方案,已成为公司重要的核心竞争能力。
控制技术、软件技术与以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若
公司不能准确把握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趋势,实现技术与产品持续创新,将会降低公司
的市场竞争力。复合型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实现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基础,公司
将会通过分享激励机制和薪酬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保持现有专业技术团队的稳定,并
通过不断培养和引进复合型高端核心人才,满足公司发展对于技术人才的多层次需求
。 
     5、供应链的潜在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在用户市场订单激增的情况下,其所需的电子类产品和部分电
子物料面临供应短缺,采购成本上升的压力。其主要风险集中表现于OEM产品供应齐
套率的下降,控制类产品因缺“芯”或采购周期延长等因素,导致在手订单或工程的
按时交付率低于往年平均水平。面对上述不利因素,公司通过研发物料的调整,结合
现货与期货采购的适时调配,采取积极主动的管控措施,解决因供应链的短期问题对
采购、生产、交付、实施等环节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销售市场的需求。
 
     
       四、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2021年上半年,随着全球疫情形势好转,世界经济逐步复苏,我国在统筹
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得到了持续拓展和巩固,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稳
中加固、稳中向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
.7%。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1%,两年平均增长7.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
增长22.6%,两年平均增长13.2%。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21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
比增长19.2%,两年平均增长2.0%,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5%,两年平均增长14
.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9.7%、12.0%,两年平均
分别增长17.1%、9.5%。 
       2021年上半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正式发布,提出深入实
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
化。为落实上述目标,国家工信部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上海、浙江、福建、天津等多个地方政府公布了本地制造业“十四五”规划,明
确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深入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推进智能制造,关键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
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和
产业集群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的智能制造系统。
作为一项持续演进、迭代提升的系统工程,智能制造需要长期坚持,分步实施。到20
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制造
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正加速进行。 
       公司积极把握制造业快速复苏的有利时机,聚焦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把握
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的历史时机,围绕董事会年初确定的
经营管理目标,推进各项业务有序开展;通过打造与完善数字化协同管理综合平台的
实践,逐步提升内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一体化管理水平。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整
体实现稳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14,345.04万元,同比增长26.25%;实现归属于上市
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52.83万元,同比增长54.81%;新签订单同比增长19.82%(其中
,智能制造业务同比增长32.30%)。公司各项业务经营情况如下: 
       1、工业信息化业务 
       公司工业信息化业务着力于帮助客户实现智能化为目标的工业数据基础建
设,结合行业用户需求提供专业应用方案,为设备制造与基础设施等行业客户提供基
于安全增效、管控一体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产品应用、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等
服务,助力行业客户提升生产效率,挖掘数据价值,保障运营安全。 
       2021年上半年,工业信息化业务聚焦行业应用,不断完善和提升以“一张
坚强柔性的工业网络、一个专业开放的软件中台、一个集散可信的计算平台”为业务
主体的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能力,推进工业网络、工业软件及工业计算软硬件产品
开发与迭代升级,加强信息化产品与解决方案业务在聚焦行业的快速推广。 
       (1)一张坚强柔性的工业网络:网络是智能化的基础,构建“一张坚强柔
性的工业网络”是企业实现智能化的先决条件。报告期内,成功推出工业智慧网络管
理软件。该产品可提升客户网络资源和网络设备的运维效率,满足客户可视化、智能
化、简单化的网络运营和管理需求,保障工业生产网络的稳定运行。该产品可适用于
能源、冶金、交通等多个行业,目前已成功在能源行业实现市场突破,该软件可与公
司工业网络通讯设备实现无缝连接,有助于增强用户粘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工业
网络业务硬件产品市场份额,为工业网络业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工业网络
安全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网络安全方案成功应用于核电站保护系统网络安全加固
改造项目和矿山3级等保项目。 
       (2)一个专业开放的软件中台:软件是智能化的核心。构建“一个专业开
放的软件中台”目的是为企业各类软件的应用提供“血液”融合,通过为客户提供一
个完整开放的软件基础架构,方便用户及第三方接入、使用、开发,助力企业渐进式
完成全面智能化战略部署。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强对软件平台的开发投入,推出全
新一代海得NetSCADA6.0工业组态软件,该产品在满足制药设备需求的基础上,可应
用于智能产线、智能工厂、智能基础设施等智能制造应用场景,产品具有电子签名、
审计追踪、系统安全、MES报表功能,符合FDA、GMP、GAMP5等标准要求。海得NetSCA
DA6.0工业组态软件及设备智能平台-NetSCADA工业平板电脑已成功应用于多个行业客
户。在该产品基础上,新增WEB、流程、可视化等功能,成功为港口、矿业客户提供
远程设备的在线运营管理服务,大幅提升了客户的运营效率;推出的安全生产监控平
台在石化行业客户广泛使用并获得客户高度认可。 
       (3)一个集散可信的计算平台:“一个集散可信的计算平台”是实现企业
智能化部署的心脏。公司围绕客户不同层级生产和运维的数据计算、数据存储及数据
安全需求,提供从上到下、从现场到中心的高可用计算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报告
期内,基于客户对于云边协同的数据计算、存储和安全需求,公司依托自身在工业计
算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产品应用经验,通过与外部资源的协同配合,推出智能边
缘计算及超融合计算等工业互联网的相关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市政、港口、能源、汽
车等行业,其中超融合计算产品-超融合一体机已成功应用于汽车行业。继荣获2020
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9年度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自主创新十强、上
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百佳”、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A类转化项目等荣誉后,
公司H&i Server容错服务器及系统管理软件凭借安全、可靠、高效的特性及广泛
的应用业绩和良好的用户口碑,荣获“2020中国自动化领域用户信赖产品”称号和“
中国绿色节能环保产品”称号。 
       (4)在解决方案和服务方面,基于公司在工业网络、工业软件和工业计算
智能软硬件产品和技术,报告期内,具有行业特征的工业智慧网络管理解决方案、In
dusCloud高可用工业超融合解决方案、车间生产物流调度系统、冶金无人化系统方案
分别在能源、汽车、食品制药、冶金等行业中实现应用,并通过第23届中国高速公路
信息化大会暨技术产品展示会、中国钢铁工业数字化解决方案高峰论坛、2021年上海
国际地下空间展等行业活动,积极推广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在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的
智能系统集成和智能系统成套服务业务方面,为国际高端客户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提
供智能系统成套服务,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控制系统提供智能系统成套服务,报告
期内新签订单大幅增加。 
       报告期内,工业信息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68%。 
       2、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 
       报告期内,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团队依托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的业务
发展时机,抓住国内经济复苏的机遇,通过内部经营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保持业务
快速增长的势头。 
       在市场销售方面,积极把握制造业快速复苏的有利时机,在保持对重点业
务区域和资源投入的同时,加大对新开拓市场的投入,并根据制造业客户技术升级的
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自动化与信息化新的产品资源,丰富完善产品组合,提高对客
户升级需求的服务能力,满足客户差异化的产品需求,实现新签合同额较大幅度增长
;依托自身长期积累的丰富客户资源,充分利用公司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与产品领
域的深厚积累与应用实践,不断提升为客户提供自动化、信息化解决方案等高附加值
服务的能力,并通过打造专业市场营销体系,进一步提升了高附加值业务的市场营销
能力。在运营管理方面,持续优化业务管理流程,借助信息化管理工具,完善采购与
库存策略。在财务管理方面,严格落实信控管理办法,加强赊销客户前期风险评估,
业务端资金周转效率保持较好水平,并保持对各项费用的管控力度。团队能力提升方
面,在坚持S系列销售和管理人才培训的基础上,全面展开对现有销售团队的产品技
术能力培训。 
       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效实施,报告期内,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同比增长38.03%。 
       3、新能源业务 
       公司新能源业务主要聚焦新能源高端专用装备及服务,即在新能源领域基
于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形成的相关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 
       今年以来,新能源风力发电市场结束了多年的电价补贴政策,正式进入电
价平价上网时代。随着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变化,风电新建项目市场增速恢复至正常
状态。需求的下降及平价上网政策的倒逼使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叠加今年原材料价
格上涨、芯片供应短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公司新能源业务的交付受到一定的影响,
项目结算有所下降,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业务整体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24.43%。从长
期来看,随着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逐步达
成,公司对新能源发电业务的广阔发展前景依然充满信心,我们唯有加强自身能力建
设,克服短期困难,迎接行业周期的挑战,才能走上健康可持续的绿色能源发展之路
。 
       在产品研发方面,公司顺应风电变流器产品向大功率方向发展的市场趋势
,密切跟踪行业头部风机制造商的产品规划和技术需求,着重满足重点客户和重点项
目的产品迭代技术需求。为适应风电平价上网时代的成本需求和响应国家对能源发电
领域技术自主可控的政策要求,积极研发和测试自主可控的器件产品,提升自主可控
核心部件比例,并结合系统优化进一步降低主机电控系统的建设成本,提升变流器的
能量转换效率。报告期内公司相继研制出高性价比1140V三电平全新拓扑的全功率变
流器(5.0MW-6.0MW)和1140V三电平双馈变流器产品(4.0MW-5.0MW),并在业内率
先实现5MW-6MW产品的批量供货;储能PCS实现阶段性进展。 
       在市场销售方面,通过战略合作参与重点客户新机型的开发,深化合作基
础,加强重点客户、重点产品和重点项目的跟踪和落实工作,在头部重点客户中的市
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通过加强与合作伙伴在服务市场业务协同配合,积极推动风机
存量市场的设备技术改造和维保服务,技术改造和维保服务新签订单合同实现大幅增
长。在客户结构方面,着力推进头部重点客户的市场拓展,提高对头部重点客户的销
售占比,客户结构不断优化。 
       在运营管理方面,通过优化供应链过程管理、扩大定制件的自制范围、引
入供应商等措施,成本管控取得一定成效,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2021年下半年,新能源业务将继续聚焦新能源高端专用装备及服务业务,
深化与头部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头部重点客户大功率机型的批量化供应;加大
服务市场销售力度,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务的销售体系及加快后台支持系统的组织建设
;加强供应链管理,引入更多合格供应商,加强供应链过程管理,推进成本进一步下
降;继续推进海上风电变流器机型的研发工作,力争成为国内陆上、海上主流机型全
覆盖的供应商之一;紧跟“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目标,配合未来新能源占主体的能
源系统革新,充分发挥公司在大功率电力电子方面的技术优势,加快推进储能PCS业
务。


    ★2020年年度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概述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国
果断采取前所未有的防控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保持常态化疫
情防控的基础上,推出一系列经济复苏政策,经济增长在二季度实现由负转正,整体
经济稳步复苏态势明显,最终实现全年GDP增长2.3%。 
       报告期内,因疫情突发的冲击,导致公司一季度收入同比下滑26.17%。面
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税费优惠政策,有力的支持了企业复工复产
,帮助企业抗击疫情,有效降低疫情对业务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得公司经营成本有所
下降。同时,公司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复工复产,主动采取加强
费用管控、调整年度经营目标等应对措施;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友好协商,妥善解
决合同执行问题,确保公司的运营安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不降薪、不裁员,履行
社会责任,体现海得担当。随着疫情防控逐步常态化,公司牢牢把握市场需求反弹和
经济复苏的有利时机,有序开展各项业务,公司业务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2020年,
公司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通过卓有成效的经营管理措施,最终取得了自公司成
立以来最好的经营业绩成果,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6,553.46万元,同比增长10.06%,
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12,701.48万元,同比增长142.21%。公司各项业务经营情况
如下: 
       1、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 
       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主要是为机械设备制造行业OEM用户和电力、交通、市
政等项目市场的电气成套商与系统集成商等用户,提供可帮助用户实现自动化、数字
化等智能制造基础能力的电气与自动化产品的配套与服务。 
       2020年,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团队努力克服上半年国内外的新冠肺炎疫情
防疫管控措施的影响,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应对管理措施: 
       (1)在市场销售拓展方面,通过聚焦重点业务区域和资源的精准投入,销
售规模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完成部分业务区域的组织架构优化调整,进一步增强了区
域业务拓展能力;基于客户向智能化需求转变的趋势,公司及时调整人员结构,通过
增加软件、通讯等自动化与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提升为OEM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能
力。 
       (2)在内部协同发展方面,借助长期积累的设备制造行业客户资源优势,
充分利用公司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与产品的积累优势,形成所在用户市场在设备端的
智能化、数字化业务的协同效应,在满足设备制造商迭代升级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
升了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3)在运营管理方面,通过持续优化业务管理流程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完
善采购与库存策略,强化对客户的风险评估,从严落实信控管理制度,保持对应收账
款和各项费用的日常管控力度,持续点滴地改善运营质量,不断提升运营效率。 
       (4)在团队能力提升方面,针对业务中长期发展目标,加强对现有销售团
队的产品技术能力培训,构建针对不同类型销售工程师的技术能力分层培训体系,并
结合绩效考评、成果分享、晋级晋升等激励机制,形成梯队式结构的人才培养体系。
 
       2020年,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团队在克服疫情对整体业务,尤其是对华中
地区业务所造成的重大不利影响,通过以上有效措施及与公司信息化业务团队的协同
配合,全面达成年初制定的经营管理目标。 
       2、工业信息化业务 
       公司工业信息化业务着力于帮助客户实现智能化为目标的工业数据基础建
设,结合行业用户需求提供专业应用方案,为设备制造与基础设施等行业客户提供基
于安全增效、管控一体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产品应用、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等
服务,助力行业客户提升生产效率,挖掘数据价值,保障运营安全。2020年,公司围
绕工业智能化新基建的市场契机,着力推进以工业网络、工业计算和工业软件为核心
的业务战略,不断完善和提升以“一张坚强柔性的工业网络、一个专业开放的软件中
台、一个集散可信的计算平台”为业务主体的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能力建设。 
       (1)一张坚强柔性的工业网络:网络是智能化的基础,构建“一张坚强柔
性的工业网络”是企业实现智能化的先决条件。报告期内,公司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组网应用技术的基础上,融入工业安全、工业无线通讯、工业网络管理软件等技术和
产品,着力打造可实现一体化管理,满足客户可视化、智能化、简单化的网络运营和
管理需求的工业智慧网络管理解决方案,整体提高客户的运营效率和管理质量,保障
工业生产网络的稳定运行。该方案可广泛应用于能源、冶金、交通等行业客户。 
       此外,公司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业务在能源、轨交、管廊、高速等多个行业
保持快速增长;工业网络安全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业务在冶金、能源行业实现快速
增长;工业无线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业务在冶金、轨交、管廊行业保持增长势头。
(2)一个专业开放的软件中台:软件是智能化的核心。构建“一个专业开放的软件
中台”目的是为企业各类软件的应用提供“血液”融合,通过为客户提供一个完整开
放的软件基础架构,方便用户及第三方接入、使用、开发,助力企业渐进式完成全面
智能化战略部署。报告期内,公司完成针对冶金行业无人化应用软件的开发,并实现
多个应用项目的突破;工业智慧网管软件产品,实现了在多个用户端的部署测试;Ne
t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软件根据市场应用和客户需求的变化,通过持续完善和迭
代开发,在报告期内实现大批量部署应用于新冠疫苗生产线等关键设备;基于云平台
架构的iWorx软件,实现了离散制造行业和港口行业的新应用拓展,在管廊、交通行
业继续保持广泛应用的势头;并已逐步建立软件实施标准,为公司系统解决方案的实
施提供统一的质量与服务保证。 
       (3)一个集散可信的计算平台:“一个集散可信的计算平台”是实现企业
智能化部署的心脏。公司围绕客户不同层级生产和运维的数据计算、数据存储及数据
安全需求,提供从上到下、从现场到中心的高可用计算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报告
期内,具备高可靠性与容错功能的IndusCloud工业私有云解决方案,继实现高速公路
领域的应用后,在要求更为苛刻的石化行业实现了市场突破;具有容错功能的H&
i Edge边缘计算产品在冶金行业产线的数采与控制端实现应用;公司自主产品H&
i Server容错服务器及系统管理软件继获得2018年度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百佳”、2019年中国电气工业创新产品等荣誉后,2020年再次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
等奖。 
       (4)在解决方案和服务方面,基于公司工业网络、工业软件和工业计算的
智能软硬件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多项具有行业特征的解决方案持续推进:公司工业
智慧网络管理解决方案已在能源、冶金、交通等行业客户部署测试;iWorx工业数据
平台解决方案在多个城市管廊综合运维、隧道项目实现应用,并在港口行业实现应用
突破;冶金无人化软件与解决方案实现多个应用突破;IndusCloud工业私有云解决方
案在石化行业实现市场突破;公司新能源动力系统首次实现对海外用户的直接销售。
在智能物流方面,自主研发的车间生产物流调度系统,在制药行业应用基础上,实现
了在食品行业的应用复制;基于在起重控制领域的技术积累,公司新开发的重载无人
化物流系统,在冶金、港口等行业取得了应用突破。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系统集成和
电气成套服务方面,通过多种举措,产品交付及时率进一步提升;建立完善的售后服
务体系,实现售后服务标准化和专业化,产品退返率进一步下降;推行生产计件考核
机制,激发生产积极性,生产效率和人均产出提升;通过开发新的合格供应商,采购
成本进一步下降。 
       报告期内,面对疫情对业务造成的影响,信息化业务板块以客户需求为工
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成以市场与销售、研发与实施、支持与保障的前中后台的组
织架构重组和优化,通过业务流程的再造与优化,明确前中后台间的分工和职责,推
动板块内部一体化的协同工作机制和各项资源的调配,使工作效率日趋提升。在产品
研发方面,针对行业客户的需求,结合既有产品的完善和迭代开发的投入,推出了具
有冗余功能的EH11系列PLC、完善了NetSCARD软件的应用功能;完成云计算、跨平台
等具备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特征的设备智慧运维平台的开发;实现工业智慧网管软件
和行业无人化软件的应用开发。在运营管理方面,在充分协调和妥善解决因疫情产生
的供应链瓶颈、计划和生产多变、实施和服务趋紧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同时,努力降低
运营成本,持续改善资金周转效率,实现了业务经营质量的提升。在外部协同方面,
围绕公司工业网络、工业软件和工业计算三个业务方向,通过加快与外部企业建立技
术、产品、市场等方面合作生态圈的建设,提升公司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服务能力和
市场竞争能力,快速推进公司智能制造战略实施进程。 
       2020年公司工业信息化业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同比双增长,较
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经营管理目标。 
       3、新能源业务 
       公司新能源业务主要聚焦新能源高端专用装备及服务,即在新能源领域基
于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形成的相关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新能源高端专用装备及服务业务主要聚焦于风电变流器产品的研发与
制造。该业务同属于自动化技术领域,并是以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
产品化业务。2020年,公司风电变流器业务利用风力发电平价上网政策导致市场风机
抢装、变流器产品市场需求激增的有利市场环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与风机制造头
部企业间的产品供应与研发服务,通过加快产品的迭代、数字化制造的实施、快速的
调试配合等措施,实现了变流器产品业务的大幅增长,并带动了新能源业务板块整体
实现较快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高端专用装备及服务业务团队立足年初制定的经营
计划目标,克服疫情对供应链的不利影响,在推动重点客户和重点项目市场拓展的同
时,注重产品精益生产和交付的及时性,实现了该类业务大幅增长。在业务管理方面
,通过严格落实责任到人的工作考核机制,强化客户服务和项目管理,做好重点订单
项目的生产统筹工作,新签合同额同比大幅增长,为业务的持续开展奠定了基础;随
着国内累计存量风机设备出保数量的日益增多,后服务市场的改造需求将日益扩大,
公司积极探索并开展风机存量市场的设备技术改造和维保服务,进一步拓宽业务范围
。在产品结构方面,继续聚焦风电变流器产品向大功率方向发展的市场趋势,密切跟
踪行业头部风机制造商的产品规划和技术需求,着重满足重点客户和重点项目的产品
迭代技术需求,确保研发的有效性和复用性,报告期内,相继完成690V和1140V大功
率产品的开发工作,为后续推出大功率、低成本、高性能产品奠定了基础;开展新能
源装置对电网特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案等前瞻性研究,以满足未来电网传输针对新能源
发电设备的技术要求。客户市场方面,通过战略合作及参与重点客户新机型的开发,
深化合作基础,建立长期稳固的产品配套业务。在运营管理方面,优化库存结构和加
强采购管理,通过扩大定制件的自制范围提高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零部件自我配套的
生产能力,有效推进了产品的降本增效。在业务协同方面,探索电站运维业务,通过
与工业信息化业务团队的协同配合,共同探索和开发新能源电站智能远程监测运维管
理云平台,提升电站运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远程维护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财务
管理方面,通过对历史应收款的进一步清理,强化客户信用控制管理流程,实现了资
金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持续改善,业务收入和毛利同比实现较大增长。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研发和技术优势 
       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紧紧围绕“智能制造”的发展战略,以提升
工业用户效率和安全为出发点,为工业用户提供高可靠性的采集、分析、决策和管理
等为主要特征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
,不断积累和丰富核心产品与集成技术,加快自有产品和应用技术的迭代开发,增强
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公司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市场合作等方式,打造了一支
高素质的研发技术团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员工978人,其中研发和技术人员2
42人,占比24.74%;公司作为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建立了软件测试实验室、
专用控制器实验室、MES实验室、起重自动化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工业私有
云实验室及大功率电力电子实验室;通过“院士工作站”、“博士流动站”建设,实
现产学研一体化,提高研发的技术能力和开发能力,持续保持公司的核心技术优势和
市场竞争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承担的四项政府资助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基于数据驱动的
协同化管理平台项目、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子公司)、产学研合作计划-智能工厂
生产调度系统柔性管控优化算法研究项目和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工控
核心芯片与基础软件研发及其在智能制造关键设备中的应用示范”。 
       截止2020年底,公司已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7项,参与编
制行业标准3项(国家工业云参考模型,工业云服务能力要求标准,过程工业自动化
系统出厂、现场及现场综合测试标准)。其中,“高性能起重与输送自动化控制系统
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入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大功率风力发电
低电压穿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入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工控核心芯片与基础软件
研发及其在智能制造关键设备中的应用示范”列入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
“面向制药行业的智能设备远程监控管理运维云平台”被上海市经信委列为2019年度
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智能制造远程监控管理云平台”获得上海市服务
业发展引导资金资助;“NetSCADA生产管理组态软件”入选上海市信息化专项资金项
目;“面向海上风力发电系统的中高压变流器研制”入选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启明
星计划。 
       通过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公司目前已拥有众多专利等知识产权。截止202
0年底,公司累计申请专利374项(授权数291项),其中发明专利92项(授权数27项
),实用新型专利247项(授权数229项),外观专利35项(授权数35项)和软件著作
权143项,注册商标48件。 
       2、人才优势 
       基于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对于自动化控制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I
T技术的复合化应用需求,公司凭借近三十年来在自动化、信息化领域的实践与应用
,通过专业化人才管理和培养体系,逐步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以自动化控制技术
、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智能化应用为方向的复合型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通
过不断完善薪酬、福利、晋升等激励体系,坚持“以诚聚才,任人唯贤;以人为本,
人尽其用”的用人原则,保持了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为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
力的人才保障。 
       3、管理优势 
       在公司二十余载的发展历程中,通过总结自动化、信息化和高端专用装备
制造的业务特点,公司在供应链、研发、客户服务、产品质量、资金安全、战略规划
、风险管控、专业性人才管理与培养等诸多方面具备了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优势。公
司在业务协同发展方面,通过内部业务管理流程优化,外部企业生态共建等措施,逐
步形成资源互补,协同发展的优势。 
       4、市场优势 
       公司通过多年来建立的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销售和服务网络,打造了一支
具有丰富自动化、信息化行业经验的市场销售和服务团队,依托积累的控制技术、软
件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的储备和较强的研发成果转化能力,把握市场对多专业,交
叉技术的应用需求,推出了多款可有效满足工业用户对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
需求的智能化软硬件产品和具有行业特征的工业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通过这些产品
和解决方案在诸多行业中的大量应用,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优势。其
中,完全自主研发的工业软件NetSCADA,大批量应用于新冠疫苗生产线关键设备;“
柔性智能生产物流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制药行业多个大型柔性智能车间,“基于物联
网的智能柔性车间生产物流调度系统解决方案”荣获“中国自动化领域年度最具价值
解决方案奖”;海得工业数据平台(iWorx数据平台软件)已广泛应用于城市管廊综
合运维、隧道综合监控、3C智能制造领域等,“iWorx综合管廊监控软件解决方案”
荣获2019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系统创新解决方案奖;自主品牌H&iSever容错服务
器在2019年国内取消省界收费站推进ETC建设中被大量应用,并荣获2019年“电气工
业创新产品”奖,“第二代H&iServer容错服务器及系统管理软件”荣获2020年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9年度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自主创新十强、上海
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百佳”荣誉称号、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A类转化项目等;
公司与西门子共同承接的中泰集团120万吨PTA装置全流程数字化项目荣获“2019中国
自动化领域最具影响力工程项目”,公司荣获2019年西门子“最佳数字化解决方案伙
伴奖”;新能源高端专用装备-风电变流器已广泛应用于新疆、内蒙古、陕西、新疆
、广东等地的风电场。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2020年,作为智能制造关键基础设施的工业互联网,国家相继出台推进一
系列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进数字化转型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推动互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各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制
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2020年上半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提出要
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继2019年政府工作报
告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后,2020年政
府工作报告又明确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全面推进“互联网+”,打
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同时,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相继印发《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
发展的通知》、《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
”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提出深入实施智
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
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
局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工业互联网政策频出,反映了国家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
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为手段,依托工业互联网,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
造业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统计显
示,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约为3.1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约4
7.9%,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规模约为2.5万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将超过
11%,成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动力。万亿级别的产业增加值,为公司智
能制造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
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公司认为实现绿色发展
的核心在于“碳达峰、碳中和”。其中,以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将迎来新的发展
机遇期。根据《风能北京宣言》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年均新增风电装机50GW
以上,2025年后,年均新增风电装机不低于60GW,到2030年累计风电装机至少达到8
亿千瓦,到2060年至少达到30亿千瓦。良好政策预期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为公司以新
能源高端专用装备及服务业务为主的新能源业务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2、发展战略 
       公司智能制造业务发展战略以积累的自动化信息化产品和集成能力优势为
基础,结合新一代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和绿色发展的理念,针对智能制造行业客户在数
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面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以数字化为基础,以自
动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应用为方向,围绕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的纵向
集成及横向连接布局产品,通过为客户提供“一张坚强柔性的工业网络、一个专业开
放的软件中台、一个集散可信的计算平台”,并将网络、软件、计算等要素构建成智
能化基础平台,按照“连接、融合、优化、智能”的推进步骤渐进式地实现客户整体
的智能化需求;同时,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协同合作,包括以股权投资、重
组并购等手段构建智能制造业务发展所需的市场与技术的核心能力,助力客户实现数
据价值。 
       一张坚强柔性的工业网络:海得控制的网络方案包括环网冗余、工业级产
品性能、统一的全域IP网络系统、有线无线融合以及工业安全等,实现客户对工业网
络的有效性与可靠性的需求。 
       一个专业开放的软件中台:海得控制以SCADA监控软件为基础,结合实时数
据库,将B/S及C/S架构组合在基础平台上,融入AI、3D、语音等技术,为企业提供生
产制造所需的开放性软件平台,帮助客户实现各类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运行一体化
的需求。 
       一个集散可信的计算平台:云计算为企业的大规模协同工作、提高效率、
降低内耗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云边协同需要一体化高可信的计算资源,公司将20多年
来的单节点的冗余容错技术,推广至企业中央云及边缘计算,形成中央云、地中心、
边缘端的三级容错的可分布式计算系统,并全部采用X86架构,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可
信的计算平台。近年来,海得控制围绕助力工业智能化转型,形成了基础自动化、智
能物流、智能运维、工业SaaS方案等智能化业务应用方向,帮助用户实现自动化与信
息化融合,满足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应用需求。同时,通过以数字化、信息化等管理手
段,以电力电子、能效管理等技术手段帮助用户实现管理上与技术上的节能降耗,满
足国家碳中和绿色制造的发展要求。 
       3、2021年经营计划 
       根据公司对2020年度研发、市场、销售和管理等方面的总结,结合对2021
年目标市场及目标客户的需求预测,结合国内经济形势,力争2021年度公司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双增长。 
       以上所载公司经营目标不代表公司对2021年度的盈利预测,是否实现取决
于市场状况变化、经营团队的努力程度等众多因素,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请投资者
注意投资风险。 
       (1)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 
       2021年,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将继续保持对重点发展地区的投入;根据制
造业客户技术升级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自动化与信息化新的产品资源,丰富完善产品
组合,提高对客户升级需求的服务能力;运营能力方面,借助专业信息化工具,提升
营运效率提升;在人才培养方面,重启S系列培训,开展销售人员产品和技术培训;
在财务管理方面,加强客户前期风险评估,持续优化客户信控管理,力争规避疫情常
态化对业务开展和运营管理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2)工业信息化业务 
       2021年,工业信息化业务将聚焦行业应用,推进工业网络、工业软件及工
业计算软硬件产品开发与迭代升级,加强信息化产品与解决方案业务在聚焦行业的快
速推广。在运营管理方面,着力提升库存周转效率,提升交付及时率,提升客户服务
满意率,实现降本增效。在市场推广方面,持续做好网络、软件、计算等产品的技术
支持,实现多产品方案融合与突破,实现技术增值。在人力资源方面,优化业务组织
构架,加强核心团队建设,完善薪酬考核机制,提升业务产出效率。财务管理方面,
完善财务标准化流程,加强预算的过程管理和运营成本控制,持续加强应收账款管控
和业务费用支出。在业务协同方面,加强同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团队的协同配合,拓
展自主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的渠道;加强与外部企业的合作生态圈建设,通过产品融
合、方案互补、共同研发等形式,加快解决方案业务的能力建设和市场推进工作。 
       (3)新能源业务 
       2021年,新能源业务主要聚焦新能源高端专用装备及服务业务,将继续集
中资源加强新能源风电变流器产品的迭代研发,进一步加强重点客户、重点产品和重
点项目的跟踪和落实工作,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并积极布局和大力发展产品智能
化运维服务市场。在产品研发方面,完成三电平系列产品量产和海上风电变流器机型
的研发工作,力争成为国内陆上、海上主流机型全覆盖的供应商之一;完成储能相关
产品的开发及市场突破,并开展适应直流输电等新型电网要求的技术研究;完成现有
机型的产品标准化工作,实现降本增效。在生产制造方面,通过生产工艺和流程的持
续改善,逐步实现数字化、精益化生产目标。在团队建设和人才激励方面,通过复合
型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提高研发能力,提升组织绩效。在财务管理方面,强化风险
意识前置,严格执行销售合同的流程化管理,持续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逐年提
高运营资金的周转效率。 
       4、公司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 
       2020年,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多,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国际市场
震荡,中美贸易摩擦,中国经济在2020年初出现断崖式下滑,但随着中国有效控制疫
情,国内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仍不容乐观,2021年在疫情的
持续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全球制造业复苏可能趋于缓慢,公司
将通过把握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的市场趋势,持续关注和开展自主可控产品和应
用技术的研发,积极做好内部应对风险的管理措施,努力降低全球疫情可能给公司供
应链带来的冲击影响,保持战略定力,规避决策风险敞口,稳步推进公司智能制造业
务战略的有效实施。 
       (2)政策性风险 
       新能源行业面临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影响,行业发展存在较大波动性。202
1年,我国陆上风电将全面进入平价时代,预示着风机千瓦造价约束将有大幅波动,
随着整机成本将大幅降低,部件成本也必将下降。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整
合资源,加大技术研发,积极推进产品优化升级;着力做好项目、订单的落地与实施
,提升项目、订单的转化率,并加强业务开展过程的成本控制,努力提升业务盈利能
力;同时,加大对存量运维市场的资源投入,通过积极布局和拓展存量市场的运维业
务,推进新能源业务持续发展。 
       (3)知识产权风险 
       公司通过长期研发投入而取得的各项研发成果、专利技术、软件著作权等
其他知识产权是公司赢得市场竞争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出现泄密
、复制、同业竞争等将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生存造成巨大的影响。应对上述风
险,公司对所涉及的知识产权进行规划和管理,通过专岗和专人负责知识产权的管理
,并结合电子化管理手段,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对知识产权按其实际可创造价值、对
公司发展的重要程度、维护成本等进行分级;建立知识产权数据平台,及时掌握国内
外最新数据信息,避免重复投入造成对公司资源的浪费;对关键研发人员或主要涉密
人员通过签订保密协议或禁止同业竞争等劳动合同条款规避可能出现的相关风险。 
       (4)核心技术与人才风险 
       公司自上市以来,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拥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核心技术、产品与行业解决方案,已成为公司重要的核心竞争能
力。控制技术、软件技术与以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若公司不能准确把握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趋势,实现技术与产品持续创新,将会降低
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复合型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实现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基础,
公司将会通过分享激励机制和薪酬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保持现有专业技术团队的稳定
,并通过不断培养和引进复合型高端核心人才,满足公司发展对于技术人才的多层次
需求。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所提供的信息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维赛特财经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
   担任何责任。
2、在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
   的股票没有利害关系,本机构、本人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维赛
   特财经不对因据此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