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指标公式 龙虎榜
首页 > 主力数据 > F10资料 > 正文

   600939重庆建工资产重组最新消息
≈≈重庆建工600939≈≈(更新:21.08.31)
    ★2021年中期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从行业发展趋势上看,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国内建筑业也逐步进
入了转变发展模式、改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向承包一体化、集约化、绿色化
、工业化、信息化方向进军的新阶段。2020年以来,为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影响,中央
从减税降费、助力复工复产等方面对建筑业给予支持,引导我国建筑业向高质量可持
续发展。2021年2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招标投
标领域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的通知》(发改法规〔2021〕240号),对进一步深化
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专项整治,为建筑业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行业发展空间上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
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8.8%。下半年,我国建筑业将加强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
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城市更新和
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加快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建设等宏观经济政策,这些举措将为公司
建筑业务的发展指明方向。“新基建”引领投资新热潮,“西部大开发”20年形成新
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加快推动落实,重庆“两点”“两地”战略的持续推
进和不断深化,亦为公司在重庆乃至全国建筑市场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主要业务 
       公司是以房屋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等业务为主业,集工程设计
、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生产、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服务为一体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主要从事的业务包括:公共与民用房屋建筑施工、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建筑装修装
饰等;高等级公路及公路路基、路面、桥梁、水利、港口、隧道等的施工、建设与投
资;建筑机械设备、器材、构件、钢结构、建筑材料的生产、销售、物流、工程设计
、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 
       (三)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实施的工程项目经营模式主要分为施工合同模式和融资合同模式两个
类别。其中,施工合同模式主要用于房屋建设、基建工程、专业工程、建筑装饰等业
务;融资合同模式主要用于部分基建工程业务。 
       1.施工合同模式 
       主要的施工合同模式有工程总承包、EPC、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等。 
       工程总承包:公司在拥有的工程总承包资质范围内提供承揽承建服务。工
程总承包范围最广,包括资金管理、勘察、设计、施工(包括各项目、各专业)、聘
请施工监理、办理工程竣工验收手续,提交各项工程数据,最后向业主移交完工工程
,直接对业主负责。 
       EPC模式:受业主委托,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
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通常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公司充分发
挥在设计、采购、施工等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对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
度进行负责。报告期内,EPC模式是公司的重要业务增长点之一。 
       施工总承包:公司直接与业主或业主委托的工程总承包商签订施工总承包
合同,按照施工图负责整个工程所有分项工程和各个专业工程的施工任务,并保证施
工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满足业主及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直接对业主或
业主委托的工程总承包商负责。 
       专业承包:是从业主或施工总承包商处分包某专业工程进行施工。公司主
要在桩基工程、防水工程、安装工程、通风管道工程、弱电工程、消防工程、建筑装
饰等领域实施专业承包。 
       2.融资合同模式 
       主要的融资合同模式有PPP、BOT投资模式等。 
       PPP模式:公司通过资本运作来承揽业务的一种形式,经过招采程序后,社
会资本方与政府或政府代表方合作,各方作为股东方共同出资设立项目公司,通过项
目公司对PPP项目的融资、建设和运营进行全面管理并对实施机构负责。 
       BOT模式:公司与业主方签订特许权协议,负责项目的融资、设计、建造、
经营和维护并在一定时期内对建设项目享有经营权,依据合同约定在运营期内通过收
取运营费用、获得可行性缺口补助等方式等方式回收投资和取得合理回报,特许期满
后项目将移交回政府。 
       (四)市场地位 
       我国建筑行业集中度较低,大部分施工单位企业规模较小,布局分散,竞
争激烈,而建筑央企业务遍及全球、资金实力雄厚、高端市场规模巨大,在整体上具
有领先优势。本公司为重庆市属国有重点企业,也是重庆市最大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
,作为地方大型国有控股和多年深耕本地的上市公司,在承建当地重大建设项目方面
具有较为明显的品牌和区域优势。长期以来,公司坚持技术立企、人才强企,加强科
技创新和统筹组织,推动建筑工艺提档升级,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对中高端
产品的渗透力,坚持立足重庆,面向全国,不断拓展市场影响力。 
       公司拥有房屋建筑、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双特级资质以及桥梁工程、隧道
工程、机电工程等多个壹级、甲级资质,业务覆盖本市及全国大部分省份。公司坚持
以市场和效益为导向,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积极推动成渝地
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公司将巩固传统房屋建筑市场,大力开拓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及水运、水利、电厂、园区等建设领域,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不断提高市场影响
力和市场地位。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篇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半年,董事会围绕公司战
略决策,以公司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公司经营稳中有进。报
告期,公司新签合同金额323.84亿元,同比增长0.19%;实现营业总收入292.91亿元
,同比增长17.88%,实现利润总额2.47亿元,同比增长26.14%。 
       报告期,持续提升营销管理的战略转型,奋力开拓市场。一是强化项目投
标前预审及合同评审管理,建立成本数据库和合作方名单库,不断提升招投标竞争力
,保障订单质量。二是结合国家和地区政策,公司及所属单位统筹协作,重点追踪川
渝两地年度新开工重大工程以及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项目,并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
长三角、一带一路的市场机遇。三是积极建立与区县政府、高校、大型企业等战略客
户、重点客户的合作伙伴关系,深化战略合作,敦促合作项目落地。四是加强营销模
式转型,加大EPC工程项目承接力度,报告期EPC项目新签合同额占比提升至18.88%。
五是加强信息体系建设的监督管理,稳步推进资质升级工作,组织开展专项培训,全
面提升营销管理水平。 
       报告期,加强项目全周期管理,推动建设高品质工程。一是持续推进对项
目优选、成本控制、质量安全、结算支付、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全周期标准化建设和精
细化管理,不断提质增效。二是通过全员参与、三级联动等方式,建立安全生产责任
体系,企业负责人牵头加强应急处置,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三是建立特
种设备电子台账,推广安全生产大数据监管平台,顺利完成“百日行动保百年大庆”
任务,有效遏制了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四是深入推广公司工程质量监管
信息化系统应用,搭建内外部技术质量交流观摩平台,开展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
方案执行情况及复工复产专项质量检查。五是加强质量创优工作,报告期公司工程项
目荣获1项中国钢结构金奖、24项三峡杯,8项巴渝杯、8项山城杯。 
       报告期,推进落实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激发内生发展动能。一是持续开展
“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制定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将目标责任落实到各
职能部门和子公司,报告期公司在组织管理、运营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升成效明
显。二是深入贯彻商业模式改革,针对关键环节开展专项检查,强化工程项目前期成
本测算和过程管理,完善劳务、专业分包队伍管理机制,规范采购流程,不断提升项
目盈利能力。三是在各级企业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对员工招聘
实行集中管控,公开招聘,积极推行全员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和薪酬紧密挂钩
,进一步落实三项制度改革。四是稳妥有序推进所属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有两
家子公司完成产权变更和工商变更登记。 
       报告期,重点技术攻关多点开花,稳步推进技术创新。一是统筹推进公司
装配式建造技术研发攻关,开展部品构件与标准化研发,建立公司“适用性”装配式
产业体系。二是启动房建设计施工一体化快捷建造体系、超长隧道智能化施工关键技
术等重大创新项目的研发与应用。三是发力物联网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打造基于BI
M模型的3D可视化集成及智能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数字化建筑机电产业生态链。四是
优化公司首席专家的申报、评选流程,以及专家、工匠工作室的运行及考核机制,加
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报告期,公司共获得99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21项;主
编、参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5项,主编、参编地方标准14项。 
       报告期,公司全力夯实管理基础工作,推动治理能力水平不断提升。一是
做好重点工程的前期资金策划,加强建设过程中盈亏、结算及收付款的跟踪分析和专
项检查,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二是加强公司及所属单位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监督,
多措并举不断增收节支,提高资金周转率和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三是通过重大经营风
险事件报告机制的建立,对敏感性信息及时预警预判,妥善协调化解潜在风险。四是
进一步推广物资集采平台在全司的普及应用和动态监控,不断提升采购工作的规范性
、规模性和安全性。五是持续推进低效资产处置工作,加强工程收款和结算办理力度
,不断改善企业现金流。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
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政策风险:建筑业受国家在房地产、基建建设等方面政策性因
素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给公司带来不确定的影响。同时在全球疫情影响下,对建
筑业的发展也会带来负面影响。2021年经济继续修复的动能较强,投资有望恢复至疫
情前水平,但不断上升的建筑成本和劳动力短缺持续存在。未来公司将加强对宏观政
策的研究,加强公司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前瞻性,继续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
确保各项工程有力有序高效推进。同时,公司将持续关注宏观经济运行及国家相关政
策变化,充分发挥企业资源整合优势,降低宏观经济风险,提升抗风险能力。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建筑施工企业的原材料为钢材、水泥、砂石等,
建设工程所用的建筑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将直接导致施工成本的增
加。未来公司将加强主材集供体系和成本管控体系,加强预算和成本管控,确保建筑
材料供应及质量,公司将持续关注原材料价格变动趋势,控制价格波动风险,不断提
高公司主要材料成本管理水平。 
       3.应收账款的风险:建筑施工行业一般工期较长,合同金额较大,因此公
司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周转速度较慢,公司存在一定的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为此,公
司通过成立催款清欠领导小组,加强公司内部资金统筹和预算管理,强化风险意识和
内控制度,建立健全相关清收、清欠责任体系提高应收账款回收。 
       4.易涉诉的风险: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中可能因项目建设方资金
支付不及时、拖延结算、工期、质量、工程材料及人工费支付等事项发生争议、引发
纠纷,导致潜在诉讼风险。公司将不断完善法务管理体系,强化法务管理团队建设,
加强对重大项目收款情况的监管跟踪及法务指导,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防范
意识,尽早识别法律风险并及时化解,同时做好已涉诉项目的风险管控,依法维护公
司权益。 
       5.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公司所属行业为建筑业,主要从事房屋建设施工
和基础设施建设施工业务,随着建筑行业向纵深发展,竞争格局不断变化,竞争对手
日益增多,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由此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不确定影响。公司将继续加
大在外省市市场的拓展力度和业务规模,同时,公司管理成本、市场拓展风险相应提
高。公司将加强有效的外省市拓展业务模式,培养管理人才,加强外省市项目管理工
作,降低市场风险。 
       6.工程安全风险:工程施工成为当今城市化发展的主要载体,随着工程施
工的工艺逐渐复杂化,施工所采用的机械设备也越来越先进,而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参
差不齐以及各种不可抗力等方面因素,可能导致公司发生安全事故。为此,公司通过
修订相关安全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监督及培训等方式,建立健全安全管理
体系,以提高公司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安全防控力度。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要包括如下: 
       (一)行业资质优势。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拥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双
特级资质;拥有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以及
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机电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石油化工工程、
钢结构工程专业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拥有设计和其它多个业务领域壹级、甲级资质
。公司具有全产业链配套服务能力,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区域市场文化、品牌优势。 
       公司作为重庆市最大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其“铸就知名品牌,创建百年
企业”这一理念始终贯穿在重庆建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公司立足重庆,面向全国,
与许多大型企业有着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截止报告期末,公司连续18年名列中国
企业500强,连续15年位居全国建筑企业前列,连续16年名列重庆百强企业前10强。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在重庆施工企业动态诚信综合评价体系中的排名包
揽前三位,且前10位中全公司有5家单位在列其中。公司现已累计获得27个中国建筑
工程鲁班奖、6个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3个中国市政金杯奖、31个中国安装之星
奖、20个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5个全国钢结构金奖等国家级荣誉。 
       (三)技术体系优势。 
       经过数十年的辛勤耕耘,公司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精细化、集约化管理体系
,不断强化建设关键领域过程管控,并能有效控制项目建设的质量、进度、安全和成
本。公司加强科技创新,对现有爆破、桥梁、房建、钢结构、交通工程、机电安装等
优势技术进行持续提升,并负责在建项目难点攻关,重点针对承接的复杂桥梁、隧道
、超大型房屋建筑、复杂钢结构、高速公路、市政工程(综合管廊、城市立交桥、污
水处理厂)、轨道工程等遇到的难点进行科技攻关,为企业主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
支撑及优化方案。公司目前拥有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省部
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部级新型研发机构和1个设计
院,累计获得授权1116项专利,其中包括166项发明专利。累计主编了102项标准、17
部国家级工法和472部省部级工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多领域技术创新团队,技术管
理体系和创新体系。 
       (四)专业团队及人才优势。 
       公司拥有拥有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等专业
技术人员,拥有专业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人才质量和总量在
重庆市建筑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在多年工程建设中,围绕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针
对工程关键技术和重大难点,组织技术攻关,培养了一批以“首席专家”和“建工工
匠”领军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不同领域打造核心工艺技术的同时,也造就了
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忠诚企业的专业人才骨干队伍。 
       (五)产业链整合及协同发展的优势。 
       公司业务涵盖房屋建筑、路桥施工、市政建设、工程设计、钢结构制造、
商品混凝土和预制构件生产、大型施工机械生产、建材物流等多个领域,并延伸拓展
至建设项目投资运营管理、建筑科技、产业链金融等新业务领域,各版块协同联动,
公司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较大。


    ★2020年年度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国内经济及相关行业均遭受到一定程度
的冲击。公司在严重的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带来的不利因素影响下,正视挑战,积极
应对,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努力恢复生产经营,整体业务运行平稳有序。公司重点推
进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主动适应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化,持续提升营销基础管理,聚焦战略
客户强力开拓市场。报告期内,紧盯国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规划
,围绕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特别是重庆高新区建设,牢牢把握市场机遇,推
动重点区域建设工程的市场营销。通过底线管理、标前成本策划全覆盖等营销管理手
段,保障承接订单质量。通过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战略客户、重点客户跟踪管理
机制,与区县政府、高校、大型企业深化战略合作,统筹推进经营协同、板块联动。
督促所属各单位结合业绩等资源要素稳步推进资质升级工作,加强各单位同业主单位
、勘察、设计单位的沟通联系,不断拓展EPC项目的市场份额。公司全年新签合同额6
24.83亿元,展现了有效的市场恢复和调整适应能力。 
       (二)坚持疫情防控和生产发展“两手抓”,生产运行总体平稳有序,安
全质量全面可控。期内,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在防疫物资供应、安全专项投入、技术质量保障等方面全方
位把控,守牢安全生产防线。以开展安全排查、专项检查、工程质量专项督查为契机
,以规范性约束财务资金、合同管理、资产设备等关键行为,持续细化工程项目全过
程管理,报告期内,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对项目建设的影响,所有在建项目的安全生
产和组织管理均平稳有序。 
       公司注重创优示范、样板引领,全年安全专项投入共计8.29亿元,创建“
全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8个,获评“重庆市文明建筑工地”21
个、“智慧工地”项目270个。试点推广工程质量智慧监管平台的应用,打造精品优
质工程,全年共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中国安装工程优
质奖4项,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4项等国家荣誉。同时,获得省部级巴渝杯优质工程奖
12项,三峡杯22项,市政金杯5项,山城杯6项。 
       (三)稳步推进改制改革和强化资金管理,激发内生动力,为持续发展奠
定基础。报告期内,公司深入开展对标企业专项行动,制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
案,谋划十四五战略布局。公司建立与人才战略相匹配的“1+N”三项制度改革体系
,深化下属企业考核体制机制改革,稳妥推进部分所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健
全物资集采平台和供应商动态评价管理,逐步加强资源整合和成本控制;持续开展低
效资产处置,巩固完善清收、清欠工作机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促进责任落实。同时
,公司强化资金动态管理,保障资金的平稳运行和高效运转;利用良好的信用评级和
融资能力,拓展多渠道融资。通过发行资产支持债券、中期票据、永续债、实现可转
债挂牌上市,不断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为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
了资金保障。 
       (四)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和科研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科
技创新成效初显。报告期内,公司科研投入7,488.3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36%。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完善科技创新考核激励机制,有效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持续开展
装配式结构体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积极推进科技项目管理平台和BIM协同管
理平台的深度应用。下属建材物流公司搭建的“公鱼”互联云平台,被评为国内混凝
土行业首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并成功入选重庆市十大工业互联网平台
培育工程。通过全面实施技术创新和项目应用积累,逐渐形成数据库,为后续开展大
数据分析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全年,公司新增授权专利213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
5项;主编或参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6个,地方标准25个;主编重庆市市级工法51项
。 
       (五)继续夯实规范化管理和内部管控,持续强化风险防范,规范运作能
力得到提升。报告期,对各项业务流程运行标准、授权和风险控制进行全面梳理,新
订、修订制度28件,废止14件。加强项目规范化管理,持续加大对项目优选、成本策
划、质量安全、结算支付、绩效评价等管理过程的标准化建设。通过优化业务流程与
管理方法、强化法律风险管控、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完善责任追究体系建设等措
施,进一步夯实基础管理。建立公司重大经营风险报告工作机制,根据公司重点管理
活动开展风险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加强对敏感性信息识别及预判预警。
加强新《证券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学习宣贯,组织
公司董监高、职能部门、子公司主要领导、关键岗位人员进行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大
规模专项培训。进一步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及精细化管理,对内部流程各个阶
段进行实时管控,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53亿元,同比增长31.70亿元,增幅6.08%
;实现利润总额4.73亿元,同比减少3.14亿元,降幅39.93%;资产总额735.47亿元,
较年初增长17.02亿元,增幅2.37%;净资产98.93亿元,较年初减少5.12亿元,降幅4
.92%;资产负债率86.55%,较年初的85.52%增加1.03个百分点;新签合同额624.83亿
元,同比减少15.18%。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宏观环境分析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冲击,我
国政治制度优势凸显,全国有效控制疫情,加速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
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
家。当前宏观经济虽增长空间受限,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
变。 
       在出口和消费遇阻背景下,我国实施“六稳”“六保”政策,推动固定资
产投资在2020年持续发力,为促进经济恢复发挥了积极作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全国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89万亿元,同比增长2.9%,投资增速连
续3个季度实现稳步回升。分领域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
.9%,制造业投资降2.2%。展望2021年,伴随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群战略及经济社
会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将维持在合理增长区间。在“两新一重”、专项债、基建
公募REITS、经济回升等带动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望实现较快增长。制造业相关
投资受益于“制造强国”等政策推动,作为建筑领域最具成长方向的装配式建筑将迎
来快速发展。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提质增效、更可
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兼顾处理好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
、防风险、控通胀的关系,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
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这将有力增强建筑业投资增长后劲,推动行业持续
健康发展。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
手,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次与京津冀、长
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成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四级”,而成渝地区作
为我国首个也是唯一的“内陆极”,显示出该地区在构建国家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
用。作为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的川渝地区,具有独特优势和
巨大发展潜力,2020年川渝地区生产总值约7.36万亿元,占长江经济带的15.6%,较
上年同期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重庆地区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3.9%,速度
高于全国GDP增速1.6个百分点。成渝内部交通网络建设、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和住
房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巨大的建筑潜在市场。2021年,重庆市政府规划的市级重大项
目建设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领域、乡村振兴等方面,形成重大建设项目89
4个,总投资2.8万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532亿元。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强大的政府
政策支持,为公司带来较大的潜在业务增量空间。 
       2.行业环境分析 
       (1)房屋建筑。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国两会将今年国内
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定为6%左右,各行各业有望迎来全面复苏,对于工业与房屋建
筑的需求也将进一步释放。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和乡村振兴行动的深
入推进,未来房地产“以稳为主,因城施策”的方向不会改变,预计2021年全国房地
产市场成交量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价格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此外,“十四五”规划要
求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住房供给,到2025年常驻人
口城镇化率将提高到65%,这将拉动对房屋建筑的需求。而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
强国、科技强国、数字中国及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实施,将在城市群、都市圈、美丽
乡村、智慧城市、新型工业化等建设领域形成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推动房屋建筑业的
发展。 
       (2)基础设施建设。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下,2021年
基础设施投资将成为对冲疫情负面影响、拉动经济回暖的重要手段。目前,基础设施
建设呈现区域性、结构性机会,中西部空间较大,新型基础设施、民生公共设施、交
通水利等重大工程需求旺盛。而区域协调发展、“两新一重”、生态文明、交通强国
、能源革命等战略为基建行业持续向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1年,中央拟安排地方
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这将对我国基建投融资领域产生重大影响,重大基建投资
项目将迎来新机遇。根据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披露信息显示,2021年将加快完善交通
基础设施网络,预计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4万亿元左右。在成渝地区双城经
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下,两地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畅通毗邻地区内外连接通
道,加快完善区域交通网络体系,统筹推进信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
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对基础设施需求持续增强。 
       (3)建筑工业。随着政策驱动和市场内生动力的增强,国内装配式建筑重
新升温,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受益于渗透率与预
制率双轮驱动,2020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6.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0%,占新建建
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5%。“十四五”期间,以装配式为核心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建
筑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数字化设计、工厂化制造、施工装配化是提升全产业链效率的
重要途径,装配式建筑市场将继续扩大。依据重庆市政府对推进市内建筑产业现代化
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部署,到2025年,重庆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
例不低于30%,年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以上,成为目前建筑领域最具成长性的方向。 
       综上所述,各业务环境的发展总体有利于公司主业持续良性发展,我们仍
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未来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直面问题,深挖潜力,释放动能
,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公司发展战略 
       2021年是公司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公司重要的战略转型机
遇期。公司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立足建设全国一流综合性建筑企业的指导思想,
在“十四五”期间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保持与地区经济增速同步,效益增速大于收入增
速,实现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遵循“创新、转型、升级”战略原则,紧抓机遇
,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公司在做优做强建筑业、
建筑材料、建筑机械等主业的基础上,通过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拓展建筑产业链
,培育发展建设项目投资运营管理、建筑数字经济和工程技术、软件等新业务,形成
多元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促进建筑业产业链条上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增
值服务等协调发展。 
       在建筑施工方面,充分利用公司品牌,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
战略机遇,稳步拓展房建业务;巩固提升市政设施、综合交通、水利水电、城市更新
等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份额;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环保项目、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
兴产业安装业务;整合装饰材料生产、装饰设计和装饰施工产业链,做大做强建筑装
饰业务。 
       在投资建设方面,创新投资模式,围绕“两新一重”重点领域,以资本运
作为手段,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建设力度,不断壮大公司
PPP、EPC业务规模的同时进一步创新商业模式,强化公司在“投、融、建、管、营”
全投资生命周期的运行水平,通过投资带动,实现“投资引领、产业支撑、产融双驱
”,推动公司转型升级。 
       在建筑工业化方面,聚焦现代建筑产业和装配式建筑发展,加快发展建筑
工业化业务。充分发挥产业链集成优势,借助建安业务,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
本,持续增强各工业产品创效能力。同时依托“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加大智能建
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的研发和应用,加强技术、产品、工艺等方面研发力度,扩张现
有核心产品产能,丰富产品类别,拓展产品线宽度。 
       在设计研发方面,以下属设计院和产业研究院为主体,通过并购重组等手
段整合内外部资源,加快补齐关键短板,提升公司EPC项目总承包能力。加强公司层
面科研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
工作站等集成创新效应,提升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智能建造、绿色建筑、新基建
等战略新兴产业科技研发投入,组建公司大数据中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与智慧建工深度融合,加快公司数字化转型升级。 
       (三)经营计划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
,也是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2021年,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奋力开创集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公司2021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600亿元,新签合同
额800亿元。未来重点工作包括: 
       1.把握机遇优化布局,增强市场竞争力。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
新发展格局,把握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深
入参与到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去,围绕重庆
一区两群、两江四岸、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等决策部署下功夫,不断优化市场布
局,巩固提升传统房建市场竞争优势,扩大市政设施、综合交通、水利水电、城市更
新等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份额。 
       2.提升生产运营水平,强化安全质量管理。按节点高效推进重点工程项目
建设,进一步扩大工业产品市场份额,加强EPC项目管理能力,提升生产运营效能;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完善技术质量管理体系,深化质量智慧
监管平台应用,强化工程质量管理。 
       3.稳妥推进改革改制,持续激发企业活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
对标世界一流管理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专项行动,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创新力
、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稳妥推进下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股权结构
、治理结构;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继续加
大降“两金”力度。 
       4.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多渠道筹集创新项目资金,推
进创新项目的实施及成果转化;加强首席专家、建工工匠等创新型队伍建设,推进技
术创新创效;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强化建筑节能、室内外环境质量改善、绿色建筑、
装配式建筑等重点新兴技术应用;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 
       5.不断规范内控管理,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围绕上市公司规范运行,加强
公司内控管理;以上市公司专项治理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
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规范运作提升发展;对工程项目全阶段全方位把控,强化项
目精细化管理;一企一策”优化子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完善财务管理;深化法律纠纷
案件管理,不断提升合同风险审核水平,推动法务管理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政策风险。公司所从事的房屋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等
主营业务与国民经济周期性波动紧密相关,受国家宏观经济走势、产业政策调整、固
定资产投资规模、城市化进程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短期经济遭
遇重大冲击,也给2020年建筑业总产值和建筑业新签合同的增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此,公司将加强对国家整体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政策以及重庆市内相关政策的研
究,进一步加强企业对经济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和预判性,把握市场走势,推进经营辐
射延伸,充分发挥公司的区域市场品牌优势、资源整合优势和技术体系优势,提高公
司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宏观政策带来的风险。 
       2.建筑材料采购风险。公司设备和原材料的采购费用占公司营业成本的比
例较高,设备和原材料的价格对工程经济效益的影响较大。同时,公司签订工程总承
包合同与签订采购合同存在时间差,在此期间设备和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本
公司在项目上的收益。在疫情影响下,建筑业短期冲击体现在材料采购、物资运输、
资金压力等方面;而项目复产复工后,建筑项目集中爆发开工、赶工期、材料价格的
大幅上涨等因素可能导致施工成本增加、供需不平衡等连锁反应。为此,公司将不断
完善主材集供体系和成本控制体系,推进预算管理和成本合约管理,优化供应商评价
体系,并与优质供应商发展长期稳定合作,以确保建筑材料供应和价格风险防控。 
       3.应收账款风险。公司所处的建筑行业一般项目工程工期都比较长,工程
的完工、验收、审计决算有一定滞后期,因此公司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应收账款周转
速度较慢,存在一定的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应收账款的拖欠和增加,可能会增加企业
的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对企业资金流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公司搭建了较为完善地
清收欠款的责任体系,着重从动态监控收款、业主信用管理、清收奖罚机制等方面加
以完善,不断提高整体清收清欠管理水平,实现对应收账款风险的有效管控。 
       4.潜在涉诉风险。公司主营业务涉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多个环节,参与
主体较多,生产经营中可能面临潜在的诉讼风险,如因业主拖延付款导致的债务追索
、不及时付款而产生的费用清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人身、财产损害赔偿
或因施工质量不合格而导致的赔偿等各种责任和诉讼风险,上述责任及风险均可能导
致各种诉讼发生,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加强项目前期
调研,谨慎承接业务,严控项目现场管理,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同时不断完善
法律事务管理体系,加强法治队伍建设,今年复工复产后,公司开展了疫情防控期间
工程合同履约风险排查整治,防范潜在的法律纠纷。 
       5.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建筑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市场竞争激烈,行业整
体利润水平偏低,市场竞争激烈。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的不断强
化以及对建筑业节能、环保技术的大力倡导,行业内呈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
,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优势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为此,公司在巩固重点市场的同
时,积极寻找新的增量市场,有选择地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形成突破,并加大对建筑创
新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整合,不断提升企业的规模效应和竞争优
势。 
       6.工程安全风险。建筑工程施工大多在露天、高空环境下进行,在施工过
程中自然环境复杂多变,若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现场安全监管不严格、作业人员操
作不规范等以及一些不可抗力等因素均有可能构成安全风险隐患。为此,公司加强安
全投入,深入推进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监督管理及风险评价,利用“信息化”
助力安全监管,广泛开展安全文明培训,深化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立健全安全事故
责任追责问责机制,逐步实现安全责任体系全覆盖。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凸显的区位优势和区域市场品牌。经过多年的砥砺奋进,公司连续1
8年名列中国企业500强,连续15年位居全国建筑企业前列,连续16年名列重庆百强企
业前10强,承建了一系列大体量的重庆市标志性工程,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优势和品牌
影响力。近年来,公司持续深化本地市场经营,与众多大型企业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
关系,已形成较强的客户基础,在承接本地重大建设项目方面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拥有特色鲜明的品牌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现已累计获得27个中国
建筑工程鲁班奖、6个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3个中国市政金杯奖、31个中国安装
之星奖、20个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4个全国钢结构金奖等国家级荣誉。 
       (二)丰富的行业资质和良好的诚信评价。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形成以房屋
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壹级、机
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工程壹级“四轮驱动”为主的资质体系,涵盖桥梁、隧道、港
口与航道、水利水电、钢结构和多个其他业务领域一级、甲级资质为一体的资质体系
;以建安和路桥施工、市政建设为主业,涵盖工程设计、建材物流、特许经营等行业
的经营业务体系。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重庆市建筑业AAA诚信企业”,公司及控股
子公司在重庆施工企业动态诚信综合评价体系中的排名包揽前二位,且前10位中全公
司有6家单位在列其中。报告期内,公司被中国企业家协会和中国企业联合会共同评
为企业信用等级“AAA级信用企业”。丰富的行业资质和良好的诚信评价为公司承接
各类复杂的建筑施工项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行业竞争优势明显。 
       (三)产业链整合及协同发展的优势。公司业务涵盖房屋建筑、路桥施工
、市政建设、工程设计、钢结构制造、商品混凝土和预制构件生产、大型施工机械生
产、建材物流等多个领域,并延伸拓展至建设项目投资运营管理、建筑科技、产业链
金融等新业务领域,各版块协同联动,具有建筑全产业链的配套服务能力,公司发展
的空间和潜力较大。 
       (四)持续的科技创新和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公司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
重点工作,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公司围绕工程
建设项目,加强科技创新,重点针对承接的复杂桥梁、隧道、房屋建筑、复杂钢结构
、高速公路、市政工程(综合管廊、城市立交桥、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关键技术和重
大难点进行技术攻关。目前,公司拥有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工作站、1
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部级新型研发机构和1
个设计院,累计获得授权1017项专利,其中包括160项发明专利。累计主编了85项标
准、17部国家级工法和472部省部级工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多领域技术创新团队,
技术管理体系和创新体系。 
       (五)较为深厚的行业经验和优秀的人才队伍。在多年的工程建设中,公
司不断强化工程建设关键领域过程管控,凭借不断积累的施工行业经验,逐步形成了
一系列精细化、集约化管理体系,保证了公司经营管理和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同时,
公司以标准化、信息化为基础,培养了一批以“首席专家”和“建工工匠”领军的优
秀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打造了一批专业技能强、组织纪律好、结构合理、经验丰富
的施工技术人才和项目经理核心管理团队,人才质量和总量在重庆市建筑行业处于领
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被授予“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所提供的信息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维赛特财经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
   担任何责任。
2、在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
   的股票没有利害关系,本机构、本人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维赛
   特财经不对因据此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