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财经新闻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股市学院 指标公式
你的位置: > 正点财经 > 研究报告 > 正文

建筑材料行业周报:周期建材龙头进入较好配置时点

类型:行业研究  机构: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琰  日期:2018-03-15
http://www.zdcj.net      点击收藏此报告
    

随着下游需求逐渐恢复,我们认为供需关系相对健康的周期建材在3月将陆续迎来涨价窗口。我们建议在这一时段重点关注具备定价权、业绩确定性较高的细分子领域;重视年报、一季报效应。

    水泥:核心推荐海螺水泥,建议关注中国建材

    短期“让利放量”阶段已接近尾声,后续价格看涨,中期“熟料资源化”值得重视。年后价格高地区域的水泥企业普遍开始进入“让利放量”阶段,价格高地华东相对下调幅度较多,但目前主要以袋装和低标号为主;而其余区域保持平稳。且由于较多产线仍在停窑,各区域熟料库存仍然维持低位运行。

    我们上周调研了华东地区几大主要水泥企业,整体出货量恢复已近6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主要水泥企业对需求量恢复正常后的价格表现表示乐观态度。主要水泥企业的17年业绩预告基本公布,大部分企业均呈现亮眼增长;同样我们认为龙头企业一季度的盈利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性。业绩的高确定性将成为短期的核心逻辑。

    而中期维度看,我们率先提出的“熟料资源化”概念或将在18年,因上游原材料供给的进一步收缩,体现出对行业的明显影响。当前时点,我们认为水泥板块定价权最强,业绩可预测性最高,未来仍存在边际继续收缩的可能。核心推荐龙头海螺水泥,当前18年PE约为8倍,具备较强的风险收益比。同时建议关注中国建材、华新水泥、万年青、上峰水泥等。

    玻纤:推荐中国巨石

    玻纤行业需求旺盛,壁垒渐生,价格弹性助盈利提升,继续推荐中国巨石。在年度策略报告中,我们提出玻纤作为替代性材料,近年在全球经济回暖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大潮中,整体需求增长明显。我国玻纤渗透率仍然较低,未来在大力推进“高端制造”的趋势下,将会涌现越来越多如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等领域的玻纤需求;我们预计玻纤需求在2018年仍然将维持稳定增长。

    从供给端看,随着需求的不断高端化,壁垒渐生,经过我们测算,新增中高端产能有限,新进入者中低端产能投放低于预期,环保淘汰落后产能或超预期(详见2018.02.25外发的中国巨石深度报告)。中国玻纤龙头企业将进一步凭借自身积累多年的技术、资金、资源等优势,增强市占率和综合竞争力,在产业升级和“走出去”的大潮中,拥有一席之地。虽然持续数年的高盈利的确刺激了一定程度的产能新增,但是与此同时需求的增长和行业壁垒的显现将使得产能冲击的力度相比上个周期有所减弱。

    微观角度:一季度是玻纤行业传统淡季,中国巨石和泰玻等主流企业提价均执行顺畅,泰玻于3月1日对中低端产品进行了提价(200元左右),表明行业整体需求旺盛。我们之前走访重庆国际、长海股份和四川威玻等,均表示库存较低,涨价情况均比较好。叠加主流企业库存仍较低,且需求季节性走强,后续涨价仍然值得期待。

    玻璃:本周随着需求恢复,全国各地企业纷纷上涨玻璃价格;我们仍然建议重视当前供需紧平衡的现状和后续需求存在的超预期可能。撇开排污许可证带来的行政化干预,2010年之后的点火高峰仍然预示着玻璃行业即将迎来的冷修高峰期;而地产库存持续两年的去化,叠加竣工面积增速和新开工、销售增速之间出现罕见的剪刀差预示着补库存有较大空间。我们认为玻璃的供需两端均有向好的弹性,而这一时点后续的需求将是弹性的重要来源。同时原材料纯碱价格的回落也是盈利弹性的来源。推荐旗滨集团。

    品牌建材:与时间为友,与强者相伴。我们推荐的消费建材类公司的成长性不仅源于细分行业市场规模的平稳增长,更来源于作为各细分行业龙头的内生增长带来的市占率和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2B端:地产商集中度和精装房比例的双重提升使龙头地产商具有更强的采购话语权;2)2C端:存量房的二次装修和消费升级带来的新增需求以及相对较小的单客消费金额使消费者更加看重品牌和服务;3)矿产资源紧缺叠加环保趋严,进一步淘汰资源储备不足的小企业,以及环保不达标的石膏板、瓷砖和防水材料企业。除北新建材以外,其他装饰建材龙头公司市占率不高,具备“大行业,小公司”特点,随着地产集中度提升、消费升级以及环保趋严影响,龙头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对消费建材的投资我们建议看清长期的趋势,与时间为友,与强者为伴;长期看好北新建材、伟星新材、东方雨虹和帝王洁具,短期部分龙头因为原材料成本上升可能面临一定盈利能力下滑的压力,但是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过程中成本的转嫁只是时间问题;我们认为一季报前后是较好的找买点的时候。

    风险提示:房地产、基建投资低于预期,宏观经济大幅下滑,供给侧改革不及预期、政策变动的风险

相关报告:
热点推荐:
更多最新研究报告
更多财经新闻
  • 如果不能阅读报告,请点击下载阅读器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联系投稿 | 联系删稿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