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评论:如果美国发生债务违约
距离美国政府债务违约大限仅剩4天时间,美国国会两党谈判仍一波三折,期间传出的有关即将达成协议的消息最后都被证明不靠谱,看来投资者仍需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而言,多数人并没有将美国债务违约做为一个现实选项,除了美国主权CDS出现较明显的上升之外,其他金融市场的反应相当平静,比如美国道琼斯指数在上周后两个交易日已经出现大幅拉升,避险货币日元也已经转入跌势,就连美国国债本身也并未遭到抛售,数据甚至显示海外资金仍在流入美债市场。
投资者这么做是有理由的,因为从历史经验来看,无论是美国政府关门,还是债务上限谈判,每次都是有惊无险,投资者相信这次不会有例外。况且,美国政府拥有避免短期资金违约的技术性手段。
虽然我们认为美国政府违约的概率极低,但如果万一出现了黑天鹅事件,市场可能会如何反应呢?这一假设虽然不大可能出现,但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当前的各个市场。
首先,美国国债市场会出现分化。最有可能的情况是,短期国债遭到抛售,而中长期国债将大获青睐,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将迅速平坦化。其逻辑在于,在违约已经发生的情况下,12个月以内的美债资产看起来不是太安全,或者是出于从众心理,投资者会抛售短债。而至于中长期国债,恐怕没有人会认为美国政府将就此倒下,也没有人会认为美债将沦为垃圾债,因此中长期美债依然是避险资金的最佳去处,投资者不会轻易将长债脱手,资金甚至是会蜂拥而入抢购中长期美债。
实际上我们在近期已经看到了这一变化趋势的端倪,美债短端收益率已经出现明显上行,比如4季度以来,1年期美债的收益率已经从0.09%攀升至0.14%,而1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则变动不大。
如果届时需要安全资产,我们依然推荐中长期美国国债。
其次,外国央行不会大规模抛售美国国债。目前在16.8万亿美元未到期国债的存量中,约有30%即5万亿美元是由海外投资者(主要是央行)持有,其中中国和日本合计占到2.4万亿美元,如此巨额的资金一旦离开美债市场,将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市场能够吸纳,而且央行的集中抛售将带来美债下跌,并使央行遭受损失。
因此,对海外央行而言,持有并观望可能是最好的策略,这样可以使自身的潜在损失降至最低。同时我们也估计,海外央行更多的应该是持有中长期国债,短债的占比应当会非常低,海外央行甚至于有可能从长债的上涨中获益。
再次,其他风险资产可能会出现波动。比如股市、商品、贵金属等,在恐慌气氛的冲击下,风险资产可能会出现短暂性的下跌,但应该属于市场的“膝跳反应”,不会持续太久,而我们将再一次鉴证黄金在风险来临时会下跌而非上涨。
最后,最终的大赢家将依然是美元。还记得2011年8月标普下调美国主权评级吗?当时标普将美国的主权评级从AAA下调至AA+,如果是其他货币,一定会出现大幅下跌,但是美元当时不仅没有下跌,反而在随后的一个月大幅上涨8%。
做为终极的避险货币,美元的地位无人可以替代,无论危机是发生在欧洲、亚洲,还是美国本土,美元都是避险的不二选择。我们相信如果真的出现美债违约,美元会再次大幅上涨。
- ·2019年9月财政数据点评:支出大幅增长 基建投向分化 2019-10-18
- ·9月&3季度经济数据点评:9月我国工业增加值表现回暖 2019-10-18
- ·9月经济数据点评:6%的信号 2019-10-18
- ·2019年9月主要经济数据点评:下行压力释放 未来企稳可期 2019-10-18
- ·宏观研究:GDP6.0后的政策抉择 2019-10-18
- ·九月房地产投资数据分析:投资回落趋缓 销售趋于好转 2019-1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