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指标公式 龙虎榜
首页 > 主力数据 > F10资料 > 正文

   601988中国银行资产重组最新消息
≈≈中国银行601988≈≈(更新:21.08.31)
    ★2021年中期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财务回顾 
       (一)、经济与金融环境。 
       2021年上半年,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分化
加剧。美欧经济复苏加快,日本内需疲软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持续分化。 
       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大。主要发达经济体保持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资产
负债表规模再创新高,部分新兴经济体国家启动加息,全球流动性仍较宽裕。美元指
数先强后弱,欧元汇率呈现V型走势,主要新兴经济体汇率分化。全球股票市场波动
上行,债券市场收益率上行后震荡回落。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扬。 
       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生产需
求继续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
理区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23.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6%,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7.1%,贸易顺差1.6
万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5%。 
       中国人民银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了政策连续
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
。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231.8万亿元,同比增长8.6%;人民币贷款余额18
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3%;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0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0%。
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中间价为6.4601,比上年末升值1.0%。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运行稳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
续提升,金融资源更多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大力支持普惠小微、乡村振兴、制
造业、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发展。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
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6月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3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总负
债30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商业银行上半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1万亿元,同比
增长11.1%;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2.8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6%。 
     
       (二)、利润表主要项目分析 
       本行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
疫情防控和经营管理,经营业绩稳中有进。上半年,集团实现净利润1,185.47亿元,
同比增长9.9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28.13亿元,同比增长11.79%
。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0.93%,净资产收益率(ROE)11.97%。 
       利息净收入与净息差。 
       上半年,集团实现利息净收入2,087.73亿元,同比增加33.60亿元,增长1.
64%。其中,利息收入3,869.34亿元,同比增加24.86亿元,增长0.65%;利息支出1,7
81.61亿元,同比减少8.74亿元,下降0.49%。 
       利息收入。 
       上半年,客户贷款利息收入2,828.58亿元,同比增加54.60亿元,增长1.97
%,主要是客户贷款规模增加带动。 
       投资利息收入754.17亿元,同比减少10.58亿元,下降1.38%,主要是投资
收益率下降所致。 
       存放中央银行及存拆放同业利息收入286.59亿元,同比减少19.16亿元,下
降6.27%,主要是存放中央银行及存拆放同业收益率下降所致。 
       利息支出。 
       上半年,客户存款利息支出1,305.50亿元,同比减少24.16亿元,下降1.82
%,主要是存款付息率下降所致。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利息支出272.90亿元,同比减少16.60
亿元,下降5.73%,主要是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付息率下降所致。 
       发行债券利息支出203.21亿元,同比增加32.02亿元,增长18.70%,主要是
发行债券规模增加所致。 
       净息差。 
       上半年,集团净息差为1.76%,同比下降11个基点,主要是境内人民币贷款
收益率有所下降。为缓解资产收益率下行的影响,本行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一方
面,坚持量价双优,持续优化存款结构,努力将存款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另一方面
,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中国内地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平均余额在中国内地人民币
客户贷款中的占比同比提升1.77个百分点。 
       非利息收入。 
       上半年,集团实现非利息收入942.15亿元,同比增加139.18亿元,增长17.
33%。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31.10%。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集团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68.13亿元,同比增加49.89亿元,增长11.9
3%,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15.45%。本行积极把握市场机遇,深挖业务潜力,基金代
销、托管、互联网支付等业务收入增长较快。 
       其他非利息收入。 
       集团实现其他非利息收入474.02亿元,同比增加89.29亿元,增长23.21%。
主要是投资收益同比增加。 
       营业支出。 
       上半年,集团营业支出1,550.45亿元,同比减少20.80亿元,下降1.32%。 
       业务及管理费。 
       上半年,集团业务及管理费729.08亿元,同比增加60.32亿元,增长9.02%
。集团成本收入比为24.06%,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本行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行,
积极优化费用支出结构,进一步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大对重点产品、重点领域和重
点地区的资源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场景建设、移动金融等重点项目,致力于提升投入
产出效率。 
       资产减值损失。 
       上半年,集团资产减值损失529.45亿元,同比减少135.39亿元,下降20.36
%。其中,集团贷款减值损失477.50亿元,同比减少129.78亿元,下降21.37%。本行
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增强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前瞻性,信贷资产质量保
持基本稳定。同时,严格遵循审慎稳健的拨备政策,保持充足的风险抵御能力。 
     
       (三)、资产负债项目分析 
       本行密切关注经营形势变化,加强资产负债统筹平衡,做好前瞻性和趋势
性研判,动态调整业务策略,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各项业务保持平稳增长。6月
末,集团资产总计263,173.2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146.68亿元,增长7.85%。集团
负债合计240,869.7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471.57亿元,增长8.31%。 
       客户贷款。 
       本行坚决贯彻国家宏观政策,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重点支持普惠金融
、绿色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的投放,信贷结构
持续优化,贷款规模平稳适度增长。6月末,集团客户贷款总额154,164.00亿元,比
上年末增加11,999.23亿元,增长8.44%。其中,人民币贷款总额122,829.21亿元,比
上年末增加9,439.31亿元,增长8.32%。外币贷款总额折合4,850.51亿美元,比上年
末增加440.50亿美元,增长9.99%。 
       本行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切实加强
重点领域风险识别和管控,着力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化解力度,资产质量保持基本稳定
。6月末,集团贷款减值准备余额3,691.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49亿元。重组贷款
总额为189.40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7.52亿元。 
       投资。 
       本行密切跟踪金融市场动态,合理把握投资节奏,持续优化投资结构。6月
末,集团投资总额58,215.2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04.03亿元,增长4.12%。其中,
人民币投资总额44,899.9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36.87亿元,增长2.83%。外币投资
总额折合2,061.1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84.02亿美元,增长9.80%。 
       客户存款。 
       本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大获客活客力度,巩固和扩大客户基础,做大
做强全量客户金融资产,持续提升资金沉淀能力,促进客户存款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6月末,集团客户存款总额182,277.7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486.00亿元,增长7.
99%。其中,人民币客户存款总额138,239.9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209.66亿元,增
长6.31%。外币客户存款总额折合6,816.8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876.35亿美元,增
长14.75%。 
       所有者权益。 
       6月末,集团所有者权益合计22,303.4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75.11亿元,
增长3.12%。 
       主要影响因素有: 
       (1)上半年,集团实现净利润1,185.47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
利润1,128.13亿元。 
       (2)本行积极稳妥推进外部资本补充工作,成功发行5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
本债券。 
       (3)根据股东大会审议批准的2020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派发年度普通股现金
股利579.94亿元。 
       (4)本行派发优先股股息44.595亿元。 
     
       (四)、现金流量分析 
       6月末,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9,795.5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846.8
9亿元。 
       上半年,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净流入6,885.76亿元,净流入额
同比增加5,512.19亿元。主要是同业存放款项净增加额同比增加。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净流出1,773.85亿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入2,081
.88亿元。主要是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减少。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净流出86.06亿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入190.99亿
元。主要是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加。 
       二、业务回顾中国内地商业银行业务 
       本行紧紧围绕集团战略规划,加快构建以国内商业银行为主体、全球化综
合化为两翼的战略发展格局。中国内地商业银行业务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扎实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把握时代机遇,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业务、重点项目
,夯实客户账户基础,强化产品创新驱动,持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半年,中国
内地商业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330.49亿元,同比增加164.40亿元,增长7.59%。 
       公司金融业务本行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推进公司金融业务转型,增
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重点支持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等关
键领域高质量发展,助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拓展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产业核
心客群,助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金融力量加快推进京津冀及雄安新区、长三
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简称“自贸港”)等重点区域协同发展,助力
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担当人民币跨境流通主渠道和
服务创新引领者,助力国家扩大对外开放战略。深入推进产品创新,持续优化系统功
能,努力提升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薪酬福利计划及养老保障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质效
,助力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半年,中国内地公司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15.00
亿元,同比减少61.81亿元,下降6.33%。 
       公司存款业务。 
       本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科学分类,精准施策,努力构建完善的客户
分层营销管理体系,持续夯实发展基础。聚焦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提升跨界服务和
综合营销意识,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做大全量客户金融资产。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
环格局,打通国内结算与国际结算产品通道,做大收付结算业务流量,提高资金留存
能力,推动存款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突出行政事业业务战略定位,加快构建智慧政
务生态圈,助力行政事业客户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更好发挥行政事业业务连接
政府源头、辐射产业客户、带动对私客群的平台作用,持续拓宽存款来源。围绕行政
事业重点行业和客户群,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聚焦教育、医疗等行业的全产业链、
场景化营销,提升重点领域市场竞争力。6月末,中国内地商业银行人民币公司存款6
7,906.0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371.16亿元,增长5.22%。外币公司存款折合1,096.3
8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36.61亿美元,增长27.52%。 
       公司贷款业务。 
       本行主动践行责任担当,深入贯彻国家发展战略,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
质效。支持实体经济稳定恢复,加大优质信贷投放力度。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积
极推动服务重点从传统行业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转变。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支持京津冀及雄安新区产业升级转移、城市群建设;加大对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
、高质量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等领域的投入;抢抓粤港澳大湾区
科技金融、产业金融、跨境金融等机遇;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现代农牧业、新型
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因地施策加快发展;继续深
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互联互通,大力支持消费新业态发展;围绕海南自贸港和
智慧海南建设,打造自贸港首选银行。服务扩大内需战略,把握消费升级新趋势,加
快场景生态建设,加大对消费行业的支持力度。服务人民共同富裕,持续强化普惠金
融服务,实现线上产品突破。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支持现代化农业发展。服务生
态文明战略,加大绿色金融推进力度,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打造中银绿色金融品牌。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一带一路”金融
服务创新,全面服务“走出去”“引进来”客户。6月末,中国内地商业银行人民币
公司贷款68,299.5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736.85亿元,增长9.17%。外币公司贷款折
合466.2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74.56亿美元,增长19.03%。 
       金融机构业务。 
       本行继续深化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全方位合作,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客
户覆盖率保持市场领先。与全球约1,200家机构保持代理行关系,为116个国家和地区
的代理行客户开立跨境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1,410户,保持国内同业领先。推广人民
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与391家境内外金融机构签署间接参与行合作协议,市场占
有率第一。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托管服务和境外央行类机构代理服务的
客户数量及业务规模居同业前列。助力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总部完成首家境外机构自由
贸易试验区离岸债券发行款的募集资金划付工作,成功中标上海票据交易所清算资金
存放银行,成功争揽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外币拆借代收发指令业务及上海清算所人民币
对美元交易双边集中清算业务的独家结算银行资格,金融要素市场合作品牌影响力进
一步提升。深化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的合作,先后多次
协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发行境外美元债券,作为牵头主承销商协助新开发银行发
行首笔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挂钩的熊猫债,作为牵头主承销商和牵头簿记管理人协助亚
洲开发银行发行熊猫债。6月末,本行金融机构外币存款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第三方
存管资金量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交易银行业务。 
       本行主动适应金融科技变革和客户金融需求综合化趋势,大力推动交易银
行建设。持续加大金融支持“稳外贸”力度,国际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市场份额保
持同业领先,成为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简称“消博会”)全球战略合作伙伴
,全力支持首届消博会和第129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顺利举
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继上海、
海南、天津后,在广东成功上线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体系。积极推动供应链金融
数字化、场景化、智能化发展,发布《中国银行关于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全力支
持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若干措施》。加强交易银行业务应用场景建设,优
化账户和收付结算服务水平,创新推出中银智管产品,为客户提供涵盖事前、事中、
事后一体化的多场景资金监管解决方案,持续提升全球现金管理服务能力。 
       普惠金融业务。 
       本行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监管要求,聚焦服
务实体经济,多措并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持续丰富线上融资产品服务,陆续推出“
信用贷”“银税贷”“抵押贷”,做好线上产品的迭代优化,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
能力。切实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推出“惠过年”金融服务方案,为保供稳产的小微企
业和员工提供金融服务,服务客户超过7,500户。持续做好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
息,全力为小微企业纾困。 
       开展“中银专精特新普惠行”活动,为超万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
支持。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成立“知识产权融资创新实验室”,共同发布“惠如愿
?知惠贷”普惠金融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方案。完善“中银e企赢”撮合平台,建立“线
上+线下”全方位、全覆盖的撮合服务体系,构建招商引资、引智新渠道。6月末,本
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3余额7,81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5.8%,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
速;客户数近57万户,高于年初水平。上半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
94%。强化风险管控和合规经营,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稳定可控。 
       养老金融业务。 
       本行以“十四五”时期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统领,全面推动养老金
融业务发展。 
       深入推进产品创新和系统建设,为客户提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薪酬福
利计划及养老保障管理等系列产品。加快养老金融战略布局,积极推进银发场景建设
,有力支持银发经济发展。6月末,养老金受托资金规模1,208.60亿元,比上年末增
加190.68亿元,增长18.73%;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管理数356.9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5
.61万户,增长4.57%;养老金托管运营资金6,917.2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88.49亿元
,增长16.67%;服务企业年金客户超过1.2万家。 
       个人金融业务。 
       本行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坚持专业引领,打造以财富金融为主
体、跨境金融和消费金融为特色的零售强行。坚持动能升级,持续释放个人金融业务
架构改革红利,全面加快数字化和轻型化转型,推动优化业务结构,促进提升个人金
融业务市场竞争力。 
       上半年,中国内地个人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32.24亿元,同比增加30.
57亿元,增长3.05%。 
       账户管理业务。 
       本行顺应利率市场化趋势,发挥个人金融综合服务优势,推动存款产品创
新和智慧账户建设。加快推进个人业务全面无卡化建设,完成“数字借记卡”试点研
发,实现开户不配卡及无卡办理现金存取、流水打印、外币兑换、投资理财等业务,
打造“手机银行即账户”的全新服务体系。截至6月末,高频场景无卡化受理覆盖率
达100%。丰富养老客群产品和服务,面向家庭客户推出“中银长情借记卡”,提供“
岁悦长情”版一站式“金融+”服务。以“双奥银行”为契机,面向冬奥期间短期来
华人士,提供人民币账户、外汇、移动支付、境外银行卡境内受理等多项服务,面向
跨境客户推广Visa冬奥主题借记卡,打造支付结算品牌。本行“个人业务全面无卡化
建设和智能柜台4.0项目”荣获《亚洲银行家》颁发的2021年“中国最佳无摩擦客户
体验项目”奖项。 
       财富金融业务。 
       本行立足为客户和银行创造价值,着力推动财富金融业务高质量、可持续
发展,促进全量金融资产规模增长、结构优化,打造财富管理品牌和市场号召力。坚
持以客户为中心,践行“共同富裕”战略要求,构建“全集团+全市场”财富金融平
台,从自有产品向开放货架转变、卖方销售向买方投顾转变、交易驱动向服务驱动转
变,提升产品全方位遴选能力、客户精细化管理能力、队伍专业化服务能力。截至6
月末,集团个人客户全量金融资产规模突破11万亿元;上半年财富金融业务收入同比
增长25%。“中银慧投”服务推出以来累计平均收益率41.68%,超过业绩基准27.40个
百分点;累计销售额达296亿元,持有客户数超过25万人。截至6月末,本行在中国内
地已设立理财中心8,072家、财富管理中心1,102家。 
       消费金融业务。 
       本行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导向,主动调结构、促转型,房贷业务保持平稳发
展,普惠和消费贷款升级提速,整体呈现“一稳两快”的发展局面。认真执行房地产
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着力满足购房者合理购房需求。持续丰富个人普惠贷款产品体
系,迭代优化“税易贷”调查流程、审批规则和授信模型,支持个体工商户、小微企
业主生产经营。结合乡村振兴发展导向,加快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发掘产业链上
下游发展机遇,扎实推进线下涉农贷款业务发展,逐步形成普适性的线上涉农贷款发
展模式。打造高效便捷的消费贷款产品体系,以线上贷款“中银E贷”为突破口实现
集中化、智能化贷后管理。6月末,中国内地商业银行人民币个人贷款余额52,512.90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20.76亿元,增长5.46%。其中,非住房贷款在当年新增个人
贷款中的占比较上年末明显提升。 
       私人银行业务。 
       本行加快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大力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强化专业体系建
设,打造私人银行服务品牌,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专业化、综合化、全球化金融服务。
6月末,集团私人银行客户数达14.12万人,金融资产规模突破2万亿元。强化投资策
略、资产配置、财富传承、亚太私行、超高净值客户服务及增值服务六大平台专业体
系建设。加快家族信托业务发展,家族信托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48.89%。贯彻资产配
置理念,推进产品销售向组合配置转型,资产配置类私行代销产品规模较上年末增速
达到85.16%。发挥集团国际化优势,亚太地区私人银行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提
升专业服务能力,推出“中银全球策略月报”中英文版,形成涵盖日报、周报、月报
、季报和年报的全系列投资策略体系。加快推进私行中心建设,在中国内地设立私人
银行中心90家,做精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私人银行家、投资顾问三支专业队伍。蝉联
《亚洲私人银行家》“中国最佳私人银行—国有银行组”大奖,荣获《亚洲货币》“
中国私人银行大奖—最佳全球合作网络奖”。 
       个人外汇业务。 
       本行持续丰富个人外汇服务,个人存取款业务覆盖币种达到25种,个人外
币现钞兑换币种达到39种,继续保持同业领先地位。聚焦重点客群、重点区域、重点
业务,加快产品服务创新,稳步推动薪酬结汇功能优化及业务拓展,推进货币兑换领
域数字货币系统建设,深化数字货币在个人金融业务领域的应用。持续改善客户体验
,通过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全线支持23种外币预约取钞服务,服务
范围覆盖中国内地主要城市。6月末,中国内地商业银行外币个人存款折合447.24亿
美元,市场份额继续居同业之首。 
       银行卡业务。 
       本行紧跟行业形势变化,着力提升品牌竞争力。围绕“三亿人上冰雪”国
家发展规划,持续打造“双奥银行”市场口碑,推出北京2022冬奥主题信用卡,巩固
和提升跨境品牌及冬奥冰雪品牌的差异化市场竞争力。贯彻绿色金融发展理念,以汽
车消费分期助力新能源汽车销售,重点支持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坚持高质量获
客活客,聚焦手机银行等活跃场景,以快捷支付、分期交易为主要抓手,盘活存量、
拓展新增,持续提升客户活跃度。紧扣高频支付场景,构建服务生态。重点围绕体育
、跨境、教育、汽车等场景和“小额高频”民生消费领域,持续打造“惠聚中行日”
品牌,通过线上线下场景联动,丰富客户体验。6月末,信用卡累计发卡量13,342.91
万张,上半年实现信用卡消费额7,787.36亿元,实现信用卡分期交易额1,864.79亿元
。 
       本行围绕数字化转型战略,加快推进银行卡业务数字化转型和场景建设。
稳步推进借记卡业务,加大移动支付场景化应用,持续改善客户体验。充分发挥高校
服务优势,以校园一卡通服务模式为切入点,打造“大教育”场景,推动智慧校园平
台建设和手机银行教育专区建设。不断丰富“线上+线下”“金融+非金融”的综合
服务体系,与社保机构合作发行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拓展电子社保卡、医保
电子凭证等功能。6月末,累计发行实体社保卡1.14亿张、电子社保卡319.20万张。
大力拓展铁路出行场景,铁路“e卡通”累计完成39条线路推广,覆盖京津冀、长三
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重点区域,服务客户超过350万人次。 
       金融市场业务。 
       本行积极顺应利率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密切跟踪金融市场动
态,持续深化业务结构调整,推进国际监管合规达标,保持金融市场业务优势。 
       投资业务。 
       本行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利率走势的研判,积极把握市场机遇,适
时调整投资进度,持续动态调整投资组合结构,降低组合风险。积极参与绿色债券和
地方政府债券投资,大力支持绿色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 
       交易业务。 
       本行持续优化金融市场业务体系,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
。结售汇市场份额继续领跑同业,结售汇牌价货币对达到39对。外汇买卖货币达到11
0种,其中新兴市场货币99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46种。传导市场风险中性理念
,综合运用金融市场交易工具,提供便捷的保值服务,帮助企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提高线上服务能力。 
       把握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机遇,依托“交易—销售—研究”多层次服务体系
,加强境外机构投资者一体化拓展。提升量化交易能力,推进量化交易平台建设,完
善量化策略。紧跟国际基准利率改革发展,宣传推广新基准利率保值交易。强化风险
管控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业务发展基础。对标自律规范和行业最佳实践,
落实风险中性自律评估。 
       投资银行业务。 
       本行秉承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充分发挥业务全球化和服务综合化的经营
优势,打造“商行+投行”一体化综合服务体系。聚焦国家战略,大力拓展境内外债
券承分销、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和投行顾问业务,全面满足客户“境内+境外”“
融资+融智”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助力国内资本市场建设与双向开放,上半年在中
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承销债券7,642.08亿元。大力推进金融机构债券承销业务,金融债
连续多年保持市场领先。积极拓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企业资产支持票据承销份额排名
居银行间市场首位。积极支持绿色债券发行,牵头承销国内首批碳中和债券及可持续
发展挂钩债券,为非金融企业及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共计509.01亿元。承销发行中
国首批“碳中和”资产支持票据和首单绿色车贷资产支持证券。继续打造承销业务跨
境竞争优势,中国离岸债券承销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熊猫债市场份额蝉联榜首。“中
银债券资本市场”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资产管理业务。 
       本行有序推动理财业务转型发展,持续提升投资管理与研究能力。稳步推
进存量理财业务整改压降工作,妥善处置存量理财项下资产。中银理财大力推进净值
型理财业务发展,净值型产品规模稳健增长。6月末,中国银行和中银理财发行的表
外理财产品规模为14,137.26亿元。其中,中银理财产品规模为8,679.99亿元。 
       托管业务。 
       本行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持续巩固特色业务优势,努力提升托管业务
高质量发展水平。6月末,集团托管资产规模达到13.05万亿元,托管业务规模和收入
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公募基金托管业务增速列主要中资同业首位,新发公募基金托管
数量和规模保持行业第一梯队。积极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绿色发展领域,成为国家绿色
发展基金唯一募集账户监督机构。服务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落地多个重点年金
和保险资金托管项目。 
       持续优化托管业务系统功能,运营服务效率和风险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 
       村镇银行。 
       中银富登积极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秉承“立足县域发展,坚持支农支
小,与社区共成长”的发展理念,致力于为农村客户、小微企业、个体商户和工薪阶
层提供现代化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 
       截至6月末,已在全国22个省(直辖市)通过自设与并购方式控股124家村
镇银行,下设184家支行,其中65%位于中西部地区,成为国内机构数量最多、业务范
围最广的村镇银行。持续完善产品服务体系,客户数量进一步增长。6月末,注册资
本86.18亿元,存款余额523.10亿元,贷款余额657.14亿元,不良贷款率1.46%,不良
贷款拨备覆盖率241.82%。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49亿元。 
       三、全球化经营业务 
       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本行立足新发展阶段,扎实推进全球化
经营,积极服务新发展格局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提升全球化业务的价值创造能力
。截至6月末,海外商业银行客户存款、贷款总额分别为5,529.18亿美元、4,554.95
亿美元,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3.97%、11.70%。实现利润总额36.42亿美元,同比下降1
.89%,对集团利润总额的贡献度为15.89%。 
       本行持续优化全球化网络布局,进一步提升全球化服务能力。截至6月末,
本行共拥有556家海外分支机构,覆盖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含25个“一带一
路”国家。 
       进一步打造高效扁平的矩阵式管理、差异化经营模式,不断优化境外机构
的管理架构与运营机制,持续推进东南亚、欧非中东等境外区域总部管理和建设,同
步推进条线集约化经营。实施境外机构分类管理,制定“一行一策”的差异化发展策
略,提升境外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集团协同效能。总行和各海外交易中心按产品线
和时区构建全球交易业务网络,北京、上海、香港、伦敦、纽约五地形成全球备份,
确保业务连续性。 
       公司金融业务。 
       本行密切跟进全球市场形势变化,加强趋势研判和风险管理,因地制宜采
取有效措施,确保海外公司金融业务持续稳定发展。积极发挥全球化、综合化优势,
持续推进海内外一体化经营,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
复苏做出积极贡献。 
       积极服务“走出去”和“引进来”客户、世界500强和当地企业客户,充分
运用银团贷款、并购融资、项目融资、保函、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全球现金管理等
优势产品,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产业、国际产能合作等重点领域和项目,扎
实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通过优质高效、个性化、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充分发挥全球机构网络覆盖优势,与各类金融机构在清算、结
算、贷款、投资、托管、资金交易及综合资本市场服务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客户
规模持续扩大,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敏捷应对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持续推动国际
金融领域信息交流,采取线上视频方式,面向海外客户举办多场“云路演”活动,提
供务实解决方案及配套服务支持,保持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首选中资银
行合作伙伴的市场地位。充分利用国际合作网络资源,汲取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同业
沟通合作机制,不断提升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简称“ESG”)相关领域的国际
参与度。 
       个人金融业务。 
       本行持续优化个人客户境外服务体系建设,业务覆盖逾30个国家和地区,
服务客户超过600万户,在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向个人客户提供全面服
务。 
       打造全流程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以跨境场景为依托,大力推进业务创新
,积极服务客户需求,为境外商旅、留学、外派人员及本地客户提供账户、结算、借
记卡、手机银行等各类服务。丰富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优化留学汇款服务和外派员工
薪酬结汇服务,着力提升产品竞争力。聚焦重点地区,做好区域性特色跨境业务,健
全粤港澳大湾区“三易三通”服务体系,6月末,中银香港代理见证开立境内人民币
结算账户业务(简称“开户易”)累计开户14.26万户。 
       稳步推进境外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围绕个人资产境外布局和投
资中国两大场景,加快构建全球化“私人银行”“中银财富管理”“中银理财”品牌
。加大境外手机银行推广力度,覆盖范围拓展至30个国家和地区。持续完善境外借记
卡布局,在19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借记卡产品,涵盖银联、Visa、万事达三大品牌。完
善借记卡受理网络,加入当地清算组织,提升客户用卡便利性,降低客户交易成本,
更好满足境外客户全球用卡需求。加强海外机构信用卡重点产品及业务的管理及拓展
,确保合规经营。 
       金融市场业务。 
       本行在积极做好债券投资业务经营的同时,扎实提升投资业务的全球一体
化管理水平,适度开展海外机构投资授权,强化风险防控。 
       本行充分发挥全球化经营优势,为全球金融市场提供连续稳定的报价服务
,全球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紧跟国家战略,继续在中国台湾、
新加坡、韩国、哈萨克、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提供人民币做市报价,助力人民币国际
化。把握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历史机遇,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优质的境内债券及衍
生品报价服务。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革新管理机制,提升对客服务能力,优化客
户体验。巩固交易业务全球一体化优势,加强海外交易中心能力建设。香港离岸人民
币交易中心不断提升做市报价与经营能力。伦敦交易中心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坚持值
守,实现稳定经营。上半年,熊猫债承销量为157亿元,市场份额33.76%,市场排名
第一;中国离岸债券承销量为44.64亿美元,市场份额4.85%,市场排名第一。亚洲(
除日本)G3货币债券承销量62.58亿美元,市场份额3.14%,中资银行排名第一。跨境
托管业务继续领跑中资同业,全球托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支付清算业务。 
       本行持续提升跨境人民币清算能力,努力推动人民币的跨境应用,进一步
巩固在国际支付领域的领先优势。6月末,在全球27家人民币清算行中占有13席,继
续保持同业第一。 
       上半年,集团共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量311万亿元,同比增长超35%,继续
保持全球领先。 
       持续拓展清算网络,全球统一支付平台系统已覆盖52个国家和地区的64个
机构,与其中31个国家和地区的48个本地清算系统实现连接。 
       线上服务渠道。 
       本行不断拓展海外企业网上银行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全球化企业网络金
融服务能力。 
       依托海内外一体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着力丰富海外企业网上银行及海外
银企对接渠道服务功能,拓宽清算渠道,增强海外机构线上服务能力,保持全球资金
管理服务优势。 
       6月末,海外企业网上银行已覆盖51个国家和地区,支持15种语言服务。 
       科技支持保障。 
       本行持续完善全球化信息科技管理机制,按照境外机构差异化管理策略,
着力推进境外系统功能优化和产品推广,加强科技赋能,推动境外综合管理平台、监
管报表平台自动化提升等重点项目规划实施,进一步提升全球化服务水平。 
       中银香港中银香港积极应对严峻市场挑战,进一步强化战略执行,扎实推
进各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倡导ESG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增
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抢抓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政策及市场机遇,持续深耕香港本地市场
。发挥东南亚区域协同效应,打造一体化业务体系。加快数字化发展和创新驱动,提
升金融科技在产品及服务方面的应用水平。强化风险合规管控,主要经营指标保持稳
健。6月末,中银香港已发行股本528.64亿港元,资产总额38,348.70亿港元,净资产
3,222.93亿港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35.91亿港元。 
       积极倡导ESG理念,持续推动绿色金融。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推出“中
小企绿色贷款优惠计划”、绿色存款、绿色银团贷款、绿色金融顾问等产品和服务,
鼓励和协助客户向可持续发展转型,支持香港建设绿色金融中心。推出首只获香港证
监会认可的ESG基金“中银香港全天候ESG多元资产基金”;成功发行“可持续发展与
智慧生活”主题绿色债券。中银香港连续5年获评级机构MSCI ESG Research LLC评为
AA级;连续11年成为“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系列”成分股;连续3年获《亚洲货
币》评选为“香港最佳企业社会责任银行”。 
       把握市场机遇,继续深耕本地市场。存、贷款增幅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存
款结构进一步优化,资产质量处于同业最优水平。加强内外部联动,积极争揽重大银
团贷款项目,港澳银团安排行市场占有率保持市场第一。把握中国概念股(简称“中
概股”)回归和资本市场发展机遇,成功争取今年上半年所有来港第二上市项目的收
款行业务,首次公开募股(IPO)收款行项目数及集资额保持市场“双第一”。加强与
地产中介公司的合作,建设推广“置业专家”手机应用程序数码搜房及按揭场景,积
极争揽一手按揭业务,新发生按揭笔数排名居市场首位。依托香港财资中心,资金池
业务领跑市场,业务覆盖29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对象覆盖央企、国企、龙头名企、香
港大型企业及外资企业等。 
       深化跨境联动合作,积极支持大湾区建设。抢抓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政策及
市场机遇,发挥中银香港综合服务能力优势,以多元化产品及服务满足内地新基建、
科创等重点行业及客户的跨境金融需求。持续深化集团内联动合作,加强在客户服务
、业务创新及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协同。继续完善大湾区“开户易”“置业易”等跨境
服务体验,满足大湾区居民消费、生活和投资等各方面需求。积极做好粤港澳大湾区
“跨境理财通”各项准备工作,为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贡献力量。 
       完善东南亚地区布局,充分发挥区域协同效应。强化中银香港区域总部管
理,因地制宜实行“一行一策”。东南亚各机构积极开展营销,成功拓展区域内重大
客户,取得银团贷款、存款、信用证、保函等业务机会。持续落实东南亚区域营运集
中,加快向广西南宁区域营运中心迁移,进一步提升区域营运水平。严守风险底线,
不断提升各机构的信贷、市场、利率及流动资金风险管理水平,通过系统和技术优势
提升合规、反洗钱、反欺诈等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和金融产品创新,
智能环球交易银行(iGTB)平台、手机银行、银企直连、BoC Bill及FXall电子交易平
台等服务逐步在东南亚区域推广。进一步完善机构布局,上半年缅甸仰光分行和越南
河内代表处正式开业,中银香港马尼拉分行正式推出人民币清算行服务。继续与新加
坡分行、悉尼分行深入开展亚太区域业务合作,在银团贷款、现金管理、贸易融资、
见证开户、资金交易、现钞批发等业务方面不断取得积极进展。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
,东南亚机构存、贷款仍保持稳健增长,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推动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以数据驱动、智能驱动、生态驱
动为支撑,通过数字化转型为业务发展赋能,提升客户体验;积极推动开放银行服务
,围绕各类民生场景,推动业务生态化,为香港特区政府机构以及交通、教育、零售
餐饮等行业客户上线中银香港支付结算服务,为市民生活提供多种便捷支付渠道;通
过智能客服、区块链技术、各项服务申请或交易的电子平台、中后台应用机器人、iG
TB在东南亚地区的延伸覆盖等手段,持续提升运营效率,促进流程数字化;提升优化
手机银行功能,推出网点智能设备,引入网络风险监控服务,积极推动运作智能化。
同时,完善敏捷配套机制,加强敏捷团队及文化建设,持续推进系统云端化建设工程
,为数字化转型战略提供全方位支持。获得《亚洲货币》“2021香港最佳数码银行”
奖项。 
       四、综合化经营业务 
       本行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围绕客户综合金融需求,不断完善综
合经营布局,深化重点地区协同机制,着力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努力将综合化经营打
造成为集团差异化优势,推动综合经营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集团的价值创造者、功
能开拓者和机制探索者。 
       投资银行业务。 
       中银国际控股。 
       中银国际控股经营投资银行业务。6月末,中银国际控股已发行股本35.39
亿港元;资产总额1,156.55亿港元,净资产223.81亿港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9.93亿
港元。 
       中银国际控股持续巩固传统投资银行优势,加速推进财富及资产管理业务
发展,进一步提升全球化综合化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传统投资银行优势,以股权融资
、债券融资、并购重组、环球商品等业务领域为切入点,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
局。协助在美国上市的多家中概股企业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二次或双重上市,成为此领
域最具经验的中资投行之一。继续强化资产管理能力,开发推广ESG相关指数及资管
产品。旗下中银国际英国保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香港强积金业务和澳门退休金业务
保持市场前列,积极为粤港澳大湾区推出“跨境理财通”做好准备,在内地市场公开
销售“中银香港香港股票基金”和“中银香港环球股票基金”两只互认基金。上半年
,港股成交量、认股证市场交易额以及牛熊证交易额排名市场前列,“中银国际粤港
澳大湾区龙头指数”表现优于同类主题指数及主流中国股票指数。全球客户服务能力
持续提升,参与沙特阿美首支美元伊斯兰证券发行,并作为唯一的中资投行参与巴基
斯坦主权美元境外债发行;加快环球大宗商品中心建设,推进国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
国际化发展,助力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进一步增强原油期货产品服务能力。继续加
强证券服务的移动端Apps功能和业务数字化转型,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拓展
线上交易和财富管理应用场景,建立智能投顾等金融科技应用,持续提升用户体验,
经纪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坚持发展绿色金融,参与中资机构多笔境外绿色债券发行。
 
       中银证券。 
       中银证券在中国内地经营证券相关业务。6月末,中银证券注册资本27.78
亿元;资产总额598.86亿元,净资产153.54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16亿元。 
       中银证券坚持科技赋能,深入推进业务转型发展。聚焦个人客户财富管理
需求,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体系,完善财富管理综合服务链条,提升投顾服务能
力。深化“投行+商行”“投行+投资”“境内+境外”优势,锚定重点客群、重点
行业,积极布局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国家重点战略领域,推动投行业务向交易驱动
型综合金融服务转型,资产管理业务向主动管理转型,客户服务能力稳步增强,研究
销售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 
       资产管理业务中银基金。 
       中银基金在中国内地经营基金业务。6月末,中银基金注册资本1.00亿元;
资产总额61.54亿元,净资产46.99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21亿元。 
       中银基金稳步拓展资产管理业务,盈利水平持续提升,内控和风险管理稳
健良好,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6月末,资产管理规模达到5,031亿元。其中,公募基
金资产管理规模3,737亿元,非货币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2,655亿元。 
       中银理财。 
       中银理财在中国内地经营公募理财产品和私募理财产品发行、理财顾问和
咨询等资产管理相关业务。6月末,中银理财注册资本100.00亿元;资产总额114.38
亿元,净资产109.59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85亿元。 
       中银理财按照资管新规要求,持续推进净值型理财业务发展,净值型产品
规模稳步增长。 
       不断丰富产品体系,在业内首推周期滚续产品形态。加强投研能力建设,
围绕国家“十四五”政策导向和市场热点,推出“自主创新”“碳达峰”“乡村振兴
”等多个主题的特色产品,优化大类资产配置结构,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动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改善运营服务质效,提升公司金融科技水平,推动理财业务数字
化转型。6月末,公司受托管理产品规模达到14,137.26亿元,其中,中银理财产品规
模8,679.99亿元。 
       保险业务。 
       中银集团保险。 
       中银集团保险在中国香港地区经营一般保险业务。6月末,中银集团保险已
发行股本37.49亿港元;资产总额99.94亿港元,净资产42.99亿港元。上半年实现毛
保费收入14.69亿港元,净利润1.42亿港元。 
       中银集团保险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稳步拓展一般保险业务。紧抓市场机遇
,积极研发“港车北上”交强险和商业险产品,加快区域性产品的机制建设和营销推
广。完善银保协同机制,深挖渠道潜力,以B2B2C营销方式推动业务渠道升级。巩固
传统财产险业务优势,探索健康服务新模式,尝试由财务风险承担者向健康管理者转
变,推进健康险作为战略性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新一代核心系
统已正式对外服务。 
       优化在线平台功能,提升在线客户体验,首款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无现金
全数字化医保理赔”项目顺利投产,多项产品实现全新线上投保与索偿。担当社会责
任,继“同舟共济”抗疫特色保险产品后,特别推出“安心接种疫苗”免费额外保障
,并向接种疫苗客户推出保费折扣优惠政策,为香港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中银人寿。 
       中银人寿在中国香港地区经营人寿保险业务。6月末,中银人寿已发行股本
35.38亿港元;资产总额1,900.39亿港元,净资产113.82亿港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
.71亿港元。 
       中银人寿持续推进多元化销售渠道策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线下保险销
售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强在线业务发展,电子渠道新造标准保费增长超过25%,持续
领先同业。加强集团联动协同,银保渠道销售保持市场前列。积极拓展代理团队及经
纪人渠道,人寿保险业务发展保持香港市场前列,人民币保险业务持续领先同业,人
民币保单新造标准保费增长超过65%。 
       中银保险。 
       中银保险在中国内地经营财产保险业务。6月末,中银保险注册资本45.35
亿元;资产总额144.52亿元,净资产47.18亿元。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33.11亿元,净
利润1.35亿元。 
       中银保险努力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银保一体化协同,业务保
持稳健发展,利润实现稳步增长。护航“一带一路”,服务中行全球化战略,在亚洲
、非洲、南美洲等7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境外保险业务,覆盖30多个行业,保持境内同
业领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国家产业升级,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融资增信便利
,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助力重大技术装备水平提升。支持海关通关便利改
革,服务“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关税保证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全流程上线
。深化创新理赔服务,推进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服务保障工
作,提高运营效能,提升响应速度,优化客户体验。完善消费者保护治理架构和制度
机制,保护消费者权益。 
       中银三星人寿。 
       中银三星人寿在中国内地经营人寿保险业务。6月末,中银三星人寿注册资
本24.67亿元;资产总额401.80亿元,净资产25.99亿元。上半年实现规模保费84.01
亿元,净利润0.33亿元。 
       中银三星人寿坚持回归保险本源,持续加大保障型产品供给力度,积极构
建健康险产品体系。认真落实银保监会新重疾险疾病定义规范,投放4款重疾险新产
品,覆盖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推动业务保持快速增长。优化业务结构,风险保障和
长期储蓄类业务新单保费同比增长46%。强化科技赋能,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保险风
险控制能力,推出机器人7×24小时核保咨询服务,全面推进服务线上化、平台化。
加速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企业级架构和数据中台建设,完成私有云部署,进一步提
升数字化运营管理能力。 
       积极推进网上保险商城建设,探索发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积极响应集团重
点区域联动战略,通过债权、信托、股权等形式不断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项目的投资
力度,6月末,在粤港澳大湾区累计存续的投资项目金额达9.44亿元。 
       直接投资业务。 
       中银集团投资。 
       中银集团投资经营直接投资和投资管理业务,业务范围覆盖企业股权投资
、基金投资与管理、不动产投资与管理、特殊机会投资等。6月末,中银集团投资已
发行股本340.52亿港元;资产总额1,405.53亿港元,净资产725.65亿港元。上半年实
现净利润40.33亿港元。 
       中银投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经营管理稳步有序推进。服务国家战略,参
与投资蜂巢能源、纽迪瑞、第四范式等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领域项目。布局重点区域
,筹设长三角二期、粤港澳大湾区二期基金,协同提升集团综合竞争力。参投的赛生
药业、京东物流等项目于港交所顺利上市。优化资金来源,提升市场募资能力,成功
发行25亿元人民币熊猫债。推进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建设,搭建完善投资管理等
系统。 
       中银资产。 
       中银资产在中国内地经营债转股及配套支持业务。6月末,中银资产注册资
本145.00亿元;资产总额841.11亿元,净资产169.21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1.29
亿元。 
       中银资产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以改善企业运营为目标实施债转股,
帮助企业降低杠杆率,提升企业价值。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紧扣国家碳达峰、碳中和
发展目标,完成首单清洁能源高端装备项目。投资战略性新兴行业,助力国内工业互
联网领军企业加快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携手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设立
国新中鑫债转股专项基金,首期规模100亿元,服务产业结构优化和协调发展。发挥
专业优势,打造集团风险资产重组专业平台,协同集团风险处置工作。6月末,累计
落地市场化债转股业务1,724.26亿元,其中年内新增落地金额136.23亿元。 
       租赁业务。 
       中银航空租赁。 
       中银航空租赁经营飞机租赁业务。中银航空租赁是全球领先的飞机经营性
租赁公司之一,是总部位于亚洲的最大飞机经营性租赁公司(按自有飞机价值计算)
。6月末,中银航空租赁已发行股本11.58亿美元;资产总额238.93亿美元,净资产49
.92亿美元。公司受新冠肺炎疫情对飞机价值以及航空公司客户现金流和应收账款的
影响,上半年仍实现净利润2.54亿美元。 
       中银航空租赁致力于可持续增长,持续实施积极经营策略,稳步拓展飞机
租赁市场。大力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6月末,向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内
地和港澳台地区的航空公司租出的飞机占公司机队总数的65%。围绕客户需求,持续
增加自有机队,上半年共接收飞机34架(包括6架由客户在交机时购买的飞机),并
全部签订长期租约。累计为未来交付的飞机签署租约26个,新增客户3名,客户总数
达87家,遍及38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坚持优化资产结构,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截至
6月末,出售9架自有飞机,自有机队的平均机龄为3.7年(账面净值加权),是飞机
租赁业内最年轻的机队之一。 
       中银金租。 
       中银金租开展融资租赁、转让和受让融资租赁资产等相关业务。6月末,中
银金租注册资本108.00亿元;资产总额252.30亿元,净资产106.65亿元。上半年实现
净利润0.15亿元。 
       中银金租围绕集团战略目标,聚焦国家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坚持专业化
、差异化和特色化经营理念,突出金融租赁特色,做精做强租赁品牌。6月末,累计
投放融资租赁业务超两百亿元,其中绿色租赁占比37%,业务涉及交通运输、水利环
境、能源生产供应、建筑以及制造业等国民经济行业,以实际行动支持实体经济质效
提升。 
       消费金融业务。 
       中银消费金融。 
       中银消费金融在中国内地经营消费贷款业务。6月末,中银消费金融注册资
本15.14亿元;资产总额378.94亿元,净资产79.53亿元;贷款余额383.50亿元,比上
年末增长14.76%。 
       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32亿元。 
       中银消费金融聚焦客户需求,打造消费金融的特色生态体系,持续提升客
户服务能力。 
       加强线上线下协同,搭建“线上与线下融合,金融与科技融合”一体化服
务平台,目前已设立27家区域中心,线上线下业务覆盖全国约400个城市、900个县域
,极大提升消费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获得性。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消费者
的金融服务体验,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服务国家规划重点区域,为客户
提供便捷、专业、灵活的消费金融产品及服务。 
       金融科技。 
       中银金科。 
       中银金科开展金融科技技术创新、软件开发、平台运营、技术咨询等相关
业务。6月末,中银金科注册资本6.00亿元;资产总额6.29亿元,净资产5.69亿元。 
       中银金科致力于支持集团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以科技力量推动海
南、河北雄安新区、长三角一体化等重点城市及区域建设,依托湖北武汉、四川成都
等研发基地,为属地及周边地区提供科技服务。立足集团内服务,支持集团重大工程
及重点领域发展,承担数据治理、授信体制改革、风控智能化、普惠金融、反洗钱等
重点工程,开展银发、教育、体育、文旅、银医等场景生态建设,服务综合经营公司
IT建设。放眼集团外拓展,深耕金融行业,重点为境内外银行输出反洗钱、信贷风控
等领域科技服务。持续加强产品创新研究,探索新技术创新应用,打造区块链、隐私
计算等技术平台。 
       服务渠道。 
       本行坚持以客户体验为中心,加快推动全渠道转型升级,打造更具场景整
合能力的线上渠道和更具价值创造活力的线下渠道,构建线上线下有机融合、金融非
金融无缝衔接的业务生态圈。 
       线上渠道。 
       积极把握银行数字化发展趋势,贯彻“移动优先”策略,大力拓展线上渠
道,持续迭代升级手机银行,推动线上业务快速增长。上半年,本行电子渠道对网点
业务的替代率达到95.99%,电子渠道交易金额达到156.55万亿元,同比增长16.87%。
其中,手机银行交易金额达到19.75万亿元,同比增长27.10%,成为活跃客户最多的
线上交易渠道。 
       面向公司金融客户,顺应企业移动互联趋势,加快打造集团综合金融移动
门户。依托智能环球交易银行(iGTB)平台,聚焦高频常用、移动特色、国结特色、开
放场景,打造场景生态丰富、用户体验极致、产品组合灵活的智能化服务平台,向企
业客户提供综合性、立体化的线上金融服务,已覆盖银企对账、转账汇款、账户管理
、普惠融资、投资理财等高频常用基础服务。推出扫码支付等移动专属服务及自助结
汇、跨境汇款、汇入汇款、国际结算单证、在线保函等国结特色服务。支持生物识别
登录、扫码登录、智能客服等,提供回单验证、企业名片、行事日历等辅助便捷功能
,不断提升客户体验。 
       面向个人金融客户,持续优化产品和渠道功能,助力个人金融业务数字化
转型。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促进产品销售及客户活跃度,围绕信用卡、私人银行、
养老等重点客群,新增信用卡频道、私人银行专区、“岁悦长情”版等专属服务;新
增“我的账本”、月度账单、收益报告等功能。聚焦高频生活消费场景,打造用户最
佳体验,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的个人金融服务。继续拓展境外服务范围,手机银行覆
盖境外机构达到30家,支持12种语言,服务范围新增荷兰、巴拿马,服务内容涵盖17
大类,新增在线自助注册手机银行、英国特色电子对账单、在线开户等功能。持续提
升线上渠道数字化风险控制能力,上半年网御事中风控系统实时监控线上渠道交易37
.52亿笔,同比增长35.3%,手机银行数字化安全认证工具开通客户数达1,640万户,
较年初增长35.53%。 
       线下渠道。 
       深入推进网点数字化转型,持续丰富智能服务生态,推动网点向全渠道、
全场景、全生态的营销服务综合体演进。 
       加快网点数字化转型。深化跨境生态场景建设,扩展智能柜台非居民服务
场景,支持凭护照办理业务,推出多语言服务。把握数字政务改革机遇,构建“政务
+金融”双向互通服务体系,在智能柜台上陆续推出社保、税务等政务服务场景,从
金融场景切入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推动网点智慧运营工作。持续优化产品
和服务,构建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实现“一站式”开立账户和签约产品,
推出智能柜台“数字借记卡”发卡和全面无卡化服务,不断改善客户体验。聚焦老年
人等重点客群,推出智能柜台“长者版”服务模式,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升
智能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持续创新网点经营业态。持续推进网点分类管理与差异化建设,进一步细
化差异化业务发展和资源配置策略,不断提升各类网点的综合竞争能力。在广东省首
家推出“5G智能+湾区馆”、在山西省推出“5G智能+文旅馆”,建设“技术应用+服
务体验+场景链接+生态融合”四位一体的智慧网点。深入推进网点场景生态建设,围
绕跨境、体育、银发、教育等场景开展特色网点建设,持续完善场景生态链条。 
       6月末,中国内地商业银行机构(含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及基层分支
机构)10,450家、综合经营机构513家,香港澳门台湾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机构556家。
 
       信息科技建设。 
       本行以“深化科技改革,促进价值创造”为工作主线,全面布局数字“新
基建”,加强重点业务领域科技赋能,打造金融服务新格局。 
       深度融入数字中国建设进程。优化治理结构,成立金融数字化委员会,统
筹推进集团数字化发展、金融科技、数据治理、业务数字化转型、信息风险管理体系
建设。紧扣集团战略发展要求,加快推进企业级架构建设和数据治理两大工程,聚焦
客户体验全面提升、产品服务开放共享、业务流程整合优化、管理风控智能高效、机
构员工减负赋能等五大能力建设,推动集团数字化转型实现新突破。 
       全力推进“绿洲工程”建设。举全行之力,深入开展企业级架构建设,以
全局统筹、一体规划的视角,着力打破内部竖井,培育各产品、各渠道、各机构共享
共用的关键能力,加快搭建覆盖产品、运营、风控、数据等方面的企业级中台,为敏
捷响应客户需求、快速跟进市场变化、灵活支持一线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上半年
已基本确定一期试点领域实施方案,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深化前沿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围绕数字城市基建、数字政府场景
、数字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创新等关键赛道全面发力,与雄安新区区块链实验室合作
打造区块链平台,并用于新区工程项目财政资金支付。在隐私计算、6G、分布式数据
库等前沿领域均取得初步预研成果。完善产品创新管理制度,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
理质效,实现产品管理全覆盖。 
       统筹支持“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格局。聚焦全球化,建立境外信息科技协
同服务机制,发挥“强总部”作用,推进海外机构数字化协同办公,不断提升境外机
构信息科技自动化、线上化能力。聚焦综合化,统筹建立综合化信息科技重大事项管
理机制,实现公司治理与科技条线管理相结合,有序推进产品、能力输出流程和制度
建设。 
       五、风险管理 
       本行持续完善与集团战略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
势,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治理架构,优化管理机制,理顺管理流程
,丰富管理工具,夯实管理基础,为集团持续稳健经营保驾护航。立足未来三至五年
风险管理发展方向,编制集团“十四五”风险管理规划,全方位绘制集团风险管理蓝
图目标和行动举措。深化巴塞尔协议Ⅲ、国际基准利率改革新规实施,不断提升风险
管理精细化水平。完善综合经营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强化境外机构风险管理要求
。加强疫情应对与重大风险报告机制,保障业务连续性。加快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
积极打造线上业务模型“工具箱”与评审“安全阀”,推进多层次智能风控预警体系
建设,提升智能风控水平。强化底线思维,从全机构、全业务、全产品、全客户维度
,深入开展重大潜在风险排查。积极开展风险文化专项行动,不断提升全员风险意识
。 
       信用风险管理。 
       本行密切跟进宏观经济金融形势,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完善信用风险管理
政策,强化信贷资产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的主动性与前瞻性。 
       持续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以促进战略实施和平衡风险、资本、收益为目标
,持续推进行业政策体系建设,完善行业资产组合管理方案,制定行业信贷投向指引
,优化信贷结构。 
       紧跟国家和本行“十四五”规划方向,结合“八大金融”发展要求,重点
突出科技创新、扩大内需、区域协调、基础设施“四大板块”,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型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民生消费、现代服务业、乡村振兴、新型
城镇化、传统基础设施、传统制造业等“十大支柱”领域。 
       进一步强化统一授信,全面扎口信用风险管理。持续完善授信管理长效机
制,加强客户集中度管控,完善资产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提高潜在风险识别、管控
和化解的有效性。 
       加强对重点关注地区的风险分析与资产质量管控工作督导,加强对业务条
线窗口指导和检查、后评价。根据大额风险暴露管理要求,持续开展大额风险暴露识
别、计量、监测等工作。 
       公司金融方面,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风险识别、管控和化解,通过限额管
理严格控制总量和投向,防范化解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风险。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
和监管措施,加强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个人金融方面,优化个人授信审批机制,加
强授权管理,完善审批人管理,严格准入标准,加强过程监控,在支持个人授信业务
发展的同时,防范过度授信和交叉传染风险。 
       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化解力度。继续对不良项目进行集中和分层管理,强
化对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的督导,持续提升处置质效。积极探索不良清收与“互联网
+”的结合,拓宽处置渠道。加大核销、债转股的运用,用足用好监管不良贷款转让
试点政策,加大个人及银行卡不良资产证券化力度,夯实资产质量,防范化解金融风
险。 
       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科学衡量与管理信贷资产质量。6月末,集团
不良贷款4总额2,003.48亿元,比上年末减少69.25亿元;不良贷款率1.30%,比上年
末下降0.16个百分点;集团贷款减值准备余额3,691.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49亿元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84.26%。 
       市场风险管理。 
       本行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持续优化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控制市场
风险。 
       完善市场风险管理机制,优化集团市场风险限额体系,强化一二道防线风
险管控,提升市场风险防控能力和管理质效。持续加强市场研判和分析,提升风险管
理的主动性和前瞻性。优化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流程,提升管控前瞻性。优化市场
风险计量模型,提升风险管理精细化水平。 
       持续加强证券投资风险管控,强化境内债市违约预警和中资美元债市场跟
踪,提升投后监控及预警能力,不断夯实债券投资业务质量。进一步加强证券和资管
业务风险的集团统筹管理。 
       汇率风险管理力求实现资金来源与运用的货币匹配。本行通过货币兑换、
套期保值等方式控制外汇敞口,将汇率风险保持在合理水平。 
       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 
       本行坚持匹配性、全面性和审慎性原则,强化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总
体管理策略是综合考虑集团整体风险偏好、风险状况、宏观经济和市场变化等因素,
通过有效管理,将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控制在本行可承受的范围内,达到风险与收益的
合理平衡,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本行主要通过利率重定价缺口分析来评估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并根据市场
变化及时进行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优化内外部定价策略或实施风险对冲。 
       流动性风险管理。 
       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对集团和法
人层面、各机构、各业务条线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确保
以合理成本及时满足流动性需求。 
       本行坚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平衡的经营原则,严格执行监管要求,
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加强集团和
法人层面、各机构、各业务条线的流动性风险管控,制定了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政
策和应急预案。定期对流动性风险限额进行重检,持续完善流动性风险预警体系,进
一步加强优质流动性资产管理,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定期完善流动性压力测试方案
,按季度进行压力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本行在压力情况下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应对危机
情景。 
       声誉风险管理本行认真落实声誉风险管理监管要求,持续完善声誉风险管
理体系和机制建设,强化声誉风险并表管理,提高声誉风险管理水平。重视潜在声誉
风险因素排查预警,加强舆情监测,持续开展声誉风险识别、评估和报告工作,妥善
应对声誉事件,有效维护品牌声誉。持续开展声誉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员工声誉风险
意识,培育声誉风险管理文化。 
       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本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下设专业委员会,认真履行内控管理与监督
职责,着力加强风险预警和防范,提升集团合规经营水平。 
       继续落实内部控制三道防线体系。业务部门和基层机构是内部控制的第一
道防线,是风险和控制的所有者和责任人,履行经营过程中的制度建设与执行、业务
检查、控制缺陷报告与组织整改等自我风险控制职能。 
       各级机构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是内部控制的第二道防线,负责
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检查评估,负责识别、计量、监督和控
制风险。牵头一道防线深入应用集团操作风险监控分析平台,履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
及管理问责职责,通过对重要风险进行常态化监控,及时识别缓释风险,促进业务流
程和系统优化。 
       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负责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充分性
和有效性进行内部审计。围绕国家政策落实、外部监管要求和集团战略实施,聚焦审
计监督主责主业,紧盯重大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有序开展各项审计检查。坚持问题
揭示与整改监督并重,进一步完善审计整改监督机制,加强对审计问题整改的跟踪检
查和重点督促,推动审计成果运用和整改质效提升。深化审计体制改革,持续加强审
计队伍建设,推进审计科技化建设,进一步加大技术手段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强化内控案防管理,压实主体责任,推进落实多项管控举措。持续完善内
控制度、流程、系统,强化内控检查队伍建设,组织全行开展风险排查,不断提高内
控案防工作质效。 
       狠抓问题整改,强化全员合规意识,培育内控合规文化。 
       继续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实施,落实《商业银
行内部控制指引》,遵循“全覆盖、制衡性、审慎性、相匹配”的基本原则,推进全
行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内部控制治理和组织架构。 
       本行按照各项会计法律法规,建立了系统的财务会计制度体系,并认真组
织实施。会计基础扎实,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本行致力于
会计基础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持续推进会计良好标准实施和评估验收,加强会计信息
质量管理,确保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报告的编制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
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本行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
流量。 
       重视加强欺诈舞弊风险防控,主动识别、评估、控制和缓释风险。上半年
,成功堵截外部案件77起,涉及金额5,092.28万元。 
       操作风险管理。 
       本行持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深化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应用,运用操作
风险与控制评估(RACA)、关键风险指标监控(KRI)、损失数据收集(LDC)等管理工具,
开展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进一步规范操作风险报告机制,不断完善风险管
理措施。优化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系统支持力度。推进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建设,优化运行机制,完善业务连续性制度,开展业务影响分析,细化应急预案,开
展业务连续性演练,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提升业务持续运营能力。 
       合规管理。 
       本行持续完善合规风险治理机制和管理流程,保障集团稳健经营和可持续
发展。完善反洗钱及制裁合规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监控和管理。加强系统
与模型建设,优化系统功能。持续推进境外机构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优化风险评
估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境外机构合规管理能力。完善反洗钱与制裁合规培训机
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合规培训,提升全员合规意识和能力。 
       加强关联交易及内部交易管理。加强关联方管理,夯实关联交易管理基础
。强化关联交易日常监控与核查,严格把控关联交易风险。完善内部交易管理流程,
持续开展内部交易监控和报告工作。优化关联交易监控系统和内部交易管理系统,提
升科技赋能水平。 
       国别风险管理。 
       本行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将国别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过一系列
管理工具来管理和控制国别风险,包括国别风险评级、国别风险限额、国别风险敞口
统计与监测、准备金计提等。上半年,本行严格按照监管要求,结合业务发展需要,
持续加强国别风险管理,审定本年度国别风险评级和国别风险限额,加强国别风险敞
口的监测和报告,对潜在高风险国家和地区,及时提示风险并实施差异化管理。国别
风险净敞口主要集中在国别风险评级低和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总体国别风险控制在合
理水平。 
       资本管理。 
       本行深入贯彻资本约束和价值创造理念,完善经济资本预算与考核机制,
积极推进资本管理系统建设,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表内外资产结构,努力
提升资本内生能力。稳步开展外源资本补充,把握市场时间窗口,上半年成功发行50
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和25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赎回280亿元境内优先股。6月末
,集团资本充足率为15.61%,保持较高水平。 
       六、展望 
       下半年,银行业仍将面临较为复杂的经营环境。从国际来看,全球疫情仍
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
好,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但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 
       本行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集团“十四五”规划,统筹疫情防控和经营管理,实现
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 
       一是,扎实推进“一体两翼”布局,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主动融入发
展大局,发挥特色优势,加大投入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融资支持重点领域项目,
进一步巩固境内商业银行业务基石作用。主动应对后疫情时代形势变化,加快全球化
业务转型。做强综合经营优势,持续提高价值创造能力。 
       二是,扎实抓好“八大金融”,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全面融入经济转型进
程,持续着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消费金融、财富金融
、供应链金融、县域金融等“八大金融”,主动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
能。 
       三是,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发展能力。深度融入数字经济发
展浪潮,全面布局数字新基建,深化场景生态建设,充分发挥产品创新的助推作用,
推动经营管理模式全方位升级。 
       四是,强化全面风险管控,提升重大风险应对能力。优化全面风险管理体
系,健全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持续加强资产质量管理,大力开展不良清收化解。前瞻
开展流动性和市场风险管理,完善金融市场重大风险预警与处置机制。狠抓内控案防
工作,深化反洗钱与制裁合规管理。加强声誉风险管理,不断提升品牌形象。


    ★2020年年度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综合财务回顾 
       (一)经济与金融环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世界经济深度衰退
,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下滑。主要经济体分化加剧,美欧日经济深度衰退,英国“脱
欧”加剧欧洲经济困境,部分新兴经济体率先复苏。 
       全球进入宽松政策周期,美联储连续两次大幅降息,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
继续实行负利率政策,主要经济体央行在实施大规模资产购买后,资产负债表规模维
持高位,新兴经济体普遍降息,全球流动性较为宽裕。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后逐渐
趋稳,全球股票市场经历低点后强劲反弹,债券市场收益率下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增大,黄金价格创历史新高。美元指数下行,主要新兴经济体汇率分化,拉美国家货
币贬值而亚洲新兴经济体货币小幅升值。 
       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力做好“六稳”“六保”
工作,全年经济实现正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行业保持较快增长,数字经
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实施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全年国
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9%,固定资产投资
同比增长2.9%,出口同比增长4.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居民消费价
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 
       中国人民银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为保市场主体稳
就业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为疫情防控、经济恢复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金融
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落地实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
估办法》发布,互联网金融监管不断强化。金融市场整体运行平稳,流动性合理充裕
,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0.1%;人民币贷款增加1
9.6万亿元,同比多增2.8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4.8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
%;全年累计发行各类债券56.9万亿元,同比增长26%;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较上
年末升值6.92%;上证综合指数较上年末上升423点;沪深股市流通市值为64.36万亿
元,同比增长33.12%。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多措并举纾困中小微、民营
企业,服务质效不断提升。全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助力科技创新、先进
制造。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支持节能环保产业链发展。持续推进双向开放,加快
科技赋能。加强金融风险管控,多渠道补充资本,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19.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总负债293.1万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2%。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94万亿元;年末不良贷
款余额2.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84%。 
     
       (二)、利润表主要项目分析 
       本行按照“强化执行年”定位,持续打造战略加强版,统筹抓好疫情防控
和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激发活力、敏捷反应、重点突破,经营管理保持稳中有进、稳
中向好的良好态势。2020年,集团实现净利润2,050.96亿元,同比增加32.05亿元,
增长1.5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928.70亿元,同比增加54.65亿元,
增长2.92%。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0.87%,净资产收益率(ROE)10.61%。 
       (1)利息净收入与净息差 
       2020年,集团实现利息净收入4,159.18亿元,同比增加258.68亿元,增长6
.63%。其中,利息收入7,600.70亿元,同比增加20.63亿元,增长0.27%;利息支出3,
441.52亿元,同比减少238.05亿元,下降6.47%。 
       (2)利息收入 
       2020年,客户贷款利息收入5,503.54亿元,同比增加169.89亿元,增长3.1
9%,主要是客户贷款规模增加带动。 
       投资利息收入1,505.53亿元,同比减少45.73亿元,下降2.95%,主要是投
资收益率下降所致。 
       存放中央银行及存拆放同业利息收入591.63亿元,同比减少103.53亿元,
下降14.89%,主要是存放中央银行及存拆放同业收益率下降所致。 
       (3)利息支出 
       2020年,客户存款利息支出2,584.39亿元,同比减少108.85亿元,下降4.0
4%,主要是存款付息率下降所致。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利息支出499.94亿元,同比减少176.9
7亿元,下降26.14%,主要是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付息率下降所致。 
       发行债券利息支出357.19亿元,同比增加47.77亿元,增长15.44%,主要是
发行债券规模增加所致。 
       (4)净息差 
       2020年,集团净息差为1.85%,同比下降4个基点,主要是受贷款市场报价
利率(LPR)下行以及美联储降息等因素影响,资产端收益率下行。与此同时,本行持
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一方面加强负债成本管控,主动压降高成本存款,集团付息负
债平均利率同比下降27个基点。 
       另一方面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努力缓解资产收益率下行的影响。中
国内地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平均余额在中国内地人民币客户贷款中的占比同比提升1.43
个百分点。 
       (5)非利息收入 
       2020年,集团实现非利息收入1,496.13亿元,同比减少95.19亿元,下降5.
98%。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26.46%。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集团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55.22亿元,同比增加1
7.10亿元,增长2.32%,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13.35%。主要是本行积极把握资本市
场发展机遇,代销基金及托管等业务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6)其他非利息收入 
       集团实现其他非利息收入740.91亿元,同比减少112.29亿元,下降13.16%
。主要是受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影响,本行投资收益及汇兑收益同比减少。 
     
       (三)、资产负债项目分析 
       本行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支持实体经济,持续优化业务结构,资产
负债保持平稳增长。 
       2020年末,集团资产总计244,026.5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329.15亿元,
增长7.17%。集团负债合计222,398.2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467.74亿元,增长6.96
%。 
       (1)客户贷款 
       本行切实履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重点支持普惠金融、民营企业、高端制
造业、绿色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在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的前
提下,保持贷款规模平稳增长。继续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和产能严重过剩行
业贷款投放。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要求,加强集中度管理,严控金融风险。
年末集团客户贷款总额142,164.7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476.92亿元,增长8.78%。
其中,人民币贷款总额113,389.9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896.45亿元,增长11.72%
。外币贷款总额折合4,410.01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25.15亿美元,增长5.38%。 
       本行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加强重点领
域风险识别和管控,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力度,资产质量保持基本稳定。年末集团贷款
减值准备余额3,686.1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26.96亿元。重组贷款总额为216.92亿元
,比上年末增加93.14亿元。 
       (2)投资 
       本行密切跟踪金融市场动态,合理把握投资节奏,动态调整组合结构。年
末集团投资总额55,911.1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70.55亿元,增长1.40%。其中,人民
币投资总额43,663.1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99.26亿元,增长3.31%。外币投资总额
折合1,877.1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31.31亿美元,增长1.70%。 
       (3)客户存款 
       本行持续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做大客户金融资产,
促进负债业务平稳增长。积极拓展代发薪、第三方存管、现金管理、社保卡等源头业
务,优化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协议存款等负债业务管理模式,有效控制付息成本
,持续提升存款发展质量。年末集团客户存款总额168,791.7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
,616.23亿元,增长6.71%。其中,人民币客户存款总额130,030.27亿元,比上年末增
加10,771.04亿元,增长9.03%。外币客户存款总额折合5,940.54亿美元,比上年末增
加362.11亿美元,增长6.49%。 
       (4)所有者权益 
       年末集团所有者权益合计21,628.3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61.41亿元,增
长9.42%。主要影响因素有: 
       (1)2020年,集团实现净利润2,050.96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
利润1,928.70亿元。 
       (2)本行积极稳妥推进外部资本补充工作,成功发行9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
本债券和28.20亿美元境外优先股。 
       (3)根据股东大会审议批准的2019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派发年度普通股现金
股利562.28亿元。 
       (4)本行派发优先股股息102.295亿元。 
     
       (四)、现金流量分析 
       年末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4,948.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89.76亿
元。 
       2020年,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净流入730.28亿元,上年为净流
出4,842.66亿元。 
       主要是同业存入当年为净增加,上年为净减少,同时,客户存款净增加额
同比增加。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净流出170.66亿元,净流出额同比减少1,486.1
2亿元。主要是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同比增加。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净流入1,266.17亿元,净流入额同比减少1,664
.94亿元。主要是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加。 
       年末中国内地资产总额194,542.6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307.33亿元,增
长8.54%,占集团资产总额的75.26%。2020年实现利润总额1,887.40亿元,同比增加1
04.02亿元,增长5.83%,对集团利润总额的贡献为76.60%。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资产总额43,066.7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96.66亿元,增
长2.13%,占集团资产总额的16.66%。2020年实现利润总额502.50亿元,同比减少65.
93亿元,下降11.60%,对集团利润总额的贡献为20.40%。 
       其他国家和地区资产总额20,901.6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5.06亿元,增长
1.33%,占集团资产总额的8.08%。2020年实现利润总额73.88亿元,同比减少83.77亿
元,下降53.14%,对集团利润总额的贡献为3.00%。 
     
     二、业务回顾 
       (1)中国内地商业银行业务 
       本行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
、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深入推进发展战略加强版实施,各项业务稳健增长,经营
效益稳中有进。2020年,中国内地商业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280.70亿元,同比增
加146.05亿元,增长3.53%。 
       公司金融业务 
     本行持续推进公司金融业务转型,聚焦客户基础夯实、客户结构优化与产品服
务创新,努力推动公司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围绕行政事业重点客户群,加大源头营
销力度,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围绕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产品创新,优化
完善系统功能,为客户提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薪酬福利计划及养老保障管理等系
列产品,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
度,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夯实民营企业发展基础,努力深化金融精准扶贫,
积极推动信贷资产绿色化,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服务水平。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区域发
展战略,着力支持重点区域协同发展。积极践行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发挥对外经贸金
融服务主渠道作用。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业务,担当人民币跨境流通主渠道和服务
创新引领者。2020年,中国内地公司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68.33亿元,同比减少
9.09亿元,下降0.48%。 
       公司存款业务 
     本行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聚焦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努力做大全量
客户金融资产,提高资金留存能力,推动存款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总行设立行政
事业机构部,进一步加大行政事业机构业务的战略资源投入,围绕行政事业重点客户
群,加大源头营销力度,增强综合服务能力。通过对教育、医疗等行业的全产业链、
场景化营销,提升重点领域市场竞争力。做好场景建设及产品交叉销售,努力提升获
客、活客能力,夯实存款业务发展根基。年末本行中国内地人民币公司存款64,535.2
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264.47亿元,增长7.08%。 
       外币公司存款折合859.77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78.79亿美元,增长10.09%
。 
       公司贷款业务 
     本行主动践行责任担当,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深入贯彻国家发展战
略,积极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夯实民营企业发展基础,努力做好金融精准扶
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有效提升实体经济服务质效。加快信贷结构优化,聚焦“
两新一重”、高端制造业、民生消费、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把握冬奥发展机遇
。支持重点区域发展,完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国家
战略区域业务布局,制定支持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等重点区域配套政策及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扎实做好“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加强“
走出去”与境外经贸合作。年末本行中国内地人民币公司贷款62,663.31亿元,比上
年末增加6,751.03亿元,增长12.07%。外币公司贷款折合391.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
加19.80亿美元,增长5.32%。 
       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建设 
     本行积极贯彻国家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建设。董事会与管理层高
度重视绿色金融工作,大力支持绿色发展,董事会定期审议本行绿色金融发展情况,
管理层定期组织召开绿色金融管理委员会会议,部署推进绿色金融各项工作。本行以
《中国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规划》为指导,将绿色发展的要求内化到组织架构、公司治
理、政策制度、产品体系、风险管理、企业文化、信息披露等各个环节。 
       绿色信贷结构逐步优化。本行大力支持清洁能源、环保节能、绿色交通等
绿色低碳产业。 
       积极支持国际绿色项目发展,为世界最大光伏电站—阿布扎比1.5GW太阳能
光伏电站、世界最大光电综合体—迪拜950MW光热光伏一体化电站项目等一批标志性
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年末,中国内地绿色信贷余额折合人民币8,967.98亿元,实现较
快增长。煤炭、煤电等高碳行业授信余额持续下降。 
       绿色债券业务成绩显著。绿色金融债券发行方面,2020年成功发行30亿元
人民币和5亿美元双币种蓝色债券,为亚太地区首只蓝色债券,也是全球首只商业机
构蓝色债券。绿色债券承销方面,2020年本行承销境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145.87亿元
人民币,在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一;境外绿色债券承销量折合人民币约370亿元,在中
资离岸绿色债券市场中位列中资主承销商首位;2021年初协助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
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及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发行国内首批碳
中和债券。 
       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与实践。积极践行“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工作组共同主席的职责,主办GIP“绿色金融工具创新”线上国
际研讨会。成功当选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2020/2021年度绿色债券、社会责任
债券原则及指引顾问委员会成员。2021年初成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
)支持者,并积极参与中英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小组、国际标准化组织
可持续金融技术委员会(ISO/TC322)国内技术对口工作组、可持续金融国家平台(I
PSF)可持续金融目录工作组技术专家组的有关工作。作为中国全球化、综合化程度
最高的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中银香港推出香港地区首支经第三方
认证的人民币企业绿色定期存款产品,伦敦分行对金融业务的气候风险进行了评估与
管理。 
       持续强化绿色金融能力建设。本行积极开展多方合作,加强前沿研究与能
力建设,与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浙江省湖州市政府签署《关于共同筹
建“两山绿色金融学院”框架合作协议》。作为创始核心合作伙伴,参与设立新加坡
金融管理局主导成立的新加坡绿色金融中心。根据中国内地各项绿色金融政策,结合
本行实际业务情况,印发《中国银行绿色信贷工作指引》。 
       下阶段,本行将继续加强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构建与“一体两翼”战略发
展格局相适应的绿色金融体系,支持绿色金融业务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全球化、综
合化经营优势,提升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水平,扩大绿色业务国际优势,打造绿色金融
新名片,努力成为绿色金融服务的首选银行。 
       金融机构业务 
     本行持续深化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客户覆盖率保
持市场领先。 
       与全球1,400余家机构建立代理行关系,为跨国机构和企业提供国际结算、
债券融资、外汇交易、投资托管、全球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夯实沿线地区重点代理行合作基础,持续深化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
家新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等机构的全面合作,参与国内政策性金融机构相关投融资项
目,并提供延伸金融服务。作为牵头主承销商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功发行首笔
熊猫债券,作为联席主承销商协助新开发银行成功发行疫情防控熊猫债及首笔境外美
元债。加大跨境人民币业务拓展力度,成为境外央行等主权类机构、商业银行、交易
所的人民币清算主渠道和人民币业务主要合作银行。为116个国家和地区的代理行客
户开立跨境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1,485户,领先国内同业。推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CIPS),与359家境内外金融机构签署间接参与行合作协议,市场占有率同业排名第一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托管服务和境外央行类机构代理服务的客户数量
及业务规模居同业前列。与韩国央行签署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代理服务协议。 
       深度参与全面推开H股“全流通”工作、与上海黄金交易所共同推出“沪澳
黄金之路”项目,金融要素市场合作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年末本行金融机构外币
存款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以金融科技促进业务模式升级,推出第三方存管二维码开户
产品“中银银证通”,第三方存管客户量增幅、存量客户市场份额提升幅度同业领先
。 
       交易银行业务 
     本行主动适应金融科技变革和客户金融需求综合化趋势,持续推动交易银行建
设,积极构建线上线下协同、场景生态丰富、用户体验良好、组合创新灵活的交易银
行产品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全渠道综合对公金融服务门户—智能环球交易银行(iGTB)
平台建设,支持疫情防控和实体经济发展。 
       积极践行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发挥对外经贸金融服务主渠道银行作用。202
0年,集团实现国际结算业务量5.7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68%,中国内地机构国际
贸易结算市场份额稳居同业首位,跨境担保业务保持同业领先。认真落实“稳外贸”
工作要求,发布《全力支持疫情防控期间“稳外贸”工作的若干措施》,强化全流程
金融服务保障,加大外贸进出口融资支持和减费让利力度,为我国近四分之一进出口
贸易提供金融支持。发挥战略合作伙伴作用,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为第三届中国国际
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口博览会”)和第127、12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
广交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持续引领自贸区(港)金融服务创新,发布海南自
由贸易港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支持浙江自贸区扩区发展行动方案等多项金融支持方案
。 
       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业务,担当人民币跨境流通主渠道和服务创新引领
者。2020年,集团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量9.20万亿元,同比增长25.75%,其中中国内
地机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6.75万亿元,同比增长34.37%,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客户数
较上年增长近10%。持续编制并发布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数(CRI)、中国银行离岸人
民币指数(ORI)和《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为全球客户了解和使用人民币提供全面
有力的专业支持。 
       积极优化产品服务体系,提升实体经济服务质效。加强交易银行业务应用
场景建设,优化账户和收付结算服务水平,推出移动智能柜台上门开户服务和在线预
约开户等多渠道账户服务功能,重塑网点柜面对公开户流程,提高对公账户开户效率
。积极推进供应链金融业务拓展,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深化重点行业供应链金融
服务方案创新,实现多级供应链融资试点落地,助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持续提升
全球现金管理服务能力,推进现金管理业务场景化、行业化、标准化、批量化拓展,
进一步完善“全球现金管理平台+”综合产品体系,支持教育、政务、医疗等重点场
景应用建设,聚焦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通过跨境资金池、离岸资金池服务巩固跨境
业务优势。促进业务与科技融合创新,大力推动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应用和推广,成功
办理上海票据交易所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转让服务平台全球首单业务、全国首笔区块
链跨境电子提单信用证。 
       获得《亚洲货币》“最佳交易银行”“最佳贸易融资银行”、《财资》“
最佳交易银行服务银行”“最佳人民币银行”等奖项,以及《亚洲货币》“亚太区亚
洲银行市场领导者”“中国区中资银行市场领导者”、《欧洲货币》“中国市场领导
者”等现金管理奖项,彰显交易银行领域专业优势。 
       普惠金融业务 
     本行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监管要求,持续推进普
惠金融业务发展。围绕“增量、降价、提质、扩面”总体要求,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
放,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年末,本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 6,117亿元,较
上年末增长48%,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客户数超过48万户,高于年初水平。全年
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93%。强化风险管控和合规经营,小微企业贷
款质量稳定可控。 
       本行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快速出台延迟还款等一揽子保
障措施。投产普惠金融线上融资产品“中银企E贷信用贷”“中银企E贷银税贷”,运
用互联网、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提供“在线申请、在线秒批、随借随还”
的全线上服务。建立普惠金融信贷发起重点网点体系,推动普惠金融信贷服务基层机
构建设,强化普惠金融信贷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主动担当,精准助力复工复产。本行主动担当国有大行责任,发挥百年中行特
色优势,全力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积极帮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建立
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大利率优惠,全力帮助企业恢复生产和
扩大产能。 
       多措并举,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服务,创新“
中银企E贷”线上融资产品体系,陆续推出“中银企E贷信用贷”“中银企E贷银税贷
”等产品。借助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依托风控模型策略对小微企业进行综合评价,
实现客户申请、审查审批、提款还款等在线服务,切实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效率。 
       重点突出,支持小微企业做强。在广东、浙江、湖南等十多家分行推出“
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服务,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
冠军企业等重点客群支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九地复制推广以“中关村模式”为
代表的科技金融模式,支持拥有核心技术、市场前景较好的中小科技创新企业。 
       发挥优势,深化跨境撮合服务。2020年,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发挥线上撮
合优势,共举办11场跨境撮合活动,帮助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家中外企业
开展撮合对接。 
       下阶段,本行将继续发挥国有大行头雁作用,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以
产品创新为抓手,以模式升级为依托,以数字普惠为方向,构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
服务模式,全力打造中国银行普惠金融品牌。 
       养老金融业务 
     本行紧密围绕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拓展业务范围,深入推进产品创新
,优化完善系统功能,为客户提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薪酬福利计划及养老保障管
理等系列产品,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加快养老金融业务战略布局,推进银发场景建
设,有力支持银发经济发展。 
       年末,养老金受托资金规模1,017.9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95.26亿元,增
长94.76%;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管理数341.3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7.72万户,增长12.
42%;养老金托管运营资金5,928.7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57.27亿元,增长53.14%
;服务客户1.6万户。 
       助力国家重点科创领域快速发展本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导向,为高新
技术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化金融服务,助力国家重点科技创新领域快速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明确政策引导。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制定
并持续完善内部政策,针对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出台信
贷政策,引导全行提升信贷投放精准化水平,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展。 
       推进投贷联动,丰富产品体系。进一步推动“投贷联动”产品组合创新,2
020年推出选择权贷款产品,全年发放选择权贷款超过140笔。此外,聚焦长三角、粤
港澳大湾区等科技企业集群地区,设立面向科技企业的股权投资基金,积极为中小型
科技企业提供“投贷联动”服务与支持。 
       服务龙头企业,深化战略合作。与多家科技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
系,提供投融资、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同时共同推
进智能营销、智能风控等金融场景的开发和应用,不断深化战略合作。 
       发挥跨境优势,抢抓海外项目。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充分发
挥境内外联动优势,积极助力科技企业“走出去”,为多家科技龙头企业牵头筹组海
外银团及并购项目,为科技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提供融资支持。 
       强化集团联动,提升综合服务。依托多元化、全牌照优势,强化集团内部
投、贷、债联动,完善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安排,为科技企业提供股权投
资、信贷支持、承销保荐等全面综合服务。 
       推进数字转型,加强科技赋能。顺应科技与金融加速融合的趋势,进一步
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不断增强数字化、智
能化发展能力,精准高效响应科技企业金融需求。 
       下阶段,本行将继续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以创新为引领,打造科技金融服
务新模式,提升科技金融支持水平,助力科技创新发展。 
       个人金融业务 
     本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敏捷应对疫情挑战与市场变化,推动个人金融业务实
现从组织架构、经营理念到经营指标的全面优化,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加快升级个人
金融业务发展动能,顺应数字化和消费升级趋势,持续优化账户管理服务,着力打造
财富管理、消费金融、私人银行、外汇和银行卡等优势业务品牌,以全量金融资产发
展助推轻资本运营,零售指标全面改善。2020年,中国内地个人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
入1,992.65亿元,同比增加360.20亿元,增长22.06%。 
       账户管理业务 
     本行扎实推进“智慧账户”建设,整合借记卡、信用卡全量数据,投产“财神
版”个人年度账单,升级账户服务功能。加快推进个人业务无卡化,基本实现全行智
能柜台、柜台、ATM等自有渠道借记卡无卡化受理,交易场景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完
善手机银行功能,手机银行可关联他行账户查询账户余额与明细,支持主流银行他行
账户资金转入。整合优化个人账户信息,通过本行手机银行关联个人客户在中银保险
、中银三星人寿、中银消费金融、中银证券开立的资产负债账户,实现“一个用户名
、一套密码”综合查询功能。 
       优化支付结算服务流程,满足客户差异化服务需求。依托客群建设、公私
联动拓展代发薪业务,为代发薪客群提供涵盖开户、发薪、消费、投资等业务的一揽
子综合服务方案。创新推广线上保证金业务,嵌入多种交易场景。全面梳理业务运营
操作流程,推动实现高频业务“无人工参与”或“少人工参与”,进一步提升个人客
户服务质效。 
       财富管理业务 
     本行围绕客户财富管理需求,着力打造专业化、普惠化的产品与服务,全面提
升资产配置能力,中高端客户数量及金融资产规模增速达到近三年最好水平。加强产
品供给,面向全市场遴选优质产品,搭建货架式产品平台,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业
务竞争力不断提升。升级“智能投顾”,投产手机银行智能投顾敏捷专区,针对不同
场景、不同客群,智能配置投资组合。“中银慧投”成立以来累计销量达到207亿元
,平均收益率34.91%,荣获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赛“技术创新应用金奖”。打
造“中银智荟”客户权益体系,拓展“衣食住行游娱学养”非金融场景生态。增强投
研能力,搭建涵盖股票、债券、外汇、商品和政策的投资策略研究体系,及时为客户
提供资产配置报告,连续三年发布《中国银行个人金融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截至
2020年末,在中国内地设立理财中心8,112家、财富管理中心1,101家。 
       荣获中国银行业协会评选的“最佳财富管理银行”、《中国经营报》评选
的“2020卓越财富管理品牌”称号。 
       消费金融业务 
     本行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导向,主动调结构、促转型,房贷业务平稳发展,普惠
和消费贷款升级提速,整体呈现“一稳两快”的发展局面。年末本行中国内地人民币
个人贷款余额49,792.1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287.50亿元,增长11.88%。其中,非
住房贷款在当年新增个人贷款中的占比同比提升较快。优先支持重点区域居民的家庭
首套自住性购房需求,重点区域投放占比持续提升。打造高效便捷的消费贷款产品体
系,以线上贷款“中银E贷”为突破口,实现集中化、智能化贷后管理。推出基于税
务数据的线上个人经营贷款产品“税易贷”。持续丰富个人普惠贷款产品体系,创新
推出“复工贷”产品,助力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复工复产。加大扶贫小额贷款投
放力度,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贡献力量。 
       私人银行业务 
     本行加快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完善客户服务体系,为高净
值客户提供专业化、综合化、全球化金融服务。年末集团私人银行客户数达13.29万
人,金融资产规模达1.85万亿元。加快财富传承业务发展,家族信托客户人数同比增
长102.2%,发布《中国企业家家族财富管理白皮书》。抓实客户经理、私人银行家、
投资顾问三支队伍建设,加大重点城市私行中心布局。截至2020年末,在中国内地设
立私人银行中心77家。持续推动亚太私行平台建设,为高净值客户提供跨境公私一体
化解决方案,全球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荣获《亚洲货币》“中国私人银行大奖—
最佳国有银行”“最佳全球合作网络奖”,蝉联《亚洲私人银行家》“中国最佳私人
银行—国有银行组”大奖,荣获《经济观察报》“值得托付私人银行奖”,荣获惠裕
TM全球家族智库“金融机构家族服务能力卓越奖”,荣获《财富管理》“最佳中国私
人银行—家族传承服务奖”,品牌影响力、美誉度持续提升。 
       个人外汇业务 
     本行持续丰富个人外汇服务,个人存取款业务覆盖币种达到25种,个人外币现
钞兑换币种多达39种,继续保持同业领先地位。持续改善客户体验,通过手机银行、
微信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全线支持23种外币预约取钞服务,服务范围覆盖中国内地
主要城市。发挥外汇业务优势,有力服务进口博览会等大型活动。积极落实金融支持
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建立“绿色通道”,简化防疫物资进口购付汇业务流程与材料,
切实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组织海外机构对抗疫捐款汇款服务进行收费减免。荣获中国
银行业协会评选的“最佳跨境金融服务银行”。 
       银行卡业务 
     本行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快推进银行卡业务数字化转型和场景建设。
稳步推进借记卡业务,加大移动支付场景化应用,持续改善客户体验。充分发挥高校
服务优势,打造“大教育”场景,服务范围拓展至中小学、幼儿园、培训机构等蓝海
领域。不断丰富“线上+线下”“金融+非金融”的综合服务内容,与社保机构合作
发行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拓展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等功能。年末累计
发行实体社保卡1.12亿张、电子社保卡254.96万张。大力拓展铁路出行场景,“铁路
e卡通”累计完成28条线路推广,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
易港等国家战略区域,服务客户超过200万人次。 
       创新推进信用卡业务,打造客群抓手和特色品牌。发挥本行冬奥合作伙伴
优势,大力拓展冰雪运动优惠商户,以冬奥冰雪场景和特色服务支持打造冬奥卡及冰
雪卡等核心产品,全面推进冬奥会受理环境建设工作。支持跨境、教育、医疗等重要
场景建设。聚焦移动支付,在“惠聚中行日”品牌下,开展“百城千店”营销活动,
促进提升小额高频交易规模。聚焦民生消费领域,以总行活动叠加分行特色和政府消
费券模式,助力消费市场复苏。完善中银数字信用卡产品功能,通过加强互联网平台
建设,改善场景客户线上体验,促进客户活跃度提升。积极助力疫情防控,为全国17
0余家慈善医疗机构开通零成本捐款通道,对湖北地区小微商户免收手续费,为医护
、教育等一线抗疫客群提供专属信用卡分期服务。 
       全力支持消费金融转型升级本行坚持移动化、场景化、智能化、轻型化、
融合化发展方向,加速业务与科技协同,支持居民消费全面升级,主动融入国内国际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持续提升客户触达效率。完成手机银行四大频道全面改版,推出“千人千
面”深度个性化服务,在功能、体验、场景、科技应用等方面实现200余项优化提升
,年末手机银行客户数达到2.11亿户,全年交易金额达到32.2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
长16.44%和14.14%。升级改版中国银行微银行,全面提升服务营销体验。开放银行加
快标准化嵌出,涵盖账户、黄金、跨境、融资、支付等13大类金融服务,对接国家政
务平台、12306平台等,形成线上闭环营销体系,打造全流程数字化营销体验。 
       加快丰富产品服务形态。紧贴客户生活消费需求,综合提供覆盖衣、食、
住、行、医、学、游、娱等消费用途的多种消费信贷产品。产品形态丰富多样,既有
基于大数据和场景的纯信用全流程在线个人信贷服务产品“中银E贷”、基于存单、
国债、理财等的质押产品,又有针对学生客群提供的“青春E贷”、针对重点客户提
供贴身服务的“随心智贷”或抵质押信贷服务产品,为中国内地消费者提供随时、随
地、随心的消费信用贷款服务。 
       聚焦民生消费领域,以总行活动叠加分行特色和政府消费券模式,助力消
费市场复苏。完善中银数字信用卡产品功能,上线“中银汽车”专区,通过加强互联
网平台建设,优化场景客户的线上体验,促进客户活跃度提升。 
       下阶段,本行将紧跟新技术和新消费模式,打造灵活产品服务形态。加大
场景合作分析和拓展力度,借助智能家居、智慧社区等多领域平台,为用户提供远程
申请、智慧面谈面签、智能审批、秒级放款、智能还款等全链条、定制化的消费金融
服务。紧跟绿色金融及乡村振兴战略,提升金融服务对县域和农村地区消费群体的触
达能力,努力将消费金融服务拓展至生活的各个领域。 
       金融市场业务 
     本行积极顺应利率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密切跟踪金融市场动态,
持续深化业务结构调整,推进监管合规达标,保持和巩固金融市场业务优势。 
       投资业务 
     本行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利率走势的研判,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合理安
排投资进度,持续动态优化投资组合结构,降低组合风险。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债券投
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把握国际债券市场趋势,对债券组合进行动态管理,优化外
币投资结构。 
       交易业务 
     本行持续优化金融市场业务体系,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结售汇市场份额继
续领跑同业,结售汇牌价货币对达到39对。外汇买卖货币达到110种,其中新兴市场
货币99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46种。把握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机遇,依托“交
易—销售—研究”多层次服务体系,加强境外机构投资者一体化拓展。综合运用金融
市场交易工具,提供便捷有效的保值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强化量化交易能力,
推进量化交易平台建设,完善量化策略。强化风险管控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夯
实业务发展基础。强化线上服务能力,实现线上交易量及客户规模增长。 
       投资银行业务 
     本行充分发挥全球化和综合化的经营优势,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为客户提供全
方位、专业化、定制化的“境内+境外”“融资+融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涵盖债券
承分销、资产证券化、专业化财务顾问等金融产品及服务。 
       助力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支持客户开展直接融资,全年在中国银行
间债券市场承销债券15,759.25亿元。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为非金融企业、国际
开发机构等承销疫情防控债336.50亿元。大力推进金融机构债券承销业务,金融债承
销额和市场份额连续多年提升。 
       打造跨境竞争优势,协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等境外主体
发行熊猫债,市场份额保持领先。作为主承销商及簿记管理人,协助财政部在境外成
功发行美元及欧元国债,共计超过等值100亿美元,进一步完善境外主权债券收益率
曲线,巩固国际投资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中国离岸债券承销市场份额继续排名第一
。坚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境内绿色债券承销量银行间市场领先,助力中资企业境外
发行绿色债券融资。积极助力打赢扶贫攻坚战,成功协助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发行扶贫债券。大力支持民企融资,为民营企业承销债务融资工具共计401.21亿元,
进一步拓宽民企融资渠道。银行间市场资产证券化承销业务市场份额位居商业银行前
列。获得《亚洲金融》“最佳债券承销商”、《亚洲货币》“最佳跨境债务资本市场
业务奖”“中国卓越绿色金融大奖”“ABN最佳承销机构”、《财资》“最佳全球债
券顾问奖”“最佳疫情防控债券奖”“最佳主权债券奖”“最佳社会债券奖”“最佳
可持续发展债券奖”等多个奖项,中银债务资本市场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稳步推进
信贷资产证券化,优化存量资产结构,全年成功发行两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
证券共153.65亿元和两期不良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共12.30亿元。 
       持续打造专业化财务顾问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集团联动优势,为客户提供
资产剥离、兼并收购、债务重组、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专项财务顾问服务。 
       资产管理业务 
     有序推动理财业务合规转型,持续提升投资管理与研究能力。稳步进行存量理
财业务整改压降工作,妥善处置存量理财项下资产。对于符合“资管新规”的净值型
产品,积极推进由中银理财进行承接。中银理财各项业务稳健发展,净值型产品发行
力度持续加大,产品体系不断丰富,产品规模快速增长。年末,中国银行及中银理财
发行的非保本理财产品规模为13,889.04亿元。其中,中银理财净值型产品规模为7,1
81.22亿元。 
       托管业务 
     本行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持续提升托管业务价值创造能力和整体服务
能力。截至2020年末,集团托管资产规模达到11.79万亿元,托管业务收入市场份额
提升。公募基金托管规模增速和收入增速均列主要同业首位,新发公募基金托管数量
和规模保持行业第一梯队,落地市场首只支持湖北省疫情防控和经济建设的公募基金
,托管全市场首批新三板基金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基金。实现已开标35家省市职业年
金托管全覆盖、大份额。信贷资产证券化托管业务创造了多个“市场首单”。持续优
化托管业务系统功能,运营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 
       高标准做好北京冬奥金融服务本行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
银行合作伙伴,高标准做好冬奥金融服务,持续拓展冬奥冰雪产业,助力营造参与冬
奥、共享冬奥的社会氛围。 
       扎实推进冬奥会金融服务准备。根据冬奥会“两地三区”特点,做好赛时
金融服务规划,拟在重点区域设置临时网点和自助设备,积极开展冬奥支付服务环境
建设,全方位做好赛时服务。截至目前,共推出6款以北京冬奥会会徽、吉祥物、大
众冰雪为主题的银行卡产品,持续丰富相关产品的冬奥冰雪特色权益。积极推动创新
支付产品在冬奥场景的试点。 
       作为唯一代销银行,持续推动北京冬奥会贵金属特许商品、人民币冬奥金
银纪念币销售。 
       多措并举支持冰雪产业发展。大力支持冬奥冰雪重点项目建设,累计投放
授信259亿元。 
       采取降低存量贷款利率、调整还本付息期限、新增流动资金贷款支持等措
施,为部分受疫情影响的冰雪产业企业纾困解难。发挥多元化优势,通过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金融租赁等业务联动模式,为冰雪产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全面加强冬奥宣传推广。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线上线下相结合,成功
举办“创意冬奥达人秀”、全民健身日线上宣讲、“燃情冰雪·相约中行”等冬奥系
列主题活动。成功签约一批优秀运动员和运动队作为中国银行奥运形象代言人。拓展
线上服务触角,在手机银行推出冬奥专区,为用户搭建了解冬奥知识、参与冰雪运动
的桥梁,以金融力量助力冰雪运动推广。 
       下阶段,本行将继续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供高标准的金融服务,支
持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助力实施“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战略,促进中国冰雪
运动和冰雪产业长足发展,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贡献力量。
 
       村镇银行 
     中银富登积极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秉承“立足县域发展,坚持支农支小,
与社区共成长”的发展理念,致力于为县域小微企业、个体商户、工薪阶层和农村客
户提供现代化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 
       成立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支持雄安新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村镇银行集约
化管理与专业化服务水平。2020年8月18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
业,注册资本10亿元,注册地为中国河北雄安新区。 
       2020年末,在全国22个省(直辖市)共控股124家村镇银行,下设176家支
行,是国内机构数量最多的村镇银行集团。持续完善产品服务体系,客户数量和业务
规模进一步增长。2020年末,注册资本86.18亿元,资产总额759.35亿元,净资产128
.51亿元。存款余额465.8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02%。贷款余额551.69亿元,比上
年末增长24.07%。不良贷款率1.43%,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249.11%。全年实现净利润
8.50亿元。 
       (2)全球化经营业务 
       作为国际化水平最高的中资银行,本行立足发展新阶段,围绕服务国家战
略和支持实体经济,努力开创全球化发展新格局,致力打造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的金融通道,不断提升价值创造,实现高质量发展。年末海外商业银行客户存款、贷
款总额分别折合4,851.44亿美元、4,077.97亿美元,比上年末分别增长6.80%、4.58%
。2020年,实现利润总额67.28亿美元,对集团利润总额的贡献度为18.83%。 
       本行持续优化全球化网络布局,全球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2020年
末,本行共拥有559家海外分支机构,覆盖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25个“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 
       2020年7月,中国银行(秘鲁)有限公司开业。 
       进一步优化境外机构管理机制和组织架构,努力打造高效扁平的矩阵式管
理、差异化经营模式。持续深化东南亚和欧洲等境外区域总部管理和建设,同步推进
条线集约化经营。充分发挥境外三大银团中心优势,优化欧非银团中心的运营管理模
式,欧非授信审批中心逐步完善配套机制。各海外信息中心不断提升IT服务水平,稳
健实施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强化本地开发能力,为区域业务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总行和各海外交易中心按产品线和时区构建全球交易业务网络,北京、上海、伦敦、
香港、纽约五地形成全球备份,确保业务连续性。实施境外机构分类管理,制定差异
化发展策略,提升境外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集团协同效能。 
       公司金融业务本行密切跟进市场形势变化,加强风险管理,因地制宜采取
有效措施,切实发挥全球化经营优势,为全球企业客户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优质
高效、个性化、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境外公司存贷款保持稳定增长,行业及客户
结构不断优化。有效运用银团贷款、并购融资、项目融资、保函、国际结算、贸易融
资、大宗商品融资、全球现金管理等优势产品服务,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和产业链、价
值链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能合作、境外合作园区等重点领域和项目,扎实做
好“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促进全球经贸往来,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推动企业
境外投资经营行稳致远。年末在亚太地区(除日本)银团贷款市场同业全口径排名第
一,欧非、美洲地区银团市场中资银行排名第一。荣获2020年《亚洲货币》杂志评选
“最佳并购融资银行”、《中国银行业》银团贷款“最佳业绩奖”和12个“最佳项目
奖”,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持续拓展全球机构投资者客群,业务覆盖领域不断拓宽。本行与各类金融
机构客户在本外币清算、国际结算、双边及银团贷款、投资、资金交易及代理、债券
发行及承分销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持续推动国际金融领域信息交流,举办多场跨
境线上论坛活动,向全球客户及时介绍中国市场开放新政策、新机遇,提供务实解决
方案及配套服务支持。在北京成功承办第八届北京金融街论坛“中英金融对话”专场
活动,受到与会各界好评。 
       积极推动业务资源整合,持续提升跨境撮合能力。截至2020年末,已在全
球举办72场跨境撮合对接会,服务来自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家中外企业,帮助
企业成功实现贸易、投资、技术引进等一系列商务合作,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以
中国内地客户需求为抓手,以“2020年中国山东中小企业跨境对接活动”等中长期对
接服务为试点,助力国内企业复工复产。举办“中国中东欧中小企业跨境撮合对接会
(波兰专场)”“2020年中意中小企业跨境线上对接会”“第三届进博会贸易投资对
接会中阿(阿根廷)专场”等国别专场对接活动、“2020VR产业投资与合作对接会”
等行业专场对接活动,助力中小企业互联互通高质量发展。 
       连续第三年在进口博览会期间成功举办贸易投资对接会,采用大规模、多
点多地、全时覆盖的线上、线下对接模式,吸引近700家参展商、1,300余家采购商参
会,累计进行18小时洽谈,达成合作意向861项。 
       (3)个人金融业务 
       本行持续优化个人客户境外服务体系建设,业务覆盖逾30个国家和地区。
聚焦重点地区,做好区域性特色跨境业务,健全粤港澳大湾区“三易三通”服务体系
,其中“开户易”累计开户12万户。 
       打造全流程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以跨境场景为依托,大力推进业务创新
,为境外商旅、留学、外派人员及本地客户提供账户、结算、借记卡、手机银行等各
类服务。丰富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优化留学汇款服务和外派员工薪酬结汇服务,着力
提升产品竞争力。稳步推进境外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围绕个人资产境外布
局和投资中国两大场景,加快构建全球化“私人银行”“中银理财”品牌。加大境外
手机银行推广力度,覆盖范围拓展至30个国家和地区。持续完善境外借记卡布局,在
19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借记卡产品,涵盖银联、Visa、万事达三大品牌。完善借记卡受
理网络,加入当地清算组织,提升客户用卡便利性,降低客户交易成本,更好满足境
外客户全球用卡需求。实现境外系统优化升级,统一中国内地、境外个人贷款的审批
及评分系统。 
       积极助力复工复产,敏捷响应中国澳门、泰国和金边当地政府实施的信用
卡降息减费、调整最低还款额等惠民措施。及时调整跨境业务发展策略,发挥本行跨
境海淘业务优势,重视服务留学生等境外常驻客户。稳步推进境外发卡和收单业务,
在东南亚地区进一步拓展“中银智慧付”海外版产品,并在中银香港万象分行、马来
西亚中国银行顺利上线。 
       金融市场业务本行在积极做好债券投资业务经营的同时,扎实提升投资业
务的全球一体化管理水平,适度发展海外分行投资,强化风险防控。 
       充分发挥全球化经营优势,克服疫情影响,为全球提供连续稳定的报价服
务。积极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客户体验。紧跟国家战略,继续在中国台湾、
新加坡、韩国、迪拜、哈萨克、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积极开展人民币报价,持续提升
报价水平和客户服务能力,服务人民币国际化。巩固交易业务全球一体化优势,加强
海外交易中心能力建设。香港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持续提升做市能力,积极开展点心
债做市和债券通业务。伦敦交易中心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坚持值守,实现稳定经营。
 
       在国际市场成功发行50亿澳门元等值双币种中小企业专项(疫情防控)社
会责任债券,为国际市场首笔抗疫主题债券。成功发行9.39亿美元等值双币种蓝色债
券,为全球首笔商业机构蓝色债券。2020年,熊猫债承销量为174亿元,市场份额31.
90%,市场排名第一。中国离岸债券承销量为132.13亿美元,市场份额6.26%,市场排
名第一。亚洲(除日本)G3货币债券承销量156.21亿美元,市场份额4.50%,中资银
行排名第一。 
       跨境托管业务继续领跑中资同业,跨境托管规模和增速均列四大行首位,
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落地市场首单险资和首单实业类GDR托管项目,成为支持中国
企业高质量“走出去”的标志性项目。 
       支付清算业务持续提升跨境人民币清算能力,努力推动人民币的跨境应用
,进一步巩固在国际支付领域的领先优势。截至2020年末,在全球27家人民币清算行
中占有13席,继续保持同业第一。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间接参与行数量市场排
名第一,澳门分行以直接参与者身份接入CIPS。 
       全年共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量471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继续保持全球
第一。连任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美元代理结算银行。 
       线上服务渠道 
     本行进一步巩固境外企业网上银行在中资同业中的领先地位,年末已覆盖51个
国家和地区的58家分支机构,支持中、英、韩、日、德、法、俄等14种语言。持续加
强海外全球现金管理系统建设,利用实体资金池、全球视通、SWIFT直连等重点产品
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全球资金管理服务,业务范围覆盖境外33个国家和地区。加大
海外个人手机银行建设力度,服务范围拓展至30个国家和地区。 
       科技支持保障本行持续加大对境外机构科技投入,稳健实施基础设施升级
改造,推进境外系统功能优化和产品推广,满足境外业务特色需求,支持境外机构适
应开放银行、欧盟支付服务修订法案第二版(PSD2)等监管新业态。 
       中银香港面对复杂严峻的经营环境,中银香港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强
化战略执行,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持续发挥东南亚区域协同效应,打造一体化业
务体系。紧抓粤港澳大湾区新机遇,持续深耕香港本地市场。加快数字化发展和创新
驱动,提升金融科技在产品及服务方面的应用水平。不断优化环境、社会、管治(ESG
)架构和目标,推动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强化风险合规管控,主要财务指标保持稳健
。截至2020年末,中银香港已发行股本528.64亿港元,资产总额33,209.81亿港元,
净资产3,196.55亿港元。全年实现净利润284.68亿港元。 
       完善东南亚区域布局,积极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缅甸仰光分行已开业,
中银香港区域业务进一步扩展至东南亚9个国家,区域布局更趋完整。不断优化区域
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域中心优势,助力东南亚机构提升产品创新、客户营销、业务
推广及科技营运等方面的能力。 
       加快区域联动协同,成功拓展区内重大项目和客户,把握银团贷款、现金
管理业务机会,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和金融产品创新,逐步融入当地主流市场。设立
区域营运中心,推行集中运营,发挥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推动东南亚机构系统
和技术优化工作,夯实合规、反洗钱、反欺诈等风险管理基础,提升区域管理能力。
 
       创新优化产品服务,提升区域服务能力。中国银行(泰国)股份有限公司
首创支持第三方支付工具的业务,正式投产上线泰国Prompt Pay实时转账项目。马来
西亚中国银行成为首家在马来西亚推出跨境银联二维码支付服务的金融机构,在马来
西亚推出中银香港见证开户服务。中银香港马尼拉分行于2021年1月正式推出人民币
清算行服务。中银香港金边分行成为区域市场人民币兑瑞尔的首家境外报价行,为客
户成功办理首笔人民币兑瑞尔交易业务。 
       中银香港雅加达分行成功获印度尼西亚监管机构批准升级为当地商业银行
三级银行,连续两年在印度尼西亚银行业综合经营总排名中居外资银行分行第一,在
“2020年度印度尼西亚最佳银行奖”中获得年度“最佳稳健外资银行”称号。 
       深挖香港核心市场机遇,主要业务保持领先。客户存贷款增幅高于市场水
平,存款结构持续优化,资产质量优于当地同业。连续16年保持香港—澳门银团贷款
市场最大安排行地位,香港IPO主收款行业务及新取用按揭笔数居市场首位。配合香
港特区政府及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多项措施,包括支持中小企业的贷款计划及纾困措
施,协助中小企业应对营商挑战,共渡时艰。持续深化与本地大型企业的合作关系,
在发债、支付等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优化客层服务,推出全新高端客层品牌“私人
财富”,为目标客户提供更尊贵服务,推动客户结构和总量持续改善。加快金融科技
创新,推动产品服务数字化升级和场景建设,更好地满足民生金融需求。 
       紧抓大湾区发展新机遇,做强跨境特色服务。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金融
政策,持续加强跨境业务联动,共同挖掘重点行业及客户的金融需求,并以多元化产
品服务支持科创企业发展,为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贡献力量。继续以民生为突破,满
足大湾区居民便捷开户、交通出行、就业及居住等民生金融需求,完善大湾区“开户
易”见证开立内地银行账户及大湾区“置业易”按揭服务,提升全流程的客户体验。
丰富BoC Pay应用场景,推出适用于居港内地客户的跨境转账功能。 
       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深化金融科技创新。深化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推动
数字化银行建设,打造创新、敏捷、数据、移动、区域化等五项数字化关键能力,构
建智能平台、数据平台、开放平台等三大驱动平台,搭建置业、理财、政府及政务、
教育事业、跨境交易等五大场景平台,提供稳定、可靠、统一的云技术及安全管治基
础,以科技驱动业务变革,提供崭新的客户服务、金融产品、服务流程、运营管理、
风险控制等数字化方案,逐步打造成为业务生态化、流程数字化、运作智能化、项目
敏捷化及系统云端化的数字化银行。积极推动数字化、场景化建设、线上迁移等重点
工作,手机银行交易笔数及多项线上服务申请笔数及使用量均按年大幅上升,本地“
转数快”账单缴费市场份额领先。 
       获得《亚洲银行家》“亚太及香港区最稳健银行”“香港最佳交易银行大
奖”“香港最佳现金管理银行大奖”、《亚洲货币》“香港最佳企业社会责任银行”
、《亚洲银行及财金》“香港最佳本地贸易融资银行”“香港最佳本地现金管理银行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银行间外汇市场最佳境外会员奖”、上海黄金交易所“优秀
国际会员”、香港中小型企业总商会“中小企业最佳拍档奖”等奖项。 
       全方位服务国际重大贸易展会,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本行积极践行
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自身全球化、综合化经营优
势,积极服务进口博览会、广交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国际经贸活动,助力对
外贸易和投资发展。特别是作为进口博览会唯一战略合作伙伴,本行在严格做好疫情
防范、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协助商务部、进口博览局如期高质量办好第三届进口博览
会。 
       深入参与招展招商。自第二届进口博览会闭幕起,本行充分发挥全球机构
网络优势,以“境外招商承接单位”身份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实地或在线招商推
介活动,宣传推介进口博览会。以“境内招商路演全程支持单位”身份,支持进口博
览局及各地商务主管机构在全国23个城市举办招商路演推介活动,邀请数千家境内企
业参与进口博览会。 
       全力促成供需对接。第三届进口博览会期间,本行再次承办“贸易投资对
接会”,吸引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674家参展商、1,351家采购商参会,达成合作意
向861项,意向金额21.6亿美元。对接会新增“投资促进”主题,全面升级跨境撮合
系统,提供云洽谈、云签约、云直播的全流程服务,帮助企业突破地域限制,实现“
零距离”洽谈。 
       成功举办主题活动。第三届进口博览会期间,本行主办了“普惠金融建设
和数字化发展”主题论坛,邀请到专家学者、金融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中外资金融
机构代表,围绕疫情冲击下普惠金融的机遇和挑战、金融科技应用与最新发展等主题
深入研讨。 
       将定点扶贫嵌入进博活动。本行继续履行大行担当,将定点扶贫县的“咸
阳马栏红”苹果成功送上进口博览会舞台,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宣传推介“咸阳马
栏红”苹果品牌,助力当地扩大消费扶贫、全力支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优化升级现场服务,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
等金融科技新技术,打造智能网点,为参展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便捷的在线数字化金
融服务。 
       本行积极支持第127届、第128届广交会在网上举办,发挥全球化优势,精
准招募海外客户参展,打造广交会线上金融服务专区,升级跨境金融服务方案,举办
“中银稳外贸、共赢广交会”融资对接活动,创新推出“中银广交荟”金融直播间。
本行两届广交会海外客户招募数量、跨境结算业务量、融资投放金额、金融专区访问
量均位居金融机构第一。 
       本行持续践行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连续17年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助
力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为构建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金融力
量。 
       下阶段,本行将继续发挥全球化、综合化优势,持续深度参与进口博览会
、广交会等重大贸易展会服务,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
全球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3)综合化经营业务 
       本行加强内外部形势研判,把握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机遇,完善综合化发
展战略,强化集团整体协同,推动综合化高质量发展。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疫情
防控工作,严守风险底线,进一步提升综合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 
       投资银行业务中银国际控股本行通过中银国际控股经营投资银行业务。年
末中银国际控股已发行股本35.39亿港元;资产总额1,002.54亿港元,净资产213.74
亿港元。全年实现净利润14.88亿港元。 
       提升跨境能力,发挥功能优势。中银国际控股充分发挥全功能、全球化优
势,深入执行“传统投行+大资管”双轮驱动战略,巩固传统投资银行优势,加速推
进财富及资产管理业务,从企业上市、债券发行、证券投资、并购重组和环球商品等
业务领域,积极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协助众多美国上市中概股企业在香
港交易所成功二次上市,成为此领域最具经验的中资投行之一。全球客户服务能力持
续提升,成为唯一参与2020年沙特阿美多档债券发行的中资投行。 
       布局重点区域,服务实体经济。全力推进集团亚太私行中心建设,旗下中
银国际英国保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香港强积金业务和澳门退休金业务保持市场前列
。港股成交量、认股证市场交易额以及牛熊证交易额排名市场前列,积极参与内地与
香港的基金互认安排。“中银国际粤港澳大湾区龙头指数”表现持续优于同类指数。
推进国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国际化发展,进一步增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货
产品的场外交易服务能力。 
       加快数字化转型,强化敏捷反应。积极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大力
拓展上市服务、证券销售、财富管理等应用场景。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丰富APP
客户端等平台线上业务办理功能,推进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金融科技应用,持续提升
用户体验,经纪业务保持稳定增长。 
       再次荣获全球大宗商品行业权威媒体Risk.net颁发的“2020亚洲年度最佳
石油交易商奖”,获得《财资》“2020年Triple A最佳私人银行—香港(高端客户)
大奖”“2020年国际最佳债券承销团队(大中华区)”、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领
航‘9+2’粤港澳大湾区最佳金融服务奖”等奖项。 
       中银证券中银证券在中国内地经营证券相关业务。年末中银证券注册资本2
7.78亿元;资产总额539.60亿元,净资产150.06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8.85亿元。 
       中银证券加速推进科技赋能下的个人客户财富管理转型和机构客户生态圈
建设,着力打造赋能型总部和全功能分支机构。加快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借助科技提
升投顾服务能力,完善个人业务综合服务链条。深化“投行+商行”“投行+投资”
“境内+境外”优势,推动投行业务向交易驱动型综合金融服务转型,推动资管业务
向主动管理转型,研究销售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客户服务能力稳步增强。债券主承
销规模位列行业第10名,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和净收入分别位列行业第5名、第13名,
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继续获得行业权威媒体授予的诸多奖项,投行业务荣获《证券
时报》“2020中国区债券融资团队君鼎奖”“2020中国区科创板项目君鼎奖”、《新
财富》“本土最佳投行”等,资管业务荣获“2020中国资产管理券商君鼎奖”“2020
十大创新资管产品君鼎奖”等,财富管理荣获“2020中国区证券投资顾问团队君鼎奖
”、《金融界》“2020年中国证券公司杰出APP奖”等奖项。 
       2020年2月26日,中银证券在上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受到投资者的广泛认可
。未来将充分发挥品牌价值和集团协同效应,致力于将中银证券打造成为一流投资银
行。 
       资产管理业务 
     中银基金 
     本行通过中银基金在中国内地经营基金业务。年末中银基金注册资本1.00亿元
;资产总额51.84亿元,净资产40.90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10.54亿元。 
       中银基金稳步拓展资产管理业务,盈利水平保持稳定,内控和风险管理稳
健良好,品牌和市场美誉度不断提高,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年末资产管理规模达到
5,015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3,570亿元,非货币理财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
模2,878亿元。 
       荣获《上海证券报》“金基金债券投资回报基金管理公司奖”,旗下“中
银稳健增利基金”荣获“金基金债券基金十年期奖”,“中银稳健添利基金”荣获“
金基金债券基金五年期奖”。 
       中银理财 
     本行通过中银理财在中国内地经营公募理财产品和私募理财产品发行、理财顾
问和咨询等资产管理相关业务。年末中银理财注册资本100.00亿元;资产总额110.65
亿元,净资产104.73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4.55亿元。 
       中银理财严格遵循监管各项要求,坚持稳健投资经营理念,大力推进净值
型产品发行,产品体系与投资策略不断丰富,管理规模快速增长。年末中银理财产品
规模达到7,181.22亿元。 
       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优化大类资产配置,在发挥固收类传统优势
的同时,加大非标和权益类资产投资。持续推动科技建设与投入,加强交易能力建设
,搭建完整的运营体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与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合资成立国内
首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有限公司,并于2020年9月获批开业。 
       保险业务 
     中银集团保险本行通过中银集团保险在中国香港地区经营一般保险业务。年末
中银集团保险已发行股本37.49亿港元;资产总额96.95亿港元,净资产42.60亿港元
。全年实现毛保费收入26.63亿港元,净利润0.53亿港元。 
       中银集团保险积极落实和服务国家战略,稳步拓展一般保险业务。敏捷响
应国家政策,落地中银香港金边分行外派员工团体医疗和火险等保险业务。积极开拓
粤港澳大湾区业务,推进大湾区金融业务创新发展和集团内机构协同发展,开发“等
效先认”跨境车险产品,上线“湾区车险报价易”,优化报价流程,提高产品便利度
,目前已推出的港珠澳大桥车险、大湾区人身意外险和旅游险产品,市场反响良好。
持续深化银保合作,与中银香港和中银人寿联合推出“遥距投保”服务,提升银行渠
道销售能力,投保效率进一步提升。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互联网平台建设,
实现14个产品的网上投保、理赔申报、客户信息维护和服务信息查询,新版手机APP
程序正式投入使用,为客户带来更为便捷优质的服务体验。紧跟市场需求创新产品,
快速推出两期专项团体保险计划,向香港社会团体提供新冠肺炎医疗保障,彰显公司
社会责任担当。 
       中银人寿 
     本行通过中银人寿在中国香港地区经营人寿保险业务。年末中银人寿已发行股
本35.38亿港元;资产总额1,798.64亿港元,净资产114.00亿港元。全年实现净利润8
.78亿港元。在香港人寿保险市场保持前列位置,人民币保险业务持续领先同业。 
       中银人寿进一步加强产品结构转型,持续推出具备储蓄及危疾保障的全新
终身人寿保险计划,包括“守护未来终身寿险计划”及“非凡未来终身寿险计划”。
在疫情下加快线上业务发展,在手机银行及网上银行推出多种产品,为首家推出合资
格延期年金线上投保服务的保险公司。 
       担当社会责任,为客户量身定制保障和服务,包括新冠肺炎确诊住院现金
赔偿,延长保费宽限期,为确诊新冠肺炎的指定危疾计划客户提供额外确诊赔偿、深
切治疗部住院赔偿及身故赔偿。 
       中银保险 
     本行通过中银保险在中国内地经营财产保险业务。年末中银保险注册资本45.35
亿元;资产总额129.07亿元,净资产45.39亿元。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2.09亿元,净利
润3.16亿元。 
       中银保险积极服务中行全球化战略,在亚洲、非洲、南美洲等70个国家和
地区开展境外保险业务,覆盖30多个行业,保持同业领先。支持区域发展战略,制定
实施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保险行动方案。服务国家产业升级,开展首台(套
)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业务,助力重大技术装备水平提升,累计提供19亿元保险保障。
支持海关通关便利改革,服务“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关税保证保险、货物
运输保险全流程上线。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制定实施服务民营企业十九条措施。助力
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开展“中银守护平安天使”活动,为超过14万医护人
员提供保险专属服务,保障金额达63亿元。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加入中国核保险共同
体、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履约保证保险共保体
,入选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供应商名录,获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经营资质
。深化理赔服务创新,加大理赔科技投入,优化理赔程序,提升理赔效率。重视消费
者权益保护,狠抓投诉管理和客服工作,积极开展消费者教育活动,连续两年被监管
机构评为全国银行保险业“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和“金融知识普及月”
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连续17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评价为A,连续7年保持标准普尔A
-评级,评级展望为“稳定”。获评和讯网财经风云榜“年度保险行业抗击疫情贡献
机构”和“年度值得关注保险服务品牌”,获金融界领航中国“杰出保险品牌卓越奖
”。 
       中银三星人寿本行通过中银三星人寿在中国内地经营人寿保险业务。年末
中银三星人寿注册资本24.67亿元;资产总额329.96亿元,净资产25.73亿元。全年实
现规模保费131.82亿元,净利润0.67亿元。 
       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保费同比增长40%,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优
化业务结构,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类业务新单规模保费同比增长27%。推进创新发展
,成立互联网保险部,积极布局互联化保险业务。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推进服务线上
化,应用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等技术,打造简便、快捷、安全的全方位线上服务系统
。加快数字化转型,实施信息科技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移动化、虚拟化、云服
务化等“六化”战略,推进企业级架构和数据中台建设。积极服务银发经济,推出“
中银悦享金生养老年金”等养老特色产品。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开展“中银守护
平安天使”活动,向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近6万名医护人员赠送专属保险保障,扩展11
款产品的新冠肺炎保险责任。在2020年金鼎奖评选中蝉联“年度卓越人寿保险公司”
,荣获一点金融“2020年度品牌价值奖”,“中银聚利年金保险”荣获金貔貅“2020
金牌银保创新产品”奖。 
       直接投资业务 
     中银集团投资 
     本行通过中银集团投资经营直接投资和投资管理业务,业务范围覆盖企业股权
投资、基金投资与管理、不动产投资与管理、特殊机会投资等。年末中银集团投资已
发行股本340.52亿港元;资产总额1,337.63亿港元,净资产692.34亿港元。全年实现
净利润49.05亿港元。 
       中银集团投资克服复杂严峻外部环境影响,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化一
体化发展,推进基金化转型。布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深化投贷联动
,参与场景生态建设,协同提升综合竞争力。聚焦高端制造、医疗、物流等重点产业
,投资联盛科技、国自机器人、优德医疗、壹米滴答、满帮等项目,设立深圳科创基
金并开展投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融资结构,成功发行15亿元人民币熊猫债、
9亿美元高级债券。发挥公司投资生态圈资源优势及专长,助力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
复产。被清科机构评为“2020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50强”。 
       中银资产 
     本行通过中银资产在中国内地经营债转股及配套支持业务。年末中银资产注册
资本100.00亿元,资产总额787.47亿元,净资产111.49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8.58亿
元。 
       中银资产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以改善企业运营为目标实施债转股,
帮助企业降低杠杆率,提升企业价值。在湖北省设立债转股专项基金,并为全国多家
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落地债转股项目,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落地市场化债转股实施
机构的首单上市公司债转优先股项目,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发展。截至2020年末,本行
累计落地市场化债转股业务1,588.03亿元,其中年内新增落地金额131.69亿元。 
       租赁业务 
     中银航空租赁 
     本行通过中银航空租赁经营飞机租赁业务。中银航空租赁是全球领先的飞机经
营性租赁公司之一,是总部位于亚洲的最大飞机经营性租赁公司(按自有飞机价值计
算)。年末中银航空租赁已发行股本11.58亿美元;资产总额235.68亿美元,净资产4
7.77亿美元。全年实现净利润5.10亿美元。 
       中银航空租赁致力于可持续增长,始终坚持稳健经营策略,稳步拓展飞机
租赁市场。大力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年末向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内地和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航空公司租出的飞机超过公司飞机总数的64%。围绕客户需
求,持续增加自有机队,全年共接收飞机54架(包括1架由客户在交机时购买的飞机
),全部签订长期租约,同时为未来交付的飞机签署租约102个,新增客户3名,客户
总数达87家,遍及39个国家和地区。坚持优化资产结构,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出售
12架自有飞机。截至2020年末,自有机队的平均机龄为3.5年(账面净值加权),是
飞机租赁业内最年轻的飞机组合之一。 
       中银金租 
     本行通过中银金租开展融资租赁、转让和受让融资租赁资产等相关业务。中银
金租于2020年6月正式开业,注册地为重庆。年末中银金租注册资本108.00亿元,资
产总额107.27亿元,净资产106.53亿元。 
       中银金租围绕集团战略目标,聚焦国家战略和重点区域,坚持专业化、差
异化和特色化经营理念,突出金融租赁特色,做精做强租赁品牌,持续深化联动协同
,实现业务重点突破。截至2020年末,投放融资租赁业务超百亿元,涉及交通运输、
水利环境、能源生产供应、建筑以及制造业等行业,以实际行动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
展。 
       金融科技 
     中银金科 
     本行通过中银金科开展金融科技技术创新、软件开发、平台运营与技术咨询等
相关业务。年末中银金科注册资本6.00亿元,资产总额7.64亿元,净资产6.15亿元。
全年实现净利润0.14亿元。 
       中银金科服务集团发展战略,承担公司授信体制改革、数据治理重点工程
,开发反洗钱和普惠金融产品,全面开展银发、文旅、交通、银医场景生态建设。服
务综合经营公司IT建设,打造综合经营管理系统,构建集团级经营管理、业务协作、
信息共享三大公共基础平台。支持重点区域服务,以科技力量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业务协同,全力支持智慧海南、数字雄安建设。实现金融科技技术能力对外输出。公
司产品屡获大奖,其中“中银慧投”荣获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举办的2020年中国
金融科技创新大赛“技术创新应用金奖”,“中国银行智能风控平台”荣获《银行家
》“十佳智能风控创新奖”。 
       综合经营布局成效显现,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增强 
     本行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围绕境内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着力构建功能齐
全、协同顺畅、竞争有力的综合经营和服务体系,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品牌。 
       不断完善综合经营布局。积极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设立中
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成为重庆市首家注册资本金超过百亿元的全国金融租赁法人总
部。贯彻国家普惠金融、乡村振兴战略,完善村镇银行集团化管理架构,推动中银富
登投资管理型银行在雄安新区开业,支持雄安新区建设。领投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首
家确认出资80亿元。落实监管要求,坚决稳妥推进集团股权清理和股权层级压降,主
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效能。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成立集团综合化经营发展
领导小组,全面统筹综合经营的顶层设计和重大战略。完善公司治理长效机制,调整
优化董监事人员结构,强化派出董监事履职支持和管理,构建有效董监事履职激励约
束机制,促进综合经营公司董事会高效规范运作。 
       加快完善业务协同体系。深化区域联席会机制,已在40家境内外分行推广
落地,多措并举协同营销重大项目。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大重点区域资源
配置力度,打造综合金融服务示范区。长三角综合经营办公室正式在江苏省苏州市落
地,搭建起一体化的区域综合经营服务平台。中银集团投资、中银资产与深圳市分行
共同探索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企业投贷联动金融服务新模式。综合经营协同效应逐
步显现,带动商行存贷款、托管业务增长。 
       把握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新机遇。加大资管业务国际合作力度,国内首家中
外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成立,提升资管业务市场竞争力。服务中国企业境外融资
需求,协助多个中概股企业完成香港第二次上市,协助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
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小鹏汽车等在美国上市融资,协助大型央企、国企以及大型民营
企业完成境外发债。扩展资本补充渠道,2020年2月中银证券在上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业务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 
       下阶段,本行将持续贯彻落实“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格局要求,围绕商业
银行主体,发挥综合经营特色,推动综合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集团的价值创造者
、功能开拓者和机制探索者。 
       (4)服务渠道 
       本行坚持集中、整合、共享、智慧、开放的理念,加快推动全渠道转型升
级,打造更具场景整合能力的线上渠道和更具价值创造能力的线下渠道,构建以客户
体验为中心、线上线下有机融合、金融非金融无缝衔接的业务生态圈。 
       线上渠道 
     积极把握银行数字化发展趋势,贯彻“移动优先”策略,大力拓展线上渠道,
持续迭代升级手机银行,推动线上业务快速增长。2020年,本行电子渠道对网点业务
的替代率达到95.31%,电子渠道交易金额达到274.97万亿元,同比增长12.80%。其中
,手机银行交易金额达到32.28万亿元,同比增长14.14%,成为活跃客户最多的线上
交易渠道。 
       面向公司金融客户,顺应移动互联趋势,打造集团综合金融移动门户。依
托智能环球交易银行平台(iGTB),聚焦高频常用、移动特色、开放场景,为中小企业
客群提供移动端增值服务,已覆盖银企对账、转账汇款、账户管理、代发工资等企业
客户高频基础服务,推出外币结汇、国结单证、保函查询等特色优势服务,新增待办
中心、消息中心、企业名片、税号查询等便捷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加强金融科技赋
能,推动场景融合,持续丰富跨境电商产品功能,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跨
境电商汇出路径,开发跨境电商出口功能。快速推出疫情捐款服务,制定企业网银绿
色通道,简化企业签约流程。 
       面向个人金融客户,持续优化手机银行功能,助力个人金融业务数字化转
型。全面提升手机银行智能化水平,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用户标签和点
击行为,提供“千人千面”深度个性化服务。推出跨境、教育、运动、银发四大特色
专区,聚合场景及其相关服务,提供一站式金融和生活服务。新增一键绑卡、贷款市
场报价利率(LPR)转换、征信查询、信用卡永久提额、港澳手机号注册、交易流水下
载打印等功能,优化账户及资产管理、转账汇款、收支记录、基金、理财产品购买等
服务,打造极致操作体验。年末手机银行客户数达到2.11亿户,全年交易金额达到32
.28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44%和14.1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手机银行、微银
行等渠道上线防疫专区,涵盖12大类39项便民居家服务,累计访问量达到3,242万人
次。提升线上渠道数字化风险控制能力,网御事中风控系统实时监控线上渠道交易61
.93亿笔,同比增长67.38%,年末手机银行数字化安全认证工具开通客户数达1,210万
户,比年初增长281.70%。 
       荣获人民网“人民匠心产品”、《互联网周刊》“最佳手机银行”、《中
国经营报》“2020卓越竞争力手机银行”、《经济观察报》“年度卓越客户体验银行
奖(手机银行)”、澎湃新闻“年度智慧金融奖(手机银行)”、CFCA中国电子银行
网“最佳手机银行用户体验奖”等奖项。 
       线下渠道深入推进网点转型与智慧运营改革,初步搭建起网点服务智能化
、人员综合化、管理精细化、经营差异化、运营集约化的发展格局,将网点逐步打造
成为面向全渠道、全场景、全生态的营销服务综合体。 
       深化智能服务体系建设。2020年,智能柜台累计迭代升级17次,服务能力
不断提升。推出一站式社保卡发卡,实现金融端、社保端一次开通、卡片立等可取,
显著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推出多项地方特色政务民生场景,上线公积金、社保
、民政等100余项便民服务,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民生能力。推出便携式智能柜台,以
更灵活轻便的设备形态,走入场景、走近客户,为客户提供更有温度、更具个性化的
“一对一”服务体验。顺应网点智能化转型趋势,以纵深推动人员转型为目标,通过
柜口标准配置、权限融合打通、考核机制改革、职位组合创新等措施,盘活人力资源
,重塑网点生产关系,激发人员活力,提高网点效能。 
       加快实施网点精细化管理。推出厅堂智慧屏幕,通过统一平台实现网点各
类产品及宣传信息的规范化、立体化展示。建设员工渠道和网点数字化管理平台,可
视化、全景化展示网点经营和运行数据,推动网点从流程智能化走向流程、服务、营
销、管理全领域数字化。持续推进网点分类管理与差异化建设。深化跨条线协同,增
强各类网点的价值创造能力。深入推进网点场景生态建设,围绕跨境、教育、体育、
银发等场景开展特色网点建设,为场景战略实施提供线下支持。整合运营资源,全面
集中上收6大类、40项业务,纳入运营中心处理,提升集约化运营能力,助力网点转
型和经营升级。 
       2020年末,本行中国内地商业银行机构总数(含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
行及基层分支机构)10,487家,内地非商业银行机构总数504家,香港澳门台湾地区
及其他国家机构559家。 
       (5)信息科技建设 
       本行积极推进科技机制流程变革,持续提升科技敏捷反应能力,聚焦信息
科技关键问题,扎实推进战略工程实施,增强科技创新引领能力,坚决打赢科技改革
攻坚战。2020年,本行信息科技投入167.07亿元。 
       强化科技引领,制定信息科技发展规划。坚定推进基础性、长期性、战略
性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客户精准服务、产品敏捷创新、运营集约高效、风控智能灵活
,进一步提升集团数字支撑能力。重点围绕数字化转型,推动新技术创新应用,将科
技基因融入全业务、全流程,培育数字化驱动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加速推进“绿洲工程”(OASIS),开启数字化银行建设新篇章。全面推进技
术架构和业务架构转型,为集团数字化转型注入新活力和新动能。统筹推进业务分析
、模型建设、IT实施三条主线,统一用户工程完成全辖推广,完成两网融合工程试点
投产,实现效率与效益提升。 
       持续推进IT敏捷交付工程及IT运维能力提升工程,IT交付能力持续提升。
按照“多地多中心”的规划布局,稳步推进内蒙古呼和浩特、安徽合肥的机房和云中
心建设,为数字化银行建设夯实基础。 
       积极贯彻集团战略,推进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战略级场景生态建
设,从跨境、教育、体育、银发四个维度持续丰富非金融服务。不断提升交易银行平
台客户服务能力,助力营销、管理及风控数字化建设。持续完善普惠金融线上融资产
品体系,普惠金融业务快速发展。持续迭代升级手机银行,实现向综合服务平台转型
。持续丰富智能柜台服务形态,线上线下一体化智能服务体系逐步成型。智能客服系
统推广至海外29家分行及中银保险等综合经营公司,提升集团全球化、综合化服务能
力。推进集团全面风险管理门户及智能化建设,建立一二道防线协调一致、总分行上
下贯通的监控预警机制。持续开展数据治理工作,完善大数据平台和数据治理体系建
设。 
       持续优化科技管理流程,提高运营管理效率。科学建立应用项目财务预算
与立项规模的关联机制,加强科技资源对集团战略的保障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流
程,提升资源动态调配管理能力。优化国内分行特色应用管理机制,强化总分协同、
规范管理流程、推进应用共享。 
       持续推动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初步形成目标同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的融合模式。聚焦关键领域加快全行创新研发,开展新业态研究、推动新模式落地、
实现新技术应用、促进新成果转化,以金融科技创新支持重点区域发展。大力推进创
新研发基地建设,依托基地构建创新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国际间、行业间交流合作,
激发全行创新活力,推动业务产品创新。 
       2020年,本行科技创新发展成果丰硕,先后获得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机
关、传播媒体、行业协会等机构评选的多个奖项。 
       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战略 
     本行围绕集团发展规划,实施“数字中银+”科技创新战略,推进企业级业务架
构和企业级IT架构转型,打造业务数字化、场景生态化、技术平台化的科技支撑能力
。以数字化发展推动“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格局全面落地,打造“数字中银+”品牌
,成为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建设的重要基石与全新动力。 
       深入推进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
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不断增强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能力,推动场景融合,丰富产品功
能,持续改善客户体验。大力拓展线上渠道,持续迭代升级手机银行,推动线上业务
快速增长。建设员工渠道和网点数字化管理平台,可视化、全景化展示网点经营和运
行数据,推动网点从流程智能化走向流程、服务、营销、管理全领域数字化。 
       下阶段,本行将持续推动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努力打造支持客户精准服务
、产品敏捷创新、运营集约高效、风控智能灵活的集团数字化共享平台,力争在云计
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领域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三、风险管理 
       本行持续完善与集团战略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
蔓延和经济下行的外部形势,本行加强应急管理,建立集团层面疫情应对机制,聚焦
重点领域潜在风险,切实加强境内外机构风险管控。全面落实监管要求,深入开展银
保监会“乱象整治回头看”、季度监管通报等整改问责工作,继续推进有效风险数据
加总和风险报告达标,推动建立互联网贷款新规落实机制,积极应对银行间同业拆借
利率(IBOR)改革,确保合规经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更新集团风险偏好,推进风险
管理三道防线体系建设,强化业务部门风控中台建设。 
       建立多层次集团风险并表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并表管控有效性。推动资本
轻型化转型,夯实巴塞尔Ⅲ实施基础工作,提高压力测试反应速度,丰富全面风险计
量和监控工具。夯实风险管理IT系统基础,持续拓展风险数据智能应用场景,积极推
进风险数据治理工作。 
       信用风险管理 
     本行密切跟进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强化信贷资产质量
管理,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的主动性与前瞻性。 
       持续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以促进战略实施和平衡风险、资本、收益为目标
,完善信贷组合管理方案。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支持基
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及重大交通、水利工程等“
两新一重”领域支持力度,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行业授信指引,持续推进行
业政策体系建设,优化信贷结构。 
       以客户为中心,进一步强化统一授信,全面扎口信用风险管理。持续完善
授信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客户集中度管控,完善资产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提高潜在
风险识别、管控和化解的有效性。加强对重点关注地区的风险分析与资产质量管控工
作督导,加强对业务条线窗口指导、检查和后评价。根据大额风险暴露管理要求,持
续开展大额风险暴露的识别、计量、监测等工作。 
       公司金融方面,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风险识别、管控和主动压退,通过限
额管理严格控制总量和投向,防范化解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风险。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
政策和监管措施,加强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个人金融方面,加强授信审批管理,严
格准入标准,加强过程监控,在支持个人授信业务发展的同时,防范过度授信和交叉
传染风险。 
       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化解力度。继续对不良项目进行集中和分层管理,强
化对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的督导,持续提升处置质效。积极探索不良清收与“互联网
+”的结合,拓宽处置渠道。加大核销、债转股的运用,夯实资产质量,防范化解金
融风险。 
       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科学衡量与管理信贷资产质量。《贷款风险
分类指引》要求中国商业银行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
其中后三类被视为不良贷款。 
       为提高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本行对中国内地公司类贷款实施
十三级风险分类,范围涵盖表内外信贷资产。加强对重点行业、地区和重大风险事项
的风险分类管理,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强化贷款期限管理,对逾期贷款实行名单式管
理,及时调整风险分类结果,如实反映资产质量。对本行境外业务,若当地适用规则
及要求比《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更严格,则按当地规则及要求进行信贷资产分类。 
       2020年末,集团不良贷款5总额2,072.7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90.38亿元,
不良贷款率1.46%,比上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集团贷款减值准备余额3,686.19亿
元,比上年末增加426.96亿元。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77.84%,比上年末下降5.02个
百分点。中国内地机构不良贷款总额1,899.8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0.34亿元,不良
贷款率1.65%,与上年末持平。集团关注类贷款余额2,645.94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47
.20亿元,占贷款余额的1.87%,比上年末下降0.35个百分点。 
       市场风险管理 
     本行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持续优化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控制市场风险
。 
       完善市场风险偏好传导机制,优化集团市场风险限额管理模式,提升市场
风险管理质效。加强市场研判和分析,提高风险管理灵活性、主动性和前瞻性。有效
落实监管要求,强化和统筹衍生品风险管控。提升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控前瞻性,主
动加强风险预警及化解能力。持续推进市场风险系统建设,优化风险计量模型,提升
风险管理精细化水平。 
       持续加强证券投资风险管控,强化境内债市违约预警及跟踪,提升投后监
控及预警能力,不断夯实债券投资业务质量。进一步加强证券和资管业务风险的集团
统筹管理。 
       汇率风险管理 
     力求实现资金来源与运用的货币匹配,本行通过货币兑换、套期保值等方式控
制外汇敞口,将汇率风险保持在合理水平。 
       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 
     本行坚持匹配性、全面性和审慎性原则,强化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总体管
理策略是综合考虑集团整体风险偏好、风险状况、宏观经济和市场变化等因素,通过
有效管理,将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控制在本行可承受的范围内,达到风险与收益的合理
平衡,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本行主要通过利率重定价缺口分析来评估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并根据市场
变化及时进行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优化内外部定价策略或实施风险对冲。 
       流动性风险管理 
     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对集团和法人层
面、各机构、各业务条线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确保以合
理成本及时满足流动性需求。 
       本行坚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平衡的经营原则,严格执行监管要求,
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加强集团和
法人层面、各机构、各业务条线的流动性风险管控,制定了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政
策和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定期对流动性风险限额进行重检,进一步完善流动性风险
预警体系,加强优质流动性资产管理,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定期完善流动性压力测
试方案,按季度进行压力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本行在压力情况下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应
对危机情景。 
       声誉风险管理 
     本行认真落实声誉风险管理监管要求,持续完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
,强化声誉风险并表管理,提高声誉风险管理水平。重视潜在声誉风险因素排查预警
,加强舆情监测,持续开展声誉风险识别、评估和报告工作,建立声誉风险管理单位
和责任单位联动机制,妥善应对声誉风险事件,有效维护品牌声誉。持续开展声誉风
险培训,提高员工声誉风险意识,培育声誉风险管理文化。 
       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本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下设专业委员会,认真履行内控管理与监督职责
,着力加强风险预警和防范,提升集团合规经营水平。 
       继续落实内部控制三道防线体系。业务部门和基层机构是内部控制的第一
道防线,是风险和控制的所有者和责任人,履行经营过程中的制度建设与执行、业务
检查、控制缺陷报告与组织整改等自我风险控制职能。 
       各级机构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是内部控制的第二道防线,负责
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检查评估,负责识别、计量、监督和控
制风险。牵头一道防线深入应用集团操作风险监控分析平台,履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
及管理问责职责,通过对重要风险实现常态化监控,及时识别缓释风险,促进业务流
程和系统优化。 
       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审计部门负责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内部审计。研究探索审计条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审计
工作的垂直管理。坚持问题导向,以机构全面审计和业务专项审计为抓手,重点关注
高风险机构和业务,以及监管关注和集团重点管控领域,聚焦系统性、趋势性、苗头
性、重要性问题,努力推动落实审计条线发现与揭示重大风险隐患工作机制。加大审
计整改监督力度,夯实审计整改主体责任,深化审计成果运用,推动问题及时有效整
改。持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推进审计科技化建设三年规划实施,进一步加大技术手
段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强化内控案防管理,压实主体责任,推进落实多项管控举措。持续完善内
控制度、流程、系统,强化内控检查队伍建设,组织全行开展风险排查,不断提高内
控案防工作质效。狠抓问题整改,强化全员合规意识,培育内控合规文化。 
       继续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实施,落实《商业银
行内部控制指引》,遵循“全覆盖、制衡性、审慎性、相匹配”的基本原则,推进全
行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内部控制治理和组织架构。 
       本行按照各项会计法律法规,建立了系统的财务会计制度体系,并认真组
织实施。会计基础扎实,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自2019年起
,在全行致力于实施会计良好标准,构建会计基础工作长效机制。持续加强会计信息
质量管理,确保本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报告的编制符合适用的会计准
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本行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和现金流量。 
       加强欺诈舞弊风险防控,主动识别、评估、控制和缓释风险。2020年,成
功堵截外部案件178起,涉及金额3.84亿元。 
       操作风险管理 
     本行持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深化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应用,运用操作风险
与控制评估(RACA)、关键风险指标监控(KRI)、损失数据收集(LDC)等管理工具,开展
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进一步规范操作风险报告机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措
施。优化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系统支持力度。推进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建设
,优化运行机制,完善工作制度,开展影响分析,细化应急预案,定期实施业务连续
性演练,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提升业务持续运营能力。 
       合规管理 
     本行持续完善合规风险治理机制和管理流程,保障集团稳健发展和可持续经营
。完善反洗钱及制裁合规政策制度,优化反洗钱资源配置,推进反洗钱工作向纵深发
展,强化制裁合规监控和管理。加强系统与模型建设,优化系统功能。持续推进境外
机构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优化风险评估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境外机构合规
管理能力。完善反洗钱与制裁合规培训管理机制,在全辖开展多种形式的合规培训,
提升全员合规意识和能力。 
       加强关联交易及内部交易管理。加强关联方管理,夯实关联交易管理基础
。强化关联交易日常监控与核查,严格把控关联交易风险。持续开展内部交易监控和
报告,完善内部交易审核机制。开展关联交易监控系统和内部交易管理系统优化工作
,提升管理科技水平。 
       国别风险管理 
     本行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将国别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过一系列管理
工具来管理和控制国别风险,包括国别风险评级、国别风险限额、国别风险敞口统计
与监测、准备金计提等。 
       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本行严格按照监管要求,结合业务发展需要,
持续加强国别风险管理。全面重检集团国别风险,及时调整国别风险限额。积极推动
国别风险准备金计提,增强国别风险抵补能力。重检和优化国别风险评级和限额核定
的方法论,提高评级和限额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优化国别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加
强国别风险敞口的监测和报告。国别风险敞口主要集中在国别风险低和较低的国家和
地区,国别风险总体控制在合理水平。 
     
     四、展望 
       2021年,银行业仍将面临较为复杂的经营环境。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形
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从国
内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内生动能逐步增强。 
       与此同时,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本行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
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
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持续着力发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跨境金融、消费
金融、县域金融、财富金融,激发活力、敏捷反应、重点突破,加快建设以国内商业
银行为主体、全球化综合化为两翼的战略发展格局,奋力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
。 
       一是服务国家大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优
质信贷投放,深化投、贷、债、股、保、租联动。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
重点地区的引领带动作用。 
       服务扩大内需战略,完善与消费新业态相适应的产品服务体系。服务人民
共同富裕,持续强化普惠金融服务,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县域经济支持力度
。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企业“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服务生态
文明战略,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21年本行中国内地人民币贷款预计增长10%
左右。 
       二是优化布局谋篇,提升全球竞争力。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国内商业
银行、全球化、综合化业务发展,加快建设“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格局。充分发挥重
点地区、重点业务的带动作用,扎实提升境内业务市场竞争力。统筹境外机构经营与
境内机构国际业务发展,提升国际化运营和全球一体化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境外业务
稳健发展。加快推动客户整体营销、产品协同开发和渠道共享,扎实提升综合化服务
水平。 
       三是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创新转型。加快企业级架构构建和科技
体制变革,深化科技与业务融合,有效提高科技响应速度和产出效能。持续推进创新
驱动,深入推进产品创新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创新研发和成果应用。持续推动场景生
态建设,逐步推动由局部试点向全面铺开转变,提高市场反应与内部管理的敏捷能力
。持续强化数据治理和数据赋能,建立覆盖外部客户和内部员工的数据运营体系。持
续深化智慧运营与网点转型,加快实现网点定位向客户关系维护、专业产品销售、场
景生态支撑的转变。 
       四是坚持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加快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切
实增强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协同性、前瞻性,提升自动化、智能化风控能力,推动风
险管理为业务赋能、为基层减负。强化信用风险管理,持续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
和重点客户的风险管控,保持资产质量稳定。完善内控合规管理,加大反洗钱和制裁
合规领域的前瞻性投入,开展重点领域整治,狠抓重点问题整改。切实做好消费者权
益保护,把消费者权益保护要求落实到产品、渠道、数据和服务全流程。 
       五、社会责任 
       2020年,本行积极肩负作为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全力以赴做好金融服务
。主动发挥金融枢纽与行业纽带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和民生领域的扶持力度。持续
健全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机制,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不断拓展可持续发展实践,在经济、社会、环境等范畴创造积极的社会影响。 
       勇于担当作为,共抗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发生以来,本行第一时间组建应对
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全球化网络布局优势,积极支持全球疫情防控
保障工作。周密制定防控预案,充分整合全行资源,做好总部与海内外分支机构联动
部署,将抗击疫情、确保员工安全健康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服务全球疫情防控大局。
 
       构建防疫安全网,确保金融服务不中断。本行营业网点在疫情期间实施倒
班工作安排、减少聚集性活动、采取防护及隔离措施。做好营业场所清洁消毒工作,
切断疫情的传播链条。强化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自助设备等电子服务渠道,持续保
障客户各项金融服务需求。面对海外疫情,本行及时制定实施连续性计划方案和应急
预案,不断提升境外业务抗风险能力,保障境外业务安全、持续、稳健经营。持续完
善应急预案,加强国别风险监控,强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管理,加大风险
量化技术运用,对境外业务与资产质量开展排查,提升风险预警水平。推进境外机构
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强化制度执行,提升合规管理能力,确保业务安全稳健运行
。 
       优化信贷资源供给,加大金融抗疫力度。本行快速响应疫情融资需求,制
定防疫重点行业信贷政策,全力满足疫情防控信贷需要,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医疗物资
的生产和供给。全年共计为834家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投放新增优惠贷款212亿
元,为485家地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投放新增优惠贷款116.93亿元。 
       积极支持复工复产,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印发《关于加
大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力度的通知》,设立2,000亿元公司信贷专项规模。同时,
针对湖北地区配置500亿元专项信贷规模,并制定30条专项措施,支持湖北省疫情防
控和分区分类分级分时复工复产。 
       本行充分发挥全球化网络布局优势,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各项金融服务保障
,推出抗疫防疫金融服务支持措施,强化资金结算、融资支持、线上服务,开通疫情
捐款专用账户,优化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保障服务,支持全球企业疫情防控与复工
复产。为多国央行、政策性银行提供服务便利,支持相关国家抗疫资金募集和汇划,
为全球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凝聚全行爱心,全球联动支援重点地区。本行在疫情发生后,紧急向湖北
省捐赠3,000万元,并发起设立“驰援湖北同心战‘疫’”捐款项目,联合中华慈善
总会共同号召员工捐款,共募集善款1,802万元,共计13.54万人次参与捐赠。同时,
密切跟进疫情发展形势,统筹防疫物资支援境内外疫情防控。发挥全球化的网点优势
,为滞留海外的中国留学生群体提供防疫物资及必要生活援助。重点面向睦邻友好国
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本行重点境外市场,捐赠防疫物资。境内外各级机构风
雨同舟、守望相助,以爱心捐赠、物资筹集、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抗疫,共筑疫情防
控的坚固防线,向中国境内和境外57个国家和地区支援防疫物资超过1,000万件,在
世界范围内为疫情防控贡献中行力量。 
       创新帮扶举措,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本行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
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制定了《中国银行20
20年定点扶贫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全行定点扶贫工作的若干措施》,聚焦巩
固脱贫成效、补齐短板弱项,着眼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圆满
收官。 
       加大定点扶贫地区帮扶力度,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2020年,本行
全力以赴做好陕西省咸阳市永寿、旬邑、淳化、长武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定点
扶贫工作,统筹各级机构承担全国1,034个村的帮扶任务。针对当地的禀赋资源与产
业短板弱项,实施各类前景良好、扶贫益农效果明显的产业扶贫项目,以及教育、医
疗、养老、住房和饮水安全等民生项目,进一步提高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依托
“公益中行”平台开展各类消费扶贫活动,支持提升扶贫农产品的社会影响力,成功
帮助“咸阳马栏红”苹果亮相中央电视台、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截至2020年
末,“咸阳北四县”的386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当地47,347户、168,629名建档
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各级机构定点帮扶的1,034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 
       强化金融服务支撑,助力全面脱贫目标实现。本行综合运用产业扶贫贷款
、项目扶贫贷款、扶贫小额信贷、国家助学贷款、扶贫债券等产品,支持全国各地贫
困人口增收和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响应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旅游、
环保、产业等领域的金融需求。 
       落实扶贫地区专项支持措施,进一步支持“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和挂
牌督战地区脱贫攻坚。2020年末,“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扶贫贷款58.92亿元。 
       落实国家战略,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本行坚持将业务发展与国家战略实施相
结合,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充分发挥全球化、综合化优势,为经济社会
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打通金融动脉,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京
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雄安新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区域为重点,打造区域内一体
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为重点地区注入金融活力。在“一带一路”沿线累计跟进境外重
大项目逾600个,累计完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各类授信支持逾1,851亿美
元。大力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全年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量9.20万亿元,同比增长25.7
5%;清算量471万亿元。 
       强化境内外协同,助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制定并发布了“稳外贸”十三条
措施,在全国30余个省市会同当地商务部门推出“稳外贸稳外资”专属服务方案或措
施,进一步加强对外贸企业金融服务支持。加大出口信保融资力度,帮助企业保订单
、稳生产;开通120余条进出口专家热线,全年累计为外贸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超过3万
次。继续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成功举办“线上+线下”贸易
投资对接会,共邀请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674家参展商、1,351家采购商参会,达成
合作意向861项。 
       整合优势资源,助力新基建发展。制定《关于支持新基建和基础设施领域
补短板的授信指导意见》,坚持新老基建、新型城镇化并重。制定信贷政策支持5G、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基建重点领域。关注高
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建设等领域信贷投放机会,主动对接水利工程重点项目
,有序开展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业务。 
       服务高端制造,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开展“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
题研究,制定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行业信贷政策。截至2020年末,境内
制造业贷款余额合计1.4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57亿元。 
       深耕普惠金融,助力稳经济保民生本行充分贯彻“六稳”“六保”的总体
部署,全面强化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支持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加大普惠金融信贷支持,助力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本行严格落实小微
企业收费减免要求,推进普惠型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低。对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
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缓解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资金周转压力。支持
企业恢复生产、扩大产能,保持就业岗位稳定。截至2020年末,“两增两控”口径项
下普惠金融贷款余额6,116.62亿元,较年初新增1,987.14亿元。 
       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打通普惠金融关键节点。依托数字化技术,提升数字
服务能力,增强技术安全和数据保护力度,加强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中
银全球中小企业跨境撮合系统,累计已举办72场跨境撮合对接会,吸引来自125个国
家和地区的3万家中外企业参加。 
       做好县域支农支小,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截至2020年末,本行网点已覆盖1
,167个县域,覆盖率62.1%;在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设立网点320家;在“三区三州”
深度贫困地区设立网点89家、“三区三州”所在分行设立离行式自助银行703家,投
放移动版智能柜台519台。 
       本行旗下中银富登已在全国22个省(市)设立了126家村镇银行、180余家
乡镇支行,其中,金融服务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占比65%。 
       精准对接创业群体,服务民众创新创业。加大对创新创业客户的支持力度
,为有创新创业需求的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等提供创业贷款
,个人创业(助业)当年新增额11.02亿元、贷款余额22.73亿元,贷款受助人数达18
,119人。 
       创新绿色金融,共同应对气候挑战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绿色金融
战略,通过完善绿色金融管理架构,制定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制度和流程,将绿色金
融整合融入业务全流程,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绿色经济发展提供金
融动能,助力中国“2060碳中和”目标实现。 
       强化战略驱动和顶层设计,确立绿色金融长效发展机制。本行高级管理层
(执行委员会)下设绿色金融管理委员会,统筹全行绿色金融管理和专业决策;董事
会定期听取绿色金融工作情况汇报。制定《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将绿色金融内化于
全行业务与管理的各个环节,逐年明确推进事项、责任分工和关键节点,确保绿色金
融在全行得到有效落实。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为绿色产业拓展融资渠道。本行综合发展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气候投融资等业务,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绿色金融业务体系,大力支持
绿色产业和项目。截至2020年末,本行境内绿色信贷余额折合人民币8,967.98亿元。
建立可持续发展类债券管理框架,截至2020年末,可持续发展类债券总规模约等值93
亿美元,含绿色债券7期、等值83亿美元。全年发行了中资及全球商业机构首支蓝色
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支持海洋相关污水处理项目及海上风电项目。 
       主动参与国内外合作,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本行积极承担“一带一路”绿
色投资原则(GIP)“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工作组联席主席职责,主办“绿色金融创
新产品线上国际研讨会”。 
       作为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第一层会员及董事会成员单位,协助推动绿色债券
标准在国际上的推广以及与中国标准的接轨。2020年,本行参与中国国家绿色发展基
金筹建,认缴出资80亿元,占股9.04%;并成为新加坡绿色金融中心创始合作伙伴。 
       管理气候与环境风险,深化绿色金融实践。密切关注气候与环境风险,针
对部分高碳行业和敏感因子,计划开展气候与环境风险压力测试。年内,伦敦分行已
对金融业务气候风险进行了评估与管理。 
       严保客户权益,守好金融安全底线本行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将
消费者权益保护纳入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 
       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夯实制度基础,持续优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全流程管控
机制,强化事前消保审查、金融营销宣传管控、消费投诉争议妥善解决等要求,重点
关注消费者金融信息保护,切实保障客户的信息安全。依托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
营业场所等线上线下渠道,大力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防范非法
集资宣传教育、守住“钱袋子”、金融知识普及月等宣教活动,进一步增强金融消费
者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营造健康和谐的金融消费环境。 
       打造专业平台,持续奉献社会公益本行设有北京中银慈善基金会、中益善
源等公益专业机构,面向贫困与弱势群体针对性地开展慈善帮扶活动,共同促进慈善
事业发展。 
       在教育助学方面,持续开展“冬日暖心计划”“益心助学行动”“多彩课
间成长计划”等公益项目,努力资助贫困学生就学,改善贫困地区教学环境,提高乡
村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育公平。在文化传承方面,以游学、社会实践等形式,加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滋养民族文化自信。在
养老助老方面,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参考“时间银
行”等养老实践,开发了中银公益互助养老平台,创新探索公益互助养老模式,支持
公益养老事业发展。截至2020年末,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展中银公益互助养
老平台试点项目,覆盖老人和志愿者群体近万人。 
       本行持续建设运营“中银公益”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中国
民政部指定的20家平台之一),致力于为公众提供便捷、透明、安全的捐赠服务,为
慈善组织提供募捐信息发布、志愿者管理服务,同时带动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公益活动
,共同创建“公益+互联网+金融”场景,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2020年,“中银公
益”平台共直接为48家慈善组织的142个募捐活动募集善款2,068.18万元,全年捐赠
人次达25.46万人次。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所提供的信息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维赛特财经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
   担任何责任。
2、在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
   的股票没有利害关系,本机构、本人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维赛
   特财经不对因据此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