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指标公式 龙虎榜
首页 > 主力数据 > F10资料 > 正文

   资产重组最新消息
≈≈热景生物688068≈≈(更新:21.08.31)
    ★2021年中期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1、主要业务、产品及用途情况 
       热景生物是一家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生物高新技
术企业。公司始终秉承“检验因我而先进”的理念,以“创造效益、致富员工,科技
创业、实业兴国”为宗旨,以“发展生物科技,造福人类健康”为使命,持续聚焦医
学与公共安全检测领域产品的创新与产业化。公司主要产品分为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
两类,广泛应用于肝癌肝炎、心脑血管疾病、炎症感染等临床领域和生物安全、食品
安全、疾控应急等公共安全及其他领域。 
       公司仪器产品主要包括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从高
精度上转发光POCT(UPT系列),到小型、中型以及大型单人份化学发光平台(MQ60
系列),再到大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平台(C2000),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可满足不同终
端用户需求的全场景(POCT现场快速检测、中心实验室自动化高通量检测)免疫诊断
技术平台。 
       图1:热景生物全场景免疫诊断系统 
       与其它传统荧光定量的方法相比,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具有快速、灵活、
可靠的特点,可直接对血清、血浆等多种样品进行检测,且发光稳定、不会衰减;检
测灵敏度极高,在检测低浓度样本时具有明显的优势。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方面,公司已经推出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小、中、大不
同规格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列产品,单人份小型全自动、全定量的化学发光
免疫分析仪MQ60系列及其配套试剂被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推荐为二三级医院建设胸痛中
心的适宜装备,可在各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MQ60plus高通量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
析系统采用4个独立的检测单元,17min可同时检测24个样本。大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
疫分析仪C2000,实现多项目同机检测,60个样本位,每个小时可获得150个检测结果
。 
       公司试剂产品主要应用于临床医学诊断领域和公共安全领域中。试剂产品
在临床领域覆盖肝癌肝炎、心脑血管、炎症感染、肾损伤诊断、早产诊断、类风湿、
骨代谢、甲状腺诊断、肿瘤、癌症预警诊断等,广泛应用于全国各级医院、社区卫生
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第三检测中心、体检中心等。临床领域主要产品为肝脏疾病检
测、心脑血管类疾病检测及炎症感染类疾病检测三大系列。 
       肝脏疾病检测试剂系列产品主要包括“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检测试剂
”、“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检测试剂”、“异常凝血酶原(DCP/PIVKA-Ⅱ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检测试剂”以及“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
A(HBV pgRNA)检测试剂”。公司基于多年在肝病领域研究新型肝炎肝癌诊断标志物的
基础,打造了肝炎至肝癌健康管理体系的系列产品。 
       图2:热景生物肝病健康管理体系的系列产品 
       心脑血管疾病检测试剂系列产品主要包括“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
NP)检测试剂”、“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检测试剂”、“心肌肌钙蛋
白I(cTnI)检测试剂”、“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检测试剂”、“D-二聚
体(D-dimer)检测试剂”。 
       感染炎症疾病检测试剂系列主要包括“降钙素原(PCT)检测试剂”、“白
介素6(IL-6)检测试剂”、“全程C-反应蛋白(CRP)检测试剂”、“血清淀粉样蛋白
(SAA)检测试剂”,及“SAA+CRP两联检检测试剂”。 
       试剂产品在公共安全领域覆盖生物安全、食源性致病菌、真菌毒素、传染
病等,广泛应用于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安、消防、军队、口岸、食药监、
粮食饲料企业等。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公司研发出了一系列不同检测指
标、不同检测方法学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主要包括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抗体检测试剂盒(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法)、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
试剂盒、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中和抗体检测试剂盒、SARS-CoV-2和Flu A/B抗
原联合快速检测试剂盒、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前鼻腔)以
及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唾液)等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 
       2、行业发展情况及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规定,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制
造业(C)中的医药制造业(分类代码:C27),根据行业细分,公司属于医药制造业
中的“体外诊断行业”。 
       体外诊断按照检测方法分类,主要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
血液和体液学诊断等诊断方法;按照检测环境及条件的不同,可分为专业实验室诊断
(专业实验室主要包括等级医院的检验科、中心实验室以及独立第三方检验中心等)
和POCT(point-of-care testing,简称POCT)诊断(主要应用于急诊科检验、部分
临床科室和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其他检测机构等)。公司所处行业为体外诊断行业,从
具体类别来看,公司目前已经进入的体外诊断细分市场包括免疫诊断、POCT、分子诊
断等领域,并战略布局了治疗性抗体药物研发。 
       (1)行业发展阶段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欧美发达国
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随着下游需求的高速增长,国内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发
展契机,技术差距加速缩小的趋势已然形成。随着人口老龄化、保险覆盖率及支出不
断增加、收入增长等因素的驱动,体外诊断产业已成为我国最活跃、发展最快的行业
之一,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愈后判断、治疗药物筛选检测、健康状况评价以及遗传性
预测等领域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目前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中国市
场的巨大需求奠定了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空间。根据《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
全景图谱》数据,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341亿元,较2018年增长
约19.6%。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迅速增长,预计其市场
规模将超过8,500亿元。 
       (2)行业基本特点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和居民健康意识
的逐渐增强,体外诊断行业表现出技术含量高、市场规模大、增速快和发展潜力大等
特点。 
       1)体外诊断行业技术含量高 
       体外诊断研发包括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和体外诊断仪器研发,体外诊断试剂
的研发涉及检验医学、临床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体外诊断
仪器的研发涉及光机电、自动化、软件工程等学科,体外诊断试剂与体外诊断仪器要
进行匹配和协调,对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能力要求高、难度大,是典型的技术密集
型行业。 
       2)体外诊断行业市场规模大、增速快和发展潜力大 
       体外诊断是诊疗的前提,被誉为“医生的眼镜”,是现代检验医学的重要
载体,提供了大部分临床诊断的决策信息,日益成为人类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重
要组成部分。体外诊断行业是医疗器械行业中体量最大、增速较快的子行业。 
       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在2019年为602亿美
元,预计2019年到2024年以6.9%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840亿美元。Kalorama Information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免疫诊断市场规模达到189
亿美元,为体外诊断行业市场规模最大的子行业,其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具有特异
性好、灵敏度高、精确定量且结果稳定、检测范围广等优势,广泛应用于肿瘤标记物
、传染病、内分泌功能、激素等方面的诊断,当前已成为免疫分析领域的主流诊断技
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体外诊断行业迅速发展,根据Kalorama Informati
on数据,2020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达到了约833亿美元,其中新冠检测试剂市
场规模占比约11%。 
       (3)主要技术门槛 
       体外诊断行业是一个集光机电、软硬件、生物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交叉
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对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能力要求高、难度大,研
发周期较长且投入也相对较大,同时在法律及安全方面的要求较为严苛。因此,在新
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因研发技术路线出现偏差、研发进程缓慢、研发投入成
本过高等情形。 
       (4)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自成立以来,收入规模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国内体外诊断领域主要供
应商之一,在肝炎肝癌早期诊断领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心脑血管诊断、炎症感染
诊断等领域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 
       2015年,公司以基于稀土纳米上转发光技术的即时检测系统的创建以及多
领域应用,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是目前国内医
疗器械行业少有的获得此奖项的免疫诊断方法学;该技术的应用及产业化先后荣获北
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华医学会二等奖和中国稀土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20年2月,公司研发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C2000)体外诊断仪
器荣获“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证书”;2020年5月,公司“C2000全自动化学
发光免疫分析仪”和“MQ60plus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两款体外诊断仪器,分
别入选优秀国产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优秀国产小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此
外,公司于2020年5月,荣获北京市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北京市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单
位”荣誉证书,建成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生物应
急与临床POCT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持续创新,实现了免疫诊断平台在全诊断场景领域的
应用,配套产品在临床领域、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疾控应急等公共安全、卫生领域
广泛应用。是业内为数不多的产品涵盖全场景应用的供应商之一。 
       3、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主要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通过销售仪
器和试剂取得销售收入,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于销售及售后服务收入与生产成本、费
用之间的差额。 
       (2)研发模式 
       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产学研用为路径,建立了
从生物活性原材料研发、诊断试剂研发到仪器研发的体外诊断全链条式研发体系。 
       1)自主创新研发体系 
       公司以自主创新为主,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构建与自身业务结构、研发策
略相匹配的研发体系,打造创新能力强、经验丰富、专业配备齐全的研发团队,布局
前沿技术平台,拓展丰富产品线,坚持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科研方针,
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 
       2)产学研合作 
       公司立足于自主研发,积极、广泛开展各级产学研用合作,与军科院微生
物所、北京大学、三〇二医院、地坛医院等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
系,为公司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的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外部资源支持。2015年被中国产
学研合作促进会评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 
       (3)采购模式 
       公司生产体外诊断试剂所需要的主要物料包括生物活性原料、辅助材料、
内包装材料和外包装材料。公司生产体外诊断仪器主要采购的物料包括机加工件、钣
金件、光电倍增管、工控机等各类标准件和外包装材料。采购物料分别按照A类(关
键物料)、B类(一般物料)、C类(辅助物料)进行分类管理,并通过对供应商建立
合格名录管理方式,由采购部和质量保证部共同负责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再评价
,保证物料采购的质量。储运部根据生产计划及物料库存情况,提出采购申请,经生
产负责人审批后,交采购部实施采购。采购部根据采购申请,依照物料的技术指标与
质量要求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供应商并进行采购。 
       (4)生产模式 
       公司诊断试剂及仪器生产主要采用销售预测、以销定产方式,同时保证一
定的合理库存。 
       生产流程:由生产计划人员填写生产指令单,生产人员依据生产指令单,
准备生产用物料、设施设备、并确认生产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做好相应记录。生产过
程中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及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每道工序加工完成并检验合格后,才可
转入下道工序,其中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需由质量保证部进行复核。产品生产结束,
须经质量控制部检验合格并由质量负责人放行后才可转入成品库。 
       (5)销售模式 
       公司采取经销和直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经销为主,直销为辅。公司构建
了较为完善的营销体系,由总经理牵头负责。销售中心是公司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
公司产品销售的相关工作,下设销售运营部、临床销售中心、公共安全销售部、外贸
部,其中临床销售中心又分为北方销售中心和南方销售中心进行管理;公共安全销售
部主要负责公共安全产品的销售;外贸部主要负责国外产品的注册、销售。 
       4、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2021年半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59,972.30万元,同比增长3904.13%。
报告期内,受欧洲及全球新冠疫情持续发展的影响,公司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
CoV抗原检测试剂盒(前鼻腔)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唾液)两
款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产品凭借优秀的技术、质量及品牌影响,先后获得
欧盟CE认证,并于第一时间获得了德国联邦药品和医疗器械研究所(BfArM)用于居
家自由检测的认证,驰援德国抗疫需求,导致公司的外贸订单爆发式增长,促使公司
2021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呈现大幅度增长。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1)公司核心技术及应用 
       热景生物经过多年技术研发发展,构建了以上转发光技术、磁微粒化学发
光技术、糖捕获技术、基因重组与单克隆抗体技术为核心的研发技术平台,开发了一
系列的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形成了体外诊断研发与生产的闭环体系,可应用于全场
景的免疫诊断。 
       公司核心技术简介: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技术未发生变化。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1)新增国内外医疗器械注册/备案证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国内外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证30项,累计已取得162
项;新增国外认证40项,累计已取得194项。 
       上述获得资质的具体情况参见公司报告期内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 
       (www.sse.com.cn)以及《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
》、《证券时报》披露的相关定期报告、临时公告。 
       (2)报告期内公司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有国家科技部“十三五”国家科技重
大专项2项,其中1项为牵头单位;国家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课题1
项、北京市科委课题1项、北京市大兴区科委项目1项、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项
目1项、中关村管委会课题1项。具体情况如下: 
       1)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2项 
       2)国家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课题1项 
       3)北京市科委课题1项 
       4)北京市大兴区科委项目1项 
       5)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项目1项 
       6)中关村管委会课题1项 
       (4)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报告期内,公司取得6项发明专利、1项PCT国际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 
       注:本期新增知识产权获得数大于申请个数,系专利申请周期较长所致。 
       3.研发投入情况表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报告期内,公司共计研发投入6,040.22万元,同比增加4,342.56万元,增
幅255.80%,增长的主要原因系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研发人员数量增加。同时,研
发人员薪资同比大幅增加2,740.84万元,主要系外贸收入大幅增加,加大对研发人员
奖励所致。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报告期内,研发人员薪资同比大幅增加2,740.84万元,主要系营业收入大
幅增加而加大对研发人员奖励以及研发人员大幅增加所致。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在科技领域持续聚焦,坚持科创开拓,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积极推出新产品,并持续探索诊断新技术、新指标;不断加强人才建设,积极学习
先进管理方式和理念,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2021年上半年度,公司主要工
作如下: 
       1、技术和产品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依据临床需求和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引进优秀的研发
人员,加强研发能力建设,优化研发流程,提高研发团队工作效率。公司在产品技术
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上半年度,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6,040.22万元,较上
年同期大幅增加4,342.56万元,同比增长255.80%。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授权专利8项,其中国际PCT专利(日本特许专利)1项
、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项;新增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证30项(其中Ⅲ类
注册证1项、Ⅱ类注册证25项、一类备案证4项);新增国外认证40项,其中CE证书7
项、巴西医疗器械注册证书8项、印度医疗器械注册证书3项、德国BfArM认证2项、英
国医疗器械注册证书9项、其它国家及地区产品认证11项。国内外医疗器械注册证/备
案证,累计已达356项(其中国内162项、国外194项)。 
       2、市场营销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重视销售团队建设及产品种类的丰富,一方面不断加强对
营销系统团队的产品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公司对市场的服务能
力。同时,持续深耕国内市场,加大了对国内各级医院、社区门诊、体检机构和健康
诊疗中心等机构的直销业务推广力度,争取更多经销商、终端客户的认可。另一方面
,伴随着新冠疫情在欧洲地区的爆发与反弹,公司顺势抓住了机遇,重点推动了新型
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等产品的市场化推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相关新冠检测试
剂产品先后获得了国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认证,外贸订单激增,从而促使公司2021年
上半年度经营业绩大幅度的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9,972.30万元,同
比大幅增长3904.13%,主要是公司新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产品在欧洲销售大幅增加所
致。 
       3、产能建设方面 
       2021年3月2日、22日公司两款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产品分别获
得德国联邦药品和医疗器械研究所(BfArM)审批的用于居家自由检测认证,致使公
司外贸订单短期内爆发式增长。公司基于新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的生产工序的特殊性
,尤其是单人份的自测试剂产品的包装需要大量的人工、设备投入相对较少的特点,
迅速组织租赁生产车间、扩大生产场地、联系灵活用工平台以及劳工群体,依据销售
订单情况灵活调控产能建设。在公司管理层的领导组织与带领下,通过热景生物全体
员工共同努力、艰苦奋斗,公司试剂类产品的产能建设获得了巨大的飞跃。 
       4、公司内部控制与治理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内部治理,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流
程体系,通过内部培训及企业价值观建设,进一步整合优化各项流程制度,提升组织
能力与运营效率;根据资本市场规范要求,提升公司规范运营和治理水平;严格按照
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确保信息披露的及时、真实、准确和
完整;认真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
的联系和沟通,以便于投资者快捷、全面获取公司信息,树立公司良好的资本市场形
象。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
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核心竞争力风险 
       (1)研发失败的风险 
       体外诊断行业是一个集光机电、软硬件、生物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交叉
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对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能力要求高、难度大,研
发周期较长且投入也相对较大,同时在法律及安全方面的要求较为严苛。因此,在新
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因研发技术路线出现偏差、研发进程缓慢、研发投入成
本过高等情形,所以体外诊断行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始终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目前公司在实验室研发阶段产品60余项,包括肿瘤诊断、激素、肾病诊断
、自身免疫病诊断等多个方向试剂产品以及仪器和生物原料,如公司未能准确把握市
场需求、未能持续进行研发投入、或技术路线出现偏差,新产品研发将面临终止或失
败的风险;特别是治疗性抗体药物的研发,该抗体药物的研究目前处于药物开发的早
期阶段,具有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失败率较高的风险,未来不排除无法进入临床阶
段的研发失败风险。 
       (2)新产品未能注册的风险 
       体外诊断行业的新产品研发成功后,需进行注册检验、临床实验、质量管
理体系考核和注册申请等阶段,才能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产品注册证书
。目前,公司注册申请阶段产品20余项,虽然公司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和注册经验
,但由于国家有关注册和监管法规也会不断调整,如果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未能及时调
整符合新法规、或新产品质量存在瑕疵、或临床试验单位选择不合适导致可入组样本
数量少、或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不符合要求、或产品技术要求设置不符合法规要求等,
均会导致临床试验或注册检验未达预期,或不能及时注册,从而对公司业务的持续发
展产生不利影响。 
       (3)知识产权保护及技术泄密的风险 
       体外诊断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升级迭代
速度相对较快,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出现,因此,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企业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如果公司自有知识产权到期、受到第三方侵权或者被第三方提出知识
产权侵权指控,则可能会对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公司产品的持续创新很大程度依赖于自主研发的多项核心技术,转发光技
术的核心生产制备工艺技术、糖捕获技术的核心制备技术、单人份磁微粒化学发光技
术生产制备核心技术等,若公司相关核心技术遭到泄密,并被竞争对手所获知和模仿
,则可能会损害公司的竞争优势,并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4)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作为技术导向型企业,技术路线、试剂配方、制备工艺等技术是公司核心
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本公司的研发团队是公司持续创新和后续研发的重要基础。公司
的主要在研项目均由现有研发团队选定方向、实际执行,并掌握研发过程中的关键信
息。目前体外诊断行业主要企业均对技术和研发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但由于国内相关
行业起步较晚,复合型人才稀缺,对人才特别是高端技术人才的竞争不断加剧。如果
公司发生核心技术人员大量流失,则可能造成目前部分在研项目进度推迟、甚至终止
,或者造成研发项目泄密或流失,给公司后续新产品的开发以及持续稳定增长带来不
利影响。 
       2、经营风险 
       (1)销售模式风险 
       公司主要采用经销方式进行销售。公司的经销商主要分布在北京、吉林、
上海、江苏、浙江等全国各地。长期以来,公司通过提供培训、技术支持、市场推广
活动等方式支持经销商,以推动销售收入的持续增长。随着公司产品线的不断丰富,
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对公司在经销商管理以及风险管理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若部
分经销商的销售政策、物流配送等方面满足不了公司持续发展的要求,或者公司经销
商管理不善以及经销商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则可能对公司品牌及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导致公司产品销售出现区域性下滑。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体外诊断行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将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本行业,市
场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从竞争参与群体来看,包括国际跨国公司如罗氏、雅培、西
门子等企业以及国内企业迈瑞医疗、新产业、万泰生物、万孚生物等,其中国际跨国
公司在国内三级以上医院的高端市场中占据相对垄断地位,国内企业随着研发、生产
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企业的产品质量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产品
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扩大。 
       如果公司将来不能在研发投入、技术储备、产品布局、销售渠道和服务能
力等方面继续保持一定的优势,公司将会面临着增长放缓、市场份额下降以及盈利能
力下降的风险。 
       (3)产品定价下降的相关风险 
       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的定价模式,基本上都是首先考虑该产品在区域市场经
物价部门批准的检验项目收费水平和自身研发投入、生产成本等情况来确定大致的价
格范围,其次根据产品市场竞争情况来确定具体价格,如该产品属于在市场上广泛使
用的成熟产品,将参照同行业的价格来确定,使产品具有价格竞争力。新产品刚推出
时,竞争者较少,市场价格也会相对较高,但在相关产品进入成熟期后,市场竞争日
趋激烈,价格也会随之出现下降。 
       目前我国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市场已普遍实行招投标模式,只有中标后才可
以按其中标价格向医院销售产品。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对体外
诊断试剂价格的管理未来可能将日趋严格,公司产品销售价格可能受到招投标政策、
医院采购规定等政府政策因素的影响。此外,受到相关产品医保政策以及其他因素的
影响,物价部门也可能会下调相关产品检验项目的收费,相应的诊断试剂产品价格也
会下调。 
       如果公司未来不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新产品,或者受到政府物价部
门调整收费以及招投标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将面临着产品定价下降的相关风险。
 
       (4)“联动销售”模式下仪器管理不当的风险 
       公司的上转发光及化学发光体外诊断仪器和试剂为封闭系统。为促进销售
,公司现有部分仪器采取“联动销售”模式经营,主要由公司提供给经销商,经销商
向终端医疗机构投放。该部分仪器从后续试剂销售盈利中收回成本、赚取利润是目前
体外诊断行业内通行的经营模式。但仍不排除会面临以下两类风险:一是试剂销售金
额不佳以致仪器成本无法收回的风险;二是经销商及终端医疗机构等对仪器保管不善
以致仪器出现损毁或灭失的风险。上述两类风险实际发生时,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
不利影响。 
       (5)经营管理未能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可能导致的因产能扩张导致的产能
过剩或资产减值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9,972.30万元,同比上升3904.13%;归属
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261.84万元,同比上74261.79%,实现了业绩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公司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导致产能建设急剧扩大;若公司的经营管理不
善,特别是生产计划未能及时调整、高效衔接销售、采购、生产任务及人员组织等各
环节的变动,不能及时应对疫情防控、产品认证等外部因素变化导致的销售订单的波
动,有可能形成快速扩张所建设的产能过剩以及过量采购的设备、原材料等存货的资
产减值风险。 
       3、行业风险 
       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伴随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而
发展,特别是随着酶催化反应以及抗原抗体反应的发现,以及单克隆抗体技术、大分
子标记技术等技术的运用,推动了整个体外诊断行业的蓬勃发展。 
       相对于药品平均10-15年的研发周期来讲,诊断试剂的研发周期一般为3-5
年,体外诊断行业的技术成熟相对较快,产品迭代的周期也相对较短。单就免疫诊断
领域来讲,就经历了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免疫胶体金技术、酶联免疫分析技
术(ELIS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
)的发展历程。目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产品就在迅速地对原来的技术和产品进
行替代,正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相关产品已成为目前该领域增长最快的产品。体外诊
断行业每一次技术的更新都会对检测的灵敏度以及准确性带来相应的提高,同时也会
对过去技术和产品产生快速的颠覆以及替代。公司目前主要产品技术包括上转发光技
术、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糖捕获技术等核心技术及产品,以及酶联免疫技术、胶体
金技术等常规技术及其产品,如公司不能及时跟上行业内新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趋势,
将面临着技术升级迭代引致的相关风险。 
       4、宏观环境风险 
       (1)国家宏观政策变化风险 
       体外诊断行业作为医疗大健康产业中最重要的细分行业之一,国家实行严
格的分类管理和生产许可制度。近几年,国家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陆续推
出“分级诊疗制度”、“两票制”、“带量采购”、“集中采购”等试点政策;国家
药品监督管理局也陆续颁布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
办法》、《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一系列法规制度,对体外诊断试剂研制、
临床试验、产品注册及监督管理等进行严格管理。如果公司不能在经营上及时调整以
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市场规则以及行业监管政策的变化,将会对公司的经营
产生不利影响。 
       (2)新冠疫情发展对行业发展带来的风险,以及因疫情变化导致对新冠检
测产品需求持续性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风险 
       2020年初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来袭并持续蔓延至今,给医疗器械行业带来的
机遇和挑战都很多,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重大变化。公司在2020年第四季度抓住新冠
疫情在欧洲持续蔓延的机遇,重点推动了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等产品的市场
化推广,外贸订单激增,促使公司2021年上半年度整体经营业绩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境外收入(主要为新冠检测产品)占比主营业务收入大幅提高。但是,新冠抗原快
速检测试剂海外销售收入和疫情的发展密切相关,因疫情发展的不可预见性、疫苗接
种计划的推进、产品认证有效期、竞争加剧以及客观条件对公司产能的限制等因素,
公司新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海外销售收入是否可持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公司
未来业绩的影响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研发技术优势 
       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经过持续多年技术研发构建了以
上转发光技术、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糖捕获技术、基因重组与单克隆抗体技术为核
心的研发技术平台,开发了一系列的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可应用于全场景的免疫诊
断。其中上转发光技术率先将稀土元素所构成的上转发光材料(UCP)应用于临床及
生物安全领域,并荣获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是目前国内少有的获得此奖项的
免疫诊断方法学。上转发光技术不仅灵敏度高、可定量,示踪物稳定性高,检测结果
可追溯,抗干扰性强,而且对检测环境要求不高,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临床需求
,还广泛应用于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安消防、边防口岸、食品安全、重大
活动安保等公共安全领域。 
       磁微粒化学发光作为免疫诊断的国际主流先进技术,公司通过持续多年研
发投入,掌握了单人份化学发光和高通量化学发光技术,连续开发出小型、中型、大
型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和试剂产品,构建起可满足不同终端用户需求的全场景免疫诊
断平台,成为业内为数不多的产品涵盖全场景应用的供应商之一。 
       公司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部中小企业创
新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是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单位。
2017年,公司作为牵头单位,联合26家单位共同申请“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就“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及监测新型试剂”进行研发。2018年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0年北京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公司新型冠状病
毒试剂研发团队“北京市模范集体”荣誉称号,热景生物的研发创新能力获得进一步
认可。 
       公司已经形成了高效、可持续的创新机制,搭建了相对完善的研发组织架
构和产学研合作平台,制定了明确的研发目标和合理的研发策略,并通过有效的项目
管理和人才激励制度保证研发目标的实现。 
       2、产品优势 
       (1)临床检测试剂 
       公司的产品在临床领域覆盖肝癌肝炎、心脑血管、炎症感染、细胞因子、
肾损伤、早产管理、类风湿、骨代谢、肿瘤标志物等,广泛应用于全国各级医院、社
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第三方检测中心、体检中心等。 
       心脑血管疾病诊断系列,公司的cTnI/CK-MB/MYO(心梗三项)、NT-proBNP
、D二聚体等多指标组合产品,可以同时检测多个心脑血管疾病指标,有助于疾病的
即时诊断。炎症感染四项PCT/CRP/IL-6/SAA联合检测感染因子能够提高感染的早期诊
断率,避免漏诊。 
       公司的肝癌三联检(AFP/AFP-L3%/DCP)作为“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支持下的研发成果,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有利于提高我国早期肝癌诊断的水平。“
C2000+肝癌三联检”实现了肝癌早诊的高通量检测,是我国肝癌检测领域具有重要价
值的技术平台,对于我国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实现早诊早治,提升癌症5年存活率具
有重要意义。其中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测定试剂盒、异常凝血酶原测定
试剂盒(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高尔基体蛋白73测定试剂盒(磁微粒化学发
光免疫分析法)被评为2018年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2018年度中国体外诊断优秀创新
产品金奖。 
       (2)公共安全检测试剂 
       公司的产品在公共安全领域覆盖生物安全、食源性致病菌、真菌毒素、传
染病等,广泛应用于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安、消防、军队、口岸、食药监
、粮食饲料企业等。凭借过硬的质量、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企业信誉,公司的公共安
全类产品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 
       公共安全产品成功产业化以来,还多次应用于奥运会、世博会、国庆阅兵
、APEC会议、金砖国家峰会等国家重大活动的安保工作。毒品三项检测试剂盒(上转
发光法)获评为2018年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 
       (3)仪器类产品 
       目前公司已经基本建立了完善的全场景应用免疫诊断技术平台,成为业内
为数不多的产品涵盖全场景应用的供应商之一。 
       A、上转发光类仪器具有快速、灵活、可靠的特点 
       公司注重满足客户对仪器使用的不同需求,与其它传统荧光定量的方法相
比,UPT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具有快速、灵活、可靠的特点,可直接对血清、血浆等
多种样品进行检测,且发光稳定、不会衰减;检测灵敏度高,在检测低浓度样本时具
有明显的优势,适合现场检测。 
       公司移动式生物快速侦检仪被列入公安部《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消防特
勤站侦检器材配备标准(建标152-2017)》的选配装备;上转发光微生物免疫分析仪
列入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批准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设备配置
参考品目》。 
       B、单人份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可较好的满足二级以下的医院需求 
       公司推出的全自动全定量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MQ60、MQ60Pro及MQ60pl
us、MQ60auto等型号,采用液相反应、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充分满足不
同医疗机构的使用需求,较其他同类大型产品而言,还具有可进行单人份检测的独特
优势。目前我国有各类医院超过3万家,其中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合计约为1.07万家
,一级及未定级医院超过2万家,在部分门诊量较少的二级医院以及二级以下医院,
化学发光目前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该类医疗机构由于门诊量分散、检测样本集中度
低,高通量的大型仪器并不适用,公司研发出的单人份、全自动小型化学发光分析仪
器,产品价格低,检测方便,可实现随到随测,性价比较高,可以较好的满足该类基
层医疗机构的需求,填补该部分市场的空白。 
       C、C2000大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对于三甲医院化学发光市场,与国际行业巨头相比,国内企业还明显处于
竞争劣势。三甲医院检验科每日检测样本量大,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报告周转时
间的需求非常强烈,罗氏、雅培、贝克曼等国际巨头产品线齐全,甚至已可以将生化
、免疫等大型体外诊断设备通过全自动轨道连接起来,形成流水线,在提升三甲医院
检验科运营效率的同时,对市场进一步构成垄断。 
       公司C2000大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能够满足三级以上医院高通量、全
自动的需求,从仪器的核心参数指标来看,已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同时,该仪器采用
封闭系统,还独家集成了肝癌早期诊断指标肝癌三联检(AFP/AFP-L3%/DCP)特殊检
测模块,是目前国产仅有的全自动检测肝癌三联检项目的大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
析仪。 
       D.在研产品种类丰富,产品优势具有可持续性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坚持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科研方针
,不断拓展产品线,丰富的在研产品,促进了公司产品系列化的提高,也进一步提升
了公司产品的综合竞争优势,保证了公司产品的持续创新。 
       3、质量管理控制优势 
       公司在产品设计开发、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都对质量进行严
格把控,将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公司下设质量保证部、试剂质量控制部、仪器质量控
制部,从各个环节对公司质量进行保障。公司依据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和医疗器械
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体系,同时构建了适合公司实际运行的质
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规程等完备的三级文件体系,强有力地支撑公司的质量体系
运行,并对产品全流程进行程序化、流程化的管理,保证任何环节做到质量稳定且安
全可靠。完善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使得公司产品的质量保持稳定,为公司近年来快速
发展做出了贡献。 
       4、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稳定,团队成员均拥有长期的、与主营业务相关的专业
背景,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和企业管理经验。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林长青
从事体外诊断行业20年,先后获得2020年“全国抗疫先进个人”、2020年“北京榜样
”、2018年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万人计划”)、2017年
“中国体外诊断领军人物”、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第四届理
事会副会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青年企业家委员会副主委
兼秘书长、2015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
高级工程师。参与和主持多项国家重大课题项目,200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公司其他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均在IVD领域拥有多年
的从业经历,深刻理解行业的发展规律,在品种研发、生产工艺管理、销售体系建设
等方面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自公司成立以来,核心管理团队始终秉承着务实肯干的作
风,凭借对体外诊断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推动了公司近几年的快
速发展。 
       2021年上半年度,随着疫情在欧洲地区的爆发与反弹,公司管理、销售团
队积极开拓新冠试剂的外贸市场。先后获得了欧盟CE、德国联邦药品和医疗器械研究
所(BfArM)及其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认证。公司不断抓住机遇,积极组织,从研发
、销售到采购、生产、质量、行政后勤等所有部门快速行动,实现了外贸订单的快速
交付以及2021年上半年经营业绩的快速增长。充分展现了公司的组织、文化以及管理
优势。


    ★2020年年度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扩散,实体经济遭受巨大冲击,终端市场需
求萎缩;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摩擦持续加深,国际形势愈加严峻,全球产业链面临前
所未有的挑战,亦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尽管随着新冠疫情影响逐步减弱,全球智
能手机出货量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回升,但全年数据仍不乐观。据IDC数据统计,202
0年度全球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约为12.92亿台,同比下滑约5.9%。 
       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和复杂的经营环境,公司主动应对挑战,调整优化管
理体系,围绕“1+2+N”的业务发展战略,继续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深
耕智能手机业务、继续巩固目前在智能手机影像行业上作为全球核心算法供应商的领
先地位的同时,积极推进智能驾驶业务,逐步布局屏下相关光电解决方案,持续推动
公司稳健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318.66万元,同比增长21.03%;归
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145.91万元,同比增长19.53%。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并推进了以下工作: 
       (一)持续高水平研发投入,提前布局产业发展,巩固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高水平研发投入,在继续巩固智能手机计算机视觉算
法领域领导地位的同时,把握产业发展趋势,首先由光学屏下指纹、屏下亮度环境光
传感器芯片切入,逐步布局屏下相关光电解决方案。 
       1. 
       计算摄影解决方案. 
       2020年,公司智能手机计算摄影解决方案内涵越发丰富,产品市场渗透率
进一步提升。在研发上,公司始终将多维度提升智能手机摄像头的成像质量、增强用
户使用体验作为重点。报告期内,除对多场景(白天和夜晚)下的图像质量解决方案
、智能超像素解决方案、智能全景拍摄解决方案等进行升级,并继续将单摄、双摄的
核心技术向多摄、深摄进行移植、优化和扩展之外,主要研发进展还包括:(1)针
对智能暗光人像解决方案,基于深度学习方案,优化现有技术架构,进一步改善了暗
光情况下人像的质感,使得用户在暗光下能够拍摄出更加细腻质感的人像照片。 
       (2)针对智能人脸细节增强方案,在日常拍照中,人像由于脱焦、噪音、
运动等原因,通常会有细节丢失的现象,公司通过对人像特征以及五官特征的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学习方案,提升人像的细节,同时保持人像的自然观感。(3)针对拍
照过程中眼镜容易造成的反光,公司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方案,对眼镜反光区域进
行反光检测和消除,并提升对应区域画质,使用户能在各种光线环境下拍摄出自然的
戴眼镜的照片。(4)针对疫情期间电子化办公需求增加,公司重构了文档阴影技术
,帮助用户在各种环境下拍摄出没有阴影的文档照片,并且能够保持照片中文档内容
的清晰。(5)针对用户在低光环境下无法拍摄出高质量全景照片的现状,公司基于
深度学习和传统计算机视觉技术结合的方案,开发出一套易于拍摄的低光全景解决方
案,改善了低光全景照片亮度不足、细节少等问题。 
       2. 
       智能深度摄像解决方案. 
       2020年,公司适用于TOF摄像头的一体化3D算法解决方案等新产品在一线手
机厂商出货。 
       报告期内,除对已有的相关智能深度摄像解决方案(TOF3D)继续进行迭代
、升级外,主要研发进展还包括:(1)智能3D人像/物体拍摄解决方案:利用深度摄
像头,结合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等技术,针对人像、物体等多种场景实现拍照和视频
背景虚化效果。针对人像,还特别支持光影特效、背景替换等功能,现已成功在多款
智能设备上落地。(2)智能3D自动对焦:实现了基于TOF方案的自动对焦,可以在暗
光、逆光等条件下更加准确、快速地对焦,并实现暗光环境下拍照效果的质量提升。
(3)远距离iTOF和dTOF智能3D场景解决方案:利用支持更远距离的iTOF和dTOF深度
摄像头硬件,结合RGB图像几何算法,针对真实物理场景,实现了空间AR网格,空间
语义AR网格和场景建模等技术为AR应用提供了基础几何地形引擎和基础。 
       3. 
       光学屏下指纹解决方案. 
       指纹的识别过程涉及到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多项技术的综
合应用。公司利用自身手机业务渠道优势,凭借对计算机视觉技术及光电技术的多年
积累,首先通过光学屏下指纹切入屏下相关光电解决方案市场。 
       报告期内,经过不断的技术迭代,公司镜头式光学屏下指纹解决方案已经
具备低误识率、低耗时、安全性高的特性,满足终端厂商与支付服务供应商的要求,
达到可商用状态。此方案已经通过了部分客户的测试,并完成了小批量试产。此外,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对光学指纹sensor(传感器)进行了精简设计,在将指纹模
组得以更加小型化、为客户的结构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4. 
       屏下亮度环境光传感器芯片(ALS)解决方案. 
       市场上可以放置屏下光感器件的OLED屏幕主要分为硬质屏和柔性屏两种。
为了迎合用户的审美和使用需求,近些年市面上出现了曲面屏、折叠屏、拉伸屏等柔
性OLED屏幕,相较于传统采用玻璃基底的硬质屏,柔性屏将屏幕基底换成了柔软且延
展性强的塑胶材料,使屏幕的透过率及光学特性发生了复杂的变化。 
       目前,公司的ALS解决方案已完成流片和样品制作,在硬质屏下检测结果良
好并满足设计要求;在与生产厂商进行最后量产工艺验证的同时,公司也正积极推进
与手机客户开展深度合作。 
       针对市面上新兴的柔性屏,公司的ALS芯片依然可以有效地感知与测量外界
的环境光亮度,但由于屏幕材料更换带来透过率和光学特性发生变化,还需要对整体
解决方案做适当调整,以便让产品更好地工作。公司目前已经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面板
公司接洽并做了深度技术交流,同时和手机客户也保持定期的沟通,以期尽快将此AL
S解决方案应用在柔性屏幕中。 
       (二)加大智能驾驶业务投入,商业化进程快速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智能驾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592.99万元,同比增长310.6
1%。在该领域,公司首先通过后装、准前装切入市场,目标是力争成为车载视觉一站
式解决方案供应商。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了对智能驾驶前装的投入,产品快速提升并实现
创新。在与国内主流车厂及其主要供应商的合作过程中,公司行业地位不断提升,业
务及项目经验也不断积累。通过三年的持续研发与市场推广,公司已与多家整车厂和
Tier1实现产品合作签约,合作内容以提供纯算法为主。 
       报告期内,公司智能驾驶相关产品的主要研发进展如下: 
       (1)公司在适用于后装、准前装市场的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上的主要研发
进展包括:①针对后装摄像头不同行业的不同应用场景,实现了多套完整行业解决方
案。例如,在商用车行业,研发了符合国家、省、市标准的驾驶员监控预警、安全辅
助驾驶预警、驾驶员异常行为监控预警、盲区监控预警的软硬一体化产品解决方案。
②在多种芯片平台以及原有的预装摄像头上,扩展支持了更多功能。例如,基于原有
的公交车预装的监控摄像头,支持了双手脱离方向盘检测预警以及打电话、玩手机预
警等功能。 
       (2)智能驾驶前装已初步形成了八类解决方案,主要进展如下: 
       ①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公司基于已有的计算机视觉技术,结合深度学
习技术,对驾驶员监控系统进行了重大优化,已升级至2.0版本,其主要更新包括针
对不同行业和驾驶场景的驾驶员疲劳行为做了智能化的适配。例如针对商用车的方向
盘脱手检测,增加了玩手机行为的检测; 
       对于一车多驾驶员的应用场景,增加了自动标定,大幅减少了非疲劳分心
状态下正常行为的误报。 
       ②视觉互动系统(Interact):公司针对摄像头进行了配套的画质调优,
增加定制的深度学习网络,在原有的嘘手指静音、Yeah手势、手掌等静态手势的基础
上增加了挥手、抓、放等动态手势的检测,达到了产品设计的预期目标。通过对视线
多区域检测技术的投入,在原有的视线唤醒中控产品基础上,增加了多区域检测,并
正和国内顶级车企进行POC(前瞻预研项目)基本功能验证。 
       ③乘客监控系统(OMS):公司紧跟欧洲政策市场需求,产品上增加采用多
重网络结构,研发了对于遗留车内儿童的检测提醒,为后续海外车型量产做好了准备
。目前,监测乘客数量、位置、年龄、性别、情绪的OMS产品已有项目开始落地,预
计2021年将有部分车型发布。 
       ④生物认证(Authenticate):公司已有的生物认证技术中,人脸识别技
术已应用于智能座舱的无钥匙登录功能并获得了量产实践。对于人脸识别主要关注的
安全性问题,公司投入并研发了非同源摄像头输入的防伪识别算法,提升了非同源输
入识别的准确性和安全防护等级。一站式的服务器、车机、手机非同源的人脸识别方
案预计在2021年会有更多应用。 
       ⑤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基于ADAS摄像头的车道线识别技术,车辆
、行人、交通标志检测技术,以及在后装行业应用场景中获得的丰富的数据反馈,公
司通过对场景和行业的定向优化,在场景感知的准确性和适应性上做了较大提升。 
       ⑥盲区检测系统(BSD):针对乘用车停车开门场景,研发了通过车外摄像
头自动检测车辆、行人并结合道路边界来进行准确安全提醒的解决方案,以此防止开
门碰撞风险;针对驾驶员所处的A柱盲区,通过增加屏幕显示和车外摄像头,结合计
算机视觉检测,获取驾驶员的视线,以此来动态增加盲区显示范围以提升驾驶安全性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就BSD方案和多家车企进行了POC(前瞻预研项目)基本功能
验证,后续有望获得更多的应用。 
       ⑦AR抬头显示(AR HUD):为了获得更加直观的导航信息展示,减少驾驶
员低头注视仪表信息导致的危险驾驶行为,公司全新投入研发了基于AR HUD的导航解
决方案,结合驾驶员视线角度和ADAS的检测结果、导航的定位信息、地图信息,实现
了AR HUD中的AR内容渲染和生成。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获取导航信息、仪表信息更加
直观、舒适,极大地提升了驾驶的体验感和安全性。 
       ⑧360°环视视觉子系统(AVM):公司基于已有的2D图像拼接技术,针对
汽车的360°环视拼接系统增加了3D视角、透明底盘、倒车辅助功能,使得在低速、
倒车等场景下获得车身四周的所有视觉信息,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三)开放平台进一步构建产业链生态,“生态+技术”赋能更多行业领域

       虹软视觉开放平台继续坚持快速推进AI智能化普及的开放理念,各产业的
中小企业通过开放平台快速开展了传统业务的智能化创新与升级。目前,开放平台已
应用于智慧社区、智慧校园、智慧工地、智能环保、智慧体育、智慧景区、智慧出行
等百余个细分行业,包含社区智能门禁、智能访客系统、票人证核验闸机、智慧垃圾
桶、图书馆自助借还书、人脸识别测温一体机等创新应用。 
       报告期内,虹软视觉开放平台持续升级ArcFace,针对ArcFace中的人脸识
别、活体检测、年龄检测、性别检测等算法模型也进行了全面升级,大幅提升了算法
鲁棒性。此外,虹软视觉开放平台新增了Linux(ARM)版本的人脸识别SDK,由此,
平台已全面支持主流操作系统,开发者可以根据硬件和操作系统灵活选择。 
       为使广大开发者全面了解并且能够快速掌握虹软人脸识别相关的技术和产
品,虹软视觉开放平台推出了一系列公开课,涵盖了人脸识别相关技术、产品技术选
型、解决方案及配套硬件介绍等课程。 
       在生态的构建上,虹软视觉开放平台通过与芯片厂商、芯片方案商、摄像
头模组厂商、硬件整机厂商、行业解决方案商、系统集成商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深
度合作,形成了基于虹软视觉开放平台技术软件与硬件生态产业链,联合产业链合作
伙伴共同服务于各行业开发者。在此基础之上,虹软视觉开放平台于2020年5月发布
了“产业链市场”,广大合作伙伴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入驻该市场,开发者在虹软视觉
开放平台官网对于所需要配套的软件与硬件产品进行筛选和匹配。 
       (四)培养与激励并重,加强重点人才战略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投入、专业人才引进等多种措施,加强
重点人才战略布局,持续推动公司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发展。 
       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体系及核心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完善,坚持培养
、激励人才并重原则。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员工长效激励机制。为稳固已有
骨干员工及吸引新晋优秀人才,有效地将股东、公司和核心骨干员工、新晋优秀人才
优势结合在一起,公司按照收益与贡献对等原则,在2020年下半年实施了2020年限制
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涉及的激励对象人数为312人。 
       在人才引进方面,结合公司业务发展方向,公司积极开展专业领域优秀人
才的吸引和培养工作,着重优化高校人才录用标准,对专业人才实施重点引进和培养
,确保研发人员队伍的知识结构覆盖面更广、专业性更强,为公司业务持续发展提供
了有力保障。 
       (五)主动应对市场大环境挑战,调整优化管理体系. 
       面对突发疫情,公司审慎灵活应对,积极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新冠疫情
发生以来,公司采取了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成立防疫专项小组,迅速开启了“远程
办公+疾控应急工作组”的工作模式。管理层高效、科学决策,公司员工响应迅速,
各方配合默契,在保障员工生命健康的前提下,实现了顺利复工,员工有序返岗。报
告期内,为降低疫情对公司经营的负面影响,公司结合实际情况调整优化了管理体系
,推动内部运营效率的提升,强化成本费用管理,保证公司平稳健康运营。 
       在内部控制方面,公司已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
度,并在报告期内不断改进和完善,继续深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逐步实现权责明确
、管理科学,以保障公司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实现公司战略和经营目标。 
       二、风险因素. 
       (1))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升级迭代风险. 
       公司所处的计算机视觉行业技术升级迅速,产品更新换代频繁,市场对技
术与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5G网络的加速普及,更多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将
会被运用到各类智能终端。公司是以研发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企业,如果公司不能
正确判断和及时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的演进路线,并投入充足的研发力量布局
下一代的计算机视觉技术研发,可能导致公司无法保持当前的技术领先性,从而对公
司未来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智能手机市场的需求变化较快,相关技术的迭代周期较短,迭代周期约为1
-2年。如果公司未能及时更新升级相关技术或根据市场需求成功开发出新产品,则公
司可能出现技术落后、技术迭代不及时等情况,从而导致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 
       2、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参与者不断增多,导致行业竞争加剧
。众多企业凭借其在特定细分领域的优势参与各垂直应用领域的竞争。若公司不能持
续有效地制定并实施业务发展规划,保持技术和产品的领先性,则将受到行业内其他
竞争者的挑战,从而面临市场竞争加剧而导致的毛利率下滑和市场占有率下降的风险
,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潜力。 
       3、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 
       公司销售的各类产品均基于公司独立研发积累的大量计算机视觉核心技术
。为保护公司的核心技术,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保密体系,但上述措施仍无法完全避免
公司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未来如果公司相关核心技术内控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
或者出现重大疏忽、恶意串通、舞弊等行为而导致公司核心技术泄露,将对公司的核
心竞争力产生风险。 
       (二)经营风险. 
       1、新业务开发和拓展风险. 
       公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计算机视觉底层算法,这些底层算法
具有通用性、延展性,除了可以广泛运用于智能手机外,还可应用于智能驾驶、智能
保险、智能零售、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 
       目前,公司已经开始进入智能驾驶、智能零售等领域,签署了部分订单或
合作合约,其中智能驾驶业务于2020年度实现收入6,592.99万元,同比增长310.61%
。但是,公司这些新业务的成功与否既受到行业发展状况、市场需求变动以及市场竞
争状况等因素影响,又受到公司对智能汽车等新领域的理解、认知、推广力度及与伙
伴的合作等诸多因素影响。此外,由于疫情及国际贸易各方面的不确定性,芯片短缺
的问题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都会严重影响手机产业和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公司对新
业务开发和拓展可能不及预期。如果公司在新领域产品开发或市场推广效果不佳,或
者出现其他不利因素,将可能导致公司新业务开发失败,从而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
产生不利影响。 
       2、主要客户采购量减少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38,355.01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56
.14%。虽然报告期内公司的收入持续增长,但是,如果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主要客
户业务发展战略发生调整、主要客户因供应链短缺等原因延迟推出新机型或者其他不
可预知的原因导致对公司产品的采购需求下降,则会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
响。 
       3、短期业绩波动的风险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人员的增加导
致各项费用增加,同时在国际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国外客户受美国制约可能向公司减
少采购、国内外客户受制于贸易摩擦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自身销量下降进而可能对公司
采购下降,以上因素可能会对公司的短期业绩形成不利影响。 
       4、核心人才流失、未能招募足额的优秀人才及人力成本上升风险. 
       公司所处的计算机视觉行业近年来发展蓬勃,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公司
的业务发展,需要一批稳定的研发技术人员、产品化人才及管理人才,这些核心人才
对于公司业务的发展壮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司的成功取决于不断吸收和留住高水平的研发、产品、销售和管理人才
。尽管公司通过内部培养及外部引进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核心人才团队,并通过树
立企业文化、优化薪酬体系、改善工作环境、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等方式完善了人才培
养体系,但是,仍然可能出现核心人才流失的情况,从而给公司业务带来不利影响。
 
       计算机视觉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行业内企业对于优秀人才的竞争越来越
激烈。如果公司未能招募到足额的优秀人才,则会对公司的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公司的人力成本的投入增长速度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则会对公司的短期经营业
绩产生不利影响。 
       5、管理能力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风险. 
       公司成立以来业务规模不断壮大,经营业绩快速提升。经过多年的发展,
公司已积累了适应业务快速发展的经营管理经验,完善了相关内部控制制度,逐步实
现了公司内控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后
,公司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在研究开发、市场开拓、资本运作、内部控制、运营管理
、财务管理等方面对公司的管理层提出更高的要求; 
       同时随着公司不断进入新的行业应用场景以及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
公司业务规模将进一步扩张。若公司的组织模式、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未能适应公司
内外环境的变化,将给公司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若公司管理水平不能快速适应不
断扩大的经营规模,解决上市公司经营管理面临的新课题,也将对公司发展带来不利
影响。 
       (三)行业风险. 
       目前,公司提供的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驾驶行
业,主要客户包括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等全球知名手机厂商以及部分国内
自主品牌汽车主机厂商。报告期内,公司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59,901.83万元,占公
司营业收入比例为87.68%,公司下游客户主要集中于智能手机市场。全球芯片供需“
失衡”导致的芯片短缺等问题正从汽车产业蔓延至智能手机产业。 
       根据IDC数据统计,2020年度,全球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约为12.92亿台,
同比下滑约5.9%。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与智能手机和摄像头的出货量虽无明显线性相关关系,
但如果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下滑、摄像头出货量出现下降,主要智能手机业务客户发
展战略发生调整或者其他不可预知的原因导致对公司的智能手机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
的采购需求下降,则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四)宏观环境风险. 
       1、宏观经济风险. 
       全球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叠加新冠疫情影响,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消费意
愿会在一定时期内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换机周期相应拉长,造成终端需求下滑。如
公司主要智能手机业务客户因智能手机终端需求下滑、调整自身市场计划,或因供应
链短缺等原因延迟推出新机型而对公司采购需求下降,则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
影响。 
       2、税收优惠的不确定性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享受了一系列增值税税收优惠、所得税税收优惠
,尽管税收减免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有限,但如果未来公司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出现
不可预测的不利变化,或者在税收减免期内公司不完全符合税收减免申报的条件,则
公司将在相应年度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或存在所享受的税收优惠减少的可能性。公司税
收优惠政策可能的变化会使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现金流水平受到不利影响。 
       3、汇率波动风险. 
       虹软科技是一家全球化公司,在海外多地拥有经营主体,且客户分布韩国
、日本、台湾地区、美国及欧洲等各地,报告期内公司来源于海外的收入占比为47.7
9%,上述海外业务使用外币进行结算,受到人民币汇率水平变化的影响。随着公司海
外业务的发展,公司外汇结算量将进一步增加,同时人民币汇率可能受到国内外政治
、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波动风险,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五)其他重大风险. 
       1、诉讼风险. 
       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公司可能面临各种诉讼、仲裁。公司不排除在经营过
程中,因公司业务、人力、投资等事项而引发诉讼、仲裁事项,从而耗费公司的人力
、物力,以及分散管理的精力。 
       公司实际控制人Hui Deng(邓晖)于2019年9月出具承诺,针对“Marc Cha
n、Lei Li及其家庭基金诉讼事宜”,如发生任何纠纷(包括但不限于诉讼、仲裁、
索赔等)给公司造成任何经济损失(包括但不限于支付赔偿款、律师费、诉讼费等)
均由公司实际控制人Hui Deng(邓晖)独立承担。截至目前,本案处于审前动议阶段
,实体上庭审程序尚未开始,诉讼结果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2、募投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收益及新增折旧摊销对公司业绩的风险. 
       由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数额较大,对公司经营管理、研发管理、市场开拓
、财务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未来市场发生不可预
料的不利变化或管理疏漏等原因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按期实施及完全达产造成不利
影响,将导致募投项目经济效益的实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募投项目建成后,将新增
大量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研发投入,年新增折旧摊销等费用金额较大。如果行业或
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募投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收益,则募投项目折旧摊销等费
用支出的增加可能导致公司利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3、母子公司多层架构的风险. 
       公司下设多家境内外子公司,层级较多,并且存在通过境外子公司控股境
内子公司的架构情况,公司面临各国法律及税收的监管要求。如果未来境外子公司所
在国家或地区法律及税收的监管要求发生不利变化,同时公司实际控制人、管理层缺
少相应的管理经验和能力,将增加公司管理协调的难度,带来经营管理风险,从而对
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未来境外子公司所在国家或地区对于现金分红、资金结
转等事项进行严格监管,可能对公司下级子公司的经营利润逐级分配至母公司构成一
定障碍,可能造成母公司没有足额资金进行现金分红的风险。 
       4、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的研发路线,经过多年的技术开发和业务积累,掌握了
多项核心技术,拥有发明专利164项、软件著作权112项、PCT国际专利11项。公司的
商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对于公司的业务经营至关重要,公司建立了完善
的知识产权维护机制以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免受侵犯。但是,考虑到知识产权的特殊
性,第三方侵犯公司知识产权的情况仍然有可能发生,从而导致公司为制止侵权行为
产生额外费用,对公司正常业务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虽然公司一直坚持自主创新的研发战略,以开发自有、底层技术为
主要研发路线,以避免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但仍不排除少数竞争对手采取恶意诉讼
的市场策略,利用知识产权相关诉讼等拖延公司市场拓展,以及公司员工对于知识产
权的理解出现偏差等因素出现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的风险。 
       三、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318.6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03%;实
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145.9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53%。 
       四、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I65软
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I6513应用软件开发”。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
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
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代码为“I65”。 
       公司从事计算机视觉技术算法的研发和应用,主要产品有智能手机视觉解
决方案、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和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根据公司主要产
品功能及服务对象的特点,公司所属行业为计算机视觉行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
务业。 
       1.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 
       计算机视觉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在数据、算力、
算法并行驱动下,世界计算机视觉技术及相关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在智能手机、安防
、智能驾驶、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深入。 
       1.1.1智能手机细分领域. 
       智能手机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智能终端设备之一,是各类计算机视觉算法
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的重要载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以下简
称新冠疫情)的爆发及蔓延,导致包括智能手机市场在内的消费电子市场受到极大冲
击,短期需求出现递延、压抑。尽管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于2020年下半年开始回升
,但全年数据仍不乐观,据IDC数据统计,2020年度全球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约为12.
92亿台,同比下滑约5.9%。 
       (1)摄像头光学创新,5G+应用引领,共同驱动视觉算法需求. 
       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加剧、品牌格局变动,各手机厂商为追求差异化优势,
加速硬件、软件创新以吸引终端消费者并抢占市场。摄像头的硬件和影像拍摄算法创
新升级仍是创新主线之一,为智能手机相关供应链环节厂商提供了商机。手机拍摄功
能推动着单摄向双摄、双摄向多摄演变,单摄像头像素提升,5G时代搭载TOF摄像头
,潜望式摄像头、各种辅助传感器以及未来屏下拍照摄像头成熟应用等诸多摄像头硬
件升级,都带动着更加多样化、更加复杂的软件算法应用。随着多摄方案日益成熟,
后置摄像头“主摄+广角+长焦”的搭配成为主流,潜望式、TOF从高端机型开始下沉
至更多机型,预计围绕摄像头的创新竞争在几年内都将持续。 
       以TOF为代表的深度摄像头赋予了拍摄对象深度信息,为解决复杂任务提供
了可能,可以为移动智能终端引入3D生物识别、3D建模、人机交互、3D测量、AR/VR
等众多场景,带来更具娱乐性和实用性的体验。近年来,以TOF为代表的深度摄像头
在技术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硬件规格向小尺寸、大分辨率和高精度方向迭代。相
较于iTOF,dTOF具有测量精准、分辨率高、响应快、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等技术优
势,可以配合更多AR应用,有望在5G网络的加持之下以其技术优势首先在应用层催生
AR爆款应用,推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给相关软件和算法解决方案供应商带来新的机遇
。 
       5G逐步商业化,5G网络覆盖面增加,除在一定程度上驱动换机需求外,5G
技术的发展还使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体验和交互得到全面提升,用户依托于高速传输
网络可以上传高质量图像与视频,各种生活类、社交类短视频APP因此快速流行,视
频类算法需求增长明显。 
       围绕摄像头的创新及5G带来的应用增长,将共同驱动视觉算法应用增加。
与此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算力和硬件能力的提升,新技术和产品经过高端机型的成熟
应用后向中低端机型普及、渗透,中低端手机中也逐渐嵌入更多的软件算法。 
       (2)智能手机全屏化加速,带来屏下相关光电解决方案应用升级. 
       智能手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在没有划时代变革背景之下,产品交互和外
观设计仍是各大厂商竞争手段,屏占比是外观设计的重要部分。在各手机厂商追求全
面屏的过程中,给屏下指纹识别产品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会因传统的屏上传感器
转为放置屏下而带来一系列的应用升级需求。未来的“真全面屏”智能手机,除了会
同时应用3D人脸识别、屏下指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还会有适合于屏下的亮度、色
彩、距离等传感器的应用及升级需求,预计前置屏下摄像头解决方案也将在软硬件协
同升级后成熟应用。 
       屏下指纹识别主要有光学、超声波和玻璃基电容三种方案。得益于在成本
、技术、效果方面的优势,光学指纹识别占据当前市场的主导地位,亦是目前屏下指
纹识别技术研发的重点。据CINNO Research统计,2019年全球屏下指纹手机出货量约
为2亿台,并且预估至2024年,整体屏下指纹手机出货量将达11.8亿台,屏下指纹市
场仍有很大空间。未来,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延展,光学式屏下指纹将在智能手机、智
能家居、智能汽车等诸多领域释放巨大的市场潜力,也为智能视觉算法技术及相关解
决方案带来可观的市场需求。 
       屏下亮度环境光传感器芯片(Ambient Light Sensor,以下简称ALS)是全
面屏手机的一个刚需核心组件,其作用是感知周围环境光强度,通过感知和处理芯片
获得实际环境光强度数值,手机由此智能地调节显示屏背光亮度,以提升用户体验并
大幅降低手机功耗。当ALS芯片从屏上转到屏下时,由于手机屏的低透光率和屏幕本
身亮度的严重干扰,现有屏下ALS一直难以准确、稳定地感知周围环境光,给出的亮
度测量值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用户体验较差,手机厂商迫切期待有更好的技术和产
品以满足需求。 
       1.1.2智能汽车细分领域. 
       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2020年,汽车市场同样面
临着疫情考验,但伴随国内各地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持续带动,汽车市场逐步复苏,
汽车行业总体表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内生动力,全年数据总体表现好于预期。据中
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2,522.50万辆和2,531.10万
辆,同比分别下降2.00%和1.90%,产销量连续蝉联全球第一。疫情冲击下,全球芯片
产能告急,自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全球汽车销量恢复速度超预期,而车企芯片加单
滞后,导致与汽车相关的芯片出现短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部分汽车厂商宣布减产甚
至停产,预计2021年的汽车产销量将受此影响。但长期来看,随着疫情因素去化,汽
车产业链将逐步修复,持续的新车市场增长空间仍将为智能汽车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
场基础。 
       (1)“软件定义汽车”逐步成为业内共识,传统供应链格局发生变革. 
       传统汽车主要由机械部件组成,汽车电子功能相对简单,在结构和性能的
改善中主要起到辅助机械装置的作用。智能汽车能够为用户提供自动驾驶、影音娱乐
、车辆互联等多样化功能,实现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智能化乃至未来的无人化,智能驾
驶越来越成为集导航、环境感知、控制与决策、交互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汽车智
能系统。 
       在智能驾驶趋势下,汽车行业逐渐由“机械定义汽车”转变到“软件定义
汽车”成为业内共识。汽车产品价值链正被重塑,软件在车辆中扮演的角色逐步放大
,传统汽车核心竞争要素被硬件、软件和服务所取代,供应链格局也正发生变革,新
技术、软件公司带来供应链管理的扁平化、边界模糊化,计算机视觉企业在这一过程
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入局机会。 
       (2)车载摄像头增量空间可观,推动视觉智能算法应用. 
       智能驾驶系统的感知层,视觉感知扮演了主要角色,车载摄像头是视觉感
知的核心部件。根据安装位置的不同,车载摄像头可分为内视、后视、前视、侧视、
环视五种,与其他多种传感器(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等)进行融合共
同作用。传统汽车一般搭载一颗倒车影像摄像头,在安全驾驶、智能驾驶、无人驾驶
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之下,随着消费者对于行车安全需求的提高及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
成熟,单车搭载的摄像头数量将逐渐提升,如特斯拉Model3全车四周配备了8颗摄像
头,蔚来2021年1月发布的ET7更是搭载了11颗摄像头,而每颗摄像头都会用到以视觉
智能算法为核心的软硬件解决方案。汽车搭载的摄像头数量和规格逐步升级,对视觉
智能算法为核心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应用有极大的推动力。 
       随着车载摄像头和产品功能的逐步成熟,车载摄像头结合视觉智能算法技
术来提升整车差异化卖点,正成为各车企在激烈竞争中获胜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在同
一个平台多颗摄像头上增加更多的视觉技术产品功能和特色,获取持续的FOTA(车辆
固件远程升级系统)升级、用户数据、流量变现,也将使计算机视觉产品也变成车企
后续收费的一个重要端口。 
       1.2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所在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开发有较高的技术门
槛。主要体现为技术积累,任何一个细小的研发模块,都需要长期的技术沉淀和经验
积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等智能设备提供一站式计算机视觉解
决方案,在上述领域的主要技术门槛如下: 
       1.2.1端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的积累. 
       边缘计算极大程度上解决了物联网背景下集中式运算架构中的带宽和延迟
两大瓶颈问题。基础图像识别、图像处理方面,其应用程序在边缘侧发起,更好地满
足了计算机视觉行业在实时业务、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边
缘计算的主要难点在于低资源的嵌入式平台环境的开发能力,基于移动终端的边缘计
算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但是受限于移动终端算力有限,诸多企业望而却步。 
       公司自2003年便明确了在嵌入式设备研发相关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方向
,至今在边缘计算技术领域已有深厚的积累,并建立了全面、复杂的多平台适用的底
层嵌入式开发库。公司积累的算法具有高度的紧凑性、稳定性以及易调用性,可以在
高性能、有效大幅降低资源消耗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运行。 
       1.2.2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层次积累. 
       在数码相机以及手机功能机时代,公司就已经专注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
发与应用。公司主要算法技术都经过了长时间的锤炼,从基本的黑白小分辨率图像的
摄取、增强、编辑、检测识别到高清大图像、视频的实时处理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造了有利和领先的条件。 
       公司注重技术的开发与升级,不断探索视觉领域的前沿技术,持续设计、
开发新算法以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并不断优化迭代已有算法。 
       公司掌握的计算机视觉算法技术还具有通用性和延展性。多年来,公司积
极致力于将计算机视觉算法与行业应用相结合,凭借先进的学术科研力量、强大的产
品开发能力以及卓越的工程实施能力,快速将计算机视觉算法技术落地为成熟的解决
方案。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作为万物感知的入口,计算机视觉应用场景丰富,商业化价值巨大。目前
,全球技术输出规模最大的三个应用场景分别为智能消费、智能汽车以及智能制造。
现如今的计算机视觉行业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核心技术、产品化能力、产业生态
链合作均成为行业的核心壁垒,这其中的产品化能力又成为最终创造社会价值和商业
价值的核心。 
       公司是计算机视觉行业领先的算法服务提供商及解决方案供应商,是全球
领先的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企业。除本公司外,行业中国内企业主要有商汤科技、旷
视科技等,国外企业主要有Morpho、Mobileye、Smarteye、Eyesight等。 
       公司目前提供的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行业,基于多年
的研发和积累,公司可以提供大部分主流智能手机的视觉人工智能算法产品和技术,
适配深摄、多摄、双摄、前后置单摄、各种变焦模式等的摄像头,可提供的产品和技
术包括了人物各种属性(人脸、人体、人手、四肢、头肩区、部分类型衣物)的检测
、识别、语义分析、驱动,还包括物体对象、经典场景的检测、识别和部分语义描述
,以及人物和各种物体的影像质量增强。根据IDC所统计的2020年全球出货量前五的
手机品牌中,除苹果公司完全采用自研视觉人工智能算法外,其余安卓系统手机三星
、华为、小米、vivo的主流机型均有搭载公司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在继续巩固公司
在智能手机算法影像行业领导地位的同时,公司依靠对行业演进规律和技术更迭的理
解,成熟有效的产品落地能力,正横向大力推进在新行业的落地和发展。 
       五、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人才优势. 
       在超过20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磨合出一支以博士为带头人、硕士为骨干
的核心研发团队,充分掌握核心技术算法,并进一步落地成为成熟的商业产品。通过
长期的潜心学习,公司始终立足于领域内的最前沿,建立和长期保持行业内经验积累
和能力上的领先优势。 
       虹软科技及其下属公司经过20多年的摸索,不断改善形成了一套独有的高
效管理模式,基本实现自动化、自驱、自愿的高效运行状态,同时采用“导师制”培
养模式,有效减少研发的试错次数。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提高了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
和产品研发速度,提升了公司计算机视觉技术算法水平。 
       2018年下半年以来,公司逐步加强对新技术、新业务领域的投入力度。为
充实研发团队,在视觉增强技术、车载、屏下相关光电技术解决方案等方向储备人才
。目前,公司已形成良好的人才储备,为后续重要项目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2、技术积累优势. 
       经过多年的技术、专利和人才积累,公司已全面掌握了计算机视觉相关的
各项底层算法技术,掌握包括人体识别、物体识别、场景识别、图像增强、三维重建
和虚拟人像动画等全方位的计算机视觉技术。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64
项、软件著作权112项、PCT国际专利11项。 
       公司技术积累优势主要体现为端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的积累优势、计算机
视觉技术的层次积累优势。 
       3、产业链深度合作优势. 
       公司始终与行业最前沿的技术保持同步,掌握了持续开发、迭代与硬件更
加匹配的算法的能力,凭借与产业链内主流公司长期、广泛的合作,公司得以在客户
提出技术需求后,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响应,提供低能耗、高效率、硬件平台适应性广
的解决方案。公司坚持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主流公司开展合作,并与之建立了长期、紧
密、稳定的合作关系。 
       4、客户及品牌优势. 
       公司是全球智能手机计算机视觉算法重要供应商,目前已在计算机视觉算
法行业形成良好的口碑,客户遍布全球,算法产品基本覆盖安卓手机品牌。公司自与
主要客户建立合作以来,均保持了持续良好的合作关系。优良的客户质量、良好的市
场口碑、国际化的品牌认可度、海量历史销售数据,为公司后续业务发展奠定了良好
基础。公司将继续利用在手机行业形成的技术、品牌和客户服务经验等优势,把产品
和业务扩展到汽车行业以及其他AIoT行业。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所提供的信息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维赛特财经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
   担任何责任。
2、在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
   的股票没有利害关系,本机构、本人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维赛
   特财经不对因据此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