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指标公式 龙虎榜
首页 > 主力数据 > F10资料 > 正文

  600653申华控股股票行情走势分析
≈≈申华控股600653≈≈(更新:22.02.26)
[2022-02-26]汽车行业:材料持续涨价,中下游厂商普遍承压
    ■红塔证券
    1月全国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持续保持高景气度,产销同比仍然较高增幅,当月销量 
达到43.1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40.79%。而从渗透率来看,1月单月渗透率达到17.0 
3%,较上月小幅下降约2个百分点。                                             
    由于上游原材料持续涨价,叠加补贴退坡和持续缺芯的多重影响,终端整车主机厂  
大多选择提价应对,而这会对后续新能源汽车的终端销量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由于在  
车型级别较低的产品上动力电池成本占比较高,因而其受到上游锂电相关材料持续涨价 
的压力也更大,所以部分车企可能会选择停止接收这一类产品的订单,而考虑到此前这  
一部分车型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占比较大,可能会对全国整体新能源汽车市场 
产生一定冲击。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双积分政策对于企业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产生的推 
动作用,以及下游持续高涨的需求仍然存在,车企需要在提价保证单车盈利(或减少单车 
亏损)和涨价导致需求降低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从而保证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最大 
化。综合以上情况来看,尽管原材料价格的高企和供应紧张的局面共同作用下,可能会  
为后续新能源汽车适当降温,但出于终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仍然比较旺盛的情况考 
虑,我们认为后续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景气度虽会下降,但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上游材料整体仍然处于涨价阶段。锂矿:目前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仍然旺盛,供应  
紧张的局面仍然难以缓解,从而持续推高锂价。                                   
    正极:在上游材料涨价和下游需求旺盛的双重推动下,正极材料价格再次突破前期  
的短期平台阶段,开始快速涨价。由于目前下游需求持续旺盛,产业链各厂商大多为了  
优先保证供应的量,从而只能在价上作出妥协,进一步推高了相关产品的价格,预期后续 
涨价仍将持续。                                                              
    电解液:原料方面,由于六氟磷酸锂原料价格暴涨,叠加产能不足,后续六氟价格下  
行可能性较小;溶剂供应较为宽松;添加剂价格较为稳定,VC传统大厂产能持续爬坡,加  
上新进厂家陆续投产,使得供应持续增加。综合以上因素,整体导致电解液价格没有明  
显波动。隔膜:供需两端来看,隔膜是锂电材料中相对平衡的一项,且其他材料的涨价逻 
辑大多是上游锂矿相关资源的涨价,这一因素对于隔膜来说影响不大,因此隔膜价格的  
历史情况和未来预期都基本保持平稳。                                          
    风险提示;1、上游材料持续涨价2、下游需求出现萎缩3、新技术突破导致技术路  
径发生改变                                                                  

[2022-02-25]汽车行业:产销回暖,自主品牌份额持续增加-月度数据分析及3月展望
    ■山西证券
    市场回顾                                                                
    2022年2月(截止至2022年2月24日收盘),沪深300涨跌幅-0.75%,汽车行业涨跌幅- 
0.62%,中信一级29行业排名第24位。细分行业中乘用车+2.27%)排行最前,专用汽车( 
-2.77%)排行最后。行业回顾                                                  
    汽车:1月,汽车产销回暖明显,产量增幅较大。月产销量分别为242.22万辆、253.0 
6万辆,环比分别-16.68%、-9.17%,同比分别+1.44%、+1.10%。                  
    乘用车: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07.71万辆、218.63万辆,产销量环比分别-17.80、- 
9.71%,同比分别+8.77%、+6.92%,芯片供应有所好转,乘用车产销量同比回正,连续  
多月回暖。具体来看:1)轿车、SUV、交叉型乘用车月销量同比上升,MPV月销量同比下  
降,其中,A00、A0、B级轿车;B、C级MPV以及A、B、C级SUV实现月销量同比增长,其中A0 
0级轿车、C级SUV、B级别MPV月销量增长较快;2)自主品牌、美系品牌、德系品牌同比  
增长,日系、韩系同比下降,美系、德系、法系品牌回暖迅速;3)豪华车单月销量同比继 
续下降,但降幅有所缩窄,同比表现弱于乘用车市场整体同期表现,好于合资品牌乘用车 
,市场份额维持高位。                                                         
    商用车:1月,商用车月产销分别为34.51万辆、34.42万辆,环比分别增-9.25%、-5 
.52%,同比分别-27.81%、-24.90%,同比分别较上月-2.50pct、-4.78pct,有所回暖  
。                                                                          
    新能源汽车:1月,新能源汽车月产销量分别为45.22万辆、43.14万辆,环比分别-12 
.70%、-18.74%,同比分别+133.55%、+140.79%。新能源汽车产销创1月新高,且产  
销量同比均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上市公司:行业供应有所回暖,整体产销量开始回升。上市公司中上汽、广汽、长  
安同比提升较大,环比长安、福田、江淮增幅较明显。预计未来整体汽车市场销量将同 
比转正,新能源车销量还将持续大幅增加。                                       
    投资建议短期来看:由于部分锂电材料报价持续上涨,锂电原材料板块好于整体表  
现。近期建议关注锂电正极原材料、前期受芯片影响较大的乘用车整车企业回暖、以  
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如:广汽集团、长安汽车、比亚迪、华友钴业、当升科技、赣锋锂  
业、中航光电。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增长低于预期;海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                

[2022-02-25]汽车汽配行业:从Model Y看铝压铸向大型化、一体化发展-一体化压铸专题
    ■国信证券
    整车:特斯拉引领、电动智能时代车身压铸一体大势所趋一体压铸技术将传统造车 
工艺中的冲压和焊装合并,Model3后底板的70个多个零部件被一体压铸为ModelY的2个  
大件,生产制造成本节省约20%,焊压时间从2h缩短为90s,同时还有提升精度级别、提  
高原材料回收利用率和缩短车型开发周期的优势。传统汽车的车型迭代以硬件迭代为  
主,生命周期一般为5年,电动智能化时代,汽车成为可迭代的新智能终端,迭代周期缩短 
至一年一次。电动智能化下,品牌的产品差异化至关重要,汽车产品需具备持续进化的  
能力。一体压铸可使硬件的标准化程度更高、开发周期更短,匹配软件更新速度,适应  
电动智能时代的特性,大势所趋。                                               
    零部件:铝压铸零部件向大型化、一体化发展在轻量化需求驱动下,随着铝合金材  
料应用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其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范围将逐渐延伸至引擎盖、挡泥板、车 
门、后车厢、车顶、整车身等现以钢铸件为主的大型部位。从制造工艺角度,车体部分 
在特斯拉的引领下由冲压、焊接向一体压铸发展;零部件压铸件部分主要有冲压、铸造 
、锻造三大工艺,在轻量化设计需求的驱动下,关键零件朝着高压压铸、大型化、一体  
化等方向发展。                                                              
    铝压铸行业空间广阔,产业链迎来国产化机遇假设2030年一体压铸可应用的部位为 
前中后底板、电池包、电机电控壳体、副车架、车门*4、后盖共计9个部位。假设新能 
源车一体压铸渗透率为60%,传统车一体压铸渗透率为30%。上游铝材:2016年乘用车  
单车用铝约为110kg,预计到2030年有望达到242kg,全球乘用车用铝市场规模有望从201 
6年的999亿元增长为3630亿元。大型压铸机:我们预计2030年全球大型压铸机整体需求 
约为2800套,整体市场容量约2240亿元。下游零部件:我们预计203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  
大型压铸量约3.4亿件,市场规模约5100-6800亿元。建议关注产能布局以及技术储备较 
早的企业,上游建议关注亚太科技、明泰铝业、立中集团等汽车铝材供应商,设备端关  
注伊之密等压铸机龙头,下游零部件建议关注泉峰汽车、爱柯迪、文灿股份、旭升股份 
、拓普集团等前瞻布局大型压铸设备的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新能源政策收紧、一体压铸主机厂  
应用不及预期等风险。                                                        

[2022-02-24]汽车行业:MY与M3月销比值波动提升,出口迎本季高峰-深度研究
    ■国海证券
    2022年1月国产特斯拉批发量近6万辆。国产特斯拉1月批发量59845辆,同比提升28 
6.5%,环比下降15.5%,国产特斯拉批发量已连续5个月稳定在5万辆以上。当月内销量 
19346辆,同比+24.9%,环比-72.6%;出口量40499辆,环比+16430.2%。1月内销量和出 
口量与上月变化方向差异显著,这主要是由于上海工厂承担了供应欧洲和亚太市场的任 
务,因此特斯拉于国内生产的车辆在每季度的前半段主要用于出口,而最后一月则主要  
用于内销的原因。                                                            
    国产ModelY与Model3月度批发量比值持续波动提升。2022年1月国产Model3批发量 
26548辆,同比+91.8%;国产ModelY批发量33297辆,同比增长1929.06%。国产ModelY与 
Model3的月度批发量比值自2021年1月起持续波动性提升,当月为1.25,相比上年同期0. 
12变化显著,这反映了终端市场对ModelY车型的旺盛需求。2022年,特斯拉上海工厂将  
迎来扩产,ModelY销量也将随产能增加而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ModelY和Model3的  
月度批发量比值还将继续增大。                                                
    1月国产特斯拉出口占比67.7%,Model3继续贡献主要出口量。                  
    2022年1月国产特斯拉出口量40499辆,其中Model3出口量23560辆,继续作为主要出 
口车型;ModelY出口量16939辆,与内销量基本持平。根据月度出口量数据统计,在特斯  
拉出口量的季度周期性变化中,Model3的出口占比区间在0-100%,季度峰值在90%左右 
;ModelY的出口占比区间在0-50%,季度峰值在50%左右;Model3&Y合计出口占比区间  
在0-75%,季度峰值在70%左右。相比于上两个季度的月出口占比峰值(2021年Q3为73. 
9%,2021年Q4为74.8%),2022年1月出口占比67.7%,有一定幅度下降,这与出口主要贡 
献车型Model3的情况相一致。                                                  
    1月ModelY内销量16358辆,仍为主要内销车型。在担负出口任务的同时,国产特斯  
拉的内销表现也同样出色。2022年1月,Model3/ModelY月度内销量分别达到2988/16358 
辆,ModelY同比增长896.83%。根据乘联会统计,ModelY在2022年1月的国内高端SUV销  
量排名中继续跻身前五。我们认为,作为刚刚进入中国市场一年的新车型,ModelY国内  
需求量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其销量在2022年将表现出更大的潜力。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2021年上海工厂向更多国产供应商开放,供应体系各环节全  
面引入B角。特斯拉销量快速增长,原A角供应商的特斯拉业务收入依然高增表现出强α 
,新进B角供应商业绩弹性大。特斯拉产业链核心供应商,ASP持续增长。特斯拉通过赋  
能高集成度的解决方案国产供应商,不断拓品类,系统集成能力增强,从而推动了配套的 
单车价值量提升,这与传统OEM供应体系正好相反。这一趋势也会体现在新势力的供应  
体系变革中。维持汽车行业"推荐"评级。                                        
    重点推荐个股:特斯拉生产制造革命:4680CTC+一体化压铸,将推动下一阶段特斯拉 
浪潮。我们预计,2022年会批量出现:特斯拉成为第一大客户,新势力进入前五大客户的 
特斯拉产业链国产供应商。推荐拓普集团、银轮股份、旭升股份、爱柯迪、华域汽车  
、三花智控、福耀玻璃、均胜电子,关注文灿股份、华达科技、星宇股份、双环传动。 
    风险提示:特斯拉柏林工厂、德州工厂进展不及预期;特斯拉上海工厂扩产不及预  
期;汽车芯片短缺恢复不及预期;特斯拉全球销量不及预期;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                                                                          

[2022-02-24]汽车与零部件行业:特斯拉今年销量目标强劲,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特斯拉产业链系列报告之三
    ■东方证券
    市场担心今年新能源车行业销量存在不达预期可能,特斯拉今年销量目标强劲。乘 
联会预测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50万辆,随着新能源车行业供应链紧张、补贴  
退坡、宏观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再叠加部分车企因成本上涨被迫提价,市场担心今年  
新能源车行业产销量不达预期。特斯拉产品属于中高端车型,消费者对提价的接受程度 
相较中低端车型高;特斯拉作为全球新能源车企领先者,其规模和业绩带来的具有高度  
确定性的大额订单能够使得上游供应商优先为其保证供应。                        
    根据特斯拉股东大会,2022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将增长50%以上,特斯拉作为行业  
领先者,其在产销规模、品牌认知度、供应链体系等方面具备优势,预计其产销量水平  
受电池供应紧张以及提价的影响相对不大。                                      
    特斯拉整车扩产及自研电池产能为其实现产销量目标提供保障。特斯拉柏林及德  
克萨斯工厂有望在2022年正式投产,叠加原有的美国弗里蒙特工厂贡献产能、上海超级 
工厂扩产后产能提升,各工厂产能达到最大后将保障产销量的实现。目前特斯拉旗下共 
有4座电池工厂,现有最大的电池工厂系美国内华达州的Gigafactory1,主要生产三元锂 
电池、2170电池和4680电池,另外特斯拉已投资自建3座电池厂,位于加州的4680电池试 
验厂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位于美国奥斯汀的电厂工厂和德国柏林的电池工厂尚处于建设 
中,主要生产4680电池,持续推进自研自产,扩大动力电池产能也将保障产销量目标实现 
。                                                                          
    特斯拉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比较分析。2016-2021年特斯拉年销量市占率由8.1%  
上升至14.4%,位于全球首位。2019年剔除碳积分收入后汽车业务毛利率18.9%;      
    2021年剔除碳积分收入后汽车业务毛利率27.0%,蔚来、小鹏、理想2021Q1-Q3毛  
利率分别为20.6%、19.5%、12.9%,特斯拉在剔除碳积分收入因素后2021Q1-Q3毛利  
率26.0%,优势明显。剔除碳积分收入因素后,21年2、3季度分别实现单车盈利2.53、3 
.60万元/辆,4季度单车盈利4.15万元/辆。蔚小理2021年Q1-Q3销量实现逐季增长,但蔚 
来、小鹏的单车盈利并无明显改善,理想单车亏损由1季度的-2.86万元/辆收窄至3季度 
的-0.09万元/辆,盈利能力仍与特斯拉有较大差距。                               
    随着特斯拉产能扩张、新能源车行业渗透率提升,2022年其销量目标增长强劲,其  
销量规模增长将为产业链配套公司带来收入增长弹性。建议关注:新泉股份、上声电子 
、华域汽车、拓普集团、银轮股份、精锻科技、保隆科技、泉峰汽车、岱美股份等。  
    风险提示特斯拉销量不达预期、特斯拉产能进程不达预期、芯片供给短缺影响、  
新能源车行业竞争加剧影响。                                                  

[2022-02-24]汽车行业:1月乘用车销量继续正增长,新能源产销高速发展-月报
    ■中银证券
    1月沪深300指数下降7.6%,申万汽车指数下降11.6%,短期表现弱于大盘。1月汽  
车销售253.1万辆,同比增长0.9%、环比下降9.2%;其中乘用车销量218.6万辆,芯片供 
应有所缓解带来同比增长6.7%、环比下降9.7%;商用车销售34.4万辆,同比下降25.0  
%、环比下降5.5%,卡车、客车同比均有下降,重卡降幅较大预计主要是国六实施导致 
需求透支所致。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43.1万辆,同比增长135.8%,延续了去年高速发展  
的态势且渗透率高达17%,建议持续关注产业链投资机会。                         
    主要观点1月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实现正增长。据乘联会数据,1月狭义乘用车批发 
销量217.2万辆,同比上升6.8%、环比下降8.2%,零售销量达209.2万辆,同比下降4.4  
%、环比下降0.6%。乘用车需求依然旺盛,零售总体走势较好;芯片短期有所缓解,批  
发销量同比增长。但芯片短缺叠加国内疫情反复仍是产销量的重要制约因素,后续逐步 
缓解有望促进产销量增长,建议积极布局。1月国内豪华品牌乘用车销量28.4万辆,同比 
下降5.5%,环比增长19.0%,消费升级带来的高端换购需求仍旧旺盛。主流合资品牌同 
比下降17.1%,预计和芯片短缺影响相对较大、品牌吸引力下降有关。自主品牌同比增 
长9.8%,自主头部企业产业链韧性强、有效化解芯片短缺压力,此外新能源销量表现较 
好。比亚迪、长安等车企表现相对较好,建议持续关注。                           
    1月商用车产销短期持续承压。据中汽协数据,1月商用车销售34.4万辆,同比下降2 
5%。其中卡车销售31.4万辆,同比下降25.8%;受国六排放2021年7月全面实施影响,部 
分需求提前透支,因此销量短期承压。长期来看,"大吨小标"治理将导致原有轻卡超标  
车型的单车运力下降,有望带来合规轻卡及中卡的销量提升。客车销售3.0万辆,同比下 
降15.8%,大客同比增长10.3%,中客轻客同比分别下降16.1%和17.8%。随着国内疫  
情好转及经济复苏,预计后续大中客车销量有望逐步恢复。                         
    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翻倍增长。1月新能源汽车销售43.1万辆,同比增长135.8  
%,延续了去年高速发展的态势。新能源乘用车销量41.2万辆,同比增长141.4%,渗透  
率高达18.8%;其中比亚迪汉/秦/宋/海豚、五菱宏光Mini、奇瑞QQ冰淇淋/eQ等车型热 
销使得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奇瑞等表现较好,相关车企及产业链有望受益。新能源 
商用车销量1.2万辆,同比增长66.6%;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售2622辆,同比增长14.9% 
,其中宇通客车、福田欧辉、中车电动销量位居前三。新能源汽车后续有望延续高增长 
,建议持续关注相关产业链投资机会。                                           
    1-12月汽车行业收入及利润小幅增长。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1-12月汽车工业重点 
企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0904.3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利润总额2946.9亿元,同比增 
长6.4%。展望2022年,随着车市逐渐回暖,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有望保持增长。       
    投资建议整车:乘用车销量回暖但车企分化加剧,推荐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关注广 
汽集团、上汽集团。商用车重卡、轻卡有望维持高景气,关注福田汽车等。           
    零部件:随着汽车销量回暖,业绩有望恢复并与估值形成双击,建议布局产品升级、 
客户拓展以及低估值修复的个股,推荐银轮股份、福耀玻璃、精锻科技、华域汽车,关  
注潍柴动力、威孚高科等。                                                    
    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销量2022年有望持续爆发,后续高增长确定性强。推荐国内龙  
头比亚迪,以及受益新技术、特斯拉及大众MEB国产的拓普集团、均胜电子,关注旭升股 
份、三花智控等。                                                            
    智能网联:ADAS及智能座舱快速渗透,华为小米等加速产业发展。推荐拓普集团、  
伯特利、均胜电子,关注德赛西威、华阳集团、湘油泵等。                         
    风险提示1)汽车销量不及预期;2)原材料短缺及涨价;3)产品大幅降价。          
                                                                            

[2022-02-24]汽车行业:俄乌冲突对我国汽车行业影响有限-动态点评
    ■华泰证券
    俄乌冲突爆发对国内汽车行业短期影响有限据新华社,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  
表电视讲话,决定对乌克兰部分地区发起军事行动;美国总统拜登就该军事行动发表声  
明,称美国及其盟友将做出一致回应。据欧洲商会,2021年中国汽车品牌在俄销量合计  
约11万辆,占俄罗斯当年汽车销量的6.7%;在俄销量较高的中国品牌包括长城(601633C 
H),奇瑞(未上市)和吉利(175HK)。我们认为,尽管短期来看俄乌冲突可能导致俄罗斯经 
济承压,对其汽车消费产生冲击,但中国品牌目前在俄销量较低,对华汽车行业影响有限 
;中长期来看,中国品牌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小,在俄发展前景仍向好。                 
    长城:2021年在俄销量3.9万辆据欧洲商会,长城旗下的哈弗品牌,2021年在俄销量3 
.9万辆,同比+125%,销量排名第12名。据公司官网,公司于俄罗斯图拉州的工厂于2019 
年6月竣工投产,目前该工厂年产能8万辆,包括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现已 
经导入哈弗H7、H7x和H9等车型。据公司公告,2021年公司总销量达到128万辆,在俄销  
量占其销量比例为3%。                                                       
    奇瑞:2021年在俄销量3.7万辆据欧洲商会,奇瑞汽车2021年在俄销量3.7万辆,同比 
+224%,销量排名第13名。据公司官网,奇瑞在俄投放车型包括瑞虎8pro,瑞虎7pro,瑞  
虎4,星图TXL等车型,公司在俄的生产采用CKD模式。据中汽协,2021年公司总销量达到9 
6万辆,在俄销量占其销量比例为4%。                                           
    吉利:2021年在俄销量2.5万辆据欧洲商会,吉利汽车2021年在俄销量2.5万辆,同比 
+59%,销量排名第17名。公司通过其位于白俄罗斯的CKD工厂,向俄罗斯出口产品。目  
前公司在俄的销售车型包括博越、星越和帝豪等车型。据公司公告,2021年公司总销量 
133万辆,在俄销量占其总销量比例为2%。俄乌冲突短期影响有限,中长期或利好据欧  
洲商会,2021年俄罗斯汽车销量前十的品牌中,有8个品牌为非本土品牌,主要由韩系(起 
亚、现代)、欧系(雷诺、大众、斯柯达、宝马)、和日系(丰田、日产)品牌占据,占202 
1年俄罗斯汽车总销量的53%。我们认为,短期来看俄乌冲突可能导致俄罗斯经济承压, 
拖累其汽车消费;中长期来看,如果美国及其盟友国对俄采取制裁措施(比如限制美国及 
其同盟国的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则可能影响韩系、欧系和日系汽车在当地的生产和销  
售,进而为我国自主品牌提供在俄发展机遇。                                     
    风险提示:俄乌冲突扩大化;全球宏观经济下行。                              

[2022-02-23]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屏机分离”创新机,车载屏迎高速增长-智能座舱产业链系列报告之二
    ■长江证券
    发展:座舱定义正当]时,车载大屏急先锋汽车座舱已走过完全机械化、电子化到智 
能化等四个大的产业阶段,且仍在持续进化。其中,车载液晶面板作为显示系统的核心  
部件,是汽车座舱产业链中的"硬通货"。随着智能化进程加速,车载屏市场逐渐放量,整 
车厂围绕车载屏的技术战局也越来越激烈,先进的显示技术将引导行业发展趋势。同时 
,汽车显示屏用途逐渐多样化,除了智能化初级阶段的中控屏和仪表盘,HUD、透明A柱等 
也将逐步渗透。此外,整车厂软硬件能力提升和未来屏机分离的趋势将进一步加速车载 
显示系统产业链发生改变,未来车载显示系统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时代。           
    空间:车载屏幕量价齐升,千亿规模未来可期伴随车载屏智能化、多屏化、大屏化  
趋势加深,未来有望实现量价齐升。量,1)智能座舱渗透率未来显著提升,预计2025年国 
内渗透率有望达到75.9%。一方面,智能化趋势加速未来车载屏升级孕育创造优质土壤 
;同时,作为智能座舱核心配置的中控大屏也持续加速渗透,进一步提升屏幕用量。2)自 
主势力加速崛起,座舱多屏化成差异化竞争手段,未来单车TFT液晶屏的数量从2020年的 
1.82块上升至2025年的2.33块。伴随自主崛起3.0时代的带来,国内自主势力比亚迪、  
长城、吉利以及蔚小理等新势力品牌在整车定义上逐步加码,将多屏化智能座舱作为车 
型卖点,从而寻求与国际大厂的差异化竞争。价,1)新能源车渗透加速,大屏化趋势明显 
,进一步提升车载屏单车价值量。根据CINNOResearch的统计,中国市场新能源乘用车液 
晶仪表12英寸及以上的占比45%,显著高于燃油车;2)屏显技术升级,异形屏逐步兑现需 
求,未来有望实现车载屏单车价值量2-3倍增长。因此,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车载屏市场 
规模达到165.56亿美元,复合增速17.8%;国内市场规模达497.3亿元,复合增速34.5%  
。                                                                          
    格局:产业链结构细化,模组厂商有望脱颖而出车载显示屏的产业链主要分为三级: 
上游的面板厂,中游的模组厂和下游的显示系统集成商。                           
    上游显示面板市场早期由日韩及中国台湾地区三足鼎立,然而依靠充足的资金支持 
以及日韩及中国台湾地区经营不善,中国大陆的液晶面板产业成功崛起,与日韩及中国  
台湾地区形成了稳固的格局。下游的显示系统集成竞争十分激烈,外资Tier1逐渐受到  
国产Tier1的冲击,上游的面板厂也开始布局系统集成业务,向Tier1发起挑战。在此产  
业变革趋势下,中游的模组厂依靠自己灵活的定位、与上下游丰富的沟通经验以及出色 
的定制化能力,将有望脱颖而出。                                               
    投资建议:加速变革,产业价值再分配车载显示系统产业链正面临重大变革:上游的 
面板厂和中游的模组厂依托过去传统显示器件业务优势,布局显示系统集成和智能座舱 
总成业务,进一步加强与整车在制造集成、原材料供应以及定制化需求等多方面的深度 
配合,逐步形成对座舱解决方案商的直接冲击。同时,随着汽车域架构技术演进,一芯多 
屏(屏机分离)的趋势渐显,出于降本+提升沟通效率和响应速度的需求,整车厂开始选择 
将主机和显示屏分包给不同供应商,产业价值链条面临再分配的境遇。               
    建议关注华安鑫创、德赛西威以及具备屏显制造能力且响应积极的厂商。        
    风险提示1、车载屏行业技术进步渗透&智能化应用渗透不及预期;2、测算受到现 
实情况中渗透率变化的影响或与实际有出入,测算结果仅供参考。                   

[2022-02-23]汽车行业:智能汽车,未来最强的算力终端-汽车的革命系列报告之三
    ■民生证券
    百年汽车产业迎来史诗级机遇作为互联网浪潮下划时代的产物,智能汽车的架构变 
革遵循着"机械定义-硬件定义-软硬件共同定义-软件生态定义"这一路径。而在此变革 
下,"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作为智能化"硬核"驱动着汽车的产品定位从出行工具向"移动 
第三空间"延展;汽车产业链的价值也将呈现"总量上升,重心后移"趋势;而传统供应链  
格局也将被打破,并驱动其从原先的垂直结构向扁平化网状模式发展,主机厂的角色将  
从制造商向服务商实现转型。                                                  
    智能座舱:始于互联网,进击元宇宙智能座舱革命,将遵循"配置升维+架构交融"的  
横纵法则,以"创新-迭代-颠覆"的链条演化,最终实现在元宇宙中的进击。其中,配置的 
颠覆:即,对内革新了座舱配置,并以"液晶仪表+中控屏+HUD+氛围灯+座椅+声学系统"为 
组合,实现了车内场景化+多模态交互;对外则以"网联化"为主轴,搭配了T-BOX等网联设 
备,以贯通各AIoT间的互联;架构的迭代:硬件架构:座舱芯片的具体表现将向"智能+网  
联"两大关键转变,其中高通优势明显;域控制器作为硬件架构的底层支撑,其工程化能  
力、硬件适配能力、底层软件能力愈发重要;软件架构:智能座舱的终极奥义在于"生态 
级"的对垒,而操作系统、算法、HMI是其竞争力体现的关键。其中,底层OS需具备"开放 
性、安全性"特征;座舱算法也将更聚焦于为用户提供多模态的交互方式;HMI则提供了  
人机交互差异化体验;生态的创新:在基于"配置革新+架构迭代"下,座舱的生态边界或  
向"第三空间"转移,以最终实现元宇宙的承载。                                   
    自动驾驶:决战量产元年,"感知-决策-执行"的解构自动驾驶的实现,为汽车配备了 
"隐形司机",并联动座舱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移动第三空间"。通过对其技术的解构 
,可分为三个环节: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其中,感知层:传感器是其中核心组成,而 
由其获取的数据是自动驾驶的"认知起点",我们通过拆解"感知、融合"两条路径中的关 
键部件得出以下结论:摄像头:其定位将向"专攻图像采集"转变,或将迎来"量价提升"的 
黄金时期;激光雷达:产业或迎来放量元年,OEM厂商混战下产业链投资机会确定;高精度 
地图:商业化拐点来临,产业格局或将重塑;决策层:硬件架构:自驾芯片、域控制器产业 
的景气度井喷,但针对车型/价格规划的不同呈现差异化竞争;软件架构:区别于座舱的  
定位,自驾域更注重于功能迭代,因此其底层OS需具备"安全性、低延时"特点;算法也将 
转变为以数据驱动的"功能算法";执行层:则进阶为以主动控制技术为主导的线控技术  
。                                                                          
    投资建议:智能汽车是继智能手机后又一划时代的颠覆,但其所带来的规模性影响  
以及市场增量都将远超手机。在"新四化"背景下,EE架构的升级将驱动产业的价值重心 
从硬件向软件转移,行业的游戏规则也将重新定义,无论是传统的Tier1、Tier2,亦或是 
新兴的Tier0.5都将迎来史诗级的机遇。我们再次重申,智能汽车产业的巨变已启动,其 
所孕育的投资机会将会比10年前智能手机产业链更加惊人。根据"新兴域"划分的不同, 
我们重点推荐三条主线:座舱域革新:重点推荐中科创达、光庭信息、华阳集团;自驾域 
升维:重点推荐四维图新、东软集团,以及智能化后市场道通科技;元器件增量:重点推  
荐韦尔股份、北京君正、联创电子、炬光科技。                                  
    风险提示:市场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芯片供应链风险。 

[2022-02-23]汽车行业:奇瑞汽车产业链有望迎来新发展机遇-专题报告
    ■国泰君安
    奇瑞汽车与立讯精密展开战略合作,结合双方整车制造和核心零部件业务优势,开  
启整车ODM服务,公司销量有望进一步增长,配套产业链迎来新的机遇。               
    摘要:奇瑞汽车与立讯精密战略合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推荐产业链相关及安徽本  
地零部件企业。立讯有限入股奇瑞汽车,两者合作开启整车代工业务,将带动安徽的汽  
车产业链发展,为当地企业和奇瑞的供应商带来超越行业平均的成长机遇。推荐标的伯 
特利、瑞鹄模具、巨一科技、中鼎股份、保隆科技、新泉股份、长信科技(电子组覆盖 
),受益标的松原股份。                                                        
    奇瑞汽车产品丰富产能充足,销量不断实现突破。奇瑞汽车深耕造车领域25年,覆  
盖了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其产品矩阵丰富,主要分布于中端和低端市场,亦有少量高  
端车型。同时,奇瑞汽车在全球多地设立工厂,规划总年产能约332万辆,其中国内年产  
能约为302万辆。2021年,奇瑞集团销量实现突破,达到96.2万辆,海外占比不断提高。  
    奇瑞汽车积极提升智能化水平,高性价比新能源车型成为爆款。奇瑞汽车与百度、 
科大讯飞等企业在无人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开展合作,推出智能化战略品牌"奇瑞雄  
狮"。在电动化方面,奇瑞积极发展混动技术,发布了鲲鹏DHT超级混动技术。其微型纯  
电动车因极高的性价比,已成为中低端市场爆款,部分车型月销破万。奇瑞汽车自2001  
年开始拓展海外市场,产品畅销海外80多个国家及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2021年出  
口量达到26.9万辆,连续19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立讯精密与奇瑞汽车优势互补,开创整车ODM业务新模式。跨界科技巨头涌入车联  
网和智能驾驶领域,掌握了智能化汽车的核心软件,而缺乏成熟的整车制造能力。为保  
证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催生出代工业务需求。奇瑞成熟的整车制造技术和平台,与立  
讯精密的核心零部件业务优势相结合,将使合作公司具备更强的整车代工服务能力,为  
国内外新进入汽车行业的SmartEV品牌提供服务。                                 
    风险提示:双方合作的技术发展、新公司的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2022-02-22]汽车行业:1月乘用车终端销量表现不错,行业库存去化显著-22年数据点评系列之五
    ■广发证券
    1月乘用车终端销量表现不错。根据中机中心,22年1月乘用车终端销量218.9万辆, 
同比下降3.9%,环比下降0.8%。综合考虑乘用车终端销量正常季节性规律、春节日期 
位置不同造成的扰动以及新能源车补贴退坡影响等因素,我们维持1月乘用车终端销量  
表现不错的观点。工资是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的领先指标,根据国家统计局,21年全年  
全国居民人均累计工资性收入较19年同期平均复合增速为6.9%,逐步修复至接近15-19 
年8%-9%的增速中枢水平下轨(21年Q1人均工资性收入较19年同期的两年平均复合增  
速为6.0%),工资增速水平逐步恢复有助于未来消费信心和乘用车需求回升。考虑到过 
去几年形成的乘用车终端销售低基数,未来的反弹或将继续呈现斜率不高、持续时间较 
长的特征。                                                                  
    1月乘用车行业库存去化显著。我们根据中汽协乘用车产量增速拟合合格证推算行 
业整体库存变化,1月乘用车行业库存减少24.1万辆(中汽协口径下的库存计算:1月乘用 
车厂家库存(中汽协产量-中汽协批发销量)、渠道库存(中汽协批发销量-出口销量-终  
端销量)分别减少10.9万辆、18.8万辆)。1月乘用车行业库存去化显著,行业动态库销  
比(绝对库存/近12个月平均终端销量)约为2.1。                                  
    新能源乘用车表现相对不错,节能车持续向好。1月新能源乘用车终端销量31.3万  
辆,同比增长113.7%,环比下降35.0%,占乘用车终端市场比重为14.3%,同比增加7.9p 
ct。考虑到22年1月新能源乘用车环比主要受四个因素影响:(1)乘用车季节性因素和春 
节因素;(2)乘用车终端销量22年的成长性;(3)新能源乘用车的成长性;(4)新能源乘用  
车补贴退坡,我们判断今年1月新能源乘用车-35%的环比是一个相对不错的数据,新能  
源乘用车的成长趋势并未有改变。1月普混乘用车终端销量6.9万辆,市场份额为3.2%, 
同比提升1.2pct。                                                            
    中国品牌1月终端销量份额同比提升。分国别看,1月中国品牌终端销量份额为45.3 
%,同比增加5.2pct,主要得益于中国品牌产品竞争力的持续提升;美系、欧系、日系、 
韩系份额同比分别-1.1pct、-2.3pct、-0.9pct、-0.9pct。                        
    投资建议:考虑乘用车库存周期、需求周期的共振及股价隐含的预期,我们推荐吉  
利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H/A)、长城汽车(H/A);                             
    零部件推荐华域汽车、郑煤机(A/H)、伯特利、银轮股份、福耀玻璃(A/H)、拓普  
集团、科博达、敏实集团、旭升股份,建议关注富奥股份、爱柯迪。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行业景气度下降;行业竞争加剧等a                

[2022-02-22]汽车行业:中国汽车产销同比上涨,欧洲1月汽车销量创新低-兴证海外汽车周报(2022.02.14-2022.02.20)
    ■兴业证券
    汽车板块跑赢大盘。本周恒生指数下降2.3%;Wind香港汽车与零部件指数上升0.6 
%;沪深300指数上升1.1%;Wind汽车与零部件指数上升2.3%。?2022年1月汽车产销同 
比上涨,新能车产销涨幅为1.3倍和1.4倍。2022年1月,汽车产销分别为242.2万辆和253 
.1万辆,同比分别上升1.4%和1.1%。乘用车产销分别为207.7万辆和218.6万辆,同比  
分别上升8.8%和6.9%。商用车产销分别为34.5万辆和34.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7.8% 
和24.9%。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45.2万辆和4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4倍。 
    欧洲1月汽车销量创新低。2月17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数据显示,由于  
半导体短缺继续影响整个地区的汽车销量,2022年1月,欧洲新车注册量达到822,423辆, 
同比下降2.4%,连续第七个月下降,创历史同期新低。从市场来看,1月,有13个欧洲国  
家的新车注册量实现了同比增长,另外17个欧洲国家的新车注册量却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                                                                          
    短期来看:2022年全球汽车行业有望迎来恢复性增长,欧美主要国家汽车销量有望  
实现高速增长,增速高于中国。我们预计2022-2023年全球汽车行业将迎来恢复性增长  
预期,考虑到汽车芯片短缺或持续至2022年,预计2022、2023年增速分别为6.8%、9.0  
%。                                                                        
    长期来看:全球主要国家汽车行业基本进入存量市场,我们预计2024、2025年销量  
增速预期分别为4.5%及2.5%,2026-2030年销量CAGR约为1.8%,建议关注结构性增长  
机会:1、电动智能进程加速,相关车企潜力可期;2、智能化+轻量化+电动化推动产品升 
级,相关零部件单车价值量提升;3、商用车自动驾驶加速落地,商业化前景可期;4、消  
费升级,豪华车持续渗透;政策放开,二手车加速发展,豪华品牌及二手车经销商有望从  
中受益。                                                                    
    我们的观点:整车:推荐关注小鹏汽车-W(09868.HK)、特斯拉(TSLA.O),建议关注比 
亚迪股份(01211.HK)、长城汽车(02333.HK)、吉利汽车(00175.HK)、蔚来(NIO.N)、理 
想汽车-W(02015.HK);零部件:推荐关注时代电气(03898.HK),建议关注耐世特(01316.H 
K)、福耀玻璃(03606.HK)、敏实集团(00425.HK);经销商:建议关注中升控股(00881.HK 
)、永达汽车(03669.HK);自动驾驶:推荐关注图森未来(TSP.O)。                    
    风险提示:公共卫生事件持续;半导体短缺持续;影响行业的相关政策。           

[2022-02-22]汽车行业:1月汽车产销同比小幅增长,新能源车同比持续高增-月报(2022年1月)
    ■兴业证券
    港股汽车板块表现较弱。1月,恒生指数上涨1.7%;Wind香港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指  
数下跌15.8%;沪深300指数下跌7.6%;Wind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指数下跌11.6%。      
    1月汽车产销同比小幅增长,新能源车产销同比持续高增,一季度汽车市场有望稳中 
向好:1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42.2万辆和253.1万辆,环比分别减少16.7%和9.2%,同  
比分别增长1.4%和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45.2万辆和43.1万辆,环比分 
别下降12.7%和18.8%,同比分别增长133.4%和140.5%。展望一季度,一方面,芯片供 
应有望持续缓解,各地政府将出台稳增长政策支撑市场需求,乘用车企业较高的全年生  
产目标也有望支撑一季度产销;另一方面,芯片短缺与散点疫情仍存,且政策红利基本消 
失叠加需求不足影响下,商用车也将进入调整期,预计汽车市场将呈现平稳发展态势。1 
月合资品牌表现亮眼,自主品牌有所分化:1月,自主品牌方面,吉利、长城、长安、比亚 
迪销量分别为14.64、11.18、27.72、9.54万辆,环比分别-7.8%、-31.2%、+55.7%  
、-3.7%,同比分别-6.4%、-19.6%、+10.0%、+125.0%。合资品牌方面,华晨宝马  
、北京奔驰、广汽本田、广汽丰田销量分别为7.91、5.38、7.85、9.99万辆,环比分别 
+60.0%、+2.3%、+0.1%、+1.4%,同比分别+8.4%、-16.4%、+1.1%、+11.2%。  
    全球车市跟踪:美国1月销量同比下滑,欧洲表现分化,预计下半年芯片短缺有望缓  
解。美国1月新车销量同比下降9.8%至100.3万辆。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 
牙1月乘用车销量分别为18.4万辆、11.5万辆、10.3万辆、10.8万辆、4.2万辆,同比分 
别+8.5%、+27.5%、-18.6%、-19.7%、+1.0%。预计上半年芯片短缺影响仍存,但  
库存下半年有望改善。                                                        
    短期来看:2022年全球汽车行业有望迎来恢复性增长,欧美主要国家汽车销量有望  
实现高速增长,增速高于中国。我们预计2022-2023年全球汽车行业将迎来恢复性增长  
预期,考虑到汽车芯片短缺或持续至2022年,预计2022、2023年增速分别为6.8%、9.0  
%。                                                                        
    长期来看:全球主要国家汽车行业基本进入存量市场,我们预计2024、2025年销量  
增速预期分别为4.5%及2.5%,2026-2030年销量CAGR约为1.8%,建议关注结构性增长  
机会:1、电动智能进程加速,相关车企潜力可期;2、智能化+轻量化+电动化推动产品升 
级,相关零部件单车价值量提升;3、商用车自动驾驶加速落地,商业化前景可期;4、消  
费升级,豪华车持续渗透;政策放开,二手车加速发展,豪华品牌及二手车经销商有望从  
中受益。我们的观点:整车:推荐关注比亚迪股份(01211.HK)、长城汽车(02333.HK)、  
吉利汽车(00175.HK)、蔚来(NIO.N)、理想汽车-W(02015.HK),建议关注小鹏汽车-W(09 
868.HK)、特斯拉(TSLA.O);零部件:推荐关注耐世特(01316.HK)、福耀玻璃(03606.HK) 
、敏实集团(00425.HK),建议关注时代电气(03898.HK);经销商:建议关注中升控股(008 
81.HK)、永达汽车(03669.HK);自动驾驶:推荐关注图森未来(TSP.O)。               
    风险提示:1、公共卫生事件持续;2、半导体短缺持续;3、影响行业的相关政策。  

[2022-02-22]海外汽车行业:供应链限制、新能源高增、行业格局改变-全球车市2021回顾与展望
    ■兴业证券
    2021年,受芯片短缺及疫情反复影响,全球汽车销量小幅上涨4.6%,实现8057.7万  
台。其中,中国销量增加3.8%,日本销量减少3.3%,美国销量增加3.7%。除德国、荷  
兰外,欧洲主要国家销量大多略有上升。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德国销量分别占据 
32.6%、19.3%、5.5%、4.7%、3.6%的全球市场份额,为销量前五名,合计份额为65 
.7%。                                                                      
    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668.5万台,同比增长112.9%。中国、欧洲、美国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比重分别为50.3%、34.6%、9.9%。2021年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超210万辆至352.1万辆,超过所有其他地区销量增长总和。与 
2020年超140%的高速增长相比,2021年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实现226.3万辆,同比仅  
增长65.8%。受益于众多车企的优质新产品以及特斯拉ModelY销量的快速增长,2021年 
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67万辆,同比增长101.3%。挪威、瑞典、荷兰、德国新能源汽  
车渗透率已分别达到69.8%、39.4%、29.3%和22.7%。伴随全球各国新能源进程加  
速,我们保守预计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到2025年有望达到1796.1万辆,渗透率近22%, 
2021-2025年复合增速约为29.1%。                                             
    丰田击败大众蝉联全球汽车市场销量冠军,特斯拉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夺冠,比亚  
迪增幅可观。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前四为丰田、大众、现代起亚、Stellantis。丰田 
再次击败大众,蝉联全球汽车销量冠军,体现出芯片短缺及疫情反复影响下丰田对供应  
链的把控能力。全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四为特斯拉、大众、比亚迪、通用。特斯  
拉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市占率达16.6%。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迅猛,  
销量为去年同期2倍以上,市占率由6%提升至9.5%。                              
    短期来看:2022年全球汽车行业有望迎来恢复性增长,欧美主要国家汽车销量有望  
实现高速增长,增速高于中国。我们预计2022-2023年全球汽车行业将迎来恢复性增长  
预期,考虑到汽车芯片短缺或持续至2022年,预计2022、2023年增速分别为6.8%、9.0  
%。                                                                        
    长期来看:全球主要国家汽车行业基本进入存量市场,我们预计2024、2025年销量  
增速预期分别为4.5%及2.5%,2026-2030年销量CAGR约为1.8%,建议关注结构性增长  
机会:1、电动智能进程加速,相关车企潜力可期;2、智能化+轻量化+电动化推动产品升 
级,相关零部件单车价值量提升;3、商用车自动驾驶加速落地,商业化前景可期;4、消  
费升级,豪华车持续渗透;政策放开,二手车加速发展,豪华品牌及二手车经销商有望从  
中受益。                                                                    
    我们的观点:整车:推荐关注比亚迪股份(01211.HK)、长城汽车(02333.HK)、吉利  
汽车(00175.HK)、蔚来(NIO.N)、理想汽车-W(02015.HK),建议关注小鹏汽车-W(09868. 
HK)、特斯拉(TSLA.O);零部件:推荐关注耐世特(01316.HK)、福耀玻璃(03606.HK)、敏 
实集团(00425.HK),建议关注时代电气(03898.HK);经销商:建议关注中升控股(00881.H 
K)、永达汽车(03669.HK);自动驾驶:建议关注图森未来(TSP.O)。                   
    风险提示:1、公共卫生事件持续;2、半导体短缺持续;3、行业竞争加剧。        

[2022-02-22]汽车行业:二手车价格持续高涨,再次证明需求被供给明显压抑-中国二手车市场成交价格变化与购车需求研究
    ■申万宏源
    经过数十年发展,欧美发达市场二手车:新车销量结构基本稳定于2~3:1区间。美  
国已有统计数据从1990年开始,二手车:新车销量比就稳定在2.5~3:1。其中最大的波  
动来自于2008年经济危机,使新车销量断崖式下滑,比值突增至3~3.4区间。但随着经  
济逐步恢复,新车销量回暖,以及二手车库存在此前的大幅去化,这一比值迅速回落至2. 
2~2.4区间。德国在过去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比值基本处于2~2.5区间,显示出发达  
国家基本一致的消费结构。长期看,成熟市场的消费结构基本稳定。二手车的交易在经 
济下行期较为活跃,但在复苏期又会略显萎缩,市场会进入新车的‘补库存’阶段。    
    缺芯因素扰动了全球车市需求结构,全球二手车价格快速提升,创历史新高。芯片  
短缺导致新车产量下降,新车库存水平处于低位。根据J.D.Power的数据,美国经销商新 
车平均库存天数从2020年的49天降至17天,创下历史新低。新车库存有限,但需求由于  
各类政策影响仍然存在,导致新车供不应求。计划购车的消费者转而寻求二手车市场,  
导致对二手车的需求异常增加。但在供给端,新车供应不足也抑制了车辆置换,二手车  
供给有限。                                                                  
    二手车需求大于供给使得价格持续走高,2020下半年开始尤为明显,价格同比涨幅  
在20%~25%区间。而在疫情前的2010-2020年,美国二手车与新车均价提升均较为平  
缓,同比上升幅度小于5%。                                                    
    2020年约有1800万新增需求涌入市场,而我们预计二手车市场承接了其中36%,而  
随着消费结构的逐步国际化,这一占比将继续提升。而二手车成交价格在去年下半年开 
始也出现了异常上涨。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6月,实际成交均价都维持在 
6.1~6.3万元区间波动。但从去年7月开始,成交价已经持续攀升至7.2万元,涨幅比例  
接近20%。同时在供给端,2021H2线上平台线索量同比20年减少-6%,显示出了二手车  
供给开始萎缩的态势,这与保有量持续增加的大趋势相违背。供给的萎缩也进一步压抑 
需求的兑现。                                                                
    二手车成交价在3-12万区间的交易量较大,且增长也相对强劲。而考虑到消费者换 
购后的平均加价幅度在5-10万水平这一消费趋势。一旦新车供给恢复,新车价格在10-2 
0万区间的品牌将明显受益,而这一价格带的产品正是自主品牌的主战场。自主品牌10- 
15万价格带已形成明显竞争壁垒,同时在智能电动带动下,价格带也正持续向"20~25万 
元"移动,直击丰厚利润地。紧张的供需关系逐步释放后,崛起后的自主品牌ASP将告别  
过往年均5%~8%提升的水平,或将追上社会消费升级的步伐,可以每年10%+以上的速 
度提升ASP。                                                                 
    投资分析意见:全面看多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整车及供应链都将在这次商业模式  
及竞争关系的重构中获得极大的增长。看好积极转型中的头部整车厂,推荐吉利、比亚 
迪、长城、上汽集团。混动产业链带来零部件新增量,发动机控制方面推荐菱电电控,  
三合一赛道的关注巨一科技、卧龙电驱、精进电动,小三合领域关注欣锐科技;热管理  
领域推荐三花智控、拓普集团。                                                
    核心风险:供应链缺芯风险,车市折扣与销量数据改善不及预期。                

[2022-02-22]汽车行业:更多科技公司入局,备战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智能汽车系列报告5
    ■中信证券
    智能汽车逐渐成为继手机之后下一个重要的移动互联智能AI平台。软件定义汽车  
时代来临,科技巨头跨界而来、新势力风头正劲,与传统整车厂在产业巨变的转型期碰  
撞。我们复盘过去15年的全球智能手机产业:iPhone给苹果带来创新者红利之后,市场  
开始进入"总量高增长、百家争鸣"的阶段,此后进入"总量低增长、市场集中度提升"阶 
段。我们判断,智能汽车市场格局开始进入"先分散、再集中"阶段,2022-2025年将呈现 
持续有新进入者的"高度分散"阶段。特斯拉引领,Rivian、Lucid、小鹏、理想、蔚来  
等新势力跟进,大众、丰田等传统整车厂焦虑跟进,小米、百度、鸿海、立讯等科技公  
司入局,苹果汽车亦值得期待。                                                 
    汽车智能化:电动化驱动,产业趋势确立。2021年全球、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96 
万、332万辆,对应行业渗透率9.9%、15.5%,我们预计到2025年,该渗透率数字有望提 
升至32%、42%。电动化作为智能化理想载体,叠加整车厂、产业配套、政策等层面合 
力,汽车智能化趋势确立:1)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由分布式向域集中式、中央计算架构演  
进,软件定义汽车成为长期必然趋势;2)硬件技术成熟、规模效应等推动核心传感器成  
本不断下移,ICVTank预计2018-2025年期间车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价格有望下降97 
%、33%。3)特斯拉作为典型代表,智能化有助于整车厂实现产品差异化、商业模式重 
塑等。据车厂产品规划,2022年全球主要一线车厂、造车新势力均有望搭载L3及以上自 
动驾驶系统。                                                                
    造车新势力初具规模,科技公司加速进场。目前全球造车新势力、科技巨头等正积 
极参与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进程:1)特斯拉引领全球。2021年销量为93.6万辆 
,我们预计2022年销量有望超过140万辆。同时特斯拉CEO马斯克亦表示,有信心保持每  
年至少50%的交付量增长率,到2030年实现年销量2000万辆。2)造车新势力快速跟进。 
2021年海外造车新势力Lucid、Rivian纷纷上市,成为全球前十大市值车企公司。Lucid 
预计公司2021-2022年销量分别为577/20,000辆;Rivian预计公司2021-2022销量分别为 
920/60,000辆。                                                              
    2021年蔚来、小鹏、理想销量分别为9.1万、9.8万、9.0万辆,我们预计2022年将  
分别增长至18万、20万、18万辆,先发优势显著;3)科技公司跑步进场,目前苹果、索尼 
、百度、小米、鸿海、立讯精密等公司均已开始布局整车业务。                    
    苹果作为消费电子领域产品定义者,智能汽车有望于2025年上市;百度、小米等科  
技公司有望于2023-2024年推出新款车型,预计智能化是其核心卖点;鸿海&立讯精密等 
代工&零部件厂商亦宣布加大在整车领域中的布局,备战未来和苹果等巨头合作的可能 
。                                                                          
    手机产业复盘:过去15年,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竞争格局、商业模式等剧变。       
    1)2007年,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上市74天销量100万台,智能手机开始真正走向  
市场;2)2010年,苹果iPhone4上市,出色产品设计、丰富内容应用,叠加3G网络在欧美发 
达市场规模商用,上市当年销量达4752万台,全球份额为16%,该年全球智能手机年销量 
突破3亿部,市场渗透率亦从此前10%左右快速提升至19%,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3)201 
2年,联发科、高通等芯片企业相继推出智能手机Turnkey(一体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  
手机研发周期&难度,随着谷歌安卓生态完善,大量新兴厂商、科技公司开始涌入智能  
手机市场,叠加期间4G网络在全球主要地区商用,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14.4亿台,行 
业渗透率76%,尾部厂商销量份额达40%;4)自2016年开始,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开始进入 
存量市场,销量不再增长甚至萎缩,叠加电子件在智能手机BOM成本中超过80%的占比,  
规模效应推动市场集中度快速提升,2020年尾部厂商销量份额不足20%,在此期间,华为 
、OPPO/VIVO、小米等本土厂商依托庞大内需(国内智能手机销量占全球比重约30%)、 
技术研发、规模优势等不断扩大份额,并从中国走向全球,2020年四家厂商全球销量份  
额合计占比超过50%(2015年不足20%)。                                        
    汽车产业展望:伴随各方积极、快速入局,市场集中度有望从短期分散逐步走向长  
期集中。1)类似于2010~2011年智能手机产业,伴随新能源汽车整车技术、电池成本等 
核心要素不断趋于理想,以及新势力、科技巨头、消费电子厂商等加速进入,全球新能  
源车产业正迈过前期的产品验证、市场培育阶段,并进入快速增长、百家争鸣的第二阶 
段,在此期间,我们预计头部厂商的份额可能面临一定挤压,尾部厂商份额将明显提升,  
市场集中度料趋于分散,该种情形预计会持续3~5年时间;2)之后伴随市场增速的放缓, 
考虑到智能化带来的电子件占整车成本比重提升、生产&客户服务端的规模效应等,长 
尾厂商料将快速出局,产业份额逐步向头部企业靠拢,产品定义、整车全栈技术、算法  
&软件服务等综合能力突出的厂商有望最终胜出。同时考虑到国内庞大需求(全球汽车 
销量占比25%)、完善整车产业链配套、IT技术&软件服务人才储备等系列利好因素的 
支撑,我们看好国内领先企业销量份额不断提升,并逐步从国内走向全球的可能。      
    风险因素:全球疫情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国际贸易冲突加剧的风险;产业链关键供给 
不足的风险;自动驾驶汽车出现严重安全事故导致估值波动的风险;动力电池产能不足  
的风险;电网负荷不足的风险;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低于预期等风险。                  
    投资策略:作为下一代智能硬件AI平台,智能汽车产业当前已逐步迈过早期市场验  
证、客户培育阶段,并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百家争鸣的第二阶段,造车新势力、科技巨  
头、消费电子厂商等跑步进场。复盘过去15年的智能手机产业发展,我们判断:2022-20 
25年智能汽车赛道,将呈现持续有新进入者的"高度分散"阶段。伴随市场增速的回落,  
以及产业规模效应、汽车智能化带来的数据积累效应等,产品定义、整车全栈技术、算 
法&软件服务等综合能力突出的厂商有望最终胜出,我们看好国内领先企业销量份额不 
断提升,并逐步从国内走向全球的可能。我们建议战略关注:特斯拉、理想、小鹏、蔚  
来等造车新势力,以及积极布局的苹果、百度、小米等科技巨头。                   

[2022-02-22]汽车行业:1月销量符合预期,日均需求平稳提升-月度销量点评
    ■中信证券
    2022年1月汽车销量实现253.1万辆,环比-9.2%。乘用车销量实现218.6万辆,环比 
-9.7%,同比+6.7%,符合市场预期。商用车销量实现34.4万辆,环比-5.5%,同比-25.0 
%,同比降幅扩大。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43.1万辆,同比+135.8%。受芯片供给紧张的  
影响,目前市场仍然体现出"需求好于供给"的局面,预计春节假期后终端将出现温和补  
库存行情。当下自主品牌持续向上,行业利润率逐季恢复,建议重点把握汽车板块反弹  
机会,维持汽车板块"强于大市"的评级。                                         
    事项:2022年2月18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022年1月汽车产销数据,对此我们点 
评如下:汽车总量:1月实现销量253.1万辆,同比+0.9%,符合预期。根据中汽协数据,20 
22年1月,我国汽车生产242.2万辆,环比-16.7%,同比+1.4%;1月实现销量253.1万辆,  
环比-9.2%,同比+0.9%。月国内狭义乘用车上险量实现217.3万辆,环比-0.6%,同比- 
4.1%,基本符合预期。整体来看,1月芯片供应继续缓解,叠加各地政府稳增长政策出台 
,市场需求将保持相对稳定。                                                   
    乘用车:1月乘用车实现销量218.6万台,自主品牌持续保持亮眼表现。2022年1月产 
/销分别实现207.7万辆/218.6万辆,环比分别-17.8%/-9.7%,同比分别+8.7%/+6.7% 
。分车型来看,轿车、SUV、MPV和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4.1%、-1.4%、 
+8.7%、+78.0%。结构方面,自主品牌1月销量100.4万辆,同比+15.9%,自主品牌单月 
市场份额达到45.9%,环比-1.0pct。我们预计,2022年仍将是自主品牌继续提升份额的 
年份,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增速将持续成为行业的α。                             
    日均销量环比小幅提升,春节期间乘用车需求稳健。扣除春节假期,1月实际有效生 
产销售的天数为29天,1月的日均乘用车批发销量实现7.5万辆,环比-3.5%,同比+14.3  
%,相对于2019年1月增3.2%;1月日均乘用车零售销量实现7.5万辆,环比+6.6%,同比+ 
2.8%,相对于2019年1月降11.6%。从日均有效销售天数的数据来看,乘用车整体需求  
保持稳健,并没有出现太大波动。                                               
    新能源乘用车在1月实现日均批发销量1.5万辆,环比-7.5%,同比+168.2%,保持高 
速增长。                                                                    
    商用车:1月商用车实现销量34.4万台,销量环比改善显著。2022年1月商用车产量3 
4.5万辆,环比-9.3%,同比-28.0%;销量34.4万辆,环比-5.5%,同比-25.0%。分车型  
看,重卡、中卡、轻卡、微卡分别实现销量9.5万辆/0.9万辆/16.2万辆/4.7万辆,同比  
增速分别为-48.0%、-45.8%、-16.5%、+64.7%,其中,重卡的销量环比显著改善(环 
比+65.1%),主要系"国五"车辆销售过渡期已于2021年底结束,渠道"国五"车辆库存已  
经得到较好的消化,库存车辆对新车销售的透支效应显著减弱。随着国家陆续推出稳增 
长相关政策,基建行业需求有望提升,预计有望对重卡销量形成较好的拉动。1月客车产 
销均完成3.0万辆,同比-14.9%/-15.8%,其中,大客、中客均实现销量0.27万辆,同比  
增速分别为+10.3%/-16.1%。                                                 
    新能源车:1月销量43.1万辆,同比+135.8%,延续高增长态势。2022年1月新能源汽 
车产销分别完成45.2万辆/43.1万辆,环比分别-12.6%/-18.6%,同比分别+133.2%/+1 
35.8%。其中新能源乘用车1月产销分别实现43.7万辆/41.9万辆,环比分别-10.4%/-1 
5.7%,同比分别+134.6%/+138.7%,销量占乘用车市场份额达19.2%,高于去年全年水 
平。新能源商用车1月产销分别实现1.6万辆/1.2万辆。分车型看,1月纯电动汽车产销  
分别完成36.7万辆/34.6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完成8.5万 
辆,同比均增长2.0倍。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增速下行;行业销量不及预期;消费鼓励政策落地不达预期。   
    投资策略:1月行业产销数据平稳释放,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保持同比增长。受芯片 
供给的影响,目前市场仍然体现出"需求好于供给"的局面,预计春节假期后终端将出现  
温和补库存行情。随着自主品牌持续向上,行业利润率逐季恢复,建议重点把握汽车板  
块反弹机会。零部件板块中,我们优先推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成长性公司:保隆科技(智 
能传感器)、文灿股份(一体压铸)、隆盛科技(EGR龙头+马达铁芯快速增长)、继峰股份 
(全球汽车座椅头枕龙头,新拓展乘用车座椅业务)、伯特利(汽车制动系统国内龙头)、 
耐世特(受益美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投放)、华域汽车(电动、智能和轻量化龙头)、阿尔  
特(汽车设计订单快速增加)、华阳集团(ARHUD)、福耀玻璃(天幕玻璃)。乘用车板块,  
我们重点推荐三家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以及引领个性化消费  
、加速智能电动转型的长城汽车(A+H)、DM-i强势发力的比亚迪(A+H)、自主品牌迎来  
反转的广汽集团(A+H)。                                                       

[2022-02-22]汽车行业:整体开局良好,新能源汽车产销维持同比高增速-2022年1月汽车数据解读&投资展望
    ■海通证券
    根据中汽协数据统计:1月国内汽车产242.2万辆,同比+1.4%;销253.1万辆,同比+0 
.9%。其中:乘用车产207.7万辆,同比+8.8%;销218.6万辆,同比+6.7%。商用车产34. 
5万辆,同比-28.0%;销34.4万辆,同比-25.1%。                                  
    根据乘联会月度数据统计:按车系看,1月各品牌同比与环比表现分化,自主品牌同  
比表现较好:(1)日系品牌中本田系同比、环比表现稳健,丰田系表现分化,东风日产销  
量第一。                                                                    
    (2)欧系品牌中南北大众表现分化,上汽大众同比增速亮眼,宝马环比大幅增长。   
    (3)美系品牌环比表现均不佳,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的背景下特斯拉同比强  
势增长。                                                                    
    (4)自主品牌表现分化,长安汽车环比表现较好,同比略有增长,占据月销第一,比亚 
迪、小鹏等新能源汽车品牌均实现同比大幅增长,但环比出现下滑。                 

[2022-02-22]汽车行业:产批零同比高增长,出口表现靓丽-月报
    ■东吴证券
    1月批发环比-8.2%,好于我们预期。乘联会口径:狭义乘用车产量实现205.9万辆( 
同比+10.4%,环比-16.5%),批发销量实现217.2万辆(同比+6.8%,环比-8.2%)。交强 
险口径:1月行业交强险217.58万辆,同环比分别为-4.11%/-0.62%。中汽协口径:1月  
乘用车总产销分别实现207.7/218.6万辆,同比分别为+8.7%/+6.7%,环比分别为-17.8 
%/-9.7%。出口方面:1月中汽协口径乘用车出口18.5万辆,同环比分别为+94.5%/-1. 
1%,其中新能源乘用车1月出口5.4万辆,同环比分别为+538.7%/+230.5%,新能源出口 
环比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为特斯拉中国1月出口40499辆,环比+16430%。展望2022年2  
月:我们预计乘联会行业整体产量和批发环比分别-25%/-25%,对应同比分别为+36.42 
%/+43.52%;出口量整体预计13万辆;新能源批发预计30万辆;行业整体交强险预计环  
比-35%,约为141万辆。                                                       
    新能源跟踪:乘用车批发口径1月新能源车渗透率18.97%,环比-2.38pct。乘联会  
口径,新能源乘用车1月产量实现42.8万辆(同比+141.0%,环比-11.8%),批发销量实现 
41.2万辆(同比+141.4%,环比-18.5%)。交强险口径新能源零售实现31.61万辆(同比+ 
113.68%,环比-34.68%)。乘用车批发口径1月新能源车渗透率18.97%,环比-2.38pct 
。分地区来看,非限购地区销量占比为78.55%,环比+1.84pct。分价格带来看,低端消  
费+高端消费销量占比上升。12月0-5万、5-10万、15-20万、30-40万、40万以上区间  
销量占比上升,环比分别+1.97pct、+1.02pct、+0.22pct、+2.39pct、+2.39pct。分价 
格带来看新能源车渗透率,1月除0-5万元价格区间内新能源车渗透率环比+0.38pct外,  
其余价格区间渗透率均环比下行。                                              
    自主品牌市占率跟踪层面:1月整体市场/轿车市场自主品牌市占率环比下滑-1.49p 
ct/-2.0pct,SUV市场自主市占率+0.7pct。                                       
    重点车型询单数据层面:1)新能源车型方面,从环比增幅角度来看,宋PLUS新能源1  
月环比+80.03%,表现较好。ID.4X、ID.6X1月询单量环比-53.44%、-37.51%。从绝  
对值角度来看,宏光MINI及宋PLUS新能源1月询单量最高。2)燃油车型方面,从环比增幅 
角度来看,坦克300+摩卡询单量环比表现较好,环比分别+8.71%/+6.00%。从绝对值角 
度来看,1月询单量表现最好的重点燃油车型为长安CS75PLUS以及长城哈弗H6。        
    投资建议:依然看好汽车板块投资机会。2022年三重周期共振,自主黄金时代:1)芯 
片缓解带来乘用车行业补库需求,2021Q4-2022Q3进入持续产销数据同比持续改善周期  
。2)智能化+电动化+混动化,自主品牌新一轮新车陆续上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向  
上带动自主品牌市占率实现更高质量上升。3)各家自主品牌积极推动海外战略,出口将 
持续进入高增长通道。整车板块推荐【长城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比亚迪+吉利汽  
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关注【蔚来汽车+小康股份+江淮汽车】。零部件  
板块推荐【德赛西威+华阳集团+伯特利+拓普集团+福耀玻璃+中国汽研+爱柯迪+华域汽 
车】,关注【星宇股份+继峰股份+均胜电子+旭升股份】。                          
    风险提示:芯片短缺影响超预期;乘用车价格战超预期。                        

[2022-02-22]汽车行业:1月汽车产销量同比改善-跟踪点评
    ■东莞证券
    事件:近日中汽协发布2022年1月汽车产销数据。                              
    点评:1月汽车产销量同比改善,自主品牌份额上升。1月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42.2万 
辆和253.1万辆,产量同比增长1.4%,销量同比增长0.9%,产量增速连续两个月为正,销 
量较上月由负转正;环比分别下降16.7%和9.2%。乘用车方面,1月乘用车产销量分别  
为207.7万辆和21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7%和6.7%,产销量增速连续两个月为正,环 
比分别下降17.81%和9.74%。芯片供给持续改善带来汽车产销同比数据好转,而1月的 
产销量环比下滑有春节因素的影响。1月豪华车零售29万辆,同比下降5%,环比增长18  
%;                                                                         
    自主品牌零售94万辆,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1%;主流合资品牌零售86万辆,同比 
下降17%,环比下降7%。1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5.5%,同比上升6.4pct;相对于 
2021年度份额上升4.5pct。1月厂商库存环比下降11万辆,经销商库存系数为1.46,基本 
持平上月,仍在警戒线以下。                                                   
    1月新能源汽车同比保持高增长势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5.2万辆和43. 
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4倍,环比分别下降12.74%和18.83%。其中,1月新能源 
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43.7万辆和4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4倍,环比分别下降1 
0.45%和15.86%。1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17%,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19.2%。1月, 
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1.4%;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10.2%;主流合资品  
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2.5%。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多元化发力。1月,上汽集团销量45.56万辆,同比增长13.02%,  
其中新能源汽车7.2万辆,同比增长25.54%;广汽集团销量23.72万辆,同比增长9.16%, 
其中新能源汽车1.91万辆,同比增长115.21%;长城汽车销量11.18万辆,同比下降19.59 
%,其中新能源汽车1.38万辆,同比增长33.8%;                                   
    长安汽车销量27.72万辆,同比增长10.03%。新能源车企中,1月比亚迪新能源车销 
量9.32万辆,同比增长361.73%;特斯拉中国销量5.98万辆,同比增长286.5%;小鹏、理 
想销量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逾1倍,蔚来增速相对落后,同比增逾三成;哪吒、零跑等二 
线新势力加速追赶,同比均增逾4倍。南北大众新能源汽车销量1.37万辆,占主流合资59 
%份额。                                                                    
    投资建议:1月汽车产销同比小幅增长,环比有所下滑,存在春节因素的影响,符合预 
期。各地政府积极出台稳增长相关政策,支撑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叠加芯片供给持续改  
善,汽车市场产销整体呈现回暖态势,Q1汽车产销有望实现温和增长。目前渠道库存仍  
处于较低水平,经销商有较好的补库存需求,将带动零部件需求继续修复。新能源汽车  
方面,1月产销量延续高速发展的态势。随着补贴退坡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部分车型价格 
有所上调,对订单的影响有待观察,但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预计 
2022年有望保持高增长势头。建议关注具备全球竞争力,积极向电动智能化转型,受益  
芯片供给改善后需求回补弹性标的:华域汽车(600741)、拓普集团(601689)、伯特利(6 
03596)、中鼎股份(000887)、富奥股份(000030)。                                
    风险提示:芯片供给改善不及预期,汽车产销量不及预期,新技术变革迭代,原材料  
价格大幅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电动车安全性风险等。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所提供的信息请以中国证监会制定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维赛特财经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
   担任何责任。
2、在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厉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
   的股票没有厉害关系,本机构、本人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维
   赛特财经不对因据此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