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指标公式 龙虎榜
首页 > 主力数据 > F10资料 > 正文

   002013中航精机资产重组最新消息
≈≈中航机电002013≈≈(更新:21.08.31)
    ★2021年中期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航空工业旗下航空机电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承担
航空机电产品的市场开拓、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维修保障的全价值链管
理,为航空装备提供专业配套系统产品,在国内航空机电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公司致
力于为防务和民生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主要经营航空机电产业和基于航空核心技术发
展的相关系统,目前产品谱系覆盖航空电力系统、液压系统、燃油系统、环境控制系
统、高升力系统、武器与悬挂发射系统等航空机电系统及汽车座椅系统、空调压缩机
、高压氧舱、等静压机等相关领域。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逐渐形成了体制机制、行业标准、平台整合、研发能力、智能制造、试验
验证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进入持续发展的上升通道。 
     (一)体制机制方面 
     公司充分利用实际控制人航空工业的行业优势地位,与主要客户之间形成长期
稳定紧密合作的共赢关系,具备提前沟通、一体化研制、全流程跟踪的独有竞争优势
;同时直接控股股东中航机载系统有限公司被列入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行动
”范围,股东将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历史遗留问题方面具有先行优势。 
     (二)行业标准制定方面 
     公司在军用航空电源、燃油、环控、液压、悬挂发射等专业领域通过军民机相
关产品的研制,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专业技术体系,主编相关行业国家标准17项、国
家军用标准39项及行业标准若干,作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也充分体现了企业的行业领
导地位。 
     (三)平台整合方面 
     公司作为航空机电业务的专业化整合平台,从2013年开始,陆续开展了12家航
空机电企业的资产整合工作,通过资产的陆续注入,公司的航空军品业务收入从2013
年的24.45亿元,逐年提升至2020年90.14亿元,公司航空主业占比从36%提升至73.74
%;公司一直在民用航空业务领域进行技术储备,参与国内民用飞机C919、蛟龙600、
MA700、长江系列发动机等多种机型机载产品的研制工作,特别在民机预研及转包生
产方面,公司与多家世界航空机载设备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公司航空机电
业务的资本整合平台地位凸显。 
     (四)研发能力方面 
     公司所属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拥有多个
航空产品研究所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拥有享有各
级政府津贴专家及航空工业技术、技能专家一百余人。拥有较为完备的研发流程及研
发体系,可自主设计、测试及验证各型电力系统嵌入式软件,同时具备优秀的围绕软
件研发配套的计算机、测试设备及维护支持设备的软件开发能力,在“机电液”一体
化集成技术、特种工艺技术、精密加工技术、深孔加工技术、密封技术、检测试验技
术等方面具有极强的技术能力和竞争力。 
     (五)智能制造方面 
     公司在生产制造方面大力推进生产制造模式变革,采取了“精益制造+智能制造
”。 
     在精益制造方面,拥有齐全的工艺技术门类和高端数控设备,拥有数控设备千
余台,机加设备数控化率达到80%以上,数控设备数量和档次行业领先,形成了基于
模型的设计、仿真、工艺和检验的一体化数字化体系,部分子公司已建立了精益单元
线的新评价机制,精益单元产出创新高,推行分批次、分时段控制在制品数量、小批
次多工序快速流动的精益生产组织方式,以标准工艺路线为基础,形成“零件对应虚
拟线、虚拟线对应设备”的虚拟生产线。 
     在智能制造方面,部分子公司建设了专门针对军用航空零件多品种、小批量、
多工序、高精度等特点而开发的柔性制造生产线,实现单一数据链,利用RFID和工业
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传感、控制、检测、物流的高度集成和数字信息的全流程贯通,
同时实现了工艺标准化、管理组织化、信息一体化、生产自动化,部分已建成24小时
无人值守的“黑灯工厂”,有效提升了生产制造能力。 
     (六)试验验证方面 
     公司具备国内航空电源、高升力系统、燃油环控系统、飞控机械操纵系统、货
运系统及悬挂发射装置等多型大型多自由度半物理仿真试验平台,该部分试验平台均
为行业最先进的专业系统试验平台,且具备一定的唯一性。半物理仿真平台通过对试
验产品模拟各种高温、低温、振动、冲击、加速度等力学和环境试验能力,对产品的
各项性能、各种环境下的模拟实验、多产品应用环境下的验证,一方面可确保交付产
品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更是对公司研发体系的有效支撑。公司多个检测验证
中心通过并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CNAS)和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委员
会(DILAC)颁发的双证合一实验室认可证书。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技术领先的风险:尽管公司的航空机电产品作为国之利器的核心功能产品,
取得了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的巨大进步,在技术上一直处于国内领先的地
位,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预研方面基础能力较弱,资源保障不足,对型号项目
研制支撑有限,正向设计能力不足,系统化产品联合研发模式及运作机制有待完善。
 
     对策:公司作为国家国防工业的“排头兵”,将持续把科技创新作为公司的首
要发展驱动力,并持续深化技术创新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引领作用。公司将进一步整合
现有技术平台、提升核心关键技术,规范研发工具与新品正向设计研发流程,缩短研
发周期,降低研发风险;导入IPD研发管理体系,探索产品全生命周期联合开发协作模
式,紧抓预先研究工作,开展研发人员能力分类,强化人员交流与退出机制,优化研
发资源配置,推进研发效能最大化;加快多项目协同系统完善应用,强化项目管控能
力,构建协同高效的研发模式;继续深化MBSE、DFSS等正向设计理念和方法应用,提
升需求捕获及数字化模型仿真验证能力,提升产品正向研发设计水平。 
     2.产品大批量交付的风险:“十四五”期间,公司主要客户将逐步推行大批量
产品采购,公司产品交付量将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在“十四五”期间将对公司的生
产组织、资源调配、资金运转、服务保障带来一定的冲击和风险。 
     对策:公司将深耕内部运营体系提升工作,积极推进AOS体系建设,以合同订单
管理为源头,全面推进精细管理及精益生产,规范内部生产流程,有效提升工艺水平
及产业布局,完善最小化库存管理,建立生产管理信息大数据,找准关键问题、薄弱
环节,分阶段完善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工程在企业发展中的功能、效果和作用。在
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同时,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最终将管
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有效结合。此外,公司将积极筹措运营资金,一方面加大客户预
付账款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充分发挥公司强大的融资能力,从资金层面保障公司未来
快速发展的需要。 
     3.运营效率的风险:受制于行业特点及历史运行情况,应收账款、存货占用较
高,资产周转效率较慢,人均生产效率、效益指标较低,公司运营效率有较大提升空
间。 
     对策:公司将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履约精神、提升契约意识,有效改
善企业的生产进度和交付节奏。进一步完善“两金”治理流程、方法,加强货款回收
和生产计划的科学提升。按照“三定”原则,持续推进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压缩管辅
人员数量。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工业制造转型,提升企业运行效率,缓解企业运营压
力。持续开展精益改善,建立精益成本管理架构。 
     第四节公司治理 
     一、报告期内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和临时股东大会的有关情况 
     1、本报告期股东大会情况 
     2、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请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二、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 
     三、本报告期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情况 
     公司计划半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四、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或其他员工激励措施的实施情况 
     公司报告期无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或其他员工激励措施及其实施情况



    ★2020年年度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概述 
       2020年,公司认真落实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要求,聚焦航空主业,深化
军民融合,狠抓提质增效,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基本完成了董事会下达的各项
运营指标。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24,098,837.96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9.86%
,比上年的12,131,383,070.72元,增加92,715,767.24元,增长0.76%;实现利润总
额1,348,023,458.19元,完成年度利润目标的102.94%,比上年的1,245,151,554.15
元,增加102,871,904.04元,增长8.26%;航空产品全年实现收入9,013,695,967.03
元,较2019年8,377,126,372.85元,增长7.60%;非航空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112,763
,290.65元,较2019年3,641,826,640.96元,下降14.53%;现代服务业,按照董事会
进一步集中主业的要求,继续压缩部分单位的非主业业务,现代服务业全年累计实现
销售收入97,639,580.28元,较2019年112,430,056.91元,下降13.16%,公司主业进
一步聚焦,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持续提高。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逐渐形成了体制机制、行业标准、平台整合、研发能力、智能制造、
试验验证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进入持续发展的上升通道。 
       (一)体制机制方面 
       公司充分利用实际控制人航空工业的行业优势地位,与主要客户之间形成
长期稳定紧密合作的共赢关系,具备提前沟通、一体化研制、全流程跟踪的独有竞争
优势;同时直接控股股东中航机载系统有限公司被列入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
行动”范围,股东将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市场化经营机
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历史遗留问题方面具有先行优势;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
激励优势,在2019年实施股票回购事宜,回购股份2257万股,并将适时实施员工持股
计划或者股权激励。 
       (二)行业标准制定方面 
       公司在军用航空电源、燃油、环控、液压、悬挂发射、飞行控制等专业领
域通过军民机相关产品的研制,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专业技术体系,主编相关行业国
家标准17项、国家军用标准39项及行业标准若干,作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也充分体现
了企业的行业领导地位。 
       (三)平台整合方面 
       公司作为航空机电业务的专业化整合平台,从2013年开始,陆续开展了12
家航空机电企业的资产整合工作,通过资产的 
       陆续注入,公司的航空军品业务收入从2013年的24.45亿元,逐年提升至20
20年90.14亿元,公司航空主业占比从36%提升至73.74%;公司一直在民用航空业务进
行技术储备,参与国内民用飞机C919、蛟龙600、MA700、长江系列发动机等多种机型
机载产品的研制工作,特别在民机预研及转包生产方面,公司与多家世界航空机载设
备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公司航空机电业务的资本整合平台地位凸显。 
       (四)研发能力方面 
       公司所属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拥有
多个航空产品研究所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拥有享
有各级政府津贴专家及航空工业技术、技能专家一百余人。拥有较为完备的研发流程
及研发体系,可自主设计、测试及验证各型电力系统嵌入式软件,同时具备优秀的围
绕软件研发配套的计算机、测试设备及维护支持设备的软件开发能力,在“机电液”
一体化集成技术、特种工艺技术、精密加工技术、深孔加工技术、密封技术、检测试
验技术等方面具有极强的技术能力和竞争力。 
       (五)智能制造方面 
       公司在生产制造方面大力推进生产制造模式变革,采取了“精益制造+智能
制造”的模式。 
       在精益制造方面,拥有齐全的工艺技术门类和高端数控设备,拥有数控设
备千余台,机加设备数控化率达到80%以上,数控设备数量和档次行业领先,形成了
基于模型的设计、仿真、工艺和检验的一体化数字化体系,部分子公司已建立了精益
单元线新评价机制,精益单元产出创新高,推行分批次、分时段控制在制品数量、小
批次多工序快速流动的精益生产组织方式,以标准工艺路线为基础,形成“零件对应
虚拟线、虚拟线对应设备”的虚拟生产线。 
       在智能制造方面,部分子公司建设了专门针对军用航空零件多品种、小批
量、多工序、高精度等特点而开发的柔性制造生产线,实现单一数据链,利用RFID和
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传感、控制、检测、物流的高度集成和数字信息的全流程贯
通,同时实现了工艺标准化、管理组织化、信息一体化、生产自动化,已建成24小时
无人值守的“黑灯工厂”,有效提升了生产制造能力。 
       (六)试验验证方面 
       公司具备国内航空电源、高升力系统、燃油环控系统、飞控机械操纵系统
、货运系统及悬挂发射装置等多型大型多自由度半物理仿真试验平台,该部分试验平
台均为行业最先进的专业系统试验平台,且具备一定的唯一性。半物理仿真平台通过
对试验产品模拟各种高温、低温、振动、冲击、加速度等力学和环境试验能力,对产
品的各项性能、各种环境下的模拟实验、多产品应用环境下的验证,一方面可确保交
付产品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更是对公司研发体系的有效支撑。公司多个检测
验证中心通过并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CNAS)和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
委员会(DILAC)颁发的双证合一实验室认可证书。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公司是航空工业旗下航空机电系统业务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
是我国军用和民用航空机电产品的系统级供应商,在我国航空机电产业中具有绝对领
导地位。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科技强军,加快
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未来我国
军用航空处于新型号换装列装的加速态势,军机机电系统受益于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增
长,是公司内生增长的核心驱动要素。 
       公司依托军用航空核心技术优势大力拓展民用航空产品,随着C919为代表
的民机产业发展,以及民机机电系统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民机产品配套从初级向中
高级产品发展,从单个产品向系统级产品的发展,未来公司民机机电系统市场规模潜
力巨大。 
       公司提前布局航空机电维修产业,将依托现有成熟的航空维修商业模式,
持续推进航空机电维修能力的整合与建设,构建规范统一的维修标准化体系,逐步确
立公司在航空机电维修业务领域的领先地位。 
       (二)公司发展目标 
       公司未来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三个大体相当”,即“军机与民机两类产品
的收入大体相当,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的收入大体相当,产品交付与维修备件两个领
域的收入大体相当”。 
       (三)经营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践行航空工业“一心
两融三力五化”战略,坚持机载公司“聚焦战略引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主线,持
续推进航空机电产业科技与体制机制的创新,确保“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开局。 
       公司在客观分析当前经营环境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2021年的
经营目标为:实现销售收入136.05亿元,利润总额14.77亿元。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规范董事会履职行为,进一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持续深化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的有机融合,着力规范董事会、监事会、高
管层等治理主体的履职行为,严格信息披露,加强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按照监管部
署开展公司治理评估和自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公司治理整体水平,进
一步健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作、有效制衡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夯实本公
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2.强化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着力推动数智化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机电产品中的应用研究
,组织、支持相关单位开展基础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工作,提升工艺技术创新能力,加
快机电智能制造工厂建设,着力推进机电数智化转型。 
       3.持续聚焦航空主业,抓实抓好科研生产能力提升 
       军用航空方面,有序推进重点型号研制工作,保障完成各型飞机以及备件
的批产任务,推动全面质量提升工程实施落地,持续提升满足用户需求的维护保障能
力。 
       民用航空方面,以C919、MA700、AG600等项目为抓手,提升系统及专业适
航能力,积极争取CR929项目工作份额和ARJ21系统升级和国产化任务,为国产民机产
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推行管理创新提质增效,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和措施 
       以“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带动管理创新,由点及面推行精益运营
管理;推进提质增效、推广目标成本管理和产品、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持续补
齐短板、压“两金”、提升资产周转效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持续加强内控体系建设,
做好重大风险防范和重大风险事件应对,开展重点领域日常管控。 
       5.坚持社会责任理念,构建可持续发展蓝图 
       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企业
社会责任与公司发展战略相融合的发展道路,坚持弘扬“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理
念,全面贯彻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社会责任推动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
践行社会责任,为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所提供的信息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维赛特财经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
   担任何责任。
2、在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
   的股票没有利害关系,本机构、本人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维赛
   特财经不对因据此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