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指标公式 龙虎榜
首页 > 主力数据 > F10资料 > 正文

   600160巨化股份资产重组最新消息
≈≈巨化股份600160≈≈(更新:21.08.31)
    ★2021年中期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本公司属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核心业务氟化工处国内龙头地位
(拥有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产品规模技术国内领先,其中氟致冷剂处全球龙头地位
),属生产资料供应部门,直接受行业供给周期、下游消费周期及宏观周期性波动的
影响,并且公司产品价格弹性、业绩弹性较大,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随着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行业竞争格局趋向集中,以及公司不断加大氟、氯先进化工材
料发展,高端化延伸产业链,多化工子行业集约协同能力增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
优化,核心竞争能力、竞争地位不断增强等,公司周期性波动将趋弱。公司产品成本
、费用和收入(产品价格、销量)为公司业绩主要驱动因素。 
       1、主要业务: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氟化工、氯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
主要业务为基本化工原料、食品包装材料、氟化工原料及后续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
售。拥有氯碱化工、硫酸化工、煤化工、基础氟化工等氟化工必需的产业自我配套体
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包括基础配套原料、氟致冷剂、有机氟单体、含氟聚合物
、精细化学品等在内的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并涉足石油化工产业。参股企业中巨芯
从事电子化学材料及配套产品生产经营。 
       公司产品品种多,应用广泛,与其他产业关联度较大。公司的氟聚合物材
料、食品包装材料等化工新材料性能优越,其应用范围随着科技进步、消费升级不断
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拓展。 
       报告期,公司主要产品、原材价格总体上行,但结构性分化明显。公司精
心组织生产经营,主要产品增产增销,实现较好的增量效益和降本效益,但原材料价
格涨幅较大、部分费用上升等,对业绩的大幅提升产生了不利影响。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84亿元,同比增长14.22%,其中主营业务收入66.69
亿元,同比增长21.80%;实现利润总额1.37亿元,同比增长157.54%;实现归属上市
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644.15%。 
       2、主要经营模式:主要是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的模式。公司围绕董事会
批准的生产经营计划,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之上,采购部门对原辅材料进行集量采购,
各生产主体单位编制生产经营具体落实计划并组织实施,销售部门负责产品的销售。
 
       3、行业情况:报告期内,受全球经济在去年低基数下强劲回升,我国经济
持续稳定恢复的影响,行业化工产品市场需求有所扩张,产品价格总体有所上涨,部
分基础化学品、化工原料涨幅较大。同时上游原材料受需求拉动和供给有限下价格有
所上涨,部分涨幅较大。公司核心业务氟化工市场竞争激烈,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下,产品价格涨幅较小,尤其是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
正案、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预期配额争夺异常激烈,HFCs行业总体处于亏损、
开工不足状态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1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全球经济在去年低基数下强劲回
升,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主要化工产品市场需求扩张。受“碳达峰、碳中和”(
简称“双碳”)、能源消耗总量和消耗强度控制(简称能源“双控”)政策引导,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影响,部分基本化工原料、基础化工商品供给增长有限,叠加全
球货币宽松、通胀预期升温,部分基本化工原料、基础化工产品阶段性供应紧张出现
价格大幅上涨,部分偏下游的化工产品受行业竞争激烈、向下游涨价转移能力弱等影
响涨价幅度较小。同时受《蒙特利尔约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影响,公司第三代氟制冷
剂(HFCs)预期配额争夺激烈,在其主要原料大幅上涨下,产品价格仅小幅同比上涨
。 
       受上述因素叠加共振影响,公司主要产品、原料价格总体同比上涨,但结
构上差异较大。公司主要产品价格涨幅最大的产品为氟化工原料产品,约70%的产量
内用于公司氟化工产品生产原料,其大幅涨价有效控制了公司氟化工产品的成本大幅
上升风险,但由于氟化工产品竞争激烈,其原料价格上涨未能有效支撑其产品价格同
比上涨;此外,公司非氟化工产品价格涨幅较小,但其主要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由
此给公司的业绩增长带来较大压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公司上下坚守初心使命、发展战略定力,坚定
发展信心,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绿色化发展、数字化
改革、新巨化起航”总体要求,聚焦竞争力,着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狠
抓年度经营和发展目标任务落实,实现增产增销增收增利、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核
心产业氟化工的竞争地位增强。 
       主要经营特点如下: 
       1、公司主要产品、原材价格总体上行,但结构性分化明显。 
       公司主要产品价格比上年同期(简称“同比”)增长,但结构性差异较大
。其中:氟化工原料、制冷剂、含氟聚合物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食品包装材料、
石化材料、基础化工的产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71.77%、10.90%、28.10%、12.20%、9.
92%、1.78%、2.97%。 
       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结构性分化明显。其中:受氟制冷剂需求疲弱和”能
源双控”影响,萤石和无水氟化氢价格同比下降10.40%,0.54%,工业盐价格同比上
涨3.75%;受供应紧张、需求扩张影响,电石、四氯乙烷、VCM、甲醇、苯、无烟煤价
格同比大幅上涨,分别上涨35.61%、56.89%、64.30%、30.95%、50.25%、36.71%。 
       公司近几年主要产品平均价格公司近几年主要原料价格平均价格以上数据
来源:公司已发布的主要经营数据公告,为公司内部统计数据。 
       2、公司主要产品增产增销,核心业务氟化工保持较快成长,产品结构进一
步优化。 
       报告期,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强化管理,精心组织生产运营,确保产
业链稳定运行,积极挖掘重点产品潜能,实现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氟化工原料、
制冷剂、含氟聚合物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食品包装材料、石化材料、基础化工产
品的产量分别约为42.89万吨、23.22万吨、4.74万吨、0.15万吨、7.65万吨、15万吨
和129.6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09%、12.83%、7.27%、-7.73%、9.10%、47.56%和7.7
5%。其中: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产量15.42万吨、氟聚合物产量1.87万吨,在上
年大幅增长的基数上,沿袭增长势头,同比分别增长19.44%和48.68%。 
       公司近几年主要产品产量情况其中:报告期,公司坚持“以销带产、以产
促销、产销融合互动”,积极开拓产品市场,突出HFCs、氟聚合物产品市场占有量,
实现主要产品的外销量稳步增长。氟化工原料、制冷剂、含氟聚合物材料、含氟精细
化学品、食品包装材料、石化材料、基础化工产品的外销量分别约为12.81万吨、13.
22万吨、1.69万吨、0.11万吨、3.95万吨、9.9万吨和74.4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5
4%、15.79%、2.88%、-19.8%、13.15%、72.65%和10.93%。其中:第三代氟制冷剂(H
FCs)外销量10.17万吨、氟聚合物外销量1.6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0.20%和51.74%,
保持良好成长势头,确保公司在氟制冷剂的市场龙头地位、氟聚合物市场占有率的稳
步提升。主要产品产量大于外销量主要为产业链前端产品自用不计入外销量统计所致
。产量和外销量增长比例的变化,显示公司产业链结构向高端化、高性能化工材料调
整优化。 
       公司近几年主要产品外销量情况其中: 
       3、精心组织生产经营,实现较好的增量效益和降本效益,但公司作为完整
氟化工产业链企业,氟化工原料大幅上涨未能有效通过氟化工产品转移到市场,其他
化工产品价格涨幅较小和其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的不平衡矛盾加大,以及公司继续加
大研发投入和经营规模增长导致的相关费用上升等,对业绩的大幅提升产生了不利影
响。主要增减利因素分析如下: 
       ——同比增利因素87,208万元。其中: 
       (1)产品价格上升增利72,390万元,主要是氟化工原料增利21,946万元、
含氟聚合物产品增利18,717万元、氟制冷剂产品增利22,030万元、含氟精细化学品增
利922万元、食品包装材料增利3,845万元、石化材料产品增利1,555万元、基础化工
产品增利3,375万元; 
       (2)产品销售销量增加增利7,862万元; 
       (3)其他业务利润增加增利2,759万元; 
       (4)投资收益增加增利1,419万元; 
       (5)营业外收入增加增利940万元; 
       (6)品种结构改变增利1,635万元; 
       (7)营业外支出减少增利192万元; 
       (8)信用减值损失减少增利11万元等。 
       ——同比减利因素78,813万元。其中: 
       (1)销售成本上升减利46,653万元,主要是原料价格上升减利58,440万元
、单耗下降增利6,217万元、产量变动增利5,568万元、副产品变动增利2,625万元、
工资及费用上升减利2,623万元; 
       (2)研发费用上升减利9,831万元; 
       (3)营业费用上升减利5,936万元,主要是销量增加以及运费上涨导致运
输费用上升4,959万元; 
       (4)管理费用上升减利5,661万元,主要是本期无疫情社保专项减免; 
       (5)其它收益减少减利3,904万元; 
       (6)财务费用上升减利3,150万元,主要是人民币升值、贷款利息支出增
加; 
       (7)税金及附加增加减利838万元; 
       (8)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利252万元; 
       (9)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减利2,588万元等。 
       4、按照“绿色化发展、数字化改革、新巨化起航”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年
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推进创新发展、产业高端化。报告期投入研发费用2.59亿元,围绕战略性
新兴产业、新基建需求,存量装置提质增效,加强低碳环保制冷剂、高性能氟氯化工
材料、产业关键技术二次创新、产品终端化等产品和工艺技术研发,增强公司发展动
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得新产品中试、小试等6项研发成果,公司及子公司申请技
术专利受理35项、获得专利授权47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拥有授权技术专
利399件。报告期内,获2020年浙江省科技进步奖2项,其中:锦纶公司“氨肟化合成
己内酰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示范”获二等奖,宁化公司“新型制冷剂原料高效绿
色工艺开发及产业化”获三等奖。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8亿元(具体项目情况,请查
阅本报告第十节财务报告之在建工程情况)。 
       推进数字化改革。推动SAP在分子公司全覆盖,启动50余套装置的零手动改
造。搭建了经营管理、生产基地运营、财务共享、项目管理数字化驾驶舱和数字档案
、OA集控平台的“四舱两平台”为架构的经营辅助决策数字系统,实现公司生产、经
营、投资、管理等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 
       推进绿色化发展。根据碳达峰、碳中和、能源“双控”等政策要求,建立
以绿色标准、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绿色项目、节能降耗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发展体
系,实现能耗总量控制、能源结构调整、降耗提效、四新技术应用等有机统一,公司
产品单位能耗水平有效提升。 
       推进安全文明生产。积极借鉴先进管理理念、工具,加强智能控制,强化
管理责任和标准落实,加强安全和环保隐患排查整改,最大限度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
、物的不安全状态。 
       5、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机遇与挑战。 
       一是安全文明有序运营管理仍有薄弱环节和缺陷,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仍
然存在,安全经营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仍需提高;二是经营业绩恢复到常态水平仍面
临原材料上涨、HFCs市场争夺激烈、部分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结构调整
优化、提质增效、降本控费增效、市场开拓力度仍需加大;三是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新基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机遇和“双碳”、能源双控、同质化竞争激烈等
新挑战,产业高端化布局、空间优化布局,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新发展动能培育等
仍需加快。 
       展望下半年,公司面临的经营环境仍然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产业高端化
、智能化、绿色化仍然是战略方向。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面对机遇与挑战,公
司将保持发展战略定力,坚定年度经营目标,按照“绿色化发展、数字化改革、新巨
化起航”总体要求和年度工作思路,结合半年度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布置,抓紧抓实各
项工作任务,推进公司数字化改革,产业发展、制造、基地运营绿色化和高质量发展
,努力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提升公司核心产业氟化工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公司
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
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2021年6月,中国宣布正式接受《蒙特利
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该修正案将于2021年9月15日对中国生效。该修正案的相
关内容请查阅司36-37页之“国际法规、公约”内容。如我国出台HFCs削减方案,可
能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重大影响。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新冠疫情不确定性风险 
       鉴于全球新冠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不排除新冠疫情加剧的风险,再次
对本公司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加剧
产品市场竞争。 
       措施:统筹抗疫和市场经营工作,加强预案准备与内外资源有效整合,发
挥产业链完整优势,确保公司安全有序经营。 
       2、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属化工行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高温高压的生产特点。不排除因
生产过程管理控制不当、或其他不确定因素发生导致安全事故,给公司财产、员工人
身安全和周边环境带来严重不利影响。 
       措施: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以人为本”的经
营方针,树立底线管理思维,建立和完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卫生一体化管理
体系,严格执行企业标准体系,加强危险源、环保因子的识别与控制,全面加强现场
管理,提升装置本质安全水平,推进节能减排,建立健全事故预案、应急处理机制,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升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科学管理、严格管理,实行从项目建
设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风险控制。 
       3、因环保标准提高而带来的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属于污染行业,属国家环保政策调控的重点。长期以来
,公司采取积极的环保措施,高度重视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和管理,目前公司的各类污
染物通过处理后均达标排放,符合政府目前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随着社会环保
意识的增强,相关环保门槛和标准的提高,以及政府环保管理力度的加大,不排除公
司因加大环保投入对经营业绩产生影响,也不排除未来公司的个别生产装置因难以达
到新的环保标准或环保成本投入过高而面临淘汰的风险。 
       措施:坚持环保底线思维,除了坚持环保“三同时”、排放标准,强化生
产过程控制外,密切关注环保政策和行业动态,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减污减排。
 
       4、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征,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及相
关下游行业的景气程度有很强的相关性。公司的经营业绩对产品价格的敏感系数较高
。不排除未来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行业产能不断释放,导致产品市场供过于
求矛盾加剧,产品价格低迷,给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 
       措施:发挥公司产业链完整、多产品经营、产业链协同效应的优势,增强
抗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利用“四新”技术,持续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坚持走新型工
业化道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提升高端化、精细化、
高附加价值产品比重,推进基础产品原料化进程,避免同质化过度竞争。 
       5、重要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行的风险 
       公司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萤石、氢氟酸、电石、工业盐、甲醇、工业
苯等。水电汽是公司生产所需的重要能源。随着国民经济转型发展,不排除国家进一
步出台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政策,加上近年来公司周边闽浙赣皖地区氟化工产业发展迅
猛,资源争夺加剧,存在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风险。 
       措施:强化生产装置二次创新,推进节能减排,实施对标管理、资源再利
用,降低物耗、能耗;深化目标成本管理;推进原料多样化;发挥公司资金优势,加
强市场分析与预测,优化库存管理,狠抓原材料市场波动机遇;加强比价采购和采购
价格核查;加强原材料质量监控;加强与供应商开发与合作,优化供应渠道与运输渠
道,降低原材料成本与物流成本;视公司战略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控制必要的战略
性原材料资源。 
       6、产业政策风险 
       公司产业链前端产品为属基础化工产品。如果国家对基础化工产品出台更
加严格的限制政策,将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在能源“双控”、双碳新目标
下,化工行业将进入加速变革和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机遇、挑战并存,且
机遇大于挑战。 
       措施:坚持科学发展、创新驱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链高端化
延伸升级,强化产业链集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基础产品原料化进程,持续推
进节能减排与零碳、低碳、绿色发展,根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时对生产装置技术升
级,严格生产过程控制,拓展环境与能源空间,提高竞争力水平;实施高耗能装置/
产业链转移战略;跟踪产业政策和市场变化趋势,及早谋划应对措施。 
       7、新产品替代风险 
       我国氟致冷剂品种众多,按使用进程来分大致可分为四代。第一代氟致冷
剂因严重破坏臭氧层已被淘汰;我国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第二代HCFCs类氟致冷剂(
以R22为代表)因破坏臭氧层且温室效应值较高而面临淘汰;第三代HFCs类氟致冷剂
完全不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值也大大降低,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氟致冷剂替代品种;
第四代HFOs类氟致冷剂可进一步降低温室效应值,公司已完成建设该类致冷剂的生产
装置。 
       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公司HCFC-22作为非原料的产量和消费量已于20
13年被冻结,2040年以后完全淘汰。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大幅提高以及社会环保意识
的进一步增强,不排除我国出台更加严格的加速淘汰政策。虽然HFCs类氟致冷剂因逐
步替代HCFCs类氟致冷剂而面临较大的市场机遇,但未来也将面临削减生产和消费的
风险。 
       措施: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巩固公司在HFC-134a、HFC-125和HFC-32等新型
氟致冷剂行业地位,填补HCFC-22未来留下的市场空间,以及大力发展TFE及其下游产
品,延伸产业链,带动HCFC-22原料需求。同时,密切跟踪技术、市场变化,继续积
极研发消耗臭氧潜能值(ODP)为零、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低的消耗臭氧层物质(
ODS)替代品。 
       8、固定资产占比较高的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系资本密集型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较大、流动资产规模
较低。随着公司发展步伐加快,固定资产比例将进一步上升,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金额
亦相应增加,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较大。公司所处行业如果出现明显技术进步,或者
市场发生剧烈变化,公司如无法针对性进行生产装置技术改造,将可能面临部分固定
资产闲置或减值的风险。措施:对存量装置进行持续创新,强化成本管理,挖掘装置
潜力,增强装置活力和产品成本、质量竞争力;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加快创新驱动,
重点发展高附加价值的四代制冷剂、含氟聚合物及精细化学品、PVDC新品种等,加快
产品结构优化调整、产业链高端化升级;根据产业链分工趋势,整合利用好他人资源
。 
       9、“双碳”、能源“双控”政策风险 
       随着我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
实现碳中和,不排除国家出台更为严格的减排二氧化碳、能源“双控“政策,进而对
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0、其他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成立23年以来,经营发展稳健。公司已由基础化工产业企业逐步转型
为中国氟化工领先企业,成为国内领先的氟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综合配套的氟、
氯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产业集群化、基地化、循环化、园区化特征,积
累了空间布局、产业链、规模技术、品牌、市场、资源、管理等多项发展氟化工及化
学新材料竞争优势,形成产业协同发展、产业高端化延伸的格局与趋势。随着公司持
续创新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公司核心竞争力不断强化。 
       (一)产业链和空间布局优势 
       公司拥有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经过23年深耕主业、创新发展,逐步形成
自我配套齐全、集约协同效应明显的国内领先的氟氯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公司竞争
模式由单一产品竞争向产业竞争、产业集群竞争转变,为公司低成本运营、低本发展
、产业高端化延伸积淀了坚实支撑。 
       公司产业基地有63年历史积淀,为衢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3年升格
为国家高新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以“美丽巨化”、“三生(生产、生活、
生态)巨化”建设为突破口,坚持循环经济4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
,公司产业基地成为产业集约发展的美丽生态化工园区,为新形势下公司可持续发展
提供强有力支撑。 
       以本公司为核心主体,巨化集团被命名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全国循
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支持衢州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加
快建设衢丽花园城市群,打造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
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再次明确“依托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衢州氟硅钴新材料产
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推进衢州氟硅新材料、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地建
设,力争成为国际知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为新形势下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
撑。 
       (二)规模技术优势 
       公司主导产品规模国内领先。主要产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生产,核心业务
氟化工处于国内龙头地位(其中氟致冷剂处于全球龙头地位),特色氯碱新材料处国
内龙头地位。 
       公司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国内行业领先的研发实力。建有国家级企业技
术中心、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博士)工作站、省先进制造业创新中
心、新材料研究院、低碳制冷剂研究院、实验工厂、科研院所联合实验室、各分子公
司研究机构、实验装置等技术创新主体与平台,形成公司战略统领、内部分工协作、
外部联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和产学研有机衔接的研发机制。 
       公司在含氟(含氯)高分子材料、精细氟化工、氟化工相关环境科学和氟
材料的分析测试、研发等方面有较强的原创开发能力、中试工程能力。立足自主持续
创新,积累了一批先进实用的自有技术和技术储备。截至2021年6月30日,6公司家重
点子公司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公司及子公司拥有授权技术专利399件。 
       报告期内,子公司巨化锦纶公司“氨肟化合成己内酰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应用示范”获2020年度浙江省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子公司宁波巨化公司“新型制冷剂
原料高效绿色工艺开发及产业化”获2020年度浙江省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三)品牌优势 
       “JH巨化牌”为中国驰名商标。R134a、环已酮、聚四氟乙烯获“浙江名牌
产品”,PTFE、R134a产品被授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产品”,R32、R22
、R134a产品通过UL认证,PTFE分散乳液、PTFE分散树脂、FEP树脂、FEP浓缩分散液
产品通过美国FDA认证和欧盟EU认证,R134a(药用四氟乙烷)取得药品注册证书和美
国DMF归档号。“巨化”牌制冷剂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始终处于领先水平。 
       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石油和化工行业
维护产业安全先进单位、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中国化工行业技术创新
示范企业、国家实施卓越绩效先进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浙江省产品信得过
单位、浙江省用户满意企业、浙江省和衢州市首批“质量奖”。全资子公司巨塑化工
公司和宁波巨化公司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了“中国氟硅行业优秀创新型企业”称号,子公司巨
圣氟化公司、衢化氟化公司同时获得“中国氟硅行业创新型企业”称号。 
     强大的品牌优势、严格的品质保证、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以及处于国内行业的
龙头地位,为公司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开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专业人才及经营管理优势 
       巨化集团系原中国八大化工生产基地之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公司引进
国外氟化工生产先进技术,经过长期大化工生产经验积累和产业不断创新升级的艰苦
历练,使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化工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产业队伍。
近年来,公司坚持人才立企,依托产业平台、研发平台、创业平台积极引进行业领军
人才团队,同时积极培养内部各层次、梯队人才,人才优势不断累积。 
       (五)市场优势 
       公司地处长三角南端,产品市场相对集中在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
兼顾华北、西南市场,主导产品在浙江及周边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力。 
       公司以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发挥行业龙头示范作用,以品牌建设为支点
,持续改进品质,延伸服务,与顾客合作共赢,为顾客创造价值,拥有健全的市场网
络和忠实的顾客群。 
       (六)资源优势 
       公司地处闽、浙、赣、皖萤石资源富集中心区域,紧靠江西硫铁矿资源密
集区,萤石、AHF就近采购便利。公司产业链完整且持续向高端化延伸发展,原料自
给率高且可通过管道输送。控股股东经过63年的发展,拥有公用配套、物流商贸等完
善的化工生产配套设施;公司深化与所在地浙江省衢州市一体化发展,为公司的经营
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公用工程、运输物流、土地等资源、要素支撑;坚持政策引领、
战略引导的发展模式,产业发展与国家产业政策契合度高,与当地经济融合度高,衢
州-巨化一体化融合、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促进,协
调发展。


    ★2020年年度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0年是公司成立以来最为严峻考验的一年。新冠肺炎、全球经济衰退、
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下行至2.3%、行业周期下行探底、《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
修正案引发的HFCs预期配额争夺等不利因素叠加,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剧烈冲击。疫
情防控任务艰巨;产业链、供应链阶段性循环不畅;市场需求萎缩,并因公司主要产
品国内产能占全球产能比例、国际竞争国内化程度高,国内复工复产迅速,产出恢复
大于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产品阶段性出货受阻,公司产品价格总体上出现
较大幅度下跌,特别是氟制冷剂下游“冷气”消费受疫情影响严重,叠加今年为HFCs
预期配额基准年的第一年,HFCs产能增加,行业竞争由利润导向转变为销量和市场占
有率导向的竞争,预期配额争夺激烈,导致公司产品价格下跌减利(比上年,下同)
20.18亿元(2019年产品价格下跌减利为28.81亿元);发展项目进度阶段性受阻等给
公司的产业链有序运行、经营业绩带来巨大挑战。 
       面对巨大困难挑战,公司上下坚持“稳运行、增动能、聚英才、创一流”
经营方针,聚焦竞争力、高质量,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经济建设总体战,以组
织模式创新保障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以效能提升保障公司战略战术落地,以供应链
安全、产业链高效运行、提质增效支撑稳增长,以战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促进公
司高质量发展,发挥公司综合配套、产业链完整优势,精心组织生产经营,全力保障
员工安全、生产经营安全稳定,同时,加大产品结构优化调整,重点保障致冷剂、含
氟聚合物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食品包装材料等核心产品产销量和市场占有率提升
,继续加强创新升级,努力降低疫情影响,确保了生产经营总体稳定、产业创新升级
布局有序推进。 
       由于本公司属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属生产资料供应部门和资产
技术密集行业,经营业绩波动与市场波动联系紧密,且产品价格弹性、业绩弹性较大
。受市场需求收缩、产品价格下降、开工率阶段性下降等因素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出
现大幅下滑。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0.5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称“同比”
)下降0.09%,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14.69亿元,同比下降10.15%;实现利润总额1.37
亿元,同比下降87.27%;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5亿元,同比下降89.39%
。 
       (一)增利因素136847.95万元: 
       1、销售成本下降增利119224.01万元:主要是原料价格下降增利74545.95
万元、电汽价格下降增利24500.42万元、单耗下降增利5242.35万元、产量变动增利1
4178.13万元、副产品变动增利7973.44万元;工资及费用上升减利7216.28万元。 
       2、研发费用下降增利3880.81万元。 
       3、资产减值损失减少增利6184.32万元。 
       4、税金及附加减少增利2544.20万元,主要是城建税减少1542万元和教育
费附加减少650万元。 
       5、投资收益增加增利873.06万元。 
       6、营业外支出下降增利502.46万元。 
       7、信用减值损失减少增利259.76万元。 
       8、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增利859.68万元。 
       9、产品销售销量增加增利2519.65万元。 
       (二)减利因素230712.33万元: 
       1、产品价格下跌减利201765.14万元。主要是氟制冷剂减利134100.16万元
、含氟聚合物产品减利27287.09万元、石化材料产品减利33747.69万元、基础化工产
品减利7417.44万元;食品包装材料价格上涨增利787.24万元。 
       2、其他收益减少减利9146.78万元。(主要是上年同期收到政府F23焚烧补
贴13405万元,今年无) 
       3、财务费用上升减利8958.8万元。主要是今年人民币快速升值,同比上年
外汇汇兑收益减少7867.30万元;今年疫情贷等利息支出增加725万元。 
       4、营业外收入下降减利2057.63万元。 
       5、营业费用上升减利4823.06万元,主要出口费用上升2742.91万元、运输
费用上升1754.54万元。 
       6、管理费用上升减利3895.22万元,主要是职工薪酬上升1985.31万元、停
工损失上升3265.87万元,办公费用等大部分可控性费用则下降。 
       7、其他业务利润下降减利58.48万元。 
       8、资产处置收益减少减利7.22万元。 
       主要经营特征分析: 
       1、产业链的需求疲弱,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同比“双降”,产品价格下
降影响大于原材料价格下降影响,相抵后减利12.73亿元。 
       报告期,公司主要产品价格同比总体下降幅度较大。其中:氟化工原料价
格同比下降15.20%、致冷剂价格同比下降26.52%(其HFCs价格同比下降31.91%)、含
氟聚合物材料价格同比下降15.75%(其中氟聚合物价格同比下降13.29%)、含氟精细
化学品价格同比下降33.47%、食品包装材料价格同比上升1.00%、石化材料价格同比
下降21.30%、基础化工及其他产品价格同比下降3.35%。因产品价格同比下降减利约2
0.18亿元。 
       报告期,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同比总体下降。其中:萤石价格同比下降8.1
4%、工业盐价格同比下降8.42%、电石价格同比下降1.49%、四氯乙烷价格同比下降4.
76%、VCM价格同比上升1.43%、无水氟化氢价格同比下降13.07%、甲醇价格同比下降1
5.64%、苯价格同比下降20.82%、硫精矿价格同比下降4.61%、无烟煤价格同比下降8.
84%。因原材料价格下降同比增利7.45亿元。 
       2、统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技术改造,主动应对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不
畅、市场需求收缩、疫情风险,发挥产业链优势,精心、精细组织,创新管理、提升
效率,挖掘整合内外资源潜力,保持产销总体稳定,产业链后端、化工材料产品保持
良好成长,产品结构持续升级优化,运营质量进一步提升,尤其是HFCs、氟聚合物、
含氟精细化工产品保持了较快成长。 
       报告期,公司总产量略有增长,但产出结构大幅优化。公司核心装置高负
荷经济运行,全年平均负荷92%,高于同行。21种重点产品,8种完成年度产量计划,
12种同比增长。主要产品中,除因集中资源保障重点,产业链前端的基础原料类产品
产量下降外,其他产品保持增长。其中:氟化工原料产品产量同比下降10.25%、致冷
剂产量同比增长21.72%(其HFC产量同比增长46.19%)、含氟聚合物材料产量同比增
长11.32%(其中氟聚合物产量同比增长33.18%)、含氟精细化学品产量同比增长62.1
3%、食品包装材料产量同比增长21.40%、石化材料产量同比增长9.01%、基础化工产
品及其他产量同比下降0.42%。产出结构向氟化工产业链后端、化工材料升级。 
       报告期,公司主要产品外销总量略有下降,但产品结构大幅优化,重点产
品实现逆势较大增长。主要产品中除产业链前端的基础原料类产品因产量下降、产业
链后端产品产销增长对其内部原料化,影响了产品外销量外,产业链后端产品及核心
重点产品外销量实现良好增长。其中:氟化工原料产品外销量同比下降17.72%、致冷
剂外销量同比增长21.23%(其HFCs外销量同比增长45.67%)、含氟聚合物材料外销量
同比增长9.23%(其中氟聚合物外销量同比增长35.30%)、含氟精细化学品外销量同
比增长79.40%、食品包装材料外销量同比增长4.96%、石化材料外销量同比增长23.01
%、基础化工产品及其他外销量同比下降2.50%。 
       3、坚守初心、使命,坚定战略和信心,聚焦竞争力、高质量,加大产业创
新升级投入,推进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保持较强的创新发展动能和良好发展势
头。 
       报告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65亿元(同比增加7.6%),延链、补链、补
短板、强强项,加强新产品产业化和生产装置提质增效等项目。新增35kt/aAHF、30k
t/aR32、20kt/aR227、1kt/a悬浮PVDF树脂、50kt/a正丙醇、第二套第四代氟致冷剂
—10kt/a氟化学品联产(一期)项目5.5kt/aHFOs、4kt/a改性PTFE、2kt/aPFA、1.5k
t/a全氟烷基碘化物、20kt/aTFE、300kt/a磺制酸、1000m3/h高纯氢气、25吨/天致冷
剂半自动小包装充装(在建项目情况,请查阅本报告之第十节之财务报告之“在建工
程情况”),促进产业层次和竞争力明显提升。 
       报告期,完成研发投入4.59亿元,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建对化工新
材料的需求,生产装置提质增效,产业高端化升级方向等,实施研发项目117项,取
得研发成果22项。其中,ETFE树脂、PFA、悬浮聚偏氟乙烯(锂电池粘结剂用)、JX-
4、正丙醇等重要成果产业化,数据中心专用巨芯冷却液进入产业化前期实施阶段,
燃料电池、储能用磺酸树脂样品获用户认可,药包底涂用聚PVDC乳液中试产品进入市
场,氢氟醚完成了吨级产品在IC制程生产线应用测试,PVDC水性涂料、渔船用R22替
代制冷剂等启动应用推广。申请专利106件,授权专利62件。子公司衢化氟化公司获
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第五批)”、巨塑化工公司获2020年浙江省隐形冠军、技
术中心公司获浙江省2020年度首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有力增强公司创新发展动能和
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 
       4、推进管理现代化,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和公司治理水平。 
       加强战略研究,对标一流,制定并实施公司《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
、《公司核心产业高端化、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增强战略引导
力、执行力。根据公司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实际,加强日常运营协调、管控,建立产业
链成本动态分析周会商制度和产供销月度综合计划,实行周例会、月度例会重点工作
清单、重点工作OA项目化制,提高内部协同、资源整合、重点项目推进的效率和效益
。推进杜邦安全管理体系,系统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导入霍尼韦尔卓越绩效提升运营
管理能力。推进“三化”建设,实现化工装置APC全覆盖,完成2家单位LIMS系统建设
,财务机器人、智慧营运中心投入使用,18家单位SAP上线运行。加大数据运用,开
发了经营管理数字化驾驶舱,实现所有产品销售、客户分布等可视化动态管理。完善
内控制度并导入OA流程管理,完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优化、分子公司综合管理
体系实现全覆盖,启用新OA系统,实现公司内部OA整合和全覆盖,建立了120条电子
化审批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完善投资企业管理制度,实行子公司治理评价制度、参
股公司日常检查评价制度,提升投资企业自身治理水平和管控水平。 
       5、推进资本运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启动收购控股股东全资子公司所持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20%股权的重大资
产重组,协同发展炼化一体化项目后续石化新材料业务,进一步做大做强公司石化新
材料业务。完成股权投资3.98亿元,促进新产业布局和营销模式创新。顺利实施公司
股份回购方案,累计回购股份45,420,022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545%,支付金额为3
.16亿元,维护了公司股价稳定和全体股东利益。 
       6、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全力支持抗疫。 
       组织员工放弃春节假期,加班加点,赶制抗疫物资次氯酸钠消毒液,共向7
国8省27市461家单位捐赠次氯酸钠原液300余吨(相当于3万余吨的加水配比次氯酸钠
消毒液)等防疫物资,有力支持了上述地区、单位的抗疫和复工复产准备。 
       存在的主要问题 
       报告期,公司受到多项重大不利因素的叠加共振冲击,对公司进行了较为
全面的风险测试。虽然公司积极应对,保持经营业务稳定发展。但也暴露出了一些突
出问题。主要是: 
       1、尽管公司持续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层次提升,但现有传统同质化竞
争产品比例偏高,在不利市场竞争环境中,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2、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仍存在资源保障弱项、运营系统阶段性不平衡矛
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任务还比较艰巨。 
       3、作为氟氯化工先进材料企业,产品创新、市场创新能力尚不能满足适应
新经济发展和公司产业高端化、高质化升级的需要。 
       4、安全生产经营上还存在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因素、制度不健全
的缺陷。 
       针对上述问题,公司将按照“补短板、强弱项、抓重点”的要求予以持续
改进。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愿景: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 
       公司使命:成为一流企业。 
       公司发展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开放发展、一体化发展
,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并重,管理、技术、市场、机制创新相结合,以氟化工为核心
,以新材料、新环保、新能源、新用途为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充分发挥公司积累的竞
争优势,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推进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现产
业基地特色园区化,产业链集成化,产品高端化、系列化、高质化、精细化、差异化
、复合化,将公司打造成为国内氟化工的领先者,国内一流的化工新材料供应商、服
务商。 
       2、业务单元战略 
       (1)氟化工发展战略 
       氟化工为公司的核心主业,坚持走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科技领先的
发展道路,氟聚合物、ODS替代品、含氟电子化学品、含氟精细化学品协同发展,优
先发展氟材料,进一步丰富氟化工产业链内涵,形成基础原料规模化、中间产品系列
化、下游产品精细化和功能化的产业格局,初步实现氟化工向高端化、材料化、专用
化转型;将公司打造成为中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氟化工企业,提升并确立国内氟化工
领域的领导权、主动权、控制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公司跻身国际一流氟化工企业
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2)氯碱板块发展战略 
       坚持氟氯联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支持促进公司氟化工产业发展;
进一步强化氯碱产业在技术、市场、品牌、产品结构等优势,依靠技术、管理和制度
创新,培育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构建以氯碱新材料及特色含氯化学品为核心
的新型氯碱产业链;借助外部平台,发挥宁波基地临港优势,加快公司本埠与宁波基
地资源有效整合,加强新品种、新技术产品开发,力争在含氯化工新材料领域取得新
的突破,成为有机氯和氯碱新材料的一流供应商,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食品包装材料
供应商、服务商。 
       (3)煤化工产业发展战略 
       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传统煤化工向新型煤化工的转型,打造区域范围基础
原料优势供应商,协同保障公司重要原料供应。 
       (4)石化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 
       以打造国内特色石化材料综合竞争力一流的企业为目标,做优、做强、做
大现有苯—环己酮—己内酰胺产业链,按照“单体→聚合→加工及制品”三个层次依
次推进,突出差异化发展特色,实现错位发展,形成有公司特色的完整的环己酮-己
内酰胺-尼龙6生产、加工、服务产业链。加强在石油化工领域方面的投资布局、完善
石化新材料子业务板块产业链体系。 
       (5)基础化工发展战略 
       坚持“基础化工原料化”的战略定位,实施“总量控制、差异竞争、精细
管理、节能减排”的产业发展战略,服务公司核心产业;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
,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按照适度自我完善、
自我发展原则,推进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在为核心产业发展提供有竞争力
的配套原料的同时,提升自我造血能力。 
       (二)经营计划 
       1、经营计划进展说明 
       报告期公司的经营计划为:2020年,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
0.04%;杜绝重大安全环保事故。 
       报告期,公司克服诸多困难挑战,精心组织生产经营,积极开拓产品市场
,实现安全稳定生产,现营业收入160.54亿元,同比下降0.09%,实现致冷剂、含氟
聚合物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食品包装材料等核心产品产销量和市场占有率逆势增
长,产业创新升级布局有序推进。但由于产品价格跌幅较大,公司业绩大幅下降。 
       2、2021年经营计划 
       (特别提醒:本经营计划为董事会基于公司自身条件与形势分析判断,制
定的工作目标及相应措施,未知未来外部环境、内部条件是否存在重大变化及其对经
营活动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本计划不构成公司的业绩预测以及对投资者的
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1)2021年形势展望与工作思路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公司的生产经营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
难挑战,也存在机遇和有利条件。 
       主要挑战: 
       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全球经济依然低迷,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贸易
摩擦等仍对产品市场带来挑战与不确定性;全球流动性泛滥、通胀预期上升,原材料
成本上升和经营的风险增大;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优胜劣汰激烈竞争期,过剩产能
出清、产品价格结束低位运行尚明朗,仍对公司业绩带来压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将深刻影响行业竞争格局演变和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将增加公司产
业链安全稳定运行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 
       主要机遇与有利条件: 
       疫情对全球经济冲击逐步减退,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构建新发展
格局、扩大内需战略推进,有利于产品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矛盾的缓解;新发展理念贯
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低碳绿色循环发展体系构建、石化和化工绿色化改造等
,将加快推动产业变革,竞争格局改善,拓展高性能氟氯化工材料、绿色化工产品市
场空间;公司在近几年行业深度调整中,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投入创新发展,推进产
业高端化迈进,实现重点产品逆势增长,积淀的要素优势逐步向竞争力转化,仍具备
创新升级、争夺市场的良好条件和动力。 
       工作思路: 
       面对新挑战、新机遇,审视自身问题和优势,公司将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
、风险意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坚守底线思维,坚定发展信心、高质量发展决心
,保持发展战略定力,顺应行业发展规律与趋势、产业政策方向,抢抓机遇、应对挑
战,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竞争力,着力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
进绿色化发展、数字化改革、新巨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和竞争地位,为股东和
社会创造价值。 
       (2)经营计划 
       2021年,确保经营稳定,主营业务收入保持一定增长,保持产业创新升级
投入,进一步巩固行业竞争地位、竞争优势,杜绝发生重大安全环保事故和经营风险
。 
       (3)重点工作措施 
       顺应新发展趋势,主动、科学应变,突出数字化、绿色化、高质量、创一
流工作主题主线,扎实工作,推进公司创新升级,加速公司打造一流企业的进程。 
       第一,深化数字化改革。 
       以“未来工厂”为引领,全面深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推动老化工基地向数
字化石化基地转型。 
       以推动管理变革,提升经营决策水平、资源要素配置质量、成本和风险精
准有效控制力和市场响应能力,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畅通数据供给,深化数
据应用、数据治理,通过系统自动采集、自动分析、自动处理、自动集成,从“管理
对象、管理单元、管理时间”三个维度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进行透视,建设经营管理
、生产基地运营、财务共享、项目管理等四个数字化驾驶舱,完善数字档案、OA集控
两个管理平台,深化数据优化集成和先进管理流程的高效融合,实现科学管控、智慧
运营、整体智治、敏捷治理。 
       以智能制造、零手动操作为目标,完善以专业控制工程师与一线操作智慧
集成的APC为核心、系统集成LIMS、MES等的数字化装置控制系统,推进数字化车间(
装置)建设,加快三套装置零手动操作改造试点示范,加快数字化工厂建设,提升装
置运行效率和效益,最大限度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以实现装备三维全状态监测下的
无故障运行为目标,推进三维数字化装置设计、全流程三维动态监控、全状态监测下
的预防性维护,最大限度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第二,坚持绿色化发展。 
       推进产业发展绿色化。完善第四代氟制冷剂、低碳新型制冷剂布局,推进5
000t/a巨芯冷却液项目落地,实现国产化替代,形成新的增长点;巩固提升做强氟聚
合物普通品种,瞄准特殊、专用品种,开拓新品种,增加有效供给;推进PVDC水性涂
料、PVDC膜等产业链延伸和跨领域替代,发力新领域,创造新市场;结合省新材料创
新高地建设,完成浙石化20%股权收购,加快切入石化新材料产业,探索可降解新材
料、石化精细化学品等产业布局,推动正丙醇、异丙醇、环氧氯丙烷等项目落地,打
造公司新增长极;优化空间布局和品种布局,推进电子化学材料做大做优做强;推进
合成氨原料路线改造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发展。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能源双控”,全面推进制造绿色化。持
续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发展低能耗、高端产业,强化项目用能、能耗指标约束;推进
联州二期绿色工厂建设,试点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打造绿色零碳工厂标杆;全面开
展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创建,节能减排等“四新”技术应用。加大生产
过程中低温余热等低品位热能的收集利用,降低煤炭等高品位能源利用,实现能源阶
梯回收利用;推进水、电、汽消耗高产品挖潜降耗;加大跨事业部水资源、能源利用
;严格执行设备能效标准,实施保冷保温改善计划;优化新老装置换热器设计,推进
循环水处理新技术试点,抓好超重力技术试验的总结推广。 
       推进基地运营绿色化,推动公司由森林中的工厂、花园工厂向有深度内涵
的绿色基地转型。持续深入推进“环保三提”工程。加大源头治理,从源头减少排放
总量;强化过程治理,提高“三废”资源化利用水平,减少生产过程中排放;严格末
端治理,加大污水零直排建设和厂区清污分流,开展水系管网、事故状态废气收集处
理、排放控制等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外排质量;提升监测能力,运用大数据开展工业
废气、外排水治理,提升外排水在线异常响应速度;加大绿色环保节能材料应用力度
,在基地运营建设过程中全面植入PVDC水性涂料、PVDF建筑膜、太阳能背板等绿色材
料,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基地。 
       第三,坚持高质量发展。 
       夯实安全管理水平。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吸收消化融
合杜邦安全管理理念,提升全要素管理水平;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治
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数字化改革,最大限度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人
的不安全因素。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产业迈向高端化,加大创新发展投入,加快结
构调整、优化升级步伐。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全年计划科创项目79项、费用9.6亿元
(其中本年度费用4.42亿元),单列信息化项目15项、费用0.83亿元(其中本年度费
用0.57亿元),围绕制冷剂低碳化、含氟氯聚合物高端化、产业关键技术二次创新、
产品终端化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改性PTFE树脂、PVDF树脂、PVDC涂料、JX复配、JXP
冷却液等研发和产业化。优化研发体系、机制,强化研发与市场对接,促进研发成果
转化,力争全年科研成果转化6项,新申请专利80项,授权专利50项以上。建立研发
项目退出机制,压缩项目数量,将有限的研发资源用到关键技术的突破上。发挥公司
核心产业龙头地位,探索建立产业上、中、下游协同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做长做
宽做深。运用公司平台、产业、资金、服务等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为公司
产业创新提供智力支撑。发挥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单项冠军企业、隐性
冠军企业、单项冠军产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打造高能级的创新平台。 
       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新一轮衢州巨化一体化发展,推进建设项目建
设,做强做大衢州产业集群;力争年内实现海外基地项目投产,完成国外产能基地布
局;支持宁波基地对接浙石化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
在新发展格局中寻找机遇,深化与跨国公司、国内龙头企业合作。加强产业周期研究
,寻求择机并购重组机会,推动公司产业做强做大。加快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继续
扩大有效投资,推进公司产业向氟氯先进化工材料、产业链高端化升级。全年计划安
排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8项、资总额74.15亿元(其中本年度投资额16.93亿元、计划用
款额16.99亿元)。强化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控,推进项目建设
进度,力争尽早发挥项目效益,巩固提升竞争地位、竞争优势。 
       第四,全面加强运营管理。 
       以数字化、专业科学管理管理为支撑,全面优化管理流程、决策质量,确
保安全生产、安全经营,加强资源要素的整合提升,加强动态平衡、协调,优化资源
配置、产业链运行,强化市场开拓,确保盈利产品高产、高销,产业链安全高质量运
行,推动要素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突出HFCs的高产高销,主动迎接市场竞争,在竞
争中进一步做大做强,进一步巩固龙头地位。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属化工行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高温高压的生产特点。不排除因
生产过程管理控制不当、或其他不确定因素发生导致安全事故,给公司财产、员工人
身安全和周边环境带来严重不利影响。措施: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
治理”和“以人为本”的经营方针,树立底线管理思维,建立和完善质量、环境、职
业健康安全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企业标准体系,加强危险源、环保因子的
识别与控制,全面加强现场管理,提升装置本质安全水平,推进节能减排,建立健全
事故预案、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升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科学管理
、严格管理,实行从项目建设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风险控制。 
       2、因环保标准提高而带来的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属于污染行业,属国家环保政策调控的重点。长期以来
,公司采取积极的环保措施,高度重视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和管理,目前公司的各类污
染物通过处理后均达标排放,符合政府目前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随着社会环保
意识的增强,相关环保门槛和标准的提高,以及政府环保管理力度的加大,不排除公
司因加大环保投入对经营业绩产生影响,也不排除未来公司的个别生产装置因难以达
到新的环保标准或环保成本投入过高而面临淘汰的风险。措施:坚持环保底线思维,
除了坚持环保“三同时”、排放标准,强化生产过程控制外,密切关注环保政策和行
业动态,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减污减排。 
       3、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征,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及相
关下游行业的景气程度有很强的相关性。公司的经营业绩对产品价格的敏感系数较高
。不排除未来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行业产能不断释放,导致产品市场供过于
求矛盾加剧,产品价格低迷,给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措施:发挥公司产业
链完整、多产品经营、产业链协同效应的优势,增强抗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利用“
四新”技术,持续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提升高端化、精细化、高附加价值产品比重,推进基础
产品原料化进程,避免同质化过度竞争。 
       4、重要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行及碳排放控制的风险 
       公司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萤石、氢氟酸、硫磺、电石、工业盐、甲醇
、工业苯等。水电汽是公司生产所需的重要能源。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预期下,不
排除国家进一步出台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政策,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行,以及能源“双
控”政策更趋严厉,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业绩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措施:推进生产
装置数字化改造,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实施对标管理、资源再利
用,降低物耗、能耗;深化目标成本管理;推进原料多样化;发挥公司资金优势,加
强市场分析与预测,优化库存管理,狠抓原材料市场波动机遇;加强比价采购和采购
价格核查;加强原材料质量监控;加强与供应商开发与合作,优化供应渠道与运输渠
道,降低原材料成本与物流成本;视公司战略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控制必要的战略
性原材料资源。 
       5、产业政策风险 
       公司产业链前端产品为属基础化工产品。如果国家对基础化工产品出台更
加严格的限制政策,将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措施:坚持科学发展、创新驱动,走
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链高端化延伸升级,强化产业链集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基础产品原料化进程,持续推进节能减排与低碳、绿色发展,根据行业技术发
展趋势及时对生产装置技术升级,严格生产过程控制,拓展环境与能源空间,提高竞
争力水平;跟踪产业政策和市场变化趋势,及早谋划应对措施。 
       6、新产品替代风险 
       我国氟致冷剂品种众多,按使用进程来分大致可分为四代。第一代氟致冷
剂因严重破坏臭氧层已被淘汰;我国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第二代HCFCs类氟致冷剂(
以R22为代表)因破坏臭氧层且温室效应值较高而面临淘汰;第三代HFCs类氟致冷剂
完全不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值也大大降低,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氟致冷剂替代品种;
第四代HFOs类氟致冷剂可进一步降低温室效应值,公司已完成建设该类致冷剂的生产
装置。 
       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公司F22作为非原料的产量和消费量已于2013年
被冻结,2040年以后完全淘汰。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大幅提高以及社会环保意识的进
一步增强,不排除我国出台更加严格的加速淘汰政策。虽然HFCs类氟致冷剂因逐步替
代HCFCs类氟致冷剂而面临较大的市场机遇,但未来也将面临削减生产和消费的风险
。措施: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巩固公司在HFC-134a、HFC-125和HFC-32等新型氟致冷
剂行业地位,填补HCFC-22未来留下的市场空间,以及大力发展TFE及其下游产品,延
伸产业链,带动HCFC-22原料需求。同时,密切跟踪技术、市场变化,继续积极研发
消耗臭氧潜能值(ODP)为零、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低的消耗臭氧层物质(ODS)
替代品。 
       7、固定资产占比较高的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系资本密集型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较大、流动资产规模
较低。随着公司发展步伐加快,固定资产比例将进一步上升,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金额
亦相应增加,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较大。公司所处行业如果出现明显技术进步,或者
市场发生剧烈变化,公司如无法针对性进行生产装置技术改造,将可能面临部分固定
资产闲置或减值的风险。措施:对存量装置进行持续创新,强化成本管理,挖掘装置
潜力,增强装置活力和产品成本、质量竞争力;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加快创新驱动,
重点发展高附加价值的四代制冷剂、含氟聚合物及精细化学品、PVDC新品种等,加快
产品结构优化调整、产业链高端化升级;根据产业链分工趋势,整合利用好他人资源
。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成立20余年以来,经营发展稳健。公司已由基础化工产业企业逐步转
型为中国氟化工领先企业,成为国内领先的氟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综合配套的氟
氯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产业集群化、基地化、循环化、园区化特征,积
累了空间布局、产业链、规模技术、品牌、市场、资源、管理等多项发展氟化工及化
学新材料竞争优势,形成产业协同发展、产业高端化延伸的格局与趋势。随着公司持
续创新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公司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产业链和空间布局优势 
       公司拥有国内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公司经过20余年的创新发展,深耕主
业,逐步形成了适度自我配套保障、集约协同效应明显的国内领先的氟氯化工新材料
产业基地。公司竞争模式由单一产品竞争向产业竞争、产业集群竞争转变,为公司低
成本运营、低本发展、产业高端化延伸积淀了坚实支撑。 
       公司产业基地有60余年历史积淀,为衢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3年升
格为国家高新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以“美丽巨化”、“三生(生产、生活
、生态)巨化”建设为突破口,坚持循环经济4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
),深入践行清洁生产管理模式,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公司产业基地成为产业集约
发展的美丽生态化工园区。《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支持衢州建设四省边际中
心城市”;“加快建设衢丽花园城市群,打造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为新形
势下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规模技术优势 
       公司主导产品规模国内领先。主要产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生产,核心业务
氟化工处于国内龙头地位(其中氟致冷剂处于全球龙头地位),特色氯碱新材料处国
内龙头地位。 
       公司氟致冷剂处于全球龙头地位、国内龙头品牌。公司第二代氟致冷剂R22
产能国内第二位;第三代氟致冷剂规模处全球龙头地位,混配小包装致冷剂市场占有
率全球第一位。公司是国内用自有技术实现第四代氟致冷剂产业化生产的企业,拥有
两套主流产品生产装置。成功开发高性能大数据中心设备专用的冷却液产品,推进公
司含氟冷媒高端化。 
       公司含氟聚合物处于国内较为领先地位。HFP、PTFE、FEP、FKM产能规模位
居行业领先地位,近3年,公司含氟聚合物取得技术创新突破,量、质齐升,PTFE实
现原装置产能2倍以上增长,且产品结构进一步丰富、品质大幅提高,实现ETFE树脂
、PFA、悬浮聚偏氟乙烯(锂电池粘结剂用)等新产品的产业化,产品结构进一步丰
富。 
       公司形成氟氯配套的完整产业链和以VDC-PVDC为核心的特色氯碱新材料产
业。基础氯碱规模处浙江省第一,氟化工原料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甲烷氯化物(含
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为世界龙头。VDC、PVDC产业产能规模
跃居全球首位,产品逐步向多元化、高端化、终端化拓展,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
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公司PVDC产品荣获“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浙江
制造精品”。 
       公司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国内行业领先的氟化工产业研发实力。建有国
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博士)工作站、省先进制
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研究院、低碳制冷剂研究院、实验工厂、科研院所联合实验室
、各分子公司研究机构、实验装置等技术创新主体与平台,形成了公司战略统领、内
部分工协作、外部联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和产学研有机衔接的研发机制。 
       公司在含氟(含氯)高分子材料、精细氟化工、氟化工相关环境科学和氟
材料的分析测试、研发等方面有较强的原创开发能力、中试工程能力。立足自主持续
创新,积累了一批先进实用的自有技术储备。截至2020年底,公司拥有授权专利352
件(其中国外授权专利26件),6家重点子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报告期内,公司申请的技术专利受理106件(其中PCT申请2件),获得专利
授权62件(其中美国专利2件、日本专利4件,欧洲专利2件,韩国专利6件)。子公司
宁波巨化公司《有机氯化物柔性生产及高效节能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中国
化工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新型制冷剂原料高效绿色工艺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二等奖、《新型制冷剂原料绿色制造关键技术》项目
获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三等奖;子公司巨塑化工公司“一种PVDC组合物的制备方
法”获国家专利优秀奖。 
       报告期内,公司第二套第四代氟致冷剂—10kt/a氟化学品联产(一期)项
目5.5kt/aHFOs、270kt/a环保型氟产品(一期AHF、二期R32)、4kt/a改性PTFE、2kt
/aPFA、1.5kt/a全氟烷基碘化物、20kt/aTFE、300kt/a制酸工艺技术优化改造项目一
期工程、1000m3/h高纯氢气、25吨/天致冷剂半自动小包装充装、1kt/a悬浮PVDF等装
置先后投入运行。 
       (三)品牌优势 
       “JH巨化牌”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R134a、环已酮、聚四氟乙烯为浙江省
名牌产品,PTFE、R134a产品被授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产品”。R22、R1
34a产品通过UL认证,PTFE分散乳液、聚保鲜PVDC保鲜膜、聚包鲜PVDC保鲜袋系列产
品通过美国FDA认证和欧盟EU认证,R134a(药用四氟乙烷)取得药品注册证书和美国
DMF归档号,公司汽车空调用制冷剂R134a(气雾罐型)、偏二氯乙烯共聚浮液、偏二氯
乙烯共聚树脂产品通过“浙江制造”认证。“巨化”牌制冷剂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
始终处于领先水平。 
       公司起草的偏二氯乙烯共聚树脂行业标准获工信部批准发布,子公司联州
致冷公司被授予浙江省企业标准“领跑者”称号,巨塑化工公司的偏二氯乙烯共聚树
脂获“2019年度浙江制造精品”称号。 
       报告期内,“高速纺尼龙—6用己内酰胺”和“单工质制冷剂—32”取得浙
江制造标准制定立项。公司参与起草的《硫酸工业尾气硫酸雾的测定方法》国家标准
发布,《液体二氧化硫》国家标准和《工业用亚硫酸氢铵》行业标准获得主导修订立
项。公司通过了第三方新版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AAAA确认,为创建企业标准化良
好行为企业AAAAA级奠定了基础。 
       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先进单位(2011)、石油和
化工行业维护产业安全先进单位(2011)、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2008
)、中国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04)、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2002)、浙
江省(2005)和衢州市首批“质量奖”(2011)。公司位列国务院国资委、国务院发
展研究中心“2018年度中联上市公司价值百强”榜单第13位,入选央广网第二届“最
值得投资者信任的上市公司”新材料领域创新先锋企业(2019年12月),位列中国企
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企业信用500强第2
3位。子公司巨塑化工公司(2018年10月,第三批)和宁波巨化公司(2018年2月,第
二批)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报告期内,以本公司为核心主体,巨化集团被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授予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0.12)。位列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2
0中国企业信用500强第465位(2021年1月)。2020年9月,公司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冷
暖制造“芯智奖”。公司被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评级为2020年主体信用等级AAA。
在全国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行业协作组发布的“2020年中国精细化工百强”榜单中
,公司再次入围并由2019年名列17名上升至12名(2020年11月)。2020年12月,子公
司衢化氟化公司(主营产品:含氟制冷剂)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评为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第五批)”。巨塑化工公司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评为2020年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宁波巨化公司获2018-2019年度全国“安康杯
”竞赛优胜单位称号。强大的品牌优势、严格的品质保证、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以及
处于国内行业的龙头地位,为公司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开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专业人才及经营管理优势 
       巨化集团是原化工部八大化工生产基地之一。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第一次
创业(建设发展化肥和有机化工),经九十年代二次创业(引进国外氟化工生产先进
技术),2005年第三次创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经过
长期大化工生产经验积累和产业不断创新升级的艰苦历练,积累了丰富的化工生产经
营管理经验,培育了一支高素质的产业队伍。近年来,公司坚持人才立企,依托产业
平台、研发平台、创业平台积极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团队,同时积极培养内部各层次、
梯队人才,人才优势不断累积。 
       多年来,巨化股份在保持企业快速发展、业绩稳步增长的同时,不断完善
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公司合理运作,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强化内部控制,稳扎稳打
做好实业,谋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造根基稳定的长青企业。2020年11月,公司入
选“浙江上市公司内部控制30强”(位列第26),连续四年获得此殊荣。 
       (五)市场优势 
       公司以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发挥行业龙头榜样作用,以品牌建设为支点
,持续改进品质,延伸服务,与顾客合作共赢,为顾客创造价值,拥有健全的市场网
络和忠实的顾客群。 
       公司地处长三角南端,产品市场相对集中在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
兼顾华北、西南市场,主导产品在浙江及周边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力。 
       (六)资源优势 
       公司地处浙、赣、皖萤石资源富集中心区域,紧靠江西硫铁矿资源密集区
,萤石、AHF就近采购便利,具有发展氟化工的先天资源优势。公司控股股东拥有公
用配套、物流商贸等完善的化工生产配套设施;公司深化与所在地浙江省衢州市一体
化发展,得到了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为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公用工程
、运输物流、土地等资源、要素支撑;坚持政策引领、战略引导的发展模式,产业发
展与国家产业政策契合度高,与当地经济融合度高,衢州-巨化一体化不断深化,做
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所提供的信息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维赛特财经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
   担任何责任。
2、在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
   的股票没有利害关系,本机构、本人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维赛
   特财经不对因据此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