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事件点评:10月TMLF停作引发的思考
报告摘要:
2019 年第一、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均提及“按季开展TMLF 操作”,此前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也曾明确表示,“TMLF 基本上都是在季后首月第四周进行操作”。因此,市场对近日央行开展TMLF 操作一直抱有较高预期,然而10 月央行未作TMLF,市场预期落空,债市持续调整,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上破3.3%关口。
10 月未作TMLF,可能有如下原因:
一是时间窗口不合适
上周恰逢10 月缴税高峰期,由于逆回购释放的流动性无投向要求,相比TMLF,用逆回购对冲税期带来的流动性紧缩效应是更好的选择;本周又恰逢月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银行间流动性保持充裕,暂无进一步投放流动性的必要。
二是数据搜集未完成
孙国峰司长曾表示,TMLF 操作是根据银行对小微和民营企业贷款的增量和需求情况综合确定的,搜集银行每个季度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的数据需要一定时间,考虑到各银行国庆长假影响,数据搜集汇总可能需要更多时间。
三是出于防通胀考虑
由于生猪存栏短缺,后续猪价上涨动能仍强,带动CPI 高位运行,明年上半年CPI存在破4 破5 的风险。不排除央行有避免释放宽松信号、引发通胀预期的考虑。
四是出于稳汇率考虑
眼下中美贸易谈判正紧锣密鼓进行,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助于为谈判及敲定第一阶段协议营造良好氛围。事实上,在“美联储降息+中国央行保持定力”背景下,10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稳中有升态势。
与MLF 和降准等总量性货币政策工具不同,TMLF 属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其设立目的是为了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激励银行增加民营、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降低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我们需做好防通胀和防通缩、稳增长和防风险、稳外贸和促转型等多种关系的均衡,仅靠单一政策是无法解决的。我们主张,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结构性改革宜汇聚一心,共同发力。
单就货币政策而言,择机恢复TMLF 操作仍有必要。进一步说,10 月制造业景气继续走低,内生动能仍然脆弱,金融仍需持续支持实体经济,TMLF 作为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的使命尚未完成。退一步说,此前TMLF 按季操作堪称央行与市场沟通的典范,四季度内再次开展TMLF 操作,有助于维护央行的信誉和公信力。从实施窗口上看,借鉴7 月“TMLF+MLF”组合的方式,择机恢复操作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风险提示:贸易谈判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 ·2019年9月财政数据点评:支出大幅增长 基建投向分化 2019-10-18
- ·9月&3季度经济数据点评:9月我国工业增加值表现回暖 2019-10-18
- ·9月经济数据点评:6%的信号 2019-10-18
- ·2019年9月主要经济数据点评:下行压力释放 未来企稳可期 2019-10-18
- ·宏观研究:GDP6.0后的政策抉择 2019-10-18
- ·九月房地产投资数据分析:投资回落趋缓 销售趋于好转 2019-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