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体制改革

日期:2018-04-16 09:57:47 来源:互联网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1978年底,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外贸体制改革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打破闭关自守的格局。对原有的外贸体制进行改革.调整外贸政策.逐步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取向的外贸体制转变.外贸运行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1.初步放权.缩小指令性计划。改革开放18年来,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1979-1987年是改革的第一阶段。外贸体制改革主要措施是初步下放外贸经营权,大幅度缩小指令性计划管理的范围。
   2.实施外贸承包经营货任制。1988-1990年为改革的第二阶段,它以外贸承包经营贵任制为主要内容。首先在轻工业品、工艺品、服装三个行业实行自负盈亏试点改革.同时进一步改革进出口商品的经营体制。
   3.深化外贸企业内部机制改节。1991-1993年是改革的第三阶段。在总结3年承包改革经验的革础上,国务院于1990年决定.从建立外贸企业自负盈亏机制人手.进一步改革和完稗对外贸易体制。并于1992年和1993年相继推出了以深化外贸企业内部机制改革和进口竹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措施。使外贸逐步走向统一政策、自负蓝亏、平等竞争、自主经营、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的发展轨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打破统收统支的“大锅饭”体制。外贸企业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完全自负盈亏,地方实行外贸和外汇包干。第二,改变按地区实行不同外汇留成比例的办法,创造企业平等竞争的条件和平等的经济利益。外贸体制改革第三,进一步完稗外贸的宏观调控,从用行政手段调节转向用经济手段进行调节。第四,增加了企业可支配的外汇,使企业可以报据生产和经营豁要选择进口货物,解决企业对某些生产资料的急需。同时,也为外国产品进人中国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一阶段的改革使我国贸易调控体系和方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建立起外贸企业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市场调节在我国外贸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外贸改革和发展步人了快车道。
    4.以外汇体制改革为核心内容的外贸体制改革。1994年以来是改革的第四阶段。这是在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外贸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幅度最大、收效最为显著的改革时期。从1994年开始.我倒推出了财税、金融、计划、投资、外贸外汇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措施。以外汇体制改革为核心内容的外贸体制改革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5.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我国从80年代巾期开始试行出口退税制度。1994年随着国家税收制度的改革,对出口退税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由于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不完善,外贸体制改革在实践中出现退税与征税脱节,出口退税增长超过征税和出口额的增长,骗取出口退税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数顺巨大,致使国家咐政收人大量流失。据此,政府在加强退税管理的同时.本着征多少、退多少.不征不退的原则,采取了两次降低出口退税率的措施。其积极作用在于加强国家税收管理,支持了财政平衡,为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6.进口税收政策的调整。大幅度降低关税税率和非关税壁垒,外贸体制改革为加人世贸组织创造条件。中国原进口关税税率比较高。
1992年I月1日.中国政府决定单方面降低225种进口商品关税.3月)民又取消T进口调节税。从1995年12月31 H起.取消T 176个税目商品的进口控制措施。从1996年4月1日起降低了近5000项产品的进口关税.从而将我国进口关税总水平由过去的35.9%.降至23%0 1997年又将这一水平降至17%.同时.大大减轻了非关税璧垒。从国际经骏和世贸组织的要求来看,降低进口关税悦率对发展中国家既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一定的风睑.但适度和相对较低的关税总水平,外贸体制改革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长期发展的瓜要因家之一。
      所有这些都说明,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正在从高度保护型向适度保护转变,外贸体制改革中国对外经济活动正在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
 
 
---转自韩秀云《宏观经济分析》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联系投稿 | 联系删稿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