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指标公式 龙虎榜
首页 > 主力数据 > F10资料 > 正文

   002204华锐铸钢资产重组最新消息
≈≈大连重工002204≈≈(更新:21.08.31)
    ★2021年中期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要业务 
       公司是国家重机行业的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和新能源设备制造重点企业,系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具备重大技术装备机电液一体化设计、制造、总装发运、安装调
试及工程总承包能力,在行业内占有重要地位。公司主要为冶金、港口、能源、矿山
、工程、交通、航空航天、造船等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提供成套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
品和服务,现已形成冶金机械、起重机械、散料装卸机械、港口机械、能源机械、传
动与控制系统、船用零部件、工程机械、海工机械等九大产品结构。公司经营范围:
机械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备、配件供应;金属制品、金属结构制造;工具、模
具、模型设计、制造;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机电设备零件及制造、协作加工;起
重机械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压力容器设计、制造;铸钢件、铸
铁件、铸铜件、铸铝件、锻件加工制造;钢锭铸坯、钢材轧制、防尘设备设计、制造
、安装、调试;铸造工艺及材料技术开发;造型材料制造;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
;房地产开发;仓储;商业贸易;工程总承包;机电设备租赁及技术开发、咨询;计
算机应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普通货运;国内货运代理;承办
海上、陆路、航空国际货运代理(含报关、报验);人工搬运;货物包装;大型物件
运输(特业部分限下属企业在许可范围内)。 
       目前,公司在传统主导产品(如起重机械、散料装卸机械等)具有领先的
优势,部分产品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参与部分行业标准的制定。同时,
公司按照“绿色、节能、环保、高效”的发展方向和原则,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和新产
品推广,积极开拓新能源、节能环保、后端服务等领域,公司正逐步向“传统产品+
新产品”双轮驱动的增长模式过渡,新产品将逐步成长为新的增长点。公司未来将加
速推进“产融结合”,借助金融资本助力新产业拓展,加快推进金融创新工具促进产
业升级发展,打造以传统主导产品为发展基础,以成长型产品和资本运营为增长拉动
,以新兴产品和现代服务为新增长点,优势互补、战略协同的新型产品结构。 
       2.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用集中管理、分散采购、大宗物资集中招议标的采购模式。采购类
合格供方认证由战略采购部负责,外协类合格供方认证由运行保证部负责,各经营单
位在认定合格供方中选择采购,非认定合格供方采购物资需向相关采购主管部门申请
一次性审批;大宗物资实行限价管理,由公司相关采购主管部门负责,经营单位在不
高于限价的基础上进行招标采购;合同签订由经营单位按公司统一确定的制度、流程
、合同文本实施。 
       (2)生产模式 
       公司重型机械相关产品全部采取订单式生产,产品分为批量生产、单件小
批以及总承包即“交钥匙工程”三种生产方式,风电设备配套零部件一般采用批量生
产;传统产品客户定制性较强,多为单件小批;冶金、港口机械类产品则大都采用总
承包即“交钥匙工程”的生产方式。 
       (3)销售模式 
       公司在营销上采取直接面对顾客的直销模式,按订单组织生产。产品定价
方式是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参考原材料、能源、配套件价格等测算生产成本,结合同
类产品历史价格等制定当期的产品价格,定价决策实施分级审批。公司重型机械相关
产品由于生产周期较长,客户多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即签订合同时交部分保证金,此
后按进度付款,直至产品交付安装运行规定时间后再付剩余款项。其中风电零部件为
订单式批量生产;传统类产品多为单件小批,根据招标方进度需求安排生产;冶金、
港口类部分总承包项目经营周期一般在1年以上。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主要的
业绩驱动因素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3.行业格局和趋势 
       (1)宏观环境 
       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之争激烈,全球保护主义及单边主义抬
头,中美博弈将长期持续,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不稳定、不确定、复杂化
、模糊化(VUCA)时代,且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复苏动力不足,全球产业链
和供应链遭受冲击,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竞争加剧,贸易局势紧张。 
       从国内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立足新发展阶段,国内经济
发展稳定向好,初步建立全球区域化经济体系,促进我国和全球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
。随着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东北地区已初步扭转经济持续下滑的形势,营商环
境有所改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新一轮国有企业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将加速推
进,将进一步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2)产业环境 
       重型装备制造业仍处于转型发展期,国际重型装备制造业消费市场总体趋
于平稳,亚洲市场仍然是重型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市场,但部分重型装备制造业低端产
能过剩、过度竞争的供需关系及原材料成本压力的问题依然存在,短期内仍处于机遇
与压力并存的转型发展期。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互
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重型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技术驱动效应更加凸显,行业
将持续向智能化、绿色化、综合解决方案化整合。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
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进入重构期,在新发展格局的推动下,向“补链、强链
、延链”升级,推动装备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4.报告期公司主要经营情况 
       2021年上半年,面对新冠疫情蔓延变异、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不利因素
影响,公司充分发挥党委、董事会领导核心作用,以精益管理为抓手,以提升质量和
效益为主线,外抢市场内抓销售,加快推进技术升级和改革创新,有效克服外部环境
对生产经营带来的严重冲击影响,销售收入、新增订货、货款回收等主要经营指标同
比实现两位数增长,为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61亿元,同比增长14.46%;实现利润总额
8,361.29万元,同比增长95.7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35.58万元,
同比增长309.46%;基本每股收益为0.0302元/股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
77.60亿元,较年初增长4.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65.92亿元,较年初
下降0.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3.41元/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利润
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为:2021年上半年风电核心零部件产品、环保智能焦炉机械产品
销售情况较好,营业收入同比增加;公司上半年回款同比增加19.59%,并持续加强长
账龄应收回款工作力度,坏账减值计提减少。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产品技术提升取得积极进展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问题和市场为导向,
坚持独立研发与联合开发并举,全面推进精益设计管理体系建设和技术创新,持续提
升产品技术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开展精益设计148项,已完成18项;落实50余项新产
品研发立项,上半年完成120吨转炉等5项开发;优化智能搬运车辆技术,同型号产品
降本5%以上;新增21项科技项目,包含120吨室内重载AGV等5项新产品开发,工业废
水臭气处理技术等4项科学研究,提升电气室微正压系统压力能力等2项精益设计,CA
P1000核电闸门起升装置研究等5项政府项目,以及修订工艺装备设计与验证等5项企
业技术标准。在此基础上,依托具体项目积极推进技术成果转化落地。为中国宝武研
发的全球首批智能、绿色、高效混铁车开启了极致效率的铁水运输模式新时代;为秦
皇岛港研发的6000吨/小时装船机对于替代国外进口设备和深度开发大型装船机市场
具有重要意义;专项推动开展焦炉产品智能化提升,为拓展焦炉存量改造巨大市场及
早做好了技术储备。 
       (2)充分发挥企业竞争优势,企业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报告期内,公司克服国内外疫情波动的影响,紧盯国家“双碳、双控”政
策,顺应地区政策走势,在焦炉机械、散料搬运机械、钢铁冶金、核心零部件等业务
领域重点发力,市场拓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上半年新增订货7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
25%。其中,出口订货同比增长30%,新产品、后服务订货同比增长10%以上。 
       公司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大型智能
化焦炉机械得到广泛认可,订货占比突破20%,独立研发的“无人操作”功能获得了
宝武集团、沙钢、中天钢铁等钢企的高度认可,并吸引了美锦集团、广纳集团、宝丰
集团等非钢焦化头部企业前来洽谈合作。全面升级的核心零部件,适应了未来大兆瓦
和海上风电的发展方向,其依托模块化、柔性化的设计理念,并适应风电机型快速变
化的需求而开发出的N.X系列齿轮箱和轮毂,获得金风科技、运达风电、中船海装、
明阳智慧等主机厂的青睐。后服务业务取得长足发展,完成了由“点到线”的转变,
正逐步向“面”铺开,基本实现了自主供货焦炉机械的维保全覆盖,续约率90%以上
。此外,公司凭借扎实的生产能力和研发实力,在大型船用曲轴、大型铸铁件领域不
断取得突破,承接了全球首支新型双燃料超大型油轮用曲轴、全球最大注塑机模板、
全球首套石化领域十万千瓦铸铁透平机壳体等多个订单,填补了多项国内乃至世界空
白,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品牌知名度。 
       深耕顾客也取得一定成效,与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签订了铸造吊、散料
设备、钢包、除尘设备等多个合同,单体项目超3.5亿元;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翻车
机小区、山西阳光焦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两用翻车机、翻车机改造后服务订货等实现
新突破;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SmartTPC,实现了新技术落地;珠海港弘码头有限公
司卸船机项目的承签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领军地位;持续发力石灰窑市场,辽宁奕泰科
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东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石
灰窑合同落地;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印尼批量卸船机合同,为公司港机产品全年订
货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以产能置换为契机,29套大型捣固及顶装焦炉顺利成签;国外
市场多点开花,相继中标澳大利亚罗伊山尾矿扩容、越南和发钢厂码头续建、印度TA
TA钢厂升级等海外重点项目。 
       (3)聚焦项目执行全过程,防范化解经营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大宗物资价格上涨对社会化配套资源的
冲击、风电等市场变化当期可销售资源减少、部分单位重点项目集中交付等诸多困难
,紧紧聚焦合同执行,以精益生产为抓手,狠抓合同执行过程管控,力促重点项目保
质履约。通过全面梳理制约生产组织的各种“不适应”问题,制定了22项精益生产改
善提升、推进计划,建立重点项目、出口项目执行动态月报制度、预警机制,对秦皇
岛港装船机、巴基斯坦信德堆取料机、土耳其焦炉、巴西淡水河谷S11D堆取料机等20
余个国内外重点项目的生产组织进行动态跟踪、预警,快速协调、推进各项目保质按
期完成生产制造和现场安装调试进程,推动快产快销。此外,公司坚持以长账龄清理
为龙头,倒逼应收账款和回款质量提升,有效的保证了企业现金流稳定、充盈。上半
年实现回款58.6亿元,同比增长19.6%;应收账款清理1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65.5%
;长账龄清理2.2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64%;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银行借款已经清
零。 
       (4)创新企业管理方式,管理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报告期内,初步创新推行了生产计划可视化管理,有效提升了计划管控能
力水平,在进行试点推进后,将推广覆盖全公司;初步形成了现场远程视频管理系统
建设方案,为提升安装现场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和解决方案;引入风电产品
外部质量管理团队,借助外部团队力量深入梳理日常管理中的细节问题,全面提升重
点质量风险识别、管控能力,待经验成熟后将广泛推广;强化出口产品质量管控经验
借鉴应用,罗伊山选矿1.5期、台湾65吨岸桥等重点产品按期高质出产;开展大宗物
资价格分析研判,深挖战略供应商降本空间,采购环节降成本取得了一定成效。 
       (5)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激发企业发展动力和经营活力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精神,深刻把
握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明确改革目标及重点任务举措,全力推进国资国企综合改革
三年(2020-2022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公司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为
立足点,着力推进重点问题解决和治理体系建设,稳步开展“三项制度”改革,企业
改革工作全面、加速推进;进一步完善了技术专家收入分配机制,建立纵横有机发展
、能上能下的岗位技能评聘体系,努力激活企业技术驱动引领力;整合专项奖励体系
,建立创新创优奖励基金,努力营造“正气、向上”的工作氛围。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完整的土地使用权、设备、专利、非专利技术、商
标等核心资产,在技术制造、结构调整、市场品牌、顾客资源、人力资源、国际化经
营等方面形成公司的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1.技术制造
优势。卓越的技术制造能力是企业提升综合实力的有力保障。公司建有国家级技术中
心(由1个设计研究总院、10个专业设计院、1个电气技术研发中心、4个研究所及3个
实验室等院所组成)、国家认可检测/校准实验室、1个海外(德国)技术研发中心、
国家风电传动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三级技术研发体系,
具备机、电、液集成研发、重大装备非标设计、制造、总装发运、安装调试及工程总
承包能力,配有一大批国际领先、国内先进的大型精密加工、大型铸造及热处理设备
,公司先后承担大型船用曲轴、核电起重设备、风电传动与控制系统、500米球面射
电望远镜馈源舱索驱动系统、火箭发射平台脐带塔等重大装备国产化研制课题。截至
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有效专利560项(其中发明专利249项,国际专利21项)、软件著
作权57项,技术引领能力持续提升。 
     2.产品结构优势。合理的产品结构是企业抵御风险及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公
司主要为冶金、矿山、港口、造船、能源、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提供重大技
术装备,在冶金机械、港口机械、起重机械、散料装卸机械4大类传统产品方面始终
保持竞争优势。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开发了能源环保装备、传动与控制系统
、船用零部件、工程机械、海工机械等新拓展产品,构建了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市场
竞争能力的风电核心零部件、核电起重设备和大型船用曲轴专业化研制基地。同时,
公司凭借自身在重型机械行业全产业链特色,各业务模块协同互补,具备较强的产品
定制能力,能够为顾客提供特色产品和差异化的一站式服务。 
     3.市场品牌优势。良好的业内声誉是企业拥有的重要关键性资源。公司是国家
重机行业的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和新能源设备制造重点企业,历史底蕴悠久、行业声誉
良好,历经市场考验,创造了240多项“中国第一”。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桥、
门式起重机、大型散料装卸输送设备、起重运输装卸机械系列产品、焦炉机械、系列
混铁车、系列钢(铁)包、电石炉等优势主导产品。在2020年辽宁省企业品牌价值信
息发布会上,公司以928.7分(满分1,000分)的品牌强度、60.96亿元品牌价值的评
价结果,在全省14个行业入围企业品牌价值信息发布名单的57家企业中位居第二。 
     4.人力资源优势。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保障公司平稳运行的必要条件。公司始
终坚持“人才强企”发展战略,践行“为敬业者搭建平台、为成才者培植沃土”的人
才理念,培养造就了一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经营管理人才、科技研发人才和高技
能人才队伍。报告期内,公司优化调整继任者管理,整合各层次梯队人才培养方式,
持续完善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员工技能水平。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培养各类
高端人才146人,其中国家级高端人才20人,省级高端人才43人,市级高端人才83人
。 
     5.顾客资源优势。顾客的广泛认可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公司始终坚
持以市场为中心,以满足顾客需求变化,增强顾客满意为导向,借助在行业内的深厚
积累以及丰富的重型机械设备制造经验,公司在数量和复杂性上拥有全球领先的重型
机械设备制造案例库,与关键和重要顾客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大力培育“战略顾客”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与60多家重点顾客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与宝武钢铁
、鞍钢集团、中冶集团、中船集团、五矿集团、华润集团、国电集团、中核工业、中
广核集团、华能集团、中国一重、东方电气、哈电集团、招商局集团、中车集团、中
钢集团、中国建材等30多家央企建立互惠互利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业内树立
了良好口碑。 
     6.国际化优势。国际化经营始终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战略。公司坚持注重市
场国际化、标准国际化、网络国际化,多层次、多渠道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公司积
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定位于为港口、电力、矿山、钢铁等建设领域提供大型、
成套、智能、环保设备,先后设立德国公司、香港公司、印度公司、澳大利亚公司、
马来西亚公司、越南公司,打造了技术创新、金融、投资、制造服务、贸易等多维度
平台。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产品和服务累计远销93个国家和地区,逐步实现了从零部
件出口到单机出口、成套设备出口,再到工程总承包出口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
转变。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可能面临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及行业经营环境变化的风险 
     装备制造业属国民经济基础行业,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
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受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的影响较大。公司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
产业,主要客户集中在冶金、港口、能源、矿山、工程、交通、航空航天、造船等国
民经济基础领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宏观经济的变化将会对上述行业需求产生重大
的影响,进而引致公司经营环境的相应波动,对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前景造成不
利影响。 
     2.新冠疫情可能带来的风险 
     当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疫情反复多变,导致
了市场需求恢复相对滞后,国内整体经济增速放缓。此外,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疫情的冲击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由于疫情导致的国际形势紧张,国际市场等多方面都
受到一定冲击,国内也面临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
点,可能会对包括公司在内的装备制造企业的现金流、经营业绩等产生负面影响。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机械装备制造所需要的钢材、铸锻件及机电配套件等材料成本及能源成本占总
成本的比例较高,其价格的波动会对公司主营产品的销售定价产生一定影响。公司虽
然可以通过调整产品价格转移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与产品价格
变动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且在变动幅度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原材料
价格的波动将会对经营业绩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 
     4.行业竞争风险 
     随着我国重机行业的主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扩展,这些企业与
公司相互之间直接竞争的产品领域有增加的趋势,加上近几年,风电、焦化及钢铁等
公司上下游主要行业市场形势随政策变化而竞争进一步加剧,涉及公司产品的需求数
量和利润空间将受到挤压。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公司也面临着韩国斗山、芬兰科尼
、德国西马克、克虏伯等国际知名公司的竞争。如果不能有效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
争,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利润水平构成不利影响。 
     5.新技术研发风险 
     装备制造业涉及多个技术领域,产品具有多学科知识的集成性、组织结构的跨
企业性、项目性以及用户定制性等特点,产品生产周期长、研发成本高、不确定性较
强,增加了产品研发的难度,由于未来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将可能使公司面临新技术
研发风险。 
     6.经营管理风险 
     作国内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公司目前的业务板块涉及装备制造的多个细分板块
,形成了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相补充、主业多元并举的局面。公司的经营策略有助于
分散单一主业的经营风险,但同时也加大了公司的管理难度,对公司的质量控制、风
险管理、管理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均带来一定的挑战,可能导致产品质
量损失、核心人才流失、产能不均衡、市场竞争力不足等经营管理风险,从而影响公
司经营效率与效益。 
     (二)对风险的应对措施 
     公司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
本动力,加快市场升级、管理升级和技术升级步伐,建立健全激发员工“奋发向上、
创新创优”的激励约束机制,全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新突破
,打造满足顾客需求和适应市场变化的全新竞争优势。 
     1.强化组织协调管理,科学平衡产能。针对合同量多、生产组织压力较大的经
营单位,精细做好内、外部能力分析及平衡摆布,按合同交货期逐项倒排制定生产作
业计划,同时加强关键节点期的过程管控,强化各级人员责任落实,确保按期产成、
销售。针对任务量不足的经营单位,加强内部产能调配,在确保公司内部生产资源利
用最大化同时,根据预计订货信息,提前做好应对新签订“短平快”合同的各项准备
工作,尤其是技术准备、长线件订货、生产资源平衡,切实提升组织效率、质量,确
保新补充短周期合同按期产成、销售。 
     2.着力强化质量管理。从主导产品对标提升、质量重复性问题降低等方面,设
立差异化“质量任务书”,进一步落实质量主体责任,提升自我质量管理水平。坚持
质量“回头看”,针对2020年产品体系内、外部审核提出的问题,实施整改效果“回
头看”,保证整改有效性。坚持实施质量成熟度评价,对2020年各经营单位质量成熟
度评价存在的短板问题,实施针对性系统帮扶,并通过产品体系审核、重复性问题检
查、专项拉练等手段,客观评价经营单位2021年质量成熟度,实施持续改进。 
     3.加强核心人才管理。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落实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待遇留人“三留人”策略,利用专项管理措施,进行关键节点风险控制,持续完善技
术、管理、技能并重的薪酬发展体系,优化调整各类人员工资序列,激励核心骨干人
员。 
     4.着力强化新产品技术管理。坚持以国际化、高端化、服务制造、绿色环保为
发展方向,深度挖掘用户在智能化、无人化、环保改造等方面的需求,加速新技术向
产品提升的转化,巩固传统产品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在投标前,
充分做好新产品技术风险分析,检索、掌握相关的专利和非专利技术,借鉴前期产品
已有的经验和教训,降低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5.加强对标学习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对标宝武钢铁、上海振华等先进企业
,重点关注公司的营运能力、增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构建公司三年全面
对标指标评价体系,通过设定具体指标和预期目标,拉动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和管理水
平。 
     6.强力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聘请专业化团队,充分调研公司信息化需求,在
升级现有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司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隐
性成本,增加公司效益。 
     7.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松懈。持续保持公司各办公、生产区域疫情防控工作
,层层落实责任要求,对公司内食堂、浴池、公寓等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区域及时做好
消杀工作,细化外来人员、车辆管理,做好相关信息登记。组织符合条件的员工,积
极完成疫苗接种。 
     8.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持续推进风险清理。一是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理
念,邀请专家对公司进行系统性培训,提高各层级管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并逐步开
展对各职能体系的专项风险梳理,逐步实现风险指标的量化识别管控。二是充分利用
奖惩政策,持续推进经营业务的风险清理,强化管理措施的落实执行,防范新增风险



    ★2020年年度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概述 
       2020年,公司董事会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及相关监管规则要
求,忠实、勤勉的行使《公司章程》赋予的职权,扎实推进董事会日常工作,科学高
效决策重大事项,认真自觉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严格执行股东大会决议,不断规范公
司法人治理结构,切实维护公司和全体股东权益。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市场形势和
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公司上下紧紧围绕疫情防控和生产经
营两条主线,科学研判,积极应对,精心谋划,狠抓落实,较好完成了年度经营目标
,生产经营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62亿元,同比增长13.20%;实现利润总额1.
10亿元,同比增长116.6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34.96万元,同比
增长19.59%;基本每股收益为0.0307元/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169.40亿
元,较年初增长0.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66.01亿元,较年初下降0.9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3.42元/股。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逆势提升履约能力 
       报告期内,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公司坚持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
“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紧紧聚焦合同执行,及时启动特殊时期生产组织应对
机制,坚定推进“计划驱控”的生产管理体系,建立了从设计源头到安装现场全流程
覆盖,上下游、国内外全供应链联动,生产组织节拍快速有效调整的“大生产”管理
模式,以时间换空间,为保市场、保供应链赢得先机。 
       报告期内,公司精准打通了产销、物流等堵点,坚持防控不松懈、生产不
间断、服务不打折,在非常时期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平稳运行的同时,科学统筹公司整
体产能资源摆布,理顺公司内部主机、内配套单位合同履约责权利,推动整体协同能
力提升,合同履约率达到99.5%。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改善产品质量,85项重复性质量问题和204项典型工艺
问题得到根治,21项质量管理课题取得预期成效,6类产品质量对标提升取得明显效
果。规范322项配套件采购验收内容,细化6项安装调试指导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日益
成熟。突出质量风险预防和全过程管控,实现厂内、配套、安装现场质量监管全覆盖
,宝钢湛钢7米焦炉等19项重点产品高质出产,全力为国家重点工程保驾护航、支援
行业重点顾客复工复产。 
       2.践行“经营市场”理念,市场订货实现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主动调整自身战略,在“疫情防控”与“生产经营”两个
主战场同时发力,以“毅”战“疫”,主动出击,采取云投标、云服务、提前隔离检
测等多种方式走访和服务顾客,高管牵头走访重点顾客97家,营销、质量、技术系统
参与服务深度持续深化,解决顾客反映强烈问题221项,收集顾客新需求26项,公司
服务质量得到宝武集团、国电联合动力等顾客肯定。注重顾客精准服务,顾客满意度
测评内容与对象更加精准、全面,完成370家重点顾客满意度测评,对不满意的顾客
开展回访,全面改进服务质量,服务管理得到不断强化。 
       报告期内,公司抢抓国内市场机遇,新开拓合同额千万级以上客户19家,
包括中化赛鼎、华丰集团、天津中车、永锋集团等,成功签订了宝武集团450t铸造起
重机、沙钢集团3,000t/h链斗式连续卸船机、秦皇岛港6,000t/h装船机、国家地震工
程模拟研究设施起重机、澳大利亚IB公司废料输送设备等重量级订单。公司报告期实
现新增订货118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风电产品和冶金机械占订货总量的50%以
上,智能化产品订货也保持增长态势,企业创新求变带来的产品结构性调整有力支撑
了订货放量增长。 
       报告期内,在国际市场需求急剧萎缩情况下,公司不断创新出口模式,多
举措稳定国际合作,局部化解了疫情对海外订单的影响,在国际市场需求急剧萎缩情
况下,实现出口订货2亿美元,出口创汇1.2亿美元,成功签订澳大利亚FMG废料输送
设备总包等高端项目,首次挺进俄罗斯大型铸造吊市场,稳住了外贸基本盘。 
       3.以市场为导向促研发,为企业发展积蓄新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以市场和问题为导向,以“智能高效、节能环保、安全可
靠”为主要方向,以“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拉动盈利作用明显”为主要目标,将科技
成果市场推广纳入研发过程管理,大力开展精益设计和产品研发储备。全年公司科技
投入约4.9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06%,完成新产品开发35项,取得专利授权72项。
其中,投入港口机械类产品研发费用占比18.55%、冶金机械类占比18.47%、装卸机械
类占比11.86%、起重机械类占比10.79%、风电设备类占比6.00%、其他类产品合计占
比34.33%。 
       报告期内,公司以“智能、高效”为升级重点,实施“技术创新”提升工
程,推动传统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智能化技术促进订货同比增长54.9%。散料
机械方面:成功研制全球首套两用翻车机;大力推进通用化、轻量化升级,堆取料机
规格压缩60%;单车翻车机总成本得到较大幅度压缩。港口机械方面:成功研制全球
首台3600吨/时智能化连续卸船机,产品多项性能指标填补行业空白;完成65吨超大
型抗震岸桥技术开发。冶金机械方面:无人化焦炉机械已经处于性能完善阶段,即将
开启智能化焦炉新时代;矿热炉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投产应用,冶炼自动化率达到95%
,故障停机率降低50%。起重机械方面:搭建起重机智能化虚拟调试仿真平台,调试
周期压缩40%;构建起重机远程数据采集中心,提升了远程智能运维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规范设计管理,强化设计流程、设计规范和设计审
查管理,设计管理体系持续规范。聚焦产品设计水平提升,强化质量顽症设计环节根
源性治理,144项设计问题彻底整改;梳理、固化“三化”设计成果,四大类主导产
品部件系列化率达到40%,设计降成本效果显著。 
       4.实施“精益运营”管理,不断改善运行质量 
       报告期内,公司在持续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创新采取精益设
计、精益工艺、精益采购、精益生产、精益成本、精益管理六大精益运营模式,向管
理改善要效益,由浅到深、由显性到隐性逐步改善企业运行质量,努力消除生产全过
程一切不产生附加价值的劳动和资源,重复性问题大幅减少,隐性成本大幅压缩,合
同执行质量、产品制造效率明显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存货和应收账款,以压缩总量和提升周转效率为目标
,以限期“销号”方式开展问题账款、暂停项目等八个专项清理,对公司改善现金流
、提升经营效益和运行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强力推进疑难账款清收,应收账款周转
率同比提升明显,资金周转效率明显提高。建立滚动资金预算管理机制,强化资金及
票据统筹管理作用发挥,全年压缩有息负债总体规模,经营现金净流入持续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推进目标成本管理,推行费用要素全面预算,强化分
析管控和异常预警纠偏,固定费用占收入比例降低2.2%,成本费用要素得到有效管控
。践行“大风险”理念,强力实施存量风险清理,完成15项业务123个风险点梳理,
实现3,000万元以上大额合同风险评审全覆盖,合同执行过程风险管控明显增强。强
化“事前”、“事中”管控,将供货合同划分为“重点关注项目、执行异常项目、风
险迹象项目、风险项目”等“四个风险层级”实施动态管理,对其中113项重点项目
实施常态化管理,全年无大额新增风险项目产生,经营风险持续降低。 
       5.推进实施改革创新,激发企业经营活力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启动信息化系统升级,搭建信息化顶层规划方案,完
成CAPP、费控、移动办公等重点信息化项目筹建准备工作,加速推进管理方式和制造
方式变革。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完成首批智能制造项目启动实施,起重机公司台车架
和隔板智能焊接项目顺利投产,焊接效率提升2倍,产品质量明显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完善激励约束政策,优化经营单位绩效考评办法,分级分
类实施效益考核,推动经营单位建立部门、车间全覆盖的绩效工资体系。推广共创共
享奖励机制和工资分配改革,投入1,500万元用于创新创效激励,有效激发了经营单
位“创先争优”积极性。 
       报告期内,公司规范重大经营与投资决策管理,按照董事会对经理层最新
授权,分级分类明确经理层重大事项决策权限与程序。建立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与
容错纠错免责双体系,下发管理办法,编制了正常经营投资事项免责清单。强力推进
内部审计问题整改,对审计问题进行“回头看”,整改完成率达到98%。 
       6.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提升企业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报告期内,坚持绿色发展,强化能源管理中心作用的发挥,万元产值综合
能耗同比下降27.5%。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对外信息披露37次,发布公告事项111项,
持续实施现金分红,公司信息披露工作再获最高评级“A级”。 
       报告期内,公司强化本质安全,完成700余台套设备设施安全防护改造,对
重大危险源站房实施升级,推广高空作业车等新型工装工具,消除潜在危险因素,全
年加大对于隐患、环保等治理的投入,加强事故分析整改,加大对轻伤事故的根源分
析与整治,针对性建立事故反思日制度,实施事故日全员停产学习,确保深刻汲取事
故教训,做到警钟长鸣。 
       报告期内,公司示范带动复工复产,高效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对民营及中小
企业账款支付工作。努力将经营发展成果惠及员工,积极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实
现多方共赢发展。 
     
       二、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宏观环境 
       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之争激烈,全球保护主义及单边主义抬
头,中美博弈将长期持续,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不稳定、不确定、复杂化
、模糊化(VUCA)时代,且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复苏动力不足,全球产业链
和供应链遭受冲击,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竞争加剧,贸易局势紧张。 
       从国内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立足新发展阶段,国内经济
发展稳定向好,初步建立全球区域化经济体系,促进我国和全球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
。随着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东北地区已初步扭转经济持续下滑的形势,营商环
境有所改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新一轮国有企业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将加速推
进,将进一步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2.产业环境 
       重型装备制造业仍处于转型发展期,国际重型装备制造业消费市场总体趋
于平稳,亚洲市场仍然是重型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市场,但部分重型装备制造业低端产
能过剩、过度竞争的供需关系及原材料成本压力的问题依然存在,短期内仍处于机遇
与压力并存的转型发展期。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互
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重型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技术驱动效应更加凸显,行业
将持续向智能化、绿色化、综合解决方案化整合。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
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进入重构期,在新发展格局的推动下,向“补链、强链
、延链”升级,推动装备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二)公司发展战略 
       报告期内,公司聘请行业权威专家共同研究,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
环境、行业情况、市场情况,深刻总结公司“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经验和对标国内外
优秀企业的基础上,编制形成了《大连重工“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公司
“十四五”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东北振兴决策部署以及大连市国资国企综合
改革实施意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
展。“十四五”期间,公司继续聚焦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
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活力,推动互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企业经营由产品向“产业链+生
态圈”转变,瞄准世界一流水平,做强做优做大装备制造及服务产业,实现企业经济
行稳致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振兴和大连“两先区”建设作出贡献。 
       1.发展目标 
       至2025年,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持续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完
成向现代化制造企业、综合性服务企业转型,实现企业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员工收
入随企业效益增长相应提高,实现高质量发展。 
       2.规划思路 
       “十四五”期间,按照国家、省市2035年远景目标和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
,顺应重型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确定了“12366”规划思路
。 
       “1个定位”:打造世界一流的重大装备综合服务集团,借助“双循环”新
发展格局,构建“产业链+生态圈”新模式,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大导向”:坚持“创新驱动、效益优先”2大导向,充分发挥增长潜力
,不断提升经营和管理水平。 
       “3商新重工”:推动企业向重大装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整体解决方案
服务商的“3商新重工”转型。 
       “6大板块”:打造以巩固发展为主的物料搬运机械板块、冶金机械板块,
以重点发展为主的核心部件板块、大型铸造板块、综合服务板块,以孵化培育为主的
新兴产业板块。 
       “6项重点任务”:一是“重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产学研联盟建设;二是
“双循环”市场深耕,经营扩面提质增效;三是“强提升”深度融合,推进“数智化
”管控平台建设;四是“占高端”业务升维,深化服务型制造转型;五是“可持续”
管理提升,全面贯彻精益运营;六是“新业态”资本赋能,产融结合催生新动能。 
       (三)2021年度经营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企业实施战略规划布局的关键一年。
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最大限度维护股东、公司、员工和其他相关者利
益,2020年公司工作要点如下: 
       1.全力实施科技创新,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把科技作为发展战略的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
强企。 
       (1)加快主导产品技术升级。快速解决产品短板问题,对顾客反应强烈以
及设备多发频发问题,分级分类制定攻关课题,快速推动解决。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强化重点项目技术方案策划,强力推进主导产品“三化”和可利用率、可靠性水平
提升,实现主导产品司机室“人性化”水平提升和应用突破。提升产品“差异化”长
远竞争优势,基于对“十四五”市场需求预测分析,确立各板块重大技术引领课题和
分步实施目标与计划,力争三年将主导产品打造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水平。 
       (2)加快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建立营销、技术协同开发机制,提升新产
品、新技术市场化率;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加快推动主导产品向系统智能管
控转变,散料、港机重点突破料场智能化,突破焦炉机械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服务,突
破起重机械集群和系统智能控制,突破矿热炉全生命周期故障预警和预测性维护。实
施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加大主导产品电气、液压控制系统及传动等核心零部件技术攻
关,推进预装式电气室等市场化;强力开发人工智能、污水、固废处理技术,加快主
导产品核心技术向军工领域转移应用。 
       2.外抢市场内抓销售,全力实现经营规模增长 
       精细营销策划,统筹产销摆布,实现规模合理增长,打牢高质量发展基础
。 
       (1)坚决完成全年订货目标。加强营销管理,紧跟市场需求变化,扩大信
息收集渠道,针对性调整板块营销策略,做好重点项目营销策划,合同中标率提升。
充分发挥公司整体产能优势,坚定国际化经营战略,稳住焦化、风电核心零部件板块
基本盘,推进实施出口产品培育提升计划。 
       (2)大力挖掘经营单位增长潜力。调整资源配置,做大做强散料、起重机
、电控等比较优势强、市场潜力大的产品;进一步明确弱势产品市场定位,发挥公司
市场品牌优势,寻求困难单位战略突破路径。 
       (3)严格确保产品按期出产销售。统筹产能摆布,加快产品销售。科学制
定销售计划,动态掌握顾客真实需求信息,确保重点项目顺利销售。 
       3.做优存量拓展增量,全力推动市场结构优化调整 
       加快向“经营市场”“经营顾客”转变,新老市场并举拓展,为经营规模
持续保持合理增长赢得战略主动权。 
       (1)深耕国际市场。加快向外经转型,对标开展经营模式升级,协同海内
外资源,实现散料输送、港口物流领域工程 
       总包拓展性突破。加快海外市场布局调整,深耕传统优势市场,拓展关联
市场,加快“六大市场”(向电力料场及码头总包订货拓展、向综合贸易拓展、向与
西方知名公司的合作拓展、向发展中国家中小客户合作拓展、向小型项目属地化制造
拓展、向高端外延零部件订货拓展)战略调整。 
       (2)大力开拓存量后服务市场。加快战略布局,深入分析存量市场规律和
特点,制定拓展方案和实施计划。升级服务 
       模式,深挖智能和环保改造市场,加快焦炉机械区域备件中心建设和典型
服务经验的推广应用。加快智能服务,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服务技术开发,
着力推进向智能运维转变,加快研究产品全生命周期大数据管控平台建设方案。 
       (3)加快新市场、新领域拓展。依托核心产品,完善相关资质和能力,积
极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做大做强工程总包 
       业务;强化新产品、新技术市场推介;优化环保、军工板块资源配置。 
       4.提升履约能力,全力满足顾客需求期待 
       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不断提高满足顾客需求变化能力。 
       (1)提升履约能力。构建精益生产管理体系,制定精益生产提升计划,推
进生产组织由“调度管理”“计划管理”向“体系管理”转变,实现合同执行全过程
管理覆盖,合同履约率力争达到100%。加强安装现场管理,积极推行“专业化配套”
“远程化调试”和“模块化组装”,实施主导产品安装调试标准工期管理。 
       (2)提升产品质量。加强重点及出口产品质量管控,强化预防纠正措施应
用,推广出口产品质量管控模式,确保重点产品高质出产。加强质量管理基础能力建
设,继续开展主导产品质量对标提升,实施产品质量检验体系系统性升级行动,建立
产品出厂质量评价标准,强化出口产品供应商管理体系建设。深化质量问题持续改进
,继续开展质量重复性问题根源性治理,重复性问题发生率降低,开展2020年现场多
发问题整治行动和质量改进效果“回头看”。 
       (3)加强服务管理。深化顾客走访策划,将顾客走访纳入常态化工作,动
态制定多层级、跨系统走访计划。提升服务水平,重视顾客反馈的“细节”“小事”
,高效整改反馈问题,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定期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精准改进,
不断提升顾客满意度。 
       5.苦练精益运营内功,全力推动运行质量改善和盈利能力提升 
       聚焦问题导向和价值导向,对经营管理体系进行系统性提升,打造高效益
性经营管理体系。 
       (1)夯实经营运行基础。开展暂停项目等八个专项清理,下发清理计划,
研究管理改进措施,突出“划线”管理,坚决完成清理目标。已完结的清理项目纳入
常态化管理,强化逾期节点考核。加强存货管理,建立存货常态化归口管理机制,实
现存货总量压缩。 
       (2)提升盈利能力。大力推广目标成本管理,将质量成本、财务成本和销
售费用等纳入管理范围,实现产品目标成本管理全要素覆盖。加强对毛利异常、成本
追加情况的分析整改,试点推行作业成本法。严格成本费用要素管控,按照“极限降
成本”思维,严格落实成本费用预算分解控制计划,深化职能部门“业务管理”和“
价值创造”作用的发挥,切实提升成本费用要素的管控实效。 
       (3)全面深化风险防控。建立健全大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提升全面风险
防控能力。加强合同执行全过程风险管控。 
       扎实做好重点项目风险评审,强化“四个层级”和供货合同执行过程节点
常态化管控,严防产生新的大额风险合同。强化风险管理刚性约束。明确供货合同风
险管控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实施重大新增风险专项审计,对未履职或未正确履职造
成重大风险损失的责任人进行追责。规范公司运作。充分发挥独立董事、专门委员会
的效能,保障“三会一层”科学运作;强化关联交易、债务重组、内幕信息管控,防
范运营及信息披露风险。 
       (4)改善经营现金流。加大回款力度,强化账款分类管理,加速应收账款
清理。加强资金预算管理,统筹资金收支和资金形态,强化年度全面预算和月份滚动
预算管理,满足经营资金需要。加大闲置低效资产的盘活处置力度。 
       (5)严格抓好安健环管理。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守安全红线,强化各层
级主体责任落实,构建大安全格局。大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强化设备设施防护,推
广应用先进工具工装,改善员工作业条件,消除潜在风险。严格抓好制度落实,抓“
痛点”,划“红线”,强“监管”,提高制度执行力和管理有效性。持续改善职业健
康环境,治管结合,推进有机废气、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深度治理,加强环保设备日
常维保,加快建设绿色工厂。 
       6.加快推进管理方式和制造方式转型,全力推动效率变革 
       加快管理信息化、制造自动化和智能化,不断提升精细化水平,提高管理
效率。 
       (1)开展管理提升对标行动。建立对标指标体系,建立公司、经营单位两
级指标评价体系,在经营、管理和产品三个维度设定提升目标。严格落实对标计划,
将部分对标指标纳入经营业绩责任书管理,构建对标长效机制,推动运行质量改善和
发展能力提升。 
       (2)大力推行精益管理。深化精益工艺成果应用,扎实推进精益设计、精
益采购计划实施,尽快研究设备、能源、库房、资金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精益管理实施
方案,逐步建立全面精益管理体系。 
       (3)全力推进信息化系统升级。完善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案,制定阶段实施
计划;加快推进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确保移动办公、费控、采购平台二期、CAPP系
统年底前上线运行,启动库房管理、制造执行和分布式数控系统升级。 
       (4)加速推进智能化制造。制定智能制造规划实施方案;加大投资力度,
做好智能焊接生产线、智能下料工厂等智能制造项目实施与推广工作;统筹推进后续
智能制造项目的分析论证与组织实施,快速扩大智能制造应用范围。 
       7.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经营活力 
       以改革破除制约经营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路清障
。 
       (1)严格落实大连市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实施意见。深入研究国家、省市改
革相关重大方针、政策,结合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确定企业体制、机制改革重
大原则,快速形成试点落实方案。 
       (2)改革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奖励制度,夯实公司两级奖励制度基础
,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激励广大员工立足岗位奋发向上、创新创优。以技术专家薪酬
改革为试点,加快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完善经营业绩考评机制,建立经营预算精
准管理机制,解决“预算松弛”难题;将部分指导性指标纳入经营业绩考核,引导改
善运行质量。健全中层干部岗位绩效评价体系,激励中层干部担当作为;加快职能部
门经营业绩考核试点推广。 
       (3)深化内部工作协同机制。推进营销管理机制创新,强化“大营销”理
念,对营销组织架构与模式实施功能调整,打破“单位”“产品”限制,最大化发挥
营销资源潜力。强化内部市场化配套机制,明确主机、配套单位权责边界和工作准则
,增强营销报价、生产组织、现场问题处理协同性,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力。 
       (4)加速人力资源改革。优化人员结构,以发展战略为指引,有序开展智
能化等紧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优化员工素质结构,面向企业发展和员工职业发展
需求,制定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轮训方案,开展分级分类培训。 
       (四)公司资金计划及来源 
       根据公司业务情况及经营目标,2021年业务规模将保持稳定,公司将主要
以货款回收及通过多种融资手段、多渠道筹集,满足经营性资金需求。 
       (五)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及对策措施 
       1.可能面临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及行业经营环境变化的风险 
       装备制造业属国民经济基础行业,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
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受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的影响较大。公司以装备制造业为
主导产业,主要客户集中在冶金、港口、能源、矿山、工程、交通、航空航天、造船
等国民经济基础领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宏观经济的变化将会对上述行业需求产生
重大的影响,进而引致公司经营环境的相应波动,对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前景造
成不利影响。 
       (2)新冠疫情可能带来的风险 
       当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全球疫情形势依
然严峻。由于疫情导致的国际形势紧张,国际市场等多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国内也面
临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点,可能会对包括公司在
内的装备制造企业的现金流、经营业绩等产生负面影响。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机械装备制造所需要的钢材、铸锻件及机电配套件等材料成本及能源成本
占总成本的比例较高,其价格的波动会对公司主营产品的销售定价产生一定影响。公
司虽然可以通过调整产品价格转移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与产品
价格变动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且在变动幅度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原
材料价格的波动将会对经营业绩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 
       (4)行业竞争风险 
       随着我国重机行业的主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扩展,这些企
业与公司相互之间直接竞争的产品领域有增加的趋势,行业竞争趋势将会加强。同时
,在国际市场上,公司也面临着韩国斗山、芬兰科尼、德国西马克、克虏伯等国际知
名公司的竞争。如果不能有效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利
润水平构成不利影响。 
       (5)新技术研发风险 
       装备制造业涉及多个技术领域,产品具有多学科知识的集成性、组织结构
的跨企业性、项目性以及用户定制性等特点,产品生产周期长、研发成本高、不确定
性较强,增加了产品研发的难度,由于未来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将可能使公司面临新
技术研发风险。 
       (6)经营管理风险 
       作为国内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公司目前的业务板块涉及装备制造的多个细
分板块,形成了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相补充、主业多元并举的局面。公司的经营策略
有助于分散单一主业的经营风险,但同时也加大了公司的管理难度,对公司的质量控
制、风险管理、管理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均带来一定的挑战,可能导致
产品质量损失、核心人才流失、产能不均衡、市场竞争力不足等经营管理风险,从而
影响公司经营效率与效益。 
       2.对风险的应对措施 
       公司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主线,以改革创新
为根本动力,加快市场升级、管理升级和技术升级步伐,建立健全激发员工“奋发向
上、创新创优”的激励约束机制,全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新
突破,打造满足顾客需求和适应市场变化的全新竞争优势。 
       (1)强化组织协调管理,科学平衡产能。针对合同量多、生产组织压力较
大的经营单位,精细做好内、外部能力分析 
       及平衡摆布,按合同交货期逐项倒排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同时加强关键节
点期的过程管控,强化各级人员责任落实,确保按期产成、销售。针对任务量不足的
经营单位,加强内部产能调配,在确保公司内部生产资源利用最大化同时,根据预计
订货信息,提前做好应对新签订“短平快”合同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技术准备、
长线件订货、生产资源平衡,切实提升组织效率、质量,确保新补充短周期合同按期
产成、销售。 
       (2)着力强化质量管理。从主导产品对标提升、质量重复性问题降低等方
面,设立差异化“质量任务书”,进一步落 
       实质量主体责任,提升自我质量管理水平。坚持质量“回头看”,针对202
0年产品体系内、外部审核提出的问题,实施整改效果“回头看”,保证整改有效性
。坚持实施质量成熟度评价,对2020年各经营单位质量成熟度评价存在的短板问题,
实施针对性系统帮扶,并通过产品体系审核、重复性问题检查、专项拉练等手段,客
观评价经营单位2021年质量成熟度,实施持续改进。 
       (3)加强核心人才管理。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落实感情留人、事业
留人、待遇留人“三留人”策略,利用专项 
       管理措施,进行关键节点风险控制,持续完善技术、管理、技能并重的薪
酬发展体系,优化调整各类人员工资序列,激励核心骨干人员。 
       (4)着力强化新产品技术管理。坚持以国际化、高端化、服务制造、绿色
环保为发展方向,深度挖掘用户在智能化、无人化、环保改造等方面的需求,加速新
技术向产品提升的转化,巩固传统产品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在 
       投标前,充分做好新产品技术风险分析,检索、掌握相关的专利和非专利
技术,借鉴前期产品已有的经验和教训,降低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5)加强对标学习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对标宝武钢铁、上海振华等先
进企业,重点关注公司的营运能力、增长能 
       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构建公司三年全面对标指标评价体系,通过
设定具体指标和预期目标,拉动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 
       (6)强力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聘请专业化团队,充分调研公司信息化需
求,在升级现有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同时,进 
       一步完善公司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隐性成本,增加公司效益。 
       (7)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松懈。持续保持公司各办公、生产区域疫情防
控工作,层层落实责任要求,对公司内食堂、浴池、公寓等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区域及
时做好消杀工作,细化外来人员、车辆管理,做好相关信息登记。组织符合条件的员
 
       工,积极完成疫苗接种。 
       (8)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持续推进风险清理。一是本着“走出去,请进来
”的理念,邀请专家对公司进行系统性培训, 
       提高各层级管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并逐步开展对各职能体系的专项风险
梳理,逐步实现风险指标的量化识别管控。二是充分利用奖惩政策,持续推进经营业
务的风险清理,强化管理措施的落实执行,防范新增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完整的土地使用权、设备、专利、非专利技术
、商标等核心资产,在技术制造、结构调整、市场品牌、顾客资源、人力资源、国际
化经营等方面形成公司的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 
       1.技术制造优势。卓越的技术制造能力是企业提升综合实力的有力保障。
公司建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由1个设计研究总 
       院、10个专业设计院、1个电气技术研发中心、4个研究所及3个实验室等院
所组成)、国家认可检测/校准实验室、1个海外(德国)技术研发中心、国家风电传
动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三级技术研发体系,具备机、电
、液集成研发、重大装备非标设计、制造、总装发运、安装调试及工程总承包能力,
配有一大批国际领先、国内先进的大型精密加工、大型铸造及热处理设备,公司先后
承担大型船用曲轴、核电起重设备、风电传动与控制系统、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馈
源舱索驱动系统、火箭发射平台脐带塔等重大装备国产化研制课题。截至报告期末,
公司拥有有效专利508项(其中发明专利242项,国际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57项,
技术引领能力持续提升。 
       2.产品结构优势。合理的产品结构是企业抵御风险及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
。公司主要为冶金、矿山、港口、造船、能源、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提供重
大技术装备,在冶金机械、港口机械、起重机械、散料装卸机械4大类传统产品方面
始 
       终保持竞争优势。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开发了能源环保装备、传
动与控制系统、船用零部件、工程机械、海工机械等新拓展产品,构建了国内规模最
大、最具市场竞争能力的风电核心零部件、核电起重设备和大型船用曲轴专业化研制
基地。 
       同时,公司凭借自身在重型机械行业全产业链特色,各业务模块协同互补
,具备较强的产品定制能力,能够为顾客提供特色产品和差异化的一站式服务。 
       3.市场品牌优势。良好的业内声誉是企业拥有的重要关键性资源。公司是
国家重机行业的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和新能源设 
       备制造重点企业,历史底蕴悠久、行业声誉良好,历经市场考验,创造了2
40多项“中国第一”。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25个名牌产品,其中DCW牌桥、门式
起重机和DHI牌减速机为中国名牌,大型散料装卸输送设备、起重运输装卸机械系列
产品、焦炉机械、系列混铁车、系列钢(铁)包、电石炉为辽宁省名牌。在2020年辽
宁省企业品牌价值信息发布会上,公司以928.7分(满分1,000分)的品牌强度、60.9
6亿元品牌价值的评价结果,在全省14个行业入围企业品牌价值信息发布名单的57家
企业中位居第二。 
       4.人力资源优势。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保障公司平稳运行的必要条件。公
司始终坚持“人才强企”发展战略,践行“为 
       敬业者搭建平台、为成才者培植沃土”的人才理念,培养造就了一支具有
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经营管理人才、科技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报告期内,公司
持续深化高端人才培养,2人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3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9人被认定为“大连市高层
次人才”。“十三五”期间,公司获批成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
师工作站7个、大连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12人获国家、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
殊荣,5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人获市级以上劳模、五一奖章荣誉称号。 
       5.顾客资源优势。顾客的广泛认可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公司始
终坚持以市场为中心,以满足顾客需求变化, 
       增强顾客满意为导向,借助在行业内的深厚积累以及丰富的重型机械设备
制造经验,公司在数量和复杂性上拥有全球领先的重型机械设备制造案例库,与关键
和重要顾客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大力培育“战略顾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与50
多家重点顾客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与宝武钢铁、鞍钢集团、中冶集团、中船
集团、五矿集团、华润集团、国电集团、中核工业、中广核集团、华能集团、中国一
重、东方电气、哈电集团、招商局集团、中车集团、中钢集团、中国建材等30多家央
企建立互惠互利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业内树立了良好口碑。 
       6.国际化优势。国际化经营始终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战略。公司坚持注
重市场国际化、标准国际化、网络国际化,多 
       层次、多渠道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公司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定
位于为港口、电力、矿山、钢铁等建设领域提供大型、成套、智能、环保设备,先后
设立德国公司、香港公司、印度公司、澳大利亚公司、马来西亚公司、越南公司,打
造了技术创新、金融、投资、制造服务、贸易等多维度平台。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创
新出口模式,多举措稳定国际合作,局部化解了疫情对海外订单的影响,在国际市场
需求急剧萎缩情况下,实现出口订货2亿美元,出口创汇1.2亿美元,稳住了外贸基本
盘。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产品和服务累计远销93个国家和地区,逐步实现了从零部件
出口到单机出口、成套设备出口,再到工程总承包出口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转
变。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所提供的信息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维赛特财经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
   担任何责任。
2、在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
   的股票没有利害关系,本机构、本人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维赛
   特财经不对因据此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