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季报分析及市场影响:主板业绩呈现回暖
周期行业领先主板发力显著。从深沪两市2013年三季报整体业绩的表现看,有明显的好转,其中A股整体营业收入在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0.1%;净利润同比增长15.1%。而在扣除银行及两油后,A股整体业绩的提升则更高,其中营业收入同比为11.1%,而净利润同比为18.4%,其净利润增速也为近两年以来的新高。这主要是由于周期行业的业绩集中改善的推动,而周期股主要集中在主板市场,因而推动了主板业绩的强力回暖,其中A股主板营业收入(扣除银行及两油后)同比增长10.3%,较中期报告业绩提升了0.8个百分点,而A股主板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也达到21%,较今年中期业绩的增速提升了11.5个百分点。
中小板营、利增速双减表现强差人意。从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表现上来看,两者的差异明显。首先中小板及创业板营业收入继续保持过往较好的双位数增长,分别为17.7%和21.7%,但中小板营业收入增长较今年中期的营收增速放缓了0.4个百分点,此外中小板和创业板在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2%和5.1%。其中中小板的净利润增速比中报业绩下滑了3个百分点,而创业板则是增长了近3.5个百分点。中小板于三季度出现营收及利润增速双双放缓的迹象,并与同期实体经济的数据基本为向上的表现背道而驰,显著低于市场预期。
盈利质量略减且费用及杠杆偏高。虽然A股利润提升明显,但从利润结构上看,非经营性收益占净利润的比重在各个指数中均表现为逐季上升,其中中小板的非经营性收益占比提升较快;此外中小板和创业板ROE有所下滑,这与其净利润率大幅下降是直接相关的;而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在三季度的表现差异,也是主板和中小板、创业板之间的经营效率差异的主要体现方面之一;财务费用方面,A股整体的增长幅度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主板的财务费用增长略微负增长,但是中小板的财务费用仍在大幅攀升中;A股整体负债率仍偏高,显示工业去杠杆仍艰难。
需求改善持续但强度较为有限。三季度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改善的动力,主要在于市场需求的缓步提升,以及当前工业层面补库存有限度展开下的推动,特别是在政府基建投资增速的加码下,制造业投资增速也开始拐头。而原材料价格有所上涨,虽然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令当前上市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走低,但也意味着目前市场需求的回暖仍在缓慢上升。考察第三季度A股业绩的同比与环比数据,基本上反映出目前国内经济企稳的态势,且与当前整体工业经济数据的表现基本一致。
- ·2019年9月财政数据点评:支出大幅增长 基建投向分化 2019-10-18
- ·9月&3季度经济数据点评:9月我国工业增加值表现回暖 2019-10-18
- ·9月经济数据点评:6%的信号 2019-10-18
- ·2019年9月主要经济数据点评:下行压力释放 未来企稳可期 2019-10-18
- ·宏观研究:GDP6.0后的政策抉择 2019-10-18
- ·九月房地产投资数据分析:投资回落趋缓 销售趋于好转 2019-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