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财经新闻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股市学院 指标公式
你的位置: > 正点财经 > 研究报告 > 正文

传媒行业分析师评选及卖方研究跨界比较报告Ⅱ:商业“流量”vs专业水平,电影评选对卖方分析师评选的借鉴意义

类型:行业研究  机构: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杨超,杨晓峰  日期:2018-11-22
http://www.zdcj.net      点击收藏此报告
    

卖方分析师评选可考虑设立研究新锐奖,鼓励发现挖掘新人:通过对影视行业的评选活动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国际上很多影视评选活动都非常重视对新人的发现挖掘,这也对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非常有利。但目前主流的卖方分析师评选活动,缺乏相关机制,新人想要获奖难度较大,因此可以考虑专门针对没有获过奖的新人进行评奖,鼓励发现挖掘新人。

    影视评选坚持艺术导向,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获得持久生命力:影视圈是典型的“名利场”,商业气息异常浓厚,也存在一些艺人通过“搏出位”,“刷榜”等方式来获得市场关注,提升自己的“人气”,但即便如此,多数国际知名的影视评选活动,还是非常严肃、专业,不会放弃对影片艺术水准的坚持。甚至在很多观众的印象中,电影节评选的艺术电影,与普通的商业电影代表了两个对立的“阵营”,前者通常是曲高和寡,非常小众的“艺术”形象,而后者则是大众流行的“商业”形象,两者在审美、品味甚至意识形态上都是对立的。这说明,影视评选虽然处于商业漩涡之中,但很多都会刻意保持一定距离,不会完全为商业“流量”所左右,坚持独立的艺术风格导向。正因为如此,才获得持久生命力,促进了行业健康的发展,“既是电影艺术的保护者,又是电影工业的推动者”。

    目前卖方分析师评选过于向商业“流量”倾斜:卖方分析师的商业价值主要体现是“市场影响力”,一般是指卖方分析师在机构投资者中受认可,受欢迎的程度,这与影视明星的“流量”非常类似。虽然分析师的专业水平是“市场影响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远不是全部,“市场影响力”还与分析师的服务频率、资源、勤奋、所属平台、营销能力等诸多因素相关。目前主流卖方分析师评选活动,主要是通过机构投资者主观投票,根据得票高低选出来的,本质反映的更多是卖方分析师商业“流量”,而非专业水平。这种评选方式容易鼓励部分分析师通过一些过度激进的观点、“娱乐化”等方式来“博眼球”,提高市场关注度。弱化了分析师行业评选的严肃性、专业性、公正性。而影视评选活动,由于坚持艺术导向,坚持专业导向,挖掘了新人,保持了持续的生命力。因此卖方分析师评选活动,可以考虑借鉴影视评选活动,坚持专业导向,弱化“流量”的影响,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引入专业评审团队、AI技术对客观指标进行分析等来提升专业导向:影视评选活动,一般都有很多机制设计来保证其专业水准,但目前主流卖方分析师评选活动缺乏相关保证机制。而单纯基于客观指标往往又难以避免偶然性因素影响。因此可以考虑基于分析师作品--研究报告来评选,并且可以考虑引入AI技术对研究报告进行筛选,再加入专家评审环节来保证评审的专业性。

    评选活动风格特点可以更加多化:国际上主要的影视评选活动,很多都是特色鲜明。比如戛纳电影节坚持纯粹电影,偏重艺术与商业结合电影,所有放映只面向从业人士和媒体记者;威尼斯电影节,偏重艺术与先锋电影,聚焦于各国的电影实验者,鼓励他们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柏林电影节最为关注政治性和社会性。而奥斯卡偏向商业,注重题材的话题性,与当代的现状是密切相关,但也会兼顾艺术性。但对最具影响力的几个分析师评选而言,基本上主要都是从商业“流量出发”,评选结果重合度也非常高,同质化严重。无论是在价值导向还是风格取向上个性都不是非常突出。因此未来分析师评选可以考虑在风格与取向的差异化上下一些功夫。比如可以有一些更偏好学术性,有些更偏重逻辑与结果,也可以有一些专注宏观策这种细分行业的评选等等。

相关报告:
热点推荐:
更多最新研究报告
更多财经新闻
  • 如果不能阅读报告,请点击下载阅读器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联系投稿 | 联系删稿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