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指标公式 龙虎榜
首页 > 主力数据 > F10资料 > 正文

   资产重组最新消息
≈≈瀚川智能688022≈≈(更新:21.08.31)
    ★2021年中期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1.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从事智能制造装备
及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助力制造行业客户提升生产力。公司通过
多年的业务实践,已建立了模块化、单元化的工艺及系统模块,能够根据客户个性化
需求,研发、设计并有机组合成系列智能制造装备及系统。公司持续推进“1+N”业
务发展模式,深化行业战略布局:“1”指专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行业为战略深耕
主要方向,“N”指以“1”为基础,有节奏、有步骤地向其他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探索
拓展。目前“1”包括汽车和新能源领域,“N”包括工业互联、医疗健康和工业零组
件等领域。 
       公司是国内同行业中为数不多能够参与国际智能制造装备项目的供应商。
凭借深厚的研发实力、持续的技术创新、十余年的工艺技术知识的积累、强大的人才
团队及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等优势,公司积累了大量国内外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
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与此同时,公司加大了国内市场以及新业务领域的开拓力度,
在优势业务汽车智能制造装备业务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竞争力的同时,新能源智能装备
业务也逐步建立了独特优势,也为工业互联、医疗健康、工业零组件等新兴业务奠定
了长足发展的基础。 
       2.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汽车智能制造装备和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在探索和孵
化的新兴业务产品为工业互联软件系统、医疗健康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零组件,公司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1)主要产品 
       ①汽车智能制造装备 
       公司聚焦“新四化”,专注电连接、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部件的自动
化组装、测试和系统模块集成业务,在汽车电子行业具有丰富的智能制造装备项目实
施经验。在电连接制造领域,公司有板端/线端连接器自动生产线、高压连接器自动
生产线、高速HSD/高频FAKRA数据线束自动生产线、安全气囊线束自动生产线、按钮
开关自动生产线、ABS壳体嵌件注塑生产线等智能制造装备产品;在传感器制造领域
,公司有轮速/发动机速度传感器自动生产线、压力传感器自动生产线、温度传感器
自动生产线、IBS智能电池传感器生产线、ADAS雷达自动生产线等产品;在控制器制
造领域,公司有汽车座椅控制器自动生产线、汽车娱乐系统控制模块自动生产线、IG
BT模块自动生产线、PCB Press-fit插针机等产品;在执行器制造领域,公司有继电
器自动组装生产线、ABS线圈自动生产线、汽车微型马达自动生产线、电磁阀自动生
产线等智能制造装备。 
       ②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 
       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公司专注软包电池、圆柱电池、扣式电池、燃料电池
和方形电池的智能制造,在新能源电池产品叠片、注液、装配、化成分容、检测、数
据追溯等中后道专业领域具备独特技术。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芯装配设备和化成分容
设备,分别运用于数码电池领域包括软包电池、圆柱电池和扣式电池,以及动力电池
领域包括动力软包、动力圆柱和方形电池。其中,电芯装配方面,有电芯生产线、激
光清洗机、切叠一体机、PACK全自动线等;在化成分容方面,主要有化成分容一体机
、热压化成/分容产线、负压化成/分容柜等。其他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还包括智能换
电站、电芯废弃物处理产线等。 
       (2)新兴业务产品 
       公司在探索和孵化的新兴业务产品包括工业互联软件系统、医疗健康智能
制造装备和工业零组件。在工业互联领域,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OPENLINKEdge单设
备级工业物联网关、OPENLINKEdge Plus产线级工业物联网工作站、OPENLINKPlant车
间/工厂级工业物联网服务器和OPENLINKPlant Plus集团级工业物联网服务器群;在
医疗健康领域,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注射式给药器、吸入式给药器、IVD产品等药械
结合产品一站式自动化解决方案。工业零组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医疗设备、3C电
子等领域内的标准模组生产及高精度机械零件加工制造。 
       3.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公司原材料主要包括各类气动件
、传动件、传感器、仪器仪表及机械部件等,由供应链部主要负责询价、采购、验收
等工作。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合格供应商管理制度,通过产品质量、供货能力、服务能
力等要素来选择供应商,定期对供应商原材料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服务情况
等进行动态考核。 
       (2)生产模式 
       公司定制化产品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依据客户需求进行智
能制造装备的定制化生产,公司在取得订单后会按照客户需求时间制定生产计划。为
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公司标准产品会根据市场预测做适度库存。公司已建立并逐步
完善单元化、模块化、平台化、系列化的产品生产模式。依托平台化的开发环境,公
司能够快速根据下游客户的具体需求,将工艺、系统等多项模块进行有机组合。目前
公司产品从以定制化为主转向标准化和定制化结合的产品路线,并且将以标准化产品
支撑定制化产品。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工业互联BU正在试行经销模式。公司项目订单的
获得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公司销售人员、方案专家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等与潜在客户进
行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客户内在需求,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产品设计方案,获得客
户认可,进而获取客户订单;在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后,公司通过高质量的订单交付
获得客户的信任及认可,进一步增强客户黏性,从而获取后续更多的订单;通过公开
投标、参与各类行业展览、国内外行业会议、网站等方式,积极拓展宣传和销售渠道
,扩大公司品牌影响力,以获取更多项目资源。 
       4.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
所属的行业为制造业门类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5)。根据国家统计局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门类里的
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5),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
产品和服务属于我国当前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1行业发展阶段 
       为推动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现阶段国家出台的诸多扶持政策和法规,为
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政策环境。2021年3月份出台的《中共中
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
确提出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重点提及了制造业升级
,而且列出了制造业要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核心竞争力提升的8大领域,其中就包括智
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 
       当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局部领域已有成熟案例落地
,突如其来的疫情加快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在全球经济压力增大的背景
下,智能制造成为少数仍保持快速增长的行业之一。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结合自身业
务的特点,围绕企业智能制造需求,基于制造企业现有状况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比如实现过程监控、柔性化生产制造、精益化管理运营等。其中,实现车间生产数据
实时采集、提升车间的操作自动化、生产管理精细化、装备应用智能化成为当前智能
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主要业务,也是市场接受度较高的领域。 
       ○2行业基本特点 
       智能制造应用市场巨大。目前我国工业经济规模已位居全球首位,随着产
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制造需求旺盛,中国将会是最大的智
能制造解决方案市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市场呈现巨大潜力,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迎
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具有以下特点:1.产业关联度高,与下游行业发展密切
相关;2.产品成套性强,需要各环节之间紧密配合。因此产品研发周期较长,对企业
的专业化研发技术能力要求高。 
       行业竞争者技术参差不齐,高端市场门槛较高。部分竞争者起步较晚、规
模较小,存在研发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及自制装备、项目实施经验不足等问题,
业务往往集中于搬运、码垛等中低端应用领域,侧重于外购机器人、机械臂等装备的
简单集成与应用,仅能实现自动化。而在全球知名厂商核心生产工艺等高端应用领域
,由于工艺复杂,定制化及智能化要求较高,进入门槛较高。在该领域,欧美发达国
家拥有较强的制造技术基础、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及强劲的创新能力,其智能制
造技术水平也处于领先地位。而国内少数公司经过持续的研发技术投入及项目经验积
累,已经开始涉入全球知名企业关键生产环节,实现进口替代,甚至抢占国际市场。
在国家出台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2006)》和《装备制
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等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后,行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规
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在装备连续性、
制造品质可靠性、信息化控制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缩小。 
       ○3主要技术门槛 
       智能制造装备及系统技术集高端机电一体化开发设计、大型工程设计、智
能自动化控制、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和IT网络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高端设备加
工、装配、调试、远程服务等一系列的技术于一身,而这些核心技术还需要不断地实
践、积累、深化和传承,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拥有,需要多年的技术、产品、项目集
成等多方面的积累。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技术更新速度较快,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
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升级换代等均有可能导致行业设备技术的更新。另外
,与技术先进企业相竞争,尤其是与国际上长期占据技术与管理领先优势的企业直接
竞争,还需要配合以适宜的技术研发创新体制、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理念。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智能制造装备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依靠深厚的研发实
力、持续的技术创新、十余年的工艺技术知识的积累、强大的人才团队及丰富的项目
实施经验等优势,公司在聚焦以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产业为主线的智能制造业务领域
的战略定位下,在汽车电子、新能源、工业互联等细分单元业务积累了大量全球知名
客户。其中,在汽车智能装备业务板块,作为汽车电子制造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全
球前十大零部件厂商中大陆集团、博世、电装、麦格纳、爱信精机、李尔、法雷奥及
采埃孚均为公司客户,且合作深度和广度都在进一步拓展,与此同时,公司还开发了
华域汽车、科博达等国内知名客户;在新能源业务板块,公司拥有宁德时代、亿纬锂
能、欣旺达等优质客户,且头部客户的市场占有率在进一步提升;在工业互联业务板
块,公司拥有泰科电子、大陆集团、欣旺达、宁德时代、赫比国际、立讯精密等优质
客户,业务发展时间虽不长,但已具备与一线同行同台竞技的实力;同时,借助优质
客户和代表性项目的示范效应,公司在上述领域新客户开拓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占有率。 
       在技术实力及应用方面,公司技术主要应用于全球知名企业的核心生产线
,并已走出国门,与国外一线同行竞标赢得项目。尽管国外竞争者具有较强的先发优
势和品牌优势,但是公司依托不断夯实的技术和工艺优势、项目实施能力、快速响应
能力、更具性价比的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相比国内可比公司,公司在技术和工艺积淀、国际化程度、工业数据智能
以及智能制造标准化程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的“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苏州市经济和发展
委员会认定的“苏州工业园区“5G+工业互联网”重点企业”等资质荣誉,公司秉承
专业化发展战略,长期专注并深耕于细分领域,技术能力、品牌能力和市场地位得到
政府及社会的认可。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高端人才引进,立足自身,开放合作,持续进行
先进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在精密机械、工业视觉、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屡屡创新,
形成了超高速精密曲面共轭凸轮技术、高速高精度视觉定位技术、精密传输技术、嵌
入式工业设备实时边缘计算网关技术等核心技术。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创新投入,进一步巩固和优
化核心技术,保持技术水平行业领先。公司依靠先进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核心技
术产品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2021半年度,公司研发持续在线束装配核心工艺领域进行技术攻关,单模
组装配速度进一步加快,目前突破2秒,关键核心工艺模组已经完成内部测试。同时
,结合汽车电子行业高速发展的趋势,展开“可变式自动化”的设计研究,并与博世
互联工业事业部自动化软件产品组一起,基于PC-Based控制技术,在FAKRA线束处理
及装配解决方案上完成设备控制程序与HMI模块架构开发。该标准解决方案原理样线
测试即将完成。除此之外,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启动板端高速组装标准解决方案、子
部件高速组装标准解决方案开发,电子泵组装核心工艺模组开发。 
       2021半年度,公司开发了5V30A数字电源,在该产品中采用新型数字开发方
案,基于同步整流技术和超高速PWM控制,使用双环自动PID控制算法,实现电流、电
压极速(<10ms)响应;采用模拟高速、高精度、多通道高速采集技术,闭环控制整
个系统,稳定输出精度高(0.02%)。采用大电流回路控制技术,保证产品在满功率
工作状态下温升不超过60℃。 
       2021半年度,同步开展了5V100A电源的开发工作,基于数字化平台技术的
积累,5V100A数字电源的原理样机开发周期较之以前的3个月缩短到2个月。 
       2021半年度,开发了圆柱系列、方壳、大软包化成分容技术,已经完成了
所有针床的测试开发工作,相关配套的WMS/WCS、MES软件已经完成开发测试工作。 
       2021半年度,在第一代激光清粉机和软包外观检测机的基础上,针对效率
、良率和性能做了很大提升,激光清粉在高效、宽幅的技术领域形成了强有力竞争点
,软包外观检测在缺陷种类识别和精度识别上形成了很高的技术壁垒。 
       2021半年度,公司在工业互联产品线方面开发了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OPE
NLINKPlatform,平台基于"大数据+工业"的创新模式,并融合了物联网、中台、云原
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术,旨在应对由OPENLINKEdge采集后的工
厂内部的大数据场景,具备数据集成、数据治理、数据质量、数据安全、大数据存储
、大数据实时计算、物模型管理以及数据应用服务的能力。本产品连接设备边缘网关
、生产系统以及企业日常的运营管理系统,具备大数据仓库、智能化数据治理以及全
域数据资产化特征,实现了统一灵活的数据中台服务。为工业场景应用提供安全、高
效的、统一的大数据服务能力,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端到端透明化管控,以及大数据
驱动工业产业升级。 
       2021半年度,公司在水滴互联产品线方面开发了新的OPENLINK BI,该产品
在原有的OPENCHART看板系统上对产品进行了改善。新的产品具备:展示大屏、交互
报表和数据分析三大用途;新增的核心功能包括:动态组件库、多数据源支持、自定
义图表、多端适配、协同办公、场景模板支持,极大了提升了产品易用性和适用面。
 
       2021上半年,公司在输送产品线上进行了迭代升级和系列扩展,其中TS精
密链接式输送模组实现大批量生产交付的同时,实现成本和结构的优化,产品更具市
场竞争力,为客户节约了更多的成本和能耗;CS托盘式输送模组在优化结构和成本的
同时,进行系列的扩展,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组合;PP(Pick and Place)
取放模组进一步提高速度,优化成本,给客户带来更高的效率,更高的性价比。与此
同时,公司在技术和复用平台上不断完善和扩充,为产品的快速迭代和开发提供坚实
基础。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3.研发投入情况表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政策和环境,公司始终坚持“成就客户、发展奋斗
者,为社会做贡献”的核心价值观,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顺应行业
形势变化,着力于新产品的研发、现有产品的迭代升级和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断
加快经营调整升级,强化各项变革落地实施,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全方位促进经营提
升,以保证经营业绩持续稳定增长。公司持续推进“1+N”业务发展模式,以“1”为
本,专注行业深耕,以“N”谋势,探索新兴布局。以研发技术驱动市场,专注工业
自动化、数字化等核心技术,专注深耕汽车行业,稳步探索医疗健康等智能制造应用
场景,孵化拓展工业互联软件、工业零组件等业务形态,持续深化智能制造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871.60万元,同比增长49.13%;归属于母
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27.62万元,同比增长83.68%。 
       报告期内,公司展开的重点工作主要有: 
       (一)加强市场开拓,深耕与突破重点领域和重点客户 
       2021年上半年,公司加强市场开拓力度,携带汽车行业整体智能制造解决
方案和新能源锂电池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亮相2021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览会、
全球电池第一展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1)等展会,提升
公司核心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在汽车智能装备领域,按照“专业全球化”战略,持续加强产品开发和升
级。一方面巩固和优化汽车电连接、传感器等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切
入标准化的智能制造装备。报告期,加深与下游重点客户的合作,不断提升重点客户
的采购份额,突破性切入电动车相关的电驱和电机产品领域。开拓了安波福、采埃孚
、马勒、沃德尔等重点客户。 
       在新能源领域,依托化成分容一体机、充放电电源、圆柱锂电池自动产线
、叠片设备等产品和技术,重点布局数码电池的智能制造市场,并积极切入动力电池
、储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细分市场领域。报告期发展了鹏辉能源、天鹏电源等重点客
户。 
       公司持续探索和孵化新兴领域的业务,报告期内,在工业互联领域,公司
重塑产品线,目前工业互联各产品已得到新能源电池(数码及动力)、汽车零部件、
医疗器械、精密金属加工、模具注塑、食品饮料、药品制造等行业头部客户的认可,
吸收并封装了行业管理Know-How。报告期,开拓了上海兰均、华鼎集团、华丰科技、
汕尾天贸等客户,并成功提供智能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医疗健康领域,公司与柯惠医
疗、3M、碧迪医疗、美敦力等重点客户持续保持良好合作,新开拓了甘李制药、光景
生物、艾康生物等客户,公司持续关注药、械、体外诊断及医用敷料等领域生产设备
、核心设备国产化等长期战略性机会。工业零组件业务,报告期新组建事业部,与此
同时积极参与各类行业展览,加强业务宣传和开拓销售渠道。 
       (二)增加研发投入,推进产品技术研发与创新 
       2021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实践和优化IPD流程体系,围绕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的战略目标,坚持前沿科技,持续投入探索行业技术发展方向,不断加大投入新产品
的研发,并不断对现有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和技术创新。 
       报告期,公司相关产品、技术研发进展顺利,开发了圆柱系列、方壳、大
软包化成分容技术,已经完成了所有针床的测试开发工作;针对效率、良率和性能,
对激光清粉机和软包外观检测机做了很大提升。工业互联产品线方面开发了工业物联
网大数据平台OPENLINKPlatform和OPENLINKBI。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研发人才的引进,公司研发人员同比增加21.86%,截
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专利155项,报告期新增15项,2021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总
额为2,728.7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0.55%。 
       (三)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 
       公司在坚持做大做强现有的定制化智能制造装备的基础上,不断投入标准
化的研发,将在多年非标技术沉淀的基础上向业务标准化升级转型,改善公司销售结
构。为提高标准化程度,公司开展了以下工作: 
       市场需求标准化,建立需求管理OR流程,加强客户需求管理,前端防杂,
从源头上保障标准化。技术开发管理标准化,建设技术评审与标准化专家组,成立了
由各事业部资深的机械设计专家和电气设计专家组成的技术评审与标准化专家小组,
履行器件归一化、技术评审、标准化建设、培训赋能、技术攻关等职能,提升公司标
准化水平;器件归一化建设,集中优势设计资源对系统中的标准器件信息进行了全面
的梳理,有效的促进设计降本,提高开发效率;技术平台和CBB建设,对技术库进行
了新一轮的升级优化,通过沉淀和共享积累进一步丰富技术平台和CBB资源,促进技
术共享。制造交付管理标准化,制造、质量和服务过程标准化,供应链管理归一化,
提升规模效应和交付周期竞争力。成本管理标准化,重点进行供应链管理,物料归一
,培养战略供应商。 
       在产品与解决方案标准化方面,公司目前已实现并持续推进LC/LF机架标准
化、TS/CS/GS系列输送模块标准化、PP取放模组标准化,逐步搭建核心技术和复用CB
B平台,稳步推进柔性供料模块等标准化,拓展精密自动点胶相关技术和标准化产品
。 
       报告期内,公司认真梳理并确定各个BU的标准化产品方向和选择。在输送
产品线上进行了迭代升级和系列扩展,TS精密链接式输送模组、CS托盘式输送模组和
PP取放模组,实现成本、速度和结构的优化。在标准解决方案部分,FAKRA线束处理
及装配解决方案在核心工艺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单模组装配速度进一步加快,同时
启动板端高速组装标准解决方案、子部件高速组装标准解决方案、电子泵组装核心工
艺模组开发。 
       (四)深化战略落地与业务流程体系建设,持续优化组织架构 
       为进一步优化公司管理流程,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公司运营效率
和管理水平,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与业务发展需要,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报告期内
,对公司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 
       (1)梳理完善BU业务单元 
       为了更好地聚焦以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市场,对该领域
进行更加细致而全面地深耕,公司取消原解决方案部,设置汽车BU、新能源BU、工业
互联BU、工业零组件BU以及医疗健康BU,为能针对不同客户的业务特点和经营规律提
供创新、差异化、领先的解决方案,建立面向不同细分板块的营销、销售和服务的管
理与支撑组织,即各BU,以持续提升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2)增强业务“中台”力量 
       为了更好对前台进行支撑、匹配充足的资源,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在质量
部、供应链部的基础上增设研发中心和战略市场部,分别负责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
及市场战略规划,通过增强对未来市场方向和前沿技术的探索与研究,进一步增强中
台支撑职能的力量,更好地服务客户。 
       (3)梳理完善职能平台 
       对以财务部、人力资源部、战略投资部、培训中心、流程IT中心、法务部
、基建部、行政部、董事会办公室为主体的职能平台进行了梳理,进一步整合资源配
置、明确职责划分,让职能平台更好的服务前台业务单元、中台支持部门的同时强化
职能平台的管理职能,让组织结构更合理、有序、高效。 
       为实现战略目标,公司对集团流程体系进行数字化与适用性升级,优化S2E
、IPD、ISC、L2C、MM等流程体系,加强知识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报告期公司通
过对企业文化2.0的深度解读与建设,践行“成就客户、发展奋斗者、为社会做贡献
”的核心价值观,加快进行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努力成为被社会广泛认可的优秀企业
。 
       (五)全面开展供应链管理,增强竞争能力 
       为提高顾客满意度,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公司的竞争能力,报告期,公司
全面开展供应链管理,深入实施降本增效。对供应商进行了分层分级、集中采购管理
,对物料进行了器件归一优化,进一步增强了原材料供应的自主、安全、可控能力,
实现产品提质降本目标。上游与核心供应商加大深度合作,达到供需匹配,同时改善
仓储物流,减少呆滞库存,提升供应链反应效率。 
       (六)坚持高素质人才战略,加强新生代员工成长培育 
       公司持续贯彻人才战略,持续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发展。从公司战
略出发走进业务,了解短期和长期的需求,并对公司现有组织、团队、人才进行梳理
盘点,进行局部优化,提高运营效率。人才补充和配置方面,为顺应公司快速发展带
来的人才需求,大力拓展招聘渠道,除了传统招聘渠道,开拓网络招聘、校企合作、
企业内部推荐等方式更精准有序的补充专业人才。公司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重
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开发。一方面,加大硕博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是应届硕
博毕业生的引进力度,提升研发创新团队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根据公司新的战略
方向和业务发展目标,储备前瞻性和关键性人才。人才培养方面,着重在管理干部、
应届生、内训师方面加强培训培养,形成滴灌式培训培养体系。重点完善岗位职级体
系,进一步清晰各序列职业发展通道和任职资格要求,加强对员工的牵引,激发员工
自主提升意愿。在员工激励方面,2021年股权激励方案落地,首次授予98名激励对象
共180万股限制性股票,对中高层核心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到位。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
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的风险 
       公司属于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细分行业,现阶段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正处于
快速发展中,能否及时研发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和产品是智能制造装备领域企
业能否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虽然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并建立了完善的研发制
度,但如果公司的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不能及时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或者公司对相
关产品的市场发展趋势、研发方向判断失误,将对公司保持市场领先地位产生不利影
响,并进一步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2.技术泄密的风险 
       公司主营产品科技含量较高,并拥有大量的核心技术,现阶段主要通过技
术秘密方式保护。尽管公司采取了建立健全了保密制度、加大技术投入等措施对技术
予以保密。但上述措施并不能完全保证技术不外泄,如果出现技术外泄的情况,可能
给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3.管理风险 
       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在科创板的发行上市,资产和
业务规模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提升,公司人员规模进一步扩大,这对公司在战略规
划、组织机构、内部控制、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不
能适应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管理层不能持续有效地提升管理能力、优
化管理体系,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和持续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4.海外经营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境外营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15.55%,主要来源
于菲律宾、美国、墨西哥、匈牙利、立陶宛等国家。公司的业务模式决定了智能制造
项目需要在海外客户的生产现场进行安装调试,未来如果出现汇兑限制、东道国政府
限制、战争及政治暴乱等情形,可能会影响公司智能制造项目的安装调试及验收进度
,将给公司境外项目及时进行收入确认、款项收回等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给公司带
来投资损失。同时,由于公司主要在境内经营,境外经营管理实践经验相对不足,海
外经营人才尚需进一步补充,因此公司也面临由于公司海外经营经验及人才储备不足
的海外经营风险。 
       5.主营业务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2018年至2020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5.62%、36.16%和30.26%
,报告期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5.31%。疫情一度在全球蔓延,公司海外项目实施成本大
幅增加,另外公司处于新业务和新产品拓展阶段,随着同行业企业数量的增多、市场
竞争的加剧,行业供求关系可能发生变化,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水平产生波动。此外
,随着公司新业务的持续开拓,来自新能源等下游行业客户占比不断提升,上述行业
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因此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存在一定波动的风险。 
       6.存货管理风险 
       从原材料采购到车间领用,经各生产工序间流转,进入成品库,最终到货
物交付客户的过程往往决定了公司的存货规模及对营运资金的占用规模,同时经营周
期内的市场环境变化也让公司面临着一定的存货跌价风险。若公司产品结构发生变化
导致生产和发货周期变长,或存货管理水平无法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或因市场
环境发生变化及竞争加剧导致存货变现困难,则公司存货周转速度将下降,增加了营
运资金占用规模和存货跌价风险敞口周期。 
       7.应收款项无法回收的风险 
       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公司应收账款相应增长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31,108.48万元。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应收
账款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如果出现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或无法回收的情况,会对公司盈
利水平产生负面影响。 
       8.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的风险 
       本公司所处的行业属于智能装备制造业,行业供需状况与下游行业的固定
资产投资规模和增速紧密相关,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变化和产业政策的影响,本公
司下游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有一定的波动性,从而可能对本公司的汽车、医疗健
康、新能源电池及工业互联等智能制造装备应用产品的需求造成影响。 
       9.新行业市场开拓的风险 
       本公司所处的行业属于智能装备制造业,行业供需状况与下游行业的固定
资产投资规模和增速紧密相关,本公司下游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有一定的波动性
,从而可能对本公司的汽车、医疗健康、新能源及工业互联等智能制造装备应用产品
的需求造成影响。依托在汽车智能制造设备领域的先发优势及多年积累的产品设计、
研发、生产及技术服务经验,公司向医疗健康、新能源和工业互联等业务领域拓展,
为开拓市场,应对国内外的竞争,公司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技术、人力等以迅速扩
大新行业市场的占有率。若新的行业拓展策略、营销服务等不能很好适应并引导客户
需求,公司将面临新行业市场开拓风险。 
       10.贸易摩擦风险 
       近年来,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贸易摩擦争端愈演愈烈。尤其近年来中
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范围和关税征收力
度。如果未来国际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对外资客户在国内的智能制造需求以及公司
产品外销会产生不利影响。 
       11.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境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较高,境外销售主要以美元结算为主
,若未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发生较大的波动,则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如果人民
币出现短期内大幅升值,公司产品出口以及经营业绩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12.疫情的风险 
       疫情虽在我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在全球范围内,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如果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发展停滞,消费紧缩,可能出现公司所服务下游行业的销售
受影响。如果出现此类情况,将对公司产品的销售、发出商品的验收、应收账款的回
款等方面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优势 
       公司的研发团队在电气控制、精密机械、光学及计算机算法等领域有着多
年的研究开发经验。公司主要服务于全球知名企业先进生产线的智能化,将客户前沿
、创新、个性化的制造工艺、生产管理模式等落实到具体的生产装备与工业软件。与
世界一流企业协同发展的机制使得公司技术与产品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近年来加大在锂电设备领域的人才储备和研究开发力度,积累了一定
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数码软包锂电池化成分容一体机,使用水加热循环系统,温
度一致性高于电加热方式,T型丝杆传动保证高的压力均匀性;基于Buck/Boost拓扑
结构,摒弃了传统的大电流大电压使用集成芯片控制电源的方式,充放电电压和电流
精度高,能量回馈效率高,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在穿戴市场,研发出了国内首台高精
度高产能的扣式电池切叠一体机,全自动高产能pack线;在氢燃料电池市场,研发出
国内较为齐全的电堆系列设备,并在多家客户投入生产。 
       经过持续的积累和突破,公司在产品的技术创新和生产工艺的迭代创新方
面已经构建了一定的壁垒。与此同时,自2020年以来,公司开始有意识的在核心科技
和其基础理论上进行布局,初步形成了上市公司层面研究中心负责技术底层机理研究
以及各BU层面开发中心负责工程技术攻关并行的创新格局。 
       2.产品与流程的标准化优势 
       制造业的核心逻辑是产品与流程的标准化与规模化,从而达成在时间与空
间上的自我复制能力。经过多年的业务实践及对下游行业的深度理解,公司已建立了
先进的单元化、模块化的产品设计、开发理念。公司将下游客户复杂的制造工艺与流
程分解为若干个生产作业,对应开发具有不同功能但接口(机械、电气、数据)统一
的工艺模块。同时针对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公司陆续开发了
工业数据采集、清洗、传输、存储、分析、预测、可视化等工业互联系统模块。大量
的模块积累形成了公司智能制造装备研发与制造的基础平台。与此同时,公司从2019
年开始便对公司整个业务流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在采购、生产、销售、供应链、
研发等方面实现协同管理,重塑了公司的“操作系统”,公司运行效率正在不断改善
。 
       3.客户优势 
       公司深耕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多年,已经积累了大量国内外知名客户。其中
在汽车智能装备业务板块,全球前十大零部件厂商中,有八家为公司客户,且合作深
度和广度在拓展;在新能源业务板块,公司拥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力神
等优质客户;在医疗健康业务板块,公司拥有美敦力、百特、3M、碧迪等优质客户;
此外,在工业互联领域,公司拥有泰科电子、大陆集团、欣旺达、赫比国际等优质客
户。 
       公司主要收入来自于上述优质客户,主要服务于客户的核心生产线。公司
与国内外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客户黏性不断增强。贡献主要
收入之外,优质客户的意义还在于提供了相对稳定的下游需求和持续的反馈,提升公
司前瞻性业务、技术工艺提升和解决方案层面的实力。 
       4.项目实施及管理经验优势 
       自设立以来,公司一直从事智能制造装备及系统的定制化、个性化生产,
通过服务汽车电子、新能源等领域的全球知名客户,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实施及管理经
验。智能制造装备涉及整体方案、机械与电控方案、信息化功能设计、零部件采购制
造、安装调试、系统技术升级等各环节,项目工艺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智能制造装备供
应商强大的项目现场管理能力。客户需求变化性和生产工艺复杂性的提升进一步增大
了项目实施和管理难度。公司实施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管理能力灵活、高效,
项目管理团队全程参与客户需求沟通、设计规划、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等环节,确保
产品质量稳定、及时交付。 
       5.国际化运营优势 
       公司是国内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为数不多的走出国门,布局海外,与国外一
线同行竞争的企业。秉承立足中国、面向国际的战略方针,公司在欧洲、美洲以及东
南亚设立了近十家子公司和办事处,有力支持了公司在境外市场开拓、项目实施。公
司构建了国际化的技术与市场团队,具备在全球实施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为众多世界500强制造企业提供核心装备及系统支持。


    ★2020年年度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给公司所处的外部
宏观经济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也给公司所处的汽车电子行业造成了较大冲击,随
着疫情从下半年开始逐渐趋于可控,汽车电子行业逐渐回暖。疫情爆发后,公司积极
应对,加大汽车电子之外业务开拓力度,其他几大业务板块加速成长。公司继续坚持
“成就客户,发展奋斗者,为社会做贡献”的核心价值观,以“助力客户提升生产力
”为使命,以“成为客户最佳合作伙伴”为愿景,以“创新合作、正直友善、激情坚
韧”为企业精神,拥抱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带来的行业变革,聚焦高附加值、能够规
模化复制的产品线,致力于发展成为一家智能制造标准解决方案公司。 
       2020年,公司汽车电子BU抢抓汽车电动化带来的高压部件产品机遇,包括
高压继电器、高压连接器/端子、高压线束等产品,ADAS衍生的雷达自动生产线,以
及车用功率半导体IGBT模块的自动化生产装备等机遇;动力电池厂商进入加速扩产周
期,公司新能源BU蓄势待发,借助标杆产品,谋求做大做强;工业互联网BU经过4年
的技术沉淀与产品打磨,在市场开拓与商业价值变现上都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公司整
体业绩已产生积极贡献;除此之外,公司依托对自动化生产底层技术和工艺的理解和
积累,切入到医疗健康领域,通过短线探索、长线布局,为完善公司长期战略布局蓄
力。2020年,公司还通过加强境内外市场开拓、增加研发投入、优化组织架构、变革
战略与业务流程体系建设、完善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等措施不断提高经营能力和管理水
平,构建经营壁垒。 
       报告期内,公司展开的重点工作主要有: 
       (一)加强市场开拓,深耕与突破重点领域和重点客户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公司及时洞察市场变化、快速调整策略,多维度发
力,在产品端实现了高压部件、软包电池、圆柱电池、体外诊断、流程行业以及3C领
域解决方案的突破;在客户端发展了立讯精密、科博达等重点客户;并在华中、西南
、华北等国内地区实现了业务突破。 
       (二)增加研发投入,推进产品技术研发与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0年,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攻关行业
内领先技术,夯实技术积淀,与国内外一流客户保持紧密合作,相关技术、产品研发
进展顺利,客户端验证情况良好。公司在线束装配核心工艺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开
发出ZieBee网络的无线模块化锂电池管理单元(WLBMS)模块,研发出适用于电池测
试系统的低成本高精度化成电源,通过“即冷即热”技术突破对化成分容一体机进行
了持续升级,发布了最新版本得OPENLINK产品线和水滴智造MOS产品线,同时,将公
司技术进一步梳理沉淀,成功上线技术库三期。 
       (三)深化战略落地与业务流程体系建设,持续提升组装运营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大力建设L2C、IPD、ISC三大业务流程,为高效实现从线索
到回款,从市场需求到产品实现,从订单到产品的低成本、高质量、快速及时交付打
下坚实基础。 
       (四)坚持高素质人才战略,加强新生代员工成长培育 
       公司持续贯彻人才战略,持续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发展。报告期内
,公司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开发。一方面,加大
硕博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是应届硕博毕业生的引进力度,提升研发创新团队的专业
水平。另一方面,根据公司新的战略方向和业务发展目标,储备前瞻性和关键性人才
。与此同时,公司还注重加强对现有员工的激励和培养,股权激励政策的落地,对中
高层核心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到位,完成关键岗位人才盘点、干部池建立
、管理干部培养方案,专门成立了瀚川培训中心,打造学习型公司,通过优化工作氛
围和项目管理机制,提升整体员工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的风险 
       公司属于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细分行业,现阶段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正处于
快速发展中,能否及时研发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和产品是智能制造装备领域企
业能否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虽然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并建立了完善的研发制
度,但如果公司的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不能及时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或者公司对相
关产品的市场发展趋势、研发方向判断失误,将对公司保持市场领先地位产生不利影
响,并进一步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2.技术泄密的风险 
       公司主营产品科技含量较高,并拥有大量的核心技术,现阶段主要通过技
术秘密方式保护。尽管公司采取了建立健全了保密制度、加大技术投入等措施对技术
予以保密。但上述措施并不能完全保证技术不外泄,如果出现技术外泄的情况,可能
给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四)经营风险 
       1.管理风险 
       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在科创板的发行上市,资产和
业务规模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提升,公司人员规模进一步扩大,这对公司在战略规
划、组织机构、内部控制、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不
能适应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管理层不能持续有效地提升管理能力、优
化管理体系,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和持续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2.海外经营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境外营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22.75%,主要来源
于菲律宾、美国、墨西哥、匈牙利、立陶宛等国家。公司的业务模式决定了智能制造
项目需要在海外客户的生产现场进行安装调试,未来如果出现汇兑限制、东道国政府
限制、战争及政治暴乱等情形,可能会影响公司智能制造项目的安装调试及验收进度
,将给公司境外项目及时进行收入确认、款项收回等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给公司带
来投资损失。同时,由于公司主要在境内经营,境外经营管理实践经验相对不足,海
外经营人才尚需进一步补充,因此公司也面临由于公司海外经营经验及人才储备不足
的海外经营风险。 
       3.主营业务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2018年至2020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5.62%、36.16%和30.26%
,疫情一度在全球蔓延,公司海外项目实施成本大幅增加,另外公司处于新业务和新
产品拓展阶段,受此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在2020年有一定下滑。未来,随着同
行业企业数量的增多、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供求关系可能发生变化,导致行业整体
利润率水平产生波动。此外,随着公司新业务的持续开拓,来自新能源等下游行业客
户占比不断提升,上述行业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因此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存在一
定波动的风险。 
       4.存货管理风险 
       从原材料采购到车间领用,经各生产工序间流转,进入成品库,最终到货
物交付客户的过程往往决定了公司的存货规模及对营运资金的占用规模,同时经营周
期内的市场环境变化也让公司面临着一定的存货跌价风险。若公司产品结构发生变化
导致生产和发货周期变长,或存货管理水平无法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或因市场
环境发生变化及竞争加剧导致存货变现困难,则公司存货周转速度将下降,增加了营
运资金占用规模和存货跌价风险敞口周期。 
       5.应收款项无法回收的风险 
       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公司应收账款相应增长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26,924.58万元。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应收
账款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如果出现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或无法回收的情况,会对公司盈
利水平产生负面影响。 
       (五)行业风险 
       1.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的风险 
       本公司所处的行业属于智能装备制造业,行业供需状况与下游行业的固定
资产投资规模和增速紧密相关,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变化和产业政策的影响,本公
司下游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有一定的波动性,从而可能对本公司的汽车电子、医
疗健康、新能源电池及工业互联等智能制造装备应用产品的需求造成影响。 
       2.新行业市场开拓的风险 
       本公司所处的行业属于智能装备制造业,行业供需状况与下游行业的固定
资产投资规模和增速紧密相关,本公司下游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有一定的波动性
,从而可能对本公司的汽车电子、医疗健康、新能源及工业互联等智能制造装备应用
产品的需求造成影响。依托在汽车电子智能制造设备领域的先发优势及多年积累的产
品设计、研发、生产及技术服务经验,公司向医疗健康、新能源和工业互联等业务领
域拓展,为开拓市场,应对国内外的竞争,公司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技术、人力等
以迅速扩大新行业市场的占有率。若新的行业拓展策略、营销服务等不能很好适应并
引导客户需求,公司将面临新行业市场开拓风险。 
       (六)宏观环境风险 
       1.贸易摩擦风险 
       近年来,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贸易摩擦争端愈演愈烈。尤其近年来中
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范围和关税征收力
度。如果未来国际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对外资客户在国内的智能制造需求以及公司
产品外销会产生不利影响。 
       2.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境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较高,境外销售主要以美元结算为主
,若未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发生较大的波动,则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如果人民
币出现短期内大幅升值,公司产品出口以及经营业绩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3.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虽在我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在全球范围内,仍有一定的
不确定性,如果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发展停滞,消费紧缩,可能出现公司所服务下游行
业的销售受影响。如果出现此类情况,将对公司产品的销售、发出商品的验收、应收
账款的回款等方面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七)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八)其他重大风险 
     
       二、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增长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递延的需求将在未来
三年涌现。我国逐步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
国家将继续深入实施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
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报告期内,我国智能制造产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智能制造装备对应的产业配套能力得以大幅提升,新兴战略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
术、新能源、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等产业,将进一步加速发展。依托国
家工业强基工程的引导,行业内的一些重点企业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集中力量突破
系统软件、关键工艺、关键材料等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推动行业整体技术水
平和装配技术提升,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增长。 
       2、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未来将迎来持续快速增长 
       据相关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峰底年,2021年
将实现恢复性正增长,汽车销量有望超过2600万辆,同比增长4%。其中,在《新能源
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大力推动下,未来将重点突破新能源汽车高安
全动力电池、高效驱动电机、高性能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智能(网联)汽
车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线控底盘和智能终端等关键部件,新能源汽车将迎来
持续快速增长。 
       在汽车新四化发展趋势之下,产业技术快速迭新,尤其是自动驾驶技术的
日趋成熟,自动驾驶汽车可能超预期进入量产。汽车零部件产品尤其是与智能汽车、
自动驾驶汽车相关的汽车零部件将迎来持续更新热潮。全球汽车零部件厂商加大电连
接、传感器、控制器及执行器等关键产品的研制,未来汽车电子将与自动驾驶、汽车
通信、智能座舱领域技术将走向深度融合,系统复杂度和开发难度显著提升,而智能
化柔性技术应用将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支撑,汽车电子智能制造装备及系统的
产业化需求进入井喷时期。 
       3、锂电池产业规模持续高增长电池设备+智能制造系统的投资需求明显 
       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长期战略愿景,我国必须发展新能
源产业。新兴电子产品兴起带动3C锂电池增长,电动单车共享经济加速小动力锂电池
市场扩张,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下,动力锂电池成为产业需求增长的集中领域。应对
持续高增长的锂电池市场需求,锂电池企业将趋向加码制造工艺研发,导入新的电池
生产设备+智能制造系统,借助创新的自动化、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开启智能化升级
转型之路,带来化成分容一体机、充放电电源、锂电池全自动产线、叠片设备等需求
保持高速增长,给智能制造设备配套产业带来巨大利好。 
       4、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建设 
       工业互联网热度不断升高,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产业步入快车道
。国家“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等政策,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发展与落地应用,引导
企业投资人工智能、5G、工业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生产工艺、业务流程深度融合,
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建设。未
来,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供应链管理(SCM)等工
业软件,将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带来数字化、智能化
的变革。拥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精密金属加工、模具注塑等行业管理Know-How及
业内最佳实践的企业,有望成为行业领导者。 
       (二)公司发展战略 
       2020年作为瀚川智能上市新起点后的第一个自然年,也是瀚川智能“二次
创业”元年,公司制定了三年业务升级、管理系统升级战略,通过刷新公司文化、梳
理了业务板块、搭建了新的考核体系、升级管理体系与人员配置等手段来提高人均效
率、执行力、业绩增长率和盈利能力。 
       1、升级企业文化,助力二次创业 
       2021年1月,公司发布了企业文化2.0,通过重塑价值观、建立更加符合公
司现状与未来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活力,调动创新精神,让企业文化成为
推动瀚川智能二次创业的精神助推器。 
       愿景:成为客户最佳合作伙伴 
       使命:助力客户提升生产力 
       核心价值观:成就客户、发展奋斗者、为社会做贡献 
       2、优化市场战略,推进“1+N”业务发展模式 
       公司将秉承“以研发技术驱动市场”的发展理念,“立足中国、面向国际
”的战略方针,推进“1+N”业务发展模式,深化行业战略布局:“1”指专注汽车电
动化、智能化行业为战略深耕主要方向,“N”指以“1”为基础,有节奏、有步骤地
向其他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探索拓展。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与市场开拓,进一步增强公司
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未来,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中的全新机遇与挑战,公司在巩固市场地位的基
础上,将紧抓新基建产业机遇,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背景下实现智能制造的新发展
与新突破。公司主动拥抱市场发展趋势,把握市场战略机会,制定了公司中长期发展
战略,从智能装备项目开发商向一站式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拓展客户
上下游需求市场,打造面向全球市场的智能制造平台,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技术咨询
、方案制定、设计、制造、验证、交付、生命周期维护等服务。 
       (1)以“1”为本,专注行业深耕 
       巩固汽车电子智能制造领先地位,驱动产业链变革 
       积极把握全球汽车行业“新四化”变革和中国汽车市场的“新常态”,聚
焦“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按照“专业全球化”战略,持续加强产品开发
和升级,巩固和优化汽车电连接、传感器等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提升汽车控制器、
执行器的细分市场份额,并积极把握自动驾驶相关的汽车摄像头、激光雷达、以及IG
BT功率模块等汽车半导体的业务机会,择优汰劣进一步打造核心主业。关注顶级汽车
零部件商转型(涉入自动驾驶及电动化相关零部件及系统领域)趋势与投入,纵深上
下游业务机会,丰富产品系列,提升软硬兼备的集成能力,驱动产业链现代化。 
       发力新能源,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装备技术研发与市场开拓 
       借势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长期战略愿景下带来的锂电储能业务发
展机遇,密切关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带来的技术发展和储能电池供需变化,把握电
池行业差异化发展趋势与市场机会,结合行业竞争整体动向与政策法规,依托化成分
容一体机、充放电电源、圆柱锂电池全自动产线、叠片设备等产品和技术,重点布局
数码电池的智能制造市场,并积极切入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细分市场领
域,加大大客户合作深度,以优越的自动化、信息化、集成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客户粘
性,进一步促进产业布局。 
       紧抓5G+工业互联网产业机遇,布局大数据,拥抱人工智能 
       紧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以政策推动制造业
自上而下改革、数字化转型力度空前高涨为着力点,把握数字工厂依赖于智能制造整
体解决方案成为智能制造部署首选的发展窗口,推动自动化设备+工业互联网软件业
务进入提速发展阶段。以水滴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IIoTPlatform)、制造运营管理
平台(MOMPlatform)为核心,在巩固汽车领域客户应用场景的基础上,开拓更多应用
场景解决方案,覆盖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及工业大数据分析、生产执行MES等应用
场景,打造驱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垂直行业深耕,工业零组件专注高端精密制造,实现双轮式增长 
       捕捉智能制造领域高速发展的多重机遇,进一步加快产能扩张步伐,充分
利用公司完整的高精密设备和解决方案,深耕行业高端精密制造,在助力各事业部竞
争力打造、设备研发及市场推广的基础上,拓展标准模组和核心零配件制造,通过内
生增长与外延式增长同步发展的方式实现扩产,积极探索国内外汽车领域优质客户上
游市场的刚性需求。 
       (2)以“N”谋势,探索新兴布局 
       通过电动汽车领域智能制造技术的积累与沉淀,公司将有节奏、有步骤地
进行横向业务拓展,积极培育新兴业务市场。2021年,将持续关注药、械等领域生产
设备、核心设备国产化等长期战略性机会,追踪技术与行业发展趋势,短线探索、长
线布局,为完善公司长期战略布局蓄力。绑定美敦力、雅培、3M等全球知名大客户深
入合作,积极延伸新产品、新区域的业务合作。 
       3、优化产品战略,由非标业务快速向标准化转型 
       标准化是显著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高毛利率、保证质量的最有效的手段
,也是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地位的核心手段。瀚川智能将在多年非标技术沉淀的基础
上向业务标准化升级转型:一是立足于现有各BU业务基础,将核心工艺设备进行标准
化,从而将业务牵引至适应性更广的主流客户;二是面向市场主流产品,将原有非标
准解决方案标准化;三是通过标准化将整装设备进模块化、平台化供应。以上也是为
进一步优化目标市场结构、聚焦主赛道而制定的重要产品战略。 
       (三)经营计划 
       1.市场拓展及营销计划 
       凭借强大的营销服务团队和全球营销网络,公司在汽车电子、新能源等多
个细分领域取得了较高市场份额,与多家全球五百强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逐
步扩大了与泰科电子、大陆汽车、力特集团、法雷奥、亿纬锂能等全球知名企业的合
作规模,核心客户群体进一步扩大,客户集中风险有效降低。 
       2021年,为应对日渐激烈的行业竞争并分散经营风险,公司将围绕重点行
业领域,聚焦核心客户群,大力推进市场拓展计划,巩固已有优势区域,培育新兴领
域,优化市场布局。公司将持续在汽车电子智能装备领域深耕细作,同时在新能源汽
车电子装备、自动化设备+工业互联网软件等领域加大市场关注与研发投入。 
       公司将高度关注政府支持、行业发展迅速、技术创新带来的各领域发展机
会,加强市场开拓力度,并进一步完善全球化营销网络,提供更加优质的销售支持和
客户服务;赋能全球营销网络本地化服务网点,提升公司的市场反应速度和本地化服
务能力,及时高效地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相关产品技术支持、设备维护等本地化服务
。 
       同时,公司将加强市场营销团队建设,以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加
强客户黏性,实现与客户的共同成长,并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提升公司与核心产
品的品牌知名度。 
       2.产品研发及技术创新计划 
       公司将持续实践和优化IPD流程体系,打造技术与产品研发的高速公路,实
现端到端的快速发布;进一步夯实人才梯队建设,优化组织建设,建立技术预研团队
,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研究前瞻性技术,为产品开发奠定坚实基础;成立专家团队,
共享专家知识库,提高研发质量和效率,形成技术预研、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三位一
体的研发体系,快速推进集团研发中心的发展。加强战略市场能力建设,提高市场洞
察力,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以市场驱动研发,快速准确响应市场需求。公司也将积极
开展与高校和业内优秀团队合作研发,构建研发合作生态链,提高创新知识成果的市
场转化率,增强技术研发实力。 
       为更好地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建立建全技术共享平台,
实现基于平台的设计开发和快速交付,以最短的时间实现客户价值增值,这是公司赢
得持续竞争力的重要基石,也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2021年,公司将在持续推
进各大产品线模块化的同时,重点推进智能制造模块化、平台化的优化升级,进一步
加大精密输送模块和抓取搬运等模块的迭代开发,并实现产品化和市场化,开发线束
可变自动化解决方案原型、Header类标准模组(插针、折弯挑折)、模块化软件编程
及Object模块库;继续开发化成分容系列和电芯组装系列产品线,攻关电池外观检测
技术,同时巩固穿戴市场锂电池装备的头部地位;继续丰富、优化OPENLINK(IIoT/S
CADA)、MOS(制造运营平台)以及低代码平台瀚码功能,以满足市场及客户需求。
以客户需求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新产品开发,以技术为导向,深入开展技术
预研,优化技术管理平台和体系,持续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3.产能扩充计划 
       着力提升生产基地数字化能力,赋能效率提升和精细管理。在苏州市智能
制造示范车间的优势基础上扎实推进智能制造工作,2021年,将启用苏州新总部,完
成赣州、深圳等地生产基地的建设,将示范车间的最佳实践向其他生产基地复制和推
广,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以实现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内产能的扩充,加快
推进敏捷型组织和数字化管理的研究、对标和实践,通过实现管理精细化水平,持续
提升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内的技术和生产优势,进一步扩大智能制造装备及系统的生
产能力。 
       4.人才培养及人才扩充计划 
       2021年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整体战略是以干部管理和干部梯队建设为切入
点,以绩效管理为抓手,在梳理组织架构、职位职级体系基础上,通过夯实领域专家
板块、规范共享服务中心、发力HRBP队伍建设,有效为业务部门解决问题,助力公司
战略成功,让人尽其才,人才增值。 
       夯实领域专家板块(COE):招聘与配置方面,不但要从数量上满足公司对
人才的需求,更要在人员整体素质上有提升;绩效管理方面,继续深化以个人绩效承
诺(PBC)为工具的绩效管理,形成目标制定、过程辅导、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的正
向循环,旨在帮助员工提升能力,更好地做出成果;薪酬与福利方面,公司通过提高
人效,努力提高人员薪酬竞争力,在绩效管理做扎实的基础上,做好价值分配,鲜明
激励;员工的培训培养方面,着重在管理干部、应届生、内训师方面加强培训培养,
形成滴灌式培训培养体系。 
       规范共享服务中心(SSC):公司进一步完善人事事务工作,规范员工档案
管理,优化HR流程,提升人事事务工作效率和员工体验,形成HR基础数据共享中心,
加强数据分析能力,为公司战略和内部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发力业务合作伙伴(HRBP):公司将全面提高HRBP团队的整体能力,做好
业务战略合作伙伴、HR解决方案集成者、HR流程运作者、员工关系管理者、变革推动
者、文化传承者这六大角色。 
       5.管理制度建设计划 
       随着公司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子分公司及海外子公司不断增
加,管理难度和风险加大。公司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在制度建设和创新、内部控制
方面加大投入,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公司管理结构,建立有效
的决策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匹配公司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进一步降低内控风险,保
持公司持续安全快速发展,实现决策科学化、运行规范化,最大限度降低经营风险。
同时,为实现战略目标,公司将对集团流程体系进行数字化与适用性升级,优化S2E
、IPD、ISC、L2C、MM等流程体系,加强知识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健全组织职能
和机构设置,规范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优化业务流程,继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投资管理、营销管理等各项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公司的管理运营效能。 
       2021年,公司将通过对企业文化2.0的深度解读与建设,践行“成就客户、
发展奋斗者、为社会做贡献”的核心价值观,加快进行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努力成为
被社会广泛认可的优秀企业。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优势 
       公司的研发团队在电气控制、精密机械、光学及计算机算法等领域有着多
年的研究开发经验。公司主要服务于全球知名企业先进生产线的智能化,将客户前沿
、创新、个性化的制造工艺、生产管理模式等落实到具体的生产装备与工业软件。与
世界一流企业协同发展的机制使得公司技术与产品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近年来加大在锂电设备领域的人才储备和研究开发力度,积累了一定
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数码软包锂电池化成分容一体机,使用水加热循环系统,温
度一致性高于电加热方式,T型丝杆传动保证高的压力均匀性;基于Buck/Boost拓扑
结构,摒弃了传统的大电流大电压使用集成芯片控制电源的方式,充放电电压和电流
精度高,能量回馈效率高,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在穿戴市场,研发出了国内首台高精
度高产能的扣式电池切叠一体机,全自动高产能pack线;在氢燃料电池市场,研发出
国内较为齐全的电堆系列设备,并在多家客户投入生产。 
       经过持续的积累和突破,公司在产品的技术创新和生产工艺的迭代创新方
面已经构建了一定的壁垒。与此同时,自2020年以来,公司开始有意识的在核心科技
和其基础理论上进行布局,初步形成了上市公司层面研究中心负责技术底层机理研究
以及各BU层面开发中心负责工程技术攻关并行的创新格局。 
       2.产品与流程的标准化优势 
       制造业的核心逻辑是产品与流程的标准化与规模化,从而达成在时间与空
间上的自我复制能力。经过多年的业务实践及对下游行业的深度理解,公司已建立了
先进的单元化、模块化的产品设计、开发理念。公司将下游客户复杂的制造工艺与流
程分解为若干个生产作业,对应开发具有不同功能但接口(机械、电气、数据)统一
的工艺模块。同时针对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公司陆续开发了
工业数据采集、清洗、传输、存储、分析、预测、可视化等工业互联系统模块。大量
的模块积累形成了公司智能制造装备研发与制造的基础平台。与此同时,公司从2019
年开始便对公司整个业务流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在采购、生产、销售、供应链、
研发等方面实现协同管理,重塑了公司的“操作系统”,公司运行效率正在不断改善
。 
       3.客户优势 
       公司深耕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多年,已经积累了大量国内外知名客户。其中
在汽车电子业务板块,全球前十大零部件厂商中,有七家为公司客户,且合作深度和
广度在拓展;在新能源业务板块,公司拥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力神等优
质客户;在医疗健康业务板块,公司拥有美敦力、百特、3M、碧迪等优质客户;此外
,在工业互联领域,公司拥有泰科电子、大陆集团、欣旺达、赫比国际等优质客户。
 
       公司主要收入来自于上述优质客户,主要服务于客户的核心生产线。公司
与国内外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客户黏性不断增强。贡献主要
收入之外,优质客户的意义还在于提供了相对稳定的下游需求和持续的反馈,提升公
司前瞻性业务、技术工艺提升和解决方案层面的实力。 
       4.项目实施及管理经验优势 
       自设立以来,公司一直从事智能制造装备及系统的定制化、个性化生产,
通过服务汽车电子、医疗健康及新能源等领域的全球知名客户,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实
施及管理经验。智能制造装备涉及整体方案、机械与电控方案、信息化功能等设计、
零部件采购制造、安装调试、系统技术升级等各环节,项目工艺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智
能制造装备供应商强大的项目现场管理能力。客户需求变化性和生产工艺复杂性的提
升进一步增大了项目实施和管理难度。公司实施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管理能力
灵活、高效,项目管理团队全程参与客户需求沟通、设计规划、安装调试、售后服务
等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及时交付。 
       5.国际化运营优势 
       公司是国内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为数不多的走出国门,布局海外,与国外一
线同行竞争的企业。秉承立足中国、面向国际的战略方针,公司在欧洲、美洲以及东
南亚设立了近十家子公司和办事处,有力支持了公司在境外市场开拓、项目实施。公
司构建了国际化的技术与市场团队,具备在全球实施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为众多世界500强制造企业提供核心装备及系统支持。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所提供的信息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维赛特财经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
   担任何责任。
2、在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
   的股票没有利害关系,本机构、本人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维赛
   特财经不对因据此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