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财经新闻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股市学院 指标公式
你的位置: > 正点财经 > 研究报告 > 正文

“猪通胀”专题报告之一:猪!你要飞多久?

类型:宏观经济  机构: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丁安华  日期:2019-11-06
http://www.zdcj.net      点击收藏此报告
    

  一、猪周期:定义与度量

      (一)猪周期:价格周期性涨跌

      (1)猪肉价格:直接定义

      猪周期指的是猪肉价格的周期性涨跌。自2006 年开始,我国经历了四轮猪周期(包括此轮不完整周期)。每轮猪周期开启之初都伴有猪瘟疫情的冲击,供给缩减使得猪肉价格上涨,带动养殖户扩大生产,供给上升之后猪肉价格进入下行期。

      第一轮猪周期自2006 年7 月开始,历时47 个月。2006 年上半年,受蓝耳病影响,养殖场恐慌性出栏导致猪肉价格下跌;而瘟疫过后猪肉供不应求则使得当年7 月后猪肉价格转而快速上涨,上行期历时20 个月,下行期历时27 个月。

      第二轮猪周期自2010 年5 月开始,历时46 个月。承接上一轮周期性猪价下行,猪养殖业进入亏损期,叠加2010 年三季度猪瘟爆发,导致猪肉供给减少、价格上涨。第二轮猪周期开启,上行期历时15 个月,下行期历时31 个月。

      第三轮猪周期自2014 年4 月开始,历时49 个月。2014 年初,流行性腹泻病毒疫情的扩散对我国生猪养殖造成部分冲击,同时环保政策开始逐步落地,导致猪肉产能下滑,价格上涨,第三轮猪周期开启,上行期历时25 个月,下行期历时24 个月。

      2018 年5 月,此轮猪周期开启,上行期至今已历时18 个月。本轮猪周期主要是非洲猪瘟冲击导致,叠加前期环保限养政策下养殖场数量缩减,导致猪肉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截至今年10 月,月均猪肉价格已达48 元/千克,超过前三轮猪周期价格高点(2011 年9 月、2016 年5 月)60%,创下历史高位。

      (2)猪粮比:养殖户盈利状况的“代理变量”

      猪粮比/猪粮比价是猪周期的主要衡量指标之一。对养殖户而言,猪肉价格是养猪的收益,粮食/玉米价格2代表了养猪成本。一般认为,养猪盈亏平衡点对应的猪粮比为5.5-5.83。当猪粮比价高于8.5:1 时发改委会发布预警信息;当猪粮比价连续处于9.1:1-9.5:1 时发改委会发布黄色预警信息,向中央提交储备畜肉投放计划;当猪粮比价高于9.5:1 时发改委会发布红色预警信息,除提交储备猪肉投放计划外,还会研究采取其他调控措施。

      由于猪粮比很大程度上是养殖户经营状况的“代理变量”,其波动与猪周期高度相关。这也与“蛛网模型”(Cobweb Theorem)中所描述的农产品价格和农户行为的内生性关联高度吻合:当猪肉价格下跌/养猪成本上涨使得猪粮比低于盈亏平衡区间时,养殖场面临亏损从而收缩生产,生猪供给减少使得猪肉价格上涨、猪粮比指标上升;反之,若猪肉价格上涨/养猪成本下降增厚了养殖户的盈利,养殖户则会扩大生产、增加生猪供应,进而猪肉价格下降、猪粮比指标下降。

      不过,本轮猪周期具有不同往常的特征:期内大量生猪感染非洲猪瘟死亡,因此生猪供给“价涨量跌”,呈现猪粮比上涨(猪肉价格上涨、饲料价格因需求下降并未上涨),但养殖户由于生猪死亡导致盈利并未显著增长的“异象”。猪瘟疫情扩散导致生猪存栏数量快速下滑,因此猪肉价格和猪粮比均持续上行,截至9 月末猪粮比价已上升至14.3:1,10 月末猪粮比价继续向上突破20:1,创下历史新高。

      (3)能繁母猪存栏量:猪肉价格的领先指标

      能繁母猪存栏量是决定未来生猪产能的关键指标,对猪肉价格走势具有一年左右的领先性。

      从猪肉供应链条上看,存在“能繁母猪→生猪存栏→生猪出栏→猪肉供给”的先后关系,因此能繁母猪存栏量是周期猪肉供给的决定性因素。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存栏量和生猪存栏量均与猪肉价格呈负相关关系。能繁母猪存栏量领先生猪存栏量约2 个季度,领先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价格约4 个季度。

      (二)猪肉供求分析

      我国猪肉消费(需求)和生产(供给)所具有的显著特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猪肉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形态。

      (1)供给波动大于需求

      猪肉消费对我国居民来说总体属于刚需,需求量大但相对稳定,因此猪肉价格的波动主要由供给波动造成。在需求端,受历史文化和口味偏好的影响,我国居民的猪肉消费量大而且相对稳定。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保持大体平稳,2013-2017 年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约20 公  斤/年,其中2017 年为20.1 公斤,远高于全球平均的12.4 公斤,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2.7 公斤)。

      但在供给端,猪肉生产因养殖户盈利预期、传染疾病、饲料价格等因素常常产生较大波动,进而影响猪肉价格。根据商务部数据,猪肉供给指数的波动显著大于猪肉需求指数4:2009 年一季度至2018年二季度,猪肉供给指数方差为0.33,猪肉需求指数方差为0.13。

      (2)供给特征:散户养殖为主,技术相对落后首先是周期长。生猪养殖的规模扩张/收缩周期(即“生猪养殖周期”)一般长达5-6 个季度,而养殖户多依据猪肉的即期价格做出扩大/缩减生产的决定,这使得猪肉供给变化滞后于猪肉价格变化,最终导致其价格的周期性波动。这也与“蛛网模型”的假设一致。

      其次是养殖标准化程度低。我国的生猪养殖中散户占据绝对比重:根据中国畜牧业年鉴最新数据,2017 年,我国生猪养殖场中国年出栏500 头以下的散户养殖场3,753 万户,占比94.4%。散户的生产和投资决策往往具有“追涨杀跌”的特征,导致盲目扩大养殖规模或恐慌性出栏,因此放大了猪肉价格波动。

      再次是产业发展和信息监测相对落后。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向养殖业倾斜较少,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相对较慢;另一方面,散户养殖占比较高加大了数据统计的难度,信息监测预警的效果有限。

      除上述因素外,政策、疾病、极端天气等偶发因素也很可能对猪肉供给形成冲击,从而放大猪肉价格的波动。

相关报告:
热点推荐:
更多最新研究报告
更多财经新闻
  • 如果不能阅读报告,请点击下载阅读器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联系投稿 | 联系删稿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