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指标公式 龙虎榜
首页 > 主力数据 > F10资料 > 正文

  600150中国船舶股票走势分析
 ≈≈中国船舶600150≈≈(更新:22.02.24)
[2022-02-24] 中国船舶(600150):量价齐升行业拐点将至,造船龙头受益行业复苏-事件点评
    ■中信建投
    事件
    近日,公司发布对外投资关联交易公告,宣布拟通过与中船工业集团、中国动力共同对中国动力新设公司增资。
    简评
    聚焦主业,健康发展中船工业集团和中船重工集团联合重组后,公司与中国动力在柴油机动力业务领域形成了同业竞争。通过本次交易,中国船舶集团下属柴油机动力业务将统一整合并入中国动力。中船动力集团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公司通过参股新设公司间接享有柴油机动力相关业务未来发展的经营收益,有利于明确公司在集团内部的主业定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集团旗下民品主业的核心上市平台,兼顾军品协同发展资产重组后,中国船舶控股江南造船厂、外高桥造船、中船澄西、广船国际共4家子公司,覆盖船舶建造产业链的上下游。
    公司船舶建造业务产品线丰富,涵盖各式军、民品,其中民用船舰涵盖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以及超大液化气船、自卸船特种船等各种高附加值船型。公司自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以来,产品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展,新增了军用船舶造修相关业务,基本覆盖全部船舶和海工产品类型,强化了公司作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船舶海工业务上市平台的定位。
    新接订单大幅增长,量价齐升行业拐点或将到来
    据克拉克松数据,2021年,全国造船完工397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占比全球48.4%。承接新船订单670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1.8%,占比全球48.8%,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95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8%,占比全球48.1%。2021年12月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收于154点,同比上涨22.7%,环比基本持平。此外现有主流船舰船周期性更新替代需求日益提升,近年来自全球航运业对碳减排环保压力也会推动对于现有船舶的更新换代,新增订单价格稳步提升,行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的拐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行业拐点将至复苏在即,公司作为船舶建造龙头将充分受益,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维持"增持"评级我们判断,国际航运市场回暖,集装箱海运需求旺盛,全球新造船市场活跃,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将会充分受益。当前船舶建造行业处于景气度上升周期,公司作为全球船舶行业龙头,将在未来行业上升周期充分受益。预计公司21-23年营业收入为563.14、615.34、703.5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8、8.83、13.7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2.75%、77.31%和55.61%,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92.6、108.6、69.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民品订单不及预期;行业景气度下滑;原材料价格上涨。

[2021-12-18] 中国船舶(600150):造船行业龙头企业,穿越周期迎来曙光-公司深度研究
    ■广发证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核心民品主业上市平台。中国船舶在2020年资产重组后旗下拥有江南造船厂、外高桥造船、广船国际、中船澄西、中船动力集团5家控股子公司,在船舶建造上下产业链均有覆盖。公司的船舶建造业务涵盖军民品,其中民用船包括油轮、散货船、集装箱船等三大主力船型以及超大液化气船、自卸船等特种船。
    造船行业穿越下行周期,迎来量价齐升。现有船队中主流船型船龄自上一轮周期后处于长期上升通道中,更新需求涌现;同时近年来环保需求对于原有船舶的更新换代起了助推作用。根据Clarkson数据,2021年新增订单回升趋势明显,截至10月底新增订单累计10,74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0.42%,订单金额累计939亿美元,同比增长172.21%。
    新增造船订单价格从去年年底开始持续上行,今年截至10月新船价格指数整体相较于去年年底上升21%,二手船价格指数上升95%。
    中国船舶作为行业龙头有望充分受益行业复苏。据Clarkson数据,在我国交付船舶载重占全球比例不断上升,由2016年36%上增至2021年(截至11月)的47%,中国船舶的四家子公司在我国交付船舶载重中的占比在20%左右。根据中国船舶定期报告,2021年上半年新增造船订单93艘,共计964.4万载重吨,实现同比增长200%以上,充分受益行业复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当前造船产业处于景气度上升期,我们预计公司21-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9/16.59/28.84亿元。由于造船产业周期性较强,参考历史情况,我们给予中国船舶2022年每股净资产3.7倍PB估值,接近公司历史平均PB估值水平,对应每股合理价值39.29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风险;成本上涨风险;内部管理风险。

[2021-10-31] 中国船舶(600150):归母净利润高增长,看好造船景气长周期向上-三季点评
    ■华金证券
    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基本持平,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大涨428%中国船舶前三季度收入382.2亿,同比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4.1亿元,同增138.92%。前三季度毛利率10.24%,同比提升1.63个百分点。2021Q3收入111.2亿,同比下降23.48%,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28.29%。
    合同负债+预收账款大幅增长,未来收入增长确定性高公司前三季度合同负债+预收账款累计467.41亿元,同比增长47%,反映出公司订单饱满,未来收入增长可期。
    海运需求旺盛,新船价格持续上升,我国造船指标继续领先2021年前三季度,航运市场景气度持续攀升,港口拥堵、海员不足等因素进一步加剧运力紧缺。10月7号,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突破5650点,为2008年以来新高,较年初上涨311%,比上年平均水平上涨429%。10月15号,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报3300,较2020年最低点834,增长296%。
    集装箱、散货海运需求旺盛、盈利明显,带动全球新造船市场活跃。根据wind统计,10月30号,中国新造船价格指数997点,较年初上涨26.5%。今年前三季度全球超过350家船东投资订造,累计签约新船订单1475艘、9963.1万载重吨,以载重吨计,同比增长220.8%。2021年1-9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034.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2%,其中海船为859.6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5415.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3.3%,其中海船为1982.3万修正总吨。截至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924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3%,其中海船为3540.3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8.8%。今年1-9月,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在四成以上,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5.6%、53.2%和47.3%。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预测2021年至202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16、0.33和0.36元。考虑到行业处于大周期底部向上,给予增持-A建议。
    风险提示:世界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导致造船订单下降,成本维持高位损害公司盈利能力。

[2021-10-29] 中国船舶(600150):中国船舶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28%
    ■上海证券报
   中国船舶发布三季报。2021年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50,737,985.74元,同比增长428.29%;前三季净利润为410,549,908.95元,同比增长138.92%。 

[2021-09-14] 中国船舶(600150):航运回暖造船进入景气周期,手持订单增长较快-中期点评
    ■中金公司
    1H21业绩超出市场预期
    公司公布1H21业绩:收入271.02亿元,YoY+14.18%;归母净利润2.60亿元,YoY+81.30%。业绩超出市场预期,主要因为国际航运市场回暖,集装箱海运需求旺盛,公司船舶交付数量同比增加。
    聚焦造船主业,盈利能力提升。1)船舶造修:1H21完成工作量和船舶交付量同比增加,实现收入208.96亿元,YoY+10.46%;毛利率8.58%,同比增加0.21ppt;2)海洋工程:实现收入22.76亿元,YoY+70.32%,毛利率20.53%,同比增加19ppt;3)动力装备:实现收入17.16亿元,YoY+8.4%;毛利率12.37%,同比增加1.98ppt,主要因为产品结构变化,毛利率更高的新机型销售增加。
    上半年公司承接民船订单占全国1/4;经营现金流净额大幅改善。1)2021年上半年,公司新承接民船订单93艘/964.44万载重吨,占全国上半年承接总量的25%。同时,公司承接修船订单190艘,订单金额11.6亿元;2)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0.02亿元,同比增加64.07亿元,主要因航运业需求旺盛、下属子公司承接新船订单同比增幅较大、船舶等产品收款同比增加使经营现金流净额大幅改善。
    发展趋势
    国际航运市场回暖,造船行业景气拐点或将来临。公司是中国船舶集团核心上市公司,整合了集团旗下大型造修船、动力及机电设备、海洋工程等业务,目前拥有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中船澄西、广船国际等子公司,具有完整的船舶行业产业链。2021年上半年国际航运市场回暖,集装箱海运需求旺盛,公司批量承接优质订单。截至1H21末,公司累计手持订单为:215艘/2003.27万载重吨,修船订单118艘/12.56亿元,柴油机订单641台/626.20万马力,海工装备订单2艘/68万载重吨。
    盈利预测与估值
    由于国际航运市场回暖,公司优质订单增长,我们上调2021/2022年净利润预测18%/226%至6.73/16.88亿元,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23年34xP/E。我们认为今年是造船行业新一轮景气周期的起点,公司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都将有持续高增长,业绩弹性大。我们维持"跑赢行业"评级,考虑到行业高景气带来的估值中枢上移,上调目标价25%至34.26元,对应2023年45xP/E,潜在涨幅31%。
    风险
    船舶订单增长放缓,船价波动,钢板等成本增长,生产交付不及预期等。

[2021-09-09] 中国船舶(600150):站在造船新一轮周期2021-2038的起点上-首次覆盖
    ■申万宏源
    我们站在造船新一轮周期2021-2038的起点上:二战,1960-1973,1990-2010是过去三轮造船大周期,平均每20-30年经历一轮大周期的原因为需求周期、船龄替代周期、环保公约三大因素。上一轮交付高峰将于2021-2038年开始进入替代周期。短期看,2020年以来集装箱船、干散货船盈利上行使新船订单拐点提前,碳中和影响下,传统动力老旧船面临效率下行,新能源船只将加速替代老旧船舶。
    集中度上升,竞争格局改善:船厂产能看,造船行业龙头集中加速整合,CR10从2010年的40%上升至70%,中国造船厂数量从428家下滑至129家。本轮周期土地、人力成本上涨后,预计仅有头部公司具有扩产能能力。中国造船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完整,产能向东南亚转移的难度较大,预计景气周期盈利能力以及持续性好于上一轮。
    十年技术迭代,中国船舶竞争力今非昔比。上一轮在日韩船厂基本饱和的情况下,中国造船厂在周期尾声占据全球40-50%份额。本轮周期中国头部造船公司的竞争力显著提升,周期之初就已达到较高市占率。核心技术上2014年中船集团收购瓦锡兰低速机设计业务,在船用低速机尤其双燃料实现了研发设计的自主可控,且有持续大型集装箱船,LPG船,LNG船的建造经验,2020-2021年周期初期,中国新接订单全球份额就已达到40-50%。
    碳中和措施保证长期订单持续性。2023年1月1日起现有船舶能效指数(EEXI)、碳强度指标等级(CII)将生效。按照克拉克森测算,40%的散货和油轮以及部分集装箱无法满足标准,需要采取降速等措施,当前替代燃料包括天然气,甲醇,氨,氢等,2023年新能源船技术路线确定后,替代需求将大幅增加。
    资产整合,中国船舶实力大增:资产整合后,公司总资产从2019年的444亿提升至2021年半年报的1599亿,公司旗下并表船厂从2家提升至4家,其中江南造船厂,广船国际民船手持订单排名为国内第二第三,原主要资产外高桥,澄西船厂排名第四第十五,资产质量显著改善。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1-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12.4、28.9、91.0亿元,对应PE分别为239/94/40/13倍。由于今年新签订单交付周期已排至2024年,因此我们参照预计2024年军品、民品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77.6亿元,以及军工及机械过去20年PE估值中位数测算(军工63.8倍,机械31.8倍),2024年中国船舶合理估值为3320亿元,折现至2021合理市值为2659亿元,相较现在市值1174亿元有126%的上涨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民船新接订单不及预期;航运景气度下滑;钢价大幅上涨,人民币大幅升值,东南亚国家进入带来行业竞争加剧。

[2021-09-02] 中国船舶(600150):中国船舶“点燃”造船板块 周期反转之际仍存成本压力
    ■证券时报
   9月1日,中国船舶(600150)再度涨停报收,在此带动下,船舶制造板块中的中船防务、江龙船艇、中国重工等个股纷纷走高。实际上,在全球航运市场持续火热、运价上涨的背景下,市场对造船板块的行情早有憧憬。 
      近期,随着半年报披露结束,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船集团)旗下三家船舶主机厂也亮出了半年度成绩单。其中,中国船舶实现营收271亿元,净利润2.6亿元,但扣非后仍亏损1.77亿元;另外两家公司中船防务与中国重工也面临扣非后亏损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8月31日,中船集团召开“十四五”规划发布会并提出,未来5年中船集团将进一步突出质量效益领先的发展原则,努力在兴装强军、科技创新、主业实业、深化改革、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重大成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订单量大增 
      净利润依然承压 
      在A股船舶制造板块中,中船集团下属的三家主机厂无疑最具代表性。上半年,中国船舶营业收入271亿元,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18%和81.3%,不过,报告期内扣非净利润仍亏损1.77亿元。中国船舶透露,上半年,公司完成工作量、船舶交付数量同比增加,营业毛利率同比小幅增加。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中国船舶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10.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4.07亿元,公司对此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下属子公司承接新船订单同比增幅较大,船舶等产品收款同比增加所致。 
      根据中国船舶披露的数据,上半年,公司承接民品船舶订单93艘/964.44万载重吨,占全国上半年承接总量的25.22%;完工交付民品船舶36艘/327.42万载重吨,吨位数完成全年计划的68.06%,占全国上半年完工总量的15.65%。 
      中国重工上半年实现营收162亿元,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96%和227.72%,扣非净利润为-441.8万元,而去年同期为-1.58亿元。 
      中国重工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新增订单408.4亿元,同比增长65.07%,其中,民船新接订单同比增长390%;与此同时,完工交付船舶39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03%。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7.65%,同比增加1.90个百分点。 
      中船防务上半年实现营收47.2亿元,净利润-9504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88%和-103.06%,扣非净利润为-1.35亿元,去年同期为2.99亿元。公司净利润骤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公司处置广船国际股权确认投资收益33.90亿元的影响。 
      上半年,中船防务实现经营接单57.21亿元,同比增长157.82%。公司还表示,报告期内生产产量整体提升。除此之外,公司并未透露更多关于接单量及完工量的数据。 
      总的来看,上述三家公司的情况反映出国内船厂上半年接单量大幅增长的事实。行业数据也显示,上半年,我国船舶工业接单成绩良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824万载重吨,全球占比达51%,同比增长206.8%;造船完工量209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9.0%。 
      不过,上述三家公司扣非净利润仍然亏损的情况也反映出造船企业面临的窘境,特别是上半年钢材价格上涨,直接导致了船用钢板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涨幅明显,此外,劳务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也限制了船企利润。从接单量来看,造船市场正走出周期底部,但成本增加等因素给这轮复苏增添了不确定性。 
      当然,市场也有乐观声音。安信证券就指出,2021年年初以来,钢铁价格持续上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相对稳定,年内在手订单仍会存在一定资产减值压力。今年上半年新接订单对应的钢材价格较高,这些订单资产减值幅度将缩小,因此,后期资产减值对船企业绩的影响将逐步降低,长期看汇率及钢铁价格不能改变造船行业总体复苏趋势。 
      两船重组进入实操阶段 
      近期,A股造船板块表现活跃,除了行业基本面因素变化,中船集团对外释放的信号也颇为关键。8月25日,中船集团副总经理钱建平在国资委通气会尚透露,两船重组境内外反垄断审查工作全面完成,两船重组各项工作进入到实质性操作阶段。 
      资料显示,2019年11月,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与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重组而成的中国船舶集团正式挂牌成立。今年7月,中国船舶、中国重工等9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中船集团将成为公司的间接或直接控股股东。这意味着两船合并后的资产划转和整合将进入实质性阶段。 
      对于中船集团旗下上市公司而言,上述三家主机厂均有造船业务,按照避免同业竞争的原则,整合将是大势所趋;然而,由于造船业务分布于多家上市公司,牵连广泛,同时集团内仍有未上市的造船资产,整合工作的难度并不小。此前,中国船舶与中船防务已实施一轮重组,但并不彻底。 
      此外,由于历史原因,中船集团旗下还有众多业务平台上市公司,涵盖动力、应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业务等,叠加未上市的集团资产,造船业务以外的业务板块如何整合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钱建平的表态,中船集团后续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重组、科技创新体系重塑、上市公司整合融合等深层次改革工作,以改革激发活力、挖掘潜力,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奠定坚实基础。 
      就在8月31日,中船集团发布了集团“十四五”规划,并提出未来5年要进一步突出质量效益领先的发展原则。集团表示,要进一步提高效率效益,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考核激励,全力确保集团公司“十四五”各项目指标任务落实落地。 
      记者注意到,去年6月,中船集团还发布了《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这也是中船集团发布的一份重要文件。《纲要》提出,中船集团产业方向是“海洋防务装备产业、船舶海工装备产业、科技应用产业、船海服务业”,战略目标是“构建产业结构合理、质量效益领先、军工核心突出、国际竞争力强的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关于中船集团的资本运作情况,光大证券近日指出,当前两船重组工作进入实操阶段,两船旗下上市公司之间的业务重整值得期待。同时,中船集团拥有多家质地优良的科研院所,未来集团资产证券化率的提升也将使上市平台充分受益。 
      

[2021-09-01] 中国船舶(600150):行业整体复苏,船舶业务订单量大幅增长-中期点评
    ■东北证券
    事件:
    公司于2021年8月27日发布2021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1.02亿元,同比增长14.18%;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81.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78亿元,同比降低28.47%;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为0.57%,同比增长0.22pct。
    点评:
    国际航运市场回暖,我国造船市场活跃。2021年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量209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9.0%;承接新船订单量382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6.8%,截至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86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1%,比2020年底手持订单增长21.8%;全国完工出口船197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1%;承接出口船订单341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97.8%;截至6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770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4%。
    各业务稳步发展,海洋工程业务收入大幅上升。船舶造修业务方面,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08.96亿元,同比增长10.46%,完工交付民品船舶36艘/327.42万载重吨,占全国上半年完工总量的15.65%;修理完工船舶176艘/11.87亿元。海洋工程业务方面,上半年实现营收22.76亿元,同比增长70.32%,外高桥造船共实现2艘自升式平台及2艘PSV交付;动力业务方面,上半年实现营收17.16亿元,同比增长8.42%,完工交付柴油机259台/203.72万马力,马力数完成全年计划的59.05%。
    下游需求高增,批量承接优质订单。公司上半年累计手持订单包括民品造船订单215艘/2003.27万载重吨、修船订单118艘/12.56亿元、柴油机订单641台/626.20万马力以及海工装备订单2艘/68万载重吨。截至2021年6月底,公司合同负债457.05亿元,同比增长38.87%;预收款15.65亿元,同比增长7倍以上,表明公司在手订单饱满,业绩有望持续高增。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33.80/727.75/832.7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1/11.92/15.31亿元,对应EPS为0.14/0.27/0.34元,对应PE187.71/97.33/77.29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波动、疫情反复、竞争加剧

[2021-08-29] 中国船舶(600150):船舶造修业务超预期,看好行业景气向上
    ■华金证券
    克服原材料价格上涨,净利润同比增长81.3%:公司202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1.02亿元,同比+14.18%,净利润2.60亿元,同比+81.3%;主营业务毛利率9.87%,同比+1.37%。上半年,铁矿石、铜、铝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船用材料市场价格创出近十年新高,国内造船板、船用电缆价格同比上涨70%/57%。公司稳步推进疫情防控新态势下的生产经营工作,完成工作量、船舶交付数量同比增加。
    航集装箱海运需求旺盛,我国承接新船订单量创历史新高:2021年上半年,航运市场景气度持续攀升,港口拥堵、海员不足等因素进一步加剧运力短缺。8月23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达4147点,创下11年新高,较年初上涨201%,比上年同期上涨178%。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报3047.32,较2020年最低点834,增长265%。集装箱海运需求旺盛,带动全球新造船市场活跃。上半年,全球新造船成交量达到749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2%。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2021年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量209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9.0%;承接新船订单量3824万载重吨,占全球总量51%,同比增长206.8%,是同期造船完工量的1.8倍,创金融危机以来新高。我国船企抓住全球集装箱船市场紧缺的机遇,共承接了53艘15000TEU及以上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占世界总量57%。我国继续保持散货船市场优势地位,共承接1667.4万载重吨散货船,占全球总量91%。
    船舶造修业务超额完成指标,海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分产品来看,船舶造修业务收入占比78.4%,实现208.96亿元,同比+10.46%,毛利率8.58%,同比+0.21%,主要是因为完成工作量、船舶交付数量同比增加。上半年完工交付民品船舶36艘/327.42万载重吨,吨位数完成全年计划的68.06%,占全国上半年完工总量的15.65%。修理完工船舶176艘/11.87亿元。海洋工程业务收入22.76亿元,同比增加70.32%,毛利率20.53%,同比增加19%,外高桥造船共实现2艘自升式平台及2艘PSV交付。动力装备业务收入17.16亿元,同比+8.42%,毛利率12.37%,同比+1.98%,增加了毛利率更高的新机型销售。完工交付柴油机259台/203.72万马力,马力数完成全年计划59.05%;
    紧抓全球航运业回暖机遇,公司在手订单饱满:根据年报披露,公司累计手持订单为:民品造船订单215艘/2003.27万载重吨,修船订单118艘/12.56亿元,柴油机订单641台/626.20万马力,海工装备订单2艘/68万载重吨。
    投资建议:预测2021年至202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16、0.33和0.36元。考虑到行业处于大周期底部向上,给予增持-A建议。
    风险提示:世界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导致造船订单下降,成本维持高位损害公司盈利能力。

[2021-08-28] 中国船舶(600150):国内造船行业复苏态势显著,公司未来业绩有望持续上升-中期点评
    ■安信证券
    事件:8月27日,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务收入271.0亿元,同比增加14.18%,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81.30%。
    推进提质增效,主营业务保持高成长性:上半年,公司船舶交付数量同比增加,船舶造修业务收入208.96亿元,同比增加10.46%;受益于石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公司海洋工程业务收入22.76亿元,同比增加70.32%,毛利率20.53%,同比增加19pct;得益于附加值较高的新产品销量增加,动力装备业务收入17.16亿元,同比增加8.42%,毛利率12.37%,同比增加1.98pct。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9.87%,同比增加1.37pct。
    国际航运市场回暖,公司承接新船订单量显著整张:2021年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量209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9.0%;承接新船订单量382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6.8%,手持船舶订单量86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1%,比2020年底手持订单增长21.8%。公司承接民品船舶订单93艘/964.44万载重吨,占全国上半年承接总量的25.22%,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占全球总量51%,月均接单量达到637万载重吨,是同期造船完工量的1.8倍,创金融危机以来新高,受订单大幅增加因素推动,国内船舶行业业绩总体向好。
    完善内部治理,充分发挥协同发展优势:中国船舶推进实施了集团总部机构改革,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后续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重组、科技创新体系重塑、上市公司整合融合等深层次改革工作。此外,公司子企业的布局贯通了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社会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子企业在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效提高了经营效率,进一步发挥协同效应,有利于公司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短期内汇率及钢铁价格对船企利润造成扰动,长期看不能改变造船行业总体复苏趋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钢材价格上涨,对船企带来资产减值风险,压缩企业利润空间。2021年初以来,钢铁价格持续上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相对稳定,年内在手订单仍会存在一定资产减值压力。今年上半年新接订单对应的钢材价格较高,这些订单资产减值幅度将缩小,因此,后期资产减值对船企业绩的影响将逐步降低,长期看汇率及钢铁价格不能改变造船行业总体复苏趋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70.1亿元、826.9亿元、995.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1亿元、17.3亿元、23.0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民船市场不及预期的风险;资产减值的风险。

[2021-08-11] 中国船舶(600150):中国船舶迎交付旺季 新订单量占全球总量51%
    ■证券时报
   今年以来,国际航运市场回暖,尤其集装箱海运需求旺盛,使得全球新造船市场异常活跃。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实现批量接单,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占全球总量51%。 

[2021-04-28] 中国船舶(600150):业务规模优势进一步显现-2020年报、2021一季报点评
    ■中航证券
    事件:公司4月28日发布2020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2.44亿元(+4.91%);归母净利润3.06亿元(-84.93%)。发布2021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54亿元(-3.22%);归母净利润0.92亿元,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
    投资要点
    疫情之下,订单承接表现亮眼。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2.44亿元(+4.91%),归母净利润3.06亿元(-84.93%);归母净利减少主要系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等交易完成后,合并范围增加江南造船、广船国际、中船动力、动力研究院等单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同口径调整了前期会计报表,上年同期江南造船确认世博地块土地使用权收储补偿收益17.98亿元。2020年应对疫情冲击,公司民品业务积极突破转型,订单承接亮点突出。2020年,造船业务全年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72艘/634.3万载重吨,吨位数完成年计划的187.62%;修船业务全年承接修船409艘,订单金额23.11亿元;动力业务公司全年完成承接柴油机617台/472万马力,马力数完成年计划的102.16%。
    船舶造修业务比重提升,海工业务保持高成长性。分业务看,2020年公司船舶造修业务营业收入432.01亿元(-0.85%),毛利率9.00%(+2.03pcts),毛利率增加主要原因为上年度主营业务包含部分毛利率较低的委外代建船舶;报告期内公司修船业务抓住国际绿色环保规则带来的机遇,承接一批附加值高的修理改造业务,同时承接了多艘毛利率较高的大型改装船项目。由于公司已完成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交易事项,公司合并范围新增江南造船、广船国际等大型造船企业,交易完成后船舶造修业务板块收入比重明显增加,与上年度原合并范围相比,船舶造修业务板块收入比重增幅超过10pcts。动力装备业务营业收入56.13亿元(+9.63%),毛利率18.46%(-1.94pcts),毛利率下降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柴油机业务的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同比上升所致。机电设备业务营业收入30.75亿元(+7.07%),毛利率9.74%(+3.01pcts);海洋工程业务营业收入39.24亿元(+51.86%),毛利率10.33%(+2.41pcts),毛利率增加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交付FPSO船体项目等海工产品,完工销售一次性确认收入和成本,毛利同比增加所致。
    优质资产整合完毕,业务规模协同优势进一步显现。公司完成将江南造船等核心军民品业务装入上市公司,实现融资207.56亿元,交易规模412.35亿元。2020年江南造船实现营收230.69亿元,利润总额4.95亿元。整合有效降低成员企业资产负债率,进一步完善了公司主业板块布局、巩固了业务竞争优势、提升了上市公司资产规模。报告期内,公司以持有的沪东重机100%股权出资,控股股东中船集团以其持有的中船动力100%股权、动力研究院51%股权以及中船三井15%股权出资,合资设立中船动力集团。中船动力集团成立后,公司持有其63.77%股权,中船动力和动力研究院纳入公司合并范围。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以来,产品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展,新增了军用船舶造修相关业务,基本覆盖全部船舶和海工产品类型,强化了公司作为中船集团旗下船舶海工业务上市平台的定位,进一步推动船海产业做强做优。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中国船舶集团核心军民品主业上市公司,整合了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大型造修船、动力及机电设备、海洋工程等业务,具有完整的船舶行业产业链。公司资产优化后,将加大对产品毛利率的关注力度,切实发挥好重组后的规模优势和协同效应,进一步强化市场开拓,稳定主力船型订单。公司2021年目标全年完成营业收入547.06亿元;民品造船完工量计划完成56艘/481.11万载重吨。预计公司2021年至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6亿元、4.96亿元、5.65亿元;EPS分别为0.10元、0.11元、0.13元。
    风险提示:海洋市场风险;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2021-04-02] 中国船舶(600150):中国船舶子公司签订约7.5亿美元合同
    ■上海证券报
   中国船舶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广船国际与全球知名班轮公司的子公司签订了多艘16000TEU集装箱船的建造合同,合同总金额约7.5亿美元,均于3月31日生效。该合同总金额约占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的21%。 

[2021-02-24] 中国船舶(600150):中国船舶集团与三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证券时报
   据“中国船舶”微信公号消息,2月24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在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大力推进在风电、水电、环境工程、国际市场开发、LNG产业链以及氢能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双方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双方国内外市场开发、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2021-01-03] 中国船舶(600150):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十三五”年均交船超500万载重吨
    ■中国证券报
   12月31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高桥造船”)获悉,公司2020年全年累计完工交船27+1艘(座),完工总量490.6万载重吨,超额完成年度生产经营任务,顺利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以优异成绩开启“十四五”新征程。 
      “十三五”期间,外高桥造船坚持在危机中寻机遇、于变局中拓新局,累计交船达116+6艘(座)/2505万载重吨,年均交船总量超过500万载重吨,手持订单、新接订单、造船完工量三项主要指标始终位居国内造船行业前列;实现了主流船型全覆盖和海工装备多品种、系列化的战略转变,中国首制大型邮轮正式开工建造,“邮轮引领、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2020年是外高桥造船奋楫迈向第二个二十年的开拓之年。据统计,外高桥造船2020年累计完工交付3型22艘民船、3型6艘(座)海工产品,分别是1艘4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9艘18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12艘21万吨纽卡斯尔型散货船以及1艘30万吨深水通用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1座CJ50型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和4艘平台供应船。 
      其中,中国船舶集团“一号工程”中国首制大型邮轮自去年正式开工建造以来,作为项目主体设计建造单位,外高桥造船突破重重挑战、破解建造瓶颈,尤其是防疫初期,通过周密组织、多方协调、勠力推进,有效保障了首制大型邮轮设计建模、物资采购、设施配套以及生产建造等工作全线并进,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11月10日,中国首制大型邮轮按计划转入坞内连续搭载建造新阶段。截止今年底,H1508船详细设计完成76.5%,生产设计完成50.9%,采购完成89%,实现11个总段坞内搭载。同时外高桥造船基于大型邮轮工程打造的整体协同管理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邮轮引领外高桥造船转型升级作用日益凸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展望“十四五”,外高桥造船表示,将以中国船舶集团《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为引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增强资源整合能力,推动落实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船舶总装智能化企业,以实际行动为“十四五”中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2020-12-02] 中国船舶(600150):中国船舶与中国航天科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证券时报
   从国资委获悉,12月1日,中国船舶与中国航天科工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航天防务、科技创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业互联网、装备配套、国际贸易等领域开展互利合作。 

[2020-10-14] 中国船舶(600150):中国船舶获2020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
    ■证券时报
   中国船舶消息,10月14日是第51届世界标准日,2020年度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奖名单公布。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综合院、沪东中华、大船集团、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十一所和中国船级社等单位共同制定的“GB/T 34000-2016《中国造船质量标准》”荣获2020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 

[2020-08-28] 中国船舶(600150):中国船舶上半年净利同比下降90.69%
    ■证券时报
   中国船舶(600150)8月28日晚披露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32.16亿元,同比下降0.66%;净利1.34亿元,同比下降90.69%,主要系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完成后,公司合并范围增加江南造船、广船国际等单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同口径调整了前期会计报表,上年同期江南造船确认世博地块土地使用权收储补偿收益17.98亿元。 

[2020-07-15] 中国船舶(600150):中国船舶集团与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证券时报
   据消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交通运输部海事局15日在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海洋装备制造业和海事监管领域加强战略互联、政策互通、技术标准对接,共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智能交通装备、船海高端装备、船海环保技术、海事政策及技术法规研究、国际海事事务、船海安全装备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全面深入合作。 

[2020-07-10] 中国船舶(600150):中国船舶集团与中国船级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证券时报
   7月10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级社在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船舶集团与中国船级社将充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围绕发展战略、船型研发和认可、海洋工程装备、国际标准制定发布、工程技术服务、市场拓展、全球服务网络与能力建设等业务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建立紧密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快速推动中国船舶工业技术进步,持续提升中国船舶工业的国际地位。 

[2020-07-06] 中国船舶(600150):中国船舶签署1.2亿美元海外订单
    ■证券时报
   中国船舶消息,六〇二院与孟加拉国帕亚拉港务局(PPA)近日通过网络视频签约的形式,签署了孟加拉PPFT港口堆场及附属设施建设总承包项目合同,合同金额约为1.2亿美元。该项目是六〇二院改制以来中标的首个国际工程EPC项目。 

[2020-06-30] 中国船舶(600150):LNG全产业链携手发力 中国船舶再签大单
    ■证券时报
   据中国船舶消息,6月30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中船贸易携手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上海中远海运液化天然气投资有限公司和中远海运石油运输有限公司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通过“云签约”方式,正式联合签订了3艘17.4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船期租暨建造合同。 

[2020-06-18] 中国船舶(600150):中国船舶董事会选举张英岱为公司董事长
    ■中国证券报
   中国船舶6月18日晚间公告,公司当日以现场与网络视频或电话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召开了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七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的议案》、《关于聘任公司总经理的议案》和《关于选举公司第七届监事会主席的议案》。会议选举张英岱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任期至第七届董事会届满;董事会聘任季峻担任本公司总经理,任期至第七届董事会届满;会议选举莘国梁先生担任公司第七届监事会主席,任期至第七届监事会届满。 
      张英岱,1962年5月出生,先后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财务部副主任(主持工作)、财务部主任、副总会计师,中船重工科技投资发展公司董事长,中船重工资产经营管理(北京)公司董事长,中船资本控股(北京)公司董事长,中船资本控股(天津)公司董事长等职务。 
      季峻,1964年3月出生,先后任中华造船厂生产管理处建造师,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质量安全部主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第二主任等职务。 

[2020-06-16] 中国船舶(600150):中国船舶集团七二二所成功研制出40G高性能数据处理平台
    ■证券时报
   据中国船舶消息,中国船舶集团七二二所继推出基于国产申威芯片的万兆高性能数据处理平台后,进一步突破了40G网络数据处理SIMD(单指令多数据流)优化等核心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40G高性能数据处理平台,日前已通过相关测评认证。该平台综合处理性能较上代提升了近三倍,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2020-06-01] 中国船舶(600150):中国船舶集团发布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
    ■证券时报
    6月1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第一次战略工作会议,发布《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战略纲要》提出:中国船舶集团的企业使命是“引领行业发展,支持国防建设,服务国家战略”,产业方向是“海洋防务装备产业、船舶海工装备产业、科技应用产业、船海服务业”,战略目标是“构建产业结构合理、质量效益领先、军工核心突出、国际竞争力强的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2020-05-26] 中国船舶(600150):世界最大船用双燃料低速机全球发布
    ■中国证券报
  5月26日,中国船舶集团董事长雷凡培宣布,正式向全球发布目前世界最大船用双燃料低速机WinGD X92DF。

  WinGD X92DF由中国船舶旗下温特图尔发动机有限公司(WinGD)自主研发,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建造,中船海洋动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保障,26日通过BV船级社型式认可。

  作为目前世界最大船用双燃料低速机,WinGD X92DF集超大功率、智能控制、绿色环保于一体,以优异的性能和排放指标引领世界同类型发动机。该型低速机在燃气模式下,采用奥拓循环原理,低压燃气进气技术,满足目前最严苛的IMO Tier III排放标准。该机型配备的远程智能监控平台通过有效预判,实现远程支持,为其运行维护提供更加专业、智能、便捷、高效和可靠的用户体验。

  该机型成功研制是中国船舶在落实国家“三个强国”和“两个一流”战略部署征程上,在船舶动力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表明我国的航海“心脏”更加强大、核心技术优势更加显著、产业链更加完善。它标志着中国船舶高端海洋装备自主研发制造水平实现新的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0-05-23] 中国船舶(600150):来自中国船舶集团的两会代表委员建言,调整外籍船舶修理废钢处置政策
    ■中国证券报
  来自中国船舶集团的5名全国人大代表、2名全国政协委员,立足船舶行业,从调整外籍船舶修理废钢处置政策、加快海上浮式储油基地建设、解决邮轮产业“卡脖子”问题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保护和发展修船业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修船国家,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0%。全国政协委员、原中船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董强建议,将修船废钢的海关监管由“一般贸易”改为“修船除外”。

  董强说,我国修船行业年创汇30亿美元,提供直接就业岗位5万个。保护和发展修船业对当前落实落细“六稳”工作,特别是稳就业稳外贸具有非常实际的作用。

  2018年12月25日,四部委发布了“关于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的68号公告,对外籍船舶修理拆除的废钢等固体废物从《非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调入《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自2019年7月1日起执行。

  董强表示,从2019年7月1日执行68号公告到现在,国内修船企业普遍积压了大量修理外籍船舶拆除的废钢等固体废物。目前总量已超过10万吨,而且还在继续增加。这个问题已使中国修船企业的持续生产经营面临困难。

  为了进一步推动从根本上解决修船企业修理外籍船舶产生的废钢等固体废物处置问题,董强建议,修船废钢的海关监管由“一般贸易”改为“修船除外”。即外籍船舶修理产生的废钢等固体废物不是进口洋垃圾,不应按照“一般贸易”监管。上述废钢等固体废物的处理,应该实行“修船除外”。长远来看,有序调整废钢监管法规,解决修船行业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大船集团山海关船舶重工公司钳工马加友也建议,国家相关部委调整修改外籍船舶修理废钢处置相关适用政策。明确外籍船舶在境内维修、改装产生的废钢铁等固体废物,准予在境内贮存、转移、利用和处置,不按照进口固体废物管理,无需办理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

  提高石油储备能力

  今年国际油价下跌,为我国加大原油储备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原中国船舶集团大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征建议,加快海上浮式储油基地建设,提高我国石油储备能力。

  刘征认为,根据国际能源署建议,一个国家的石油储备至少应该达到90天的进口量。按2019年原油进口量计算,我国石油储备至少要达到1.25亿吨。从实际储量来看,还存在较大缺口。海上浮式储油为我国加快储油能力建设提供了绝佳选择。他认为,海上浮式储油方式与地上浮顶式油罐、半地下式油罐等方式相比,具有建设周期短、建造成本低、抗震能力强、运送接卸简便、不占用土地资源等明显优势。

  为此,刘征建议,在国际油价大跌背景下,启动海上浮式储油基地建设的论证和实施,将海上浮式储油基地建设作为国内扩大基建投资的重要方向,快速形成海上浮式储备能力,在油价低位运行时逢低吸储,降低我国石油储备整体收储成本,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能源保障。

  推动邮轮产业发展

  邮轮产业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域上的黄金产业”,也成为此次船舶领域两会代表关注的重点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集团江南造船科技委主任胡可一建议,加强邮轮产业顶层规划,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围绕解决发展邮轮产业的“卡脖子”问题,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胡可一认为,目前中国邮轮产业发展迅速,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来看还存在着不少瓶颈。包括邮轮全产业链从国家层面整体布局的清晰度不够,存在着资源分散、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等问题,同时蕴藏着巨大的投资风险。

  此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邮轮产业造成巨大冲击,继1月26日中国邮轮市场全面停航后,国际邮轮协会于3月13日宣布旗下所有邮轮全部停运,这在邮轮史上尚属首次。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预计中国邮轮市场将率先复苏。

  面对全球邮轮市场的大变局,胡可一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有利于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统一体制和机制,组建涵盖邮轮研发设计、建造、供应链建设和运营的相对统一、注重母港的地域性、深耕旅游纵深和船型航线的细分市场的专业化公司;鼓励中资邮轮公司成为重振邮轮产业的龙头,适时允许中资邮轮公司开辟以上海为母港的“无目的地游”航线,条件允许时,优先由中资邮轮公司恢复中韩航线,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将邮轮列入“重大科技装备攻关工程项目”作为当务之急,通过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跨领域技术创新集成,突破邮轮产业自身的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中资邮轮产业营商环境,构建新生态体系,积极推动中资邮轮自主品牌和五星红旗邮轮船队建设和“多港挂靠”常态化;加大对邮轮产业的融资和税收支持,发挥国家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吸引跨行业企业、多领域资本,建立邮轮产业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鼓励建立市场化运作的邮轮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社会多元化投资邮轮产业。

[2020-05-12] 中国船舶(600150):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问鸣被查
    ■证券时报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5月12日消息,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胡问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20-04-23] 中国船舶(600150):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注入资产有望提升盈利能力-年报点评
    ■中信建投
    事件近日,中国船舶发布年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231.36亿元,同比增长36.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05亿元,同比下降17.26%,归属于上市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42亿元,同比减亏3亿元。
    简评近日,中国船舶发布年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231.36亿元,同比增长36.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05亿元,同比下降17.26%,归属于上市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42亿元,同比减亏3亿元。分板块来看,舶修造业务收入增加36.29%,成本增加39.38%,主要是本年造船物量同比增加,收入增长,2019年共完工648.9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3.12%;海洋工程业务收入增加282.93%,成本增加249.14%,主要是本年海工平台以及首艘FPSO船体项目完工交付确认收入。
    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10.21%,同比下降2.59个百分点,其中船舶修造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2.05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主营业务中包含毛利率较低的代加工船舶,且受产品结构调整、部分造船设施改造等因素影响所致;海洋工程业务毛利率同比增加8.91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本年海洋工程产品完工量同比增加等因素所致;机电设备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10.04个百分点,主要是受风塔业务市场因素影响,承接订单价格较上期有所下降。
    从全年接单情况来看,由于船舶市场仍处于长周期底部,主要需求船型如LNG等非公司主建船型,公司接单量有所下降。公司全年共承接新船订单21艘/275.4725万载重吨,同比载重吨下降49.10%,其中:外高桥造船承接15艘/247.6万载重吨;中船澄西承接6艘/27.8725万载重吨。同时手持订单量同比下降28.47%,目前手持订单保障都低于2年,2021年存在一定开工缺口风险。修船业务公司全年承接修船177艘,订单金额9.018亿元,同比下降15%。公司全年完成承接柴油机183台/374万马力,同比提高5.35%。
    2019年3月,公司发布公告完成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之标的资产过户完成公告,非公开发行股份向中船集团、中船防务、中船投资、新华保险、华融瑞通等购买江南造船100%股权、广船国际51%股权、黄埔文冲30.9836%股权、外高桥6.2717%,中船澄西21.4598%的股权,发行完成后江南造船、外高桥、中船澄西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广船国际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公司共新增股份28.43亿股份,发行价格为13.14元。
    重组后中国船舶将由民船制造转向军民融合的船舶制造企业,成为南船旗下造船资产平台。中国船舶原有资产外高桥造船和中船澄西主营民船修造业务,现注入主要的军品资产江南造船和黄埔文冲。江南造船业务主要分为军民两大板块,军品主要包括大型水面舰艇等,而民品业务主要包括超大型集装箱等等。黄埔文冲的军船产品主要包括军辅船等,民船产品主要包括小型集装箱船和海工船、特种船等。总的来说,通过此次资产重组,南船旗下上市公司平台定位更加清晰,中国船舶涵盖了集团旗下除了沪东中华外的主要造船资产,成为其船舶制造资产平台。注入江南造船等盈利资产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2018年,公司原有两大造船企业外高桥造船和中船澄西基本实现自负盈亏,公司成功扭亏为盈,实现摘星脱帽。本次重组新注入资产中,江南造船为盈利的优质资产,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盈利能力。

[2020-04-20] 中国船舶(600150):仍然面临较大的需求压力,关注重大资产重组进展-2019年报点评
    ■中金公司
    2019年业绩低于我们预期公司公告2019年业绩:实现营收231.36亿元,YOY+36.82%;归母净利润4.05亿元,YOY-17.3%。业绩低于我们预期,主要原因是公司成本增长较快及销售费用增加较快。超额完成2019年经营计划。公司2019年完成营收为年计划的134%,各个业务板块均实现了超额完成。其中,船舶造修和海洋工程超额比例最高。1)船舶造修业务2019年营收156.13亿元,经营计划完成比例141%,公司2019年完工交付船舶38艘,全年修理完工船舶211艘。同时,公司把握双燃料船舶的市场热点,订单承接较好;2)海洋工程25.76亿元,经营计划完成比例190%,主要原因是海工平台及首艘EPSO船体项目完工交付确认收入。
    销售和研发费用增加较快。1)公司2019年销售费用1.99亿元,同比增加0.77亿元,主要原因是海工平台完工销售,计提保修费用;2)2019年研发费用10.6亿元,同比增加1.58亿元,主要原因是公司承担的国家十三五科研项目全面展开。2019年经营性现金流下降,历史角度看波动较大。2019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25亿元,相比2018年22.5亿元有较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豪华邮轮项目启动,设备及材料采购增多。从历史数据看,公司现金流金额波动较大,2017年前持续为负,2017年开始扭转为正。
    发展趋势需求不振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顺利推进。结合公司年报及我们判断,世界经济受国际贸易及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加大,以及新冠疫情影响,船东投资相对谨慎,造船市场新船需求萎缩。同时,市场结构持续分化,液化气船市场较为火热。海工装备建造市场总体冷清。根据2019年报,公司从2017年起开展实施市场化债转股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目前推进顺利。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基于宏观需求不振及疫情对公司复工影响,下调公司2020年归母净利润-28.9%至4.39亿元,引入2021年净利润预测4.83亿元。公司当前股价对应58x/53x2020e/2021eP/E。我们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和目标价27.5元不变,对应2021年2.3倍P/B,潜在涨幅48%。
    风险产品及生产交付的不确定性,重大资产重组的不确定性。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所提供的信息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维赛特财经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
   担任何责任。
2、在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
   的股票没有利害关系,本机构、本人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维赛
   特财经不对因据此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