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货
国债期货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 国债期货由于美国政府及有关金融部门的限制,美国金融市场的利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和相对平稳的状态,尤其是长期金融市场上各种国家债券的利率非常稳定。因此,美国金融市场对国债期货的需求并不强烈。但是,进入70年代以后,“滞涨”使得这种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国债期货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当时先后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通胀日趋严重,利率波动频繁。固定利率国债的持有者对风险管理和债券保值的强烈需求,使得具备套期保值功能的国债期货应运而生。
国债期货(Treasury future) 国债期货是指通过有组织的交易场所预先确定买卖价格并于未来特定时间内进行钱券交割的国债派生交易方式。国债期货属于金融期货的一种,是一种高级的金融衍生工具。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金融市场不稳定的背景下,为满足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的需求而产生的。
因为投资者对国债期货及国债现货的交收模式不熟悉,昨日市场高估了3个合约之间的升水,仿真合约之间存在跨期套利的机会,投资者可以采用做空远月合约、做多近月合约的方式,等待升水回落后平仓获取收益。但需要提醒的是,跨期套利的前提是市场足够理性和足够成熟,这两个特性目前的仿真交易市场中并不具备,所以跨期套利仅仅是理论上的机会,合约间的升水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随着仿真的推进及市场的成熟,国债期货合约间的价差会逐步缩小。
回顾一下历史还是很有意思的,在中国证券市场刚起步时,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很少,但却有不少上市债券,债券交易规模要比股票大很多。照这种模式发展,按理,沪深市场的双轮驱动架构当时就能得到确立。但有两件事情阻碍了这个进程。一件是那时出现了少数企业不能按时兑付债券本息,引发了不少矛盾;另一件是在当时股市表现不佳的背景下,证券交易所出于加快发展的目的,在并不具备相关条件的情况下推出了国债期货,由于交易过程中风险控制失败和投机盛行,酿成震惊一时的“327事件”,以至管理层为此断然决定中止国债期货交易,商业银行也随即退出了交易所的债券市场。从此,债券的发行与交易,就基本脱离了证券交易所。而交易所也就形成了以股票为主的证券市场模式,双轮驱动变成了单轮驱动。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2月已向市场推出国债期货仿真交易,标志着阔别中国资本市场17年的国债期货渐行渐近。逾4个月的仿真交易进行得平稳、有序。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是国债期货何时正式推出。
90年代初期,货币政策相对宽松,91-95年M2平均增速超过30%,投资加速上行。货币超量发行刺激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首当其冲是高通胀席卷重来,93年CPI接近15%,94年突破20%。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形势严峻,政府被迫实行紧缩政策,期间两次调高存贷款利率,中长期债券的交易也受到很大影响,部分国债品种的价格甚至大大低于面值,严重打击了投资者购买的积极性,国债现券市场交易陷入萎缩。为了活跃国债现货市场,我国1992年推出国债期货交易试点。试点阶段可以细划分为:试点初级阶段(1992-1993年)、交易活跃阶段(1994年)以及试点失败阶段(1995年)。
国债的计息方式的确吸引了不少精明的储户。记者在财政部相关规定上看到:“持有第十期满36个月不满60个月按发行利率计息并扣除60天利息。”在建行某网点,第一个买到国债的龚阿姨为记者算了一笔账。“选择5年定期存款,假设第4年要急用钱,取出来只有活期收益率。如果买5年期国债,只要满3年后,中途兑取只扣2个月利息,这个远比活期利率高。”
国债期货仿真三个合约周二终结“六连阴”的反弹竟成“一日游”,昨日继续下跌。市场人士分析,目前现券市场依然疲弱,而央行周二的放量逆回购似乎冲淡了市场对于降准的预期,期货市场亦无法走出独立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