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指标公式 龙虎榜
首页 > 主力数据 > F10资料 > 正文

   600016民生银行资产重组最新消息
≈≈民生银行600016≈≈(更新:21.08.31)
    ★2021年中期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济金融与政策环境回顾 
       报告期内,受益于各国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新冠疫苗供应增加、接种稳步
推进,全球经济逐步企稳,IMF在4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将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由
5.5%上调至6.0%。 
       不过,新兴经济体由于在疫情防控和疫苗供应方面相对偏弱,生产修复和
经济增长慢于发达国家,从而形成“双轨”复苏局面。 
       我国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经济保持稳
定恢复态势。 
       一季度,由于局部疫情复发,GDP环比增长0.4%,为去年二季度以来最慢环
比增速。二季度,随着疫情防控持续好转,经济社会逐渐恢复正常,GDP环比增速提
升至1.3%;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同比增速由一季度的18.3%回落至7.9%,但两年
平均增速由一季度的5.0%回升至5.5%。整体来看,国民经济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
好”态势,生产需求扩大,市场活力提升,就业民生保障有力,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
成效,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立足内外部形势,我国宏观政策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
,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积极的财政政策
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下调赤字规模和赤字率,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保持适度支出强
度,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全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仅比去年减少1,000亿元;加强地方债管
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提高货
币政策传导效率;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导向作用,推动资金更多流向科技
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
红利,优化存款利率监管,启动存款利率报价改革,引导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加
强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完善央
行政策利率体系和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监管政策强化高质量发展、金融法治,完善长
效机制,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金融机构提高公司治理质效,持续提升防范
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
提下进行。 
       报告期内,在稳杠杆、积极化解债务风险的背景下,货币环境整体呈现“
结构性紧信用+稳货币”格局,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货币信贷合理
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报告期内,社会融资规模累计新增17.74万亿元,较上年
同期减少3.13万亿元,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12.76万亿元,同比多增6,677亿元;银行
中长期贷款保持较高景气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速进一步提升
。LPR改革潜力持续释放,受贷款重定价和支持实体等因素影响,上半年银行业净息
差有所收窄;资产质量继续改善,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类贷款占比延续下行,行业整体
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夯实;受益于经济回暖带动资产质量改善、拨备计提压力边际缓
释,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11.1%,行业景气度持续提
升。 
       1、目标及策略 
       本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统筹推进疫情防
控和经营发展相关工作,强化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坚定战略方向,创新客户服务模式
,变革经营管理方式,加强各类金融风险管控,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
,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特色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大制造业信贷投放力度,搭建专
业化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持续提升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领域贷款投放
,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明确绿色金融发展方向,创新绿色金融商业模式和产品
体系,强化配套政策;积极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创新服务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
贸综服等客户。 
       二是牢记“服务大众、情系民生”的企业使命,做民营企业的银行。保持
民企战略定力,强化客户分层经营。深耕战略客户,创新总分支一体化营销体系,建
立互惠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提供全方位综合化金融服务,成为战略客户的“战略银
行”;聚焦优质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区域特色中小微企业、乡村振兴新经济体及
科创企业,创新一体化、场景化服务模式,建立特色产品体系,打造本行在中小领域
的特色品牌和国内最佳的小微金融品牌。 
       三是推进数字金融转型,做敏捷开放的银行。提升科技和数据能力,完成
“全分布式”企业级架构转型,形成以“业务中台、数据中台、AI中台”为核心的横
向平台化科技体系。 
       基于企业生产、个人生活旅程、政府机构类平台搭建生态场景,融入数字
化、线上化金融和非金融服务,完善新供应链金融、结算与现金管理、开放银行、智
能风控等产品服务。将新科技、新技术全面运用到本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为客户提
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 
       四是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做用心服务的银行。深化
“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围绕客户的金融活动旅程,不断完善营销服务,提升
基础服务能力,优化产品供给和业务流程,全面提升客户体验。持续推进集团交叉销
售和业务协同体系建设,敏捷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一体化、全方位
、综合化服务,与客户共同成长,共创价值。 
       五是打造民生特色数字化新零售。以客户体验提升为主线,以数字驱动为
手段,加速生态布局与场景建设,做大基础客群,做实基础产品和服务。聚焦车主、
准养老/养老、小微社区生态、小微供应链等零售特色细分客群,打造一体化获客协
同经营体系,优化标准化全客群与特色客群细分经营,升级财富管理标准化、专业化
服务能力,拓展支付+结算综合服务模式。 
       六是实施重点区域战略聚焦。紧跟国家战略布局,制定粤港澳、长三角、
京津冀、成渝四大重点区域经营策略与实施方案,明确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目标、发
展策略和实施路径,重点突破大基建、中小企业、跨境金融、高净值客群等业务方向
,制定配套资源保障和体制机制政策,有序推进各项政策举措逐步落地,持续提升本
行在重点区域的市场竞争力。 
       七是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一、二、三道
防线风险管理能力;强化“内控合规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加强各类风险精细化管理和新型风险防控,完善授权机制;推进问题资产专业化经营
管理工作机制,提升全行问题资产清收处置效能;加强对附属机构的内控合规管理,
确保集团合规经营。 
       八是强化基础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强化资产负债管理,推动资产负债稳定
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深化结构调整,强化动态调控,推动基础业务规模增长,加大对
重点业务与区域的支持力度,加强资本管理和资产负债风险管理。强化财务管理,坚
持资源配置向战略业务、数字金融、重点区域等方向倾斜,确保战略性资源投放,重
视中长期回报,优化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模式。深化集中运营,构建数字化“大运营
平台”。 
       2、总体经营概况 
       报告期内,本行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总行党委、
董事会的工作要求,围绕“民营企业的银行、敏捷开放的银行、用心服务的银行”的
战略定位,以“客户、负债、风险、合规、改革、战略”为关键点,以服务实体经济
为使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坚定走稳健可持续发展之路。 
       经营效益方面。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265.56亿
元,同比减少18.97亿元,降幅6.67%;实现营业收入877.75亿元,同比减少103.33亿
元,降幅10.53%。 
       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本行积极落实国家减费让利政策,严格执行房
地产行业信贷调控政策,新发生贷款定价下降,加大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优质流动
性资产的配置,投资收益率下降,息差收窄,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35.33亿元;认真
落实监管要求,压降非标准化投资,其中非保本理财、票据资管投资已全部结清,相
关非息收益同比减少45.77亿元;债券市场整体震荡,缺乏上年同期的交易机会,债
券价差收益同比减少28.34亿元。 
       报告期内,本集团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和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加权平均
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76%和10.43%,同比分别下降0.07和1.05个百分点;基本每股
收益0.56元,同比减少0.05元;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每股净资产10.86元,比上年
末增加0.36元。 
       业务规模方面。报告期内,本行改革转型持续深化,客群经营扎实推进,
业务结构加快调整。资产端,在促贷款、优结构的发展理念下,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
在资产总额中占比持续提升,同时紧密围绕国家信贷结构优化调整方向,加大对符合
新发展理念相关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严格落实房地产行业的宏观审慎管理要求,重
点领域、重点客户贷款增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
总额70,697.0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94.75亿元,增幅1.72%;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
40,319.0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79.69亿元,增幅4.62%,在资产总额中占比57.03%
,比上年末上升1.58个百分点。负债端,本行持续夯实基础客群,积极拓展有效客群
,不断完善基础产品和服务,压降高成本存款,推动低成本结算性存款增长,存款结
构持续优化,存款成本明显下降。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负债总额64,824.13亿元,
比上年末增加734.28亿元,增幅1.15%;吸收存款总额38,523.4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1,241.66亿元,增幅3.33%,个人存款在吸收存款总额中占比21.48%,比上年末上升1
.13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方面。报告期内,本集团不断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加强资产质量
管控,提高风险计量和预警能力,多措并举,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持续提升全面
风险管理水平,报告期内本集团资产质量指标稳步改善,风险抵补能力不断提升。截
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总额723.9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42亿元;不良贷款
率1.80%,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6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
例均小于100%;拨备覆盖率142.87%,比上年末上升3.49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57%
,比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二、主要业务回顾 
       (一)存贷款业务 
       1、存款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存款结构持续优化,存款成本持续下降。截至报告期末,
各项存款余额38,284.25亿,比上年末增加1,311.65亿元,增幅3.55%,在总负债中占
比60.78%,比上年末提高1.34个百分点。其中,结构性存款余额443.89亿元,比上年
末减少1,257.57亿元,降幅73.91%;比上年同期末减少5,228.28亿元,降幅92.17%。
核心负债比上年末增加2,563.22亿元,增幅7.61%;比上年同期末增加4,767.88亿元
,增幅15.15%。存款结构优化推动成本持续下降,报告期内,本行存款成本率2.15%
,比上年同期下降0.21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本行经营进一步向基础客群和基础业务回归,将全面优化业务
结构作为经营管理的重点工作。通过积极拓展基础客户,深化客群综合经营,聚焦重
点领域,创新结算与现金管理、供应链行业场景化等产品服务,增强低成本结算性存
款吸收能力。同时,本行持续强化高成本存款管理,主动压降高成本结构性存款,引
导存款成本稳步下降。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境内有余额存款客户数、今年新开存款客户数均实现
同比多增,对公、零售有效客户均保持较快增长。本行境内有余额存款客户4,539.34
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39.98万户,增幅3.18%,同比多增11.26万户;今年新开存款客
户123.90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5.64万户,增幅14.45%,同比多增48.45万户。 
       下半年,预计流动性将保持合理充裕,市场竞争更加有序,为存款成本管
控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本行高成本结构性存款规模下降对存款总量增长带
来的压力已基本释放,存款业务经营中不稳定因素减少。本行将充分把握内外部发展
机遇,继续夯实客户基础,推动核心负债增长,持续优化存款结构,坚持合规审慎经
营,引导存款成本下降,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贷款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各项贷款平稳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截至报告期末,
本行各项贷款总额40,093.6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62.33亿元,增幅4.60%,在总资
产中占比58.40%,比上年末上升1.53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
决策部署,本行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围绕国家战略方
向,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推动业务回归本源,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与监管要求,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突出位置,严格落
实房地产行业的宏观审慎管理要求。信贷资源向小微、制造业、绿色金融、乡村振兴
、大基建等重点领域倾斜。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普惠型小微企业、制造业等重点领域
贷款均保持较快增长,增幅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
859.2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75.74亿元,增幅8.38%。制造业贷款余额3,176.31亿元
,比上年末增加191.74亿元,增幅6.42%。 
       深入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打造区域化特色和优势。积极支持粤港
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国家重点战略区域,因地制宜增加对经济困难省
份的信贷投放。截至报告期末,重点区域各项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比上年末增长5.74
%,显著高于全行平均增幅。 
       围绕战略方向,优化贷款客户结构。报告期内,本行贷款客户结构呈现明
显改善趋势。 
       零售贷款占比持续上升,截至报告期末,零售贷款余额16,749.84亿元,比
上年末增加827.92亿元,增幅5.20%,在各项贷款中占比41.78%,比上年末提升0.24
个百分点。对公高评级优质客户贷款规模稳定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境内对公高评级
优质客户贷款9,483.8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49.26亿元,增幅8.58%,在境内对公贷
款中占比46.53%,比上年末提高1.72个百分点。 
       下阶段,本行将继续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方向,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深
入推进信贷结构优化,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对先
进制造业、绿色金融、乡村振兴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强化对实体经济支持。同时,聚焦重点客户、重点区域,加大对总分行战略客户、供
应链金融、零售客群的支持力度,加强信贷客群的结算服务,提升综合回报。 
       (二)公司银行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积极主动应对市场和监管环境的新变化、新挑战,聚力战
略客群深耕,致力成为战略客户的战略银行;聚力中小客群开发,打造中小企业金融
服务特色和品牌;聚力优质负债拓展,通过稳定负债提高业绩弹性;聚力重点区域提
升,打造区域化特色和优势;聚力营销基础改善,打造扩大有效客群的生态环境;聚
力考核机制革新,引导战略执行并激发组织活力。同时,压实公司业务第一道风险防
范责任,推动公司银行业务实现战略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1、差异化客群经营 
       报告期内,本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实体经济,深化客群经营,建立
了基础客群、战略客群、机构客群、中小客群等分层分类的差异化服务体系。 
       基础客群:客户基础夯实提升。切实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强化客群分类经营,建立客户价值细分体系,引入客户合作过程性指标,不断提升客
户价值,客群基础进一步夯实。报告期内,本行聚焦重点客户旅程、不断提升客户服
务体验。对公账户服务完成“企业标准开户全流程产品”上线,大大缩短企业客户开
户时长,全行新开对公非零客户数、新开对公非零基本客户数都是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境内有余额对公存款客户达143.3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30%
;境内有余额对公一般贷款客户数突破万户大关,达到10,110户,比上年末增长4.16
%。 
       战略客群:打造战略客户服务新模式。本行全面变革战略客户服务体制机
制,组建战略客户部作为全行战略客户营销服务部门,按照“协同、专业、高效、价
值”的理念,对全行名单制优质客户开展“总对总”营销,提供分层化、一体化、专
业化的优质服务;打造战略客户“五位一体”团队作业模式,落实“一户一策”综合
服务方案,推进高层营销,为做好客户服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整合行内及
附属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发布战略客户权益手册,搭建“价值共融、利益共生、资源
共享”的一体化经营聚合生态,重塑客户旅程,提升客户体验,创造客户价值。报告
期内,本行战略客群存款日均8,982.75亿元,比上年增加528.12亿元,增幅6.25%;
截至报告期末,各项贷款总额8,140.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59.14亿,增幅14.96%
。 
       机构客群:按行业分类差异化经营。本行分类制定客群营销策略,精细化
、差异化推动,强化机构业务资质建设。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机构客户数2.77万户,
比上年末增长5.32%。 
       中小客群:持续打造“中小企业民生工程”。本行一直以服务民营企业为
己任,将深耕中小金融作为一项战略业务持续推进。报告期内,本行不断推进“中小
企业民生工程”,依托“携手、生根、共赢、萤火”四大计划,通过便捷化、线上化
、平台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账户
及资金服务、交易及融资服务、战略及成长服务、家园及生态服务等一揽子的金融支
持,持续迭代中小客群差异化产品体系,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2、综合化金融服务 
       报告期内,本行持续推进产品创新,丰富和完善产品体系,为客户提供综
合化、专业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方案,不断增强客户合作粘性。 
       公司存款业务。报告期内,本行聚力优质负债拓展,加强结算业务平台建
设,强化战略客户、供应链核心客户链条式开发,强化中小客户批量获客,强化资产
业务客群结算服务,全面提升公司客群的一般存款贡献,根据流动性和市场利率走势
主动优化负债结构,推动对公一般存款持续、稳定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对公存
款30,117.0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64.07亿元,增幅2.25%;对公存款结构持续优化,
活期存款日均占比42.23%,比上年提高2.28个百分点;对公存款成本持续压降,对公
存款平均成本率2.13%,比上年同期下降0.21个百分点。 
       公司贷款业务。报告期内,本行紧跟国家战略,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长
三角、京津冀、成渝重点区域投放。加大绿色信贷、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投放;积极支
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领
域,加大贷款投放力度。聚焦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传统基建和5G、特高压、人
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持续加大投放力度。加大战略客群投放、继续对
疫情防控重点客户实施定价优惠政策。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对公贷款23,343.79亿元
,比上年末增加934.41亿元,增幅4.17%。 
       投资银行业务。报告期内,本行始终秉持“以客为尊”和“金融回归经济
本源”的价值理念,继续深耕核心客群经营,通过债券融资、结构融资、股权融资、
跨境融资等多元化投行产品,为客户提供综合化、定制化的投行服务,帮助客户优化
财务结构、改善经营管理,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助力企业价值提升中,打造民生“
商行+投行”“融资+融智”“投行引领+投贷联动”的投行赋能模式,成为客户真正
的“朋友、管家、顾问”。 
       报告期内,本行通过进一步强化内外研判、加强营销获客、优化业务流程
、实施重大项目作业机制,积极响应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绿色金融”“乡村振
兴”等重大国家战略,回归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本源。报告期内,本行各类债券承销发
行规模1,654.53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承销发行规模1,532.58亿元,银行间债券
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商排名第十位。本行大力推进相关债券产品创新
,帮助8家企业成功发行绿色债券36.95亿元,包括绿色票据、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
挂钩债券等品种,其中发行市场第一单碳中和资产支持票据;帮助5家企业成功发行1
5.60亿元乡村振兴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本行进一步发挥并购和银团业务优势,深
化同业合作和资源共享,聚焦产业资源整合、国企重组、中概股回归、跨境并购等领
域,在继续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大服务支持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生物
医药等新兴行业发展,落地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市场影响力的重大项目,有力支持了实
体经济发展,提升了投行业务品牌形象。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并购贷款及并购银团贷
款合计1,359.75亿元。 
       机构业务。报告期内,本行通过精细化地方政府专项债链式开发机构客群
,推动机构业务平台项目建设,丰富机构业务产品方案,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截至报
告期末,机构存款日均8,576.71亿元,比上年新增769.74亿元,增幅9.86%。 
       交易银行业务。报告期内,本行聚焦客户旅程,不断整合现有产品、渠道
与服务,致力于提升结算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智能化、便捷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改善客户体验。 
       报告期内,本行加快丰富和完善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服务体系,针对集团
客户现金管理需求,提供跨行现金管理方案,助力企业实现资金管理便捷化、智能化
;针对房屋销售和租赁资金监管、破产清算、招投标、薪资发放等场景,提供定制化
产品和服务,灵活对接资金结算需求。截至报告期末,本行结算与现金管理存款14,4
18.1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52.93亿元,增幅8.69%。 
       报告期内,本行围绕客户境内外贸易融资需求持续丰富产品体系。大力落
实跨境贸易结算便利化政策,持续升级跨境结算智能化产品体系,加速落地跨境资金
池业务;与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市场采购平台进行系统对接,做好贸易新业态结算服
务;把握进口采购、对外承包工程等多场景业务机会,提供高效、优质的跨境金融服
务。着力优化票据业务流程并推动线上化进程,实现商票贴现系统自动辅助审查、线
上审核与放款全流程线上化,优化自助贴现,升级票据管家,提升业务拓展效率。紧
贴客户场景优化国内保函产品,围绕多种行业、场景下客户的担保需求匹配产品方案
,大力发展非融资性保函,着力拓展电子保函应用场景,累计上线49个非标电子保函
版本,国内保函业务量同比增长33.69%。 
       3、生态化模式转型 
       报告期内,本行聚焦企业数字化服务,以供应链业务为重点,不断深化产
业互联网生态经营。本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紧跟数字化转型战略,聚力客群经营,持续
推进大中小微一体化机制落地;通过创新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深化生态平台获
客、迭代线上产品提升客户体验等,积极探索打造供应链金融场景、平台、客户体验
相融合的企业产业链全生态服务。 
       推进大中小微一体化经营。本行成立大中小微一体化协同工作组,建立供
应链场景下大中小微客户协同开发机制与实施流程,加强链上客户导流,聚焦“信融
e”“政采贷”“采购e”三个试点场景启动业务协同推广试点,同时启动相关业务系
统对接,实现链上长尾客户突破上量。 
       科技赋能加速产品创新。本行聚焦供应链市场多样化服务需求,提炼产品
标准化功能与特色功能,报告期内围绕“赁融e”“仓单e”等新产品,设计与提炼系
统产品参数,形成线上化产品模板,在系统架构与功能上实现组件化设计,强化功能
复用能力;通过技术提升融资放款流程的自动化能力,降低人工干预,提升企业业务
操作体验。 
       提升全流程数字化风控水平。本行逐步完善供应链风险制度,建设与供应
链属性相匹配的智能风控体系。启动数字化审批模型与规则的设计,通过科技赋能获
取采购订单数据、交易数据、付款数据等产业链数据,对链上客户风险画像进行描述
,并运用于风险自动化预警功能中,提升供应链全流程数字化风控水平,提升链条客
户开发效率。 
       (三)零售银行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坚定不移地将零售作为优先发展的长期性、基础性战略业
务,围绕零售新三年规划落地实施,以做大基础客群、做优基础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为目标,以“数字化智慧驱动+生态化场景驱动”为手段,持续提升零售客群细分经
营,推进零售业务发展模式与管理模式转型。 
       1、生态化场景驱动 
       线上APP生态。重点围绕车主、商超、亲子、物业等个人生活场景,打造覆
盖“衣食住行游娱购”的全场景生态。通过向合作伙伴输出本行账户、支付等服务,
探索以数字化合作模式实现场景获客和经营。丰富信用卡生活场景特惠商户体系和“
全民管家”整合平台,覆盖50余类生活服务场景及全国160个城市的近千项生活缴费
项目,提升消费稳定型客户的活跃度与用卡体验。截至报告期末,全民生活APP累计
注册用户2,659.91万户,本年新增注册用户124.41万户。 
       线下网点生态。积极在线下渠道引进社保、税务、工商、交通、征信等政
务服务,实现金融场景与政务场景的智慧共享和精准对接,丰富网点服务生态;充分
发挥社区支行的“地缘”和“人缘”特征,加速打造社区服务、老年乐享、家庭亲子
、政务服务、社区便民生态。 
       社区(小微)支行金融资产持续增长,总额达3,392.02亿元,网均金融资
产2.75亿元;储蓄存款1,268.86亿元;客户数达785.90万户,其中有效及以上客户92
.62万户,进一步巩固社区金融先发优势。 
       战略客户合作生态。发挥本行一体化经营优势,引入有竞争力的战略客户
头部场景及小微、信用卡场景,探索打造与客户互为生态、互为战略、相互引流的商
业模式。 
       2、数字化智慧驱动 
       数字化营销。持续完善数字化营销体系,以策略库应用推广为主线,推进
客群数据闭环营销流程,探索客群的数据场景化应用;探索引入新技术,提升覆盖全
客群、全产品线的策略智能化水平。全面上线策略库1.0,完善零售用户标签模型与
体系,标签达到900余项,实现营销策略全流程管理和自动化部署,支持优质策略沉
淀及共享,服务精准度进一步提高。 
       信用卡围绕消费稳定型客群定位,按照客户的基本属性、行为属性、偏好
属性、金融属性4项基础维度,分析形成1,000多个客户标签,实现目标客群高精准画
像。 
       报告期内针对重点细分客群多渠道触达和多频次营销,借记卡客户营销策
略数达到787条。其中,大众客群自动化营销活动策略582条;以促活跃、促交易、促
提升为目标,推动基础客群数字化经营落地,累计触达3,113万人次,手机银行、企
业微信、智能语音外拨等数字化、智能化渠道触达占比49.79%;新客登船、存量流失
客户赢回、代发薪资等重点客群覆盖率79.60%。数字化营销累计触达客户2,206万人
次,其中贵宾客户覆盖率达到62.46%。 
       数据驱动的信用卡客户生命周期经营策略持续优化,覆盖10大生命节点、2
5个细分节点,同步执行113个营销策略组,报告期内主动营销客户达918万人次。其
中,续卡客户激活促动策略经多次迭代后激活率比去年同期提升28.5%;销卡挽留经
营策略在报告期内经过两次迭代,价值客户销户挽留成功率较去年同期提升了38.4%
。基于客户标签和行为风险模型、客户未来价值模型的低风险高潜力客群专项交易拉
升活动持续开展,报告期内共触达客户470万人次。 
       推广企业微信作为全行战略性主服务渠道,重构和强化本行与客户的连接
方式。上线智能AI自动外拨系统,自2021年3月面客以来共执行外呼电话30余万通,
有效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借助先进头部合作机构的数字化经营能力,搭建财富客群线
上场景化和产品场景化营销体系。 
       数字化风控。以“数据+模型”驱动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强行内数据治理,
持续拓展整合合规有效的三方数据,构建并不断丰富客户画像,实现数据间的相互校
验,提升数据管理效能。优化迭代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模型策略,线上非按揭消贷规
模比上年末增长33.42%,不良贷款率从上年末的0.52%下降至0.45%,规模增长与不良
贷款率下降呈剪刀差趋势。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民易贷审批分流决策框架,向人机结
合的自动化、智能化风控决策框架转变,风控决策效率全面提升。 
       强化小微数字化评审能力建设,围绕纳税、发票、资产等小微企业生态数
据,完善线上、线下多渠道数字化评审模型,采用复合型授信策略,提升小微客户服
务能力。通过系统自动化交互方式深耕供应链场景下小微客户群体,持续优化获客、
审批、提款等全流程线上服务体系,实现对小微实体经济的服务升级。 
       打造信用卡“全流程、全覆盖、全产品”数字化智能风控体系。部署差异
化的审批及额度策略,通过核心决策引擎系统进行智能决策,实现线上申请最快3秒
审批完成,自动审批率达80%。搭建“鹰眼”监测预警体系,借助量化评估模型进行
资产健康扫描,实现主动和前置风险管理,监测预警资产覆盖率达96%;运用关系图
谱分析技术、交易侦测技术、智能语义识别技术,有效提升信用卡欺诈风险防控能力
,挽回客户损失约1亿元;加强涉嫌电信诈骗预警及处置力度,月均识别和处置高风
险交易超1.2万笔。布控智能AI语音机器人和智能语音分析客群图谱,实现催收手段
和催收方式的智能化。 
       数字化营运。通过网点专业分工、服务协同与一体管控,加速网点智能化
转型和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构建“厅堂+远程银行+智能机具+移动运营”多维立体的
厅堂一体化运营服务体系。建立网点智能化效能评价体系,强化过程管控、效能评估
,提升网点效能和产能结构。 
       推进全行数字金融、一体经营进程,上线信用卡手机进件APP,实现全行全
员随时随地营销,进件流程效率提升4倍。将RPA技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渗透
至业务处理、财务运营、人力资源、监管合规等领域,建立自动化、智能化业务流程
,提升后台运营质效。 
       数字化服务。信用卡以“科技驱动、智能转型”构建数字化服务新生态,
持续完善“电话热线+智能客服+视频客服”线上线下协同服务体系。“民生小M”智
能客服系统全渠道服务占比超56%。基于5G移动互联技术构建远程视频服务新模式,
为客户提供高安全、高可感知、沉浸式服务,服务满意度超98%。依托大数据、智能
识别等技术,日均为超过1,500名老龄客户提供“一键直达”专属尊享服务,打造金
融服务“暖实力”。 
       数字化管理。建立零售数字化管理体系,以推动零售数据基础建设、数据
治理、数据化决策能力为核心,迭代优化零售管理驾驶舱,推动数据下沉和标准化,
强化智慧管理在全行零售的应用,推动零售数据基础建设和数据治理。组建零售科技
需求与数据应用管理团队,进一步强化技术与数据对零售业务的基础支撑作用。统筹
零售业务需求管理和平台建设,在零售体系内搭建起业务与开发,数据与应用的体系
性桥梁。 
       数字化创新。与华为公司成立大数据联创实验室,围绕改善客户体验、提
高精准营销能力、优化风险管理、降低管理成本等内容开展联合创新,提升信用卡数
据应用平台建设、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能力,该联创项目荣获亚
洲银行家2021年“中国最佳AI创新实验室”奖项。 
       3、客群经营与产品服务 
       报告期内,本行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148.17亿元,同比增长31.52%;零
售业务营业收入346.20亿元,同比减少5.73%,在本行对公及零售营业收入中占比43.
91%,同比上升3.58个百分点。其中,零售利息净收入269.54亿元,同比减少3.18%,
占零售营业收入的77.86%;零售非利息净收入76.66亿元,同比减少13.72%,占零售
业务营业收入的22.14%,占本行非利息净收入的39.74%。报告期内,本行实现零售财
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2.53亿元,同比增长9.38%,占零售非利息净收入的42.43%
,其中代理基金收入12.11亿元,代理保险收入4.97亿元,代理理财收入14.81亿元;
实现零售银行卡手续费收入52.75亿元,同比减少0.23%。 
       零售客户及管理客户总资产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客户数10,809.02万户
,比上年末增长2.57%。其中,有效及以上零售客户比上年末新增18.12万户,同比多
增7.09万户,达到2020年全年的1.31倍。 
       零售高评级客户数236.3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3.66万户。其中,存量高评
级客户保有率86.62%。欣然级及以上客户数334.6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5.50万户。
零售贷款客户数255.4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7.10万户。 
       小微客户数1,461.8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84.05万户。其中,小微企业法人
客户数152.6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48万户;小微结算户68.11万户。国标口径下,
小微贷款授信客户69.94万户,小微贷款客户53.31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有余额
客户35.01万户。 
       私人银行达标客户数36,982户,比上年末增长2,034户,私人银行客户户均
金融资产1,389.54万元,私人银行达标客户金融资产管理规模5,138.80亿元,比上年
末增长4.56%。 
       信用卡客户数4,354.5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4.72万户,信用卡与借记卡交
叉客户1,847.54万户,报告期内新增44.31万户。信用卡累计发卡6,263.12万张,比
上年末增长1.56%,报告期内新增发卡量95.98万张。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20,203.2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
76%。其中,悠然及以上客户金融资产16,529.0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94%,占全行
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的81.81%。 
       零售存款9,435.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14%。其中,结构性存款221.56亿
,比上年末减少273.11亿,存款结构更加健康;储蓄存款8,114.30亿元,比上年末增
长9.05%。零售小微金融资产4,697.8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08.24亿元。其中,小微
个人存款2,087.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32.53亿元。 
       零售理财产品8,020.3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0.58%,个人理财产品销售额15
,480.62亿元,同比减少15.37%。报告期内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997.79亿元,
同比增长76.93%;代理信托类产品销售额36.34亿元,同比下降77.18%;代理保险保
费收入87.68亿元,同比减少26.06%。 
       零售贷款与质量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贷款及信用卡透支业务合计16,74
9.8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27.92亿元,在本行各项贷款中占比41.78%,比上年末提升
0.24个百分点。其中,零售贷款12,177.3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78%,在本行各项贷
款中占比30.37%,比上年末提升0.89个百分点。 
       小微贷款5,603.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84.66亿,同比多增189.52亿元;
报告期内,小微贷款投放3,337.97亿元,其中纯新投放762.84亿元,占比22.85%。普
惠型小微企业贷款4,859.2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75.74亿元;上半年累计发放普惠型
小微企业贷款2,853.68亿元,平均发放利率5.37%。 
       信用卡贷款4,572.52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09%;实现交易额12,969.24亿
元,同比增长2.93%;交易笔数7.61亿笔,同比增长19.57%。按揭贷款5,507.57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391.83亿元。非按揭消费贷款总额1,066.4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0
亿元,其中新型消费金融民易贷产品4余额276.8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1.11亿元。 
       报告期内,零售资产质量持续呈现良好、稳定态势。截至报告期末,本行
零售不良贷款(含信用卡)272.8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39.75亿元,零售不良贷款率1
.63%,比上年末下降0.33个百分点。关注类零售贷款190.55亿元,关注贷款率1.14%
,比上年末下降0.22个百分点。报告期内本行新生成零售不良贷款(不含信用卡)中
抵质押贷款占比达63.50%,上述抵质押贷款期末余额25.18亿元。 
       零售小微贷款不良贷款率2.21%,比上年末下降0.59个百分点,降幅明显。
2019年以来新发放小微贷款不良率1.25%,新增业务客群质量明显提升。普惠型小微
企业不良贷款率2.47%,比上年末下降0.63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最低。 
       截至报告期末,信用卡不良贷款129.81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4.49%,信用
卡不良贷款率2.84%,比上年末下降0.44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114.43亿元,比上年
末下降12.05%;逾期贷款244.24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3.36%,关注、不良和逾期均实
现规模与占比“双降”。 
       信用卡新发逾期贷款额较去年同期下降19.74%,较去年下半年下降13.56%
;新发不良贷款额较去年同期下降4.02%,信用卡不良贷款控增清存成效不断提升。 
       按揭贷款不良贷款率0.22%,与上年末持平。非按揭消费贷款不良贷款率0.
62%,比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非按揭消费贷款中新型消费金融民易贷不良贷款
率0.52%,比上年末下降0.32个百分点。 
       客群开发与经营外部生态场景“外延”获客能力稳步提升,传统金融场景
“内生”获客能力不断夯实。 
       深耕养车、商超、亲子等核心生活场景,打造长生命周期、高频迭代、高
竞争力的产品。报告期内,途虎、天猫养车卡、沃尔玛商超卡、益起童行卡、民生农
场卡等细分场景零售新客获客134.94万户,持卡客户AUM新增549.79亿元,在车主服
务生态领域逐步建立起市场优势。 
       通过深化MGM存量客群内生裂变,转介实现金融资产新增133.14亿元。交叉
营销效能不断释放,信用卡与借记卡相互引流成效显著,信用卡转化借记卡新客45.5
0万户,新客贡献占比19.66%。公私联动协作机制推进零售客群开发向网链式转型,
批量获客数量明显提升,报告期内新增9,857家代发企业客户、67.69万户代发个人客
户,代发规模1,079.50亿元,首批重点代发客户实现重要突破。 
       全面深化财富管理革新3.0项目导入,细化从产品、权益、售后、团队、培
训五大模块的金字塔配置体系,打通全行核心财富团队的职业成长和赋能发展通道。
迭代小微客群综合经营模式,满足小微企业全面服务需求。解决代记账公司获取记账
凭证难、慢、繁等痛点,创新民生“云·代账”服务,搭建批量化获客渠道。聚焦价
值客群、协同公私联动,确保按揭业务持续合理发展。聚焦“敏捷开放”战略,提升
消费金融产品对于战略企业及零售客群经营的促进作用,加速推进汽车消费、家装等
场景类消费金融产品创新。 
       回归支付本源,强化产品协同,提升服务价值。按照小微结算“轻型化、
场景化、综合化、专业化”发展模式,升级三方合作,以餐饮、教育等为重点方向,
加快获客建设及客群综合服务方案提升,报告期新增小微结算产品签约客户13.75万
户。持续开展日常用卡消费促动与连锁品牌联合营销,聚焦线上线下优质场景,联合
头部电商平台开展“全民网购狂欢节”活动,携手知名商圈、星级酒店推出特惠业务
,其中自助餐“买一赠一”服务覆盖40个城市近200家五星级连锁酒店,加快构建线
上线下融合的消费生态体系,促进信用卡支付规模提升。报告期内,信用卡电子支付
(含快捷支付、移动支付、网关支付及全民生活APP)交易额2,270.58亿元,同比增
长33.82%,交易笔数5.74亿笔,同比增长40.84%。 
       开发养老价值客群、女性价值客群等特色客群。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服务
相融合,不断完善老年客户服务标准,为老年客群量身定制手机银行“至简专版”,
智能推荐适配的金融产品;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活动,帮助
老龄等特殊人群提高对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风险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
力。联合头部保险公司设计、引入特色鲜明的养老年金、定额终身寿产品,提升细分
客群产品与服务质量。优化升级车车卡、女人花卡等重点产品权益,满足目标客群个
性化用卡需求。 
       产品、服务与渠道建设加速基础产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零售基础产品货
架竞争力。把握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即将推出契机,加快跨境理财通平
台搭建。完成外汇业务系统便利化升级,优化留学生、在华受薪外籍人士等客群的外
汇服务体验。开发集薪资代发、人力管理、税务、福利、报销等功能于一体的代发企
业综合服务平台。 
       深耕细分领域,打造稳健的财富管理品牌。依托民生磐石及FOF产品的领先
优势,打造细分领域品牌优势。顺应市场变革开展前瞻性布局,以客户为中心,匹配
客群风险偏好,建立“安、固、稳、赢”系列本行理财产品品牌。 
       打造稳健投资品牌“民生磐石”系列。通过贯彻“收益稳固+”原则,创研
“固收+”策略产品,充分发挥“股债兼收、进可攻退可守”的大类资产配置优势,
联合业内多家头部基金公司,采用“专业严选、独家定制”模式,甄选“民生磐石”
系列基金。截至报告期末,“民生磐石”产品规模60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51亿元,
增幅139%,服务客户超20万人,正在形成良好的市场体验与稳健的财富管理品牌。 
       发力FOF市场,抢占市场份额。通过FOF产品强化基金配置品牌,以量化模
型为工具、以风格分析为基础搭建底层产品遴选模型,审慎评估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
全面“画像”,逐步形成“买FOF到民生”的品牌形象。截至报告期末,民生银行公
募FOF基金保有规模40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6亿元,增幅70%,保有规模占据全市场
1/3,在这一细分赛道体现出了超强的竞争力,向市场传递公募FOF领域的民生最强音
。 
       未来,民生银行在持续深耕磐石系列、FOF系列基础上,将联合业内头部机
构重点布局三年期权益产品,践行长期投资理念,提升客户盈利体验,塑造全新品牌
系列,为大众投资权益资产提供更多优质选择。通过磐石、FOF、三年期系列三剑齐
发,合力打造稳健财富管理品牌,为客户提供更稳健、更安心的财富管理服务。 
       加强科技赋能,提升客户体验。以“覆盖面扩展、时效性增强”为目标,
持续优化客户体验监测体系,新增9条个人客户旅程纳入监测,监测旅程线达28条,
评价机制逐步从T+1转向实时评价。 
       积极利用科技系统、与外部数据对接、主动上门服务、一站式服务等举措
,依托小微移动运营IPAD、手机小微宝等,全面推广小微贷款移动作业模式,完善小
微受理、审批电子化作业流程。创新推出基于5G通信技术的信用卡业务视频客服模式
,构建“电话热线+网络客服+视频客服”协同的客户服务体系。提供高效便捷的当日
用卡、现场制卡功能。发布全民生活APP8.0版本,率先适配鸿蒙操作系统,助力构建
开放安全的全场景、分布式金融服务体系;优化手机银行基金专区,升级产品推介界
面、信息披露、客户持仓展示等功能,首次实现智能双录功能落地,运用数字化技术
开展客户情感经营,在客户经营周期、客户生命周期的各个节点创造情感场景,通过
与客户共情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和客户粘性。 
       网点转型提升加速推进。贯彻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在四大
战略区域及县域地区有序增设网点布局,加快重点区域布局。升级厅堂及门店综合化
服务体验,完成网点新空间设计标准的落地试点和样板间打造,优化网点使用体验。
升级厅堂一体化模式,完成全行厅堂运营作业管理、人员管理、风险管理职能由运营
条线向零售条线的划转,形成厅堂“一盘棋”的客群经营和管理格局。构建网点效能
评价体系,强化过程管控、效能评估对结果指标达成的促进作用,通过过程监测督导
提升网点效能和产能结构。报告期内,社区金融资产规模新增占本行零售金融资产规
模新增的22.2%;有效客户数新增占本行零售有效客户数新增的27.46%;贡献期便利
型网点产能持续提升,头部网点大幅增加,本行5亿元以上金融资产规模网点增加22
家,总数达到139家,增幅达18.8%。 
       物理分销渠道本行在境内建立高效的分销网络,实现了对中国内地所有省
份的布局,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等区域。截至报告期
末,本行销售网络覆盖中国内地的132个城市,包括140家分行级机构(含一级分行41
家、二级分行90家、异地支行9家)、1,182家支行营业网点(含营业部)、1,094家
社区支行、137家小微支行。 
       (四)资金业务 
       1、投资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持续优化资产结构,提升投资效率。截至报告期末,本行
交易和银行账簿投资净额20,081.02亿元,比上年末下降892.65亿元,降幅4.26%;交
易和银行账簿投资净额在总资产中占比较上年末下降1.87个百分点。 
       2、同业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持续强化合规经营,秉持“新理念、新定位、新方式”,
深入推进同业客群经营转型。本行深化以同业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新理念
,持续完善同业客户统一营销,完善同业客户统一授信及非授信业务管理体系,全行
有效客户覆盖率持续提升,客户基础不断夯实的同时推动了同业客户综合服务水平的
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本行积极调整资金业务结构,增强同业负债稳定性,实现同业
业务的稳健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同业资产规模3,471.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
.46%;同业负债规模(含同业存单)17,933.60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51%;报告期内
发行同业存单188期,累计发行规模3,103.60亿元;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发行同业存
单余额4,669.89亿元。 
       3、托管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贯彻落实托管业务“有取有舍、高质量发展”理念,强化
合规经营,有序推进托管业务结构优化。本行深化托管科技赋能,加强新技术应用实
施,持续推动托管业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本行着力打造托管增值服务平台发展,有
效整合资源,持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托管规模10.76万亿元。 
       养老金业务方面,本行围绕国家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完善与发展的政策契机
,以年金托管和账户管理资质为基础,建立了覆盖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养老金产品
、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等的产品体系,持续提升运营管理和客户服务水平,为企事业单
位及个人客户提供优质的养老金管理服务。 
       4、理财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持续推进理财业务转型,一方面完善净值型理财产品布局
,产品覆盖中、长、短期各类期限和各主要类别资产,并推出多只客群和区域定制专
属产品,个人净值型理财产品客户数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严格遵守资管新规过渡期
相关要求,有序压降存量资产,存量资产规模比上年末下降1,778.03亿。截至报告期
末,本行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型产品规模6,710.5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95%。
净值型产品占理财产品总规模的比例由上年末的61.38%上升至78.70%。 
       理财业务转型过程中,本行一方面大力强化理财业务风险管理,逐步建立
了涵盖产品创设、投前调查、资产审批、放款管理、资产监控、投后分析的全流程风
控体系,理财业务风险计量、监测和控制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加大存量问
题资产清收处置力度,主动化解风险。资管新规和《理财业务管理办法》发布以来,
本行根据监管要求,制定了存量产品压降计划并按照该方案落实。报告期内,每季度
均按计划完成了整改进度要求。在存量资产压降过程中,逐步实施问题资产回表,并
按照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要求进行严格风险分类,
按照预期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同时继续强化回表资产清收处置,持续推进风险化解。
 
       2020年12月9日,本行获得中国银保监会关于筹建民生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的
批复。目前,本行正在积极推进向中国银保监会申请开业的有关资料报送工作,并加
快落实各项筹建工作,力争理财子公司早日获准开业。 
       5、贵金属及外汇交易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贵金属业务场内(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黄
金交易量(含代理法人及个人)851.33吨,白银交易量(含代理法人及个人)37,433
吨,交易金额合计人民币3,522.60亿元。以交易金额计算,本行为上海黄金交易所询
价交易前十大交易商,也是上海期货交易所最为活跃的自营交易商之一,亦是国内重
要的大额黄金进口商之一。 
       报告期内,本行开展企业及同业客户黄金租借业务36.8吨,市场排名第5位
;对私客户自有品牌实物黄金销售527.68公斤,产品多样,有效满足了客户需求,市
场发展前景广阔。 
       报告期内,本行境内即期结售汇交易量3,317.16亿美元,同比增长8.83%;
远期结售汇、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量6,154.73亿美元,同比增长71.72%。本行积极推
进外汇风险中性机制建设,助力实体企业通过衍生产品进行汇率套期保值。 
       (五)资产质量管理 
       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夯实资产质量,保持拨备计提力度,资产质量指标
稳步改善,风险抵补能力不断提升。截至报告期末,集团不良贷款率1.80%,比上年
末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6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均小于100%。贷
款减值准备余额1,034.2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7.89亿元;拨备覆盖率142.87%,比上
年末上升3.49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57%,比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本集团加强信用风险防控、夯实资产质量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
一是严控新增授信风险。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优化资产结构,加大粤港澳大湾区、
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四大重点区域优质企业信贷政策支持力度,把好客户和授信准
入关,严格开展授信审查,持续提高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高评级客户占比,优化全
行资产布局,保持新增授信资产质量优良。强化监测预警工作,严格落实重点客户、
重要舆情监测新机制,提升监测预警时效,建立重大风险信息共享与处理机制。加强
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对房地产业务、政府融资平台、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等重点领域
开展风险排查,通过风险集中诊断和主动退出机制,提前压降和退出风险客户。 
       二是加强不良处置力度。本集团优化清收管理机制,坚持现金清收优先导
向,拓宽处置渠道,分类施策、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挖掘不良资
产处置潜力,“一户一策”攻坚大额疑难项目,整合行内专业处置资源,形成合力提
升处置效益。夯实处置基础管理,推进资产保全操作手册编撰,提升保全条线业务操
作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加强已核销资产清收,坚持“账销案存、权在力催”原则,
对已核销贷款细化分类管理,提升回收价值。 
       三是妥善安排理财回表处置。本集团根据《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
务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优化资管新规过渡期安排引导
资管业务平稳转型》等相关监管规定,对符合条件的理财风险资产有序推进回表处置
。对理财已回表资产,严格进行风险分类,并按照金融资产减值管理相关规定计提拨
备,同时继续强化清收处置,持续推进风险化解。 
       (六)科技金融 
       1、数字化转型 
       报告期内,本行积极推动全行数字化金融战略全面实施,建成“全分布式
”企业级架构,形成以“业务中台、数据中台、AI中台”为核心的横向平台化科技体
系,提升科技和数据能力。聚焦科技金融“十件大事”,拓展开放银行,建设直销银
行生态平台,打造对公、零售一体化智能风控体系和“风铃”新一代运营风控系统,
推广“智慧银行体验店”,推进“远程银行”智能化,开展“生态银行”和“智慧银
行”建设,在技术创新的同时,重点保障生产安全和网络安全。 
       完成“全分布式”企业级架构转型。自主可控的分布式核心产品平台体系
全面建成,包含分布式技术平台、分布式直销银行电子账户、分布式零售贷款、分布
式支付平台、分布式核心系统等,形成支撑未来5-10年数字化金融快速增长的“数字
化”科技底座。分布式核心项目顺利完成亿级客户数据的联机无感迁移,系统零停机
、服务零中断。 
       构建AI中台,强化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AI中台以机器学习模型一体化平
台为基座,面向总分行统一提供“模型训练、AI生产、AI资产管理、AI纳管、AI服务
”5大能力。数据中台打造包含“数据科学产品、数据赋能方案、数据科学工具、数
据科学平台”的一套数据科学赋能体系,重点创新数据产品,自研“灵犀、新竹、百
川、天眼、启明、牵星”等风控类大数据模型产品,覆盖信贷业务全流程风控,提供
差异化定价功能,已在小微、信用卡等业务场景试点应用,强化数据基础应用能力。
建设全行统一知识图谱平台,基于本行工商数据和对公客户担保授信等数据,构建了
超过亿级的企业关系图谱。 
       建立对公、零售一体化智能风控体系。重构非零售风险管理平台,沉淀场
景数据,深度融合数据模型,支持风险实时识别、自动阻断,提供客户开户和授信申
请的一站式在线审批授权等新功能,推动风控能力向场景化、实时化、智能化转型,
适配金融风控“快、稳、准”的新要求。新建B、C、G端风控场景平台,输出风险领
域的共享服务能力,对“B端”精准把控需求,对“C端”融入场景服务,对“G端”
链接合作共赢,组合金融产品,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升级微服务架构,打造流程协同
编排能力,增强弹性,快速支撑数字风险管控体系变革。 
       推进营销云工作台2.0,支持总分行在线开展营销活动。构建“营销十要素
、营销生命周期、活动类型”的三维营销引擎,全面支持活动、策略、权益、数据看
板,形成9类营销活动通用模型。支持总分行在线发布营销策略,实现场景、业务和
渠道全流程线上化审批,提升营销作业效率。 
       建立“总行科技、区域研发中心、分行科技”三级联动的协同作战机制。
新增深圳、成都、西安、合肥、武汉5个区域研发中心,定向支持重点区域战略项目
的敏捷协同开发。扩大分行云服务体系,在分行开发测试云基础上,新建分行生产云
,共承载36家分行39个业务系统的生产环境。 
       压实信息安全“一把手”责任制,重点加强对附属机构的信息安全防护。
对不断扩展的银行安全边界,从银行、客户、网络环境多个层面,逐一消除安全威胁
,提供覆盖银行内部网络空间和客户、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整个生态网络空间“全域防
护”,有效应对重大网络安全突发事件,防范网络金融风险。依据“六个统一”原则
,部署集团统一的安全防护策略,建成以总部为中心、覆盖全网、立体纵深式的集团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覆盖信用卡中心、民生租赁、加银基金、科技公司等,提升集团
一体化安全防控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依据《数据安全法》等规范要求,健全本行个
人金融信息管理和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开放银行安全边界防护,完成开放银
行平台和银企直连系统的技术架构整合。 
       信息科技服务管理水平进入银行业先进行列。本行通过国际权威测试组织
成熟度认证体系最高级别认证TMMi5级,标志着本行软件测试管理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水平。建立起标准化测试管理体系,采用基于风险的测试策略,实现风险早识别、早
处置。升级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在分行及附属机构推广ISO20000和ISO27001管理体系
认证,提升集团生产运行一体化管理水平。规划建设达到国际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最高
级UPTIMETIER4级标准的多活数据中心,提升业务连续性保障能力。 
       2、网络金融 
       报告期内,本行围绕数字化金融战略,充分应用前沿技术持续建设数字化
、智能化、场景化金融服务及非金融服务体系,平台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产品服务
模式更为丰富,客户服务体验提升明显,行业生态金融发展态势良好,市场份额和品
牌效应再创新高。 
       (1)零售线上服务 
       报告期内,本行秉持“开放、融合、精益、智能”的服务理念,建设有特
色的零售线上平台,打造精益化的产品服务体验,提升平台智能化服务能力。报告期
内,相继推出线上资产证明、医保电子凭证、个人征信查询、电子发票等系列便民、
惠民服务;提供智能搜索、智能日历、智能语音等智能化服务,新增缴费提醒、信用
卡还款、理财到期、周期性转账提醒等智能日历服务体系,客户体验全面提升;丰富
生活圈板块特色鲜花、3C数码、文创收藏、营养保健等非金服务,建成21家分行特色
专区,开展140余次客户回馈活动,满足客户一站式生活服务需求;推出手机银行播
客厅,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音视频服务,构建以价值内容为导向的新型服务业态。加
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强化客户洞察,不断完善客户标签画像体系,深耕
数字化运营,提供精细化、智能化服务,满足客户实际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 
       本行大力开展敏捷创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积极抢抓市场机遇。业内首
家推出键盘银行,以百度智能手机输入法为载体,将产品浏览、热门活动、网点查询
预约等服务,融入到客户微信聊天、短信编发、网页浏览等各个场景中,为客户提供
了无缝衔接、随用随取的服务体验;上线手机银行6.0,国内率先适配华为鸿蒙系统
,线上平台产品服务和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线上平台用户数达8,674.91万户,比上年同期末
增长14.78%;零售线上平台月活用户数2,269.15万户,比上年同期末增长28.04%,用
户交易活跃度保持银行业领先地位。 
       (2)对公线上服务 
       报告期内,本行大力开展对公线上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建成由网上银行+手
机银行+微信银行+银企直联平台组成的对公线上金融服务平台3.0,打造千企千面的
服务能力。实现登录服务智能化、权限配置便捷化,全面优化企业网银交易明细查询
、回单、企业财务室等基础服务,创新推出单笔转账、批量转账,搭载智能汇路,减
少客户操作步骤,提升业务处理效率。持续丰富对公产品及服务,上线智能通知存款
、企业征信报告、通用账户在线开户、企业名片等全新功能,满足客户资产增值、征
信查询、便捷开户等多种业务诉求。拓展智能化服务,在移动端启用指纹、人脸识别
、OCR影像识别等新技术,业务操作更便捷、更精准。 
       建立银企直联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服务客户能力大
幅增强;研发推出银企直联专用蓝牙U宝及专用签名设备,更有力地保障了客户账户
资金和信息的安全性。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对公线上平台用户数280.83万户,比上年同期末增长1
3.07%;对公线上年累计交易金额31.29万亿,同比增长14.49%。银企直联客户数2,86
2户,比上年同期末增长31.71%;银企直联拉动存款年日均规模6,721.25亿元,同比
增长29.26%。 
       (3)网络支付服务 
       报告期内,本行紧抓支付行业转型机遇,积极开展支付产品和行业解决方
案创新。针对零售客群,加快移动支付产品建设,推出微信、支付宝免输卡号签约服
务,客户绑卡流程更便捷。围绕对公客群,打造综合收单产品,丰富资金结算服务,
上线支付分账、担保结算等特色功能,满足平台商户多元化结算需求;率先上线对公
标记化付款功能,并在基金销售监督场景下试点应用;聚焦民生政务等重点领域打造
解决方案,提供线上综合缴款服务,实现金融赋能便民生活场景;针对集团企业提供
“账户+支付+权益”组合服务,将金融服务嵌入企业生态场景,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报告期内,本行借记卡(I类户)移动支付交易笔数2,979.65万笔,同比增
长73.94%;交易金额201.93亿元,同比增长32.92%。 
       (4)开放银行服务 
       报告期内,本行大力拓展开放银行,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合作
创新”三种模式,整合开放本行产品及服务,自建或与合作方共建金融服务生态。优
化升级开放银行门户,面向合作方打造信息发布与业务受理申请的统一平台;统一线
上进件服务,简化客户经理和客户繁杂的操作流程,提升开放银行生态场景合作项目
的对接效率;搭建联调沙箱环境,支持合作方自助式、快速接入测试环境,加速项目
投产上线速度;持续完善产品目录,累计发布了306个API接口。面向市场推出14个行
业服务方案,打造“民生云+”品牌,重点推广“民生云代账”“民生云人力”“民
生云货运”等行业服务方案。 
       “民生云代账”是面向代理记账行业提供的轻量级综合服务方案,解决了
软件平台、代账公司、小微客户各自痛点,提升了企业客户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便捷
度和规范性,多向赋能,助力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与24家财税平台开展合作,
荣获“2021年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赛”专项领域创新金奖。“民生云人力”是面向企
业代发、人力外包、灵活用工行业的全面综合服务体系,赢得行业头部客户认可,并
顺利对接投产;“行业云”模式在人力代发、费控报销领域开展试点,批量获客和拉
动存款沉淀成效初显,赢得市场拓展先机。 
       3、直销银行 
       本行把握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发挥创新的体制机制优势,致力于打
造“零接触金融、普惠金融”的直销银行纯线上生态平台,面向企业生态和大众客群
提供便捷、安全的场景化金融服务。报告期内,本行持续深化“金融云+行业云”特
色BBC服务模式,创新落地“云银行生态平台”,积极发挥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链接
器”作用,打造“链式钱包生态”“云钱包生态”“基金销售监督生态”的标准化、
场景化、生态化金融服务,融入企业经营场景,为企业客户及其上下游小b客群和个
人客户提供代发薪资、财富管理、消费贷款、资金监督等专业、安全、纯线上的金融
服务,已建成标准化API接口600余个,为通讯、交通、物流、工业、教育、医疗等行
业千余家商户提供场景金融解决方案,累计服务3,482.64万客户,管理金融资产1,42
0.33亿元。报告期内,获得华夏时报“年度直销银行奖”等重大殊荣,持续引领行业
发展,树立行业标杆。 
       4、运营服务 
       报告期内,本行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和监管部门各项要求,有力保障金
融服务畅通,加速推进运营管理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
向行内外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有竞争力的运营服务。集中运营多地备份优势明显,
时刻保持应急响应能力,为国内出现疫情的局部地区建立优先服务通道,确保服务不
中断、业务不延迟;稳健推进关键应用智能化进程,建设智能型“远程银行”,强化
客户体验提升,持续做优特色客户服务品牌;积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政策,践行
社会责任,95568电话银行开通老年客户一键进入人工服务功能,让老年客户群体得
到更多的关爱与帮助。 
       (七)一体化服务 
       报告期内,本行致力于建立“一个民生”业务协同体系,为客户提供一体
化、综合化服务。建立科学高效的跨部门协作机制,理顺条线间、板块间、机构间以
及总分行之间的关系,打破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壁垒,全面打造总分联动的战略客群
协同服务体系。促进本行与附属机构之间协同,明确协同思路、工作目标与协同机制
,拓展交叉协同范围,强化客户转介与双向导流,共同打造面向客户的综合化金融服
务体系。 
       坚持“一个民生”发展理念,本行不断健全集团化管理体系,统一母子公
司战略方向,实现全行一体化规划与营销、一体化产品与服务、一体化风险管理、一
体化系统和平台,一体化资源配置与考核。畅通总分行沟通交流渠道,加强总行对子
公司的统筹管理,优化提升协同化、一体化综合服务。 
       (八)境外业务 
       报告期内,香港分行认真贯彻本行发展战略,着重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充分发挥境外业务平台作用,公司银行、金融市场、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三大业务板
块齐头并进,业务增长显著。 
       香港分行深化客群经营开发,优化资产结构,强化负债成本管控,实现了
净息差稳定提升。截至报告期末,香港分行总资产达1,962.39亿港元,实现净收入12
.83亿港元,同比增长23.73%,其中利息净收入11.37亿港元,同比增长24.53%;税前
利润11.21亿港元,同比增长11.37%。 
       1、扩大跨境协同联动优势,深耕强化特色业务领域 
       报告期内,香港分行深入践行“一个民生”发展战略,扩大跨境协同联动
优势,重点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企业客户提供专业的跨境金融解决方案,截至
报告期末,落地11个总分行级战略客户重大联动项目,合作资产规模超过100亿人民
币。香港分行围绕资本市场,深耕特色业务领域,银团贷款、并购贷款、结构性融资
等投行类业务实现良好收益,银团贷款簿记行及委任牵头安排行项目金额在港澳地区
排名上升至第8位,体现了本行在海外银团业务领域的专业地位。 
       2、债券承销业务再创新高,资产托管业务规模领先 
       报告期内,香港分行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债券承销业务持续发力
,截至报告期末,中资美元债承销笔数排名5全球第五,创历年同期新高,体现了本
行在境外债券市场的影响力和市场地位。香港分行重视本地托管客群培育,持续丰富
托管产品体系,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托管业务取得快速发展。截至报告期末,资产托
管规模达878.79亿港元,较上年末增长23.33%,托管规模位列可比中资股份制银行第
二。 
       3、财富管理业务成绩可喜,本地私人银行业务积极拓展 
       报告期内,香港分行以跨境财富管理业务为支点,以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
为载体,深度挖掘跨境中高端个人客群金融需求,丰富完善产品货架,创新增值服务
模式,持续提升跨境综合金融服务能力。香港分行克服长期封关影响,积极拓展本地
私人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保险转介业务更获突破。 
       (九)主要股权投资情况及并表管理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长期股权投资73.81亿元,具体情况请参考财务报表附
注。 
       1、民生金融租赁 
       民生金融租赁是经原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5家拥有银行背景的金融租
赁企业之一,成立于2008年4月,注册资本50.95亿元。本行持有民生金融租赁54.96%
的股权。民生金融租赁主营业务包括车辆、船舶、商用飞机、公务机、大型设备类等
金融租赁业务,转让和受让租赁资产,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等。 
       报告期内,民生金融租赁坚持稳中求进,取得较好经营成效。截至报告期
末,民生金融租赁总资产2,084.2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03%。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
入34.53亿元,同比增长8.45%;拨备前利润20.61亿元,同比增长18.65%。新增投放
中,依托金融科技,零售类车辆租赁业务占比达到53.02%,同比增长44.67%。零售类
车辆租赁业务余额达到388.7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0.49%。 
       2、民生加银基金 
       民生加银基金是由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于2
008年11月,注册资本3亿元。本行持有民生加银基金63.33%的股权。民生加银基金主
营业务包括基金募集、基金销售、资产管理和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 
       民生加银基金中长期投资业绩优异,近八年二十次问鼎金牛奖,得到了广
大投资者和业界对公司投资能力和综合实力的充分肯定。截至报告期末,民生加银基
金总资产27.39亿元,净资产14.14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1.03亿元。旗下共管理
公募基金88只,管理规模达1,651.76亿元,其中非货币理财基金规模1,335.12亿元;
管理私募资产管理计划76只,管理规模311.67亿元。 
       民生加银基金于2013年1月24日发起设立民生加银资管,现持有其51.00%的
股权。民生加银资管注册资本6.68亿元,经营范围为开展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以及
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截至报告期末,民生加银资管资产管理规模达245.80亿
元。 
       3、民银国际 
       民银国际是经原中国银监会批准,本行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
015年2月11日,注册资本30亿港元。民银国际主要业务包括香港上市保荐、财务顾问
、债券承销与发行、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股票经纪、直接投资和结构性融资等业务
,是本行综合化、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 
       报告期内,民银国际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和运用,提升客户线上体验,克服
疫情和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巩固和提升同业竞争力。截至报
告期末,民银国际总资产297.66亿港元,总负债245.67亿港元,净资产51.99亿港元
,其中归属于本行股东权益总额41.78亿港元。报告期内,民银国际实现净收入5.39
亿港元,净利润3.14亿港元,其中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2.35亿港元,同比增长18
.69%。 
       4、民生村镇银行 
       民生村镇银行(以下简称“村镇银行”)是本行作为主发起行,发起设立
的各家村镇银行的统称。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共设立29家村镇银行,营业网点85个;
村镇银行总资产380.6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97亿元;各项贷款总额238.01亿元,比
上年末增加11.88亿元;各项存款总额317.1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28亿元;报告期
内实现净利润1.18亿元。 
       报告期内,本行积极落实董事会“风险控制有效、业务稳健发展、内部管
理有序”的相关要求,推动村镇银行以党建为引领,坚守本源定位,严守合规底线,
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竭诚服务“三农”、小微金融和社区居民。各村镇银行深耕
区域市场,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成为本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
要阵地以及本行品牌与服务在县域的有效延伸,获得客户、同业、政府和社会公众的
广泛好评。 
       报告期内,本行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切实履行主发起行职责,不断优化村
镇银行管理体系和机制,持续完善村镇银行科技系统功能,加强管理支持和服务保障
,不断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村镇银行提升党组织建设、公司治理、业务发展、风
险管理、合规经营及团队建设水平,推动村镇银行加快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对重点村镇银行开展帮扶,保障和促进村镇银行稳健高质量发展。 
       5、并表管理 
       报告期内,本行坚持一体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集团并表管理工作,提
升集团协同发展水平。 
       根据集团并表管理常态化工作督导机制,本行对标监管要求及相关规定,
完成2020年度集团并表考核,制定并推动实施2021年度并表管理工作计划,不断提升
并表管理工作质效;持续完善集团并表管理系统,优化风险、资产负债、关联交易、
财务会计、金融市场、大数据等模块的管理功能,充分发挥科技对并表管理的支撑作
用。此外,本行紧跟监管要求,持续加强附属机构公司治理、风险、资本、业务协同
、内部交易等管理,及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开展专项审计、评估,加强专业指导与
培训,大力推动附属机构与本行的战略协同和风险一体化管控,提升本行集团化发展
水平。 
     
       三、风险管理 
       报告期内,本行秉承以客户为中心、合规管理是核心竞争力、加强三道防
线风险管理、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系列风险管理理念,全面贯彻党中央各项会议精神和
重点要求,落实国家产业、区域、金融政策导向,落实宏观审慎等各项监管要求,以
支持实体经济、防范系统性风险、资本集约、价值提升为主要导向,打造合规、稳健
、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风险管理关键指标稳定,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和
大额风险,助力本行高质量发展。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交易对手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而违
约的风险。本行以控制风险、支持战略业务转型为目标,形成了以风险策略、信贷政
策、组合管理、风险量化工具支持为平台,覆盖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资
产清收与资产保全的风险全流程管理,以及授信、非授信业务全口径的信用风险管控
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信用风险牵头管理部门全行信用风险统筹管理作用,强化信
用风险管理的全流程、全环节和全方位管理,不断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
。二是强化信贷政策引领作用。本行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导向和疫情防控有关的经济金
融政策,开展宏观、行业、区域等多种维度研究,通过风险分析预判,优化行业政策
准入标准,积极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科创企业、小微客户、绿色信贷、乡村振
兴等群体。大力支持国家重点区域信贷投放战略部署,制定区域信贷政策,深入挖掘
重点区域市场机会。三是细化组合管理要求,积极支持实体经济。通过加大对先进制
造业等优质行业的支持力度,控制高风险行业融资集中度,向高质量、高潜力客户倾
斜资源,开展限额管理调整和压降低效客户,强化组合管理指标制定、监测和调整的
风险计量及系统基础,本行资产结构得以持续优化。四是积极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的
改革实践,推进法人客户授信审批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审批部门职能架构,打造适应
新时代要求、高素质、专业化的专职审批人队伍。全面梳理优化中小微企业授信流程
,借助交易场景、大数据分析和系统管控,推动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提升本行
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五是全力防控重点领域授信风险,严格对照“三道红线”监管要
求,分类施策,严控房地产集团客户授信总量;严格遵守政府平台业务的政策合规底
线,严控政府类平台流动资金类业务;对负债依赖度高、资本市场运作频繁的高风险
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落后产能企业,提早摸排做好压退预案,严控新增授信风险
发生。持续推进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创新型技术在授信决
策支持领域的应用,促进业务场景和技术的深度融合和贯通,探索实现多元化场景的
数字化审批。六是持续完善贷投后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及机制,对重点行业、机
构、客户、产品开展风险排查,对发现的潜在风险采取各项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严控
信贷资金流向,确保用途合规。不断提升存量授信业务贷投后管理精细化程度。推进
各项贷投后管理机制落地执行。七是预警管理效能不断提升。零售业务“天眼”主动
型监测预警体系按照“模型驱动、分层管理、早期预警、主动退出、有效传导”的原
则持续运行、不断优化,公司业务监测预警遵循大数据驱动、总行统驭、总分联动的
模式加速推进,全行风险预警管理效果提升体现在预警及时性、针对性和准确性不断
提升。八是继续提升不良资产清收成效。不断优化清收处置管理机制,创新处置方式
,开展集中清收,强化督导执行,在清收处置过程中综合运用催收、转让、抵债、诉
讼、核销等多种手段,提升管理水平。九是风险管理工具持续迭代更新。持续完善基
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内部评级体系,客户级RAROC在客户分层管理、风险政策、贷
款定价、绩效考核等领域不断深化应用,以客户为中心的风险收益平衡机制逐步建立
完善;推进同业信用风险管理流程系统建设,优化公司业务系统管控规则和功能模块
,建立零售板块统一授信管理机制系统功能。此外,持续开展压力测试和模型验证,
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十是落实科技金融,加快推进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启动智能
风控体系建设。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
而使商业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本行根据监管规定,参照巴塞尔协议
要求对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进行管理,按全覆盖原则
持续完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在制度管理、风险限额、中台监控、计量能力、合规建
设、系统建设及数据管理等方面不断提高,以适应波动性日益增强的市场经营环境。
 
       报告期内,本行稳步推进各项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市场风险专业化管理
水平。一是持续完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按计划推进市场风险管理制度的新增与修订
;建立健全对表内投资业务、表外理财业务的市场风险监测体系,加强对附属机构市
场风险的指导、管理和监测。 
       二是健全科学合理、动态调整的市场风险限额体系,强化总量控制,引导
市场风险资本合理配置,做好风险偏好传导。三是完善市场风险限额监测体系,强化
市场风险监控力度,加强市场风险监管统计与资本监测管理,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四
是建立健全投资交易类产品准入管理机制。推进制度建设,优化投资交易类产品准入
管理流程,完善投资交易类产品库。五是健全投资交易业务估值管理体系。加快建设
估值管理系统平台,实现数据、模型、流程的整合,确保入账估值完整、准确、及时
。六是全面提升市场风险计量能力,规范市场风险计量模型管理,持续开展市场风险
压力测试,加强债券的市场估值波动管理。七是积极推进FRTB新监管规则的落地实施
,以满足市场风险资本计量的监管合规要求,并持续优化系统功能。八是夯实市场风
险管理基础,强化市场风险数据集市和管理系统的升级,有效应用于计量、监测、统
计和管理。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
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本行面临的主要操作风险包括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
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实物资产损坏,营业中断和信息技
术系统瘫痪,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等。 
       报告期内,本行加强操作风险与内控合规管理工作的融合,持续优化操作
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操作风险识别前置管理机制,完善识别评估方法及工具,分阶段
推进重点业务操作风险识别评估。二是以巴塞尔Ⅲ新标准法实施为契机,完善损失数
据及监管处罚信息收集机制,推进优化操作风险管理系统。三是加强业务连续性管理
,制定重要业务应急演练计划,开展附属机构业务连续性管理调研。四是规范外包风
险管理,组织开展专项调研,优化业务外包适用范围及供应商准入标准。五是强化信
息科技风险二道防线职能,编辑印发《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手册》,开展附属机构信息
科技风险检查。 
       (四)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
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以支 
       持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本行通过建立科学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组织架构,划分明确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责,制定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制度、流程、策
略与政策,持续提升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与缓释能力。 
       报告期内,本行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形势、货币监管政策和市场流动性变动
情况,加强对市场的前瞻性研判和流动性状况的动态预测,持续强化流动性精细化管
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保障全行流动性安全稳健运行,资金合理充裕,流动性风险
监管指标保持在合理稳健区间。一是完善流动性风险治理架构,进一步加强行内风险
管理统筹协调,全面提升风险管理力度。二是夯实、改善客户基础,全力推动核心负
债增长。三是严格加强同业负债期限结构管理,严控短期负债规模,稳控流动性风险
敞口。四是多渠道融资,增加稳定负债来源,提升负债结构的稳定性。五是推进合格
优质债券资产配置,增加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全行优质流动性资产结构进一步改善
。六是持续强化流动性风险预警,通过开展流动性风险应急演练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
试,完善流动性应急计划,提高流动性风险突发处置能力。七是持续完善风险管理系
统功能,提升风险指标计量及预测的系统化程度,有力支持流动性风险精细化管理。
 
       (五)国别风险 
       国别风险是指由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变化及事件,导致该
国家或地区贷款人或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拒绝偿付银行业金融机构债务,或使银行业
金融机构在该国家或地区的商业遭受损失,或使银行业金融机构遭受其他损失的风险
。本行通过一系列管理工具来管理和控制国别风险,包括国别风险评估与评级,设定
本行国别风险限额,开展国别风险敞口统计、分析与监测等。 
       报告期内,本行进一步完善国别风险管理体系,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一
是制定并发布《中国民生银行2021年度国别风险评级与限额管理方案》,实现了对监
管口径的202个国家及地区的国别风险评级和年度风险限额管理,并根据日常监控结
果调整部分国家或地区的国别风险评级与限额。二是完成年度国别风险压力测试,测
算不同国家评级降级情景下国别风险损失的情况。三是完成2020年度巴塞尔银行监管
委员会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国别风险定量测算与分析。四是关注新冠疫情
对各国政治、经济冲击的影响,开展国别风险限额监测、对国别风险敞口和重大国别
风险舆情情况等进行持续监控。五是加强国别风险准备金管理,推进准备金在管理会
计的应用,按月开展国别风险拨备计提。本行国别风险敞口主要分布于国别风险评级
结果为“低”及“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国别风险程度较低。 
       (六)银行账簿利率风险 
       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是指利率水平、期限结构等要素发生不利变动导致银行
账簿经济价值和整体收益遭受损失的风险,其风险主要来自于整个银行账簿金融头寸
和工具期限结构、基准利率不匹配及暗含期权,按照风险类别可分为缺口风险、基准
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报告期内,本行一是完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治理架构,进一步加强行内风
险监测与评估、限额管理、压力测试等方面统筹协作,全面提升风险管理力度。二是
完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体系,综合采用重定价缺口分析、久
期分析、敏感性分析、压力测试等方法进行风险分析与监测,密切关注外部市场利率
变化与内部业务结构变化,加强前瞻性研判,动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与期限管理策略
,确保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指标稳健运行。三是根据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偏好与管理策略
,细化分解管理限额与指标,加强风险提示与考核督导,提升监测频度,合理开展期
限错配、投资账户、久期与估值波动等方面的管理,确保各项管理指标保持合理水平
。四是继续优化和完善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系统功能,提升风险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能力
,支持开展基于数据的风险管理策略。 
       (七)声誉风险 
       银行机构的声誉风险主要指由银行机构行为、从业人员行为或外部事件等
,导致利益相关方、社会公众、媒体等对银行机构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其品牌价
值,不利其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声誉事件是指引发银
行机构声誉明显受损的相关行为或活动。 
       本行通过建立完善相关治理架构,建立健全全流程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推动常态化建设,主动防范化解声誉风险,有效应对处置声誉事件,最大程度减轻对
各方造成的负面影响,维护、修复、提升公司的市场形象和品牌声誉。本行将声誉风
险管理作为保障业务正常开展、营造和谐舆论环境、维护行业良好形象、履行企业公
民责任的重要工作之一。报告期内全面贯彻《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修订《中国民生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在全面风险管理范畴内,完善管理
机制、提高处置效率、增强企业美誉,为本行经营发展营造了较好的舆情环境。一是
按照董事会和管理层要求加强声誉风险的常态化管理,及时研判报告、积极总结复盘
、迅速修复提升形象。二是及时评估风险传染的潜在威胁,预判舆情隐患、部署专项
监控、提前制订预案。三是积极化解声誉风险事件,做到行动迅速、处置有效,最大
程度减少经营损失和负面影响。四是积极宣传在创新经营发展、支持实体经济、主动
减费让利、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推进“适老”金融等方面的成效。 
       (八)信息科技风险 
       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
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报告期内,本行在信息科技治理、信息系统开发运维、信息安全等领域实
施全面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不断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推动业务发展。一是优
化信息科技治理机制,推进全行数字化转型,提升智能化金融服务能力。二是完成分
布式核心亿级客户数据迁移,建成分布式核心产品平台体系,形成自主可控的“全分
布式”企业级系统架构,夯实数字化金融科技基础。三是强化生产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和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建设,持续优化灾备体系架构,完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保障生产系统安全稳定。四是不断加强基础安全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提升网络安全
攻防实战能力,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持续加强数据安全管控,落实科技一体
化管理,提升全集团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五是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控机制,优化信息
科技风险管理流程,加强内部合规制度体系建设,开展客户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的风
险评估和检查,防控信息科技风险。 
       (九)内控合规及反洗钱 
       报告期内,本行内控合规工作围绕改革发展部署,持续重塑合规文化,夯
实管理基础,优化管理机制,开展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等专项活动,全面提升反洗钱
有效性,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提前部署银保监会“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之
员工行为管理专项活动,组织开展建设年整体活动,推进信贷服务高质量发展自评估
等监管年度重点工作,督导监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二是深入践行合规核心理念,组
织全行完成内控合规管理责任书、合规承诺书的签署工作。三是印发员工行为守则及
行为禁止规定,开展信用卡套现和收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加强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检
查排查及违规行为通报,探索建立从业人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四是推进超5年、超2年
制度清理,制定分行制度建设标准,开展制度管理专项检查。五是组织全行内控合规
检查立项,督导检查计划执行,紧抓重点问题整改。六是推进案防打非专项工作,落
实监管案件信息报送及处置要求,开展立体式案防管理体系建设。七是印发尽职免责
管理办法,制定不良资产责任认定制度,组织推进重点项目责任认定,严格实施内控
合规考核。八是开展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完成年度关联方信息更新,启动全行
关联方管理优化项目。 
       在反洗钱管理方面,本行深入贯彻落实“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要求,
认真履行反洗钱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严格落实监管“回头看”走访意见,反洗钱数
据报送获人民银行通报表扬,反洗钱工作有效性持续提升。一是全行反洗钱监管评级
结果稳步提升。截至报告期末,在收到2020年度评级结果的18家一级分行中,5家实
现提升、13家保持平稳。二是落实监管“回头看”走访要求,加强监管沟通,全面推
进整改工作。三是持续强化高层反洗钱履职,加快推动反洗钱重、难点问题解决。四
是强化一道防线反洗钱履职治理,深化客户身份信息治理。五是提升反洗钱案件管理
水平,强化洗钱风险监测识别能力。六是推进总行50人反洗钱编制到位,推动反洗钱
兼、专岗配置,组织全行专岗反洗钱培训。七是启动反洗钱系统重构,进一步提升工
作效能。 
     
       四、前景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 
       展望下半年,国际方面,世界经济仍处于复苏过程中,但疫情扰动仍不容
忽视,美国即将开始讨论缩减购债规模,需防范资本流出等外部冲击。国内方面,随
着基数效应逐步走弱,经济增速将回归到6%左右的潜在增长区间;同时,我国经济恢
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抬
升企业成本,中小微企业困难较大。 
       宏观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同
时增强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做好跨周期调节,加强区间调控,聚焦支持实体经
济和促进就业。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合理把握
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进一步优
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帮助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加快直达资金落地见效
,并严格直达资金监管;加大财力下沉力度,保障重大工程、基本民生、乡村振兴、
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投入;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保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搞好跨周期
政策设计,把服务实体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降准措施体现结构性,更加注重支持中
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帮助缓解融资难题;进一步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和直
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
、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统筹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科创金融
、供应链金融等融合发展,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增强金融体系和
金融服务的适应性、普惠性。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金
融风险,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将进一步增强,银行业资产端有望维持稳定增长
,信贷占比可能继续提升,信贷投放将聚焦“扶创新、助普惠、增绿色、稳基建、促
零售、控地产”等方向,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银行体系资产端定价仍将稳中有
降,负债端成本管控进一步加强;经济回暖、存量不良逐步出清带动资产质量整体改
善,但潜在风险仍存。 
       (二)可能面临的风险 
       当前,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
严峻,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够稳固,经济完全恢复常态化运行以及宏观政策退出仍面
临较大的内外部压力,疫情及国际政治经济变化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
 
       一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全球疫情防控不同步,新冠变体病
毒多国传播,不利于全球宏观经济的整体恢复;疫苗接种节奏、范围和防疫效果存在
不确定性,部分新兴经济体可能会有所滞后,进而加大国别风险;外部需求的不确定
性和供给恢复的不确定性将加大外贸风险。二是国内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三道红线”对房企融资整体收紧,各地限购限贷政策升级也影响房企资金回笼,房地
产行业信用风险上升。国家从收支两方面对地方财政加强了规范管理,弱地区、低评
级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国内宏观经济复苏仍存在不同步和不均衡的特点,批发
零售、交运仓储邮政、住宿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等行业恢复较慢,消费复苏弱于投
资和出口,线下消费恢复弱于线上,部分企业仍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电力、钢铁、
建筑等高排放、高耗能行业的排放转型风险,也给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带来潜在压力。
三是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疫情以来,发达国家的超常规财政和货币政策进一步推高了
资产价格和通胀水平,金融体系愈发脆弱。随着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复苏加快,美联储
货币政策收紧预期升高,全球外汇、黄金及其他商品市场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动,
对市场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管理面临挑战。随着科技
与金融不断融合,银行线上业务快速发展,各类风险边界交融,进一步加大银行操作
风险识别管理难度;国际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形势依旧严峻,随着国际和国内反洗钱
监管标准趋严,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也面临诸多挑战。五是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面临挑
战。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加快,业务流程线上化、智能化程度显著提升,对于信息技
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面对新形势,本行将坚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监管机构的决策部署,坚
持稳中求进,将风险防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持续
提升各类风险管理能力,促进业务稳健发展。


    ★2021年一季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本集团积极应对内外部经营环境变化,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按照“拓客户、求创新、抓重点、调结构、促转型、控风险、优
考核、强协同”的工作部署,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调整业务结构,加快推进数字
化转型,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建立业务协同体系,推动业务回归本源,促进业务经营
稳健可持续发展。 
       净利润同比下降,成本结构不断优化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47.47亿元,同比减少19.
03亿元,降幅11.43%;实现营业收入430.72亿元,同比减少62.61亿元,降幅12.69%
,环比增加14.42亿元,增幅3.46%;其中利息净收入338.89亿元,同比增加2.51亿元
,增幅0.75%,环比增加36.76亿元,增幅12.17%。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本行持
续压降非标准化投资,非标投资规模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相关收益同比下降35.38
亿元;债券收益率区间震荡,缺乏上年同期债券市场的趋势性交易机会,相关收益同
比下降26.86亿元;贷款平均收益率同比下降抵消了规模增长的影响,贷款利息收入
同比基本持平。 
       报告期内,本集团年化平均总资产收益率0.83%,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
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62%,分别同比下降0.16和1.91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
益0.34元,同比减少0.04元。 
       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加大数字金融、存款平台以及战略性重点业务投入
,成本结构不断优化,业务及管理费93.81亿元,同比增加0.59亿元,增幅0.63%;成
本收入比21.78%,同比上升2.88个百分点。 
       资产负债结构持续调整,业务发展保持稳健 
       报告期内,本行持续调整业务结构。资产端,各项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在
总资产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小微贷款、制造业、科技金融、绿
色发展等符合监管导向的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均实现同比多增,增速高于全行贷款平均
增速;加大供应链金融等重点业务以及央企、国企等优质项目贷款投放,高评级优质
贷款占比继续提升。负债端,客户基础逐步夯实,有效客户数持续增长,高成本存款
显著减少,核心负债规模逐步提升,存款成本率继续下降。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资
产总额70,627.2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24.88亿元,增幅1.62%;发放贷款和垫款总
额40,127.7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88.42亿元,增幅4.12%,在资产总额中占比56.8
2%,比上年末提升1.37个百分点。负债总额65,059.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69.82亿
元,增幅1.51%;吸收存款总额37,090.1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91.63亿元,降幅0.51
%;其中,个人存款8,071.7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84.63亿元,增幅6.39%,在吸收存
款中占比为21.76%,比上年末提升1.41个百分点。 
       客户基础不断夯实,重点业务稳步推进 
       报告期内,本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强化基础客群培育和战略客群综
合服务,推动重点业务稳步发展。 
       公司业务方面,变革战略客户服务模式,组建战略客户部作为全行战略客
户营销服务部门,按照“协同、专业、高效、价值”的理念,对全行名单制优质客户
开展“总对总”营销,提供分层化、一体化、专业化的优质服务。截至报告期末,本
行战略客群共1,515户;存款日均7,98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92%;贷款总额7,259.
2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18%。 
       零售业务方面,坚持“内生+外延”拓客思路,多措并举推动零售获客。截
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客户数8,050.8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6.62万户;悠然及以上
客户数127.1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45万户。聚焦民生磐石、民生优选等系列产品,
推动财富管理业务,个人客户金融资产19,909.9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07.74亿元;
零售小微客户金融资产4,545.2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55.69亿元。深化金融普惠工作
,零售小微贷款总额5,443.4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4.83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
总额4,731.30亿元;报告期内,累计发放1,308.03亿元,平均发放利率5.51%,比上
年平均发放利率下降0.41个百分点。全行885家支行营业网点(含营业部)及141家小
微支行为小微客户提供稳定金融服务。 
       同业业务方面,强化同业客户准入和授信额度统一管理;聚焦重点区域、
重点客群、重点客户,找准优质同业资源;提升分类分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同业
e+平台、CRM系统等升级与要素市场系统建设,支持客群经营转型和精准化营销,同
业客群经营稳步转型。 
       数字化金融转型加快推进,科技赋能业务发展 
       本行以“数字金融”为主线,以“赋能业务”为根本,不断优化科技治理
和数据治理,强化场景生态建设,提升数字化营销、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运营能力;
大力推广开放银行“民生云代账”服务方案,报告期内,本行累计与17家平台开展业
务合作;深化数字化运营,客户标签画像体系日益完善,为客户提供千人千面、千企
千面服务。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线上平台用户数8,450.2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1
1.80万户;对公线上平台用户数269.7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09万户;直销银行客户
数3,399.7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72.46万户,管理金融资产1,369.91亿元,比上年末
增加212.39亿元。 
       业务协同联动有效提升,一体化经营不断强化 
       报告期内,本集团进一步完善集团化管理体系,制定母子公司一体化战略
规划,实现母行与附属公司产品协同、服务协同、管理协同,统筹资源配置,建立共
享机制,提升集团一体化管理水平。本集团不断完善“一个民生”交叉销售与业务协
同体系,持续推进交叉销售与业务协同配套机制建设,围绕重点客群、重点业务、重
点区域,开展跨部门、总分行协同,推进区域一体化、跨境联动协同、深化母子公司
业务协同,不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形成优势互补的经营模式。 
       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推进智能
风控建设,加强资产质量管控,提高风险计量和预警能力,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总额721.0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57亿元,增幅2.9
4%;不良贷款率1.80%,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41.11%,比上年末
上升1.73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54%,比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所提供的信息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维赛特财经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
   担任何责任。
2、在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
   的股票没有利害关系,本机构、本人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维赛
   特财经不对因据此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