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财经新闻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股市学院
你的位置: > 正点财经 > 内参传闻 > 直击涨停 > 正文

10月28日沈阳小西路

http://www.zdcj.net  2009-10-28  来源:东方财富

    特色收评:

    受昨日美股下跌影响,今日早盘集合竞价阶段,沪深两市双双低开,沪指报3086.09点,跌0.76%,深成指报12704点,跌0.87%。开盘时所有板块全部下跌,其中黄金和有色股受美元强势反弹大幅领跌。开盘后,股指快速下探至10日均线附近,并长时间在低位徘徊。权重股今日表现疲软,石油、金融、地产、煤炭、有色、钢铁几大板块集体走低,翻红板块不足5家,多数个股处于下跌状态。不过回升至昨日的盘中低点3083点附近时,上涨的动力再度缺乏支撑,股指再次调头走低。午后大盘表现继续疲软,反攻无力,虽然成功回补了10.19的缺口,但小幅反抽未能稳住颓势,临近尾盘,股指一度急转之下,直逼3000点而去。不过盘中也不乏亮点,迪士尼概念股、汽车股以及受甲流爆发刺激的甲流概念股表现的依旧可圈可点。截止收盘,沪指报3021.46点,跌88.11点,跌幅为2.83%,深成指报12412.45点,跌402.81点,跌幅为3.14%。

    技术上从k线看,上指是根小阴线,光头光脚,跌势仍未止住。虽然成功回补了10.19缺口,但是跌势并未止住,这也预示着调整尚未结束,明日或继续调整。但是盘中前期热点本次再度逞强值得我们关注,特别是上海本地股的崛起可能预示着短期的下一个热点已经开始集中炒作了。

    板块聚焦:

    息差企稳回升三季度银行净利有望同比环比双增长

    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已于上周率先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均为18%左右。此前,宁波银行(002142)发布了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分析人士认为,受益于息差企稳反弹、资产规模增长和中间业务的稳步发展,银行业将一改以往年中业绩平平的状况,三季度上市银行净利润有望实现同比与环比的双增长。

    信贷结构调整促息差扩大

    根据三季报数据计算,民生银行三季度单季净息差为2.52%,环比提升28个基点,成为其业绩提升的重要原因。建设银行三季度单季净息差为2.32%,与二季度基本持平,但由于生息资产规模持续扩大,建行三季度单季利息净收入环比增长达2.93%,较二季度上升1.5个百分点。多位市场人士认为,息差企稳回升迹象明显。中金公司预计,上市银行三季度净息差环比将上升5-10个基点。

    三季度票据融资替换成一般贷款提高了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天相报告指出,三季度银行业新增人民币贷款1.30万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减少0.83万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1.12万亿元,居民户贷款增加0.78万亿元。票据融资比重明显下降,有助于改善银行业的净息差,预计三季度银行净利息收入有望环比大幅增长。

    民生银行表示,虽然该行贷款余额从6月末的9039亿元下降到9月末的8935亿元,减少了104亿元,但是收益较低的票据贴现余额却从6月末的1159亿元下降到9月末的613亿元,减少了546亿元,收益较高的其他贷款相应增加,从而使得净利差有了进一步提升。

    此外,三季度银行业的活期存款占比持续上升减少了银行利息支出,信贷增速放缓带来银行议价能力提升,也都为净息差企稳回升作出正面贡献。大银行由于资产负债结构调整较股份制银行更加平稳,议价能力因大客户策略相对较弱,未来息差回升较中小银行应稍显缓慢,这在建行和民生银行的数据中也可看出。

    虽然触底反弹迹象明显,但三季度息差反弹力度不会很大。交银国际分析师李珊珊认为,被置换或重新议价的较高利润贷款毕竟是少数,大量的存量贷款仍将执行此前利率,所以三季度生息资产收益率很难大幅提高,但净息差企稳不成问题。

    平安证券分析师刘英华也表示,到明年中期以前,货币政策仍将较为宽松,流动性充裕决定净息差反弹有限,与宏观经济密切联系的大银行更是如此,但不排除个别小银行息差大幅回升。

    资产质量有望提升

    上半年天量信贷是否会给银行带来不良资产一直为市场所担心。但受益于三季度宏观经济持续复苏、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继续上涨等因素,现在市场普遍预计银行资产质量短期无忧。

    从建设银行和民生银行三季报来看,两行均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降,拨备覆盖率上升,资产质量进一步提升。

    分析人士认为,不良贷款核销加大可能是三季度不良贷款双降的主要原因。银监会主席刘明康19日曾要求各行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而不良核销后拨备覆盖率不降反升,说明银行资产质量得到实质改善。

    平安证券分析师刘英华认为,如果宏观经济不出现二次探底,则不必担心银行信贷质量下降。交银国际分析师李珊珊也指出,上半年天量信贷如果形成不良贷款,也应在1-2年以后,不会对三季度和今年业绩产生太大影响

私募内参:
热点推荐:
  • 最新已求证传闻
  • 最新研究报告
更多财经新闻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联系投稿 | 联系删稿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